基于布卢姆理论的医学信息学新课程体系分析
评价和创造层实际所占比例均与标准比例相差较多,特别是主干课程在创造层的比例仅为0。
2.2.3新课程构建过程 经问卷调查结果和布卢姆理论分析,目前医学信息学课程体系不合理,需要改革。本研究中,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为提高就业率与就业满意度而进行,是为就业服务的。结合本文统计结果、本专业就业现状及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对我校医学信息学专业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如下修改建议:
第一,记忆层和理解层应减少课程安排。信息法学、医学伦理学、护理学基础、医学英语专业关联度小且纯属记忆,建议删除。临床医学概论为记忆层,将其改为专业选修,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增加医学常识。
第二,为改变理论与实践分开的弊端,应当开设适当的实验课程,比如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实验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知识,增大应用层与分析层的比例。
第三,劳动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儿少卫生、毒理学等课程是公共卫生类选修课程,因为这些课程为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选修这一系列课程能增强学生的综合医学素养。
第四,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更好地学习后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等理解型课程,更好地应用数据库、进行软硬件的测试与维护等工作,这门基础课程不可或缺。计算机语言如c、c++和JAVA等在计算机科学类的学习过程中永远不会过时。计算机专业大致的工作方向是软件、硬件、网络技术、医学影像与图形技术四大类,主要为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类工作,其中尤其以软件、网络为现今首选。若工作方向是软件技术类,软件与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及软件方法学、高级语言等需要深入学习,所以应适当开设这些选修课程。处于大数据时代,数据库相当重要,数据库理论、Oracle数据库应用专为此而设。硬件与维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计算、网站建设与维护分别为硬件、计算机绘图、网站方向的就业而增设。多媒体、通信技术、信息系统、人工智能、web工程、IP交换网络配置与管理、安全维护等公共选修课则是学生按照兴趣进行发展。
第五,卫生信息传输标准是医疗卫生领域信息系统中信息传输必须遵循的统一准则,作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人才,必须熟练掌握标准,便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维修。
第六,调查问卷结果显示,28.28%的学生要求增设管理学类课程。将卫生质量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作为必修模块进行学习。管理学原理、卫生法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资源规划、运筹学等管理学类课程,学生能根据自身爱好选修学习,增加知识,拓宽视野。
第七,考虑到学生总的课程压力较大和学习年限有限,创造层的培养可以在更高层次进行。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鼓励他们在本科阶段参加竞赛或课题研究。
根据上述建议修改后构建的医学信息学课程体系雏形具体见表4。
3.结语
医学信息学发展尚需漫长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对南通大学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专业所持态度、对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结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进行分析,最终构建了一个模块化学习的新型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适当减少了培养记忆能力的课程,补充了应用技术和管理类的相关课程,包括医学信息系统、医院管理学和卫生质量管理等。新体系将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信息人才。
下一篇:线性代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