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0,1)扭转波的管道纵向裂纹定位方法
材料弹性模量,Pa;
ρ——材料密度,kg/m3;
ν——泊松比。
2)周向定位
采用导波周向反射系数图的方法进行缺陷的周向定位,引入数值模拟中的反射系数Rs[10]为
Rs=Aq/A(4)
式中:Aq——反射回波的幅值,m;
A——入射波幅,m。
通过提取管道周向各接收节点的振动信号,得到相应的反射系数,利用缺陷对应的周向反射系数图的特征,判断缺陷的周向位置。
1.2 频散曲线
在管道中传播的超声导波的波速(群速度、相速度)将随导波频率变化而变化,要利用导波进行管道缺陷检测,就必须清楚了解特定管道,将群速度或相速度随频率变化的关系用图线表示,就是所谓的频散曲线[11]。因此,针对不同的检测对象,有必要根据其频散曲线的规律针对性地选择导波模态进行缺陷检测。
如图1所示,用数值仿真求得T23合金钢管(本文以外径64 mm,壁厚4.6 mm为算例)在0~200 kHz范围内的频散曲线,分析表明:在任意频率下,都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模态,不同的模态在同一频率下的群速度各不相同,振动方式也不完全相同。
2 含缺陷管道建模及导波激励信号
2.1 含缺陷管道的有限元模型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含纵向裂纹缺陷的管道模型。根据模型的力学特性参数、几何参数和导波特性等划分轴向单元(Solid45单元),为使一个波长范围内,有足够多的网格单元记录超声导波的传播情况,控制波形的传播误差在5%以内,要求网格单元的长度小于被激励导波波长度的1/8[8],因此确定网格单元长度LE=5 mm,通过移去单元格的方法来模拟纵向裂纹。
在数值模拟的过程中将管道一端固定约束,另一端自由。选取管道自由端作为信号输入端,沿着管道圆周切线方向加载瞬时位移载荷,模拟沿管切向振动轴向传播的T(0,1)模态导波[7]。
2.2 导波信号的参数确定
图2所示为T23合金钢管在0~200 kHz的范围内的低阶纵波和扭转波的频散曲线,分析可知:T(0,1)具有非频散性,其传播速度不随频率的改变而改变,其群速度值等于横波声速[12],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几乎为一条直线,无明显频散现象。又由图1可知,在23~33 kHz频率范围内,T(0,1)模态波的群速度大于纵波波速,即扭转波比其他模态波更快到达缺陷位置,便于识别。因此,初步确定激励信号中心频率为27 kHz,其时域和频域曲线如图3所示。
3 结果分析
本文以一管道算例(长度l=1 535 mm,直径r=64 mm,壁厚h=4.6 mm)为对象,进行管道纵向裂纹缺陷检测的仿真。设材料参数E=208 GPa,ρ=7 978 kg/m3,ν=0.28;纵向裂纹距激励端l1=1 000 mm,周向角度θ=2°,轴向长度W取4组取值,分别为20,
40,60,80,100 mm。
3.1 L(0,2)波、T(0,1)波的纵向裂纹检测效果对比
用中心频率为70 kHz的L(0,2)和T(0,1)模态波作为激励信号,对管道纵向裂纹检测进行仿真,图4中蓝色曲线代表所采集到的回波信号,红色曲线为便于识别回波信号的包络线。
分析可知:使用L(0,2)波检测时,由于纵向裂纹在周向界面上的尺寸较小,无法产生明显的缺陷回波;使用T(0,1)扭转时,能明显观察到缺陷回波。因此,T(0,1)波更适合作为激励信号来检测管道纵向裂纹。
3.2 频率对纵向裂纹检测的影响
本文利用中心频率f分别为27,70,140 kHz的T(0,1)扭转波检测长度为60 mm的纵向裂纹,通过数值模拟,比较分析激励信号中心频率对纵向裂纹检测回波的影响,模拟得到的回波信号时程曲线如图5所示,反射系数对应27,70,140 kHz分别为0.097,
0.055,0.017。
分析可知:中心频率为27 kHz对应的回波信号时程曲线中,缺陷回波信号最强,检测效果最明显;当激励信号的中心频率较低时,其波长较大,在传播的过程中衰减小,对纵向裂纹更为敏感。
3.3 纵向裂纹轴向定位
分析导波中心频率对缺陷定位误差的影响规律。计算激励信号波速和裂纹轴向定位,如表1所示。
分析可知:激励中心频率为27 kHz相对于 70 kHz和140 kHz对应的定位误差小;中心频率为27 kHz时,对纵向裂纹的定位误差在6%左右,进一步表明低频扭转波对纵向裂纹更敏感;纵向裂纹的定位误差会随着裂纹尺寸的增大而略有增大。
3.4 纵向裂纹周向定位
采用上述3种中心频率的激励信号对不同长度的纵向裂纹进行有限元仿真,得到管道模型周向节点的回波信号。将各节点的周向弧度作为参考变量,绘制周向反射系数的极坐标图,如图6所示。通过分析反射系数走势可判断裂纹的周向位置。分析如下:
1)对应裂纹所处圆周位置处的反射系数较大,即最大反射系数位置与裂纹实际周向位置一致,据此可进行缺陷周向定位。
2)当激励信号中心频率27 kHz时,同种裂纹情况下,各接收节点的反射系数相差比中心频率为70,140 kHz时小;最大反射系数位置接近裂纹实际位置。
3)中心频率为27 kHz时,60 mm裂纹的反射系数较大;中心频率为70 kHz时,40 mm裂纹的反射系数较大;中心频率为140 kHz时,20 mm与80 mm的反射系数较大;反射系数与裂纹长度无确定的关系。
3.5 纵向裂纹尺寸对反射系数的影响
对管道纵向裂纹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虽然能够实现裂纹的轴向和周向定位,但是难以对其损伤的程度进行判断,纵向裂纹的长度尺寸无法显示在周向反射系数图中。因此,需进一步研究纵向裂纹尺寸对反射系数的影响。如表2所示,为采用中心频率为27 kHz的T(0,1)扭转波检测长度在0~100 mm范围的纵向裂纹,进行数值模拟提取周向接收结点中的最大反射系数,所得到的不同长度裂纹下的反射系数。
将不同长度裂纹对应的反射系数绘制成曲线,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缺陷回波的反射系数先随裂纹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达一定数值后,反射系数开始减小。
4 结束语
通过数值模拟的计算,采集带有管道缺陷特征的脉冲-回波信号,通过对接收信号的分析。本文得到了以下结论:
1)利用3种中心频率(27,70,140 kHz)对同一尺寸的纵向裂纹进行检测,得到的缺陷回波反射系数随着频率增加而减小,最终选择中心频率27 kHz。
2)数值模拟得到的T(0,1)导波对纵向裂纹检测的定位误差在6%左右;利用缺陷回波反射系数图可以确定缺陷的周向位置,缺陷的周向位置上的反射系数较大。
3)裂纹尺寸对反射系数的影响有一定的规律性。对于管道纵向裂纹,当缺陷长度在0~100 mm的范围内时,缺陷回波的反射系数随着裂纹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达一定数值后,反射系数开始减小。
参考文献
[1] ROSE J L,何存富,等. 固体中的超声波[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9-29.
[2] DEMMA A, CAWLEY P, LOWE M, et al. The reflec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orsional mode from cracks and notches in pipes[J].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03,114(2):611-625.
[3] DEMMA A, CAWLEY P, LOWE M J S. Mode conversion of longitudinal and torsional guided modes due to pipe bends[C]∥Review of Progress in Quantitative Nondestrictove Evaluation: Volume 20. AIP Publishing,2001,557(1):172-179.
[4] CARANDENTE R, MA J, CAWLEY P. The scattering of the fundamental torsional mode from axi-symmetric defects with varying depth profile in pipes[J].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10,127(6):3440-3448.
[5] CARANDENTE R, CAWLEY P. The effect of complex defect profiles on the reflec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orsional mode in pipes[J]. NDT & E International,2012(46):41-47.
[6] GALVAGNI A, CAWLEY P. The reflection of guided waves from simple supports in pipes[J].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11,129(4):1869-1880.
[7] 董为荣,帅健,许葵. 管道T(0,1)模态导波检测数值模拟研究[J]. 无损检测,2008,30(3):149-152.
[8] 何存富,李伟,吴斌. 扭转模态导波检测管道纵向缺陷的数值模拟[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33(10):1009-1013.
[9] 董为荣,帅健,许葵. 管道腐蚀缺陷超声导波检测数值模拟研究[J]. 机械强度,2008,30(6):988-993.
[10] 孔双庆. 管道超声导波检测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11] 王智. 超声导波技术及其在管道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2.
[12] 何存富,刘增华,郑璟瑜,等. 管道导波检测中传感器数量和频率特性研究[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30(4):393-397.
(编辑:李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