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征文 >

浅谈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中提高教学效率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深入到各个层次,更是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本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善自身的备课环节,改变上课的方式和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和教学评价。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效率;措施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对图、像、文等多种媒体进行综合处理及表现的技术。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者、教学媒介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概念

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等的变革,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

与传统的教育手段相比,信息技术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优势,而且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具有教学内容多样性、教学方法灵活性的特点。而且《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具有巨大的优势。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呢?这正是本篇文章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1.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备课环节

传统的看法认为,备课就是找找资料,写写教案,教案抄完了,课也就备完了;也有看法认为,备课就是为了应付检查,上课又不用;更有甚者认为,连教案都不用写了,只要把书上的重点画一画就行了。这些看法都忽视了编写教案在备课中的重要性,而陷入了经验主义的误区,造成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得语文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

新课程改革提出,备课要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堂。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变革教师备课方式提供了有利契机。

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备课,变成集体备课。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熟悉《大纲》和教材,掌握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提供的交流平台,打破时空的界限,与不同区域内的老师交流、探讨;也可以观摩网上的优质视频,反思借鉴。

其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节省备课时间,拓展备课内容。以前教师可能会在备课时预留一部分时间用于讲解一些学生很难接触,不容易理解的新事物。现在的教师就完全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图像、声音、文字等,让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一些本来很难的东西,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拓展备课内容,做到课改要求的“生活与语文课堂相结合”。

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建立一个集体备课的平台。

2.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上课环节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入生活情景,激情导入。“万事开头难”,一堂课要想有高的效率,导入的成功与否起到关键的作用。怎么样才能把导入导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生活情景带入课堂。

比如,我在教学八年级的《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时就用播放我去北京游故宫的录像导入。录像中的我正好是沿着作者的游览路线参观的,而且每到一处都有导游去讲解每一个重要景点的历史趣事,学生的情绪很高昂,就在他们看得出神时我把录像停了,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想知道作者笔下的故宫博物院是什么样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然后带着热情走进了文本,整节课效果很好,把一篇非常枯燥的说明文上得生动有趣。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克服教师自身的缺陷。作为语文教师,范读课文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一部分教师并不擅长朗读,比如我就是如此,那该怎么办呢?我采用的方式就是利用网络的便捷:从网上下载一些名家配乐朗诵。这样既实现了读的目的,也避免了教师的尴尬。

比如,我在上《雷电颂》时就主要借助多媒体。《雷电颂》是一篇特别需要诵读的课文,只要诵读有感情,再配以音乐和一些自然界的声音,学生就可以充分感受到屈原那满腔的怒火,那要毁灭世间所有黑暗的怒火。如果让我来读,肯定没有什么效果。于是,我就借助多媒体下载了一篇《雷电颂》的激情配乐朗诵,学生听后情绪高涨,有的甚至控制不住地跟着朗诵。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降低课文难度。语文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化之美,让学生与文本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是,有些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是与固定的时代不可分割的,不理解写作背景根本没有办法与作者形成共鸣。然而,初中生的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是很贫乏的,这就要求老师去补充,去做详细的介绍。这时,最好的呈现方式就是借助多媒体提前做好关于作者简介及课文相关的背景介绍的课件。

第四,利用信息技术,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课堂主要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但是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较短,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注意力分散,接受知识的效率较低。此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插入一些轻松有趣的东西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以减轻疲劳感。

第五,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练习的层次性和多样化。传统教学模式导致课堂练习的形式单一,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导致课堂练习没有办法顾及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层次性。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概念的提出,以及信息技术本身具有的优势,可以实现课堂练习的层次性和多样化。教师要提前准备,当堂反馈,学生共同校对,更能让学生的想法直观地显示出来,省去板书时间,提供大量习题。

第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通过录像、投影、计算机、多媒体交互式白板等展现出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美的事物,创设一定的意境,触动学生审美感知,激发情趣,陶冶情操,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课后辅导和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比较单一,概括地说,就是“以分数论输赢,以分数论英雄”,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很大不同,具有以下特点:(1)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热情;(2)评价范围广,应用对象全面,可以建立教学评价的数据库,学生根据自己水平进行阶段性的评价,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行螺旋式上升;(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评价,可以提高评价效率;(4)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评价在测试后可立即形成评价,及时得到反馈,评价效果好。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极大地丰富了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改变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语文课堂不再单一死板,而是变得轻松、活跃。

总之,信息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使语文教学更加接近生活,接地气。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尤其要注意教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也要端正态度,正确利用多媒体,而不仅仅把它当作自己投机取巧的手段。只要做到这些,我相信一定可以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教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沈亚强.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张伟.批判反思型教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胡松林.语文教师札记.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安徽省明光市涧溪中学)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浅谈 语文教学 效率 整合

热门排行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篇1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

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基层财政

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 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巡察谈话情况报告

从《开国大典》谈中国油画民族化

“油画民族化”是1956年9月全国油画座谈会上提出来的,在当时的社会中,它不只是一个口号和一个新名词

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掘和应用

摘要: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因其有针对性的题材、富于启发性的内容、强大的艺术魅力,对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促

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xx村党员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亲爱的朋友,

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 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向巡视组工作情况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docx 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ocx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一、职工代

(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 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