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与借鉴:英国GCE证书与我国高职招考改革
摘 要:英国普通教育证书(GCE)自1951年推行以来,历经数次改革特别是2011年的全面调整后,目前已经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内容、考试和报告标准。本文梳理了GCE证书的演变历程,分析研究了GCE证书的具体内容、考试要求、评价方式和基本特征,以期为我国当前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特别是为如何实现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招考相对分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GCE证书;高职院校;招考改革
作者简介:沈雕(1981-),男,重庆开县人,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青年项目“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策略研究”(编号:CJA140156),主持人:袁瀟;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亚洲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研究——以新加坡、日本、泰国、印度、尼泊尔为例”(编号:KJ16D2913),主持人:沈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3-0092-05
我国延续数十年的高考制度,在学生成长和人才遴选中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也因“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招考违规”等现象受到诟病。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全面启动新一轮的招考制度改革。高考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变化,考试内容要从单一的国家统一规定向统一规定与兴趣特长相结合转变,考试评价要从学生单纯的教育测量向全面的教育评价转变。而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高等院校,侧重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潜能、素养和技艺,因此,改变传统的考评模式是我国高职招考改革的关键所在。系统研究英国GCE证书考试,特别是以其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的研究为重点,可以对我国高职分类考试起到很好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一、普通教育证书(GCE)的演变历程
英国普通教育证书(GCE),一般是指18岁以上的学生通过课程结束时的考试取得的合格证,既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的主要学业文凭,又是职场就业的重要依据。如果要作对应的话,GCE证书考试则相当于我国的高中会考和高考。为了更准确地了解GCE证书的内容、考试等标准要求,我们先看看其演变历程。
1951年,英国政府开始推行单科考试的普通教育证书(GCE),分为普通水平(Ordinary Level,简称O-Level)和高级水平(Advanced Level,简称A-Level)两种。1965年,又推出了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中等教育证书(Certificate of Second Education,简称CSE)。GCE和CSE并存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更加多元,但是也造成了考试制度的混乱[1]。
1985年,英国政府颁布《GCSE考试国家标准》,将GCE普通水平(O-Level)与CSE合并为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而GCE普通水平(A-Level)则保留至今。2000年,英国推行课程改革,各类课程划分成若干模块,考试则建立在以模块为基础的课程上,并且把A-Level课程分成副A水平(Advanced Subsidiary,简称AS)和A2两个阶段。副A水平考试的要求和A水平是一样的,但内容只有A水平考试的一半,成绩也相当于A水平考试的一半[2]。本文所研究的21世纪英国GCE证书,其实质就是GCE副A水平和A水平证书。
2004年,英国颁布《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外部资格证书管理规定》(The Statutory Regulation of External Qualifications in Eng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以下简称《规定》),其中概括性地规定了GCE证书的内容、考试和报告要求。2011年,英国政府开启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刀阔斧地重组、优化原有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重新制定了GCE证书30多门学科标准,并且专门出台《GCE副A和A水平资格证书标准》(Criteria for GCE AS and A-level Qualifications)(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标准》是对2004版《规定》的修订完善,并且融入了新课改的精神。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英国GCE证书的研究,主要是基于2004年版《规定》和当年的学科标准展开的,而对2011年以后的研究较少。本文以2004年版《规定》为基础,主要围绕2011年英国新课改精神,结合我国当下的考试制度改革实情进行研究。
二、普通教育证书(GCE)的具体内容
(一)证书标题(Titling)
为了规范证书管理,英国政府对所有外部资格证书的标题建立了统一的通用标准,GCE的证书标题首先要与这些通用标准一致,同时还要与官方发布的学科门类一致。2004年英国政府颁布的GCE学科标准中涉及的学科多达41门,2011年进行了优化、重组和更新,但依然有30多门。这些学科包括科学、古典文学、计算机、历史、地理、法律、会计、社会学、公民教育、英语文学、艺术设计、数学、宗教学、经济学、信息通信技术、体育、音乐、应用艺术设计、应用商务、旅游、应用媒体等。那么,GCE证书标题就要与这些学科名称及其标准要求相一致。比如GCE艺术设计A水平证书、GCE古典文学副A水平证书,而不能叫做GCE现代物理A水平证书,因为没有《现代物理》这门学科。
GCE证书的学科既有学术型,又有应用型,充分体现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中等教育阶段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升学”与“就业”的多元成长路径。当然,学生并不是要全部修完这些课程,国家也没有强迫性的规定。政府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充分的空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科目,学校也有权根据学校的特点和环境,根据学生的需要决定开设相应课程。学生、学校和家长共同决定最佳学习方案。一般来说,学生会选3到5门A水平课程[2]。
(二)学科问题(Subject matter)
1.学科目标。学科目标体现了教育的总目标,规定了学生在学科课程完成之后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理解能力,决定了学科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实施教学目标和学科评价的基本准则。GCE艺术设计的学科目标,就是要通过A水平和副A水平证书的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如下知识技能。1)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直觉力。2)掌握调查、分析、实验、实践、操作和表达的技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批判能力。3)使学生对艺术、工艺和设计充满兴趣、热情和享受之情。4)具有使用各种媒体资源的经验,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资源和技术。5)掌握艺术、工艺和设计方面,以及不同时期媒体资源技术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等等[3]。从《艺术设计》的学科目标,我们不难看出英国GCE的学科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专业性和人本性,没有附加纯粹学科教育以外的任何其它要求。
2.课程设置。通常情况下,GCE的学科问题要符合国家通用的资格证书标准、自己的学科类型标准,也要与国家课程标准相一致[4]。其每门学科的学科目标,都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科自身特点要求,规定了学科的课程内容。我们以《艺术设计》为例,了解其课程设置的有关要求。《艺术设计》副A和A水平证书的学科目标,都规定必须开设的通用课程为《艺术、工艺与设计》,这是一门通过2D、3D程序和媒体资源,探索实践性、批判性工作的广泛课程。同时,《艺术设计》的学科目标还要求再选修一个或者多个课程模块,如:
《美术》:油画、素描、雕塑、安装、版画、透镜和光基媒体与新媒体
《图形通信》:插图、网页设计、广告设计、包装、印刷、多媒体及动画
《摄影、透镜和光基媒体》:肖像画、静物、风景摄影、新闻摄影、纪录片、实验图像、摄影安装、视频和电影[3]
3.模块结构。GCE证书课程分成AS和A2两个阶段、六个模块,2011版《规定》则改为四个模块。以《艺术设计》学科为例,AS分为课程组合、控制任务两个模块,A2分为个人调查、控制任务两个模块(见表1)。如果有些学科需要考察额外的技能、知识和理解,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选修模块。
首先介绍AS证书的有关情况。AS的课程为A-level第一半课程,含有三个考试模块(2011版《规定》为两个模块),占A-level 50%的分数权重,每个模块占15-20%不等(2011版《规定》为15-35%),而应用型学科的每个模块分数权重则是均等的,但总的比例都不超过一个A-level证书的百分之五十。GCE双重证书教学目标要求,一个A水平证书六个模块的考试成绩只能作为GCE双重证书50%的成绩。
A2课程的考试成绩与AS的考试成绩共同组成A-level的成绩,A2课程为A-level后半段课程,同样含有三个考试模块(2011版《规定》为两个模块),占A-level50%的分数权重,每个模块占15-20%不等(2011版《规定》为15-35%),而应用型学科的每个模块分数权重则是均等的,总的比例同样都不能超过A-level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4]。
三、普通教育证书(GCE)的考试要求
(一)考试目标(Assessment objectives)
管理当局需要明确考试目标与考试模块之间的关系,确定分配给每个考试目标(或一组考试目标)与每个考试模块的分数比例,确定哪些考试目标需要通过笔试实现,并且规定考生在笔试时只能使用指定的英语、威尔士语和爱尔兰语[4]。我们以《艺术设计》学科为例,了解其分数的分配权重与学科考察重点(见表2)。其AS课程考试和A-level课程考试的目标与权重是一致的。
(二)考试方案(Scheme of assessment)
1.课程考试。GCE证书考试可以在课程学习中也可以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程度和国家考试时间的安排。证书考试要遵循每个学科的标准,平衡好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的关系,并且考生可以获得其中某个模块的一次补考机会,取最好成绩作为最终结果。这充分体现了GCE证书考试的灵活性以及人本理念。
我们看看《艺术设计》学科的考试,其学科成绩总分为100分,全部由课程老师综合评定并由外部机构或个人对其评价结果进行复核。颁证机构则每年为教师提供支持、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能够很好地扮演考官的角色。无论是AS还是A2阶段的控制任务模块,其考核内容都是由外部设置、内部测评并由外部复核,这种考试方式与《艺术设计》独特的学科特点是分不开的。当然,内部综合评价并不是随意进行的,学科标准明确了其质量和公平的保障措施,诸如考试的指定技能、設置的任务、监督执行任务的程度、考试执行的条件、考试计分和内部标准化程序、审核流程等等[3]。
2.综合测评。综合测评(synoptic assessment)主要测试考生对该学科中不同元素的综合理解和对该学科的整体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GCE证书的模块考试都是综合性的,尤其是在A2课程的考试中充分应用了综合测评的方式。以《艺术设计》学科为例,综合测评就是要通过若干问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在不同A水平课程中所掌握的绘画知识、技能和理解;考察学生在跨知识和技能领域中的特长以及展示维持自我判断的能力;考察学生将不同的知识领域,艺术家、工匠和设计师的工作以及课程中所学的广泛技能融会贯通在一起的能力,并且能够面对一些问题、设计和任务从容应对[3]。
3.考试时间。一般情况下,GCE证书AS课程的外部考试时间不能超过3小时,A2课程的外部考试时间不能超过4小时,除非学科标准中加以特别说明。比如《艺术设计》学科的考试就比较特殊,主要以老师内部考核、外部监督为主,没有外部的统一考试安排,所以对考试时间做了特别限定。AS课程的考试时间为5-8小时,A2课程的考试时间为12-15小时,总时间不能超过20小时,考试时间安排要相对集中。《艺术设计》的试卷往往在二月份的第一天或者那天之后尽快发给考生,以便给考生预留足够的准备时间[3]。
(三)成绩报告(Reporting)
GCE的成绩报告分为E、D、C、B、A共五个等级,最高为A,最低为E,不通过为U。2011版《规定》指出,成绩报告也可以分成E、D、C、B、A、A*六个等级,当然此时A*就为最高等级。AS和A-level双重证书的等级描述为AA、AB、BB、BC、CC、CD、DD、DE、EE和EU。2011版《规定》则做了部分调整,AS双重证书等级分成AA、AB、BB、BC、CC、CD、DD、DE、EE,而A-level双重证书为A*A*、A*A、AA、AB、BB、BC、CC、CD、DD、DE、EE共11个等级。
四、对我国高职分类考试的启示
从上文可以看出,英国普通教育证书(GCE)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可供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特别是高职分类考试改革借鉴和参考。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GCSE证书考试规定了英语、数学和综合理科为必考科目,而GCE则没有限制考试科目,没有限制考试地点。GCE证书开设的课程达30多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意选考科目,可以不受居住地限制任选考试地点,每年还有两次统一测试的机会。当然,为了升入向往的大学,考生还是要考虑大学在录取条件中对考试科目的要求。同时,为了防止考生在统一考试中发挥失常,制度设计中还为学生提供一个模块的一次补考机会,并且选取最好成绩计入结果报告。GCE证书考试科目的多样性、时间地点的灵活性以及考试结果的可弥补性等等,充分体现了其设计理念的人本思想,为学生自主学习、公平考试创造了条件。相对而言,目前我国高考制度则限制性条件较多,比如限制了考试时间每年只有一次,限制了考试地点只能在户籍所在地,限制了考试内容只能是规定学科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讲,制约了学生的自由选择和对学生的全面客观评价。英国GCE证书制度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特别是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单独招考和统考招生两条通道,从某种意义上与英国GCE证书考试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采用普职融合的考试内容
正如上文所述,GCE开设的课程除了通识类课程如公民教育、通用知识外,主要還是学术型课程如物理、数学,以及应用型课程如应用艺术设计、应用商务。GCE课程的设置实际上体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中等教育阶段融合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涯规划,选考自己喜欢或需要的课程。如果想升入学术型大学,更多地要偏重于学术型课程;如果想升入技术型大学或直接就业,则要偏重于选考应用型课程。理论上,英国大学本科入学的最低标准是三门GCSE考试C级以上,同时通过一门以上A水平或者两门以上副A水平GCE证书。但在实践中,由于竞争激烈,基本上所有高校的招生条件都高于最低限,GCSE普通高校要求至少5门,最多的要求9门,A水平要求2门以上,好的高校要求3门以上,对每门的成绩也有不同要求[2]。GCE证书考试内容的普职融合,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了多元成长的路径。我国推进的普通院校与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改革,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可以选择性地吸收其好的思路和做法,
(三)推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模式
GCE证书因学科不同,其考试方案也存在差异,主要是内部考试(复核)和外部考试(复核)相结合,基本实现了对考生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比如,《公民教育》就是全由外部考核评价,主要由社区管理人员负责实施并且提供相关证据[5]。《艺术设计》则全是内部评价,由学校教师日常考核与集中考试相结合。而《数学》是内部考核与统一考试相结合,并且规定了内部考核的最大分值不能超过总成绩的20%[6]。内部考核包括教师平常对学生课业、表现的综合评价,也包括教师组织的集中考评,所有的这些内部考试都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并且能够经得起内部和外部的检查复核。我国高职招考制度改革要避免“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现象,可以学习参考GCE证书的评价方式,尝试推进差异化考试、课业与统考成绩相结合、外部与内部考核相结合等改革措施,更加科学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桂,等.当代外国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5.
[2]张文军.英国14-19岁普通教育考试制度与高校入学机制的关系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4(7):47-51.
[3]Ofqual.GCE AS and A Level Subject Criteria for Art and Design[R].Ofqual,September 2011.
[4]QCA.The statutory regulation of external qualifications in Eng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R].QCA,2004.
[5]Ofqual.GCE AS and A Level Subject Criteria for Citizenship Studies[R].Ofqual,September 2011.
[6]Ofqual.GCE AS and A Level Subject Criteria for Mathematics[R].Ofqual,September 2011.
责任编辑 王国光
上一篇:初中英语“快乐性”教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两同余式组解的互补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