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专业的经济数学教学探讨
摘 要:本文从对学生强调数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对教材及教学的定位、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对经济数学的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材及教学定位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074-01
1 让学生了解《经济数学》的重要性
《经济数学》在各个经济领域中基本上都可以用到。在经济管理方面,数学的思维、技巧和方法更是应用广泛,经济控制论、投资学、保险精算学、决策分析、金融预测中的案例无一不大量地使用数学方法,有些领域甚至使用了现代数学的最新成果,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使用充满了活力。作为高等院校经管类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经济数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以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理论知识和运算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必备的基础,培养成为在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统计等领域从事金融分析、经济建模、系统设计工作的经济数学复合型人才,还可以通过各种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有着积极意义。因此,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越来越引起各高校和授课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而实际的情况是,部分经济类院校的学生在经济数学的学习中存在错误的认识和行为。有的学生认为,经济数学都是一些符号式子和定理,与我的专业无关,学不学无所谓;有的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每次经济数学期末考试都有极少数同学的成绩是零分或几分,从一个方面说明学生中有的自暴自弃,放弃高数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中有的学习自律性很差,存在逃课现象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为应试而被迫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述高数的重要性这项工作最好在学生刚接触数学时进行,为了具有说服力,应该向学生阐明高数在该专业中的应用情况,最好是举几个例子说明让学生口服心服这需要教师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必须对数学在经济类专业中的应用做全面的了解学校有关部门也可采用某一类专业的高数教学相对固定教师的办法,然后对教师进行应用实例方面的培训。
2 教师对教材及教学的定位
2.1 选用教材
现在所用的教材较注重理论知识应该转移到注重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的紧密联系上减少逻辑证明与理论推导弱化运算上的复杂性与技巧性还应该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突出数学应用与创新的思想。
2.2 从纯数学演绎和严密逻辑体系中解放出来适当降低严谨性要求
经济数学的教育是以应用为目的,其严谨性的要求就不应提得太高,所以对严格的数学定义抽象的定理命题及复杂的证明计算这些内容都应该合理的进行取舍在结论与公式的推导方面。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对一些难度大的证明代之以直观解释,把经济数学从纯数学的演绎推导和严密的逻辑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上,或者可采用更直接的方法即在每章的开始都用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作为引子以此引出相关的数学工具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得到引子问题的最终解释或答案激发学生学习有关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习惯和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
3 教学上进行改革
(1)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态度不要冷冰冰的,学生本来就惧怕数学+老师态度冷冰冰(或比较严肃)从而导致学生情感上都不想上数学课,多鼓励学生,并多些耐心辅导学生。为了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及增加学生的努力程度可以在考核方式上进行改变,平时成绩可以增加课堂表现成分的分数。多些用激励性的语言与学生交流。
(2)教学内容不要过于数学化。高等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模式。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体系,教师教学也是在学科意识的指导下按部就班的传授知识,因而忽略了经济类专业学生需要面对的是较为宽广的后继专业课程,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范围和知识视野。因此,在讲解内容时在不偏离概念本意情况尽量用学生懂得的知识进行引入或者用学生能理解的实际例子进行引入,进而推导出新的知识。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增强了老师的成就感,学生不会一开始就出现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反而觉得这课怎么过得那么快。
(3)根据不同的内容运用多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一般上运用以下方法:①用“案例教学法”引入数学概念,在讲解数学概念时,要结合专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例中引出数学概念,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②用“对比法”引入新的数学概念与运算,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采用对比法引入新的数学概念与运算,这样,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新的数学概念与运算,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③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用实际问题逐步展开教学内容,问题一环扣一环,便于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实现,把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④用“引导法+讨论法”展开习题课的教学。在习题课的教学中,提出问题,并引导大家讨论问题,不但可以达到释难解疑的目的,而且能培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正确的方法
作为高中生而言,主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高考,而教师也是想让学生在高考中拿高分。教师为了学生能够提高解题速度,通过类似的题型让学生大量的练习,这样学生遇到一种类型的题目时就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是条件反射所造成的,他们只知道怎么做,但一点都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于经济教学而言与高中来说侧重点是不同的,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能再满足于懂得是什么,还要追求为什么,在专业学习中怎么在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需让学生明白这一点,而且对于教学方法也不能沿用高中的填概念讲例题给学生大量练习教学方式,必须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数学概念及原理,着重让学生懂得怎么运用到专业学习中去。
教学的过程很大成分取决于学生的态度、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方法,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两方面因素必须协调好。
参考文献
[1]卢春燕.关于高职经济数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创,2008(35):104-105.
[2]陈亚丽.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3):55-57.
[3]孟金涛,张伟,刘林.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95-198.
上一篇:经济数学教学问卷调查分析
下一篇: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教材改革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