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当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如留守儿童问题、黄赌毒问题等比较普遍,这些社会问题势必影响学生的思想的健康成长。而沿用了多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已滞后,跟不上当今时代。思想品德课要完成她自身的责任,相应的教育教学方式必须与日俱进。那么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应如何与时俱进呢?
一、以榜样人物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现在的农村外务工的人很多,且大多是青壮年,留下的是老人小孩。留下的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有些是爷爷奶奶照看,有些是寄居在亲友家里,自然爷爷奶奶、亲友就成了他们临时的监护人,这些监护人只管他们的衣食住,其他的如学习、行为习惯等管得甚少,这就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孩子就养成了懒散的不良习惯,不健全的价格。更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又造成了他们心灵的孤寂,这自然就想寻找一个可以交流的伙伴,以填补心灵的空虚,早恋也就产生了。外出打工的父母总觉得亏欠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孩子拿着父母给的东西,到学校炫耀,又形成了学生之间的攀比之风。对于这些染有不良习气的留守儿童,作为老师不应歧视他们,反而应该亲近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在此基础上,用言行去影响他们,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在校内举办各类兴趣小组,将他们吸纳进来,这样既发展了他们的兴趣、学到了知识,又让他们和同龄人在一起,不会觉得孤单。还可以利用他们学到的东西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慰问孤寡老人、为特困家庭捐赠、捡拾周边白色污染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亲情友情,助人的快乐,这样他们的身心就会健康成长,思想品德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利用学生喜欢新传媒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网络是科技的产物,有了网络人们办什么事都方便高效多了,如可以在网上购物、查资料、交友,在网上看新闻、电影、电视剧等。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网络传播暴力、色情等。这些内容对可塑性、模仿性极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极不利的影响。于是校园中出现了校霸、小帮派、出现了打架斗殴的事件,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应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利用网络的有效信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如在上思想品德课,可以从网上下载爱国影片给学生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下载祖国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给学生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如把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制成动漫、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对不法网站、黑网吧坚决举报,解除不良信息对学生的毒害。
三、渗透生命教育寓“思想品德”之中 众所周知,教师和学生,他们都是有着活力的生命的个体,而作为文化载体的文本,确记录着生命的跃动,而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则体现着对生命的感受、善发出内心真挚的情怀,显示着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这就使得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新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着重提出了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具体说来,思想品德教育要让学生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进而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体验生命。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通过在思想品德课中生命教育的渗透,学生能肯定自己,承受困难,超越自我,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社会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
四、强调“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在校园很多留守孩子厌学,对读书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这些:(一)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有人认为读书是为做官,有人认为读书是为找好的工作,有人认为读书是为找大钱。难道读书仅仅是为些吗?当然不是,读书更重要是提高自身素质——品德修养、文化水平,自身素质是赖以立身处世的根本,这一点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必须向学生说明白。(二)大环境的影响。外出务工的父母表面认为知识重要实际不看重知识,他们本身文化不高,但并不影响他们赚钱,何况他们也看到一些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有扫大街的、有卖烧烤的……因此他们觉得供子女上大学不值,对子女的要求既不明确也不严格,他们嘴边常挂的一句话是:“只要他们读得,读到什么时候,就供到什么时候”。言外之意不言而喻。还有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远远大于书本对学生的吸引力。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必须向家长和学生讲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如现在中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差的不是钱,所差的正是高科技的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中国要想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必须在这方面要有所突破。
五、寓“思想品德”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大家都知道,责任感是新世纪少年儿童必备的基本素质,责任感的培养应该是少先队教育的重要任务,由此我们决心通过实施体验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责任感。根据“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四个方面的关系,围绕培养队员的自我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等四个系列,以“我爱我家”、“大雁齐飞”、“走近社会”为主题发起了有关征文,组织队员在家庭、学校、集体、社会等领域,开展参观访问、生产劳动、公益服务、小课题研究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
总之,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认真落实到自己教学过程中去,教师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思想品德教学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揉合起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
下一篇:浅谈农村留守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