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校园文化重建”子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一、中期研究工作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三项现实问题分析与结论
1 精神文化的重建研究。成为灾后校园文化重建研究的首要责任和战略使命
8.0级强震,摧毁的不仅有物质文化,更有精神家园。重灾区学生伤亡严重:灾区学生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数百万学生急需精神鼓励。尤其值得强调的是,教师成为灾后精神抚慰的弱势群体。
2 板房校园文化的重建研究,是灾后校园文化重建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突出任务
通过到灾区实地考察板房学校,课题组认为,板房学校尽管是临时过渡性的。但过渡时间短则i-2年,长的可能达到3年以上。因此,板房校园文化的重建研究,是灾后校园文化重建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突出任务。同时,板房学校的校园文化重建,具有特殊的需求与较大的难度。
3 灾后永久性学校校园文化重建的指导策略范式研究。难度极大,任务极重
“5·12”汶川大地震。对我省学校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致使13768所学校受损,需要恢复重建的学校达到11687所。
难度大:灾后永久性学校校园文化重建类别。涵盖了基础教育的所有类型。贯通了基础阶段的所有年段,要研究出一套既有共通指导意义的,又具有尊重个性生长的,更赋有生态价值的指导策略范式来,难度极大。
任务极重:面对11687所学校,可以说具有点多、面广、战线长的校园文化的重建特点。
(二)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解读
由于“文化”概念的广涵盖性,中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无疑都蕴涵了文化的元素,本课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中小学教育的各个要素做出广义文化学的研究。本课题研究采用的是,“校园文化”内涵下的“灾后校园文化”这一特质性概念。因此,本课题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特别关注“灾后校园文化重建”的针对性、创造性和适用性。
(三)课题研究的框架设计与研究策略说明
1 内容上。重点研究三个层面的文化重建:表层——校园环境文化的重建;中层——校园行为文化的重建;深层——校园精神文化的重建。
2 流程上,以三种类别与阶段来进行递进式的实践研究:“临时性帐篷学校”的校园文化重建:“过渡性板房学校”的校园文化重建:“永久性学校”的校园文化重建。
3 策略上。主要采取三种实践研究措施:三种类别的“文化主题聚焦”;样本学校的“范式经验总结”;行政区域的“分类规范导引”。
(四)主要工作与实证成果概述
1 形成并修订《灾后校园文化重建研究课题方案》。
2 形成《调研情况信息简报》。
3 编辑完成《地震灾后校园文化重建研究文献学习资料》。
4 召开《地震灾区板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讨论稿)》研讨会‘,修订《地震灾区板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讨论稿)》。
5 编写《板房学校教育用语菜单示例》、《板房学校校园活动设计示例》,设计《灾后板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自主(含上级)评价表》、《XX板房校园文化建设社区与家长认同性问卷评价表》、《四川省灾后校园文化重建课题VI系统板房学校标志图形》。
6 主研人员段增勇发表《构建精神文化,鼓起生命的风帆》,李全、张乃文、黄静梅发表《创新制度文化,坚守生命的家园》,邱永诚发表《打造环境文化,丰富生命的体验》等学术论文。
7 赴彭州市白鹿镇九年制学校调研板房阶段校园文化建设,就《板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讨论稿)》进一步征求灾区学校意见。
8 研究成员赴彭州市白鹿学校进一步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白鹿九年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
9 召开板房样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讨论会。
10 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图集编辑的单元结构”,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图集编辑的单元结构建议》。
11 形成《全面推动成都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方案(讨论稿)》,并指导区域性推进灾后校园文化重建研究工作。
12 成都市形成《全面推动成都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方案(讨论稿)》。
二、中期研究的特色成果总结
(一)“递进式文化主题聚焦”的区域指导策略
1 “临时性帐篷学校”阶段(2008年5月下旬——8月下旬),聚焦的重建文化主题是:开心复课、自强不息、抗灾减灾
面对大灾,我们的文化重建,最首要的是要师生建立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我们改变可以改变的,我们接受不能改变的。大灾时刻读书忙,对于未成年的学生们,也是一种别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他们能够开心每一天,这比什么都重要。因此,这一阶段的校园文化重建,我们围绕“开心复课”这一主题。
在帐篷学校复课后,这一阶段的学校文化重建不强求形式的划一规范,首要的是致力于文娱活动的寓教于乐。其次,将学校的文化教育与心理援助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地震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告诉师生逆境和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没有人能够平安无事地度过一生,灾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笔财富,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坚强,灾难过后必定是幸福。第三,针对次生灾害时有发生的现状,在帐篷学校期间,我们将安全防范教育作为灾后重建的选修课程,利用帐篷学校的教育契机,告诉孩子们,灾害和事故虽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但却可以通过有效的防范、自救、避险来尽量减少损失。
2 “过渡性板房学校”(2008年9月——2009年6月)阶段聚焦的文化重建主题是:常规行为、样本示范、规范导引
由于板房学校的条件非常艰苦,因此,板房学校的校园文化重建,必须尊重实际,遵循“硬件量力而行,软件深度开发”的推进原则。
首先,板房校园文化重建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达成师生常规的学校行为文化实现的目标而服务,我们的实践研究,必须坚持“参与不干预,帮忙不添乱”的理念,必须以“适合实用”为工作原则,切忌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
其次,课题组采取的是,“样本示范、以点带面”的推进策略。我们在不同的区域选择板房学校(如:都江堰蒲阳路板房小学、新建小学,德阳绵竹紫岩板房小学等等),作为研究的样本学校,既要促进这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时,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又要为各区域提供校园文化建设的样本示范。
第三,为了有效地指导灾区板房学校的校园文化重建工作,四川省教育厅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了课题组研制的《四川省地震灾区板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对灾后板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建设形式、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对推出的“板房学校vI系统设计示例”,“板房学校教育用语菜单示例30条”、“灾后板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方案设计示例”和“板房学校校园活动设计18种类示例”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实的指导说明。这项措施对于规范
上一篇:中小学校章程制定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