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征文 >

用“以人为本”来审视校长的办学观念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以人为本,是最能反映教育本质的理念,她拒绝当前一切教育的浮华与功利,继承人类教育最为本真的优秀传统基因,夯实了教育未来的基础。这是我们各级各类办学者思考问题的原点。

【关键词】以人为本 审视 校长 办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192-02

人类原始的教育是没有组织性的。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而存在的,长辈与晚辈,先行者与后来者之间,为把生存技能和对自然的认知留存下来而进行的口传身授,这种原始的教育虽没有组织性,但却有原始的选择性,特别是在社会分工产生之后,这种单纯的为存在而产生的社会活动,其选择性逐渐增强。例如狩猎中根据不同者的条件而分为辨别、追逐、投手、肢解等各种角色,而其各自技能,也会选择一定的适应者继承。这种原始的教育选择性就是最为朴素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可见“以人为本”不是教育理论家们的研究成果,而是伴随教育产生的实践结论。我们现在的教育行为与办学行为最不可脱离的就是以人为本。审视今天的教育,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脱离教育本质属性的浮华与功利。

教育的浮华与功利,也不完全是错误。一位西方哲人讲过“存在的,就有其合理的一面”。但现阶段各级教育的浮华与功利性,可能已经到了一个特别的高度。浮华与功利的膨胀,缘于中国当代教育的变速发展。当经济发展思维左右教育发展思维时,浮华与功利就会凸现出来。直接的来看,这是中国传统 “取仕”方式和现代经济发展思维产生了碰撞,至使中国教育的浮华与功利快速膨胀。好在自新课改革以来,教育界能重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重拾“以人为本”来统领教育的发展,这是教育改革的又一个春天的开始。但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还需彻底转变校长们的某些办学观念,只有校长从这一重要的中间环节转变观念,才有可能改变教师的观念,才有可能真正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

那么校长们还有哪些观念与“以人为本”的思想相冲突呢?

一、人才观

不可否认,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才。如果我们将“人才”单纯地理解成,能为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生产力,即现在常挂在专家学者嘴边的“拔尖创新人才”“杰出人才”。那么我们的教育使命观,一定是和“应试”教育并轨的,我们的教育必然会过于凸显其功利性了,我们的教育必然要成为社会不公,社会等级的创造工具,教育本真的社会价值将被淡化歪曲,甚至为社会埋下更深的矛盾种子。如果我们将人才的概念拆分为“人”和“才”来理解,才能真正地悟透教育的使命所在。先培养成人再促其成才。成人是成才的基础,大凡能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者,为历史和人民所铭记者,都是人之典型。中国传统的“成人”教育,最显著的特点与核心就是修德,这是民族教育的灵魂。站在当今中国社会来看,修德尤为重要。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发展日趋活跃,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发展史上所没有的经济发展高潮。但我们的教育似乎还没有为这个经济发展高潮做好准备。在缺少教育底蕴的时期发展起来的经济社会,必然要有諸多的“高个子缺钙症。”主要表现为“趋利而忘本,少有敬畏,不守规则,情之淡漠,爱之偏颇。”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从国家层面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他告之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将人的精神世界构建紧紧抓住,否则社会必将出大的问题。人的精神世界构建,教育是首当其冲者,但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在自己构建的教育体系和各级课程体系中也没有形成自己的道德教育体系。仅仅做到组织机构健全,如各级德育中心、德育处、德育科,仅仅做到有明晰的口号,如学科渗透,活动教育,更为可笑的是当初新课程改革之初,竟然有所谓专家喊出要废除“政治学科”,真不知在十年前这些所谓的专家,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他们当年的建议做何感想。“立德树人”如何立德?又如何树人?我们做校长的已经习惯于跟着现有的课程体系跑,怎么就不想想现有课程体系的残缺。现有的课程体系是以“成才”为核而构建,是以知识体系为支架形成,这与人之修养,人之成人来说是有明显的缺失的。我们经常听到“我们国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我们没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我们还只是制造,没有创造”等这样一些话。我们更要看到发达国家教育体系中各自不同的的“学分制”修身课程的先进性。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比,这样的课程更符合“成人”教育的需求,更有利于为“成才”教育夯实基础。如果我们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从新审视我们的人才观,校长们应该担当起怎样的社会职责就不言而喻了。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将来必然要分成若干类。少部是创造者,一部分是适应者,一部分是享受者,也不排除有可能个别人成为破坏者。他们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不同,但他们同样拥有生存的权利。教育最基本的目标是让受教育者有能力去创造幸福生活,享受幸福生活。(当然这是所说的幸福生活是相对的)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明确,我们现在所培养的是未来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生活的人。而不单纯是需要在考分方面有竞争力的人,如果我们只关注到今天分数的高低,那就是对未来的漠视。我们更应该关注到受教育者人生观、价值观等德性的养成。换而言之,基础教育更多是成人教育,而不是成才教育,精英教育。大师们批评我们培养不出更多世界精英,不是我们没有精英,而是我们从教育的始端就曲解精英的含义,用体制湮灭精英发展,用氛围涂黑精英的光泽,于是我们出现的是创造财富的精英,却缺失科技的精英与文化的精英。这是教育急功近利的结果。教育要先成人,方可成才。

二、校长责任观

办一所学校,校长必须要明确这样一个问题——学校是谁的?关于这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从建设者的角度来看,学校是政府的。因为固定资产是政府的,经费来自政府,人事来自政府,要求来自政府,等级评价来自政府;政府有撤并新建的权利,包括我们这些校长都是政府任命的,政府可以理直气壮地指挥要求学校如何如何,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学校的发展。政府的意志决定学校的存在与否,所以从建设者的角度来看,学校归政府所有,校长和教师都是政府的雇员。教师看校长,校长看政府,这样关系图谱会让校长倍感压力,学校也会命悬一线,更会造成责任感的缺失。所以校长有了这样的观念是极其危险的,一旦政府中的教育机构对教育规律缺少理解,对教育对象缺少认知,那么行政的干预就会让教育备受考验,多走弯路,甚至滑到崩盘边缘都是极有可能的。建设者是政府,兴者办者却是另外的力量。作为校长,对于这一点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从法律责任的角度来看,学校是校长的。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法律赋予与校长管理一所学校的权利,学校的兴衰荣辱与校长个人的切身利益捆绑在一起。校长拥有决定学校内部事务的权利和责任。从行政角度来看,校长是学校最大的“官”,在中国传统“官为唯上”的思想熏染下,校长难免出现“学校是校长的” “校长一切说了“算”的错觉,再加上某些因素的推动,于是“校长俨然成了”家长”,此时学校一定会陷入发展的困境。道理很简单,校长只是学校发展最主要的引领者,而不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一所好学校一定要有一个好校长”是千真万确的判断,但“一个好校长就会有一所好学校”的认识却有偏颇。因为校长的好与不好,不仅看他在任时学校是否发展,更重要看他在离任之后,学校忍仍然能按一定方向发展,这才是一个好校长。那些“家长式”的校长永远做不到这一点。校长必须清醒地认识———你只是一所学校的过客,你能给学校留下的才是你的价值所在。家长式的校长,师生们也会尊重你,但实质上尊重的不过是校长的称谓,而不是人与称谓的结合体。所以校长在任期内一定要走出“官唯上”的怪圈,谋划好学校的发展,带动好学校的发展,把自身定位于规划者,引领者,学校文化的积淀者,这样才能处理学校各项事务,发挥校长应有的作用。

从学校所承担的任务来看,学校是学生的社区的。因为基础教育学校主要任务是服务于社区,服务于学生成长的需求。不可否认基础教育的公益性表现为满足人类集中活动区域的生存需要,再小的社区存有教育的需要,政府都应着力解决,尽其职能。但学校做为一个专业机构,有其独特性,并不是社区所能独立管理。社区可以评价学校,但无法左右和替代学校完成其社会职责。尽管在西方国家某些地方,基础教育学校列归为社区管辖,社区有权决定学校和校长去存,但在国内,我们的社区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完善到可以独立行使行政权力的地步,对于社区教育管理仍是盲点。因此基础教育的管理只能维系原有的管理体制。

从学校发展的源动力来看,学校是教师的。教师是学校第一生产力,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来于教师群体。学校整体队伍的精神状态和素质能力决定着学校的现在和未来。教师对于学校即是职业的,也是专业的。当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完美地结合起来时,学校就会产生强大的教育力和发展力。当一所学校的教师队伍能半数以上做到这一点,那么这所学校就能保证其发展.如果大多数教师能做到这一点就能保证其快速发展.可见教师之于学校的重要性.从时限上来看,如无太多变动.一般情况教师要在这所学校工作二十年以上,应该说时间会将教师个体与单位集体焊接在一起,这与个体的性格特点没有关系,却是校长管理的课题.我们必须要让教师深切地感知他们才是学校的主人,且这种责任感要长期存在.一个好校长固然要有较为深厚的教育理论为功底,要谋划好学校的发展,但最为重要的是要懂得教师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真正的主人,只有树立这样的学校观,才是对学校负责,才能负担得起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

三、特色发展观

“特色”本应是一种校园文化的凸显,是多年来历经一代又一代学校教育工作者共同濡养积淀下来的最有价值的教育文化,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让所有学校共同体认可并保存下来的精神财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特色发展是学校长期发展持续发展的根本需求。更是每位校长办学的价值需求。众多校长都希望在任期里把学校办得有特色,很少有像李镇西校长那样高声喊喝“我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实质上这是对当前“特色热”的最冷静思考,并不是对“特色办学”的否定,特别是对教育官员和教育学者们将“特色办学”功利化的有力回应。在一个行业中,如果有极度过热现象,是需要有人站出来泼点冷水的。在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一度出现了“学校一定要办出特色来”的惊呼,特别是有些教育官员和教育学者为之摇旗呐喊,这对于校长们的影响很大,由于缺少对于特色办学的认知,弄出许多笑话来。开个“十字绣课程”就是特色?建个节日活动就是特色?立个新项目就开始打造特色?这些笑话的产生是一些校长和教育官员们扭曲政绩观的表现。把有特色变成了他们办学和执政的利益需求,因为他们在以“均衡”“公平”为主旋律发展的当下,已经不能过多地以升学率为荣耀,(或者说高升学率已不在是他們掌握的学校所能做到的了),于是他们便从学者那里批发来“特色”发展的理论,以此成为他们的遮盖布。而有些学者呢?从学术发展的需要出发,一旦有人站在新的教育历史时期提出一个新的命题,当它尚未有一定结论时,便会致使真假学者们蜂涌而至,都想在这片新天地闯一闯,趁尚未有结论时,弄出点动静来。因为没有结论,所以敢说敢讲敢指导,以求站到学术的前排。更有甚者足迹踏入学校大胆实验。有些校长也为某些目的驱使与之合作“大胆实验”,结果很可能学生成了实验品。真不知道他们看到李镇西先生说“我就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时他们会怎么想。扭曲的政绩观将成为教育发展的绊脚石。

前面已说过:学校在完成教育任务的过程中,多年坚持下来的有成效、有价值的行动方法、精神积淀才是特色。校长和教育官员为官一任就能“打造”出来特色,那是把教育功利化、工业化的行为,实在不可取!学者的价值在于创新,如果能将“因材施教”这样的教育理论发出新芽,那才是有价值和意义的。特色不是打造出来的,是濡养和积淀下来的。

以人为本,根深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凸现了教育发展理念、执政理念和价值观理念。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科学地规划学校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在和谐全面的发展道路上前进。

推荐访问:办学 审视 以人为本 校长 观念

热门排行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篇1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

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基层财政

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 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巡察谈话情况报告

从《开国大典》谈中国油画民族化

“油画民族化”是1956年9月全国油画座谈会上提出来的,在当时的社会中,它不只是一个口号和一个新名词

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掘和应用

摘要: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因其有针对性的题材、富于启发性的内容、强大的艺术魅力,对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促

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xx村党员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亲爱的朋友,

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 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向巡视组工作情况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docx 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ocx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一、职工代

(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 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