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上)
总结自己一生科学思想结晶的时期。这个时期已提出科学与艺术体系的11门科学的框架。
2.钱学森“大成智慧学”这个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1992年11月13日钱学森与他的学术研究班子中六个人谈话时第一次提出的。这六个人是:王寿云、于景元、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涂元季。(《钱学森与现代科学技术》一书中有较早介绍“大成智慧学”概念的文章)
3.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这个概念的正式提出,是钱学森于1993年10月7日给钱学敏的一封信,谈到18岁的硕士是“大成智慧教育的硕士”。
4.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这个概念的进一步阐释,是钱学敏教授的三次讲座、座谈和报告:1993年1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一次讲座,之后1998年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座谈,又之后2004年6月16日钱学敏应赵泽宗之邀,在中央教科所全国教育科学“十五” 规划课题《全脑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研讨会上所做题为《钱学森对21世纪教育事业的设想》的报告。
5.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专题论述,是钱学敏于2001年6月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发表的论文《试论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谨以此文祝贺钱老九十寿辰》,最后一个部分“实行大成智慧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21世纪中国教育事业的设想”。于2001年12月发表在《民主与科学》杂志的《钱学森对21世纪中国教育事业的设想》。于2004年11月写成,发表在《人民教师》杂志2005年第1期(B版)的论文《钱学森对教育事业的设想——实行大成智慧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本期封面人物为钱学敏教授)。钱学敏教授同意以此文为参考写成申报国家课题的“论证”。(赵泽宗写成“课题论证”之后,曾亲自到人大让钱学敏教授审读,得到钱学敏教授首肯。)
6.申报国家课题的名称为:《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这个名称的设想是赵泽宗教授于2004年5月6日携同钱学敏教授与朱小蔓所长探讨申报国家课题时提出的。赵泽宗教授又与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所长田运教授(原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张斌贤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张妙弟教授、汪馥郁教授等专家介绍了这个名称,得到认同。这个名称于2005年3月27日得到北京市创新学会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工作委员会首次会议全体与会者的认同。这个名称再一次得到钱学敏教授确认是在2005年3月30日赵泽宗教授与她的通话。(《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研究大事记》赵泽宗,2005年02期《人民教师》杂志(B版),本期封面人物为赵泽宗教授)
其次要说明的是,本文的 “原始资料”主要是指作者赵泽宗摘选与钱老身边的亲友、工作人员(钱永刚、钱学敏、于景元、涂元季、顾吉环等同志)的访谈记录、资料,以及钱老给这些同志的书信 ;也有钱老的学生(如,原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刘纪原、中科院力学所前书记肖林奎等)、钱老中学时代的母校“北师大附中”现任校长刘沪等同志的回顾谈话。这些谈话资料不再一一注明。如果引用了其它资料,凡有出处的,都在有关段落末尾有所注释。在此,对以上同志表示感谢。
第三要说明的是今年10月31日是钱老逝世一周年,仅以此文表达全体课题组同志对钱老的怀念。
一、 关于大成智慧学的概念
大成智慧学,为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首创。
大成智慧学概念的形成时间和过程“前言”已略有表述。
大成智慧学(Theoryofmeta syntheticwisdom),是引导人们如何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其目的在于使人们面对浩瀚的宇宙和神秘的微观世界,面对新世纪各种飞速发展、变幻莫测而又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够迅速做出科学、准确而又灵活、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并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大成智慧,是以科学的哲学为指导,把理、工、文、艺结合起来走向大成智慧的过程。简要而通俗地说,就是“集大成,得智慧”。
“应该向恩格斯、列宁学习,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来达到大成智慧。不然怎么能称‘大成’,又怎么能得‘智慧’?大成智慧要大家来努力创造!”(钱学森致钱学敏、涂元季的信1996.9.1)
“我现在想,大成智慧是我们近年来工作的核心,第五次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造成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以致要求人人18岁达到硕士水平。这是‘新人类’了!”(钱学森致钱学敏、涂元季的信1996.7.21)
大成智慧学中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图”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建构模式,也是一个宏观的科学教育、创新教育的建构模式,同时也是杰出人才应该具备的智慧素质建构模式。
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图
大成智慧学的特点是:
1.“量智”和“性智”的结合。一个有才智的人,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人的智慧有两大部分:量智和性智。缺一不成智慧。
什么是“量智”和“性智”呢?“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军事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行为科学、建筑科学等10大科学技术部门的知识是性智、量智的结合,主要表现为“量智”;而文艺创作、文艺理论、美学以及各种人文、文艺实践活动,也是性智与量智的结合,但主要表现为“性智”。
“量智”主要是科学技术,总是从局部到整体,从研究量变到质变,“量”非常重要。当然科学技术也重视由量变所引起的质变,所以科学技术也要有‘性智’,也很重要。大科学家尤其要有‘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