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第四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 来源:网友投稿

2013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2013年10月至12月院感办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医院感染的 要求,针对第三季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同时对各临床科室、重点科室及辅助科室进行了常规医院感染的质控检查,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

1、10月至12月份共监测住院病人4820例,发生院内感染27例,医 院感染发生率0.56%(比第三季度0.33%有所上升),无漏报病例(但根据我院住院病人情况,有漏报医院感染病例的可能)。发生3例医院感染迟报病例 (产科2例、妇科1例)。

2、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构成比: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感染3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呼吸系统构成比为14.81% ;
手术切口感染13例,构成比48.15% ;
生殖道感染10例,构成比37.04% 如下图:
本季度医院感染发病率前三位的是:手术部位感染、生殖道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感染发病率仍然是手术部位感染占第一位。其中:
(1)、手术部位感染:共13例,其中清洁-污染手术切口8例;
污染手术切口4例。

(2)、生殖道感染:共10例,其中9例会阴侧切感染,1例子宫内膜炎。

(3)、呼吸系统感染:4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3例;
下呼吸道感染1例。

分析原因可能是:(1)、病人自身抵抗力低下,肥胖体质,术后易发生脂肪液化;
(2)、医生换药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无菌观念差;
(3)、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欠规范;
(4)、手卫生落实不到位,操作前未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整改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
(2)严密观察手术后病人切口愈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术前加强营养,改善局部和全身状况,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3)按时换药,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敷料脱落,

换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
(4)操作前后认真做好洗手或手消毒。

3、本季度无院内感染暴发事件。

二、目标性监测

(一)、对全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

通过全院对全院留臵尿管监测,未发生泌尿道医院感染与留臵导尿管有关,这说明医护人员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控制措施基本到位,但通过监测发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外一科第四季度留臵尿管20人,其中18人常规行膀胱冲洗,入院时尿液分析检查基本都在正常内,无需行膀胱冲洗,而且留臵尿管期间及拔管后未复查尿常规。

(2)、对于留臵导尿的患者,主管医生未认真及时评估,做到尽可能缩短尿管留臵时间,尽早拔出尿管,减少不必要的膀胱冲洗,避免逆行感染的发生。

整改措施:

(1)、要求医护人员认真掌握住院患者留臵尿管的适应症,主管医生应及时评估留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更新观念,不需行膀胱冲洗的可以不行膀胱冲洗,因为膀胱冲洗和膀胱灌注不能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

(2)、对留臵尿管时间较长的病人,插管期间或拔管后应复查尿常规或尿培养,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或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二)、闭合性四肢骨骨折手术病人的目标性监测

外一科手术医生不同感染风险指数闭合性四肢骨骨折 手术病人的目标性监测汇总表

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清洁手术围术期用药合理情况

阑尾炎目标性监测汇总表篇二:2012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1] 2012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情况总结 2012年12月25日,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全院各科室进行了医院感染大检查,现将第四季度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妇产科病房: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病房环境整洁度有待提高,医务人员掌握院感知识需进一步加强,空气培养未做到每月一次,在收治病人时未使用速干性手消毒液,拖布无分开使用的标记等。

2.儿科病房:同外科病房。

3.妇产科产房:除了存在病房同样的问题外,还存在每月无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生物监测培养及记录。接送病人未使用交换车。

4.供应室:供应室的建设及布局流程、基础设施设备的配置还达不到“两规一标”的要求,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

5.检验科: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环境整洁度有待提高,操作台未做到每日用消毒液擦洗,未注重手卫生及个人防护,未备有冲眼器。

6.注射输液室:治疗车物品清洁区、污染区分区不明显,未配快速手消毒剂,未做到每日更换床单或输液椅罩,做到有污染时随时更换,每月空气培养未做,拖布无标记。

7.手术室: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接送病人未使用交换车,每月未做手术间、无菌物品存放间等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涂抹培养及灭菌物品抽检培养,未及时清洁消毒机滤网并有记录,无麻醉剂消毒器。

二、整改意见:

各科室根据检查结果,积极进行自查整改,整改结果于月底前报院感科。

2012-12-25篇三:2015第四季度医院感染管理简讯

医院感染管理简讯

***中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015年12月 2015年第四期 —————————————————————————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1 评价:

本季度共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125份,其中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率≥86%;
使用中、使用前消毒液合格率100%;
无菌器械合格率100%;

总结:
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12年版)》的有关具体要求,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

际,每季对全院重点部门及科室进行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灭菌后)物品监测。

2.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仅为50%,未达到卫生部要求清洁洗手监测合格率≥90%,其中一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68 cfu/c㎡(标准≤10cfu/c㎡)含两种多重耐药菌,说明我们仍需加大对手卫生知识培训及考核力度。

二.2015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病例监控资料报告

通过实施对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可以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在我院的流行分布情况,为加强对医院多重耐药菌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管理,可以将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查找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 3 危影响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今年多重耐药菌个案登记共15例,分别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5例、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3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1例、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xdr-ab)3例、泛耐药绿浓假单胞菌(pdr—pa)1例 科室对耐药菌患者的防控隔离措施进行了督促检查,总结如下:

(一) 存在问题

1.个别感染患者床边未配置快速消毒液。

2.个别医生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送检率低。

3.对于感染患者使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未能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4.个别病区对感染患者未限制其活动范围。

4 5.个别病区工作人员不熟悉隔离控制措施。

6.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诊疗。

(二) 整改措施 1.、增加临床医生抗菌药物使用送检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2.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值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3、医务人员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与病人直接接触或使用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和日常用品做到严格消毒及专人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及医疗器械如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在每次使用后须擦拭消毒。

4.对全院全体医生进行多重耐药感染的预防措施相关知识,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5.隔离期间限制病人活动范围,在隔离间或床头卡及病历夹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三) 效果评价 5篇四:2015年医院感染科年终总结及2016年工作展望 2015年icu院感工作总结

本年度,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化环节质量管理及全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质量监测及考核,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有效的控制了院内感染,确保了医疗安全。现将2015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科室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流程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充实了感染监控小组成员,成立了感染质量检查小组,负责每月的感染质量检查,完善了三级管理体系,将任务细化,落实到人,每月在科周会上及每月的质量控制反馈会上通报一次感染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质控组长负责整改,逐步落实各项工作,使院感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二、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1、质量控制: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每周随即检查,系统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整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2、强化卫生洗手:手部清洁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手上携带的致病菌不仅潜在威胁着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过各种操作极易传染给病人,为此为医务人员提供洗手设施及洗手液、快速手消毒液等,大大提高了洗手质量,减少了院内感染。

3、每月进行院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传染病报告种类、报告时限、报告程序,使我院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对传染病患者实行有效的隔离措施,未发生院内传染病的局部流行。

4、加强对新上岗人员及实习生培训管理,做到即上即培训,即培即考核原则。

5、抗菌药物的管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抗菌素合理使用制度,并与药剂科共同监督执行。

6、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的管理:杜绝了重复使用,医疗废物的分类、焚烧,达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标准。

7、针对2014年院感反馈鲍曼不动杆菌制定整改措施,细化呼吸机清洗消毒流程,加强呼吸机清洗消毒监督检查,每月进行呼吸机部件细菌培养,对不合格部件及时与院感主任分析讨

论整改,查找原因,直到合格。2015年鲍曼不动杆菌得到控制。

三、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监管,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1、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对象以重点部位为主,每月对空气、常用仪器设备,医护常接触环境、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严格执行。

2、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了监测: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职业暴露,并对职业暴露进行监测登记。2015年无职业暴露发生。

3、开展了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科室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知识的培训,每周不定时了解致病菌检测结果, 如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四、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进行了整修,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专人回收,登记。对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提高了认识,落实了各类

人员职责,使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交接等做到规范化管理。

五、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意识 通过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和感染知识,把一些新观念、新思想吸引了进来,使科室感染工作规范化。

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使医院感染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降低了感染发病率,提高了工作人员素质,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及就医环境,总之,院内感染涉及科室各个角落,贯穿于自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贯穿于治疗和护理的每一细节当中,为此我科要常抓不懈,使各项监测统计指标,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的标准,为科室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015icu 年院感工作总结篇五:2015年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2015年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1、病区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每位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例如:病院的安置,消化系统的轻病人尽量集中收治在东边病区,呼吸系统集中收治在西边病区,抢救室设置在距护士站最近的两个病房,消化、呼吸各一间;

2、护理人员因职业特点与患者及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接触最频繁,如稍有疏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在病区通道扶手、治疗车上均配备有速干手消毒剂,每位医生都配备了小瓶便携式速干手消毒剂,以便于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护理操作前后落实手卫生规范要求;

3、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方面定期组织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尤其是对低年资护士、试用期护士、进修生、实习生等重点加强培训,内容有:手卫生相关知识、紫外线照射相关知识、含氯消毒液的配置、针刺伤的处理与上报、医疗垃圾的管理等;
另一方面院感小组不定期对科室院感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持续整改。

4、每月定期进行空气、物表和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培养,并鉴定消毒效果。 通过以上几方面措施的落实,为科室院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科全年无一例交叉感染发生。

2015年即将过去,回顾过去一年繁忙而又紧张的工作,欣慰而自豪,欣慰的是得到了医院感染管理科领导的好评与认可,自豪的是在医院感染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医院感染是一项全员、全方面的管理工作,而医院感染工作的复杂性、传染病疫情复杂多变性,要求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学习院内感染即传染病预防相关知识,掌握新知识,掌握院内感染控制新方法,共同参与,朝着零感染的方向努力。

2015年也是我院二甲复审年,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医院感染科全体人员和我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凭借着质量第

一、病人第

一、预防第一的理念,全面开展院内感染、传染病预防,狠抓落实,抓实效,注重细节,抓住关键环节,强化院内感染各项制度、措施,深入学习和贯彻传染病各项法律犯规,做到了院内感染预防系统化、规范化、措施化,

加大院内感染的指导、督导工作,结合我科的实际工作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成立了我科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在时间紧、任务重,面临着重重压力,全科医护人员克服困难,为二甲医院复审,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安排。

一、强化传染病管理 1.严格执行传染病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章可循。

2.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传染病报告的种类、报告时限、报告程序,使我科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今年来,我科未发生一例院内感染。

二、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每季度根据量化指标进行一次大检查、每月抽项检查,每周随机检查,系统地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每月进行质量考评,并与医院医疗质量考评挂钩,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三、严格手卫生落实

手部清洁与人的健康紧密相关,手上携带的致病菌不仅潜在威胁着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过各种操作极易传递给病人,造成病人—医务人员—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我科手卫生设施齐全(如:洗手液、干手纸、病区及各责护治疗车均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并为各医生配备小瓶速干手消毒剂)。

四、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前进,已经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各类人员责任,进行各类人员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针对我院下午电梯运行压力较大的问题,制定并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通知》,及时调整了收取时间和流程,增加了临床科室医疗废物上门收取次数,更好地解决了临床科室的医疗废物及时包装后的存放问题。

总之,院内感染涉及全院各个角落,贯穿于自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贯穿于治疗和护理的每一细节当中,为此,我科要常抓不懈,使各项检测统计指标达到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为我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013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2013年10月至12月院感办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医院感染的 要求,针对第三季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同时对各临床科室、重点科室及辅助科室进行了常规医院感染的质控检查,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 1、10月至12月份共监测住院病人4820例,发生院内感染27例,医 院感染发生率0.56%(比第三季度0.33%有所上升),无漏报病例(但根据我院住院病人情况,有漏报医院感染病例的可能)。发生3例医院感染迟报病例 (产科2例、妇科1例)。

2、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构成比: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感染3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呼吸系统构成比为14.81% ;
手术切口感染13例,构成比48.15% ;
生殖道感染10例,构成比37.04% 如下图:
本季度医院感染发病率前三位的是:手术部位感染、生殖道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感染发病率仍然是手术部位感染占第一位。其中:
(1)、手术部位感染:共13例,其中清洁-污染手术切口8例;
污染手术切口4例。

(2)、生殖道感染:共10例,其中9例会阴侧切感染,1例子宫内膜炎。

(3)、呼吸系统感染:4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3例;
下呼吸道感染1例。

分析原因可能是:(1)、病人自身抵抗力低下,肥胖体质,术后易发生脂肪液化;
(2)、医生换药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无菌观念差;
(3)、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欠规范;
(4)、手卫生落实不到位,操作前未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整改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
(2)严密观察手术后病人切口愈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术前加强营养,改善局部和全身状况,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3)按时换药,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敷料脱落,

换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
(4)操作前后认真做好洗手或手消毒。

3、本季度无院内感染暴发事件。

二、目标性监测

(一)、对全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

通过全院对全院留臵尿管监测,未发生泌尿道医院感染与留臵导尿管有关,这说明医护人员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控制措施基本到位,但通过监测发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外一科第四季度留臵尿管20人,其中18人常规行膀胱冲洗,入院时尿液分析检查基本都在正常内,无需行膀胱冲洗,而且留臵尿管期间及拔管后未复查尿常规。

(2)、对于留臵导尿的患者,主管医生未认真及时评估,做到尽可能缩短尿管留臵时间,尽早拔出尿管,减少不必要的膀胱冲洗,避免逆行感染的发生。

整改措施:

(1)、要求医护人员认真掌握住院患者留臵尿管的适应症,主管医生应及时评估留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更新观念,不需行膀胱冲洗的可以不行膀胱冲洗,因为膀胱冲洗和膀胱灌注不能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

(2)、对留臵尿管时间较长的病人,插管期间或拔管后应复查尿常规或尿培养,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或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二)、闭合性四肢骨骨折手术病人的目标性监测

外一科手术医生不同感染风险指数闭合性四肢骨骨折 手术病人的目标性监测汇总表

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清洁手术围术期用药合理情况

阑尾炎目标性监测汇总表篇2:2012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1] 2012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情况总结 2012年12月25日,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全院各科室进行了医院感染大检查,现将第四季度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妇产科病房: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病房环境整洁度有待提高,医务人员掌握院感知识需进一步加强,空气培养未做到每月一次,在收治病人时未使用速干性手消毒液,拖布无分开使用的标记等。

2.儿科病房:同外科病房。

3.妇产科产房:除了存在病房同样的问题外,还存在每月无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生物监测培养及记录。接送病人未使用交换车。

4.供应室:供应室的建设及布局流程、基础设施设备的配置还达不到\"两规一标\"的要求,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

5.检验科: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环境整洁度有待提高,操作台未做到每日用消毒液擦洗,未注重手卫生及个人防护,未备有冲眼器。

6.注射输液室:治疗车物品清洁区、污染区分区不明显,未配快速手消毒剂,未做到每日更换床单或输液椅罩,做到有污染时随时更换,每月空气培养未做,拖布无标记。

7.手术室: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接送病人未使用交换车,每月未做手术间、无菌物品存放间等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涂抹培养及灭菌物品抽检培养,未及时清洁消毒机滤网并有记录,无麻醉剂消毒器。

二、整改意见:

各科室根据检查结果,积极进行自查整改,整改结果于月底前报院感科。

2012-12-2三:2015第四季度医院感染管理简讯

医院感染管理简讯

***中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015年12月

2015年第四期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1 评价:

本季度共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125份,其中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率≥86%;
使用中、使用前消毒液合格率100%;
无菌器械合格率100%;

总结:
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12年版)》的有关具体要求,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

际,每季对全院重点部门及科室进行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灭菌后)物品监测。

2.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仅为50%,未达到卫生部要求清洁洗手监测合格率≥90%,其中一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68 cfu/c㎡(标准≤10cfu/c㎡)含两种多重耐药菌,说明我们仍需加大对手卫生知识培训及考核力度。

二.2015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病例监控资料报告

通过实施对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可以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在我院的流行分布情况,为加强对医院多重耐药菌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管理,可以将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查找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 3 危影响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今年多重耐药菌个案登记共15例,分别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5例、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3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1例、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xdr-ab)3例、泛耐药绿浓假单胞菌(pdr-pa)1例

科室对耐药菌患者的防控隔离措施进行了督促检查,总结如下:

(一) 存在问题

1.个别感染患者床边未配置快速消毒液。 2.个别医生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送检率低。

3.对于感染患者使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未能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4.个别病区对感染患者未限制其活动范围。

4 5.个别病区工作人员不熟悉隔离控制措施。

6.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诊疗。

(二) 整改措施 1.、增加临床医生抗菌药物使用送检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2.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值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3、医务人员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与病人直接接触或使用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和日常用品做到严格消毒及专人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及医疗器械如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在每次使用后须擦拭消毒。

4.对全院全体医生进行多重耐药感染的预防措施相关知识,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5.隔离期间限制病人活动范围,在隔离间或床头卡及病历夹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三) 效果评价 四:2015年医院感染科年终总结及2016年工作展望 2015年icu院感工作总结

本年度,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化环节质量管理及全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质量监测及考核,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有效的控制了院内感染,确保了医疗安全。现将2015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科室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流程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充实了感染监控小组成员,成立了感染质量检查小组,负责每月的感染质量检查,完善了三级管理体系,将任务细化,落实到人,每月在科周会上及每月的质量控制反馈会上通报一次感染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质控组长负责整改,逐步落实各项工作,使院感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二、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1、质量控制: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每周随即检查,系统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整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2、强化卫生洗手:手部清洁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手上携带的致病菌不仅潜在威胁着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过各种操作极易传染给病人,为此为医务人员提供洗手设施及洗手液、快速手消毒液等,大大提高了洗手质量,减少了院内感染。

3、每月进行院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传染病报告种类、报告时限、报告程序,使我院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对传染病患者实行有效的隔离措施,未发生院内传染病的局部流行。

4、加强对新上岗人员及实习生培训管理,做到即上即培训,即培即考核原则。 5、抗菌药物的管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抗菌素合理使用制度,并与药剂科共同监督执行。

6、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的管理:杜绝了重复使用,医疗废物的分类、焚烧,达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标准。

7、针对2014年院感反馈鲍曼不动杆菌制定整改措施,细化呼吸机清洗消毒流程,加强呼吸机清洗消毒监督检查,每月进行呼吸机部件细菌培养,对不合格部件及时与院感主任分析讨

论整改,查找原因,直到合格。2015年鲍曼不动杆菌得到控制。

三、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监管,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1、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对象以重点部位为主,每月对空气、常用仪器设备,医护常接触环境、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严格执行。

2、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了监测: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职业暴露,并对职业暴露进行监测登记。2015年无职业暴露发生。

3、开展了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科室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知识的培训,每周不定时了解致病菌检测结果, 如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四、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进行了整修,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专人回收,登记。对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提高了认识,落实了各类

人员职责,使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交接等做到规范化管理。

五、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意识 通过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和感染知识,把一些新观念、新思想吸引了进来,使科室感染工作规范化。

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使医院感染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降低了感染发病率,提高了工作人员素质,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及就医环境,总之,院内感染涉及科室各个角落,贯穿于自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贯穿于治疗和护理的每一细节当中,为此我科要常抓不懈,使各项监测统计指标,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的标准,为科室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015icu 年院感工作总结篇5:2015年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2015年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1、病区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每位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例如:病院的安置,消化系统的轻病人尽量集中收治在东边病区,呼吸系统集中收治在西边病区,抢救室设置在距护士站最近的两个病房,消化、呼吸各一间;

2、护理人员因职业特点与患者及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接触最频繁,如稍有疏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在病区通道扶手、治疗车上均配备有速干手消毒剂,每位医生都配备了小瓶便携式速干手消毒剂,以便于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护理操作前后落实手卫生规范要求;

3、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方面定期组织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尤其是对低年资护士、试用期护士、进修生、实习生等重点加强培训,内容有:手卫生相关知识、紫外线照射相关知识、含氯消毒液的配置、针刺伤的处理与上报、医疗垃圾的管理等;
另一方面院感小组不定期对科室院感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持续整改。

4、每月定期进行空气、物表和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培养,并鉴定消毒效果。

通过以上几方面措施的落实,为科室院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科全年无一例交叉感染发生。

2015年即将过去,回顾过去一年繁忙而又紧张的工作,欣慰而自豪,欣慰的是得到了医院感染管理科领导的好评与认可,自豪的是在医院感染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医院感染是一项全员、全方面的管理工作,而医院感染工作的复杂性、传染病疫情复杂多变性,要求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学习院内感染即传染病预防相关知识,掌握新知识,掌握院内感染控制新方法,共同参与,朝着零感染的方向努力。

2015年也是我院二甲复审年,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医院感染科全体人员和我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凭借着质量第一、病人第一、预防第一的理念,全面开展院内感染、传染病预防,狠抓落实,抓实效,注重细节,抓住关键环节,强化院内感染各项制度、措施,深入学习和贯彻传染病各项法律犯规,做到了院内感染预防系统化、规范化、措施化,

加大院内感染的指导、督导工作,结合我科的实际工作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成立了我科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在时间紧、任务重,面临着重重压力,全科医护人员克服困难,为二甲医院复审,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安排。

一、强化传染病管理 1.严格执行传染病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章可循。

2.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传染病报告的种类、报告时限、报告程序,使我科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今年来,我科未发生一例院内感染。

二、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每季度根据量化指标进行一次大检查、每月抽项检查,每周随机检查,系统地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每月进行质量考评,并与医院医疗质量考评挂钩,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三、严格手卫生落实

手部清洁与人的健康紧密相关,手上携带的致病菌不仅潜在威胁着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过各种操作极易传递给病人,造成病人-医务人员-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我科手卫生设施齐全(如:洗手液、干手纸、病区及各责护治疗车均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并为各医生配备小瓶速干手消毒剂)。

四、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前进,已经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各类人员责任,进行各类人员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针对我院下午电梯运行压力较大的问题,制定并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通知》,及时调整了收取时间和流程,增加了临床科室医疗废物上门收取次数,更好地解决了临床科室的医疗废物及时包装后的存放问题。

总之,院内感染涉及全院各个角落,贯穿于自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贯穿于治疗和护理的每一细节当中,为此,我科要常抓不懈,使各项检测统计指标达到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为我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3、真真的心,想你;
美美的意,恋你;
暖暖的怀,抱你;
甜甜的笑,给你;
痴痴的眼,看你;
深深的夜,梦你;
满满的情,宠你;
久久的我,爱你!

4、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
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爱情来了,你还在犹豫么?

5、美女,我注意你好久啦,就是不知道怎么表白。我翻来覆去,思来想去,最终想到一个大胆的办法,我要俘虏你的心,让你爱上我。爱上了吗?

6、对你的爱意,早已飞过万水千山,飞到你眼前,请你睁开眼,仔细看认真听,我的眼睛为你明亮,我的嗓音为你歌唱,来吧,让我们一起舞动爱情之歌!

7、爱你没商量,你的眼睛眨一下,我就死去,你的眼睛再眨一下,我就活过来,你的眼睛不停地眨来眨去,于是我便死去活来!

8、因为深爱,找不到词汇诠释,因为深爱,找不到言语概括,因为深爱,只能发条短信,轻声说一声\"我爱你\",这不是三个字,而是一辈子!

9、我对你的心是鲜啤酒,清澈甘冽;
我对你的情是葡萄酒,味美甘甜;
我对你的爱是刀烧酒,热情浓烈;
醉倒在怀,无限爱恋。

10、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

11、一片琼花天庭落,万里江山披银河,冰凌也有相思苦,写意窗花含泪说,昙花一现夜梦短,早有晨光盼春歌。想你,我的心会和你一起启程,祈祷每一个黎明。

12、戒指好比爱情,戴在手上,也是戴在心上;
伤在心上,便也伤在手上。不敢碰的,是那心里的伤;
不愿摘的,是那难舍的爱。

13、在追求爱情的列车上,透过车窗,可以欣赏到许多优美的景色,但是,请不要留恋,因为终点站才是真正的目的地。但愿我能够成为你永远的终点站!

14、爱一个人真的好难,让我欢喜让我忧!如果不让我去爱你的话,我会更难受,更彷徨。所以为了我自己,我还是爱着你吧!

15、诚挚的微笑,每一次心跳,或许寂然无声,却胜过虚幻的海誓山盟;
真情的碰撞,灵魂的契合,或许不够浪漫,却胜过无数的真情告白。

16、此时此刻我又想起了你,想你的感觉是一种酸酸的痛!不能打电话告诉你,只想用文字亲亲你!记住爱你的人始终是我!

17、爱你一万年,夸张!爱你五千年,无望!爱你一千年,荒唐!爱你一百年,太长!接连爱你七十年,只要我身体健康,就是我的强项!

18、如果不爱你,不会为你守着誓言,如果不爱你,不会承受一切的罪恶感,如果不爱你,不会因你而绽放幸福的光彩。

19、一个犀利并朦胧眼神,传递心中纠结情感,我们的距离愈近或愈远。发条简朴并低调的信息,尽享真情互动,指尖点点,送你的却是心中真情满满。

20、上帝给了我这份缘,所以我每天都在天堂。生活里因为有了爱,所以我身边幸福弥漫。日子里面有了你,所以天天我都很美。

2012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情况总结

2012年12月25日,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全院各科室进行了医院感染大检查,现将第四季度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妇产科病房: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病房环境整洁度有待提高,医务人员掌握院感知识需进一步加强,空气培养未做到每月一次,在收治病人时未使用速干性手消毒液,拖布无分开使用的标记等。

2.儿科病房:同外科病房。

3.妇产科产房:除了存在病房同样的问题外,还存在每月无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生物监测培养及记录。接送病人未使用交换车。

4.供应室:供应室的建设及布局流程、基础设施设备的配置还达不到“两规一标”的要求,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

5.检验科: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环境整洁度有待提高,操作台未做到每日用消毒液擦洗,未注重手卫生及个人防护,未备有冲眼器。

6.注射输液室:治疗车物品清洁区、污染区分区不明显,未配快速手消毒剂,未做到每日更换床单或输液椅罩,做到有污染时随时更换,每月空气培养未做,拖布无标记。

7.手术室: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接送病人未使用交换车,每月未做手术间、无菌物品存放间等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涂抹培养及灭菌物品抽检培养,未及时清洁消毒机滤网并有记录,无麻醉剂消毒器。

二、整改意见:

各科室根据检查结果,积极进行自查整改,整改结果于月底前报院感科。2012-12-25

--- 月一次的全院医疗、护理质量督查工作中,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二、医院环境监测方面

院感办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等进行监督、监测和汇总,及时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减少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截至目前为止,已对我院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供应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部等抽检了54次,采检样品平均值达到了91%以上,在今后加大对各科室消毒操作规程的监督,为采检样品平均值达到100%而努力。

三、菌物品的管理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防护措施,从而加大了对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和各种消毒产品的采购、管理和使用;
严格检查产品三证、质量和有效期;
定期不定期下科室检查指导工作人员日常工作

2 --- 备了相应的防护用品,运送工具等。按照环保局的要求每月和每季度对全院医疗废物的产生量和处置量进行归纳总结,并按时向环保局汇报和存档。

七、医院感染管理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与日常督查指导,考查提问等多种形式,增加了全

院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第一季度对71人次进行了培训(应161人次,因工作人员参加劳动,请病假人员较多,覆盖率较低)。

八、手卫生的管理

按照《手卫生管理规范》内容,制定了手卫生依从性计划,进行一次理论和操作手卫生培训,并抽查42人次进行手卫生操作。

九、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制度

制定了医院各科室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加大对各科室的定期院感督导检查,每月到各科室进行打分考评,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整改。

篇2:2015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4 --- 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又制定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治院内感染措施,院感科常规进行督查和指导,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二、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

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

在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台、儿科门诊、内科门诊、发热门(急)诊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加强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

6 --- 率%。前三位院感相关易感因素为慢性病、高龄、糖尿病。

四、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情况

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XX年度院感科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对手术室、胃镜室、口腔科、供应室、细菌室等高危区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全年全院共采样358份,其中空气采样培养56份,物体表面采样培养41份,医护人员手采样培养41份,消毒液采样培养47份,消毒物品采样培养12份,无菌物品采样培养137份,高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24份,合格率100%。本年度市疾控中心对我院进行采样监测23份,合格率100%。

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了监测,共监测各种类型的紫外线灯管29根,发现不合格及时更换,使其合格率达

8 --- 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并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七、

院感培训及考核

进行9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人员包括全院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共246人次。培训内容为:院感基础知识培训,手足口病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工勤人员的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甲型h1n1流感的院感控制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培训,新上岗的医护人员岗前培训等。对5位新上岗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八、前瞻性调查及漏报率调查

第三季度对全院现病例进行了全面横断面调查,全院共住院病人64人,调查64人,接受调查率100%。其结果现患率为0,无院感漏报。上半年对3月份

10 --- 会议顺利召开,会议首先通过了调整“医院感染管理委

员会”及各科室“院感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名单的决议;
通报了2013年上半年院感工作和医

院环境生物学、消毒灭菌物品监测结果。分析了2013年上半年发生的院内感染病例情况。并

认真讨论了院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院感委员会委员对我院感控制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感染控制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及全院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要求医务人员应充分

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提高防控意识,保证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二是要求各科室

严格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制度及预防措施。三是科主任、护士长应各负其责,监管好

科室感染控制的每个细节,认真做好自查自纠,防患于未然。

12 ---

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和手卫生的管理,使此项工作得到改善。

3、及时应对医院感

染的发生。2013年4月24-25日妇产科、儿科4例发生新生儿感染“轮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

事件发生后,科室及时上报,护理部组织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及时进行流行病

学调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院内感染事件及时得到控制。

4、针对自治区卫生

监督所3月28日对我院“医院感染控制、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的综合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

题,指导相关科室进行整改,并协助制定消毒登记本,规范医疗废弃物的交接程序及标示。

5、协助功能科制定

院感控制工作制度,成立院感质量控制小组,建立消毒登记本等,并指导落实执行。

14 --- 材,于4月7日

下午与医教科共同举办了全院医务人员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节选)”知识培训。为使“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4月16日护理部会同门诊部对预检分诊工作流程,发热病人接诊及消毒隔离措施等内容进行

现场培训。4月17日,再次对医疗垃圾暂存间工作人员和全体保洁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手

卫生”及“消毒液配臵知识”强化培训。通过培训,使全院医务人员及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熟

练掌握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为确保我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

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积极选派相关

16 --- 毒供应室的老师们紧扣规范的

消毒要求,与参会的各单位代表共同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让我们在以后的

工作中少走很多弯路,使我们受益匪浅,

3、6月29日,选

派谢丽龙、杨丽娟参加了宁夏医院管理协会召开的“2013年全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新进展

研讨会”,我院各临床科室护士长、小组长等7人参会旁听。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医院感染

管理、消毒技术方面的知名专家索瑶、武迎宏等前来授课,重点解读新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

制管理与操作要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六、编写下发“医

院感染管理通讯”:

为切实做好医院感

染控制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

18 --- 术室改造提出合理化建议

八、做好院内感染监测工作:

2013年4-6月,医

院护理部(院感科)每周两次到儿科、妇产科进行前瞻性病例调查,督促临床医生及时上报

院感病例;
每周两次到病案室进行回顾性漏报病例调查。采用前瞻性加回顾性调查方法,共

监测住院病人671例,医院感染人数6例,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0%,见附表一。

附表一

第二季度

院感病例监测结果

2013年第二季度,医院各类环境、消毒灭菌物品、消毒剂等细菌学的监测,总合格率为%。

空气超标部位为二楼手术室1# 手术间、三楼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新生儿病区治疗室;

物体表面超标部位为三楼手术室ii#手术间治疗桌、新生儿病区湿化瓶。消

20 --- 培训,重点讲解了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规范

处置、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高了大家对院感知识的认识。

2.每月对全院重点

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以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每月对全院所有

出院病例进行抗生素统计,对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时上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4.针对手术室层流

净化环境卫生学检测不合格情况,深入科室查找原因,及时向分管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加

快对手术室层流净化的维修。

5.为防止重症监护

室病人发生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联合医务科、护理部深入科室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现场指导,采取控制措施,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22 ---

院感染的认识;
及时做好重点科室的监测,确保医疗安全。

篇3:2013年第二季度院感工作总结

2013

年第二季度院感工作总结

第二季度按季度安

排完成了全院的院感工作,本季度工作总结如下:

1.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54份、物体表面40份、无菌物品31份、使用中的消毒剂26份、导管湿化瓶10份及紫

外线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均合格,医务人员卫生手46人次,不合格6人次(合格率为87%),

并给以复检,复检均合格。供应室、口腔科高压锅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均合格。

送检微生物监测标本80份,检出阳性率28份,未检出多重耐药菌。医疗垃圾分类清楚,无

24 --- 少。今后还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院感科

2013年5月27日

篇4:院感科第1季度工作总结

2011

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2011年第一季度

医院感染管理科在院领导和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

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

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

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第一季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管理体系,

发挥体系作用

1.为进一步加强医

26 ---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

疗护理质量。

2011年4月2日,

游仙区疾病控制中心对我院手术室、供应室、注射室、换药室的空气、物表、器械、消毒液

等共抽检了十三个样品,所采样品经检验,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率在92%以上,在今后应监督各

科室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程,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使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率达到100%。

三、病历监测

2011年1-3月份感

染率监测:1-3月份共收治住院病人1292人.未发生一例感染,对全院1-3月份406例无菌切

口进行感染率调查,未发生1例感染,感染率为0。

漏报率的监测:

28 ---

物管理条例》中第三章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对我院的医疗废物暂存地进行了选址,并将具

体方案和建筑要求提交院领导,得到院领导的批准。

五、加强医疗废物

管理,规范下收制度。

1.促成全院各科室

部门产生的医疗废物确定由指定人员下收工作的最终实施,并完成对下收专职人员进行必要

的法律、法规和个人防护方面的培训。使得医疗废物的管理过程更符合实际,减少了污染和

医护人员受伤害的机会。

2.重新设计医疗废

物回收登记本,利于回收存档。

3.在3月份,区卫

生监督所的医疗废物专项检查中,为我院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规范下收制度,提出了进一步的

30

医院感染第三季度总

结 医院感染第三季度总结

篇1: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小结

2015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在院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院感办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规范,制定了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现将第一季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1、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今年1月重新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

2、1月份在院领导的倡议和支持下,以及按照《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工作的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入了我院每月一次的全院医疗、护理质量督查工作中,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二、医院环境监测方面

院感办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等进行监督、监测和汇总,及时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减少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截至目前为止,已对我院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供应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部等抽检了54次,采检样品平均值达到了91%以上,在今后加大对各科室消毒操作规程的监督,为采检样品平均值达到100%而努力。

三、菌物品的管理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防护措施,从而加大了对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和各种消毒产品的采购、管理和使用;
严格检查产品三证、质量和有效期;
定期不定期下科室检查指导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使用一次性物品、无菌物品、消毒产品的情况。

四、消毒管理

加强了对各科室日常使用消毒设施和消毒剂的强度、浓度、有效期限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五、病历监测

2015年第一季度院内感染率监测情况如下:1-3月份共收治住院病人949人,发生5例医院感染病例,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率为%。

2015年第一季度院内感染漏报率的监测情况:漏报率为0。

六、医疗废物的管理

按照县环保局,县监督所的相关要求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标准,严格管理我院医疗废物的产生、暂存、运送、处置、消毒、登记和相互交接等重点环节。定期不定期下科室监督检查有关医疗废物的各项工作情况,指导工作人员正确分类、回收、运送、登记和处置;
并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他们配备了相应的防护用品,运送工具等。按照环保局的要求每月和每季度对全院医疗废物的产生量和处置量进行归纳总结,并按时向环保局汇报和存档。

七、医院感染管理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与日常督查指导,考查提问等多种形式,增加了全

院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第一季度对71人次进行了培训(应161人次,因工作人员参加劳动,请病假人员较多,覆盖率较低)。

八、手卫生的管理

按照《手卫生管理规范》内容,制定了手卫生依从性计划,进行一次理论和操作手卫生培训,并抽查42人次进行手卫生操作。

九、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制度

制定了医院各科室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加大对各科室的定期院感督导检查,每月到各科室进行打分考评,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整改。

篇2:2015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2015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XX年即将过去,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院感委员会的指导下,全院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各临床科室医师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发现院内感染能及时、准确报告,同时院感科也加强院感病例上报管理,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加强监测与控制,无院感流行事件发生。常规依托护理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督查、无菌技术督查并反馈,协同医务科、护理部,配合院领导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每季度在院长的主持下召开一次院感委员会会议,发布一次院感简讯。

院感管理在1至10月份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根据院感安全生产要求 细化院感质量管理措施

根据医院“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细化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又制定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治院内感染措施,院感科常规进行督查和指导,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二、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 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

在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台、儿科门诊、内科门诊、发热门(急)诊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加强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三、根据院感管理要求,做好病例回顾性调查

1至9月份,全院共出院的XX例病例,院感科全部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结果表明:医院感染率%,例次感染率%。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依次为:内二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骨伤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内一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感染好发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
上呼吸道例次感染率%;
泌尿道例次感染率%;
胃肠道例次感染率%;
医院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医院感染好发病种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类,例次感染率%;
内分泌类疾病类,例次感染率%;
循环类疾病,例次感染率%,泌尿生殖系统类疾病,例次感染率%,肌肉骨骼系统类疾病,例次感染率%,。各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糖尿病例次感染率%,慢性病例次感染率%,高龄例次感染率%。前三位院感相关易感因素为慢性病、高龄、糖尿病。

四、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情况

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XX年度院感科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对手术室、胃镜室、口腔科、供应室、细菌室等高危区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全年全院共采样358份,其中空气采样培养56份,物体表面采样培养41份,医护人员手采样培养41份,消毒液采样培养47份,消毒物品采样培养12份,无菌物品采样培养137份,高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24份,合格率100%。本年度市疾控中心对我院进行采样监测23份,合格率100%。

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了监测,共监测各种类型的紫外线灯管29根,发现不合格及时更换,使其合格率达100%。

五、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安徽省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管理办法》等规定,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分线管理制度,各临床科室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落实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参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督查,并每月向全院通报结果。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全院1至9月份共出院XX例病例,使用抗生素者689例,二联及以上使用者247例,菌检者142例,抗生素使用率%,二联及以上使用率,菌检率%。并每季度将细菌分离率与细菌耐药情况分析汇总公布,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帮助。

六、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

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并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七、院感培训及考核

进行9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人员包括全院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共246人次。培训内容为:院感基础知识培训,手足口病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工勤人员的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甲型h1n1流感的院感控制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培训,新上岗的医护人员岗前培训等。对5位新上岗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八、前瞻性调查及漏报率调查

第三季度对全院现病例进行了全面横断面调查,全院共住院病人64人,调查64人,接受调查率100%。其结果现患率为0,无院感漏报。上半年对3月份归档236份病例进行了漏报率调查,漏报率为0。

九、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为加强消毒药械及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XX年院感科对其使用进行常规督查及定期抽查。对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的抽查是每季度一次,全年共抽查4次,方法是从临床各科室采样,到药械科索证。全年共索证45份,结果各证齐全,全部合格。

篇3:院感季度工作总结

篇1:第二季度院感总结

二〇

一三年第二季度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一、召开“院感专业委员会”会议:

6月5日,由刘媛

副院长主持,刘奇杰副院长、医教科、办公室、药械科、门诊部及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

等25人参加的 “院感专业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会议首先通过了调整“医院感染管理委

员会”及各科室“院感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名单的决议;
通报了2013年上半年院感工作和医

院环境生物学、消毒灭菌物品监测结果。分析了2013年上半年发生的院内感染病例情况。并

认真讨论了院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院感委员会委员对我院感控制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感染控制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及全院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要求医务人员应充分

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提高防控意识,保证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二是要求各科室

严格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制度及预防措施。三是科主任、护士长应各负其责,监管好

科室感染控制的每个细节,认真做好自查自纠,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院感质量

控制,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1、每月组织院感质

量控制小组,按“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考核标准”,对各科室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手卫生、院感

病例上报等进行检查考核,对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物品进行生物监测。针对存在的问题及

监测不合格等情况,及时反馈、整改,至合格。

2、平时注重加强对

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监督、检查。对新生儿室、产房存在的医护人员进出不能及时更换工

作服、佩戴帽子、口

罩及手卫生等问题,及时与科室主任、护士长沟通,要求给工作人员配备需要更换的工作衣、

工作鞋。主管院长多次在行政查房中要求科主任、护士长要高度重视新生儿室的院感工作,

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和手卫生的管理,使此项工作得到改善。

3、及时应对医院感

染的发生。2013年4月24-25日妇产科、儿科4例发生新生儿感染“轮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

事件发生后,科室及时上报,护理部组织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及时进行流行病

学调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院内感染事件及时得到控制。

4、针对自治区卫生

监督所3月28日对我院“医院感染控制、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的综合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

题,指导相关科室进行整改,并协助制定消毒登记本,规范医疗废弃物的交接程序及标示。

5、协助功能科制定

院感控制工作制度,成立院感质量控制小组,建立消毒登记本等,并指导落实执行。

三、对重点部门进

行专项检查:

5月29日8时,结

合医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院麻疹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文件精神,护理部(院感科)

对全院及重点部进行了专项检查,本次检查包括传染病的预检分诊、手卫生依从性、职业暴

露等内容,随机抽查了医生和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督促相关科室做好消毒隔离以

及医护人员的防护,提高防控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四、加强培训,不

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知识:

为做好人感染

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护理部以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为指导教材,于4月7日

下午与医教科共同举办了全院医务人员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节选)”知识培训。为使“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4月16日护理部会同门诊部对预检分诊工作流程,发热病人接诊及消毒隔离措施等内容进行

现场培训。4月17日,再次对医疗垃圾暂存间工作人员和全体保洁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手

卫生”及“消毒液配臵知识”强化培训。通过培训,使全院医务人员及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熟

练掌握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为确保我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

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积极选派相关

人员参加区内院感知识培训

1、5月16日,我

院选派谢丽龙、杨丽娟、赵静娴、王丽艳等6人参加了由宁夏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举办的

全区“手卫生宣传周”活动。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有市医院护理人员表演的洗

手操,又有紧张激烈的知识竞赛,同时还发放了多种手卫生知识宣传彩页。使我院参加这次

活动的同志受益匪浅,对推动我院手卫生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6月8日,我院

选派李春霞参加了“宁夏第二届消毒供应中心年会”。我院护理部谢丽龙、杨丽娟参会旁听。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核心职能是保证医院无菌物品的质量安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在两天的年会活动中,来自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老师们紧扣规范的

消毒要求,与参会的各单位代表共同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让我们在以后的

工作中少走很多弯路,使我们受益匪浅,

3、6月29日,选

派谢丽龙、杨丽娟参加了宁夏医院管理协会召开的“2013年全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新进展

研讨会”,我院各临床科室护士长、小组长等7人参会旁听。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医院感染

管理、消毒技术方面的知名专家索瑶、武迎宏等前来授课,重点解读新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

制管理与操作要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六、编写下发“医

院感染管理通讯”:

为切实做好医院感

染控制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首次编印“医院感染管理通信”,

通过“法律、法规、规范”、“院感知识问答”、“工作动态”和“院感监测信息”4个板块。

积极宣传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和第一季度院感控制工作情况及平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科室

院感控制工作起到了督促作用,使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规范和标准更好的贯彻落实。促进

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七、积极参与医院

建设工作:

1、在儿童医院建设

方面,分别参加了“新院深化建设”“手术室深化建设”专题会议。多次与上级医院专家沟通、

协调,为新院nicu、手术室的建设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2、在旧院改造过程

中,对宫颈中心基地房屋改造、手术室改造提出合理化建议

八、做好院内感染监测工作:

2013年4-6月,医

院护理部(院感科)每周两次到儿科、妇产科进行前瞻性病例调查,督促临床医生及时上报

院感病例;
每周两次到病案室进行回顾性漏报病例调查。采用前瞻性加回顾性调查方法,共

监测住院病人671例,医院感染人数6例,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0%,见附表一。

附表一 第二季度

院感病例监测结果

2013年第二季度,医院各类环境、消毒灭菌物品、消毒剂等细菌学的监测,总合格率为%。

空气超标部位为二楼手术室1# 手术间、三楼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新生儿病区治疗室;

物体表面超标部位为三楼手术室ii#手术间治疗桌、新生儿病区湿化瓶。消毒剂浓度监测超

标的部位为儿科治疗室抹布浸泡消毒液浓度不达标。经对所有细菌超标部位重新消毒后,复

检均合格。超标科室应重点加强清洁消毒工作,氧气湿化瓶使用过程中应每日更换湿化液;

各科室要认真落实手卫生监管制度,科主任、护士长每月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考

核并记录,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存性,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第二季度环境生物学监测结果见附表二。

附表二 第二季度环境微生物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结果

篇2:一季度院感工作总结

一季

度院感工作总结

1.一月份院感科对

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院感知识讲座培训,重点讲解了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规范

处置、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高了大家对院感知识的认识。

2.每月对全院重点

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以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每月对全院所有

出院病例进行抗生素统计,对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时上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4.针对手术室层流

净化环境卫生学检测不合格情况,深入科室查找原因,及时向分管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加

快对手术室层流净化的维修。

5.为防止重症监护

室病人发生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联合医务科、护理部深入科室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现场指导,采取控制措施,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6.一季度有10名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分别对其伤口进行规范消毒处置,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时进

行跟踪随访。

7.选派两名护士参

加了高压蒸汽灭菌锅的培训,并取得了上岗资格。

8针对我院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院

感科制定了职业暴露的工作流程,并下发给各科室进行学习,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

识,医院领导知识院感工作,并为临床一线人员购置了护目镜。

月1日迎接了

济南市卫生监督所的监督检查,

下一步院感科将严

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处理;
逐步落实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
定期进行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大家对医

院感染的认识;
及时做好重点科室的监测,确保医疗安全。

篇3:2013年第二季度院感工作总结

2013

年第二季度院感工作总结

第二季度按季度安

排完成了全院的院感工作,本季度工作总结如下:

1.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54份、物体表面40份、无菌物品31份、使用中的消毒剂26份、导管湿化瓶10份及紫

外线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均合格,医务人员卫生手46人次,不合格6人次(合格率为87%),

并给以复检,复检均合格。供应室、口腔科高压锅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均合格。

送检微生物监测标本80份,检出阳性率28份,未检出多重耐药菌。医疗垃圾分类清楚,无

丢失,医疗垃圾暂存点打扫及时,消毒规范。发生职业暴露4人,普外科护士长魏芙娟、护

士李继芳、大夫陈玉洲暴露源为乙肝病毒,手术室护士林艳珊暴露源为梅毒,均处理规范,

上报及时。抽查一次性无菌物品无过期,但是发现河南飘安出厂的产包和江西益康出厂的一

次性输液袋有质量问题,院感科将此问题及时反馈给药械科,药械科及时反馈给经营商,当

天下午进行退货换货处理。本季度共监测收治病人2286人,无医院感染病例发生,查阅出院

病历2291份,未发现漏报。共抽查出院病历1264份,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630份,抗菌药

物使用率%,其中治疗用药占%,预防用药占%。存在问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

存性较差;
微生物监测标本送检较少。今后还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院感科

2013年5月27日

篇4:院感科第1季度工作总结

2011

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2011年第一季度

医院感染管理科在院领导和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

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

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

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第一季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管理体系,

发挥体系作用

1.为进一步加强医

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今年1月重新调整充实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临

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科,完善了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在工作中,遇到需

要多科室协调和配合时,及时汇报主管领导解决问题。

月份在感染管

理委员会的倡议下和院领导的支持下,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督察中,

制订了严厉的奖惩办法。

二、医院环境监测

方面

医院感染管理科与

游仙区疾病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签订了医院感染监测协议,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

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

疗护理质量。

2011年4月2日,

游仙区疾病控制中心对我院手术室、供应室、注射室、换药室的空气、物表、器械、消毒液

等共抽检了十三个样品,所采样品经检验,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率在92%以上,在今后应监督各

科室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程,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使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率达到100%。

三、病历监测

2011年1-3月份感

染率监测:1-3月份共收治住院病人1292人.未发生一例感染,对全院1-3月份406例无菌切

口进行感染率调查,未发生1例感染,感染率为0。

漏报率的监测:

2011年第一季度,我院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未出现一例医院感染病例漏

报, 漏报率为0。

四、积极参与医院

建筑设计

1.根据卫生部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配合医院及科室完成对胃镜室、支气管

镜室建筑改造工作。

2.在新建病房楼时,建议使用感应性水龙头、重点科室配备干手纸,院领导同意并正付诸

实施。此措施大大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建议治疗室和换药室的空气消毒全部采用

动态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同样得到支持并正积极加以落实。

3.积极参与新建

消毒供应中心建筑及流程的设计。

4.根据《医疗废

物管理条例》中第三章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对我院的医疗废物暂存地进行了选址,并将具

方案和建筑要求提交院领导,得到院领导的批准。

五、加强医疗废物

管理,规范下收制度。

1.促成全院各科室

部门产生的医疗废物确定由指定人员下收工作的最终实施,并完成对下收专职人员进行必要

的法律、法规和个人防护方面的培训。使得医疗废物的管理过程更符合实际,减少了污染和

医护人员受伤害的机会。

2.重新设计医疗废

物回收登记本,利于回收存档。

3.在3月份,区卫

生监督所的医疗废物专项检查中,为我院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规范下收制度,提出了进一步的

2011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2011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管理科在院领导和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第一季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1.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今年1月重新调整充实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科,完善了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在工作中,遇到需要多科室协调和配合时,及时汇报主管领导解决问题。

2.1月份在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倡议下和院领导的支持下,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督察中,制订了严厉的奖惩办法。

二、医院环境监测方面

医院感染管理科与游仙区疾病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签订了医院感染监测协议,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011年4月2日, 游仙区疾病控制中心对我院手术室、供应室、注射室、换药室的空气、物表、器械、消毒液等共抽检了十三个样品,所采样品经检验,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率在92%以上,在今后应监督各科室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程,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使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率达到100%。

三、病历监测

2011年1-3月份感染率监测:1-3月份共收治住院病人1292人.未发生一例感染,对全院1-3月份406例无菌切口进行感染率调查,未发生1例感染,感染率为0。

漏报率的监测:2011年第一季度,我院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未出现一例医院感染病例漏报, 漏报率为0。

四、积极参与医院建筑设计

1.根据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配合医院及科室完成对胃镜室、支气管镜室建筑改造工作。

2.在新建病房楼时,建议使用感应性水龙头、重点科室配备干手纸,院领导同意并正付诸实施。此措施大大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建议治疗室和换药室的空气消毒全部采用动态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同样得到支持并正积极加以落实。

3.积极参与新建消毒供应中心建筑及流程的设计。

4.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第三章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对我院的医疗废物暂存地进行了选址,并将具体方案和建筑要求提交院领导,得到院领导的批准。

五、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规范下收制度。

1.促成全院各科室部门产生的医疗废物确定由指定人员下收工作的最终实施,并完成对下收专职人员进行必要的法律、法规和个人防护方面的培训。使得医疗废物的管理过程更符合实际,减少了污染和医护人员受伤害的机会。

2.重新设计医疗废物回收登记本,利于回收存档。

3.在3月份,区卫生监督所的医疗废物专项检查中,为我院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规范下收制度,提出了进一步的整改意见,我科正在积极加以落实中。

六、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

1.定期抽查重点科室的感染管理,发现问题,主动与科主任或护士长沟通并督查改进。

2.定期查看中心静脉置管及留置导尿病人情况,要求医务人员根据病人具体病情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减少导管留置日。

4.通过感染管理委员会,协调制定了CSSD与手术室的之间器械交接具体操作程序,修订了CSSD各区职责和标准作业程序以及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卫生厅网站下载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医院感染SOP,并下发到相应科室并对照执行。

七、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

1.新职工培训对近三年新上岗职工进行了医院感染概论、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率为100%; 对新入院见习医生、护士进行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使他们对医院感染概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的培训将集中培训与晨会科室培训有机结合,增加了临床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

3.筹划并组织一次“手卫生宣传月”活动。活动的主题为:“感染防控,“手”当其。通过宣传月活动,使大家认识到: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
树立正确的观念,改变行为的模式,提供安全的服务。

八、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制度

制订了医院各科室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完善对重点科室的定期院感督导检查,每月到各科室进行打分考评,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逐步整改。通过1-3月份的几次检查,发现院感控制重点科室各存在以下问题 :

1.外科病房: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病房环境整洁度有待提高,医务人员掌握院感知识需进一步加强,空气培养未做到每月一次,在收治病人时未使用速干性手消毒液,拖布无分开使用的标记等。

2.内科病房:同外科病房。

3.妇产科病房:同外科病房。

4.妇产科产房:除了存在病房同样的问题外,还存在每月无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生物监测培养及记录。接送病人未使用交换车。

5.供应室:供应室的建设及布局流程、基础设施设备的配置还达不到“两规一标”的要求,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灭菌效果还未进行生物学监测,预蒸锅未进行每日一次的BD测试及登记备案,操作各流程的质量控制体系记录未健全,无冲眼设施、防渗漏围裙等职业防护用品设备,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存放条件不达标,无每月空气培养、医务人员手涂抹、灭菌物品采菌培养。

6.库房: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账册信息不全,未专门设置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库房管理制度和出入库房登记制中度不健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存放条件不符合要求。

7.口腔科:布局不符合功能流程,无专用的器械清洗池,未配备洗消设备和速干性手消毒液,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室内环境的清洁消毒及终末消毒未达到要求,无齐全的个人防护用品,口腔科器械灭菌未达到要求,消毒锅未做每周一次的生物学监测,灭菌器械的清洗流程及质量不符合WS310-2的要求,清洗时工作人员未按规范着装,无清洗培训上岗证,牙片室无门,无法进行放射防护,拖布无标记示分开使用。

8检验科: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环境整洁度有待提高,操作台未做到每日用消毒液擦洗,未注重手卫生及个人防护,未备有冲眼器。

9输血科: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试剂许可证未建档登记,环境清洁还未完全达到要求,储血冰箱消毒未做到每周一次,储血冰箱内壁未每月进行生物学检测,未建立定期体检制度,无每月空气培养、物体表面涂抹、医务人员手涂抹培养,拖布无标记。

10.注射输液室:治疗车物品清洁区、污染区分区不明显,未配快速手消毒剂,未做到每日更换床单或输液椅罩,做到有污染时随时更换,每月空气培养未做,拖布无标记。

11手术室: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接送病人未使用交换车,每月未做手术间、无菌物品存放间等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涂抹培养及灭菌物品抽检培养,未及时清洁消毒机滤网并有记录,无麻醉剂消毒器。

游仙区第二人民医院

2011年4月12日

2013年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2013年医院感染管理科在院领导和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第一季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1.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今年1月重新调整充实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科,完善了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在工作中,遇到需要多科室协调和配合时,及时汇报主管领导解决问题。

2.1月份在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倡议下和院领导的支持下,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督察中,制订了严厉的奖惩办法。

二、医院环境监测方面

医院感染管理科与疾病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签订了医院感染监测协议,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011年4月2日,疾病控制中心对我院手术室、供应室、注射室、换药室的空气、物表、器械、消毒液等共抽检了十三个样品,所采样品经检验,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率在92%以上,在今后应监督各科室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程,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使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率达到100%。

四、积极参与医院建筑设计

1.根据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配合医院及科室完成对胃镜室、支气管镜室建筑改造工作。

2.在新建病房楼时,建议使用感应性水龙头、重点科室配备干手纸,院领导同意并正付诸实施。此措施大大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建议治疗室和换药室的空气消毒全部采用动态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同样得到支持并正积极加以落实。

3.积极参与新建消毒供应中心建筑及流程的设计。

4.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第三章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对我院的医疗废物暂存地进行了选址,并将具体方案和建筑要求提交院领导,得到院领导的批准。

五、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规范下收制度。

1.促成全院各科室部门产生的医疗废物确定由指定人员下收工作的最终实施,并完成对下收专职人员进行必要的法律、法规和个人防护方面的培训。使得医疗废物的管理过程更符合实际,减少了污染和医护人员受伤害的机会。

2.重新设计医疗废物回收登记本,利于回收存档。

3.在3月份,区卫生监督所的医疗废物专项检查中,为我院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规范下收制度,提出了进一步的整改意见,我科正在积极加以落实中。

六、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

1.定期抽查重点科室的感染管理,发现问题,主动与科主任或护士长沟通并督查改进。

2.定期查看中心静脉置管及留置导尿病人情况,要求医务人员根据病人具体病情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减少导管留置日。

4.通过感染管理委员会,协调制定了CSSD与手术室的之间器械交接具体操作程序,修订了CSSD各区职责和标准作业程序以及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卫生厅网站下载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医院感染SOP,并下发到相应科室并对照执行。

七、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

1.新职工培训对近三年新上岗职工进行了医院感染概论、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率为100%; 对新入院见习医生、护士进行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使他们对医院感染概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的培训将集中培训与晨会科室培训有机结合,增加了临床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

3.筹划并组织一次“手卫生宣传月”活动。活动的主题为:“感染防控,“手”当其。通过宣传月活动,使大家认识到: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
树立正确的观念,改变行为的模式,提供安全的服务。

八、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制度

制订了医院各科室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完善对重点科室的定期院感督导检查,每月到各科室进行打分考评,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逐步整改。通过1-3月份的几次检查,发现院感控制重点科室各存在以下问题 :

1.外科病房: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病房环境整洁度有待提高,医务人员掌握院感知识需进一步加强,空气培养未做到每月一次,在收治病人时未使用速干性手消毒液,拖布无分开使用的标记等。

2.内科病房:同外科病房。

3.妇产科病房:同外科病房。

4.妇产科产房:除了存在病房同样的问题外,还存在每月无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生物监测培养及记录。接送病人未使用交换车。

5.供应室:供应室的建设及布局流程、基础设施设备的配置还达不到“两规一标”的要求,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灭菌效果还未进行生物学监测,预蒸锅未进行每日一次的BD测试及登记备案,操作各流程的质量控制体系记录未健全,无冲眼设施、防渗漏围裙等职业防护用品设备,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存放条件不达标,无每月空气培养、医务人员手涂抹、灭菌物品采菌培养。

6.库房: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账册信息不全,未专门设置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库房管理制度和出入库房登记制中度不健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存放条件不符合要求。

7.口腔科:布局不符合功能流程,无专用的器械清洗池,未配备洗消设备和速干性手消毒液,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室内环境的清洁消毒及终末消毒未达到要求,无齐全的个人防护用品,口腔科器械灭菌未达到要求,消毒锅未做每周一次的生物学监测,灭菌器械的清洗流程及质量不符合WS310-2的要求,清洗时工作人员未按规范着装,无清洗培训上岗证,牙片室无门,无法进行放射防护,拖布无标记示分开使用。

8检验科: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环境整洁度有待提高,操作台未做到每日用消毒液擦洗,未注重手卫生及个人防护,未备有冲眼器。

9输血科: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试剂许可证未建档登记,环境清洁还未完全达到要求,储血冰箱消毒未做到每周一次,储血冰箱内壁未每月进行生物学检测,未建立定期体检制度,无每月空气培养、物体表面涂抹、医务人员手涂抹培养,拖布无标记。

10.注射输液室:治疗车物品清洁区、污染区分区不明显,未配快速手消毒剂,未做到每日更换床单或输液椅罩,做到有污染时随时更换,每月空气培养未做,拖布无标记。

11手术室: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接送病人未使用交换车,每月未做手术间、无菌物品存放间等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涂抹培养及灭菌物品抽检培养,未及时清洁消毒机滤网并有记录,无麻醉剂消毒器。

二0一四年第三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一、完成本季度院感监测、质控的常规工作

1、每月按时完成院感监测和质量控制工作。对监测结果和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督促整改。并及时检查整改结果,

2、每月做好院感病例监测及向自治区院感质控中心上报“每月院感病例上报表”。

3、每周有重点的对全院院感控制工作进行督导。

4、重点检查复用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及科室无菌物品及一次性用品的管理情况。

二、完成本季度培训工作

进行一次“职业防护”和“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监测”相关知识的学习

三、计划参加一期区内院感控制培训班。

计划安排院感专职人员参加区内外的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培训班,提高院感相关知识。

四、完成上半年院感通讯的编写及下发工作

医院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医院感染质量考核季度工作总结(共5篇)

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医院第三季度工作总结(共7篇)

中医院第一季度工作总结(共18篇)

推荐访问:工作总结 第四季度 感染 医院

热门排行

处(科)室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2020年处(科)室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上级正确领导下,我处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提

政府单位文员工作总结

政府机关文员工作总结政府机关文员工作总结为大家整理政府机关办公室人员的工作总结,总结个人岗位职责履行

市人民检察院绩效考核工作总结汇报

市人民检察院绩效考核工作总结汇报 XX年,xx市人民检察院在市委和自治区检察院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

二00九年度广播电影电视工作总结

衡东县广播电视局(台)  二00九年度工作总结  衡东广电系统共有干部职工283人,其中退休人员68

2022年度“扫黄打非”工作总结3篇

2022年度“扫黄打非”工作总结3篇2022年度“扫黄打非”工作总结篇1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扫黄打非”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镇文化市场

乡镇2010年上半年依法行政工作总结

上半年XXXX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强投入促转型,重民生促和谐”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

社区群众工作总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意调查活动开展及群众工作情况汇报下面,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人社局的工作情

村镇银行贷款月度工作总结

九华村镇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开辟生猪贷款绿色通道近日,青阳县一畜牧养殖企业用存栏的243头能繁母猪作抵押

社区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存在不足

工作存在不足(总结10篇)工作存在不足(一):一是工作态度不认真,存在敷衍了事、马虎不仔细、糊弄应付

后勤科党风廉政工作总结15篇

后勤科党风廉政工作总结15篇后勤科党风廉政工作总结篇1_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部门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