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丁西林独幕喜剧艺术特征(8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丁西林独幕喜剧艺术特征

  

  爱写喜剧的物理系主任xx0546xx11级xx文学

  (5)班

  在中国文学史上似乎有很多奇怪的现象,其中之一就是许多原本不是走在文学道路上的人都“误入歧途”的走到了文学的这片土地,例如原本学医却名扬文坛的鲁迅,学美术的艾青。他们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环,甚至成为了文学史上的重要的人物,一直奋斗在文学的乐土上。

  丁西林,似乎很奇怪,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老本行,还是坚持自己的科学研究,而戏剧创作却是业余时间的兴趣所致。或许是理科研究的缜密思维,就使他的戏剧具有一种严谨的逻辑性,但是他的戏剧更多的透露出的是喜剧的色彩。他当时的这一业余爱好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可是我想说,不仅仅是当时,现在读到他的作品还是会被他深深感染,品出一种丁氏的喜感。

  丁西林,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县人。

  可以说他生而逢时,一场维新变法运动在他的童年时期拉开了序幕,所以从小就可以受到新思想的熏陶,便是科学。他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也曾留学国外,这留学经历也是他以后创作戏剧的铺垫,在留学期间,他接触了许许多多名家的小说和戏剧,例如萧伯纳,高尔斯华绥等人的作品,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创作热情。

  我感觉对他最重要的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在那个对新文学竭力呼唤的时期,在鲁迅,胡适等人开始在文坛吹起清新的文化风时,他开始了丁氏戏剧的文学创作。丁西林喜剧的皆大欢喜模式,具有轻喜剧的鲜明特征。“对文艺界的朋友说,我是搞科学的;在科学界的朋友看来,好像我又是文艺人”丁西林他自己这样说道。或许这是很幽默的一句自我定义。

  从他的处女作《一只马蜂》开始,他的文学灵感便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创作出了《压迫》《北京的空气》这样精彩的作品,也使他的这种丁氏幽默逐渐成型。

  /3喜剧与悲剧都源自于矛盾,不同的是悲剧矛盾通常来自两种社会力量的对抗,而喜剧的矛盾通常来自同一事物内部,喜剧的精神代表着个体生命的世俗欲求,把冲突由外部转移到了内部,不似悲剧精神是代表着历史的必然要求,而且愿望极其的世俗化,如《一只马蜂》《压迫》中人物的愿望都极其世俗。他的前期作品,大多以独幕剧为主,他是一位独幕剧艺术家,他的喜剧特色有四点:

  一是欺骗的母题,二是二元三人模式,三是出乎意料的结尾,四是幽默优雅的语言。他的艺术上的成熟是当时的大多数人都比不了的,同期的作品粗糙幼稚,他的作品无疑在当时显得凤毛麟角一样的可贵,同时与这种可贵的东西一起存在的是一种超前性,任何一种超前性都是当时社会组不能接受的,因为他们不能理解以后,就像时间的变化,容颜的逝去,家庭的变故一样,都是一种心底的抗拒,或者说恐惧。所以他的作品就遭到了一种隔膜的批判,一种为自己的艺术付出的代价。

  “欺骗”是他的戏剧(戏剧)观念、艺术上的一个关键词。研究者注意到他终身都对"含有欺骗、伪装、戏仿内核"的母题、故事、模式感到兴趣。他的处女作《一只马蜂》写的就是一对现代青年男女,一面追求"自然"的人生与爱情,一面却要以不断“说谎(遮盖)”的方式来表达(追求)爱情,而剧中男主人公的母亲吉老太太却不明白这其中的奥秘,处于“(不自觉地)被欺骗(以至捉弄)”的地位。这就产生出一系列的“悬念”、“误会”、“出乎意外”的情节。吉老太太关心的是“男女双方找到对象,完成婚姻大事”本身,而这对男女青年却注重婚姻中的爱情,在追求过程中体验种种曲折有致的美感与乐趣:

  正是“现实的”与“审美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构成了全剧的喜剧冲突。作为一个独幕剧艺术家,丁西林特别讲究戏剧的结构——“二元三人”模式,即将剧中人物压缩到最大限度,通常由三人构成,但不是三足鼎立,而是二元对衬对峙格局,第三者则起着结构性的作用,或引发矛盾,或提供解决矛盾的某种契机。如被认为是丁西林戏剧主要代表作的《压迫》,“故事”是由房东老太太为了安全,只愿租房给有家眷的客人,女儿却根据“同性相斥”的原则只愿要单身的男客人引起的:

  /3男主人公在女儿在家的那天,付了房租,搬来这一日,又碰着老太太在家;于是,房东老太太根据“房子是我的,我定下的一定要有家眷”的“规矩”,非要男客搬走不可,男客则根据“我交了定钱,你应该遵守契约”的"道理",非租房不可:

  双方都认自己的死理,不肯妥协,形成僵局。于是第三个人物--女房客登场,作者安排她扮演打开死结的角色。这是一个通达的职业女性,几番周折(其间自然免不了许多喜剧性场面),终于弄清缘由以后,突然灵机一动,想出“说谎”的办法,即由自己假扮男客的家眷,轻而易举地解开了戏剧的“钮扣”。综观全剧,实际上是存在着两种冲突:

  房东太太与男客考虑问题的不同角度、观念不同引起的冲突之外,也还有男客与房东太太共有的“非此即彼”的绝对思维与女客灵活、变通思维方式的冲突,女客在剧中除结构功能之外,还有了自己的独立价值。

  智慧与幽默的戏剧语言和充满机智、幽默感的警句,丁西林以语言自身的喜剧性直接获取效果。如“一个诗人,是人家看不见的东西,他看得见;人家看得见的东西,他看不见;人家想不到的东西,他想得到;人家想得到的东西,他想不到”(《亲爱的丈夫》)。话语大都出于情趣优雅的男女知识者主人公之口。他们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而那些非知识阶层的配角,如巡警、仆人、老妈子等配角,却说的是含义单调的“实话”,如《压迫》里那位巡警是除了“您贵姓?”这样的例行公事的问话之外,就几乎不会说其他的话。而知识者的俏皮话,有时是与剧情游离的,仅仅是为了显示智慧,是一种自我陶醉的思想趣味与语言趣味。

  在丁西林的观念中,喜剧艺术归根到底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他也因此为现代戏剧文学语言的创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篇二:丁西林独幕喜剧艺术特征

  

  丁西林独幕剧的独特喜剧特色

  内容概要:丁西林的喜剧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有以独幕剧为代表。本文将在介绍丁西林的生平及作品的同时,以他的代表作《一只马蜂》为例分析其独特语言特点。

  关键词:喜剧、独幕剧、《一只马蜂》

  一、丁西林其人

  丁西林(1893—1974),中国现代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燮林,字巽甫。1893年9月29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1913年毕业于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4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其间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1920年归国,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抗战开始后,随研究所西迁昆明。1940年到香港。香港沦陷后,携眷逃出,在广州遭汪伪软禁。汪伪政府曾约请他去南京任职和中山大学任教,均遭拒绝。后化装逃出广州。抗战胜利后,于1947年初辞去物理研究所所长职务,赴山东大学任教。1948年曾去台湾大学任理学院院长职务5个月。9月仍回山东大学执教。1949年9月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并先后担任了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1974年4月4日逝世。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新喜剧的开创者,他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独幕讽刺喜剧,带动了中国喜剧事业的发展,因此他被誉为“独幕剧的圣手”、“‘五四’时代在戏剧创作上最努力的一员”。1923年,他写出了独幕喜剧《一只马蜂》,从此开始踏上了业余戏剧创作的道路。接着他陆续发表了五个独幕喜剧:《亲爱的丈夫》(1924)、《酒后》(1925)、《压迫》(1926)、《瞎了一只眼》(1927)和《北京的空气》(1930)。相隔十年后,他有感于腐败的社会,又相继写出了《三块钱国币》(1939—1940)、《妙峰山》(1940)、《等太太回来》(1940)三个剧本,除《三块钱国币》为独幕剧外,另两个均为四幕喜剧。1949年后,他写出了《孟丽君》(1959—1961)、《干杯》(1962)和《一个和风细雨的插曲》等剧,并开始翻译外国剧作家巴蕾、肖伯纳等人的剧作。

  二、丁西林独幕剧的艺术特点

  (1)情节简单,来源生活细节。如《压迫》和《三块钱国币》选取的都是房客在租房时与房东发生的争执与摩擦这样一个在当时看起来十分平常的情景。丁西林留学英国期间曾受英国近代喜剧影响,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发现喜剧因素,通过揭示生活的情趣,制造悬念,组织戏剧冲突,把看来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

  (2)情节一波三折,充满戏剧性。如《三块钱国币》中吴太太因女仆李嫂打碎一只花瓶,强行索赔三块钱国币。此事激起同院居住的流亡学生杨长雄的不平,义愤填膺地和吴太太理论。其间的言语较量一波三折,时而针锋相对,时而据理力争,活脱刻画出吴太太的自私与尖刻,大学生的正直与可爱。

  (3)对话简练含蓄。如《压迫》最后男客问女客:“啊!你姓什么?。”

  再如《三块钱国币》的最后,似乎置身于这场争论之外的成众,以一句“和棋”结束了该剧,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令人回味。

  (4)机智俏皮幽默。如《一只马蜂》中的吉先生和余小姐拥抱时被吉母所见,余小姐便谎称是一只马蜂。再如《压迫》中的男女房客最终以谎称为夫妻而租下了房子。他的喜剧不以滑稽为目的,而以智慧为基础,幽默与机智密切相连。其中虽然不乏讽刺嘲弄的意味,但轻松俏皮的幽默远胜于辛辣尖锐的讽刺,它不是引人哄堂大笑的讽刺喜剧,而是使人产生会心的微笑的幽默喜剧。

  (5)不对人物做专门的介绍,而是由逐渐展开的情节向观众说明每个人的身份及性格特点。如《一只马蜂》中,观众须随着情节的展开才知吉先生与余小姐两人相互爱慕,但又苦于面子没有说开。

  (6)戏剧人物特别。他的独幕剧中产生冲突的并不是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容的敌我,而是思维方式不同、生活态度径庭的朋友、夫妻、长辈与年轻人、房东与房客等有感情、利益联系的人。在这样的人物关系中,既没有内心的深仇大恨,也不可能有外在的剧烈冲撞,只有心理活动与价值观念的磕磕碰碰从含蓄的语言与细微的动作中浮现。

  三、《一只马蜂》赏析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喜剧作家,尤以独幕喜剧见长。他的作品多为带有诙谐意味的趣剧,大都结构精巧,形象生动,语言风趣幽默,能在较为轻松平淡的戏剧冲突中反映社会现实,寓庄于谐,受到读者和观众喜爱。其中的《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不仅技巧圆熟,而且表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尤为人所称道。现对《一只马蜂》进行赏析,借此体现丁西林独幕喜剧的风格。

  《一只马蜂》写的是:一个有封建思想残余的家长吉老太,要替护士余小姐说媒,让她嫁给自己当医生的侄儿,同时又要干预吉先生的婚姻大事。不料吉先生早在住院期间就已经同余小姐偷偷相恋。为了蒙蔽吉老太,这两个青年不得不互以反话进行交谈,借以表露强烈的爱情。在戏的最后,吉先生双手拥抱余小姐,第一次打破谎言的遮掩,公开表示爱情。而余小姐的失声大喊,则引来了老太太与仆人,无奈何,两人只好作“戏”:吉先生问余小姐:“什么地方?刺了你没有?”余小姐回答:“喔,一只马蜂”。接着,戏剧戛然而止。《一只马蜂》取材于生活小事,但以小见大,它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虚伪风气,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也嘲弄了吉老太太这类半新半旧的人物。

  开端:老太太和吉先生商量着给当医生的侄儿做媒的事,并向干预吉先生的婚姻大事。

  发展:余小姐出现,老太太替余小姐说媒,余小姐用言语敷衍。

  高潮:吉先生将老太太支开,两个年轻人互相以反语表达爱意。

  结局:吉先生拥抱余小姐,被老太太发现,吉小姐谎称是“一只马蜂”。

  全剧以吉先生与余小姐的对话为重点,着力描写两人针锋相对的反语。二人对话由余小姐的直觉(知将有有趣的谈判发生)引发的一些动作开展,从讲究衣服说起,挑出余小姐说出“我们都是社会的罪人”的言论,而吉先生正好利用这一论点,说自己在发烧时说的都是“极真诚,极平常,极正当的话”,旁敲侧击地表达自己的爱意,并借此询问余小姐对自己的情意。余小姐显然对吉先生产生爱意,但嘴上仍不承认。吉先生明白余小姐的心思,说处于社会上的人都在说谎(以此说余小姐嘴上说的并不是心里所想),最终以自己的诚意与爱打动余小姐。而最后余小姐揭出父母不同意自己与医生结婚,让人出乎意料:原来余小姐早已打定主意推掉老太太的说媒,而她心里也早已有了吉先生。

  剧前的舞台提示对剧中人物的介绍增强了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吉老太太“身材细小,体质强健,淡素服装,非常的清洁”,显出老太太传统的家庭主妇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她保守的性格,为剧中她为侄儿说媒、干预吉先生的婚姻大事做了铺垫。吉先生的形象是“强健,活泼,极平常极自然的服装”,可以看出他是受过进步思想的影响,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余小姐“姿势美丽,面目富有表情,服装精致”,说明余小姐外表虽显矜持,但内心有热烈的感情。这也使剧末两人互相接受对方的爱意成为可能。而布景中,书柜“内藏成套的中西书籍”,说明了这个房子的主人受过中西文化的影响,也预示着该剧将会表现新老文化的碰撞和矛盾。

  剧中的语言生动有趣,而又富含深意,以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们来一起看一些句子:

  吉先生:“这是最时行的直写式的白话文,有一句,说一句。”讽刺了当时年轻人为追求新式文学滥用“白话文”的现象。

  吉先生:“她们因为有几千年没有说过话,现在可以拿起笔来,作文章,她们只要说,说,说,连她们自己都不知道说得些什么。”既反映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力,即女子们可以有文化,有自己的思想,也对层出不穷的、质量低劣的文学作品进行了讽刺。

  老太太:“你是总不把它当一件正经事看。”吉先生:“因为我把它看得太正经了,所以到今天还没有结婚。要是我把它当作配眼睛一样,那么你的孙子,已经进了中学了。”讽刺了老太太包办婚姻的封建思想,也赞扬吉先生的对自由恋爱的追求。

  吉先生:“一个人的婚事,从前,是父母专制,现在因为用不着父母去管,所以用不着父母去问。”再一次表明了作者对婚姻与恋爱的态度,即反对父母包办。

  吉先生:“你可以不可以陪我?”余小姐:“陪你做什么?”吉先生:“陪我不结婚?”吉先生用反语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在与真实意图的强烈反差下显得有趣而有深意。

  文章中这一类的文字很多,在人会心一笑的时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另外,剧本构思新颖,结构精巧,含义深刻,台词俏皮,结尾出人意外而又余味,而这也是丁西林所有戏剧剧本的共有特点。

篇三:丁西林独幕喜剧艺术特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析丁西林独幕剧的艺术特色

  作者:丛妍华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2期

  摘要:在我国戏剧史上丁西林是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线,尤其是在喜剧的创作上比同时期的其他作家取得了更为突出的成就,与此同时丁西林也是我国现代喜剧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喜剧成就主要表现在他的早期独幕剧上,丁西林的早期独幕剧是一种诙谐并且幽默感十足的喜剧,机智和俏皮是其最主要的特色、“二元三人”模式、“软冲突”、“欺骗”手段的使用是其显著的特点。

  关键词:丁西林;独幕剧;戏剧语言;戏剧结构;美学追求

  丁西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喜剧创作家,他的早期独幕剧独树一帜,“他被誉为‘独幕剧圣手’、‘喜剧大师’以及‘东方的莫里哀’。”[1]丁西林早期的独幕剧作品主要有《一只马蜂》、《压迫》、《酒后》、《亲爱的丈夫》和《三块钱国币》等。丁西林是一位现代新型喜剧的多产者,同时也是我国现代新喜剧的开创者。丁西林创作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独幕喜剧,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喜剧事业的发展。他的独幕剧具有很强的喜剧性,具体体现在人物对白上的诙谐幽默;精巧的结构设计;“中和”的美学追求。

  一、幽默的语言特色

  在我国现代喜剧创作史上,以丁西林的成就尤为突出。而丁西林之所以能在喜剧创作上有杰出的成就,就是得益于他独特的语言艺术。丁西林的独幕喜剧非常重视人物之间的对话,同时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丁西林语言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早期所创作的独幕剧中。

  丁西林早期的独幕剧创作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恰巧又正逢新旧思想、白话文与文言文的激烈论战,因此丁西林想用最直白的语言来表达“白话文其实也是一种文学”,故此用“白话文”来烘托喜剧的效果便成为丁西林语言的特色之一,如他的处女作《一只马蜂》就是以“白话文”的方式完成的。《一只马蜂》的全文语言亦庄亦谐,故事的发展是由一封信件导致的母子之间的冲突。这封信件是由吉老太太一边口述,吉先生一边用白话文的形式来誊写,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会让观众体会到吉老太太这种封建旧思想和吉先生代表的新思想之间的不合拍。如:

  “吉先生:你一面说,我一面写吧。一定下星期二动身么?

  吉老太太:喔,已经不是日子,还再不动身。”[2]

  “吉先生:(念信)二妹览:‘已经不是日子,还再不动身!’母亲说。……

篇四:丁西林独幕喜剧艺术特征

  

  158艺术家Theartists谈“独幕剧圣手”丁西林的剧作特色□许继旭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摘要:丁西林先生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中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其喜剧作品,尤其是独幕剧的创作,拥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被称为“独幕剧圣手”“中国现代第一位喜剧大师”。丁西林先生巧用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其独幕剧创作拥有鲜明的人物性格、明快的语言风格、激烈的戏剧冲突和经典的戏剧模式,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能体会到作品中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关键词:独幕剧;时代精神;语言风格“独幕剧”是话剧的专用名词,也有人称之为短剧,整个情节在一幕之内完成,篇幅较短,情节简单,结构紧凑,要求戏剧冲突迅速展开,达到高潮,最后戛然而止。“独幕”即一幕,“幕”即幕布,戏剧舞台上,将幕布的升降起落、开启闭合作为戏剧单元的分段结构,来进行戏剧段落的划分,也用于戏剧时空的移换和开拓,总体根据舞台置景的需要而定。据说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的喜剧作品就曾使用了幕布。戏剧舞台上,一开始是幕布升降起落,后发展为开合关闭。戏剧通常分幕,“幕”是戏的整体部分,“幕”里可以有“场”,独幕剧即一幕剧,不再分幕,可分“场”,“场”是小段落的划分,现代戏剧多用灯光进行控制和划分,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戏剧作品在开幕前仍然启用钟声、幕布,保持着戏剧庄严的仪式感。丁西林曾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兼所长,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被称为“独幕剧圣手”“中国现代第一位喜剧大师”,其喜剧作品,尤其是独幕剧的创作,拥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其成为中国较具影响力的喜剧作家之一[1]。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钱理群先生曾说:“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家大多是写多幕剧的,而他却执着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他出现在中国现代话剧的初期,可是从起笔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丁西林先生早年在英国留学,攻读物理学、数学,同时痴迷于戏剧创作,他的剧作受到英国戏剧和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善用机智的对白和激烈的冲突表现严肃的社会问题。在丁西林先生的独幕剧中,我们就《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来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2]。一、鲜明的时代精神1919年,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青年学子们纷纷从传统文化思想中解脱出来,反对封建束缚,提倡思想自由,这对各种类型的文艺作品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37年,日本侵略者开始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在抗战初期,我军节节败退,大片领土相继失守,上海、南京等工业城市的核心设备迁入四川重庆;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在云南昆明建立西南联合大学;重庆、桂林、昆明等城市相继成为当时的抗战大后方,极具特殊外在表现形式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大后方戏剧”应运而生,点燃了国人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充分发挥了戏剧直观的宣传作用,激发了国人抗日救国的热情[3]。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丁西林先生的创作高峰期,其剧作受到了时代巨浪的冲击,他以敏锐的眼光关注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男女,如《一只马蜂》中机智的吉先生和余小姐,《压迫》中机敏的男客和女客,《三块钱国币》中机慧的杨长雄和成众,以细腻的视角关注被战争破坏的生态平衡,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在特殊的、兵荒马乱的境遇中,小人物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样焦躁的环境中,人物的内心充满着焦虑和不安。其中,以大后方为创作背景的剧作是《三块钱国币》,故事发生在云南昆明,一个旧式住宅的四合院子里住着外省逃难来的吴太太,因女佣打破一只花瓶,强行向女佣索赔三块钱国币,吴太太的尖酸激起了大学生杨长雄的不平,几方争持不下,直至叫来警察。最后,杨长雄愤而故意将吴太太的另一只花瓶打碎,赔给她三块钱国币,吴太太被惊得目瞪口呆。剧中,“国币”暗含深意,不仅真实地反映出社会常态,还体现了时代特征——国难当头,风雨飘摇,家国仍顽强生存。二、突出的人物个性,明快的语言风格丁西林先生早年有在外国留学的经历,他的剧作既有西方文学的黑色幽默,又有中国古代文学的简洁明快,人物的言谈举止传达着对理性的思考。他曾说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喜剧不应该等同于哄堂的闹剧,应该是“会心的微笑”,用最出乎意料的、最微妙的话语来揭示人生的真理[4]。《一只马蜂》写的是强势的老太太吉母,试图干涉儿子的婚姻,其间,还把照料儿子的医护余小姐介

  绍给侄儿为妻,哪知儿子与余小姐早已心有灵犀,当二人的亲密举动差一点被吉母撞见时,两人竟巧用话语蒙混过关,真是天生一对。全篇围绕着“谎言”铺设剧情,结尾余小姐的谎言“一只马蜂”成为剧作的点睛之笔。吉老太太开明利落,吉先生亲切自然,余小姐机智聪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理性的人物反应展现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压迫》写的是城市里房东们只招带家眷的房客,不招单身房客的普遍现象。剧中写房东太太外出打牌时,女儿把房间租给了一个单身男房客,并让单身男房客预付了房钱,房东太太得知后却以无家眷不租为由赶走男房客,双方争执不休时,一个冒雨前来的单身女房客也要租房,二人假借夫妻之名租下房子,男女房客的机智解决了租房危机。在房东太太的仆人的精明安排下,房客们以精确的思维和严密的推理把房东太太一步步推到无话可说的境地,这是知识分子的理性高度精致化的思维与表达方式,营造出生动的戏剧冲突。认真分析丁西林先生的剧作,会发现他的剧本中很少出现舞台说明和人物说明,贯穿全剧的是人物的对白和精心设计的细微动作。在话剧发展的过程中,早期的独幕剧能起到宣传白话文的作用,剧作家们在创作台词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丁西林先生已用事实证明,用最自然和质朴的白话雕琢而成的话剧也是文学,他认为喜剧语言不一定要诗意盎然,它的特征是轻松、俏皮、幽默、夸张,这些显著的特征已成为其剧作的显要特色。三、“二元三人”的哲学模式在钱理群先生所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书中,丁西林先生的剧作被概括为“二元三人”模式。随后的戏剧作品中,“二元三人”模式指二元对抗或对峙的局面下,第三者起到扭转剧情,使其向另一个方向发展的作用,或加剧引发冲突,或解决处理冲突[5]。在丁西林先生的剧作中,出场人物往往经过缜密的安排,少至三人,多至五到六人,以此构造剧情,制造戏剧冲突,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三”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巨大的数值,3+3组成六六大顺,3+3+3组成九五之尊。老子在《道德经》中提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一波三折、举一反三、事不过三,在戏剧作品创作中,我们主张事必过三,起伏跌宕,事件要经过三次波折才算完整。我们在分析经典剧作时,常探寻剧作中设置的三角关系,“天地人三才,人在最中间”,丁西林先生以具有理性内涵的人物形象支撑起稳固的内部架构,以特有的“二元三人”模式,构建起经典的剧作结构。《压迫》中,出场人物有男客人、女客人、房东太太、老妈子和巡警五个人,房东太太的女儿虽和剧情息息相关,但从头至尾没有出场。这组人物中,真正构成矛盾冲突的是男客人和房东太太。在剧情的前半部分,男客人和房东太太彼此僵持不下,只能依靠巡警来化解矛盾和冲突,但这个时候来了一位冒雨寻房的女房客,不仅替巡警完成了其所肩负的使命,还打戏剧与影视Theatre,film&television159破了男客人和房东太太僵持不下的尴尬局面。结语丁西林先生从真实生活出发,用心观察和描绘着富有寓味的人和事,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喜剧人物形象,剧中人物的语言巧妙机智、幽默风趣,剧作结构层层分明、耐人寻味,在以悲剧为创作主体的近现代话剧中独树一帜,通过诙谐的表达方式化解激烈的矛盾冲突,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参考文献][1]吴福辉,钱理群,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3]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4]吴戈.戏剧本质新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5]刘秀丽.中外独幕剧选读与赏析[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7.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性项目“‘戏剧小品、小戏写作’课程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8JS798)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许继旭(1987),女,云南曲靖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戏剧学。

篇五:丁西林独幕喜剧艺术特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论丁西林独幕喜剧的创作艺术

  作者:王飞燕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2期

  摘

  要:丁西林作为我国现代喜剧的创始人之一,其独幕喜剧以其独特的喜剧客体及艺术表现形式实现“会心的微笑”。其艺术成就对于我们在创作幽默喜剧时,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丁西林;独幕喜剧;会心的微笑

  喜剧是以笑为特征,笑为特殊功能的一种艺术样式。丁西林作为我国现代喜剧的创始人之一,其独幕喜剧的成就,使他被人们称为“独幕剧的圣手”。他在喜剧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已经获得了普遍赞誉。其创作对于我们在创作幽默喜剧时,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1丁西林独幕喜剧客体的特点

  丁西林曾在《前言》中强调,“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是“必须经过思考,根据观众各人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演员的表演,而和剧作家发生共鸣”;“喜剧必须有味”,能“使人发笑”,引起“会心的微笑”[1]。“会心”即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是欣赏主体在观剧时对创作意蕴的心领神会,是剧作家与观众通过舞台演出在心灵上的形成的沟通无畅。“顿悟”与“会心”都需要欣赏主体以其理性的思考,实现与剧作家的沟通。这一“会心的微笑”是作家长期艺术实践的总结

  在喜剧世界中,“客体是形成喜剧意识的基础和依据。”[2]当喜剧客体具有“矛盾性”、“反常性”、“无害性”时,它才能更好地承载喜剧意识,[2]使观众发出“会心的微笑”。

  在丁西林的剧作中,无论是反映现实生活还是重塑历史传说,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现实,承载着作家对人与社会的反思及其审美理想。丁西林早期的6个独幕剧,剧情简单,其剧中人物虽均为知识分子或城市市民等一些小人物,然他们健康而美丽,温和而幽默。他们热爱生活,面对生活的种种尴尬,总能凭着自己的机智巧妙地化解,在平淡的生活中激起一丝波澜,增添几分情趣。

  在创作中,丁西林

  “无事”生事,却赋予剧本以特有的喜剧兴味。“无事”生事,即剧作家在编剧时,以其独特的理性思维赋予喜剧客体以“矛盾性”、“反常性”、“无害性”。如《北京的空气》中,主人身份与“偷”听差的烟这一行为的矛盾与反常,常规生活中是主人教听差应该怎样的小气,而这一剧中是听差教主人应该怎样的大方。又如《亲爱的丈夫》中黄凤卿的男性身份与他作为“任太太”身份的矛盾,同时也是男性扮作人妇的反常。这种“矛盾性”与“反常性”在丁西林的喜剧中比比皆是,并且往往在矛盾中透出反常,在反常中表现矛盾。这种特点事实是对丁西林作为一个物理学家的理性思维的折射。

篇六:丁西林独幕喜剧艺术特征

  

  作者:王书仙作者机构: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出版物刊名:新世纪剧坛页码:13-14页年卷期:2011年第1期主题词:丁西林;喜剧性;喜剧语言;中国现代;人物设置;欺骗;独特风格;喜剧作家;幽默感;幽默效果摘要:丁西林是中国现代物理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中国话剧史上一位有独特风格的喜剧作家,在独幕剧的创作方面成就尤为突出。他被誉为"独幕剧圣手"、"喜剧大师"和"东方的莫里哀"。丁西林创作的独幕剧主要有《一只马蜂》、《亲爱的丈夫》、《酒后》、《北京的空气》、《瞎了一只眼》、《压迫》、《三块钱国币》。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新喜剧的多产者,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新喜剧的开创者。他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独幕讽刺喜剧,带动了中国喜剧事业的发展。他的独幕剧具有极强的喜剧性,具体体现于在戏剧情节设置上,他采用一种"欺骗模式";在人物设置上,

篇七:丁西林独幕喜剧艺术特征

  

  浅析丁西林独幕剧的艺术特色丛妍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摘要:在我国戏剧史上丁西林是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线,尤其是在喜剧的创作上比同时期的其他作家取得了更为突出的成就,与此同时丁西林也是我国现代喜剧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喜剧成就主要表现在他的早期独幕剧上,丁西林的早期独幕剧是一种诙谐并且幽默感十足的喜剧,机智和俏皮是其最主要的特色、“二元三人”模式、“软冲突”、“欺骗”手段的使用是其显著的特点。关键词:丁西林;独幕剧;戏剧语言;戏剧结构;美学追求丁西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喜剧创作家,他的早期独幕剧独树一帜,“他被誉为‘独幕剧圣手’、‘喜剧大师’[1]以及‘东方的莫里哀’。”丁西林早期的独幕剧作品主要有《一只马蜂》、《压迫》、《酒后》、《亲爱的丈夫》和《三块钱国币》等。丁西林是一位现代新型喜剧的多产者,同时也是我国现代新喜剧的开创者。丁西林创作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独幕喜剧,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喜剧事业的发展。他的独幕剧具有很强的喜剧性,具体体现在人物对白上的诙谐幽默;精巧的结构设计;“中和”的美学追求。一、幽默的语言特色在我国现代喜剧创作史上,以丁西林的成就尤为突出。而丁西林之所以能在喜剧创作上有杰出的成就,就是得益于他独特的语言艺术。丁西林的独幕喜剧非常重视人物之间的对话,同时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丁西林语言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早期所创作的独幕剧中。丁西林早期的独幕剧创作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恰巧又正逢新旧思想、白话文与文言文的激烈论战,因此丁西林想用最直白的语言来表达“白话文其实也是一种文学”,故此用“白话文”来烘托喜剧的效果便成为丁西林语言的特色之一,如他的处女作《一只马蜂》就是以“白话文”的方式完成的。《一只马蜂》的全文语言亦庄亦谐,故事的发展是由一封信件导致的母子之间的冲突。这封信件是由吉老太太一边口述,吉先生一边用白话文的形式来誊写,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会让观众体会到吉老太太这种封建旧思想和吉先生代表的新思想之间的不合拍。如:“吉先生:你一面说,我一面写吧。一定下星期二动身么?吉老太太:喔,已经不是日子,还再不动身。”[2]“吉先生:(念信)二妹览:‘已经不是日子,还再不动身!’母亲说。……吉老太太:这是写的什么?吉先生:这是写信的一个帽子。”[3]“吉老太太:(笑)喔,你们现在写信,都是这么写么?吉先生:这是最时行的直写式的白话文,有一句,说一句。”[4]剧情发展到这里,观众都会带着既好笑又认真的心态来观赏,就像朱光潜所说:“高度的幽默和高度的严肃常化成一片,一讥一笑,除掉助兴和打动风趣以外,还有一点深刻隽永的意味,不但可耐人寻思,还可以激动[5]情感,笑中有泪,讥讽中有同情。”这里的吉老太太和吉先生的对话亦庄亦谐,两个人的对话就让人忍不住想笑,而当吉先生明知道吉老太太那句:‘喔,已经不是日子,还再不动身!’是回答的他上一句话:‘一定下星期二动身么?’却故意写进了信里,吉先生这样的举动会引得观众会心一笑。后面当吉先生把写好的信读给吉老太太听的时候,吉老太太对于吉先生把那句‘喔,已经不是日子,还再不动身!’写进信里表示不解,而吉先生则以这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文体为自己狡辩。这样的对话更能体现出两个人这种新旧思想上的碰撞,吉老太太代表的是旧思想,对白话文并不是很懂,所以对吉先生的狡辩之词也没有怀疑,同时也能看出吉老太太深受旧思想的影响,也会让观众在笑的同时对老太太这样的深受封建旧思想禁锢的人感到同情。“机智幽默”是丁西林语言的又一特色。“充满机智和幽默趣味的语言,构成他的质朴、明净、谐趣、含蓄的现实主义喜剧风格,也丰富了现代喜剧创作的成[6]果。”如在《三块钱国币》的开头,吴太太因为李嫂打破了她的一个心爱的花瓶从而展开了一段哭穷的台词,随后作者安排扬长雄模仿吴太太的口吻也来了一段相似的台词来为李嫂辩解:“吴太太:穷人,穷人,这个年头,哪一个不穷呃,哪一个不是穷人呃?白米卖到六十块钱一担,猪肉一块五毛钱一斤,三毛钱一棵白菜,一毛钱一盒洋火。”[7]“扬长雄:(用刚听到的口吻)这个年头,自来水笔,卖到六十块钱一支,钢笔头两块钱一打,九毛钱一瓶墨水,一毛钱一支信封。”[8]作者简介:丛妍华(1993.3-),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2017级在读研究生,专业:文艺学,研究方向: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2

篇八:丁西林独幕喜剧艺术特征

  

  丁西林独幕戏剧创作特色分析

  丁西林是我国近代戏剧史上唯一一位专写喜剧的剧作家。他将创作重心放在独幕戏剧上,一生共发表过七部独幕戏剧。丁西林的作品既受到本土五四精神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又得到英国世态喜剧的滋养。因此他的戏剧内容多是通过观察中产阶级生活的喜怒哀乐,从中抽取值得被揭示和披露的社会现象,再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创作。

  一、总体创作风格

  丁西林的戏剧创作风格与其成长经历和受教育背景紧密相关。他的戏剧语言直白,借诙谐的对话与矛盾冲突表达严肃的社会主题。丁西林惯用的诙谐是一种理科生式的诙谐,以求观众会心一笑。例如在《一只马蜂》里有这样一段对话。吉老太太问:“那么你到底要怎样的一个人,你就愿意?”吉先生回答:“坏的就是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要是找老婆如同找数学的未知数一样,能够立出一个代数方程式来,那倒容易办了。”吉先生通过一个比喻简单地阐明了自己迟迟不结婚以及未找到妻子人选的原因,同时也巧妙地躲过了老太太的追问。而在了解丁西林的物理教育背景后,也就自然对他使用这样的行文方式和修辞手法不奇怪了。由此可见丁西林的戏剧语言透露出的其强烈的个人特色。丁西林的创作高峰期是20世纪30年代。他一生发表的七部独幕喜剧中,有六部完成于这个时期。30年代这个时间节点对于丁西林创作的影响是双重的。从整个创作背景的大时代上看,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对30年代各类文艺作品产生了毋庸置疑的深刻影响。丁西林的独幕戏剧也不例外。封建古板的大家长(《一只马蜂》中的吉老太太、《压迫》中的房东太太)、探索自由独立人格的弱势群体(《亲爱的丈夫》中的戏子黄凤卿、《酒后》中的妻子)、渴望婚恋自由的年轻人(《一只马蜂》中的吉先生和余小姐、《压迫》中未出场的房东太太的女儿)等“五四”文艺作品的惯用形象在丁西林的戏剧作品中也屡见不鲜。丁西林于1923年发表处女作《一

  只马蜂》时,才刚到而立之年。这也就代表了对丁西林本人而言,他的绝大多数戏剧作品都是在其青壮年时期完成的。作为一个青年剧作家,丁西林的戏剧内容是年轻化的、受到进步思想的。而进步的婚恋观是他尤其钟爱的主题。丁西林家境殷实,曾到国外留学,又受到英国世态喜剧的影响。因此他的戏剧所描写的对象多集中于中产阶级。他通过中产阶级人群嬉笑怒骂的生活化片段来反映他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却很少触及到底层百姓的生活。即便是其独幕戏剧中唯一一部反映底层劳动人民生存艰难的《三块钱国币》也仍旧将故事发生的场景设立在了他所熟悉的中产阶级太太家。并且《三块钱国币》发表于1939年,离他上一部戏剧问世已过九年。因此丁西林写这部戏剧时的心理状态、所处的人生阶段已大不同于其他六部,不可放在一个创作阶段讨论。丁西林在《压迫》的序言里说:“我的生性是不悲观的。”因为他专写喜剧,政治面貌又是无党派人士,也就直接决定了虽然他的戏剧具有讽刺意味和批判意识,但都并不尖锐。他擅长的是通过诙谐的方式化解尖锐的矛盾,在轻松的戏剧氛围里给予社会批判。

  二、进步的婚恋观对丁西林戏剧的影响匪浅

  前文已提到过,虽然丁西林的戏剧受到“五四”时期种种进步思想的影响,但他钟爱的题材一直是“进步的婚恋观”。我认为这主要与其创作多在青壮年时完成有关。五四时期所倡导的进步婚恋观主要由两点组成:(1)重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抨击“夫为妻纲”“三从四德”等封建旧道德。(2)冲破了封建家庭主义的束缚,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离婚自主。丁西林发表的七部独幕戏剧中,有三部直接表现了五四倡导的进步婚恋观(《一只马蜂》《酒后》《瞎了一只眼》)。虽然《亲爱的丈夫》要表现的是戏子地位底下的艰难生存状态和对人格独立的追求,但它借助了婚姻关系这一载体。而《压迫》在反映当时北京社会有房产者对于无房产者的封建性精神压迫之余[1],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女两代人对于婚恋观点的矛盾。下文我将结合具体的戏剧内容对丁西林各独幕戏剧想要表达的婚恋观点分别进行分析。《一只马蜂》讲述的是封建的吉老太太向儿子催婚,又企图将一位余小姐说与侄子为妻,却不料儿子与余小姐早已偷偷两情相悦的乌龙故事。这部戏剧是丁西林的处女作,它要表达的其实就是很基本年轻人

  要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思想。丁西林在结尾处还通过吉先生不结婚的观点展现了民国时期社会新兴起的“不婚族”现象。《瞎了一只眼》讲的是一位太太在丈夫受轻伤大出血时给朋友写信,却因六神无主而不小心夸大了病情。在朋友前来探望时,妻子由于不想让朋友觉得是自己故意夸大病情而产生尴尬,索性让丈夫假装病情很严重。故事的结局是丈夫新编造了一个“是他自己故意装瞎整太太”的谎言,既替妻子解了围,又得以摘下脸上扰人的绷带。《瞎了一只眼》通过丈夫和妻子有来有往的互动和无恶意的谎言以及丈夫机智幽默的反应向观众呈现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夫妻关系。《酒后》讲述的是一位醉酒客人昏睡在了一对夫妻的家中。通过夫妻的对话可以得知醉解客人是妻子的钦佩对象。在酒精的作用下,妻子向丈夫提出了想给予客人一个纯洁之吻的请求。妻子提出纯洁之吻的请求可以看作是女性自我与独立意识的觉醒。但是这种觉醒仍旧是不彻底的。因为妻子的言行在主观上还是受到了丈夫的约束,她行动前执意征求丈夫的允许。《酒后》还借夫妻的争论探讨了婚姻的实质。以下是一段剧本节选。丈夫:“中国的女人,只要结婚,不管爱不爱的。”妻子:“这样说,婚姻的制度应该被打破。”丈夫:“那可不要提倡。从前的人,以为结了婚就是爱,那已经受不了;现在有不少的人,以为不结婚就是爱,更受不了了。”从选段中可以看出,该部戏剧对于婚姻的探讨范围已经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嫁传统,深入到探究爱与婚姻的关系。同时也是对当时“不婚族”现象的一种反映。《压迫》讲的是房东太太因无家眷的理由要赶走已经交了租金的男租客,男租客通过与女租客假扮夫妻而得以租下了房子。这部剧虽然要探讨的主要社会现象不是婚恋,但我们可以从老妈(仆人)口中得知,房子迟迟未租出去的原因是房东太太的女儿要将房子租给单身的男人,而房东太太不愿租客与女儿产生情愫,所以只愿将房子租给有家眷的人。母女俩行动背后的实质是女儿想借租房寻觅良人,母亲则生怕女儿有越矩之举。所以这个冲突表现的是两代人之间关于婚恋的思想差距和代沟,也借喻了当时社会上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

  三、以《压迫》为例分析丁西林独幕戏剧的固定创作模式

  丁西林的有一套固定的创作程式,即“一个固定场景+三个主要人物+

  一个欺瞒任务[2]+趣味性的紧收/慢收”。这个创作程式几乎应用到了他的每一部独幕戏剧中。“一个固定场景”指的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它既要满足戏剧表演需求,又要满足情节需求。如《压迫》的故事发生在出租房的客厅内。从戏剧表演上看,这个场景的布景难度相对较低,且空间开阔,便于演员表演;从情节上看,这个场景满足了人物出场和故事发生的可能性,是合理的。“三个主要人物”指的是故事矛盾中心的人物数量一般为3个,而这三个人又会因为一个矛盾(目的)被分为两个抗衡的阵营。比如《压迫》中的主要人物是房东太太、男租客、女租客,矛盾是租房。显而易见,男、女租客属于一个阵营,他们想要租房;房东太太属于他们的对立阵营,不愿意租房。而戏剧要讲的正是这两个对立阵营发生的故事,也就是中心矛盾。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主要人物并不一定等同于出场人物,出场人物很可能大于三个。例如《压迫》中除了上述的主要人物外,还出现了仆人(老妈)和巡警,但他们都只是辅助情节发展的次要人物。由于次要人物没有真正参与到矛盾中心,所以不在讨论范围。“一个欺瞒任务”即矛盾的解决方法,丁西林戏剧中矛盾的化解多是通过一个阵营对另一个阵营的欺瞒。《压迫》中,男租客正是和女租客假装夫妻骗过了房东太太,才得以租下房子。丁西林擅用欺瞒方法解决矛盾,一方面巧妙地、不起冲突地化解了原本不可调和的矛盾,同时还为戏剧增加了喜剧效果。丁西林认为,戏剧结尾因分为紧收和慢收两类。因此他的戏剧结尾也多以这两类为主,且均富有趣味性,使观众看后会心一笑。《压迫》采用的是慢收。顾名思义,慢收在节奏上是慢的。要等到巡警、房东太太、仆人都退场后,男租客才开口问道:“你姓甚么?”女租客支支吾吾地回答:“我……啊……我……”两人都扮了一场夫妻,却还不确定对方叫什么,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结尾通过这充满尴尬地一问一答,带领观众回味了一遍之前两人‘拙劣而精彩’的表演。紧守即戛然而止,最经典的紧收是《一只马蜂》。故事没有停在吉先生和余小姐互诉衷肠这样一个圆满但平淡的地方,而是以余小姐的欺骗吉老太太的一句“喔,一只马蜂!”作为结尾。这种猝不及防又充满趣味的结束从戏剧效果上看增加了戏剧的可看性,能够让观众觉得没看够瘾。丁西林式结尾最典型的效果就是戏剧已经结束,但是余韵悠长。在20世纪上半叶的剧坛中,丁西林的戏剧风格是特别的。而即便是放在近百年后的今天看,丁西林的剧本仍旧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他年轻化、幽默化的戏剧语言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让他的独

  幕戏剧在保有社会批判和艺术成就的同时,最大限度上拓展了受众群体。虽然他的戏剧有固定的创作程式,但并不代表这些戏剧是死板的。固定创作程式只是他的创作手段之一。他将社会现象融合进趣味性的情节,再巧妙地与其戏剧程式相结合,一张一弛间更加容易牵动观众的心绪。

推荐访问:丁西林独幕喜剧艺术特征 西林 喜剧 特征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