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疾控中心功能布局7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疾控中心功能布局

  

  第一章

  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一、建筑设计技术准则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一200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9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39-8《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

  建标127——2009《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国家及当地现行有关规范、标准、法规以及泸溪县疾病控制预防控制中心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工程概况:

  本工项目位于泸溪县白沙镇人民路与建设北路相交处,总用地3079.76M2。选址符合当地规划要求,交通便利、环境优良,远离污染源及易燃易爆的生产、贮存场所,泸溪县城白沙距自治州首府吉首80公里。是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理想场所。

  1.气候类型: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南部,东经109。40,~110。14,,,北纬27。54,~28。28,。泸溪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2.气温:年平均气温16.9。C,绝对最高气温39.6℃,绝对最低气温-12.1℃无霜期278天。

  4.降水量:年降水量1300.1~11649.7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4—8月份。

  5.日照:日照平均日照时数1677.1小时。

  6.温度:年平均湿度80%。太阳辐射强烈,7.风:平均风速2.6/s,最大风速24/s。

  8.雪:雪何载0.35kN/m2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总用地面积:3079.76m22.总建筑面积:1941.86m23.计容积率建筑面积:1941.86m24.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0m25.建筑容积率:0.636.建筑密度:10%7.建筑层数:6层

  8.绿地率:40%

  9.其它用地:50%

  三、设计指导思想:

  1.

  周边相关环境,充分利用地形,合理确定功能布局。

  2.

  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对营造现代化业务综合楼进行形象定位,以相对的开放性空间组合兼容并蓄地体现新时代特征,对创造现代业务综合楼区进行探索和思考。

  3.

  能合理的建筑布局,便捷而流畅的交通路线,为工作人员和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与看病环境。

  4.

  试用多样而不定的建筑手法去诠释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业务综合楼以白色为基调,穿插大面积玻璃围护结构,以表现出洁净,健康的气氛,以及增强建筑本身对人们的亲和力。尽量创造合理,富有趣味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5.

  通过比较和扬弃,用提炼后的建筑语言精确表达其本身的创造力,将建筑群体有序归纳入城市环境,对社区发展做出积极的作用。

  四、总平面设计:

  1.

  总平面布局

  根据本项目用地实际情况,在平面布局上,通过合理合理利用地块的地形地势现状,达到布局紧凑、完整、联系方便。本项目业务综合楼建筑平面形状基本呈矩形,置于场地西面,正面朝向县城主干路以方便群众出入。门厅后设次入口直通后院,后院设停车及生活区,以方便办公人员出入业务综合楼通过合理布置绿化和道路以及停车位,可获得车流回旋、人员集散的余地。

  2.绿地设计

  本案的总体布局,在满足日照、通风、交通、消防等功能的同时,注重尽可能多的让出绿地来优化环境,减少零碎绿地,而让绿地成片覆盖并贯通,使室外活动空间更大。其中设置球场、绿化带、景观墙、室外家具等,让工作休息环境丰富多彩,以劳于乐。

  五、建筑单体设计:

  1.

  平面设计:

  本案以主入口方向为引导,中轴线组织并划分功能区域,以轴心走廊联通门厅、各办公室,在建筑布局上采用围合封闭式布局,以保办公楼的整体性。通过对入口大厅的放大处理,使之兼做电梯厅,收费、取药、等候以及大厅服务功能,使日常活动不受天气、气候的影响。正立面大面积开窗,使得各办公、实验用房采光充足,通风良好。

  2.

  造型设计:

  考虑到群众“不定”的心理特点,建筑造型上完整平坦,虚实配合。在主入口处设计钢架玻璃雨棚,以增强日常活动的舒适性,增加建筑外观造型效果,视为整体造型的提神之笔。作为中轴的出发点,轻巧的采光门厅,形成过渡、引导路线的灰空间。

  3.

  色彩语言:

  4.

  为了丰富立面造型,结合群众对与疾病相观单位的恐惧心理点,外墙采用白色花岗岩、浅灰色外墙漆与玻璃结合,进一步强调建筑的纯尽,洁白,健康的特性。

  5.

  垂直交通设计:

  楼内设计楼梯一部,满足交通及疏散的要求。准载13人电梯一部满足办公建筑功能要求及相关规范,本案设计残疾人坡道,并结合电梯以方便残障人士使用,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

  5.建筑材料:

  建筑的填充外墙采用200厚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室内隔墙采用200厚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玻璃幕墙玻璃采用low-e镀膜玻璃,框材为断热型材铝合金框料。室内门采用实木门。

  室内装修材料辐射量指标均满足国标要求。门厅采用大理石铺地,办公室及各功能用房采用高级玻化地砖。卫生间、开水间采用高级防滑玻化地砖,其他空间均采用高级玻化地砖。室内装修材料的选择均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绿色环保建材,保证建筑内部及周围环境的质量,做到无毒无害,以人为本。

  主入口处型钢框架,刷高级氟碳漆。

  6.节能设计

  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保温材料为30mm厚岩棉复合保温板(防火等级为A级),屋面保温为50mm厚聚氨酯复合保温板(防火等级为A级)。

  减少热量损失。

  六、消防设计:

  该业务综合楼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内部装修材料均采用A级防火材料。在楼区内设计了4米宽消防车道和消防回车场,以满足消防疏散要求。

  附录一

  建筑扩初图

  1.

  初-1总平面布置图

  2.

  初-2一层平面图

  3.

  初-3二层平面图

  4.

  初-4三层平面图

  5.

  初-5四层平面图

  6.

  初-6五层平面图

  7.

  初-7六层平面图

  8.

  初-8屋顶层平面图

  9.

  初-9机房层平面图

  门窗表

  10.初-10正立面图

  11.初-11背立面图

  12.初-12侧立面图

  13.初-131-1剖面

  第二章

  结构初步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泸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综合楼位于泸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院内,道建设北路。地上6层。总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

  二、场地自然情况

  勘查场地地形平坦,在地貌上场地属于第四系冲洪积平原地貌。地势总体上平坦,场地地面高程140.66~139.65m,最大高差0.91m。

  1、地基承载力评价

  根据现场原位测试试验及岩土样样品试验数据的数理统计结果,结合相邻场地成功建筑经验,综合确定拟建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参数的建议采用值如下:

  ○1人工填土:欠固结,不提供承载力。

  ○2植物层:欠固结,不提供承载力。

  ○3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30kpa,Es=8.5MPa,桩极限侧力阻力标准qsik=35kpa。

  ○3-1粉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Es=15MPa,桩极限侧力阻力标准qsik=15kpa。

  ○4卵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40kpa,Es=100MP,桩极限侧力阻力标准qsik=35kpa。

  ○5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20kpa,Es=8MPa。桩极限侧力阻力标准qsik=35kpa。

  ○6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400kpa,Es=60MPa,桩极限侧力阻力标准qsik=100kpa,桩极限端阻力标准qsik=2000MPa。

  ○7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0kpa,Es=2500MPa,桩极限侧力阻力标准qsik=400kpa,桩极限端阻力标准qsik=5000MPa。

  ○7-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400kpa,Es=60MPa,桩极限侧力阻力标准qsik=100kpa,桩极限端阻力标准qsik=2000MPa。

  2、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

  据地区经验,场地无第四系全新活动断层通过,其稳定性较好。无滑坡、岩溶、土洞、塌陷、泥石流、采空等不良地质现象。

  3、地下水极其腐蚀性

  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2.2条及易溶盐分析报告,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为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为微腐3蚀。

  三、设计依据

  1、主要依据设计标准、规范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1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4)《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2、批准的建筑设计方案

  四、设计荷载

  1、楼面活荷载

  范围

  活荷载标准值

  (KN/m2)备注

  办公室

  2.0资料室,档案室

  2.图书室

  2.卫生间

  2.0楼梯间

  3.5其它业务室

  2.0上人屋面

  2.0不上人屋面

  0.72、雪荷载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50年一遇的基本雪压为0.35KN/m2。

  3、风荷载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50年一遇的风压为0.30KN/m2,该地区的地面粗糙度类别取为C类。

  4、地震作用

  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本工程地震作用各项指标如下:

  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场地类别为Ⅱ类。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04(多遇地震作用下)。

  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

  结构阻尼比为0.05。

  5、幕墙等效重力荷载

  玻璃幕墙及幕墙支撑构件等效重力荷载综合取值为1.5KN/m2。

  五、设计说明

  1、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

  2、基础设计:根据地质报告揭露场地地质条件,本工程基础柱下独立基础。独立柱基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30KN。

  3、上部结构设计

  结构型式:采用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附录二

  结构扩初图

  1.

  结-1桩位及地梁平面布置图

  2.

  结-2二~六层结构平面图

  3.

  结-322.5米层高x结构平面图

  4、本工程平面功能为一个使用区域,考虑三级抗震措施,无结构分缝。

  5、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

  柱:C3梁:C3楼板:C3楼梯:C3钢筋的要求: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6、主要结构构件断面

  见扩初图纸。

  7、新材料、新结构

  本工程钢筋采用HRB400。

  8、施工时需配合问题

  施工荷载及塔吊设置需与施工单位配合,在施工方案完成后共同确定设计需加强部位。

  54.

  结-425.6米层高结构平面图

  第三章

  电气初步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

  2、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6、《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

  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07。

  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0、《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11、《智能建筑设计规范》(GB/T50314—2006)。

  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

  13、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

  二、设计范围

  根据建设单位设计任务书,本初步设计内容包括如下部分。

  1、低压配电系统

  2、电力和照明系统

  3、有线电视系统

  4、综合布线系统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6、防雷接地系统

  三、供电系统

  1、负荷等级

  消防负荷(防火卷帘、应急照明等)为二级负荷。其余一般电力、照明负荷为三级负荷。

  2、供、配电系统:在本建筑物设配电间,由市政电网引来380/220V低压电源。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电力系统普通回路导线选用YJV-1KV型电缆,或选用BV-500V型导线,消防回路导线均选用耐火型电缆(NH-YJV-1KV),或选用耐火型导线(NH-BV-500V),穿热镀锌钢管(δ≥2.5mm),在墙内、顶棚内暗设。所有明敷设的电缆桥架、镀锌钢管均应刷防火涂料。穿越防火分区应添加防火堵料封堵。

  3、补偿方式:

  荧光灯及气体放电灯自带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功率因素应在0.9以上。

  在配电间内集中设置自动补偿装置。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9。

  4、计量方式:

  在配电室内集中计量。

  四、电气照明

  1、照度要求:

  场所名称

  照度标准

  光源种类

  配电间

  300LX节能荧光灯

  实验室

  300LX节能灯

  2、正常照明:

  照明、插座分别由不同的支路供电。配出线路均选用BV-500型导线,并穿刚性阻燃塑料管暗设。

  3、事故照明

  本工程在楼梯间、各层疏散走道及其出入口设置应急照明。应急照明采用蓄电池供电。疏散指示灯和标志照明灯具的选型应符合市消防局的有关规定,应急照明线路均选用ZR-BV-500型导线,并穿金属管暗设。

  五、建筑物防雷及接地系统

  1、建筑物防雷系统:

  (1)本工程防雷等级为三类。建筑的防雷装置满足防直击雷、侧击雷、及雷电波的侵入,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2)接闪器:在屋顶采用Φ10镀锌圆钢作避雷带,屋顶避雷连接线网格不大于20mX20m或24mX16m。

  (3)引下线: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子或剪力墙内两根Φ16以上主筋通长焊接、绑扎作为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5m,引下线上端与避雷带焊接,下端与建筑物基础底梁及基础底板轴线上的上下两层钢筋内的两根主筋焊接。外墙引下线在室外地面下1m处引出与室外接地线焊接。

  (4)接地极:接地极为建筑物桩基、基础底板轴线上的上下两层主筋中的两根通长焊接、绑扎形成的基础接地网,并连接室外人工接地装置组成。室外接地极距建筑物不应小于3米。

  (5)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均应与避雷带可靠焊接。

  2、接地系统:

  (1)本工程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弱电系统等的接地共用统一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极。

  (2)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所有插座回路均设漏电保护开关。照明线路均加应加PE线。

  (3)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总等电位板由紫铜板制成,应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进行联结,总等电位联结均采用各种型号的等电位卡子,不允许在金属管道上焊接。

  (4)过电压保护:在电源进户箱装二级电涌保护器。

  (5)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引入端设过电压保护装置。

  六、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

  1、消防系统的组成: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3)应急照明系统。

  2、消防控制中心:本建筑物为二级保护对象,在1层设置区域报警控制器,分别监视建筑内的消防设施,进行探测监视和控制。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工程采用区域报警系统。一般场所设感烟探测器。在本楼适当位置设手动报警按钮及消防对讲电话插孔。

  4、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在地下室设置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控制方式。

  4、应急照明系统:疏散出口设置安全出口指示灯,疏散走廊设置疏散指示灯,疏散通道设置应急照明灯。

  七、有线电视系统

  1、导线的选择及敷设方式:

  有线电视系统按邻频双向(750MHz)传输方式设计,用户分配网络采用分支分配方式。用户终端信号电平控制在67±5dB,信号源为城市有线网。有线电视干线选用SYKV-75-12型,支干线选用SYKV-75-7型,分户线选用SYKV-75-5型。均穿刚性阻燃塑料管暗设,或沿金属线槽明敷设。

  2、设备的安装:

  系统前端箱及分配箱均设在墙内,挂墙安装。终端盒暗设。系统所有器件、设备均由承包商负责成套供货、安装、调试。系统的深化设计由承包商负责,设计院负责审核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的协调事宜。

  八、综合布线系统

  1、导线的选择及敷设方式:

  综合布线系统为非屏蔽式超五类结构化布线系统,形成网络时由专业网络集成商一并考虑其他网络网管设备及相应软件。由配线架至用户终端选用超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传输数据信息。选用RVVP-2X0.5电话线传输语音信息。支线穿刚性阻燃塑料管沿墙敷设。

  2、设备的安装:

  配线架在墙内暗装。出线插座采用RJ45超五类型,暗装。系统所有器件、设备均由承包商负责成套供货、安装、调试。系统的深化设计由承包商负责,设计院负责审核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的协调事宜。

  第四章

  给水排水初步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

  (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2、相关的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及技术措施;

  (1)、全国民用建筑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版;

  (2)、全国民用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

  给排水(2009版);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泸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综合楼;共六层,建筑高度22.5米。

  三、设计范围

  1)

  本次初步设计包括业务综合楼内的室内给水、消防、排水系统设计。

  四、建筑室外给水

  1、水源:市政自来水管网引入两根自来水管接入基地形成环状。

  2、用水量:本小区全部室内给水总用水量为367.4m3/d,排水总量为312.3m3/d。

  具体详见用水量表。

  用水量表(整个小区)

  平均

  时变化

  用水

  最

  大

  最

  高

  用水部位

  用水定额

  数量

  时用水系

  数

  时间

  时用水量

  日用水量

  量

  综合楼

  100L/人.日.

  963.0240.4m3/h1.2m3/h9.6m3/d未预见10%

  0.04m3/h0.12m3/h0.96m3/d总

  计

  0.44m3/h1.32m3/h10.56m3/d五、建筑室外排水

  1、雨、污分流排放。污水经管线收集后进入化粪池处理,然后排入市政市政污水管网。道路雨水经管线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六、建筑室内给水排水设计

  1、给水系统:

  (1)小区自来水管线形成环状自来水管网,水压为0.40MPa,满足综合楼的用水需要。

  2、热水系统:为局部热水供应系统,每个班级热水单独考虑,由卫生间电热水器提供,电气预留电量。

  3、消防系统:

  (1)消火栓系统:

  本幼儿园为一套完整消防系统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0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5l/s;灭火时间2小时。由市政管网直接提供水量及水压。

  (2)灭火器:采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按中危险级A类火灾设置,每具灭火剂配置等级不小于2A;

  4、排水系统:

  (1)、地面上幼儿园卫生间排水经排水立管收集后排至室外排水检查井。

  5、雨水系统:屋面雨水按10年的重现期设计。雨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为5分钟,暴雨强度q5为2.93L/(S.100m2)。由建筑专业考虑。

  6、管材及保温:

  (1)、自来水管入户支管、各层的给水支管采用PP-R管材及管件,公称压力为1.00MPa,热熔连接。

  (2)、排水立管采用UPVC单壁内螺旋消音排水管(承压型),粘接。层层设伸缩节。其余排水横管采用采用UPVC普通排水光管,横管与主立管之间连接方式为斜45度斜三通。

  (3)、消防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DN<100mm者采用丝扣连接,DN>=100mm者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消防管线在地下室顶梁下敷设,形成环状管网供给各住宅消防立管。

  (4)、高层建筑塑料排水管在穿越防火墙和楼板处设阻火圈。层层

  设伸缩节。

  七、节水、节能减排措施

  1、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水件。

  2、各用水部门均采用计量收费,业主自己行分户装表。

  3、室内所用排水地漏的水封高度不小于50mm。

  第五章

  采暖通风初步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

  建标127-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BG50189-2005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43-976、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及对暖通专业的设计要求

  7、其他专业互提条件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泸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综合楼;共六层,建筑高度22.5米。

  设计范围

  本专业的设计内容包括采暖系统、通风系统。在系统设计中以满足功能需

  要为原则,以安全为重点,同时考虑经济合理、节约能源、方便运行管理。

  三、设计参数

  1、室外设计参数

  夏季空调室个外计算干球温度:

  34.8℃

  夏季空调室个外计算湿球温度:

  27℃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30℃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1.7℃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0.6℃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79%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5.1℃

  夏季供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1.3℃

  冬、夏季室外平均风速、风向0.9/sENE(冬)1/sENE(夏)

  2、室内设计参数

  1)室内设计温度

  房间名称

  试验室

  办公室

  卫生间

  室内设计温度℃

  2020252)

  主要房间通风设计参数

  房间功能

  换气次数(次/小时)卫生间

  3更衣室

  1.5四、通风系统

  卫生间和更衣室设置排气竖井,各卫生间和更衣室均设天花板用管道式换11气扇,排气量按3次/h换气次数考虑。

  五、采暖系统

  1.

  本工程采用分体式空调供暖,室外机具体置参见建筑初步设计图纸。

  六、环境保护

  通风机均选用节能低噪声型设备。

  所有动力设备均按型号匹配减振机座或隔振支吊架。与动力设备相接的风管

  安装软接头,以防振动沿管道传递。

  1.风(烟)通过竖井排至室外地面绿化带,排风口尽量远离人行区。

  2、实验废气经相关技术处理后,通过竖井排至室外地面绿化带,排风口尽量远离人行区。

  12

篇二:疾控中心功能布局

  

  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方案

  疾控预防和控制中心(CDC)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部门,其建设水平的高低反应了一个国家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保障程度。自全球性的SARS疫情和禽流感发生后,国家加大了在这方面建设的力度,并投人大量的资金对各省、市、县的CDC进行改建或新建。

  CDC要求具备的功能

  从

  CDC的服务对象来分主要为二大类:一类是服务于公共卫生,主要涉及到食品、日用品等国家要求的一些检验科目,如:微生物学检验、卫生学检验等。另一类是为了应付突发事件的科目,如:突发的疫情、流行性疾病等。省、市、县的各级CDC所需的检测要求和内容是不一样的,但总体来说内容比较繁多,主要包括:疾病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等职责。其最大检验的类别数量为25项、内容数量为79项、项目数量为225项,具体测试的项目主要有:寄生虫、性病和艾滋病、鼠疫、理化分析、卫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毒理实验、病原微生物、急性传染病、病媒、虫媒、血吸虫等。正因为CDC担负着以上的检测任务,所以其工作的程序安排,包含着很大部分的不确定性,除了在管理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制度外,实验室的布局和硬件的设施也是尤为重要的环节,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的状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加强了这个领域的投人和建设,特别是SARS疫情的爆发和禽流感的发生,使人们看到CDC在保障人民健康中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了各地CDC的建设。就目前而言,国家还没有一个完整和系统的关于CDC的建设规范,而是套用和引用一些相关领

  域的规范,目前使用的规范和准则主要有:《微生物和生物医学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JGJ91-93,《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GB/T16803一1997,《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1-1990。还有一些通知和参考条例,如:卫生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联合颁布的: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文、农业部第302号公告关于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技术管理规范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CDC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选址不合

  理。有的设置在居民密集区和较繁华地区;与周围建筑物的间距不够。存在这样的局面除了原来选址时就没有考虑到外,还由于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原来存在的空间被占用。实验室分区不清,布局设置不合理。各个科室的部分功能重复设置,这样既增加了仪器的配置也增加实验人员的数量和增加实验面积,同时也会引起一些管理不便。按照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由于每个科室都设置了相对较完备的实验设施,一个科目的内容基本上能在一个科室里完成,这样就会使一些具有相同和类使得实验仪器重复设置,而且对于这些项目的测试,由于每个操作人员的使用和操作习惯,也有可能引起数据的不统一等。因此一个完善的布局不仅仅是一个硬件问题,更牵涉到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转变,如果有一个好的布局,也为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改造和新建CDC时应该掌握这样一个原则:尽量利用有限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完善和发展各个科目的实验环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经济性、实用性和发展性的综合考虑。

  解决方案

  1.选址

  根据2004年4月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设施建设标准的讨论稿的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房屋建设,包括业务用房、实验用房、行政用房、保障用房和公共配套设施用房等部分。而其他公共配套设施,系指采暖热源、洗衣房、固体废弃物处置、废弃放射源存放、托幼院、职工食堂等,应该尽量一拖社会化服务来解决。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布局要求;并宜符合下列要求: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地形比较规整、交通方便;不宜与市场、学校、幼儿园、公共娱乐场所毗邻;应该避开化学、生物、噪声、振动、强电磁场等污染源及易燃易爆场所;此外,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科学布置各类建筑,正确处理功能分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组织人流、物流。

  目前很多地方的CDC由于历史缘故,建设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或原来建在离市区较远的地方,但随着城市化规模的扩大,也逐渐融人其中。因此在新的建设中选址方案一定要请相关部门进行分析、比较,还要根据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并结合危急状况下的应急预案,找出最佳选址位置。

  2.实验室布局

  ①应该根据CDC日常工作的特点,如实验项目范围较广、需要应付突发事件、今后发展功能扩展的需要等原则进行规划和设计。

  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实验区域和办公区域一定要分区。如为了节省占地面积,需将办公和实验都建在一幢楼中时,必须做好分区划分。分区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照平面分,也就是按楼层分,即将办公区域设在较低的楼层,实验区域布置在上面的层次。但这样的布置要注意几个问题:虽然在最底层布置了办公区域,但必须留有一定的区域留作收样和发实验报告用。另一种就是垂直分,即以建筑物中部楼梯作为分界线,楼梯的一侧可作为实验区域,另一侧作为办公区域,中间用门将两个区域分开。如果是两边设楼梯的形式,那这两个区域可以完全分开。

  物流和人流的路径应分开,特别是有净化要求的区域和有较严重污染物产出的区域。同时将物流分为干净和污染物分别走的通道,可以避免交叉污染。一般高于三层的建筑物,建议设置电梯比较好。

  ②A+B模式

  目前CDC的实验室布局通常按照科室的编制进行配置,每个科室的实验室配置都相对完善,这样的布局可以使一个科室所辖的实验项目均可在本科室的实验室独立完成。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这种模式的布局在规模比较小的CDC中较合适,因其科室配置较少,需要检测的项目坏多,但对于省、市等的大型的CDC建设就有其不足,如果按照科室设置进行实验室的布局,可能会存在以下的不妥:造成

  实

  际

  使用面积和工程费用的增加。对于一些有相同或类同使用功能的实验室,如果各个科室都设置,必然使需要的面积增加较多。特别是一些有净化要求的实验室,除了主实验室外,还需要有辅助的实验房间与之配套,多个独立的主实验室就要浪费比较多的辅助实验空间。此外,这些房间对环境要求较高,需要空调系统进行维持,如果都是在各个科室(区域)进行独立设置,就需要设多个空调机房和较长的风管,造成工程费用的增加。

  实验仪器增加,资源配置不合理。实验室数量的增加,配置的实验仪器也要增加,人员的编制也有可能增加。同时由于各个科室的实验任务不一定每时每刻都是满负荷的,可能会造成部分仪器的闲置率增加,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管理和教学:一些有净化要求的房间和有负压要求的实验室,其实验环境对实验的的过程和结果都有较大的影响,如果这些实验室都分到各个科室分散管理,没有集中管理的好。特别是一些兼有培训任务的CDC,如果没有一定的教学实验室,而直接将教学在作实验的实验室进行,对实验数据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不利于今后发展:CDC是一个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机构。随着社会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测试项目增加,有的能利用原来的实验设施,有的要新增,如果不留有一定的实验空间,今后发展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A:各科室必须自备的和具有特殊用途的实验室。这部分实验室的配置应根据当地所需要的测试项目进行合理规划予以设置。

  B:具有公共(相同使用特性)性的实验室。如:基础科目的实验室和标准实验室。标准实验室主要包括各类生物安全实验室、有净化要求的实验室和公共(开放)实验室。要说明的是公共(开放)实验室是指没有特殊环境要求的,但具有相同或类似仪器配置的实验室,所谓开放性是提供对本CDC的部门的各个科室共同使用,并可兼顾一些教学要求,但不是对外的实验室。

  这种布局具有以下优点:

  对实验空间进行有效利用。每个CDC的可以根据自己业务范围,对每个科室实验室的面积、间数进行合理配置,除了对各个科室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按科室布局外,对普遍使用和类同的实验室集中布置,以此减少这些实验室的间数和面积,以最大限度利用好有限的空间。

  便于管理和资源合理应用。可以将实验器材特别是贵重仪器进行相对集中的布置,对实验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最大限度提高具有较大能耗实验室的利用率。特别是将有一些特殊要求的实验室集中,便于管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率。留有发展空间,应付突发事件,并为以后实验项目范围的扩大打下基础。由于设立了公共使用的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可以提高这些实验室的利用率,也相应节省了实验室的间数和面积,这样可以空出一部分的预留空间,为今后实验科目的增加打下基础。

  应付突发事件。由于CDC的特殊性,除了要完成日常计划的科目测试外,很大程度还要积极对当地的突发事件进行响应。但由于这些事件是不可

  预测,其检验科目和数量也随不同的事件而变化,设立了相关的公共实验室,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很方便地对整个实验系统进行调控。

  集中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由于进行了集中管理,特别是对有负压要求和净化要求等对实验环境有较高要求的实验室进行统一的专人管理,可以减少实验环境可能发生缺陷的概率。同时,公共实验室的建立,便于SOP的编制和实施,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率。

  节省能耗和工程费用。一般对环境要求高的实验室使用时,都将增加能源的消耗,也会增加建设的工程费用。如:需设立空调机房,安装风管,增加自控系统等。将这些实验室集中布置,能减少空调机的台数,减少风管的尺寸和长度,减少自控系统地投人等,从而也大大降低这些系统的日常运行费用。

  ③公共设施部分

  一个完备的CDC实验室还必须包括一套完整的公共设施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样品的收样和贮存:样品分为一般样品和特殊样品。收取样品是整个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这个环节出现差错,整个实验数据都将不正确和不完整。为了避免实验数据出现误差,应实现一个口子进出的原则,即设立一个收样室。但贮存样品就要看实际情况,原则是使同类样品尽量放在一个房间(区域),通过设置不同的橱柜、标签以示分别。

  洗衣:洗衣也是一个实验数据准确性的安全保障,特别是在万级、千级和无菌操作室,如果所穿的实验服装没有达到相关要求,会影响实验的环境,使之很难达到万级和无菌的要求,影响到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需要在辅助试验区设立专用洗衣房。一般实验室实验服的洗衣环境没有净化要求,但为了便于管理,也可将它们合在一个区域,对于有净化要求的实验环境,特别是万级和无菌区域使用的实验服应该在十万级净化区域里洗涤,并在层流罩下进行整衣,然后包裹好后送人灭菌柜进行灭菌。由于这个洗衣房有净化要求,所需面积较小,且使用时间也不是很长,建议采用小型立式空调净化机组,设立在其旁边,可以节省很多工程费用。

  实验区域的实验仪器的洗涤和污物回收:在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空间设置洗涤、准备的房间,可以对数量较多的普通的的实验器材进行统一的洗涤和准备,以便于管理。每个实验室(区)还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密闭回收箱(桶),用不同颜色和标签对回收物进行分类:危险丢弃物,一般废弃物和可回收利用物等,并在标签上注明相应的说明,便于工作人员根据类别,对所回收的货物进行不同的处理。这样做的好处可保证危险品得到很好的处理,有利更好地管理。采用密闭的箱(桶)也可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其中的回收物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

  3.无菌室和生物安全实验室

  本节将对无菌室、P2生物安全实验室(简称P2实验室),P3生物安全实验室(简称P3实验室)等的布置进行探讨。

  ①无菌室

  无菌室环境的净化要求需要一万级或层流罩100级区已经为大家公认,但在CDC无菌室的设计和使用来看,人、物流的进出方式,却差别很大,有的布置是人直接进去,有的只是经过一间气闸就进人。

  如果依据洁净厂房的设计规范,一万级的人流进人的程序:换鞋~更外衣~洗手一更无菌衣~气闸~一万级净化区,如果能这样做固然好,但对在实验室这样做可能有点繁琐,其理由如下:相对生产来说,净化区域实验室的操作人员很少,可以通过在缓冲区停留一段时间的方法(自净)达到要求,同时在一万级实验室中,相关设施和人员的动作较少,可使其中的空气的流向不

  至于遭受到很大的破坏,所以建议采用如下的程序:换鞋、更外衣~穿无菌衣~一万级净化区。为了在实验过程中能达到百级和千级要求,在实际布局中有两个方案:一为设置超净工作台。其好处是投资较小,运行费用也低,安装方便等,但不足之处就是操作面小,不是很方便,如果有大件物品的采样就不太适合。还有一种就是设置百级层流,层流罩的面积最好比实验操作区域要大20%一30%,以保证实验区域能达到相对高的净化要求,这样的设置较适合对大宗样品的取样和检测,但其运行成本较高,一次性资金投人也较多,而且对层高有一定的要求。无论采用以上何种形式,这类实验室的投资、运行费用和维持费用都是较高的,因此一个CDC需要设置几个这样的的无菌间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可以预先列一个工作计划表和操作时间,算出所需的房间数,然后根据当地突发事件的概率,再乘上1.2-1.5的系数,即可得出所需的间数。

  一个无菌室的布局图。人员经过更衣、穿无菌衣后通过一万级走道进人无菌室。所需的实验物品经过准备间(十万级),再通过一万级走道进人相应的无菌室。旁边的塔养室是为微生物培养用,按十万级设计,也可没有净化要求,主要是根据实验性质和所用培养设施决定。这些有净化要求的房间集中设置,旁边的空调机房为其提供净化空气的通风。由于采用近距离集中设置,节省了设备和风管的投资。此外,CDC的实验性质决定了无菌室同时使用系数很低,所以在设计空调系统时采用了变风量调节系统,可以根据使用要求,只开启其中几间无菌室,大大降低了运行费用。

  ②P2实验室

  按照《微生物和生物医学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中的相关要求,P2实验室对空调净化物特别的要求,其实验仅需放置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就可以。但国际上一般是对P2实验室采取负压环境,笔者通过对相关规范的理解,认为P2实验室负压有其必要性:因为在特殊情况下某些物质有可能会发生变异,使其危险性变大;或者是对未知性质样品的检验等。这样在相对负压实验的环境操作中就会相对安全,万一有可能出现意外,也不至

  于泄漏,造成对环境的影响。从一次性投资来看,采取负压密闭的状态下进行实验,将比仅进行舒适性空调的投资相差在1/3到1/2之间,但由于有较多的便利和相对多的安全性,因此本文建议在P2实验室建立一个负压环境还是值得的。

  为了保持实验环境的负压,在人、物进人时都应该设置气闸或传递柜,人员进出需要更衣,在这里的更衣主要是为了防止可能被污染的衣服传出实验区域,在物流出口设置专用的污物通道,所有实验后的污物都要通过此通道集中后进行消毒,将需要丢弃的物品集中、密封,统一进行处理;需要重复使用的实验器材经过灭菌后,再经过洗涤。一般在各级CDC中会设置多间的P2实验室,在布置时,可以相对集中,这样可以使空调机房集中,减少风管的长度,减少工程的投资。

  一个P2实验室(负压)的布局图。人员经过换鞋、更衣进人实验室区域。实验好的人员经过脱衣、淋浴、更衣后离开试验区。这些用过的实验服放人密闭的容器统收一收集后集中处理,防止有可能被污染的实验服带出试验区外。当天所用实验器材通过传递柜在洗涤室(需要洗涤的器皿)和准备室分别按每个实验的要求进行准备,并进行标识。所有使用过的实验物品在每个实验室中按:废弃物、可利用物等进行分类包装,并进行标识,经过传递窗和污物走道送人消毒室消毒。可重复利用的器皿需经过洗涤后暂存,废弃物通过实验区域的专用污物通道送人实验区外设的专用废弃物收集区,由环卫部门统一回收。

  所有的实验室都保持一定的负压,用气闸室和外界分开,但要求没有P3的高,这样可以减少空调相关的自控元件,减少工程费用。

  ③P3实验室

  按照《微生物和生物医学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中的要求,其环境要求为十万级或者一万级,因此目前做出的设计,若采用十万级或一

  万级来设计,牵涉到的布置也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作出比较明确的规定。本文建议如果在设置了负压P2实验室的情况下,P3应按照一万级设计较好,理由如下:

  由于设置了P2实验室,在其范围内的实验和能分类但具体物质的性质未知或不太确定的的实验都可在其中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P3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也可相应减少P3实验室的间数,节省运行费用和降低发生危险的频率,也为明确P3实验室的一万级净化级别打下基础。

  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虽然P3实验室测定的物质并不需要都有较高的空气净化要求,但有些实验由于环境的清洁程度会影响到实验的数据准确性。如测定某些病毒的活性和进行病毒的分类等。

  由于十万级和一万级的净化要求不一样,布局也有区别。从一般环境到十万级只需经过一个气闸过程即可。但一般环境到一万级一般需要进过两个气闸。这对P3实验室的实验的安全性会更加有保障。

  一般布置是:中间一个准备间,旁边围着数间P3的操作室,从准备室到操作室的进人,人员一般需要进过气闸,并将装有实验器材的密封容器,通过传递窗进出。建议在其中一间的物料出口设置双扉灭菌柜,用作在P3实验中较危险实验废弃物的预消毒。

  安全出口:实验室布局中,根据安全消防规范要求,都要设置一定量的安全出口(逃生通道),目前常规设计都是按一般的安全门设置,在P3实验区和一般环境只设有一道门,如果万一发生危险,实验人员从安全门逃生,这样整个实验室的负压环境就会被破坏,造成有害物质的泄漏,造成较大的生物危害。所以在设置安全门时,应该再设置一个前室,在事故状态下,人员将被污染的衣服在前室脱下后,通过安全门逃出室外,同时双道门的设置也可以使实验室保持一定时间的负压,给事故处理留下一定的时间。

  废弃物的处理:在实验室布置中,一般都是将废弃物装桶后,经过双扉灭菌器后离开实验区域。但对于需要以活体形式出来的实验物,如活的菌种等,就不能通过这种形式离开,建议采用通过装有消毒液贮槽的具有连锁装置和紫外线的传递柜离开。

  一个P3实验室的布局图。实验室主要区域的净化要求为一万级,并设置了一个P2(负压)实验(预准备)室。在主实验区设置有准备室,并有三间P3实验室。

  如果仅按照一万级的人流进人通道,只需要两间(见无菌室的布局),但由于需要设置淋浴间,故将更衣分为一更和二更。人员进人时,经过换鞋、一更、二更,并通过气闸室进人实验区,需要进人之实验区的还要经过气闸间。做完实验的人员将外衣脱在二更(不是进去的二更)并通过淋浴及一更走出实验区。二更换下的有可能污染的外衣包好后,送人污物暂存间,送人灭菌柜中进行消毒,可以避免以前的布置之只考虑实验物品的消毒,而忽视了实验服消毒的情况。

  在这个布置中由于有一些特殊要求,故实验物和器材等都是通过P2实验室进人P3实验室的准备间,然后通过气闸进人主实验区,但无论怎样,笔者建议应该将当天的实验物品或一次实验所需的实验物品事先在准备间中进行准备,并根据实验的性质和要求进行对物品进行分类,并进行标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多一道管理程序,对物品进行再一次的核对,并可对比实验前后物品数量,以免做完实验后还有实验物品遗留在实验室。实验完毕后的物品集中,按分类打包,并标识好,在灭菌柜中进行消毒。在布局中还留有一个较宽的通道,即图上的拆包、气闸通道,这是为了设备检修用,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开启的,并是一个气密性很好的门。在整

  个

  布

  局中还着重考虑了消防。在其上端设置了逃生通道(安全门),在危急状况,人也必须要经过更衣、淋浴、气闸,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逃生而破坏实验室的负压,并将污染物带出实验区。这个逃生通道和实验区不是一个仿火分区,以最大限度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

  4.其他

  一些新的方法和材料的应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实验环境和影响实验室的布局。

  隔墙材质:在整个P3实验室的污染区范围(包括准备区)都应该利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以提高整个实验区的耐火等级,尽可能达到一级耐火等级。内部隔断的装修材料用彩钢板,所以在建造时必须对门(尽量不开窗,采用电视监控)和穿越墙体管道的留孔应仔细核对尺寸,尽量减少临时穿孔的现象。在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是彩钢板门,最好在其上面涂抹耐火材料,以使耐火时间延长。

  管道穿越隔断:P3所用的通风管道和公用工程管道都是从外部进人,必须穿越墙体。在火灾情况下,如果火灾的时间超过管道的耐火极限,有可能将管道烧毁,在墙体上留下洞眼,使实验室的有害物质溢出。故在所有穿越墙体的管道处,都应该增加阻火圈,这样在管道被烧毁的情况下,阻火圈可以受热膨胀,对孔洞进行密封,此外,所有穿越隔墙的管道在一般区域的位置应设置止逆阀。

  下水:按照规范,在P3实验室和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区域都不应安装下水装置,所有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必须集中,装人密闭的容器,并通过双扉灭菌器灭菌后送至实验室区域外。但在规范里也提出人员出来后宜设淋浴这一道程序,虽然是用“宜设”这个词语,但在实际操作中都是按照就高的原则进行设计,固在一般情况下都设置淋浴室,但淋浴下水的处理是个很麻烦的事。如果P3设置在楼上,可以在比其较低的层楼设置一套全封闭自

  动灭菌系统,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是设置在一层或地下室就比较麻烦,为了处理这些水还需要挖深一层,所花成本较高。

  新材料的应用: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材料可以参考应用。比如新型的耐火涂料可以大大提高彩钢板的耐火等级,采用比较先进的移动式烟诺尽灭火器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在危急状况下的人员安全。

  目前,各省市的CDC建设如火如茶,由于对规范的理解和设计理念的原因,势必会发生建设时的标准不统一,造成今后使用的不便,笔者根据设计实践,发表自己的一点意见和建议,起抛砖引玉作用。

篇三:疾控中心功能布局

  

  区疾控中心建设方案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方案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上级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的管理和落实;负责辖区内疫苗使用管理,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与信息收集、报告,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病原微生物常规检验和常见污染物的检验;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任务;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组织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开展卫生防病工作,负责考核和评价,对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负责疫情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报告,指导乡、村和有关部门收集、报告疫情;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区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站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制定本地区的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监测、报告疫情,组织查螺灭螺、查病治病等工作;宣传血防知识,进行治工作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组织、实施血吸虫病防治科学研究工作。

  为增强我区疾病预防控制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适应将血吸虫病防治纳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改革要求,计划在芦淞区枫溪办事处新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拟建的区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站合建。

  二、建设理由与依据

  11、卫生部40号令《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加强国家、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体系,保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

  2、国家计委、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指导意见》:“要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各项建设工作。服务人口40万(含流动人口)以上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面积应达2450~4100㎡”。

  3、卫生部《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县级实验室建设面积大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面积的35%,不少于1000㎡”。

  4、《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件》及有关文件:疫区各级政府应将血防站建设纳入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添置防治设备,保证办公和业务用房,改善基础设施,目前我区血防站建设已获国家立项,项目资金50万元已到位。

  疾病预防控制和血防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安全,关系到芦淞经济乃至株洲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要求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任务,加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特别是艾滋病、血吸虫病和肺结核病的防治。

  目前,我区卫生防疫保健的服务人口达40余万人(含流动人口),受血吸虫病威胁的人口近万人,而现区防疫站只有办公面积999㎡,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用房仅400㎡,血防用房不足20㎡,远不能满足各业务工作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面对我区目前非常严峻的形势任务,加快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血吸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是当前一项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任务。

  三、建设选址和占地面积。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址上海路南侧,与拟建的血吸虫病防治综合楼合建,共占地面积6122.9平方米。目前已申报蓝线图,该址地势平整,无民房拆迁,有利于征地开发建设工作。

  四、建设规模和功能分布

  依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省疾病控制中心机构建设标准》,县级40万以上服务人口(含流动人口)的疾病控制中心建设标准为2450~4100㎡,实验室建设标准为≥1000㎡。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拟建的区疾病控制中心(含血防站)建设面积2000㎡,其中实验室面积800㎡,按两部分建设。

  第一部分:区血防站和区公共卫生检测中心(隶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楼,共1000㎡,建设五层,一层为血防站,设办公室、防治科、疫情监测科、化疗科、健教科、档案室等;二~五层为公共卫生检测中心,设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三部分。功能分布见表1。

  表1区血防站和区公共卫生检测中心

  办公楼功能分布表

  4应急办、健康教育卫生宣传科)、疾控一科(含急性传染病防治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科、性病艾滋病防治科、结核病防治科)、疾控二科(含体检科、预防接种门诊、免疫规划科、)建筑面积1200㎡,功能分布见表2。

  表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楼功能分布表

  五、项目经费估算及来源

  项目经费估算:400万元。其中建设装修费250万元,征地100万元,其它费用(含报建、排污、水电增容、路坪修理等)50万元。

  项目经费

  1、血防站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元。已获国家立项,其中国债

  项目资金50万元,区财政配套50万元。

  2、争取国家疾控机构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元。

  3、现办公楼转让等其它资金筹集140万元。

  4、单位自筹60万元。

  六、效益分析:

  该项目工程竣工后,主要用于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我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和身心健康服务,为芦淞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血防站工作业务用房得到全面改善,业务科室设置将更加合理,专业人员将得到充实,有利于血防工作的开展。建立一支高素质血防专业队伍,同时可加强网络信息工作,承担部分血防科研项目。能进一步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工作方针,有效控制疫情,实现我区2008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2、能加强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善办公条件,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精干高效、集疾病预防与控制,监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能有效地全面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增强信息网络建设,具备对重大疾病综合防治能力,提高对食物中毒、非典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综合处理能力;规范和强化免疫预防服务,提高常见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的检验诊断和预防控制能力,成为我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满足

  5政府和群众对预防保健工作的要求和需求。

篇四:疾控中心功能布局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阐述了县级疾控中心的组成与公共空间的发展需求,包括疾控中心的总图布局、人性化需求、实验室的设计要求、现代化疾控中心预防防疫模式等。我们提出了疾控中心设计的相关要点:一是疾控中心实验室设计,二是疾控中心建筑整体功能布局设计,三是疾控中心建筑流线设计。

  关键词:疾控中心;流线设计;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疾控的建设和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政府十分重视疾控中心的建设和改革,本文探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设计上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节能、环保等的基本要求;分析了疾控中心的组成及总图布局;对实验室这个疾控中心的核心功能用房具体分析,同时对疾控中心的流线设计(特别是污物流线)提出设计要求,同时疾控中心也需要人性化设计,不仅改善了疾控中心建筑周边环境,使其公共空间更加符合人们的疾控防疫需求,从而从根本上提高疾控中心空间的质量。

  二、疾控中心的组成与总图布局

  结合设计的县级疾病预防中心项目,对疾控中心具体分析如下:

  1.疾控的选址

  疾控中心的选址应符合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布局要求。应具备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应避让饮用水源保护区;应避开化学、生物、噪声、振动、强电磁场等污染源、干扰源及易燃易爆场所;应避开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洪水、山洪等自然灾害地段。

  2.疾控中心的布局

  疾控中心应位于整个城市的下风向,最好再城市近郊,周边不要布置学校,住宅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实验用房在基地内宜相对独立设置,单独建设的实验用房、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宜处在基地内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区域,疾控中心用地的出人口不宜少于两处,设计项目南侧人员出人口及北侧废弃物的出口,中级庭院为建筑提供良好的绿化与视觉空间。

  3.疾控中心的组成

  随着社会对疾病预防防疫的要求,县级疾控中心的规模大体在5000平米比较合适。疾控中心的功能用房包含实验用房大约占40%、业务用房占25%、保障用房占25%、行政用房10%,同时做到建筑功能分区明确。

  4.疾控中心的流线

  以设计项目为例,疾控中心采用U字型布局,从西到东布置对外行政楼(清洁区),半对外业务楼(半清洁区),对外封闭的实验楼(污染区);人的流线从南侧由西向东进入;污物从北侧由西向东运出;使流线分开不交叉,洁污分区明确。

  三、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设计的相关要点

  1.疾控中心实验室布置原则

  在整个县级疾控中心园区,实验室宜单独设置,由于场地限制时需要跟其他功能用房布置在一栋楼时,实验室宜布置在建筑的顶部楼层,设门禁封闭管理;

  实验楼从上到下采用按危害性大、污染性大的布置原则进行设置;楼层从底至高布置污染性最小的微生物实验室,理化实验室,生化实验室;

  2.疾控中心实验室具体平面功能设计

  结合实际案例,由于场地的局限,我们布置了一个实验室层高在3.9的实验楼;实验室的适宜层高在4.5米左右。

  实验楼一层布置库房,配电室,冷链用房、消防控制室等

  实验楼二层布置仪器检测室,气象色谱室、离子光谱仪/质谱仪检测室等

  实验楼三层布置职业卫生和放射防护检测室,百级洁净室、流感病实验室、地方病实验室、空气检测室等

  实验楼四层布置性病实验室、负压状态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试剂室、试剂制配室、产物分析室等

  (5)实验楼五层布置麻风结核病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健康相关产品微生物实验室、寄生虫病实验室、毒株菌种保存室。

  (6)实验楼六层布置HIV初筛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理化实验室、消化室等;

  实验室每层均设置配套的更衣室,卫生间等保障性用房。

  3.疾控中心实验室的设计要求

  (1)建筑内部实验区与实验人员办公、公共垂直通道等非实验区域相互隔离,并满足人流、物流要求。

  (2)实验用房外窗不采用有色玻璃。对有避光要求的实验用房应另行采取物理屏障措施。

  (3)无特别要求的实验用房,内隔墙宜采用轻质材料,并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内隔墙材料应具备牢固、保温、防火、防潮及表面光滑平整的特性。顶棚、墙面的材料、构造应满足不起尘、不积灰、吸附性小、耐腐蚀、防水与易清洗的要求。地面材料应满足耐腐蚀、耐磨损、易冲洗及防滑的要求。

  (4)洁净实验用房,负压生物安全实验用房以及其他有特定要求的实验用房地面材料还应满足整体无缝隙的要求。

  (5)涉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等有特殊要求的实验用房,其建筑布局、维护结构应满足相应的专业要求。

  (6)易受化学物质灼伤的实验区域内,宜设置洗眼设施和紧急冲淋装置。当受条件限制时应在紧急疏散方向的公共区域,或交通便利、服务半径较小的区域,设置共用洗眼设施和紧急冲淋装置。

  (7)实验用台柜的基材应符合环保要求,面材应具备理化性能好、耐腐蚀、易清洗、防水、防火的特点,结构与配件应满足人类功效学及操作安全的要求。

  (8)无特别要求的实验用房,内隔墙选用厚度薄,保温性好、施工方便的新型轻质材料。

  (9)实验室设计采用门禁系统,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做防盗防鼠措施。

  四、疾控中心人性化设计的相关要点

  1.疾控中心建筑空间人性化设计

  在行政楼中,接待大厅设疾病预防人员接待入口,形成良好的建筑人文关怀空间,确诊后需要隔离的,通过走道至角落隔离房间,单独入口,独立绿化,保障隔离人员的轻松心情;工作人员单独入口,更衣后可进入业务楼开展体检,疾病预防等业务;再接诊医生的工作空间设计上,应采用半开放或封闭式结构,一方面便于其及时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对其工作过程的影响及干扰。业务用房旁边应配置休息室和多余的床椅,供工作人员休

  息。在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建筑空间环境上,既要保障良好的通风及采光条件,又要对工作人员的换衣空间、休憩空间进美观及绿化,以缓解其工作疲劳感。

  2.疾控中心功能布局人性化设计

  通过项目为例,采用直接对外得行政楼,形成入口形象,业务楼采用底层的架空,增加建筑通透性,同时扩大中间绿化广场,增大了活动空间,同时为实验室提供良好的视线空间,建筑采用业务楼连接,使建筑连成一体,实验人员不用通过室外就能直接到达实验楼。

  3.实验室人性化设计

  实验室采用门禁系统,所有进入实验室区域的实验人员均得穿实验服,通过缓冲区域进入,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建筑采用内走道形式,保证所有实验室均能采光通风,同时设置平台,可为实验人员提供短暂的休息。

  五、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疾控中心建设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同时也面临着新的转型传染病毒预防防疫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在实验室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无疑会对疾控中心的布局及公共空间的发展产生影响。设计更加合理的疾控中心布局及人性化的公共空间,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疾病预防防疫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

  建标127——2009[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技术规范》GB50881-2013[3]吴昕.论人性化理念下医院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J].城市建筑,2017,(9):42.[4]黄助金.大型综合医院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探究[J].城市建筑,2017,(2):75.

篇五:疾控中心功能布局

  

  疾控中心建设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卫生事业发展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强和规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程项目决策水平与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效实施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等职能,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

  本条明确了本建设标准适用范围。本建设标准除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提供依据外,也为其他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如独立设置的职业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及各种地方性疾病等预防控制机构相关功能用房建设提供了参照依据。

  第三条

  本条明确了本建设标准的作用。

  第四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要求,适应和满足社会对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服务的需求,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坚持科学、合理、适用、节约的建设原则,在保证基本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工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同时应充分考虑节约投资和降低运行能耗的因素,更好地保证和发挥项目的投资效益。

  第五条

  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中,应重视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进行改建、扩建的时候,应充分利用已有基础设施,合理规划、充分利用。

  第六条

  本条明确了本建设标准与国家现行的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定额、指标的关系。

  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七条

  本条阐明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规模确定原则。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内容、工作量有所不同,因此建设规模也不尽相同。

  第八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的基本工作任务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疾病预防与控制、疫情收集与报告、监测实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业务培训与保障、技术管理与服务等。主要职能和工作内容、项目见卫生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构成根据履行基本职能、完成基本任务的需要确定。

  第九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用房,根据职能分工、开展工作、满足功能、完成任务的要求,分为基本实验用房和特殊用途实验用房。

  基本实验用房,指对应职能分工、满足必须开展的基本工作任务所需的实验用房,包括微生物与寄生虫、理化、毒理、消毒与病媒生物、放射等各类基本项目功能实验用房,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日常工作的基础。其建设规模应根据满足基本功能、完成基本疾病预防控制任务,同时兼顾未来发展的原则确定。

  特殊用途实验用房,指根据地区卫生发展规划、本单位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设置的,功能针对性较强、条件要求较高、结构较复杂、投资较大的实验室,如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二噁英实验室、电子显微镜实验室、SPF级实验动物房、等离子光谱/质谱仪检测室等,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满足开展基本工作的基础上,提升工作水平、解决深层次问题、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所需设置的实验用房。其建设规模应根据辖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单位技术水平确定。

  业务用房,是指开展卫生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明确的业务工作,除实验用房部分之外所需的工作用房。其建设规模应根据完成基本业务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保障用房,是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常开展工作所不可缺少的,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起辅助支持作用的功能用房,包括实验用品库房、一般化学试剂库房、毒害性物品库房(剧毒品库)、易燃易爆物品库房、腐蚀性物品库房、应急物资贮备库房、冷库、中心供应站、污水处理设施、配电房、泵房、车库、消防设施及其他建筑设施用房等。其建设规模应按完成基本工作任务、保障卫生防病机制正常运转所必须具备的功能单元确定。

  行政用房,包括领导办公室、中心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纪委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档案室、工会、消防安保、后勤管理部、保卫部等功能用房。建设规模参照国家关于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确定。

  第十条

  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小而全的建设模式逐渐淘汰,充分利用社会化公共服务资源已成为趋势。

  第三章

  建筑面积指标

  第十一条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面积指标是编制组根据全国28个省级、132个地市级和456个县区级共616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状情况调查结果和理论测算确定的。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规模按功能需求与人员编制,由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后确定。

  第十二条

  各类工作用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是在省、地、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类工作用房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中实验用房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省级不少于41%,地级不少于40%,县级不少于35%的规定,以及开展各项基本业务工作的需要,结合专家综合分析评估确定。

  一、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职能分工应建立下列功能实验用房:

  1省级:BSL-3/ABSL-3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肠道细菌检测实验室,食源性病原菌分离鉴定实验室,呼吸道病毒实验室,肠道病毒实验室(含脊灰

  实验室),HIV初筛、确认实验室,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地方病(含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验室,寄生虫病实验室,消毒实验室,杀虫实验室,食品、化妆品、水质、涉水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微生物实验室,霉菌分离及鉴定实验室,虫媒病毒实验室,毒理室及感染动物房,放射防护检测实验室,职业卫生检测室,化学毒物及毒素检测实验室,普通理化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等。

  2地级: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血清学实验室,肠道菌实验室,食源性病原菌分离鉴定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确认实验室按国家规定设置),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地方病实验室,寄生虫病实验室,消毒实验室,杀虫实验室,食品、化妆品、水质、涉水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微生物实验室,霉菌分离及鉴定实验室,放射防护检测实验室,职业卫生检测室,常见化学毒物检测实验室,普通理化实验室等。

  3县级:血清学检测实验室,食源性病原菌及肠道菌分离鉴定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结核病实验室,地方病实验室,寄生虫病实验室,食品、化妆品、水质、涉水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微生物实验室,职业卫生和放射防护检测室,理化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等。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1省级:开展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菌、病毒、霉菌及其他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生物恐怖、中毒事件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食品、水、空气、涉水产品、化妆品等的微生物检测,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健康相关物品微生物检测,寄生虫病中间宿主的种群鉴定和密度测定,寄生虫病中间宿主和虫媒的抗药性测定,作业场所、公共场所、生活居住环境有毒有害因素的相关实验,食品、化妆品、涉水产品的安全性检测,消杀产品和卫生产品卫生质量分析,健康相关物品材料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分析,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质量检测,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事件毒物分析,化学污染事件因素检测分析,核恐怖、放射污染事件因素检测分析,急性、亚急性、亚慢性与慢性毒性试验,刺激性与过敏性试验、致癌与致畸毒性试验,营养与保健食品功能评价,化妆品功能评价,其他健康相关物品有关功能评价等。

  2地级:开展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常见细菌、病毒、霉菌培养分离鉴定,生物恐怖、中毒事件微生物培养初步分离鉴定,食品、水、空

  气、涉水产品、化妆品等的卫生质量检测,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健康相关物品微生物检测,寄生虫病病原学检测,寄生虫病中间宿主的种群鉴定和密度测定,寄生虫病中间宿主和虫媒的抗药性测定,作业场所、公共场所、生活居住环境有毒有害因素的相关实验,饮用水和水源水质分析,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事件毒物及化学污染事件因素检测初步分析等。

  3县级:开展免疫学、生物化学实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常见中毒事件微生物培养初步分离,食品、水、空气、涉水产品、化妆品等的微生物检测,寄生虫病病原学检测,寄生虫病中间宿主的种群鉴定和密度测定,作业场所、公共场所、生活居住环境有毒有害因素的相关实验,饮用水和水源水质分析,常见毒物和化学污染因素的初步分析等。

  第十三条

  特殊用途实验用房,不限于附录A所列项目,应根据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单位技术水平和实际需要另行设置。

  本条明确了特殊用途实验用房建筑面积计算的依据,具体建筑面积应根据专业特点、实验要求、建筑形式等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四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训和教学用房的建设规模,根据卫生部《颁发试行〈卫生防疫站工作制度〉等六个文件的通知》(83)卫防字第61号)附件四《各级卫生防疫站建筑标准(试行)》中“凡承担教学实习任务的卫生防疫站可按编制每人增加1M2—3M2的建筑面积”的规定,并换算占总面积的百分比为3%—8%基础上,和卫生部与发展改革委针对中西部地区国债建设项目共同制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指导意见》中“承担教学实习任务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筑面积可在上表6规定的标准上增加5%~10%的建筑面积”,结合教育部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状确定的。

  第四章

  建设用地

  第十五条

  本条规定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用地原则。

  第十六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宜建筑密度小、朝向好、间距较大、自然通风顺畅、绿化率高,以便实验室废气的处理排放、稀释与扩散,同时便于合理安排具有不同区域特性要求的人流、物流以及满足实验室其他有关特性的要求,避免或减少交叉污染。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用地,包括基本实验、业务、保障、行政、特殊实验、教学培训用房以及配套设施和场地的用地。

  第十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绿化用地原则。

  第五章

  规划布局

  第十八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选址,应在执行国家有关政策与节约投资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便于服务社会,避免对外界产生不安全影响以及防止外界不良干扰等要求。

  第十九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宜一次规划,根据财力可能一次或分期建设。

  由于实验用房专业性强,功能特殊,同时具备一定的生物(如病毒、细菌)、化学(如各种有毒物品)、物理(如放射物)安全性,对建筑结构、通风、空气调节、水电、人流、物流等有特定要求,因此,实验用房不宜与其他功能用房混建。

  对于毒理(包括动物房)、理化、微生物等不同类别的实验建筑,由于实验内容与安全特点不同,如:毒理(包括动物房)实验室具有恶臭气体散发,微生物实验室具有生物安全隐患,理化实验室具有化学有害物产生等,需避免相互交叉污染或干扰;同时,由于不同类别的实验建筑对室内空气环境的工艺性要求不同,如:动物房通常需要进行全面净化,理化实验室普遍需要有效通风等,需设置具有相应特点的工程管网,微生物实验室中许多用房需要设置负压或进行净化。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宜采取分散布局形式,不同类别的实验建筑宜独立设置,如分别设置毒理楼、理化楼、微生物楼等。

  在总平面布局时,由于实验室常有不良气体排出,因此实验用房宜设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并根据各类实验用房排放的气体特性以及对环境

  污染程度的大小,从上风向向下风向,宜按照毒理、理化、微生物依次排列,以降低对其他建筑物内空气的污染。

  本条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类功能建筑的分区以及各分区之间的联系与分隔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第六章

  建筑标准

  第二十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筑设计,在满足工艺性和功能性特点的要求下,按照科学合理、安全卫生、经济适用的原则,尽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第二十一条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类实验过程中,常会产生各种有毒、有腐蚀性、异嗅及易燃易爆的气体。这些有害气体需要及时排出室外,避免造成室内污染,保障实验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实验用房通风是实验室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然通风是实验用房全面通风的一种重要方式,自然通风主要依靠开启门窗来实现。因此,有实验用房的建筑物不宜采用玻璃幕墙,宜采用窗下墙形式。在建筑设计时,应尽量考虑扩大外窗及其可开启的面积。自然采光对于实验用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实验人员的视觉判断,而且让自然日光进入实验用房将会改善每个空间的形象与品质。

  实验建筑物的方位应保证室内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仪器设备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实验建筑物的朝向,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对实验室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作用确定。实验建筑物的迎风面与夏季主导风向宜成60°~90°夹角,最小也不宜小于45°角。

  采用自然通风与采光,对于整体建筑物无需常年人工通风或制造常年人工气候以及人工照明,既节省了建设投资,降低了运行与维护费用,又使安全性、可靠性与舒适性更有保障。

  机械通风是实验建筑不可缺少的重要的通风方式,例如:1.许多实验用房需要具备洁净、负压、恒温恒湿的环境条件,需设置空气调节系统;2.在实验过程中集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需要通过局部排风罩进行捕集、排除。因此,建筑形式应便于采取机械通风措施。

  本条按照满足工艺要求、节省投资、降低能耗的原则,规定了实验建筑关于通风与采光的设计要求。

  第二十二条

  本条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有关规定,确定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或其区段抗震设防类别。

  第二十三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特点是实验内容广泛,要求各异,其大小、形态及室内环境指标多不相同,应根据实验的对象、内容与要求进行建造。实验用房是实验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针对性与多样性的特点。有的需要建筑物提供大空间来形成开放型实验室,如许多化学实验室,由于它

  们的共性较多,需要的工作面较大,因此常被希望建成大空间的工作平台,以便相互配合,提高工效;有的需要在较大的空间内按实验的特定要求划分出多个区域,形成一个组合型实验室。如:①组合形式PCR实验室(基因扩增实验室),根据特定的专业要求,应设置五个(或四个/三个)相互隔离的工作区域,即试剂贮存和准备区、样品粉碎区(根据需要设置)、样品制备区、扩增反应混合物配制和扩增区以及产物分析区;当采用荧光PCR时,扩增区和产物分析区可合并为一个区。为了减少不同工作区之间的空气交换量,各个工作区的出入口应设置缓冲间,并且当建筑条件许可时,可设置内部专用走廊,形成定向的人流、物流与实验流程。同时对室内环境也有特定要求,需设置通风系统,形成定向的气流包保护区,避免各个实验区之间的相互干扰。②

  HIV血清学实验室,按专业要求,应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三个区域,根据需要还可设置血清库。整体布局应符合合理的工艺流程、生物安全以及人流与物流的要求。

  因此,实验用房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无一般民用建筑中惯有的“标准层”或“标准间”的概念;二是需要建筑物提供大面积的敞开空间以及一定的层高,以便各种类型实验室的布置与建造。鉴于上述特点,实验用房宜采用框架(剪)或钢结构,消除混合结构中承重墙对空间的限制,便于实验室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灵活设置。

  第二十四条

  本条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等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要求,规定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防火设计原则。

  设置实验用房的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消防设施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对于大型贵重仪器实验室以及过水后将发生严重危害环境或严重危及人体健康事故的实验室,应采用合理的气体灭火装置。适用于实验室的气体灭火装置通常有自动气体灭火装置和手动灭火器。采用自动气体灭火装置时,应在室内外分别设置手动控制开关,同时还应在消防值班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

  第二十五条

  为了合理组织人流、物流、避免交叉污染,实验用房内部平面布局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实验区与非实验区相互隔离;②人员经更衣室更衣后进出实验区;③物品,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经垂直通道到达楼层后可直接进出实验区。

  本条规定了实验用房内部平面布局的原则。

  第二十六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房在楼宇中的垂直布局,应根据各类用房散发废气的毒性、刺激性及异嗅的强弱程度,以及工程管网量,并考虑合理的人流、物流组织和工作流程来确定。

  实验、业务、保障及行政等各类功能用房集中在一个楼宇时,宜将实验用房置于楼宇最上部,明确功能分区,保证实验用房呈独立区域,并处理好交通关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避免不同类别的人流、物流相混杂。其余用房的垂直布局宜按照业务、行政及保障用房依次向下布置。

  各类实验用房集中在一个楼宇时,由于毒理(包括动物存养)实验室散发异嗅气体的量与强度较大、工程管网量多、布置复杂,因此毒理实验室宜设置在最上部;理化实验室散发化学气体量较多、工程管网量较大,因此理化实验室宜设置在楼宇上部;微生物实验室所需通风设施的工程管网量相对较少,同时,实验室含致病微生物的污水应收集消毒后排放,因此微生物实验室宜设置在毒理、理化实验室的下方。

  实验用房在楼层间的布局,宜按类别单元进行归拢,分层设置。对于容易造成交叉干扰,而又难以有效隔离的实验室,不得同层混合布置。

  本条规定有利于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排放与稀释,减轻对其他用房的不良影响,同时便于合理设置工程管网。

  第二十七条

  设置实验用房建筑的电梯,按用途可分为客梯和货梯两类;按专业清洁要求可分为清洁梯和污物梯两类。

  实验用房的垂直交通,在满足人流需要的同时,更应满足物流,包括样品、试剂、器皿、仪器设备等运输的需要,因此实验用房宜安装电梯,位于四层及以上的实验用房应安装电梯。无论是高层还是多层建筑,在确定电梯时应至少

  设有一部货梯或至少有一部客梯可兼作货梯,以便实验用品,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的垂直运输。有条件者,宜单独设置污物梯。

  客梯(清洁梯)的位置应设于楼宇主入口视觉显著、交通便利的区域;货梯一般与客梯相邻,这种设置可以降低造价、提高效率,但也可以根据特殊需要,避开主要人流路线,在楼宇的其他区域独立设置,通常是设于楼宇的另一端。在这种情况下,货梯往往更多地被当作污物梯使用。独立的货梯或污物梯可以通过门禁系统进行管理,仅用于设备、材料、样品和其他供给的运输,并便于实现封闭清理与消毒。

  货梯或客货两用梯除设有常规功能外,还应配置运行直驶与停站更改功能。它的作用是保证在运送物品,特别是含有致病微生物的实验样品与废弃物时,可以不受梯外其他楼层的召唤以及更改梯内错按的楼层按钮而直接到达目的楼层。

  本条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流、物流的合理需要,确定电梯设置的要求。

  第二十八条

  为了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因外窗玻璃的色彩造成色觉判断误差,本条对实验用房外窗玻璃的色彩,以及避光措施的要求进行了规定。

  第二十九条

  实验室内隔墙应优先选用厚度簿、保温性好、施工方便的新型轻质材料,并满足牢固、保温、防火及表面光滑平整的要求,对合理布局、扩大使用面积、提升建设档次、展现良好形象具有显著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应对未来的改建、扩建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无特定要求的实验用房,内隔墙应具备良好的可视性,其意义在于:①提高安全性。由于实验室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工作人员较少,因此,提高实验室的可视性,有利于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②提高明亮度、增强开阔感。由于实验室隔墙很多,对光线的阻挡程度较重,因此,提高实验室的可视性,有利于保证整个实验区域,包括走廊的明亮程度,并增强开阔感。

  实验用房采取玻璃分隔时,地面以上应采用不低于1m的实墙,以便放置装有电源插座的实验边台,并耐受推车等物体的冲撞,提高安全性。走廊两侧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透明面积的比例。纵隔墙不宜全部采用玻璃隔

  断。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空间是现代实验用房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提高单位空间的贮物量在大多数实验用房中都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验台上方设置支架或在墙上安装吊柜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既简洁又美观、实用的方式,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在需要的地方以实墙代替玻璃隔断来争取空间,储藏或搁置实验物品。当纵隔墙采用玻璃隔断时,应在近走廊与外墙处应各留不少于1.5m宽的实墙,以利于放置冰箱、器皿柜、资料柜等高大物件。

  实验用房吊顶、墙面的材料和构造除应满足不起尘、不积灰、吸附性小以外,还应满足耐消毒剂等化学物质腐蚀、防水与易清洗的要求。

  实验用房地面应采用耐腐蚀、耐磨损、易冲洗的建筑材料。对于洁净实验用房、负压状态BSL-2实验用房及其以上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用房和其他有特定要求的实验用房地面材料除应满足上述一般要求外,更应满足整体无缝隙的要求。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实验用房等有特殊要求的,应按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建设。

  第三十条

  本条根据实验用房废水的性质、成分和被污染程度规定了实验废水排水系统的设置原则,废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应遵照执行。

  一、排水方式。实验废水排水系统,按所排除的污水性质、成分和被污染的程度并结合室外排水系统的情况,可设置分流排水或合流排水系统:

  1含有一般致病微生物的实验废水:宜设置专用排水管道,以便污水消毒。

  2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实验废水:在小型实验用房,当废水量较小,放射性物质浓度不大时,可合成一个排水系统。对于排出的废水量较小,但浓度高时,可采用特制的专用容器就地进行收集后,送往集中废水贮存槽,然后送往外协废水处理厂。在大型实验用房,应根据排出的废水中放射性物质浓度和化学性质等,可设置一个或几个排水系统分流排出,需要处理的废水排至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或外协的公共废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3混合后更为有害的实验废水:当不同化学成分的废水混合后的反应对管道有损害或可能造成事故时应分流排出。

  4毒理实验用房:为了能够顺畅地排除实验动物房粪便,需要设置较一般下水更大直径的排水管道,因此,宜单独安装专用排水系统。

  5含有机溶剂的实验废水:由于有机溶剂往往不溶于水,不但有毒有害,而且多有强烈的异味,会随排水支管道进入其他实验用房的水封而散发至室内。因此,经常使用有机溶剂的实验用房,应尽量集中布置,并单独安装专用的排水管道。

  6含有酸、碱、氰、铬等无机污染物的实验废水:宜考虑设置独立的排水管道。

  7三级以上生物安全实验用房的废水: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设置独立的排水系统。

  采取分流排水,有利于废水的无害化处理。

  二、排水管材

  1含有酸、碱的实验废水:排水系统应选用耐酸耐碱的材料制作。

  2含有氯仿、苯系物等溶剂型污染物的实验废水:排水系统应选用耐有机溶剂腐蚀的材料制作。

  第三十一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废水中常含有少量的酸、碱、氰、铬、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以及氯仿、苯、酯等有机污染物,甚至可能含有残存的致病微生物或放射性物质,因此,必须对废水进行有效地处理,以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

  第三十二条

  洗眼器与紧急冲淋器是在非常态状况下使用的两种应急救援设施。

  在需要经常使用硫酸、盐酸、硝酸及氢氧化钠等强腐蚀性化学品,以及需要接触致病微生物的实验过程中,当意外发生,造成化学灼伤或受到生物污染时,需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比较理想的处理办法是在第一时间进行大水量冲洗,因此在危险实验区,宜根据实验性质,合理设置洗眼器与紧急冲淋器。

  对于强腐蚀性化学品用量较大,并且有较多备用贮存的实验用房,宜在每个实验用房设置洗眼器与紧急冲淋器。

  对于一般化学实验区,可以洗眼器为主,紧急冲淋器为辅,设置在易受化学灼伤的实验用房内。若受条件限制,也可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用房的特点,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的精神,在紧急疏散方向的公共区域,或交通便利、服务半径较小的区域(如公用走廊的中部),设置共用洗眼器与紧急冲淋器。

  在微生物实验区,以设置洗眼器为主,通常对紧急冲淋器的设置无特别要求。对于一般致病微生物实验用房,当条件许可时,宜在每个实验用房的出口处设置洗眼器;对于二级以上生物安全实验用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设置洗眼器与紧急冲淋器。

  洗眼器与紧急冲淋器的水质应保持清洁。在建筑设计时应合理设置下水系统,以便定期置换管中陈水,保持水质常新。紧急冲淋器底部地面应防滑,不宜设置挡水板或淋浴盆,以防应急人员滑倒、绊倒,并采取地面防水措施,以免在日常维护保养过程中影响周围环境。

  有条件的实验用房,应设置与检测工作范围相应的有毒有害因素报警器等安全防护报警设施,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本条规定了实验用房洗眼器、紧急冲淋器和有毒有害因素报警器等安全防护报警设施的设置原则。

  第三十三条

  除了冷房、暖房及其他工艺要求的有特殊实验条件的实验用房外,一般实验用房的温度、湿度应满足仪器设备的工作要求,通常夏季温度不超过28℃,冬季温度不低于16℃,相对湿度为40%~60%。由于上述空气指标与人体舒适性要求相吻合,所以实验用房的温、湿度按舒适性指标控制即可满足要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建筑空调的适用情况与医院病房、宾馆饭店、办公写字楼、商场等建筑空调的适用情况有很大区别,实验建筑物的空调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满足避免造成交叉污染的要求。不同的实验用房不得通过空调系统发生空气交换,造成实验用房交叉污染,因此各实验用房的空调应具有独立回风的功能。

  2满足实验用房不饱和使用的要求。通常,实验用房的使用率不饱和,在实验建筑物中,有的是常用实验用房,有的是非常用实验用房,有的甚至很少使用。对于常用实验用房,每天使用的数量、时间也多不统一。这些实验用房使

  用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空调的运行负荷波动较大,因此,希望空调系统具有较好的负荷调节功能。

  3满足实验用房不定期加班的要求。实验用房加班较多,为了保持实验过程的连贯性,往往需要超时使用,其工作特性决定了实验用房的使用时间不受正常作息时间的限制,甚至无法通过制订计划来预见和安排实验用房的工作时间,尤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更需要实验用房能够随时启用,因此希望空调系统具有提供小负荷的功能。

  针对上述要求,实验用房的空调系统应具有独立、灵活、节能的特点。有洁净、恒温恒湿、负压等特殊空气条件要求的实验用房,空气调节系统宜分别独立设置;若采取合并系统,应按功能、类别进行归类组合形成不同的系统单元,各系统单元独立设置。不同功能类别的实验用房,不得采用公共新风、回风和排风系统,其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二方面:

  1防止不同实验用房的空气随回风相互混合,造成交叉干扰;

  2系统简单、使用灵活、运行费用低、维修方便。

  密闭实验用房的空气应保证一定的新鲜度,其新风量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和《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要求,应不小于每人每小时40m3。

  第三十四条

  实验过程中,常有各种有毒、有腐蚀性、异嗅及易燃易爆物质散发,不仅危害实验人员的键康与安全,而且影响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实验用房需要广泛采取通风措施,及时有效地排除有害物。

  对于集中产生大量有害物的地点,应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将有害物就地排出,以控制其在室内扩散。当排风介质混合后能产生或加剧腐蚀性、毒性、燃烧爆炸危险时,局部排风系统应单独设置。

  通常,局部排风是最有效的通风方式,它可以利用最小的风量,获得最好的控制效果。

  除了在集中产生有害物的固定实验操作点常采用局部排风外,对于大多数实验用房,由于实验操作点的位置经常变化,以及化学试剂等挥发性物品的摆放位置通常比较分散等因素,有害物往往处于分散散发状态,其特点是源多、面广、量小;另外,对于药品库、贮藏室、暗室、洗消室等有关实验用房也往往有较多有害物散发,应及时排除,在这些情况下,很难逐点采取局部排风进行控制,依靠全面通风来解决问题将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除了可经常打开门窗进行自然全面通风外,还应在重点实验用房内考虑采取机械全面通风措施。对于散发有腐蚀性气体的房间,应采用防腐风机;对于散发易燃易爆气体的房间,应采用防爆风机。

  第三十五条

  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用电量远高于一般单位,并且用电情况很难具体说明:一方面大量的各种形式和规格的仪器设备需要足够的电力供应;另一方面维持实验用房特定的室内环境指标需要大量的供电容量,更为重要的是应考虑满足实验用房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设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供电容量时应留有足够的余量。

  为了安全保存菌种、毒种、试剂、疫苗以及维持实验的连续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不间断供电,因此,要求供电设施应安全可靠,并采用双路供电,不具备双路供电条件的,应设置自备电源。有特殊要求的,应配备不间断电源。

  为了增加用电安全性,避免电器损坏和人员伤亡,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设备宜设置独立的接地系统。

  本条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电情况的特点和要求,规定了供电用电的原则。

  第三十六条

  本条确定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防雷的要求。

  第三十七条

  根据工作职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收集与报告、反生物与化学恐怖事件等重要任务,同时具有一定生物、化学和物理的安全性要求。因此,应具备比较先进的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楼宇自控等智能化系统,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防范措施,并预留发展空间。

  综合布线系统是实现楼宇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在日常工作中利用率高、功效显著,应是需要重点设置的项目。在办公区,每名工作人员宜拥有一个数据与语音点,并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实验区,每个实验室至少设置一个数据与

  语音点,有特殊需求可另行考虑;走廊上宜设少量语音点。对于有条件者,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配置。

  电子门禁系统是需要积极考虑采用的智能设施,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实验人员的一般出入管理和准入制管理,对出入实验用房、菌毒种库等的区域权限、时段权限以及出入人员姓名、出入时间等均可进行识别和记录,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体系中起到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

  本条确定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智能化水平的要求。

  第三十八条

  出于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加强对实验人员的保护,实验用台柜木制部分的基材应符合环保要求。为了减轻化学试剂对实验用台柜的损害,延长使用寿命,台柜面材应具备耐腐蚀、易清洗、防水及防火的性能。

  实验用台柜应根据实验需要,合理确定结构形式,常见的有边台、一般中央台、半岛形台、哑铃形变形台等。同时在确定柜体结构时,应考虑实验人员立位与坐位操作、书写、物品放置与储存等因素。

  实验用台柜的配件应符合实验用房要求,如:拉手宜呈圆弧形,以防止碰伤实验人员以及钩挂工作服;抽屉导轨宜为三节结构,以保证抽屉可以完全拉开至台面垂线之外,不妨碍实验用品的放取;涉及存放腐蚀性物品的柜体,合页应选用耐腐蚀型;水槽应耐酸、碱及有机溶剂,水槽上方可根据需要设器皿滴水架;水嘴形式应满足实验需要,同时满足使用方便、结构牢固等要求。

  本条明确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用台柜的原则要求。

  第七章

  仪器设备装备及其他相关指标

  第三十九条

  本条所提供的仪器设备装备标准,分别列出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A)、按照基本功能必须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B),以及根据地域特点和工作需求应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C)。A、B类为通用性仪器设备,是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基本工作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仪器设备;C类为特别配备的仪器设备,是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当地带有地域性特点的疾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和特别工作手段,以及开展科学研究等所需要的基本仪器设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购置计划前应对社会需求、人员技能、使用频率、仪器的运行费用以及区域内和系统内资源共享的可行性等进行充分论证。

  第四十条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所需设备装备,是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基本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仪器设备。各地应根据卫生部有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标准等要求给予配置。

  第四十一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功能性建筑,不同使用功能的房间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如生物安全、洁净、恒温恒湿、防辐射、防振动、隔声等要求,因此工程造价相应较高。本建设标准采用以住宅为参照系确定建筑工程造价的方法,根据各类地区现状调查的结果,规定实验用房可参照建设地区相同建筑等级标准和结构形式住宅平均建筑工程造价的2~4倍确定,其他用房可参照1.5~2倍确定。

  本条规定的工程造价,不含在实验用房内为满足实验需要所添置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台柜等实验用物品的费用。

  第四十二条

  在实际工作中,经济评价应按国家现行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当地卫生厅局具体规定执行。

篇六:疾控中心功能布局篇七:疾控中心功能布局

  

  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能力提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技术咨询会专家组意见

  2022年2月18日,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渭南市组织召开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能力提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技术咨询会。会议邀请渭南市生态环境局临渭分局和相关专家,参加会议的有环评报告编制单位(渭南华山环保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会代表共8人,会议组成专家组(名单附后)。

  会议听取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情况的介绍和环评单位对报告表主要内容的汇报,经认真讨论和评议,形成技术咨询会专家组意见。

  1项目概况

  1.1现有工程

  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站北路5号,北侧为疾控中心家属楼,东侧为渭南市物资再生公司,南侧为渭南市疾控中心新业务楼,西侧为棉花公司家属楼。已取得相关土地证(渭城国用[2011]第011号)。

  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楼于2006年取得渭南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其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渭环审发[2006]66号),2007年取得渭南市临渭区环境保护局关于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申请的批复(渭临环发[2007]201号),2008年取得渭南市临渭区环境保护局出具的验收意见(环验[2008]02号)。

  1.2提升项目

  (1)基本情况

  本次提升改造包括主要功能区划分、老化线路更换、实验室标准化装修(微生物实验室按BLS-2实验室提升,部分实验室做负压设计)、购置先进检测仪器等。项目已取得渭南市审批局批复的项目建议书(渭行审发[2020]126号),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提升项目是对原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楼进行就地改造,实施标准化提升,改造提升面积3300㎡,项目总投资6709.255万元。项目组成见表1。

  表1项目组成表

  工程类别

  工程名称

  本工程建筑内容及规模

  备注

  一楼建筑面积800㎡。设置为卫生监测科和检验科(库房、检验科样1F品室、纯水制备间、放射防护检测实验室、资料室、样本采集区、临检室、免疫室、心电图、B超、肺功能、放射操作室、X光室、档案室、内科常规检查、听力测试、污水处理间等)。

  二楼建筑面积833㎡。设置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均为P22F实验室,包括脉冲场凝胶电泳及细菌药敏实验室、血清库、灭菌室、细胞测定室、病毒载量室、HIV中心实验室、资料室等,不涉及。核酸实验室、PCR实验室为洁净区。

  主体实验工程

  楼

  3F三楼建筑面积833㎡。设置为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均为P2实验改建

  室,包括办公室、仪器间、菌种存放室、肠道病毒实验室、细胞培养室、病媒生物实验室、鼠疫室、寄生虫病实验室、霉菌检测培养室、负压室BSL-2、污物消毒再用器皿洗涤室、病原微生物室、试剂储存室、痰检室、资料室等。负压室BSL-2为洁净区。

  四楼建筑面积834㎡。设置为理化试验室,包括气瓶室、有机样品前处理室、无机样品前处理室、液相色谱实验室、原子荧光实验室、气相4F色谱实验室、ICP-MS室、高温室、化学试剂储存室、毒剂储存室、化学实验室、原子吸收实验室、离子色谱实验室、普通仪器室、精密天平室、理化样品存放室、资料室等。ICP-MS室为洁净区。

  盥洗设施

  附属一至四楼卫生间设施更换;四楼卫生间内增设淋浴室。

  新建

  一楼卫生间东侧设置一体化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所有楼层的医疗及实废水处理设施

  新建

  工程

  验污水统一汇集到该设备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运输设施

  给水系统

  大楼外侧加装1部电梯,以满足医疗设备及实验用品的运输

  市政管网供给;实验室纯水由纯水制取机制取;

  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管收集后统一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公用工程

  供电系统

  供热、制冷系统

  排水系统

  实验室废水经一体化处理系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后均排入市政污水管改建

  网。

  市政电网供给

  采用分体式空调

  //改建

  新建

  /实验室排入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规模≥5m3/d,处理工艺“前处理+生物废水

  废水

  生活污水

  废气

  处理+消毒”,处理后的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50m3)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环保工程

  利旧

  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均装有独立的生物安全柜、高效过滤器和排放管道,生物安废气处全柜排出的空气通过实验室的排风管道系统排出;

  2/

  理系统

  理化实验室装有通风橱或移动集气罩,酸性废气经碱液吸收处理后经屋顶排气筒(DA001)排放,有机废气收集后经活性炭处理后经屋顶排气筒(DA002)排放;

  污水处理站

  噪声

  污水处理站房间密闭,废水收集池设置在地下,加盖密封,投放除臭剂

  /项目噪选用低噪声设备,室内布置,基础减震,风机和水泵均设置在地下单独声

  生活垃圾

  污水处理站污收集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封闭房间,安装消声器等;

  设置垃圾桶,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

  //

  固废

  泥

  废交换树脂

  废离子交换树脂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由更换厂家带走处理

  /医疗废在综合楼外单独设置医疗废物暂存间,占地面积10㎡,砖混结构;医物

  疗废物分类暂存,定期交由资质单位处置

  利旧

  (2)功能布局

  1楼卫生监测科和检验科,2楼分子生物学实验室,3楼生物学实验室,4楼理化实验室。各类实验用房集中在一个楼宇,满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中由上至下按照毒理(包括动物实验)、理化、微生物依次安排要求。

  项目医疗废物暂存间布置在实验楼北侧,单独设置。实验废水和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处理,项目污水处理站位于项目1楼污水处理间内,经加盖密闭和投加除臭剂。

  (3)实验楼提升改造前后功能布局调整

  调整后,不涉及毒理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改造前后功能布局调整见表2。

  表2实验楼提升改造前后功能布局调整说明

  调整前

  楼层

  科室布局

  卫生监测科和检验科

  主要功能

  职业病诊断室、卫生监测仪器室

  科室布局

  卫生监测科和检验科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主要功能

  职业病诊断室、卫生监测仪器室

  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PCR实验室等病调整后

  备注

  1楼

  /2楼

  理化仪器室

  仪器室、质控室

  /

  毒检测实验室

  3楼

  理化实验室

  地方病化验室、水质化验室、食品理化室;

  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PCR实验室及病毒检测实验室、细菌实验区主要设置食源性致4楼

  生物实验室

  病菌及食源性疾病实验室,脉冲场凝胶电泳及细菌药敏实验室,霉菌、酵母实验室,寄生虫病(疟疾)实验室

  理化实验室

  地方病实验室、水质实验室、食品实验室。

  生物学实验室

  细菌实验室

  //2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保护目标

  2.1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2021年

  “环保快报”,渭南市临渭区除PM10、PM2.5超标外、NO2、SO2、O3、CO各项因子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区。

  根据监测结果,项目周边及其敏感点声环境质量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

  2.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见表3。

  表3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

  要素

  疾控中心家属楼

  109.4985134.48825180户,540人

  N棉花公司家属楼

  109.4979934.48810300户,900人

  环境

  空气

  监督所职工社区

  109.4983834.48901120户,360人

  三管局家属院

  电池厂小区

  盐业小区

  渭南外贸大院

  109.4975734.48901121户,512人

  109.4960434.4882290户,270人

  109.4968134.48727260户,780人

  109.4978934.48728360户,1080人

  WNNWWWSS保护对象

  XY坐标

  规模

  方位

  相对场界

  距离保护目标

  (m)

  20.515.6达到《环境10012020415790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恒通小区

  高田小区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学校

  109.4993434.48692109.4998934.48762109.5014734.48787400户,1200人

  280户840人

  16000人

  ESEENWNNWWSS12513523520.515.6810012015790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疾控中心家属楼

  109.4985134.48825180户,540人

  棉花公司家属楼

  109.4979934.48810300户,900人

  监督所职工社区

  109.49838声环三管局家属院

  盐业小区

  109.49757109.49681109.4978934.48901120户,360人

  34.48901121户,512人

  34.48727260户,780人

  34.48728360户,1080人

  400户,1200人

  境

  渭南外贸大院

  恒通小区

  高田小区

  109.49934109.4998934.48692ESE12513534.48762280户840人

  3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3.1废气

  污水处理站房间密闭,废水收集池设置在地下,加盖密封,投放除臭剂等措施后,氨气和硫化氢产生量很小,能够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标准要求。

  生物实验室废气主要是实验室排风废气,废气中可能含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生物实验室设有生物安全柜,并要求所有涉及病原微生物的操作均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柜里的实验平台相对实验室内环境处于负压状态,气流在生物安全柜内得到有效控制,可杜绝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从操作窗口外逸。生物实验室废气通过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灭菌灯管灭菌后,再经过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过滤器)过滤后排入实验室的排风管道引至屋顶排放口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影响。

  理化实验室送检样品通过如盐酸、硝酸等消解后经稀释得到样品溶液样过程中主要产生酸性废气,其他理化实验操作过程中主要产生挥发的有机废气。理化实验室设有通风橱或移动集气罩,在通风橱里进行或操作点上方采用集气罩将实验废气进行收集。酸性废气收集后经碱液吸收塔处理后引至实验楼屋顶排放口(DA001)排放,挥发的有机废气收集后经活性炭吸附后引至实验楼屋顶排放口(DA002)排放。经类比,检

  验用试剂消耗情况无机酸、碱类试剂、有机类溶剂、有机试剂用量非常少,只有在试剂短暂敞开才有少量逸出,产生的废气甚微,经采用相应的收集处理措施后可达标排放。

  3.2废水影响分析

  项目废水主要为实验室废水和生活污水。实验室废水包括生物实验废水和理化实验废水。实验室废水经预处理后排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当地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经现有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渭南市污水处理厂。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前处理+生物处理+消毒”工艺。

  3.3噪声影响分析

  项目主要噪声源为水泵、风机等设备噪声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项目噪声源较少,且大部分都在室内,通过采取建筑隔声、基础减震等措施降低设备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根据预测结果可知,项目四周厂界昼间噪声预测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噪声预测值能够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

  3.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固体废物主要有实验室产生的医疗废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和废过滤介质、生活垃圾以及纯水机产生的少量废弃交换树脂。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见表4。

  表4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

  名称

  生活垃圾

  废离子交换树脂

  高浓度废液

  废培养基

  产生环节

  属性

  主要有毒有害废物编码

  物质名称

  --物理性状

  固态

  环境危险特性

  -年度产生量(t)

  0.15办公生活垃生活

  圾

  一般固纯水

  体废物

  利用处贮存置方式方式

  和去向

  环卫部垃圾门统一箱

  处置

  /更换后由厂家回收

  --废酸、废碱、含氰废液、含重金属废液、废配置试剂

  废培养基和培养液

  6固态

  -0.06危险废实验

  物

  HW01841-004-01HW01841-001-毒性、腐蚀液态

  性、反应性

  半固态

  感染性

  0.40.3医疗废物暂存间

  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和培养液

  多余样品、废样品、废标本

  废药品

  一次性防护用品

  废针管和废载玻片等

  废滤芯

  废过滤介质

  污泥

  01HW01841-001-01HW03900-002-03HW01841-001-01废样品、标本

  半固态

  感染性

  0.1废药品

  固态

  毒性

  0.3一次性防护用品

  固态

  感染性

  0.1HW01841-002-01HW01841-001-01HW01841-001-01HW01841-001-01废针管和废载玻片等

  固态

  感染性

  0.3废滤芯

  固态

  感染性

  感染性

  毒性

  0.2废过滤介质

  有机残片、无机颗粒、胶体等

  固态

  半固态

  0.1污水处理站

  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污水处理

  0.53.5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见表5。

  表5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内容

  要素

  排放口(编号、名称)/污染源

  污染物项目

  环境保护措施

  执行标准

  水处理站房间密闭,废水收集池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污水处理站

  NH3、H2S置在地下,加盖密准》(GB18466-2005)

  封,投放除臭剂

  安全柜+高效过滤生物实验室

  实验室废气

  /器+专用排气管道

  大气环境

  酸性废气:通风橱/集气罩+碱液吸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系统+排气筒

  详解》、《环境影响评价技理化实验室

  实验室废气

  有机废气:通风橱/术导则

  大气环境》集气罩+活性炭吸(HJ2.2-2018)

  附+排气筒

  COD、BOD5、SS、《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地表水环污水处理站、化粪氨氮、粪大肠菌准》(GB18466-2005)表2DW001境

  池

  群

  预处理标准、《污水排入城

  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的表1B级标准

  声环境

  电磁辐射

  水泵、风机等设备

  /噪声

  /选用低噪声设备,《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室内布置,基础减放标准》(GB12348-2008)

  震,安装消声器等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实验室产生的医疗废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和废过滤介质,生活垃圾和废离子交换树脂。其中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医疗废物、理化实验室产生的实验废液、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和废过滤介质均属于固体废物

  HW01医疗废物,收集后定期交由有医疗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生活垃圾为一般固废,在场内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废离子交换树脂更换后由厂家回收处理。

  土壤及地下水

  污染防治措施

  生态保护措施

  1)污水处理站风险防范措施

  ①为了确保污水处理站正常、不出现停止运行的情况,防止环境风险的发生,需对实验室废水处理提供双路电源和应急电源,保证实验室废水处理站用电不间断,重要的设备需有备用,并备有应急用的消毒剂,在万一设备停运情况下,直接人工投加消毒剂。平日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进行维修。

  ②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加药系统和流量控制系统均安装自动化检测仪器,发生故障时,可及时报警并停止向外排放废水。

  ③定期巡检、调节、保养、维修。及时发现有可能引起事故的异常运行苗头,消除事故隐患;

  环境风险

  防范措施

  ④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在平时严格按规程办事,定期对污水处理站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和检查;

  ⑤加强运行管理和进出水的监测工作;

  ⑥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在日常的工作管理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落实到人、明确职责、定期检查。制订风险事故的应急措施,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抢险操作制度。

  ⑦通过加强院内污水管道的巡回检查,降低管道“跑、冒、滴、漏”的风险,加强管理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废水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风险。

  ⑧项目污水处理站应设置应急事故池,以贮存处理系统事故或其它突发事件时的实验室废水,应急事故池容积不小于日排放量的30%。

  医疗废物暂存间、污水预处理间采用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渗透系数-7K≤10cm/s或采用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的防渗措施

  /5报告表编制质量

  报告表编制较规范,工程分析基本清楚,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可行,评价结

  论总体可信。补充完善以下内容:

  (1)细化调查现有工程情况和存在问题,分析设施依托的可行性。

  (2)复核环境保护目标,核实项目建设内容,细化功能设置和项目组成表,补充不同功能的布置图。完善站区内的平面布置图,明确主要污染治理设施的布设情况。按照施工特点完善施工期的污染防治设施。

  (3)对照《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细化P2实验室建设规范,明确提出实验室应单独设置净风系统、废气处理系统、废水收集处理设施的要求,完善相关设施的建设情况;校核废气因子,进一步分析各类废气排气筒设置的合理性。

  (4)完善工艺流程,核实废水去向,按照“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的要求,细化废水净化处理措施;明确实验废水的收集方式,补充废水管道收集图。

  (5)核实危废的类别和数量,明确危废贮存场所的规范建设要求。

  (6)完善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

  根据与会代表的其它意见修改、补充和完善。

  6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各项污染物均可达标排放,从环境影响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建议报告修改完善后上报审批。

  7项目实施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严格落实废气、废水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2)危险废物应按照相关要求贮存和处置。

  专家组:

  2022年2月18日

推荐访问:疾控中心功能布局 布局 疾控中心 功能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