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得体会200字7篇

| 来源:网友投稿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得体会200字7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得体会200字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学习有感 一、学习总书记讲话内容二、个人感悟 1、物质决定意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得体会200字7篇,供大家参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得体会200字7篇

篇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得体会200字

dquo;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学习有感

  一、学习总书记讲话内容  二、个人感悟

  1、物质决定意识

  2、家和万事兴

 背景 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

  新一届中共最高领导层的首次集体公开亮相。

 一、总书记讲话内容  习近平说,刚才,我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逐一介绍了新当选的其他6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感谢全党同志的信任,并表示定当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他说,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

 一、总书记讲话内容  习近平指出,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

 一、总书记讲话内容  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总书记讲话内容  习近平指出,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一、总总书记讲话内容  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总书记讲话内容  习近平指出,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党的责任。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

 一、总书记讲话内容  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总书记讲话内容  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

 一、总书记讲话内容  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 习近平最后说,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希望记者朋友们今后继续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作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二、感悟

  1、物质决定意识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一句朴素而真挚的话让我十分感动,对未来充满希望。对我们的共产党多了一份信任和依赖。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能成长得更好、

 二、感悟

 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心声时刻在我们领导人的心中。所以他们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物质决定意识。解决好上述十大民生

 问题,能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解和认同,调动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支持和参与热情,实现中国梦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民生问题解决不好,我们再怎么宣传社会主义好,再怎么教育人民,都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必须强化责任

 二、感悟

 担当,直面差距,正视问题,用“问题倒逼”思维,下大力解决好这些问题,带领人民向着美好生活坚实迈进。

  历史证明,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同支持,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利执行的基石。战争年代我们能够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敌人的“飞机加大炮”,改革开放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根本在于我们是为人民群众抗侵略、保家园,打土豪、分田地,

 二、感悟  谋福祉、办实事,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心声,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拥护。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需要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抓紧抓好。

 二、感悟  2、家和万事兴

 中国--我们的家。中华、华夏、神州是它的代称。它拥有960平方公里的土地,地大物博,拥有14亿多人口。它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余年传统文化和悠久文明史,曾建立诸多鼎盛强大的王朝。现在它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并拥有最多外汇储备、是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它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发展

  中国家。它是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中国共产党--我们的大家长。

 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一声婴儿啼哭,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洲大地上的星星之革命火。

  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我们的家长诞生了。

 

 我们--家庭成员。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是我们共同的名字。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是我们的共同的体貌特征。我们有共同的爱恨情仇。岛屿之争让我们感到愤慨,汶川地震让我们为我们的同胞感到沉痛。申办奥运会成功时,我们一同狂欢。

 二、感悟

 二、感悟  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家长为了我们有个更美好的家,更美好的生活,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一个家里不仅仅只靠家长就能建设的好的。更需要我们这些普通成员做出努力。

 

  家需要凝聚力,因此我们需要团结。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的问题,稳定需要团结,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稳定需要团结

 二、感悟  才能稳定。要使社会长期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党与人民群 众钢铁般的团结“。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就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当前,加强党的团结,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团结,具有特殊意义“。

 

 家和万事兴,因此我们需要和睦。

 二、感悟  我们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的人的行为习惯特征大不相同。生活在一起的时候,难免会产生矛盾。最近的切糕事件,吵得沸沸扬扬。很多人认为岳阳政府不该给新疆商人赔偿16万。在我看来,16万花得很值,它解决了民族之间的问题。家人之间要相互包容,懂得体谅别人,关心别人,这个家庭才会兴旺。

 二、感悟 

  家还需要我们的责任心,需要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份责任。家还需要爱,有了爱,家庭成员才能走到一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家长对我们的承诺,我们每位成员都渴望拥有幸福的家庭、美好的生活。而我所想强调的是,美好生活的创造需要我们家庭的每个成员做出努力。

篇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得体会200字

iddot;17·青年与社会 2019年3月下一、青年政治信仰的新时代内涵青年的政治信仰是指导青年群体和青年个人实践,推动国家生产力发展,巩固国家政治的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行为指导。其表现为青年对国家政治的支持和拥护,对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学习以及宣传,更有外化的符合意识形态的社会实践活动。自近代的历史实践表明,符合时代价值,展现时代脉动的青年的政治信仰,其往往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进步,同时,也是这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方向和人民的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缩影。新时代青年的政治信仰是当代青年对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政治体系、政治决策等的推崇和坚信,这种坚信是来自于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系下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重要论述是时代的最强音。新时代呼唤新青年,青年是改写时代的力量主体,也是引领时代进步的强大生力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将实现自身的美好生活同实现广大人民的美好生活融合在一起。二、新时代青年政治信仰的症结由于青年处于身体发育已经成熟、人格基本形成的社会自立初期,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经验的相对缺乏,新时代,青年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受到负面因素影响容易产生价值观转移。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初具规模到不断成熟,在此过程中,青年受到资本逻辑的“异化”影响越来越大,物质利益的变动催生了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动,一部分青年人在物化的氛围下也逐渐失去了对崇高价值的追求。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固定个人计算机和固定有线网络的使用限制,多元文化的影响以及意识形态的渗透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跨越地域和时差,通过高速的网络转载和传播,使社会政治领域内所充斥着的各色各样的社会理念、社会制度及社会理想更容易和频繁地呈现在青年面前,部分青年存在着人生观异化、价值观异化、道德观异化等不良倾向,这些不良倾向容易引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入主义泛滥,导致一些人缺失诚信、迷失信仰甚至违法乱纪。为避免这类问题的产生,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探索新时代青年政治信仰的培育路径。三、新时代青年政治信仰的培育路径(一)增强青年的责任意识,担当成就美好生活的重任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这一论断准确分析了青年与时代的关系。当前,青年一代的成长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所以要力求在青年群体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如空气一般植根于青年群体的心中,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勇于创新,通过微信、微博、知乎、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有计划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年一代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理想中有家国,爱人民,甘为真理付韶光,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成就美好生活。(二)规范自媒体网络传播,营造健康有温度的网络环境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互联网平台的更新换代,青年对自媒体网络平台的使用需求也随着时代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这对青年政治信仰培育工作构成了新的挑战。自媒体时代赋予了每个人发布信息、传播信息的自由,但也由此滋生了网络谣言、网络暴力、泛娱乐化等一系列问题。自媒体尚需完善、青年甄别信息能力有限,立法部门要对自媒体及个人上网行为应积极予以进行规范,并纳入法律规范中去进行管理,通过法律规范制约网民的不良行为,为青年政治信仰的培育提供有力保障,净化自媒体传播环境,营造健康有温度的网络环境。(三)青年放飞青春梦想,艰苦奋斗发挥才能新时代铸就新青年,新青年又能够创造新时代。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青年一代在这样的时代中成长起来,是党和国家创造的幸福的时代契机也是考验青年们的挑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这一席话语高度提炼了劳动对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价值。青年人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忘使命,在新时代挥洒青春汗水。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新任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作者简介:梁一波(1993.11- ),女,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山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新时代青年的政治信仰培育的思考梁一波(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摘 要: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入新时代,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需要青年一代敢担当,有使命。新时代青年的政治信仰建设是青年人敢作敢为的大前提。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以及党对新时代青年的期望建设新时代青年的政治信仰,明确青年政治信仰的新时代内涵及新时代青年政治信仰的症结,为新时代青年政治信仰建设指明方向,探寻新时代青年政治信仰的培育路径。关键词:青年;新时代;政治信仰;美好生活;培育

篇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得体会200字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社部 门作 为宏观经济调控 的重要参与者 ,社会管理 和市场监

 管 的重 要执行者 ,公共服 务 的重 要提供者 ,社会 公平正 义的重要维

 护者 ,就是要把立足岗位、立足职责、立足使命,作为践行群众路线

 的最佳 平台 ,始终把 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群众 的根本利益作 为我

 们 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

 、 研究新情况 ,把握新特点 ,迎接做好当前群众工作 的新挑

 战。人社部门是民生保障部门,具有业务的综合性、政策的复杂性、

 政治的敏感性,群众的广泛性特点。如何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

 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问题 ,是检验我们为民

 服务是否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对新时期群众工作呈现出的

 新情况、新特点、新变化,人社工作面临现实挑战。

 ( 一 )市场地位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市场地位由

 基础性作 用到决 定性作用 的重 大转 变,对政府部 门适应改革提 出了

 新要 求。一是职能转变。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要求政府从资源配置的

 台前退到幕后 ,把资源配置的主导权让位于市场 ,由市场规律决定

 资源的配置 ;二是 简政放权。李克强 总理指 出 :改革是需要勇气的 ,

 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

 痛 ,甚至 有断腕 的感觉 ,但 这是发展的需要 ,是人 民的愿 望。三是 压

 力加大。人社部门机构合并重组后,职能使命进一步增加 ,业务范围

 3 2 1 就业与保障

 文 /刘

 澍

 进一步拓展,为民服务,保障民生责任进一步加重。

 ( 二)群众基础的变化。中国社会处在快速转型之中。做好群众

 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是代际更迭。党执政初期的群众基础随着

 岁月的流逝 已大多退出职业舞台,现在活跃在时代舞台上的新一代

 群众基础 ,大多数对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是认可的,但

 对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认同和利益认

 同。二是结构 变化 。市场经济导致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复杂化 ,群

 众划分为多个不同利益群体。由于群众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特点,

 必然导致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利益诉求碎片化。三是观念变化。民主

 法制时代,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显著增强,互

 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形成了新的表达诉求渠道,使群众拥有了前所

 未有的话语权。

 (三 )干部队伍的变化 。随着 改革开放 ,社会经济发展 ,以及各种

 思想 文化的冲击 ,干部 队伍 在人 员构成 、个体价值趋 向等 方面 也潜

 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一是干部党员社会身份复杂化,社会上有多

 少利益群体 ,干部党员的社会身份就来自多少利益群体 ,导致受社

 会关系影响的因素增多。二是党的干部队伍经历了几次代际更迭,

 其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战争年代老一辈党的干部相比也

 有很大变化,特别是在当干部以及加入党组织的目的和动机上呈现

 出多样性。三是一些干部党员宗旨意识日趋淡化,为人民服务思想

 变异 ,权 力主体意识错位 ,形象作风严重腐化 ,不仅直接影 口向党群 关

 系,而且成为众多群体性事件的诱因。

 二、强化意识 ,转变作风,让践行群众路线之举蔚然成风。在全

 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增强群众观点和意

 识 ,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和方式,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能为提高人民福祉做贡

 献,是至高无上的光荣,应当倍加珍惜。

 (一 )要以思源的心态 想着群众 。毛泽东同志曾经把 共产党人 比

 作 “种 子” ,把人 民喻为“ 土地 ”,并 强调 “ 种子 ”只有 深入 “土地 ”才能

 发生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生命线,是

 取得革命和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脱离了群众,损害人民的利益,就

 会动摇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回顾党的历史 ,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党在

 各个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怎样的变化,但群众路线始终像

 一

 条红线,贯穿和体现在党的发展历史中。为此,作为民生保障部

 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

 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 ,把群

 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二 )要以清廉的形象深入群众。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

 老百姓当中接地气、听民声、查实情、惠民生 ;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

 所 急、给群众所需 、解群 众所困 要带头 正衣冠 、照镜 子、洗洗澡 、治

 治病 ,带头整治“ 四风 ”。只有动真格重行动 ,才能赢得人 民群众 的认

 同,才能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领导力。要切实纠正和杜绝庸懒

 散、吃拿卡要;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以及下基层像走马

 观花、蜻蜒点水赶场子 ;干工作图浮光掠影、轰轰烈烈做样子;解决

 问题搞形式大于内容的花架子、假把式捞政绩等问题现象的发生。

 这样既损害了形象、败坏 了声誉、腐蚀 了肌体、玷污了纯洁,又伤害

 了感情、降低了信任、削弱了血肉关系的纽带。

 (三 )要以务实的作风帮扶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归根结底 ,

 要落实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一是办好大多数人受益的

 事。一切民生政策方案的出台和实施 ,都要着眼于保障大多数人的

 利益,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争取办一件成一件。二是办好雪中送

 炭的事。为政之道在于安民,真正关心群众的领导干部,都要急人之

 难,救民当先。不仅要“锦上添花” ,更要“雪中送炭”。三是办好力所

 能及的事。我们为人民办实事,必须立足实情,依据主客观条件,尽

 力而为,量力而行 ,防止超越阶段,防止不切实际,防止调高胃口。要

 结合“ 四下基层”活动,充分发挥人社机关和各级领导干部优势,采

 取定时、定点、定人(部门)、定指标的方法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在党

 建、行政、业务、扶贫、解困等方面,进行一对一、一帮一结对子,开展

 全方位挂钩帮扶活动 ,使上下携手并进,城乡齐步发展,人民共同富

 裕 ,让践 行群 众路线之举蔚然成风 、发扬光大。

 三、深化改革,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李克

 强总理指 出 :“以民生所望为施政所 向 ,把努力 实现人 民对未来生活

 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 ,以对人民的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去造

 福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决定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

 的纲领性文献,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

 新要求。

 ( 一) 要把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作为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的重要手段。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众多优势就要求我们以发挥市场

 在人 力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 用为 目标 ,推 进相关领域 改革 ,尤其

 要更加 自觉地坚持市场就业方向,加快市场整合 ,大力发展人力资

 源服务业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工资分配中的

 决定作用 ,健全符合市场规律、反映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工资决定

 和正常增长机制。也就是劳动者要想充分就业就必须依据市场需求

 设定就业 目标;要想有尊严就业就必须提高能力素质;用人单位要

 想稳定用 工 ,吸引人才就 必须提供 高质 量就业 的条件 ;政府要 想发

 展经济 ,稳定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就必须提供政策支持、公共

 服务、社会保障,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和企业生存发展的氛围,从而

 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 二) 要把加快职能转变作为政府部门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的有

 效途径。好的商品价值高,差的商品价值低,并随着市场供求变化而

 上下波动,这就是价值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政府直接

 干预过多、人为介入、身陷其中,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事与愿违。

 但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绝不是说市场是万能

 的、可以把一切交给市场、所有领域都市场化,更不能认为政府对市

 场可以撒手不管。而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

 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应该管的事,减少“寻租”机会,营造公

 平竞争环境,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盘活资源,激发经济社会持续

 发展的内生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简政放权,把主要精力放在

 制定规划、政策、标准和加强监管上来 ;要求我们大力推进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

 高效的公共就业人才和社会保障服务。

 (三 )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人社部门深化

 改革的根本 目的。让广 大人 民群 众共享改革成 果 ,是党和政府 一切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归根

 到底就是要就进一步解放对生产力发展的所有束缚 ,让一切劳动、

 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

 泉充分涌流 ;让人民群众在自由、平等、公正的市场环境中,选择就

 业、参与竞争;让人人都公平享有成才和实现梦想的机会。这就要求

 我们努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

 碍和就业歧视 ,维护就业公平 ;要求我们加快推进统筹城 乡的社会

 保障体系建设 ,整合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 ,破除养老保险“双轨

 制” ,在更大范围体现制度的公平性;要求我们兼顾不同群体之间的

 工资收入关系 ,努力缩 小不同地区、不同行业 之间的工资收入 差距 ,

 统筹处理好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

 义 ,增进人 民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

 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得到了改善” 。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领域的改革,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 ,关乎广大人

 民群众切身利益,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

 容 ,在全面深化 改革中具 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

 改革的艰巨性,正视改革面临的挑战,勇于担当,以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始终把人 民对美好生活 的

 向往 ,作 为我们 的奋斗 目标 。

 ( 作者单位 :福建省 人社厅办公室)

 就业与保障 】33

篇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得体会200字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篇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得体会200字

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 标

 新华社北京 11 月 15 日 电 刚刚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 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 张德江、 俞正声、 刘云山、 王岐山、 张高丽,15 日 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鲜花盛开, 暖意融融, 气氛庄重而热烈。500 多名 中外记者早早来到这里等候, 准备争抢在第一时间报道新一届中共最高领导层的首次集体公开亮相。

 11 时 53 分, 习近平等 7 位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在热烈的掌声中步入大会堂东大厅, 微笑着向在场的中外记者挥手致意。

 党的十八大新闻发言人蔡名 照向大家介绍后, 习近平首先向记者朋友们表示问候。

 他说, 记者朋友们对十八大作了 大量报道,向世界传递了 许多“中国声音”。

 他代表大会秘书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说, 刚才, 我们召开了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选举产生了 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 选举我为

 中央委员 会总书记。

 习近平逐一介绍了 新当选的其他 6 位中央政治局常委, 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 感谢全党同志的信任,并表示定当不负重托, 不辱使命。

 他说, 全党同志的重托, 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 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 也是我们肩 上的重大责任。

 习近平指出, 这个重大责任, 就是对民族的责任。

 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 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 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代以后, 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自 那时以来, 为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 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 顽强奋斗, 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 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我们的责任, 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 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指出, 这个重大责任, 就是对人民的责任。

 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中国人民依靠自 己的勤劳、 勇敢、 智慧, 开创了 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 培育了 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 更满意的收入、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更优美的环境, 期盼孩子们

 能成长得更好、 工作得更好、 生活得更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 标。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我们的责任, 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 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习近平指出, 这个重大责任, 就是对党的责任。

 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 的成就, 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 豪, 但我们自 豪而不自 满, 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新形势下, 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党员 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 脱离群众、 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等问题, 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打铁还需自 身硬。

 我们的责任, 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 坚持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切实解决自 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 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强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我们深深知道, 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就没有克服不了 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 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 事业任重道远。

 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 与人民团结奋斗, 夙夜在公, 勤勉工作, 努力向历史、 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习近平最后说, 中国需要更多地了 解世界, 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 解中国。

 希望记者朋友们今后继续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 解作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12 时 12 分, 见面活动结束。

 习近平等向中外记者们挥手道别。

 来自 五大洲 42 个国家 180 多家媒体的近 250 名 外国记者,来自 港澳台 70 多家媒体的近 100 名 记者, 与内地 60 多家媒体记者一道, 在现场见证了 这一历史时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对见面实况进行了 现场直播,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络电视台、 中国网也进行了 现场直播。

 ( 《人民日 报》 2012 年 11 月 16 日 04 版)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 2012 年 11 月 17 日 )

 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 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

 纲领, 为我们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作指明了 方向。

 中央已经发出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 各级党委要按照通知要求,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 向深入。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 90 多年奋斗、 创造、 积累的根本成就, 必须倍加珍惜、 始终坚持、 不断发展, 号召全党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 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永葆国家发展动力,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可以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 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 着力点、 落脚点, 只有这样, 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 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 觉。

 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一点? 这是因为, 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我们才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我体会, 应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 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 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 付出各种代价、 接力探索取得的。

 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 从根本上改变了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不可逆转地结束了 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 不可逆转地开启了 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 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 使具有 5000 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要永远铭记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 宝贵经验、 理论准备、 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成功开创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新世纪新阶段,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可以看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 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 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 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发展中国、 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实践充分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团结的旗帜、 奋进的旗帜、 胜利的旗帜。

 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 信、 理论自 信、 制度自 信, 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第二, 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 理论体系、 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党的十八大阐明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 强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这个概括告诉我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 理论、 制度紧密结合的, 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 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

 所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 理论体系、制度上, 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 行动指南、 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 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在当代中国,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

 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 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又坚持改革开放; 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同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坚持、 发展和继承、 创新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 丢了 就丧失根本。

 同时, 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 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符合我国国情, 集中体现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应该看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 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 成熟定型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邓小平同志 1992年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指出:

 “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 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 更加定型的制度。

 ”党的十

 八大强调, 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 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 从实际出发, 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 构建系统完备、 科学规范、 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第三, 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总布局、总任务。

 党的十八大强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三个总”的概括, 高屋建瓴, 提纲挈领, 言简意赅。

 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个新概括, 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

 强调总依据, 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 最大实际。

 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

 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 而且在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 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 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 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 而且在日 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不动摇, 既不偏离“一个中心”, 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 把

 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 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 自 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既不妄自 菲薄、 也不妄自 尊大, 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强调总布局, ...

篇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得体会200字

13 年 3 月

 第 l 5 卷第 2 期

 宁 夏 党 校 学 报

 J ournal of Ningxia Communist Paa y Institute

 M ar.20 13

 V o1.15

 N o.2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 目标

 —

 —

 十六大 以来 中国共产党执政新理念

 何 党生

 ( 中共 芜湖市委 党校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幸福作为执政理念和 目标 ,表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

 高到新 的水平 ,开辟 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追求人民的幸福,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

 基本观点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人民幸福 的视阈下 ,尊重和保护人权、依

 法治国、建设生态文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新理念。

 关键词:人 民观;公平正义 ;执政理念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2921(2013)02 —0015 —04

 2012 年 11 月 15 日,在 中国共 产党 十八届 中

 央领导机构成员与 中外记者见面会 上,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新一届 中央领导集体 肩负着对 民族 的

 责任 、对人 民的责任 、对党的责任 ,强调 “ 我们 的人

 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

 更满意的收人、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

 疗卫生服务、更舒适 的居住条件、更优美 的环境 ,

 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 、工作得更好 、生活得更

 好 。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 向往 ,就 是我们 的奋斗 目

 标” 。当代 中国共产党人把人 民幸福作为先进追

 求 、执政理念和目标 ,表 明我们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规律的认识提 高到新的水平 ,开辟 了当代 中国

 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共产党宣言》指出,过

 去的一切运动都 是为少数人谋利益 的运 动,共产

 党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的最终 目的是为 了

 人民幸福。马克思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

 言》中明确地提出“ 实现人民的幸福” ⋯ (P2) ,指出

 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目的。在人类追求幸福 的历

 史进程 中,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彻底 的指导

 人民摆脱剥削压迫,获得解放和真正幸福的科学

 理论。历史唯物 主义 的基本 观点是 ,人们 为 了能

 够创造历史 ,必须 能够生 活,但是为 了生活 ,首先

 就需要衣 、食、住 以及其他 东西 。因此 ,人 的生活

 是社会生产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 础和上

 层建筑赖 以存在的基础 ,又是一切 物质生产的最

 终 目的⋯ (P79) 。所 以,社会 发展的 目的性—— 民

 生幸福与社会发展是统一 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

 来一切奋斗的目标 ,就是争取人 民民主、实现人 民

 幸福。党领导改革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

 不断深化对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道路 的规律性 认

 识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

 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做到发展为 了人 民,发展

 依靠人民、发展 成果 由人 民共享。党 的十六 届 四

 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

 定》提出,“ 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

 家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好、维护好 、

 发展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 ,不 断满 足人 民 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做 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

 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 ,实现最广 大人 民的幸福愿望 ” l2 J。这就表 明,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鲜 明的政治立 场,

 在执政过程中以带领全国各族人 民实现 国家富

 收稿日期:2013 —01 —10

 作者简介:何党生(1965 一) ,男,辽宁葫芦岛人,中共芜湖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研究。

 l 5

 强 、民族振兴 、社会和谐 、人 民幸福 为价值取 向与

 定位 ,实现了执政理念 的革新 。2006 年 4 月 ,胡锦

 涛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演讲 ,阐述了中国政府“ 关

 注人 的生活质量 、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 _lj ‘ 使 13

 亿中国人 民过上 幸福生 活”

 的立场 。2007 年 ,

 党的十七大报告 中多处提到 “ 幸福 ” 或“ 福祉 ” ,强

 调社会建设与人 民的幸福息息相关。党 的十八大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共创中国人民和

 中华 民族更加幸福 美好未来 的崭新 征程。总之 ,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 突显 “ 人 民对 美好生活的追

 求 ,就是我们 的奋斗 目标 ” ,坚持 了历史 唯物 主义

 基本立场和基本 观点 ,体 现了 中国共产党立 党为

 公 、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一

 、 尊重和保护人权

 恩格斯说过 :每个人都追求 幸福是一种 无须

 加以论证的、颠扑不破的原则,

  4 (P45)认为追求幸

 福是一项 自然的 、固有 的和不可让渡 的个人权利。

 在人民幸福 的视 阈下 ,人权 已经成 为中 国共产党

 执政的一个 重要 内容。幸福首 先是 一 种主 观感

 受 ,与人 们 的心理相 关。所 以,谈幸 福不 能抽 象

 地、脱离环境 、超越发展 阶段 空谈 ,而应始终结合

 幸福主体——个人 的实际需要,尽 可能具体化 、量

 化 ,也就是让幸福来得更实在 。_5

 我国从 1990 年 代开始研 究幸 福指数 。2005

 年 ,中科院院士程 国栋 向全国“ 两会 ”提 出了《落实

 “ 以人为本” ,核算“ 国民幸福指数” 》的提案,建议

 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一套“ 国民幸福指数 ” 的评

 价体系。2006 年 9 月 ,国家统计局提 出今后 中国

 将推 出幸福指数 、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 区创新指

 数以及社 会 和谐指 数等 一些 新 的统 计 内容。从

 2009 年底开始 ,由全 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 主任委

 员吴晓灵领导 的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致力 于“ 中

 国人幸福观调查” ,最终形成 中国民生指数 的指标

 体系。近年来 ,幸 福指数理念及工 作方法被越来

 越多的省市所接受并引进政府工作。

 追求人民的幸福,是发展和保障人权的终极

 目的。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共产党 找到 了一条适

 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即坚持 以人为本 ,将人民

 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位,在改革、发展、稳定的

 良性互动中全面推进人权 ,提升人 民的幸福。最

 突出的进展主要有:一是实现了人权制度化保障

 的重大进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制定 229

 件现行 有效 法 律 ,600 多 件 现行有 效行 政 法规 、

 7 000多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开辟了以宪法为

 核心的 比较完整 的人权法律制度 。2003 年 ,中共

 16

 中央提交的修改宪法 建议 中,明确 提出 国家保护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的条款 ,2004 年十届全 国人

 大第一次会议全体会议将这一建议正式转变为宪

 法条文。2007 年十届全 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

 “物权法” 。物权既是人 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

 人权 的重要保障。“ 物权法” 的颁 行意味着 ,平等

 保护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 已经成为共识 。这既反

 映了改革开放后 人们进一步确立私产 、物权秩序

 的渴望 ,也见证 了中国共产党 治国能力和水平 的

 提高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 和执政能力 的一次

 质 的飞跃。二是提高 了人 的生命质量和尊严。改

 革开放 以来 ,中国的贫 困人 口减少 了 2.35 亿 ,在

 过去 25 年 中取 得脱 贫成 就 占全 球脱 贫成 就 的

 67%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 5 岁,达到 中等发达 国家

 水平。三是尊重和保护人权 已经进入党 的执政理

 念。1997 年 9 月 ,党的十五大 和 2002 年 11 月党

 的十六大进一步将“ 人权”概念写入党的全 国代表

 大会的政治报告 。党 的十六 大以后 ,党 中央提出

 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 ,强调指出 ,要努力使全体

 人民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 医、老有所养、住

 有所居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进一步将尊重 和保障

 人权纳入党的执政理念之 中。2006 年 3 月 ,“ 尊重

 和保障人权 ,促进人 权事业 的全 面发展” 被 写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7 年 ,党的十七大将 “尊重和保 障人权 ” 写入 了

 《中国共产党章程》。

 二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作为制度的法治源于人们对幸福 的需要。柏

 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理想的国家有两个特征。

 第一 ,它建立在正义之上 ,第二 ,国家所有 的人都

 过着幸福的生活 。前牛津大学民法钦定教授詹姆

 斯 · 布赖斯在《历史与法理学研究》一书中也指

 出:“ 法律的第一要务 是增进人 民的福利 ,赢得他

 们的信心以及博 得他们 的服从。” _6 ( P50) 资产 阶

 级通过革命后制定 宣言或制定宪法 ,确认对人追

 求幸福的权利的法律保 障。

 中国共产党通过法治

 建设 ,一切社会生产与生活秩序以法律为圭臬,运

 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 中的矛

 盾和问题 ,为人民提供 良好 的法治环境 ,实现民生

 幸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特

 别是汲取“ 文化大革命” 的惨痛教训,开启了中国

 社会 主义法 治建设 的新 时期 。1978 年 12 月 18

 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民主法制建设提到崭

 新的高度。会议公报指出:“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强调“ 要保证人民在 自

 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 法

 律之上的特权 ” ,这一思想奠定 了人在法律面前的

 权利平等与尊严 的法治社会基础。1996 年 ,八届

 人大 四次会 议批准 的《国 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 “ 九

 五”计划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将“ 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列为奋斗 目标和指导方针。

 党 的十五大报告明确地提出“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 国家” 的 目标 和治国方略。这标志着法

 治最终成为全党 的共识 。1998 年 3 月 ,九届人大

 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 的基本方略;次年,这一 目标被正

 式写人宪法。在 十五大 的基础上 ,党 的十六大提

 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促进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

 设的九条措施 ,最根本 的是要把坚持党 的领导、人

 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2007 年党

 的十七大重 申并提出社会 主义法治的一 系列基本

 原则 。诸如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并 由人 民依法行

 使;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

 表达权 、监督权 ;坚持公 民在法 律面前一律平等 ,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法制的统一 、尊严 、权威 ;

 坚持决策权 、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

 调 ;坚持政务公开 、党务公开 、法务公开 ;实行充分

 而真实的社会 自治 ( 民族区域 自治、城乡基层群众

 自治 、公司 自治 、社会 组织 自治等 ) ;党依法执政 ,

 在宪法和法律范围 内活动 ,带头维护宪法 和法律

 的权威 ;政府 要依 法行政 ,建设 法治政 府 ,等等 。

 党的十七大标志着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从人治到法

 治转变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为改善党的领导 、改

 革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指明了方

 向。2011 年全国两会上,吴邦国宣告,具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

 三 、建设 生态 文 明

 建设生态文 明是追求人民幸福 的重要组成部

 分 。马克 思早在 19 世纪剖析社会进步 与生态环

 境的关系时指出,“ 到 目前为止 的一切 生产方式 ,

 都仅仅 以取得 劳动 的最近 的、最直接 的效益为 目

 的。那些只是在晚些 时候 才显现 出来 的、通过逐

 渐的重复和积 累才产 生效应 的较远 的结果 ,则完

 全被忽视了” _7 (P385) 。加拿大著名 的“ 生态学马

 克思主义” 学者威廉 · 莱易斯分析当代社会的生

 态危机,指出要构建一种 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的

 和谐关系 ,建立 一个 较易于生存社会 的生态社会

 理想。近年来,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探索经济发

 展的幸福转 型 ,提 出幸 福生 活年 限指数 、生态 足

 迹、快乐星球指数和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综合体

 系。如英国新经济学基金会将幸福生活年 限定义

 为在某段时间,一个 国家 的人们活得长 和快 乐的

 程度 ,将生态足迹定 义为每人使用多少公 顷的地

 球土地以满足他们 的物 质需求 ,将快乐 星球指数

 定义为人类福利 的生态效率。2002 年 ,英 国国家

 统计局创设 了国民发展指数 ( MDP) ,综合考虑社

 会、环境 成本 和 自然成 本。我 国早 在 1994 年 3

 月 ,发表 《中国 21 世 纪议程—— 中国 2l 世 纪人

 口、环境与发展 白皮 书》,提 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

 的总体部署 、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1996 年 3 月 。八

 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审议通过 的《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九五” 计划 和 2010 年远

 景 目标纲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

 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进入新世

 纪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更加关注资源保 护和综 合

 利用 ,提倡对环境友好 的生产、生活和 消费方式 ,

 支持不断增 长的生产 力和人 民更加幸福 的生 活。

 2002 年党的十六大将 “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促进

 人与 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 、生

 活富裕 、生态 良好 的文明发展之路” 列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四大 目标之一。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

 提出科学发展观 ,把 统筹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作 为

 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2005 年

 10 月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十一五” 规划建议

 将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 国民

 经济和社会 发 展 中长期 规划 的一项 战略任 务。

 ...

篇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得体会200字

13 年 3 月第 15 卷第 2 期宁 夏 党 校 学 报Journal of Ningxia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Mar. 2013No. 2Vol. 15【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 标— —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新理念何党生( 中共芜湖市委党校, 安徽 芜湖241000)摘要: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幸福作为执政理念和目标,表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追求人民的幸福,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在人民幸福的视阈下, 尊重和保护人权、依法治国、建设生态文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新理念。关键词:

 人民观;公平正义;执政理念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 - 2921( 2013)

 02 - 0015 - 04收稿日期:2013 -01 -10作者简介:何党生( 1965 - )

 ,男,辽宁葫芦岛人,中共芜湖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研究。2012 年 11 月 15 日, 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肩负着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 强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幸福作为先进追求、执政理念和目标,表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共产党宣言》 指出,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共产党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最终目 的是为了人民幸福。

 马克思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中明确地提出“实现人民的幸福”[1]( P2)

 , 指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目 的。

 在人类追求幸福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彻底的指导人民摆脱剥削压迫, 获得解放和真正幸福的科学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 首先就需要衣、 食、 住以及其他东西。

 因此, 人的生活是社会生产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 又是一切物质生产的最[1]( P79)

 。

 所以, 社会发展的目 的性— — —民终目的生幸福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切奋斗的目标,就是争取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幸福。

 党领导改革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认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 促发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好、 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幸福愿望”[2]。

 这就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在执政过程中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51

 强、民族振兴、 社会和谐、 人民幸福为价值取向与定位,实现了执政理念的革新。

 2006 年 4 月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演讲, 阐述了中国政府“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3]“使 13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3]的立场。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多处提到“幸福”或“福祉”, 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崭新征程。

 总之,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突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 标”, 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一、尊重和保护人权恩格斯说过:

 每个人都追求幸福是一种无须加以论证的、颠扑不破的原则,[4]( P45)

 认为追求幸福是一项自然的、固有的和不可让渡的个人权利。在人民幸福的视阈下, 人权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个重要内 容。

 幸福首先是一种主观感受,与人们的心理相关。

 所以, 谈幸福不能抽象地、脱离环境、 超越发展阶段空谈, 而应始终结合幸福主体— — —个人的实际需要, 尽可能具体化、量化,也就是让幸福来得更实在。[5]我国从 1990 年代开始研究幸福指数。

 2005年,中科院院士程国栋向全国“两会”提出了《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一套“国民幸福指数”的评价体系。

 2006 年 9 月 , 国家统计局提出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 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 容。

 从2009 年底开始, 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领导的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致力于“中国人幸福观调查”,最终形成中国民生指数的指标体系。

 近年来, 幸福指数理念及工作方法被越来越多的省市所接受并引进政府工作。追求人民的幸福, 是发展和保障人权的终极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即坚持以人为本, 将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位, 在改革、发展、 稳定的良性互动中全面推进人权, 提升人民的幸福。

 最突出的进展主要有:

 一是实现了人权制度化保障的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先后制定 229件现行有效法律, 600 多件现行有效行政法规、7 000多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 开辟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比较完整的人权法律制度。

 2003 年, 中共中央提交的修改宪法建议中, 明确提出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的条款,2004 年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全体会议将这一建议正式转变为宪法条文。

 2007 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

 物权既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权的重要保障。

 “物权法”的颁行意味着, 平等保护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已经成为共识。

 这既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进一步确立私产、 物权秩序的渴望,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治国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的一次质的飞跃。

 二是提高了人的生命质量和尊严。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 2. 35 亿, 在过去 25 年中取得脱贫成就占全球脱贫成就的67%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 5 岁,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三是尊重和保护人权已经进入党的执政理念。

 1997 年 9 月 , 党的十五大和 2002 年 11 月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将“人权”概念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

 党的十六大以后, 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强调指出, 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进一步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纳入党的执政理念之中。

 2006 年 3 月,“尊重和保障人权, 促进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被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7 年,党的十七大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制度的法治源于人们对幸福的需要。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理想的国家有两个特征。第一,它建立在正义之上, 第二, 国家所有的人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前牛津大学民法钦定教授詹姆斯· 布赖斯在《历史与法理学研究》 一书中也指出:

 “法律的第一要务是增进人民的福利, 赢得他们的信心以及博得他们的服从。”[6]( P50)

 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后制定宣言或制定宪法, 确认对人追求幸福的权利的法律保障。

 中国共产党通过法治建设,一切社会生产与生活秩序以法律为圭臬,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为人民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实现民生幸福。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 特别是汲取“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 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时期。

 1978 年 12 月 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民主法制建设提到崭新的高度。

 会议公报指出: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61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强调“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这一思想奠定了人在法律面前的权利平等与尊严的法治社会基础。

 1996 年,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列为奋斗目 标和指导方针。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地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 标和治国方略。

 这标志着法治最终成为全党的共识。

 1998 年 3 月 , 九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次年, 这一目 标被正式写入宪法。

 在十五大的基础上, 党的十六大提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九条措施,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007 年党的十七大重申并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诸如: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并由人民依法行使;尊重和保障人权, 保证人民的知情权、 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法制的统一、 尊严、权威;坚持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坚持政务公开、党务公开、 法务公开; 实行充分而真实的社会自治( 民族区域自 治、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公司自 治、 社会组织自 治等)

 ; 党依法执政,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政府要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等等。党的十七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从人治到法治转变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为改善党的领导、 改革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011 年全国两会上,吴邦国宣告,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三、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追求人民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早在 19 世纪剖析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时指出, “到目 前为止的一切生产方式,都仅仅以取得劳动的最近的、 最直接的效益为目的。

 那些只是在晚些时候才显现出来的、 通过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产生效应的较远的结果, 则完全被忽视了”[7]( P385)

 。

 加拿大著名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威廉· 莱易斯分析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指出要构建一种自 然与人、自 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建立一个较易于生存社会的生态社会理想。

 近年来, 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探索经济发展的幸福转型, 提出 幸福生活年限指数、 生态足迹、快乐星球指数和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综合体系。

 如英国新经济学基金会将幸福生活年限定义为在某段时间, 一个国家的人们活得长和快乐的程度,将生态足迹定义为每人使用多少公顷的地球土地以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 将快乐星球指数定义为人类福利的生态效率。

 2002 年, 英国国家统计局创设了国民发展指数( MDP)

 , 综合考虑社会、环境成本和自 然成本。

 我国 早在 1994 年 3月 , 发表《中国 21 世纪议程— — —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部署、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1996 年 3 月 ,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 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更加关注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提倡对环境友好的生产、 生活和消费方式,支持不断增长的生产力和人民更加幸福的生活。2002 年党的十六大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 标之一。

 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 把统筹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作为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2005 年10 月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将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长期规划 的 一项战略任务。2006 年 10 月 ,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 标和主要任务之一,要求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 年 10 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四、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条件。

 人类自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私有制、 剥削和压迫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产生极大的不平等。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人民普遍幸福的实现建立在公平正义之上, 正如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中指出的那样, 幸71

 福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

 在每一个人的意识或感觉中都存在着这样的, 它们是颠扑不破的原则, 是整个历史发展的结果, 是无须加以论证的。

 这些原理就是:

 “每个人都追求幸福。

 个人幸福和大家的幸福是不可分割的”[8]( P374)

 ; ...

推荐访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得体会200字 美好生活 奋斗目标 向往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