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最光荣收货3篇
劳动最光荣收货3篇劳动最光荣收货 2022灯塔大课堂第二十九课《劳动最光荣奋进新时代》观后感精选五篇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九课《劳动最光荣奋进新时代》邀请5位基层一线劳动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最光荣收货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劳动最光荣收货
022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九课《劳动最光荣奋进新时代》观后感精选五篇灯塔大课堂第二十九课《劳动最光荣 奋进新时代》邀请 5位基层一线劳动者,讲述他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感人故事,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九课《劳动最光荣奋进新时代》观后感 1 又是一年劳动节,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生机勃勃,一切都是如此美好的时节。我们也戴上了口罩,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回想刚刚平缓下来的疫情,我想对奋战在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世界因你们而美丽! 都说劳动最光荣,因为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在这段时间里,我对这句话有了真真切切的体会。在家延学期间,我除了学习,还一直注意着疫情的动态,每次在新闻里看到我们的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笨拙地前进着,竭尽全力地从病魔手中抢救一个个生命。而在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他们的脸上一道道触目惊心的红色印痕,深深的刺痛了我,让我不禁潸然泪下。但同时,他们的疲倦的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幸福的笑容,也让我深深震动。这就是创造了奇迹的劳动者,生活中最平凡的劳动者!我想,他们的笑容,是因为他们的劳动,有了收获,有了价值,这
就是劳动的意义。
劳动节放假时,我去了爷爷家。爷爷家刚刚造了漂亮的房子和花园。爷爷是一个老泥水匠,在他退休的年龄,完成了最后一件作品,就是这幢自己造的新房子,这是他对自己一辈子辛勤劳动的奖励。院子围墙外的竹园,杂树杂草丛生。爷爷决定整理一下,于是我就带着柴刀,跟着爷爷一起去砍柴。我在爷爷的指导下,使劲地砍着,一开始,干劲十足。没过一会,我就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手也没劲了。回头一看爷爷,他从从容容地砍着,丝毫看不出劳累的模样。于是我一发狠,继续干活。在我们两个人的齐心协力劳动下,竹林变得整整齐齐的了。我拖着疲劳的身躯,回了家。看着围墙外的劳动成果,我的心情十分愉快:我的劳动有了收获,有了价值,这就是劳动的意义。
不管是奋战的白衣天使,还是我的爷爷,他们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凡的劳动者。但是正式因为有了他们,有了许许多多这样平凡的劳动者,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丽。在不久得到将来,我也将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我也要做一个不平凡的平凡劳动者!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九课《劳动最光荣奋进新时代》观后感 2 说起劳动,大家马上可以想到的是很辛苦的体力或者脑力劳动。可是,我想到的却是家务劳动,劳动最光荣,家务劳动也很光荣。
进入一个打扫的干净明亮的家,心情也会随之感到舒畅;看到桌上摆放的可口的饭菜,心里也会感到很欣慰;衣柜里洗的干干净净的衣物,随时可以拿来穿在身上,不禁感慨,有家真好,有人照顾真好,也许对做这些家务的家人又会多一些爱心和珍惜。
许多家庭里,家务劳动都是主妇在做,包括买菜做饭还有饭后收拾碗筷以及平时卫生的打扫和洗衣等等,当然也有的家庭是男女搭配来做这些工作的。不管我们在外边有多累,回到家里却是无怨无悔的重复着这些劳动,为自己,为家人营造一个舒心的环境。我们也从小教育孩子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告诉孩子劳动最光荣,看到孩子在家里做家务,哪怕只是扫地或者自己洗洗袜子,很多父母都很欣慰。
让我们为了自己的家人,多做一些家务,让我们也做一个光荣的人。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九课《劳动最光荣奋进新时代》观后感 3 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年前,我们祖先的辛勤劳动创造了无数个如今的奇迹与辉煌。回溯历史,看那绵延万里的长城,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故宫紫禁城,具有重要航运价值的京杭大运河,保留着众多佛教文化的敦煌莫高窟再看近代中国飞跃的科技与技术:武汉长江大桥,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发,杂交水稻的诞生到如今中国在各类领域上所获得的成就,无一不是靠许多人的劳动
而得之。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在我看来,要想有所成就与收获,想要获得自己想要的事物,就必须用劳动来奠定基础。劳动,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没有劳动,何来我们如今的生活条件?而恰恰是因为劳动,现如今人们创造出了人工智能去接替人类进行工作,使我们的生活更轻松便捷,减轻了工作上的负担,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放松自己,不必再像以往那样辛苦的劳动。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劳动"这个词语不再那么重要。劳动为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了更美好的环境和条件,可我们不能摆出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给自己灌输一种"劳动交给别人做"甚至是"劳动交给人工智能就好了,我为什么要自己费力气"的想法。现在进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等是重点研究对象,但研究这些,需要的是大批人才和财力。如今的劳动不仅仅是指体力劳动,更是指脑力劳动。在这样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更不能懈怠与懒惰,未来的世界需要我们愈加努力地去为新领域作出贡献。"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生活和文化幸福的基础",劳动能激发出创造力,劳动和创造永远是人类生命的主题,不劳动,就不会有创造,更不用说在世界科技角逐中会有什么名次了。
倘若人类高度依赖高科技产物,从而一步步变得懒惰、不去
思考,只会享受的话,那么科技技术又怎会有突破呢?相反,倒是我们人类丢掉了代代相传的劳动精神,自己的文明在退步,这不是在自取灭亡吗? 我们身为一位学生,或许不能成就一件大事,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劳动做起不是么?做一份家务,养成辛勤劳动的好习惯;认真对待学习,培养动脑能力,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要同样注重。
劳动,是生命之本,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劳动是我们获得幸福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九课《劳动最光荣奋进新时代》观后感 4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传承劳动精神,弘扬中华美德。"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灿烂而又悠久的历史文化。涛涛的黄河水,孕育着辛勤劳作的炎黄子孙,滋润着地大物博的华夏大地。几千年来,我们的先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劳动的身影: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黄帝造船、嫘祖织丝、仓颉造字、那雄伟蜿蜒的长城、金碧辉煌的故宫、宏伟大气的秦兵马俑、未完工便已香消玉殒的咸阳宫、还有那些色彩绚丽而又样式复杂的手工艺品无一都不是在见证着古代劳动人民那用劳动书写的辉煌一生。劳动是光荣的,劳动的人是美丽的。只有劳动的人,才能体会到劳动中的快乐、幸福与充实。只有劳动,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所认可无论他或她的财富多与少,颜值的高与低、年龄
的大与小,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劳动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力量。"而如今,科技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每一天标新立异的智能研发都在不断地刷新我们的世界观,所以,在此时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我给大家提两个建议:第一,爱劳动。古人云:"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我们应当增强我们这一种"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观念,从骨子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才会体验到"累并快乐着"的感受。第二,多劳动。其实我们每天都有在劳动,课室里的清洁、公区里的打扫、宿舍里的大扫除,生活中我们都在劳动。劳动并不全然是苦的,你会在劳动中和劳动之后体验到充实感,成就感,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那么,除了学校之外,我们就没有劳动的机会了吗?错!在家中可以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社会中,我们可以去做志愿者,为大众服务。
同学们,作为复兴中学的每一分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重登世界舞台的中央,需要我们传承劳动精神,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更需要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热爱劳动、积极劳动。劳动创造未来,希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九课《劳动最光荣奋进新时代》观后感 5
宋庆龄曾说过:"知识是从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晶。"是啊,从古至今,哪些成就不是靠辛勤地劳动挥洒汗水换来的呢?大到古时候的秦长城、四大发明,现在进行着的改革开放,建立起的一座座高楼大厦。小到从小就会吟诵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干净整洁的街道。以前泥泞不堪的小路变成现在宽敞平坦铺着沥青的小路,这些,不都是用劳动而得来的吗?生活中的劳动者无处不在,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有教书育人优秀的教师,有为了我们能过一个好的假期,坚守岗位的各个职业的工作人员,有善良的"白衣天使"医生护士劳动者是有力量的,劳动者是智慧的,劳动者是可爱的,劳动者是完全的,劳动者是进步的,劳动者是幸福的,劳动者是光荣的。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友爱、幸福快乐。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了很多的智能化人工化,现在的生活比起以前要轻松很多,这也导致出现了一些歧视劳动、讨厌劳动的现象。比如一些懒惰的学生,回到家就丢下书包,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也许你会说:"学生最大的任务不就是学习吗?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劳动上?"其实,这些都是同学们懒惰的借口,借忙碌的学习生活逃掉该有的劳动任务。而本该劳动的时间就花在了娱乐上面。
高尔基告诉人们:"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
的源泉。"同学们,让我们放下手机关掉电脑,一起参与到劳动中去吧。去到田野里,亲手栽下蔬菜果实,去到森林,保护动物、种树,来到街道上,做城市的美容师。待到果实成熟时,小树长大时,街道变得整洁时,相信你一定收货良多,能享受劳动的过程,收获成果时的幸福。如果你觉得太忙了没有时间去做这些,其实还有很多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例如:回家后,为父母做一顿饭,拖一拖地,洗洗碗做些家务活减轻父母的负担。在别人为你付出劳动的时候真挚地说一声谢谢。我相信,这些我们都能完成。
劳动虽然是艰苦的,但是也是快乐的,更是光荣的。同学们,让我们挥洒汗水,在人生的道路上辛勤耕耘,用汗水点亮我们的青春,以劳动实现人生的价值,愿我们都能丰收。
篇二:劳动最光荣收货
cel 制表技巧制表技巧(49)函数应用函数应用用 EXCEL 实现产销平衡下成本最优化
在人们的实践中,经常出现各种运输活动。譬如,粮棉钢煤等物资从全国各生产基地运到各个消费地区;或者某厂的原材料从仓库运往各个生产车间;或各车间的产成品又分别运往成品仓库等等。这些运输活动一般都有若干个发货地点,简称产地;有若干个收货地点,简称销地;各产地各有一定的可供货量,简称产量;各销地各有一定的需求量,简称销量。那么,运输问题就是要在买足各销地的需求与产地产量平衡的前提下,如何组织调运才能使总的运输费用达到最低。本文通过实例运用 Excel 的规划求解功能进行运输问题的分析。
例:某地区有 A1,A2,A3 三座铁矿,每天要把生产的铁矿石运往 B1,B2,B3,B4 四个炼铁厂。各矿的产量、各厂的销量(百元/天)以及各厂矿间的运价如表 1 所示。问应如何组织调运才能达到产销平衡并使总运费最少?
表 1
某地区厂矿运输问题的数据
解:运用解:运用 Excel 的规划求解进行管理优化分析的步骤如下:的规划求解进行管理优化分析的步骤如下:
一、根据题意,设置本问题的决策变量和目标函数一、根据题意,设置本问题的决策变量和目标函数
设:Xij 为每天从 Ai 矿运往 Bj 厂的矿石数量(百吨),Y 为总运费,由表 1 及变量可以得出总运费Y=6X11+3X12+2X13+5X14+7X21+5X22+8X23+4X24+3 X31+2X32 +9X33+7X34
则本问题的目标函数为求 minY
二、根据题意及决策变量与目标函数得出本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二、根据题意及决策变量与目标函数得出本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
目标函数:
min Y= 6X11+3X12+2X13+5X14+7X21+5X22+8X23+4X24+3 X31+2X32 +9X33+7X34
约束条件:X11+ X12+ X13+ X14=5 (满足 A1 矿的产量)
X21+ X22+ X23+ X24=2(满足 A2 矿的产量)
X31+ X32+ X33+ X34=3(满足 A3 矿的产量)
X11+ X21+ X31 =2(满足 B1 厂的需求量)
X12+ X22 +X32 =3(满足 B2 矿的需求量)
X13+ X23 +X33 =1(满足 B3 矿的需求量)
X14+ X24 +X34 =4(满足 B4 矿的需求量)
Xij >=0(i=1,2,3,j=1,2,3,4)(决策变量非负约束)
三、根据上述约束条件构建三、根据上述约束条件构建 Excel 模型,如下图模型,如下图
图 2
其中单元格 B4:E4 分别为决策变量 X11,X12,X13,X14 所在单元格;B6:E6 分别为决策变量 X21,X22,X23,X24 所在单元格;B8:E8 分别为决策变量 X31,X32,X33,X34 所在单元格;B11 单元格为实际运价所在单元格,其公式“==SUMPRODUCT(B3:E3,B4:E4)+SUMPRODUCT(B5:E5,B6:E6)+SUMPRODUCT(B7:E7,B8:E8)” 。。
四、根据上述规划模型进行规划求解参数设置四、根据上述规划模型进行规划求解参数设置,如下图
图 3
五、规划求解结果五、规划求解结果
图 4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满足产销平衡要求的前提下,从 A1 矿向 B2 厂运 2 百吨的矿石,向 B3 厂运 1 百吨的矿石,向 B4 厂 2 百吨矿石;从 A2 矿向 B4 厂运 2 百吨矿石;从 A3 矿向 B1 厂运 2 百吨矿石,向 B2厂运 1 百吨矿石,才能使总运价最低,总运价最低为 3400 元。
备注:随着各矿、厂的资源或生产能力的变化,以及外界的运输价格等发生了变化,本题只需要把模型中的相关数据作一些修改就可以满足产销的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成本最小化。
尝试采用 Excel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现过程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是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下重物自由下落的运动轨迹,根据其仅受重力作用,故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匀变速直线运动。作为一个让中学生自己探究的活动,如何才能做到既科学严谨又操作简单快捷地验证该猜想呢?笔者尝试采用 Excel 来帮助学生完成这个任务,下面是具体的实现过程。
设计验证思路设计验证思路 我们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时,得到的轨迹如图 1 所示。如何通过纸带的信息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呢?实验验证的方法很简单:通过测量出纸带上各点的位移,只要证明纸带上各点的位移与对应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或证明各时刻的速度均匀增加,便可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输入实验数据输入实验数据 在 Excel 软件工作簿的某一列(本文为了方便介绍称此列为第一列)的单元格中依次输入各点测量时间。在其相邻的一列(称第二列)中输入对应的位移值,实验测量的数据是以毫米为单位的,为了使输入快捷些,我们在该列直接输入以毫米为单位的位移值。在第三列的第一行输入“=”号,然后点击第二列第一个数
据,再输入 “ 10^-3”,即得到“=B2 10^-3”,按“回车键”,再点击该数值出现一“十”字光标,拖动光标往下拉,得到一组数据,该组数据实际上是把第二列的数据转化成以米为单位的位移值(如图 2)。
建立建立 s-t 图像图像 选中第一列和第三列数据,选中下拉菜单“插入”中的“图表”,便弹出“图表向导”对话框,在“标准类型”项中选择“X-Y 散点图”,接着按照“图标向导”的提示,便可一步步得到所要画的 s-t 图像。其中要设置的是“图标向导-4 步骤之 3-图表选项”,在该项中我们可以输入图表标题,X 轴、Y 轴标题,还可以对坐标轴、网格线、图表位置等进行设置。
添加趋势线并显示曲线表达式添加趋势线并显示曲线表达式 移动鼠标至生成的 s-t 图表中某一散点,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添加趋势线”命令,便出现“添加趋势线”对话框,其中的“类型”标签中有“线性”、“对数”、“多项式”等几种可选择的回归分析类型,选中“多项式”。在另一个标签“选项”中选中其中的“显示公式”项,再点击〔确定〕,即可将各点趋势线描出并将该曲线的表达式显示出来(如图 3)。由于测量数据的误差,拟合出来的“位移-时间”表达式为 y=4.9152x2-0.0011x-2E-05,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 x 项系数及常数项相对 x2 项系数小得多,故这两项可视为误差,忽略不计,即得y=4.9152x2。这样我们便简单快捷地证明了纸带上各点的位移与对应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现在我们来证明各时刻的速度是均匀增加的,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速度为 vt=2s/t(s 和 t 分别为该点的位移和时间,该证明课本已有详述)。根据该式我们可以得出物体在各个时刻的速度,只需在上面的位移数据后一列第三行输入“=C3 2/A3”,然后按“回车键”,再点击该数值出现一“十”字光标,拖动光标往下拉,得到物体在各个时刻所对应的速度数据。选中时间数据和速度数据,再通过图表向导、设置图表、添加趋势线、显示曲线公式等步骤,便可生成如图 4 的 v-t 图表。其过程与上面类似,惟一不同的是在“添加趋势线”对话框的“类型”标签中应选择“线性”而不是“多项式”。我们得到“速度-时间”关系表达式为y=9.831x-0.0029,很明显常数项比 x 项系数小得多,可视为误差不计,故可得到各点速度正比于时间,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其加速度为 9.831。
实践证明:以上这种通过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实验数据,自主探究物理规律的活动,对加深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创造力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都是很有益的。
用 EXCEL 制作一份万年历 今天我们介绍用 Excel 制作万年历的方法。这个万年历可以显示当月的月历,还可以随意查阅任何日期所属的月历,非常方便。如果你愿意,还可以让它在特殊的日子里显示不同的提醒文字,一起来试试吧!
文章末尾提供.xls 文件供大家下载参考。
本文所涉及到的函数有:
1、AND (logical1,logical2, ...)
2、DATE (year,month,day)
3、DAY (serial_number)
4、IF (Logical,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
5、INT (number)
6、MONTH (serial_number)
7、NOW ()
8、OR (logical1,logical2, ...)
1、启动 Excel2003,新建一个工作表,取名保存(如万年历.xls),并在相应的单元格中,输入如图1 所示的文本。
2、同时选中 B1、C1、D1 单元格,按“格式”工具栏上的“合并及居中”按钮,将其合并成一个单元格,并输入公式:=TODAY()。
选中 B1(合并后的)单元格,执行“格式→单元格”命令,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如图 2),在“数字”标签中的“分类”下面选中“日期”选项,再在右侧“类型”下面选中“二○○一年三月十四日”选项,“确定”退出,将日期设置成中文形式。
注意:TODAY()函数用于提取当前系统日期,请将系统日期一定要调整准确哟。
3、选中 F1 单元格,输入公式:=IF(WEEKDAY(B1,2)=7,"日",WEEKDAY(B1,2));选中 H1 单元格,输入公式:=NOW()。
选中 F1 单元格,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数字”标签中的“分类”下面选中“特殊”选项,再在右侧“类型”下面选中“中文小写数字”选项,“确定”退出,将“星期数”设置成中文小写形式;选中 H1 单元格,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数字”标签中的“分类”下面选中“时间”选项,再在右侧“类型”下面选中一款时间格式,“确定”退出。
注意:①上述前面一个公式的含义是:如果(IF)当前日期(B1)是星期“7”(WEEKDAY(B1,2)=7),则在 F1 单元格中显示“日”,否则,直接显示出星期的数值(WEEKDAY(B1,2))。
②上述第二个函数(NOW())用于提取当前系统日期和时间,也请将系统日期和时间调整准确。
4、在 I1、I2 单元格分别输入 1900、1901,然后同时选中 I1、I2 单元格,用“填充柄”向下拖拉至 I151 单元格,输入 1900—2050 年份序列。
同样的方法,在 J1 至 J12 单元格中输入 1—12 月份序列。
5、选中 D13 单元格,执行“数据→有效性”命令,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如图 3),按“允许”右侧的下拉按钮,选中“序列”选项,在“来源”下面的方框输入:=$I$1:$I$151,“确定”退出。
同样的操作,将 F15 单元格数据有效性设置为“=$J$1:$J$12”序列。
注意:经过这样的设置以后,当我们选中 D15(或 F15)单元格时,在单元格右侧出现一个下拉按钮,按此下拉按钮,即可选择年份(或月份)数值,快速输入需要查询的年、月值。
6、选中 A2 单元格(不一定非得是 A2 哟),输入公式:=IF(F13=2,IF(OR(D13/400=INT(D13/400),AND(D13/4=INT(D13/4),D13/100<>INT(D13/100))),29,28),IF(OR(F13=4,F13=6,F13=9,F13=11),30,31)),用于获取查询“月份”所对应的天数(28、29、30、31)。
注意:上述函数的含义是:如果查询“月份”为“2 月”(F13=2)时,并且“年份”数能被 400 整除[D13/400=INT(D13/400)],或者(OR)“年份”能被 4 整除,但不能被 100 整除[AND(D13/4=INT(D13/4),D13/100<>INT(D13/100))],则该月为 29 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闰年”),否则为 28 天。如果“月份”不是 2 月,但是“4、6、9、11”月,则该月为 30 天。其他月份天数为 31 天。
7、选中 B2 单元格,输入公式:=IF(WEEKDAY(DATE($D$13,$F$13,1),2)=B3,1,0)。再次选中 B2 单元格,用“填充柄”将上述公式复制到 C2—H2 单元格中。
注意:①上述 B2 公式的含义是:如果“查询年月”的第 1 天是星期“7”(WEEKDAY(DATE)($D$13,$F$13,1),2)=B3)时,在该单元格显示“1”,反之显示“0”),为“查询年月”获取一个对照值,为下面制作月历做准备。
②上述 C2—H2 单元条中公式的含义与 B2 相似。
③在用拖拉法复制公式时,公式“绝对引用”的单元格(加了“$”号的,如“$D$13”等)不会发生改变,而“相对引用”的单元格(没有加“$”号的,如“B3”等),则会智能化地发生变化,例如在 E2 单元格中,“B3”变成了“E3”,整个公式成为:=IF(WEEKDAY(DATE($D$13,$F$13,1),2)=E3,1,0)。
8、选中 B6 单元格,输入公式:=IF(B2=1,1,0)。选中 B7 单元格,输入公式:=H6+1。用“填充柄”将B7 单元格中的公式复制到 B8、B9 单元格中。
分别选中 B10、 B11 单元格, 输入公式:
=IF(H9>=A2,0,H9+1)和=IF(H10>=A2,0,IF(H10>0,H10+1,0))。
选中 C6 单元格,输入公式:=IF(B6>0,B6+1,IF(C2=1,1,0))。用“填充柄”将 C6 单元格中的公式复制到D6—H6 单元格中。
选中 C7 单元格,输入公式:=B7+1。用“填充柄”将 C7 单元格中的公式复制到 C8、C9 单元格中。同时选中 C7—C9 单元格,用“填充柄”将其中的公式复制到 D7—H9 单元格中。
选中 C10 单元格,输入公式:=IF(B11>=$A$2,0,IF(B11>0,B11+1,IF(C6=1,1,0)))。用“填充柄”将 C10单元格中的公式复制到 D10—H10 单元格和 C11 单元格中。
至此,整个万年历(其实没有万年,只有从 1900—2050 的 151 年)制作完成。
下面,我们一起来将其装饰一下。
9、选中相应的单元格,利用工具栏上的相应按钮,设置好字体、字号、字符颜色等。
选中相应的单元格,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对齐”标签下,设置好单元格中文本的对齐方式(通常情况下,垂直对齐可以一次性设置为“居中”,水平“对齐”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同时选中 I 列和 J 列,右击鼠标,选“隐藏”选项,将相应的列隐藏起来,使得界面更加友好。用同样的方法,将第 2 和第 3 行也隐藏起来。
10、 选中 B5—H11 单元格区域,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 进入“边框”标签, 选择好“颜色、样式”,并“预置”好边框范围,然后“确定”退出,为月历加上边框。
11、执行“工具→选项”命令,打开“选项”对话框(如图 4),在“视图”标签下(通常是默认标签),清除“零值”和“网格线”复选框中的“∨”号,“确定”退出...
篇三:劳动最光荣收货
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 4 4 课 2 2 《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 4 课《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本单元作品,或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或倡导践行工匠精神,或歌咏劳动的美好与欢乐,从不同角度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体现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学习本单元,通过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第 4 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的特点,提升媒介素养,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讲述了平凡岗位却有着不平凡成就的张秉贵的故事。2009年他入选“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文章通过记叙张秉贵的许多事迹,展现了他热情体贴、细致周到、诚恳耐心的优
秀老售货员的形象。文章题目为“心有一团火”,在文中很多地方也出现了“一团火”这个词。“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串全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的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了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在结构上,本文采用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
二、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把握作者观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文章行文线索,体悟细节描写的魅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张秉贵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中表现出的情感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学习张秉贵在平凡的岗位上表现出的不平凡的优秀品质和他的奉献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悟细节描写中表现出的人物优秀品质。
2.教学难点:掌握通讯的写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通讯。高中语文的学习是要把知识更深入。阅读时要联系特定的背景来理解作品的内涵,结合学生自已的阅读感受欣赏通讯的写法。因此,教师要加强引导,教学要更深入更细致,培
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建议教学时提前布置学生自学。在课意上以讲授与讨论相互结合的形式进行讲授。
五、说教学方法
启发式、阅读感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
七、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相识恨晚 1.看视频,谈感想:播放《全国劳模张秉贵:将卖糖果做到极致》视频,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2.平凡的岗位同样能干出不平凡的事,那么张秉贵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介绍张秉贵…… 环节二、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画出重要字词,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2.字词检测过关。
熙熙攘攘、体贴入微、和颜悦色、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座无虚席 3.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从中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表现了他的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②张秉贵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表现了他体贴入微、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
③张秉贵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表现了他的热情大度、主动耐心、和蔼亲切。
④张秉贵的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表现了他的隐
忍克制、爱岗敬业、公私分明。
⑤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表现了他自我反省、不断成长的品质。
⑥张秉贵忆往昔被兵痞打,今天却收到女顾客的水果而感慨不已,表现了他懂得感恩,乐于奉献的品质。
⑦张秉贵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表现他主动求知、严于律己、视“为人民服务”为服务宗旨的品质。
⑧张秉贵去吃夜宵,因座无虚席,厨房大师傅特意给他拿凳子而受启发,表现了他善于剖析小事、思想觉悟高。
总而言之,张秉贵是一位热情体贴、细致周到、诚恳耐心的优秀老售货员。
4.文章基本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表现。
第二部分: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成长。
第三部分: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影响。
环节三、重点研讨 1.文章在描写张秉贵的时候,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示例 1: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
示例 2: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遇到了什么不顾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 “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结合,揭示他的主动耐心、亲切和蔼,善于应对各种顾客。
示例 3:他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
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他的细致周到。
示例 4: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58 年他入党后,想了又想,个共产党员到底图什么?图的就是多为人民服务!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总之,细节描写使内容更加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2.找出文中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并说说文章为什么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作为标题。
①收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
②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贷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 ③张乘费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
④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使我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团火。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构上的特点: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感激他、赞扬他的也有脾气爆、对他发火的,但是张秉贵始终用他“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
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3.文章为什么以一位路过北京的青年农民的诗歌结尾? 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感动了很多很多人,正在发挥着他的巨大作用,因而显示了“一团火”精神的崇高可贵。
环节四、学有所获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觉得人物通讯在写作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选择典型人物,不一定非得崇高伟大的人物;精选表现人物崇高品格的事例;注重细节描写;用适合的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安排好文章的结构;注意语言的优美生动…… 2.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给了你什么启发? 示例 1:张秉贵为全社会展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他的这种“心有一团火,温暖万人心”的品格和精神应作为一种文化和传统不断传承与发扬。
示例:2:我们应该永远牢记这位杰出的劳动模范,像他那样爱岗敬业,像他那样刻苦勤奋,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像他那样助人为乐!
示例 3:张秉贵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已远远超越了他所生活和工作的那个时代,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光辉典范。
3.齐读下面的诗句,结束本课的学习。
假如我是一束光,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光芒 假如我是一阵风,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清凉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芬芳 假如我是一棵树,就要给别人送来一片阴凉 假如我是一首歌,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悠扬 板书设计: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表现
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成长
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影响
上一篇:亲友下午来看望婴儿好吗5篇
下一篇:巡察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汇报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