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九.一八事变简评100字3篇

| 来源:网友投稿

九.一八事变简评100字3篇九.一八事变简评100字 题记: 谨以此文献给奋战在一线工作的同志们,向你们致敬! 奋斗吧! 努力吧!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略论”九&mi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一八事变简评100字3篇,供大家参考。

九.一八事变简评100字3篇

篇一:九.一八事变简评100字

 谨以此文献给奋战在一线工作的同志们, 向你们致敬!

  奋斗吧!

 努力吧!

 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

  略论” 九· 一八” 事变爆发的原因 林和生

 一九三一年九月 十八日, 在我国东北爆发的“柳条沟事件”,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帝国主义公开走上发动侵略战争道路的标志。

 从此日 本成为新的世界大战在远东的策源地。

 这不仅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而且也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九一八” 事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本文拟就这次事变爆发的原因略作分析, 以就教于方家。

 一、 一九二七年金融危机和东方会议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前奏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天佑”, 给日 本经济带来了繁荣。

 但同时, 产生各种危机的因素也在大战后期迅速成熟。

 1920 年春, 日本首先爆发了经济危机, 随即美英等国也相继卷入,从而形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就日本来说, 这次危机一直延续到一九二三年, 仍无好转。

 接着, 1923 年 9 月 1 日, 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 于是其经济又受到新的打击。

 这次地震使东京、 横滨等城市几乎化为焦土, 京滨工业区毁于一旦。

 震灾波及一府八县, 致使日本工业生产、 商业、 金融陷于严重紊乱。

 当时山本权兵卫内阁, 为收拾经济残局, 采取紧急措施, 竭尽全力给资本家发放救济贷款, 支付损失赔偿费, 对震灾票据予以再贴现。

 半年中, 日本政府通过日本银行共支出震灾支票贴现款 4. 3 亿日元, 贷款 13 亿日元。

 另外, 还向美国借款 5. 5 亿日元, 利息高达 6 厘5, 时称“国耻公债”。

 由于实行这些措施, 日本经济到 1924 年才趋于稳定。

 1920 年经济危机是日本资本主义危机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大战中膨胀起来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矛盾的产物。

 由于历届政府采取膨胀政策, 没有充分清理所造成的后果, 使危机持续时间较长, 这就为以后的经济危机进一步酝酿了条件。

 1927 年 3 月, 日本议会在讨论清理震灾票据时, 披露了一些银行经营不善的情况。

 以此为开端, 各银行相继发生挤兑, 提存之风波及全国。

 东京、 横滨的中心银行濒临破产。

 4月初, 在台湾具有发行纸币权力的半官半民的特殊银行──台湾银行, 因受到铃木商店破产的影响也濒于倒闭。

 一场空前深刻的金融危机又席卷了整个日 本。

 金融危机的爆发是日 本政府推行膨胀政策和救济政策的恶果。通货膨胀虽阻止了 物价下跌, 但不利于恢复经济, 致使各种矛盾激化。

 特别是被称为“经济之癌” 的震灾票据, 成为日本经济界的负担, 当时尚有二亿日元的震灾票据未整理, 许多银行为此周转不灵, 只是在政府和日本银行的援助下才得以继续经营。

 当政府被迫采取紧缩政策时, 物价低落, 利润下降, 银根紧张, 促成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金融危机使许多中小银行破产, 银行加速趋于集中。

 1925 年银行数为 1534 个, 1928年为 1028 个, 1929 年为 878 个。

 财阀系银统治力量的增强尤为明显, 1929 年五大银行控制了全国普通银行存款的 34%, 贷款的 27%, 有价证券的 40%。

 金融危机的影响波及到工商业和农业, 许多工业企业歇业, 减产或限制生产, 商业呆滞, 资金周转困难, 农村购买力减退,整个经济出现萧条、 停滞景象。

 为了从危机中挣扎出来, 统治者开始谋求新的出路, 因此, 确保及扩大中国市场, 已成为当时日本垄断资产阶级优先考虑的问题。

 在金融危机中, 政友会和三井财阀、 棉织业资本

 加紧勾结, 伙同军部势力指责币原的“软弱外交”, 认为若礼次郎干涉中国不力, 于是以议会否决救济台湾银行法案, 推翻了若内阁, 抬出了以积极推行侵略中国政策而出名的政友会总裁、 长州军阀田中义一出任首相, 企图执行更富有侵略性、 更专制的对内对外政策来摆脱日本的困境。

 田中内阁上台后, 在全国普遍设立了 以反对共产主义为主要任务的特别高等警察(特高), 并修改了治安维持法, 将原来最重的十年徒刑, 改为死刑和无期徒刑。

 开始肆无忌惮地血腥镇压共产党人, 迫害工人运动, 甚至连民主主义者也不放过。

 白色恐怖猖獗一时。

 在对外政策上, 田中义一把解决“中国问题” 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课题。

 田中内阁一成立,对中国采取的第个行动就是 5 月 28 日向山东出兵, 其意图在于阻止北伐军进军山东, 确保日本在山东的权益。

 6 月 27 日至 7 月 7 日, 田中内阁召开了东方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外务省、 陆海军首脑部及其侵华派出机关驻中国公使谊、 奉天总领事馆、 关东厅、 关东军司令部等主要负责官员森恪、 芳泽谦吉、 吉田茂等人。

 田中一手炮制的会议文件“对华政策纲领”,总括了会议的主要精神。

 这个纲领一开头就声称, 日本“对于中国本土和满蒙, 自然而然地不得不区别对待”,“日本在满蒙有‘特殊’ 的地位,‘特殊’ 的利益。” 一言以蔽之, 日本的“根本方针” 就是要使东北和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

 纲领还确定了日本在中国怂恿军阀相互斗争, 坐收渔翁之利, 同时以军事干涉保护在华权益的方针。

 这次会议是一次策划侵略的会议。

 《田中奏折》 是这次会议的又一产物, 虽然该文件的真伪尚未断定, 但是该文件所阐述的基本思想, 意即侵略并开发中国东北、 蒙古的方法、 步骤以及引言中所揭明的日本侵略中国, 进而称霸亚洲及至染指世界的野心, 则是与东方会议精神相一致, 且与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相吻合。

 看来这决非偶然巧合。

 东方会议后, 日本加速了其侵华步伐。

 田中内阁共三次出兵中国。

 1928 年 5 月, 日军在济南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济南惨案”, 野蛮地杀害中国军民 5000 多人。

 此后, 中国人民把自 1925 年“五卅” 运动以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主要目 标由英国转向了日本, 从这个意义上讲,济南事件可以说是直至 1945 年 8 月日本帝国主义战败为止的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

 1928 年 6 月, 日本帝国主义又制造了皇姑屯事件。

 在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作指挥下, 日本工兵炸毁了张作霖的专车。

 日军原计划以维护治安为名出兵占领东北, 建立傀儡国, 只是由于时机尚未成熟才中途止手。

 这是三年后“九· 一八” 事变的预演。

 田中内阁的黑暗统治在国内遭到非议和抨击, 甚至统治阶级内部也有人对田中的专横表示不满, 加之干涉中国革命失败, 田中内阁动摇了, 并终因炸死张作霖的拙劣手法而垮台。田中内阁的下台并没有终止日本走向发动战争的道路, 相反, 日 本统治阶级在侵略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快了。

 二、 一九二九年经济危机是“九· 一八” 事变的直接起因 1929 年 10 月, 以纽约股票市场大暴落为开端而引起的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这次延续四年之久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是一次工业、 农业和银行信贷业的并发性危机, 因此,危机涉及面极广, 致使资本主义世界遭受价值二千五百亿美元的损失, 工业生产下降了 40%,国际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一。

 资本主义各国共有四千多万工人失业和数千万农民破产, 在危机的年代中,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充满了激烈的阶级斗争。

 1930 年春, 经济危机也波及到日 本。

 比之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日 本早一年便达到了危机的顶点。

 其危机的深化程度来得如此迅速, 正如当时日本共产党主席野吕荣太郎所指出的那样, 主要是由于“在工业方面, 资本主义急速而高度地发展和农业方面受到局限而低速增长——这种发展速度不均衡的激化——在这里存在着日本资本主义根本性的致命的矛盾”所造成的。

 而 1929 年底日本政府解除黄金出口的禁令和财政紧缩政策, 更加快了 危机发展的步伐。

 日本政府和垄断资本为了摆脱世界经济危机的巨大打击所带来时厄运, 除在国内采取一些直接时弥补措施外, 极欲要求把主要的力量用于向海外掠夺资源, 要向殖民地人民转嫁危机。

 以军事侵略手段谋取殖民地利益, 是自 日本资本主义确立以来就具有的显著特点。

 在经济危机中发展起来的垄断资本, 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 在政府和重要产业统制法的支持下, 运用国家权力, 尽力发展军事工业, 使日本的产业经济已纳入到军事化的轨道。

 从 1929年到 1931 年期间, 陆海军的经费在预算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 在输入贸易中有关军需费用所占的比率, 从 1928 年的 39%, 增长到 1929、 1930 年的 41%。

 重工业则侧重于战车、船舰、 飞机、 汽车等军事工业的生产和基本建设, 从而建立了 “总体战” 体制的基础。

 经济危机的巨大影响, 使日 本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遭到严重损害, 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反政府、 反财阀, 反寄生地主的斗争风起云涌。

 工人与资本家斗争的次数, 1929 年为一千四百零八起, 1930 年为二千二百八十三起, 1931 年, 则增加到二千四百一十五起。

 在农村中租佃斗争此起彼伏, 1929 年共发生二千四百三十四起, 1930 年为二千四百七十八起, l931 年则达到三千四百一十四起, 而且斗争的锋芒已扩大到以中小地主为对象的反撤佃斗争上。

 在城市的市民阶层中, 也掀起了要求降低地租、 水电费、 房租、 煤气费, 确保土地房屋的租赁权等保卫生存的斗争。

 经济危机也影响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广大地区。

 中国东北、 台湾和朝鲜反对日 本帝国主义转嫁危机的民族运动方兴未艾。特别是中国东北受农业危机对影响, 农业生产濒于破产,广大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

 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统治, 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民族革命斗争。

 在蓬勃发展的群众斗争的推动下, 张学良反日的民族情绪日渐增长, 他对满铁采取了强硬的态度, 拒绝日 本在东北修建新的铁路。

 同时又制定了一个与南满铁路平行的铁路修建计划, 即所谓“包围满铁线”, 以打破日本经济上的垄断。

 在台湾,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也日渐高涨。

 台湾高山族同胞由于不堪忍受日本反动统治者残酷的压榨, 于 1930 年 11 月举行了有一千五百人参加的雾社起义。

 起义虽然被日 本帝国主义的血腥屠杀镇压下去了, 但台湾人民的英勇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 本的殖民统洽, 在中国人民近代反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29 年 11 月, 朝鲜爆发了由全罗道光州学生事件引起而遍及全朝鲜的民族革命运动,动摇了日本殖民统治的基础, 显示了朝鲜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坚强决心。

 日本除向殖民地进行投资外, 其余投资则大都集中在以“满铁” 为中心的中国东北地区(约占总对外投资额的 70%), 这一地区既是日本轻工业和机械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 也是重化学工业的原料基地, 因此, 日本统治阶级把中国东北视为日本经济的“生命线”。

 然而由于经济危机和中国反日民族革命斗争的高涨, 使得以大豆为中心的 “满铁”货物运输激减。1931 年南满铁路的收支开始出现了很大的赤字, 这就引起了日本对华利益对危机感。

 为了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转移日 本人民革命斗争的视线, 在“满蒙危机” 的声浪中, 日本统治阶级向外发动侵略战争的欲望急剧膨胀。

 以武力侵略东北并以此来“改造国家”, 已经不仅是军部和法西斯右翼势力的要求, 也是政府、 垄断资本及其政党和地主的要求了 。

 这样政府便和一批靠着以重化学工业为中心的军需生产发家的新兴财阀(日 产、 日氮、森、 日曹、 理研等), 以及军部紧密结合起来, 他们积极支持法西斯势力, 主张革新国家、扩军备战, 企图在对外侵略战争中摆脱危机, 获取军需工业带来的高额利润。

 1930 年 9 月, 籍由伦敦条约问题而引起纠纷之机, 以参谋本部和陆军省中的一批少壮校、 尉级军官为核心, 组成了法西斯阴谋团体——樱会。

 樱会的纲领是“以改造国家为最终目标”, 为此, 必要时“不借使用武力”。

 1931 年 3 月, 樱会核心人物桥本欣五郎中校和民间法西斯势力相勾结, 在陆军中枢部实权派的支持下, 制定了一个政变计划, 企图建立以宇

 垣一成陆相为首的军部政权, 这就是所谓的“三月 事件”。

 这次政变因受挫而未能实现, 但其主谋者并未受到任何处罚, 同时事件的真相也被掩盖起来, 这样就使陆军内部的右翼势力受到鼓舞, 加速了他们想用直接行动改造国家, 向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三、“九· 一八” 事变的爆发 正当日本国内秘密地处理“三月事件” 的时候, 在中国的东北地区, 日本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 板垣征四郎等则在军部的指使下着手拟定侵略中国东北的计划。

 他们设法制造进行军事行动的机会, 妄图把中国东北置于日本统治之下。

 为了给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提供“理论根据”, 日本帝国主义者大造舆论, 强调日 本“对满蒙的重大贡献”, 宣称“满蒙” 与日本有特殊关系, 中国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

 甚至于不惜歪曲历史, 否认中国对东北拥有主权。

 在日本军部的直接示意下, 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积极进行着发动侵略战争的准备。

 从 1929年到 1931 年“九· 一八” 事变前的三年时间里, 以板垣、 石原为首的关东军参谋, 组织了四次所谓“参谋旅行”, 秘密地侦察了中国东北的各军事要地。

 制定了详尽的侵略计划。

 为了尽快用武力解决“满蒙问题”, 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蓄意寻衅, 不断制造事端。

 1931 年4 月的“万宝山事件”, 6 月发生的“中村事件”, 都是由关东军一手挑起的。

 正如板垣、 石原等人炮制的《处理满蒙问题方案》 中所表白的那样, 要“在东北四省内进行某种策动, 并尽可能利用此种机” 以武力达到占领“满蒙” 的目的。

 与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行动遥相呼应, 日 本军部在国内进行了一次大的人事调动, 以此配合关东军即将发动的侵略战争。

 1931 年 8 月 1 日, 本庄繁被任命为关东...

篇二:九.一八事变简评100字

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以吞并中国东北三省为目的的“九·一八”事变。由于中国国内矛盾重重,国民政府遂采取了完全依赖英法操控的国联来解决东北问题的策略。21 日,中国驻国联首席代表施肇基据国民政府训令,正式就沈阳事件向国联提起诉讼,请求国联主持公道,采取措施阻止日军侵略。“此后,随着事态的一步步扩大,中方一直表示完全信任国联,遇到日本采取新的侵略行动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国联申诉”。

 [1](P139) 此外,国民政府多次公开宣称完全信赖国联,且毫无保留的听命于国联的裁决。故国联的态度至关重要。那么,国联针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持何种反应呢?一、“九·一八”事变初期国联的纵容(一)表现 “九·一八”事变初期,国联采取了纵容日本的态度。22 日,国联发出内容相同的要求中日两国“立撤军队”的紧急通告。通告要求日本撤军合乎情理,但同时要求中国军队从自己国土撤离,实则对中国并不公平。可惜日本并不领情,尤其是关东军我行我素,继续扩大侵略规模,一周内侵占了东北 30 多座大中城市。而国联在此期间毫无作为,直到 30 日才通过了关于东北问题的第一个决议案,要求中日两国政府均亟待避免冲突,各尽所能,尽速恢复两国间正常关系。

 “该决议案既没有谴责日本的侵略,又没有采取‘不扩大事态’的有效措施,特别是没有规定撤兵的最后期限。实际上是为日本争得时间,再次扩大侵略开脱罪责。”[2](P120)关东军自不会放弃这一大好时机,迅即将战火蔓延至东北全境,很快侵占了辽宁、吉林大部以及黑龙江主要城镇。那么,国联缘何会采取纵容态度呢?(二)原因探析 第一,世界经济危机引发英法国内问题重生,这是根本原因。英国方面,首先,1929 年经济危机重创了英国经济。英国是工业制成品的主要输出国,经济危机使其国内生产下降,投资减少,出口下跌了三分之一,大批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而斯时主政的工党政府以“工人政府”自居,自不能委屈工人阶级,遂放开失业救济金的发放,导致 1930 年救济金预支高达 1 亿英镑。1931年,英国政府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8 月,英国史上最大的金融危机爆发,英国政府于 9 月 21 日放弃金本位制,英镑不再能直接兑换黄金,贬值高达30%。这场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的信心,以至于投资额暴跌,近 300 万工人失业。其次,英国政府刚刚完成换届。1931 年 8 月的英国金融危机导致了工党政府的垮台。8 月 24 日,英王乔治五世让工党领袖麦克唐纳继续留任英国首相,并责成其与保守党、自由党组成联合内阁,组织一个超党派的国民政府。国民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再次,英属殖民体系面临崩溃。收稿日期:2017- 07-16作者简介:马 永(1974-),男,山西大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王 勇(1966-),男,山西大同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文章编号:1674-0882(2017)06-0037-05“九·一八”事变后国联的反应马 永,王 勇(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摘 要:“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了完全依赖国联来解决东北问题的策略,可惜所托非人。英法操控的国联在事变初期的纵容助长了日本的侵略行径。锦州危局后,为了维护国联的权威和国际集体安全体系,国联被迫“积极”调解,但其以不激怒日本和避免卷入战事为前提,故调解皆无果而终。李顿调查团是国联的最后努力,然而《李顿报告书》提议“国际共管东北”方案实则是欧美列强意图染指东北利益,终因日本退出国联而成为一纸废文。这充分印证了“弱国无外交”,希冀强国主持公道并不可取,故国人应以强大国家为己任。关键词:“九·一八”事变;国联;李顿调查团;反应中图分类号:K264.2 文献标识码:A第 31 卷第 6 期2017 年 12 月Vol.31 NO.6Dec 2017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37·

 一战后,爱尔兰、印度、埃及、锡兰等英属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运动高涨。1932 年,德·瓦列拉领导的芬尼亚党在大选中获胜,德·瓦列拉上台执政,他主张南爱尔兰完整的独立;北爱尔兰反对与南爱尔兰合并,制造了多起暴力事件;甘地先后发起“食盐进军”运动与不合作运动,得到了印度全国民众的响应;埃及不满足半独立地位,继续斗争;锡兰于 1931 年建立半自治政府。英国政府处理上述事宜已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中国东北问题。法国方面,首先,世界经济危机的困扰。1930 年底,世界经济危机席卷法国,大批企业与银行倒闭破产,失业人数暴增,对外贸易萎缩。1931 年,法国财政预算出现了 50 亿法郎的赤字。为了应急,法国政府被迫大量抛售黄金。此时不但那些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前夕和初期从国外流入法国的资金重新流出了法国,甚至连不少法国本国的资金也流到了国外,从而造成了法国财政的“大出血”。

 [3](P300) 其次,法国内阁频繁更迭。“持续的经济危机激化了法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使政治斗争更趋激烈。由于政局动荡不安,此期的内阁有如走马灯似地频频更换。”[3](P301) 内阁的频繁更迭意味着法国政府的羸弱和法国民众对其不信任。这样一个政府如何能为他国提供实质性的援助呢?第二,默认日本在中国东北三省的特殊权益。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法等国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他们以世界警察自居,认为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最先进的。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在“殖民侵略”别国,而是在向落后地区传播先进文明和政治制度。正是基于这种思维方式,英法等国理所当然的认为殖民地人民应感谢宗主国的帮助,而非敌视。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东北三省成为俄日两国的势力范围。一战期间,沙俄政府被推翻,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立,无暇顾及远东地区,日本在东北三省的势力大增。而英法等国在远东地区插手不多,与日本并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便默认了日本在东北三省的特殊权益,即日本可在东北三省为所欲为。因此英国舆论对日本行动的反应是“善意”的,认为日本的行动“并非完全不能正当化”。英国政府鉴于过去中国的混乱和日本开发满洲的业绩,认为日本的行为“基本上是正义的”,又认为满洲“与其被中国军阀破坏,不如让日本在那里施行善政”。因此,无论从整体文明利益的观点出发,还是从英国利益的立场来看,英国都找不出介入满洲局势的理由。

 [4](P91) 事实上,英法等国的殖民理念类似于当今美国,总是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别国身上,从不考虑别国的国情与国民的真实感受,这本质上是对别国主权和内政的公然干涉。第三,祸水北引。英法等国始终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世界的威胁才是最大的。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势必会损害苏联的利益,激化苏日矛盾,有可能引发潜在的苏日战争,这是英法等国梦寐以求的结果。事实上,无论是“九·一八”事变后纵容日本侵占东北三省还是 1938 年慕尼黑阴谋对德国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英法的目的之一都是想把战火引向苏联,从而坐收渔人之利。第四,日本的国际地位较中国高,不愿得罪日本。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1902年英日结盟,日本在英国的扶持下,综合国力大增,赢得了 1904—1905 年日俄战争的胜利。一战期间,日本加盟协约国。随着协约国取得一战的胜利,日本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1919 年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交给日本即是明证。1922 年2 月,华盛顿会议通过的《五国海军协定》规定,美、英、日、法、意主力舰的吨位比例为 5:5:3:1.75:1.75,表明日本已具备了与欧美列强抗衡的实力,国际地位得到了列强的认可。1931 年 9 月 22 日,国联向中日两国发出内容相同的要求中日同时撤军的“紧急通告”,便是迫于日本的压力。鉴于中国原材料丰富,市场庞大,英国政府一度在中日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官员们分成两派:一派赞成同日本建立类似的关系,以保护传统的商业利益和安全;另一派则主张同中国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以确保英国在一个未来市场上的利益……。这第二种观点认为,当中国市场正成长时,与日本合作不可能为英国商业带来长远利益,而只有短期的好处。英国支持中国比纵容日本好。”[5](P505) 不过,英国政府最终选择了纵容日本侵华。中国综合国力远不及日本,国际地位和外交话语权亦不如日本高,英法操控的国联自不会为了中国而得罪日本。综上,满洲事变是在“英国最不能采取断然行动时发生的。”[4](P92) 英法操控的国联或许会出于道义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但绝不会采取任何强有力的实质行动来干涉日本侵华。

 “欧洲的现状不容乐观,充满了各种不稳定因素,尤其是英国最近深受经济危机之害,在精神上,它难以分心关注远东事态。”[4](P92) 日本正是准确把脉了英法等国国情,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侵华战争。而国联则对日本毫无办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年· 38 ·

 法,对事件如何处理一拖再拖。

 [6](P460)二、锦州危局后国联的“积极”调解(一)表现 10 月 8 日,关东军轰炸了锦州。锦州是通往关内的门户,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这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9 日,英、法、美、德、意等国向日本提出抗议,国联亦发出了第二次通告。13 日,国联提前集会,讨论中国东北问题,会议由法国外长白里安主持。22 日,国联行政院第13 次会议上,白里安提出解决东北问题的第二个决议草案: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开始按照程序将军队撤至南满铁路区域以内,俾在下次开会日期(11 月16 日)以前,得以完全撤退。[2](P121) 这是国联第一次明确规定了日本的撤军日期。24 日,国联行政院第 16次会议以日本 1 票反对 13 票赞成通过了白里安提案。需要指出的是,白里安提案因日本的反对而毫无价值,因为根据国联盟约第 11 条规定,只有行政院全体包括当事国在内一致通过才有法律效力。故国联行政院只称决议案有所谓“道德上完全力量”及“精神价值”,“亦属国联会议之成功”。[2](P122) 11月 16 日,国联再次召开解决东北危机的会议。会上,各中小国家代表出于大国对自身威胁的立场,强烈要求国联援引盟约第 15 条规定,即不通过当事国的同意,直接采取制止日本扩大侵略的有效措施。[2](P143) 可惜国联置若罔闻。施肇基要求对日本采取经济制裁时,亦被国联否决。25 日,时任国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长的顾维钧提出锦州“中立化”方案,并由施肇基提交国联。该方案主张锦州暂时设为“中立区”,英、法、意等国军队进驻,日军保证不得进攻。国联欣然同意。不过英、法、美等国却以“驻军不敷分布”为理由,拒绝保证日本不进攻“中立区”,导致锦州“中立化”方案流产。综上所述,锦州危局后,国联把调解中日冲突当成头等大事,其态度是“积极”的。不过这种“积极”调解始终给世人一种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的感觉。那么国联缘何会有如此反应呢?(二)原因探析第一,维护国联权威和国际集体安全体系。虽然国联贵为国际组织,但却是英法两国为操纵世界各国命运所设,完全听命于英法。

 “国联成了西欧列强的工具,为维护帝国主义国际秩序而发挥作用。”[7](P561) 英法两国以国联为平台,建立起一套以自己为中心的国际集体安全体系。日本侵略东北三省,是在公然挑战英法操控的国联权威,严重践踏了国际集体安全体系。如果国联再不有所表示,将颜面无存,这也正是蒋介石始终钟情于国联解决东北问题的原因所在。“而为国联本身设想,倘此事无法解决,以后世界和平一无保证,国联即可不必存在。”[2](P126) 事实上,国联在“九·一八”事变后的 20 天时才被迫表现“积极”,已然是非常迟滞了。尤其是在日本无视国联的裁决后,国联本可以采取军事参与、经济制裁等方式迫使日本就范,但其却未采取任何强有力的举措。“当满洲危机可能给列强一个良好时机来巩固战后国际体系时,他们没有把握时机,日本在满洲至高无上,它无视这个体系。尽管所有国家,包括中国在内,正在寻找防止更大规模战争的办法,但是没有哪个西方强国有足够的实力或胆量对日本挑战。”[5](P508) 国联的权威源于英法两国,而“作为国际联盟最有实力的成员国,英国还是试图通过国际联盟这个机构,努力防止战争的扩大直至实现停战”,[4](P92-93) 这实则是本末倒置。英法两国只想享有国联领导者应享有的权利,并不想承担作为国联领导者应尽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义务。第二,可能损害欧美列强在华利益。锦州是东北通往华北的咽喉要道,关东军轰炸锦州意味着其有可能将战事蔓延至华北,而欧美列强在华北拥有巨大的利益,自不会坐视自身利益受损,故锦州危局第二天,欧美列强便纷纷向日本提出抗议。作为英法两国代理人的国联如何能置身事外呢?“积极”调解中日冲突便在情理之中了。第三,尽量不激怒日本,争取在国际合作的框架内解决东北问题。日本对国联裁决的蔑视,使国联进退两难,国联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继续把日本视为国联的一员,默认日本侵占东北三省的事实;二是把日本开除国联。国联的主导思想是尽量不激怒日本,在国际合作的框架内通过调解来解决东北危机。“伦敦更愿意迁就日本在满洲的权利作为这种合作(指维护国际合作框架)的一个方面。在本土和东亚的英国官员倾向于同意日本对中国民族主义的抱怨是正当的,为保持日本在世界社会中的合作伙伴地位,向日本作出让步比无情谴责它的做法更有利。”[5](P500) 尽管国联的这种调解建立在向日本让步的基础之上,但日本并不领情,反而视国联软弱无能。第四,和平主义思潮泛滥,不愿卷入战事。战争是残酷的,欧洲各国人民饱受一战的摧残,对战争造成的巨大苦难刻骨铭心,因此他们反对一切战争,希望永葆和平。这在英法等具有传统民主国家的国民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他们对和平的向往是马...

篇三:九.一八事变简评100字

么是九· 一八事变文秘综合范文

  “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帝国主义强行驻扎在我国东北的“关东军”,按照预定的阴谋,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炸毁,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以此为借口,日军当即向沈阳进攻,6小时后,将沈阳全城占领,酿成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柳条湖不是湖而是村名,面积近8平方公里,多为柳林丛生的沼泽地,还有少部分菜地和庄稼地,散乱地分布着20来户人家。

 北大营距沈阳老城区约5公里,原为张作霖麾下东北军一大兵营,驻兵万余。整座营盘方方正正,边长两公里,四周环以土围和深壕。

 日军精心选定“九·一八”事变发生地,实因柳条湖和北大营是中国东北的军事要地,还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地形地物便于日军寻找事变借口和易于发动事变。北大营距沈阳城5公里,距柳条湖村500米,距南满铁路最近处仅300米。

 据当年参与策划柳条湖事件的日军中的3个核心人物之一——花谷正,在《文献昭和史》中是这样描述的:“18日夜,月近半圆,高粱地黑沉沉的一片;疏星点点,长空欲坠。岛本大队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查铁路线为名,带领数名部下向柳条沟走去。一面从旁边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一面选了个离兵营约800米往南去的地点,河本亲自把骑兵用

  的小型炸药安装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点过了,轰的一声炸响,铁轨和枕木都炸飞了。”

 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也已明确认定:柳条湖事件“是日本人有计划实行的”。新晨范文网什么是九·一八事变责任编辑:刘老师

推荐访问:简评 事变 一八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