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精练41,语用+文化常识+名句名篇默写(《陋室铭》)(解析版)
组合精练 41 一、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1 分)
同里最吸引人的去处无疑是退思园了。毫不夸张不地说,这是我见过的中国古典园林中特别让我难以忘怀的一个。在
的拥挤中游古典园林是令人伤心的事。如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或许是大雨刚歇,或许是时值黄昏,你有幸走在这样的园林中就会觉得走进了一种境界。在一切古典园林都变成公众游观处的现代,这种审美嗜好无疑是一种奢侈愿望了,但有时竟然也能
。就这样,我们从西首的大门进入,向着东面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观赏过来。总以为看完这一进就差不多了,没想到一个月洞门又引出一个新的空间,而且一进比一进美,一层比一层奇。心中早已绷着悬念,却又时时为意外发现而一次次惊叹,这让我想到中国古典园林和古典戏曲的近似。难怪古代曲论家李渔会把编曲与工师建宅院苑榭
。不管依傍何种建筑流派,园林都要有自己的韵律。正是因为有了“韵律”,全部构建才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应接不暇
心驰神往
相提并论 B.摩肩接踵
心满意足
相提并论 C.摩肩接踵
心驰神往
一概而论 D.应接不暇
心满意足
一概而论 【参考答案】B 【解析】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根据语境,选填“摩肩接踵”。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心满意足:做了某事或得到什么事物等,自己心情很愉悦高兴,让自己觉得满意。根据语境,选填“心满意足”。相提并论:
意思是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 一概而论:指处理事情、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一律看待。根据语境,李渔不是处理事情,而是把编曲和建宅院混在一起谈,故选填“相提并论”。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清辞丽句必为邻”,追求好的语言表达是每个人毕生的功课,我们有责任让语言越来
越美好。
B.造船场内遗留了不少机器设备,作为文物它们都被认为毫无价值,但我们从中仍感悟到工业的“设计”力量。
C.想到藤野先生,鲁迅就感觉增加了勇气,于是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
D.从“庄生梦蝶”的故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的凄美神话,无不勾起人们浪漫的遐想 【参考答案】B 【解析】B 项和原文都是表示特殊含义。A 项表示直接引用。C 项表示讽刺和嘲笑。D 项表示着重强调的对象。引号常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特定称谓,如汕尾有“民间文学之乡”之称。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发现了更多的新空间,而且越来越漂亮。”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 分)
【参考答案】改句只是交代新空间漂亮;原句重在表现游者发现奇美新空间的惊讶感,更符合游览的现场感受(3 分),改句只是简单陈述;原句“一进”“一层”等词语与前义表述相照应,体现出表述的连贯性(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5 题。(9 分)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表达美好愿望,是华人过年的重要习俗。对联常见的有“五言” “七言” “九言”等,上下联字数虽不限,
。春联是华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
。如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描写了贴春联过春节的情景。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将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过去,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通常使用机器印刷或电脑制作。春联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符号之一,她具有承载人们思想情感、留存优秀传统文化印记的作用。
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进轴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参考答案】但必须相等;意味着就要过年了(意味着春节就要来了);春联是用毛笔(手工)书写。
5.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参考答案】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表达美好愿望,贴春联是华人过年的重要习俗。
评分建议:改对得 3 分;直接指出“是华人”前加“贴春联"亦可。
二 、古代文化知识(3 分)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吐蕃,我国古代藏族建立的地方政权,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
B.东宫,古代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亦借指太子。
C.袍笏,指古代官员上朝觐见天子或者官员间相互拜访时穿的官服和手拿的笏板。
D.字,本名之外所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号。文中“雅”与“佶”意义相关。
【参考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 C 项“官员间相互拜访时”说法有误。袍笏只在官员数见天子时才可以用。故选 C。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刘禹锡的《陋室铭》由山水仙龙入题,以类比的方式引出了陋室不陋的根本原因是:
“
,
”。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
,
”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3)《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的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
,
”。
【答案】(1)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2)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3)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易错易混字词:惟、馨、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