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旅游文化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图文)

| 来源:网友投稿

  xxx 旅游文化中心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直接详勘)

 xxxx 工 程 勘 察 院

 二 二 O 一 一 二 年 十月 月

 xxx 旅游文化中心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直接详勘)

 院 院

 长: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 审 核 人:

 xxxx 工程勘察院 二 二 O 一 一 二 年 十月 月

  自 自 审 意 见

 一、受 xxx 投资 XX 公司(甲方)委托,我 XX 公司位于 xxxx 的 xxx 旅游文化中心工程地质勘察任务。通过实地钻探、取样试验、地面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查明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达到了甲方技术委托书要求。

 二、勘察目的和任务明确,工作量布置合理,工作方法恰当,钻探质量合格,取样试验及测试成果统计均符合规范要求,勘探点距、线距及勘探孔深度能满足规范要求。

 三、报告针对场地内岩土工程地质特点,提供了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建议,岩石地基承载力取值合理,场地边坡及地震效应评价正确,提供了设计所需的其他岩土参数。

 四、报告文字简明,结论明确、建议合理可行;图件清晰、美观,资料齐全完整,数据准确。经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可交付甲方、设计方、施工方使用。

 审核人: xxxx 工程勘察院

 二 O 一二年十月

 目 目

  录 1 前言 ............................................................................................................................ 1 1.1 任务由来及拟建工程概况 ............................................................................... 1 1.2 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及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 1 1.3 完成工作量、勘察工作布置及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 1 1.3.1 完成工作量 ............................................................................................... 1 1.3.2 勘察方法、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质量评述 .......................................... 2 2 工程地质条件 ............................................................................................................. 2 2.1 地形地貌 ............................................................................................................ 2 2.2 气象及水文 ........................................................................................................ 2 2.3 地质构造 ............................................................................................................ 3 2.4 地层岩性 ............................................................................................................ 3 2.5 基岩风化带特征 ................................................................................................ 3 2.6 水文地质条件 .................................................................................................... 3 2.7 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 ............................................................................... 4 3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4 3.1 岩土测试成果的可靠性分析及统计原则 ....................................................... 4 3.2 测试成果及统计评述 ........................................................................................ 4 3.3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 .................................................................................... 5 3.3.1、岩石坚硬程度 ........................................................................................ 5 3.3.2、岩体完整程度 ........................................................................................ 6 3.3.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 ........................................................................ 6 3.4 原位测试成果统计 ............................................................................................ 6 4 场地稳定性评价 ......................................................................................................... 6 4.1 地震效应评价 .................................................................................................... 6 4.2 边坡稳定性评价 ................................................................................................ 6

  4.2.1 环境边坡 .................................................................................................. 6 4.2.2 基坑边坡 ................................................................................................... 8 4.3 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 12 5 地基评价 ................................................................................................................... 13 5.1 岩土地基评价 .................................................................................................. 13 5.2 岩质地基物理力学指标 .................................................................................. 13 5.3 地下水作用评价及地下室抗浮评价 .............................................................. 15 5.4 持力层及基础形式 .......................................................................................... 15 5.5 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 ................................................................................... 15 6

 结论与建议 ............................................................................................................ 15

  附 附

 录 附图: 1、总图例 2、勘探点布置平面图(比例尺 1:500))

  1 张 3、工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 1:200)

  19 张 4、钻孔地质柱状图(比例尺 1:200)

  51 张 5、动力触探试验曲线图(比例尺 1:50)

  4 张

 1 1 前言 1.1 任务由来及 拟建 工程概况 受 xxx 投资 XX 公司委托,我 XX 公司新建 xxx 旅游文化中心工程岩土工程直接详细勘察工作,场地位于 xxxx。

 xxx 旅游文化中心工程由 1#-1 高层住宅楼,1#-2、2#、3#商业楼,4#大厅,1#、2#地下车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拟建物设计概况详见勘察任务委托书及拟建物一览表 1.1-1。

 表 表 1.1-1

 场地拟建物一览表 拟建物 名称 设计地坪高程(m) 层数 重要性 等级 结构 类型 基础 形式 设计 荷载 (KN/柱) 地下室标高(±0.00) (m) 1#-1 楼 290.3 16-18F/-2F 一级 框剪 桩基 10000 280.60 1#-2 楼 290.3 2-3F/-2F 二级 框架 桩基 2500 280.60 2#楼 290.3 3F/-2F 二级 框架 桩基 2500 280.60 3#楼 285.3 3F/-2F 二级 框架 桩基 2500 280.60 4#楼 286.4 4-7F/-1F 二级 框架 桩基 4000 280.50 1#地下车库 280.6 -2F 二级 框剪 桩基 1000 280.60 2#地下车库 280.5 -1F 一级 框架 桩基 500 280.50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版)中的有关规定,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等级为二级,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2 勘察 工作 目的与任务 及执行的主要 技术标准 : 本次勘察的目的为施工设计提供建设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勘察任务如下: (1)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各岩土层工程特性。

 (2)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规模、发展趋势,评价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

  (3)对场地的地震效应及环境边坡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4)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提供地基基础形式,边坡支护措施及建议。

 (6)提供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

 本次工程地质详细勘察工作,遵照的依据是: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建设方会同设计单位提出的《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1:500 比例尺的新建场地用地红线图。由我院根据建设单位提出的委托书编制的工程地质勘察纲要。

 本次勘察工作执行的技术标准为: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_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3 完成工作量、勘察工作布置及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1.3.1 完成工作量 在接受任务后,为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我院地质人员认真详细踏勘了场地,按建设方提供的技术委托书及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编写了勘察工作纲要,勘察工作外业于 20__年 10 月 10 日~10 月 21 日完成实际施工 51 个钻孔。完成工作量见表 1.3-1。

 表 表 1.3-1

 完成工作量统计一览表 工作 项目 工 工 作 内 容 单位 工 工 作 量 备注 工程 测量 1/500 工程地质测绘 Km 2

 0.0032

 1/200 剖面测量 Km/条 2.545/19

 勘探点测量 点 51

 钻探 机械岩芯钻探 孔/m 51/764.97

 钻孔水位观测 孔 51

 岩土 试验 岩石物性 组 4 泥岩 2 组、砂岩 2 组 岩石抗压 组 18 泥岩 15 组、砂岩 3 组 抗拉剪 组 4 泥岩 2 组、砂岩 2 组 试验变形 组 4 泥岩 2 组、砂岩 2 组

 2 原位 测试 声波测试 m/孔 17.5/1

 N 63。5 动力触探 m/孔 17.6/4

  1.3.2 勘察方法、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质量评述 1.3.2.1 工程测量:起始点座标、高程由建设方提供,为 XX 市独立坐标系、1956 年黄海高程系成果。起用点点位标志保存完好,符合规范要求,可作为区内的平面、高程的起算依据。测量控制已知点见表 1.3-2。

 表 表 1.3 -2

  测量控制点成果一览表 点号

 纵坐标(X)

 横坐标(Y) 高程(H) 高程等级 2S0310 60929.198 51148.795 290.33 拟合高程 2S0309 60982.181 51161.909 291.00 拟合高程 勘探点放样及收测、地质断面测量均采用全站仪实测,其定位误差小于0.15m,标高误差不超过 0.01m,测量成果符合 XX 市测量规范》(CJJ/T8-2011)精度要求。

 1.3.2.2 1:500 工程地质调查,主要调查了场地内各类地层地质分界线,地层产状,裂隙产状及性质,搜集气象、水文、地震等资料。

 1.3.2.3 钻探:本次勘察采用 2 台 XY-1 型回转钻机施工,地质人员跟班编录,钻进过程中严格按钻探操作规程进行,未出现质量、安全事故。钻孔岩芯采取率:第四系覆盖土层65~70%,基岩中风化层80~95%。钻孔深度按照规范要求执行,由甲方代表现场验收检查孔深。终孔后现场及时编录、复核孔深、复测孔位。从现场地质调查结合钻孔揭露的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场地内地下水较贫乏。

 1.3.2.4 取样及试验:中等风化基岩样 25 组,均在拟定层位取得并及时密封,取样数量、质量满足规范要求。岩样测试工作委托 XX 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完成。

 1.3.2.5 本次勘察报告的编制使用经 XX 市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监督站组织专家评审通过的重庆川东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开发编制的《工勘软件 2002》。

 综上所述,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方法正确,勘探手段选择恰当,勘探点、线距布置合理,勘探深度适宜,土、岩芯采取率合格,编录数据真实可靠,钻孔孔位定测、剖面测量及岩样采集、送检项目及测试质量均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完成业主委托任务。此次勘察工作由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外业见证员罗家盛(ykjz-0628)见证。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场地属构造剥蚀侵蚀丘陵地貌。本次勘察机具进场前,场地已大致开挖整平,局部高程变化较大,整个场地北高南低,地面高程约在 283.0~295.0m 之间,高差约12.0m。场地西侧和南侧为 XX 市政道路及民用建筑,东侧为已建 xxx 主题公园。场地红线范围东北侧,有一山坡,高约 20.0m,坡顶存在已建高压铁塔,勘察期间,正在顺层方向对高压铁塔基础进行抗滑桩加固,坡体稳定,未发现变形迹象。地形总体地形较平缓,场地现状稳定。

 2.2 气象及水文 勘察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多年年平均气温 17.80~18.60C,月最低平均气温 7.20__.90C(1 月),日极端最高气温 43C(20__年 8 月 15 日),日极端最低气温-3.1C(1975年12月15日)。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0mm,年最大降水量1544.80mm,年最小降水量 740.10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 113mm,降水多集中于每年的5~9 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 70%。

 风少且风速小,多年平均风速 1.3m/s 左右,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最大瞬时风速28.4m/s。

 场地内及周边未见井、泉出露及地表水体。

 3 2.3 地质构造 场地位于观音峡冲断背斜东翼,岩层产状 110°∠45°,岩层呈单斜产出,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层序清楚。查阅邻近场区地质资料可知,场地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特征如下: 裂隙 L1:产状 270°∠45°,裂面较平整,张开 1mm,无充填,延长 3.0~5.0m,间距1.0~2.0m 左右,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 裂隙 L2:产状 20°∠70°,裂面较平直,闭合,延长 3.0m 左右,间距 1.0~2.0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

 根据现场调查及其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场区内未见断层及活动性大断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

 2.4 地层岩性

 场地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和杂填土(Q 4 ml ),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 2 s)砂、泥岩。现简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 4 ml ) 素填土(Q 4 ml ):褐黄色为主,由砂泥岩碎石、粉质粘土及少量砼块等组成,碎石粒径 20~30mm,硬质物含量>25%,松散,稍湿,堆填时间小于 3 年,为平场时杂乱堆填物,钻孔揭示最大厚度 12.00m(ZK51)。广泛的分布于整个场地的表层。

 杂填土(Q 4 ml ):杂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砂泥岩碎块、建筑垃圾及粘土堆填而成,硬物粒径 10~100mm,含量约占 20%,为其他修建场地废弃建筑物形成,回填时间小于 5 年,钻孔揭示最大厚度 10.60m(ZK16)。主要分布在场地西北侧。

 2.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 4 el+dl ) 粉质粘土:灰褐色,可塑状,干强度及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为残坡积成因,本次钻探揭示最大厚度 2.60m(ZK5)。

 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 2 s) 泥岩:紫红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巨厚层状构造,含砂质不均匀,据钻探揭露,该层分布面积广,为本场地主要岩层。钻孔揭示该层最厚为16.20m(ZK28)。

 砂岩:灰白色,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等,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钻孔揭示该层最厚为 11.50m(ZK1)。

 2.5 基岩风化带特征 基岩顶面上覆为第四系素填土、杂填土及粉质粘土,覆盖层厚 0.00m~12.00m(ZK51)。基岩面起伏与平场前地形差异较大,由北向南倾,倾角一般介于5~10°。按规范将场地基岩分为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

 强风化带:岩质较软,易折断,岩芯多破碎呈块状、饼状,钻孔揭示强风化带厚度约 0.80m(ZK5)~4.00m(ZK34)。

 中等风化带:岩质较新鲜,较坚硬,岩心完整,多呈短柱状~长柱状,裂隙不发育。钻孔揭示强风化带厚度约 7.30m(ZK42)~15.20m(ZK28)。

 钻孔岩土分层厚度及标高情况详见钻孔柱状图。

 2.6 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的富水性及导水性: 场地现已基本开挖、回填整平,覆盖层为素填土、杂填土及少量粉质粘土,填土层厚薄不均,为平场时杂乱堆填,松散、孔隙较大,透水性较好,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形成孔隙水和上层滞水,水量随季节变化;基岩为泥岩及砂岩,泥岩属相对隔水层,砂岩属弱透水层,场地基岩裂隙不发育,填土层中的地下水不易通过下渗而形成基岩裂隙水,总的来说,场地内地下水以填土层中的孔隙水为主,基岩中风化基岩裂隙水较贫乏。

 2、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及排泄条件 场地中的地下水为填土层中的孔隙水和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与地表积水的补给,径流途径短,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大,填土层中的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基岩面向南侧排泄,由于场地原为丘陵斜坡地形,故对地下水排泄有利,地下水的补、排条件较好,赋水性差。

 4 勘察期间对每个钻孔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抽干孔内残留水后,大部分钻孔水位未恢复,但是场地西侧和北侧填土较厚地带,钻孔水位有所恢复,据观察,地下水水位主要位于岩土界面附近,且水位的升降、恢复与大气降雨存在明显的关联,每次降雨过后,钻孔水位恢复极快,反之,水位不易恢复,由此可知,场地内的地下水以填土层中的孔隙水为主,大气降水是主要的补给途径。

 场地内地下水在丰水期,由于大气降水补给增强,孔内地下水水位会上升1~2m,涌水量相应增大,所以基础施工过程中,需避免雨季,同时还应加强监测,做好相应的抽、排水工作。

 拟建场地周围无污染源,因此,据环境判断,场地内地表水及地下水对砼物具微腐蚀性。

 场地人工堆填土主要成份为砂岩、泥岩碎石及少量的建筑弃渣,无腐蚀性堆填物,场地土层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

 2.7 不良地质 现象 及地质灾害 根据对拟建场地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情况,拟建场地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场地现状总体稳定。

 3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3.1 岩土测试成果的可靠性分析及统计原则 岩土测试成果的统计原则:根据岩土体的成因、岩性、分布、以及物理力学特征差异等原则进行分层,然后分别按各层位进行统计。从本工程场地内所采取的岩块试样的测试成果分析看,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在平面位置与空间分布上无明显的差异,并考虑到场地较小,本工程场地按层位岩性分别统计。

 3.2 测试成果及统计评述 本次勘察共采取岩样 25 组,试验项目为:物性、天然、饱和单轴抗压、抗拉、三轴剪及变形;试验结果见附件 4,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_年版)相关公式进行数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 3.2-1~8。

 表 表 3.2-1

 中等风化泥岩物理性质测试成果统计表 岩 石

 名 称 钻孔 编号 天然密度(g/cm 3 ) 饱 和 密度(g/cm 3 ) 干 密 度(g/cm 3 ) 颗粒密度(g/cm 3 ) 天然含水率(%) 饱水率(%)

 孔隙率(%)

 天然重度(kN/m 3 ) 泥岩 ZK46 2.48

 2.53

 2.41

 2.74

 3.23

 5.03

 12.12

 24.34

 2.47

 2.52

 2.39

 2.74

 3.37

 5.38

 12.86

 24.18

 2.47

 2.52

 2.39

 2.74

 3.43

 5.44

 13.00

 24.19

 泥岩 ZK35 2.44

 2.45

 2.29

 2.71

 6.26

 6.64

 15.26

 23.89

 2.45

 2.46

 2.31

 2.72

 6.17

 6.53

 15.10

 24.03

 2.45

 2.46

 2.30

 2.73

 6.40

 6.71

 15.48

 24.03

 统计个数 n 6

 6

 6

 6

 6

 6

 6

 6

 平均值 2.46 2.49 2.35 2.73 4.81 5.96 13.97 24.11 标准差 0.02 0.04 0.05 0.01 1.61 0.75 1.47 0.16 变异系数 0.01 0.01 0.02 0.01 0.33 0.13 0.11 0.01 修正系数 0.99

 0.99

 0.98

 1.00

 0.72

 0.90

 0.91

 0.99

 表 表 3.2-2

 中等风化砂岩物理性质测试成果统计表 岩 石

 名 称 钻孔 编号 天然密度(g/cm 3 ) 饱 和 密度(g/cm 3 ) 干 密 度(g/cm 3 ) 颗粒密度(g/cm 3 ) 天然含水率(%) 饱水率(%)

 孔隙率(%)

 天然重度(kN/m 3 ) 砂岩 ZK45 2.25

 2.26

 2.02

 2.64

 11.30

 11.61

 23.50

 22.06

 2.24

 2.25

 2.01

 2.65

 11.77

 12.04

 24.21

 22.00

 2.25

 2.26

 2.03

 2.63

 11.17

 11.41

 23.14

 22.06

 砂岩 ZK4 2.34

 2.36

 2.20

 2.62

 6.62

 7.37

 16.18

 22.93

 2.33

 2.35

 2.18

 2.62

 6.99

 7.75

 16.89

 22.83

 2.34

 2.36

 2.20

 2.63

 6.62

 7.44

 16.37

 22.95

 统计个数 n 6

 6

 6

 6

 6

 6

 6

 6

 平均值 2.29 2.30 2.10 2.63 9.08 9.60 20.05 22.47 标准差 0.05 0.05 0.09 0.01 2.57 2.30 3.93 0.48 变异系数 0.02 0.02 0.04 0.00 0.28 0.24 0.20 0.02 修正系数 0.98

 0.98

 0.96

 1.00

 0.77

 0.80

 0.84

 0.98

  表 表 3.2-3

 中等风化泥岩抗压强度试验指标 统计表

 岩

 性 孔

 号 天然抗压强度(Mpa) 饱和抗压强度(Mpa) 中等 风化 泥岩 ZK46 7.8

 6.9

 8.9

 4.9

 4.3

 5.6

 ZK43 4.4

 4.5

 4.6

 2.7

 2.7

 2.8

 ZK35 5.2

 5.5

 5.8

 3.2

 3.4

 3.6

 ZK50 5.2

 5.3

 4.7

 3.2

 3.3

 2.9

 5 ZK21 5.7

 4.9

 5.8

 3.5

 3.1

 3.6

 ZK9 7.5

 8.1

 8.6

 4.7

 5.1

 5.4

 ZK3 7.3

 8.2

 7.2

 4.6

 5.2

 4.5

 ZK30 6.1

 7.1

 7.9

 3.8

 4.5

 5.0

 ZK37 7.5

 8.8

 8.1

 4.8

 5.6

 5.2

 ZK19 6.2

 5.0

 5.4

 3.9

 3.1

 3.3

 ZK10 8.2

 7.3

 6.7

 5.2

 4.6

 4.2

 ZK32 6.3

 7.2

 8.1

 4.0

 4.5

 5.1

 ZK23 6.4

 7.4

 7.2

 4.0

 4.6

 4.5

 ZK48 6.2

 6.9

 7.4

 3.9

 4.3

 4.6

 ZK20 7.3

 6.5

 7.9

 4.6

 4.1

 5.0

 子样数 n 45 45 平均值(φ m ) 6.69

 4.19

 软化系数 0.63

 标准差(σ f ) 1.26

 0.83

 变异系数(δ) 0.19

 0.20

 修正系数(γ s ) 0.95

 0.95

 标准值(f k ) 6.4

 4.0

 最小值~最大值 4.40

 ~ 8.90

 2.70

 ~ 5.60

  表 表 3.2-4

 中等风化砂岩抗压强度试验指标 统计表

  岩

 性 孔

 号 天然抗压强度(Mpa) 饱和抗压强度(Mpa) 中等风化砂岩 ZK8 9.5

 10.4

 11.1

 6.2

 6.7

 7.2

 ZK41 8.7

 9.3

 9.1

 5.6

 6.0

 5.8

 ZK25 8.6

 9.7

 8.0

 5.5

 6.2

 5.1

 子样数 n 9 9 平均值(φ m ) 9.38

 6.03

 软化系数 0.64

 标准差(σ f ) 0.95

 0.64

 变异系数(δ) 0.10

 0.11

 修正系数(γ s ) 0.94

 0.93

 标准值(f k ) 8.8 5.6 最小值~最大值 8.00

 ~ 11.10

 5.10

 ~ 7.20

 表 表 3.2-5

 中等风化泥岩岩石抗拉、抗剪强度试验成果统计表

 岩 性 孔

 号 抗 拉 强 度

 (MPa) 抗剪强度指标(C:Mpa,φ:度) 天然三轴压缩强度 φ C 中等风化泥岩 ZK28 0.53

 0.43

 0.59

 37.60

 1.90

 ZK11 0.44

 0.56

 0.41

 37.30

 1.71

 统计件数 6 2 2 区间值 0.59 ~ 0.41 37.60

 ~ 37.30

 1.9 ~ 1.71 平均值 0.49

 37.45

 1.81

 标准差 0.08

 0.21

 0.13

 变异系数 0.15

 0.01

 0.07

 标准值 0.43

 ---------------- ---------------- 修正系数 0.8727

 ---------------- ----------------

 表 表 3.2-6

 中等风化砂岩岩石抗拉、抗剪强度试验成果统计表 岩 性 孔

 号 抗 拉 强 度

 (MPa) 抗剪强度指标(C:Mpa) 天然三轴压缩强度 φ C 中等风化砂岩 ZK45 0.57

 0.64

 0.52

 37.60

 2.08

 ZK12 0.66

 0.72

 0.60

 38.00

 2.42

 统计件数 6 2 2 区间值 0.72 ~ 0.52 38.00

 ~ 37.60

 2.42 ~ 2.08 平均值 0.62

 37.80

 2.25

 标准差 0.07

 0.28

 0.24

 变异系数 0.11

 0.01

 0.11

 标准值 0.56

 ---------------- ---------------- 修正系数 0.9058

 ---------------- ----------------

 表 表 3.2-7

 泥岩变形试验成果统计表 岩 石名称 孔号

 弹 性 模 量

  E(MPa)

 变 形 模 量

  (MPa)

 泊 桑 比

 μ 泥岩 ZK6 2118

 2312

 2589

 1914

 2104

 2381

 0.33

 0.32

 0.32

 ZK9 2237

 2552

 2778

 2038

 2336

 2566

 0.33

 0.32

 0.32

 统计件数(n) 6 6 6 平均值(π) 2431

 2223

 0.32

  表 表 3.2-8

 砂岩变形试验成果统计表 岩石 名称 孔号

 弹 性 模 量

  E(MPa)

 变 形 模 量

  (MPa)

 泊 桑 比

 μ 砂岩 ZK1 3364

 3032

 2901

 3134

 2820

 2688

 0.29

 0.30

 0.30

 ZK4 3482

 3028

 3216

 3266

 2825

 3015

 0.29

 0.30

 0.30

 统计件数(n) 6 6 6 平均值(π) 3171

 2958

 0.30

 3.3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 3.3.1 、岩石坚硬程度 根 据 上 述 岩 石 试 验 成 果 统 计 表 , 按 《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规 范 》(GB50021-2001)(20__年版)表 3.2.2-1,中等风化泥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4.0MPa,软化系数 0.63,为极软岩,中等风砂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 5.6MPa,软化

 6 系数 0.64,为软岩。

 有关岩石的其它参数如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等见上述统计表 3.2-3~3.2-4。

 3.3.2 、岩体完整程度 据 ZK9 声波测井报告,强风化岩石完整性系数 Kv=0.26,中风化岩石完整性系数 Kv=0.63,再结合现场岩芯鉴定,强风化岩层,岩芯破碎,多呈块状,属性破碎;钻孔钻入中等风化岩体采取率>80%,中等风化岩体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较完整。

 3.3.3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 根 据 岩 石 坚 硬 程 度 及 完 整 性 , 依 据 《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规 范 》(GB50021-2001)(20__年版) 表 3.2.2-2,场地中等风化岩石基本质量等级:砂岩为Ⅳ类、泥岩为Ⅴ类。强风化基岩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3.4 原位测试成果统计 场地范围内土层为素填土、杂填土及粉质粘土,素填土广泛分布在整个场地,杂填土及粉质粘土主要分布在场地西北侧,土层厚度不均,变化较大,本次勘察在2 个钻孔的素填土和 2 个钻孔的杂填土中进行了重型触探试验(N 63.5 )。

 表 表 3.4-1 素填土 N 63.5 重型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 试验钻孔 起止深度(m) 试验深度(m) 试验区间值 平均值 变异系数 厚度加权平均值 ZK50 0.50~6.00 5.5 2.9~14.6 8.01 0.356 7.9 ZK51 0.50~6.50 6.0 2.9~15.1 7.79 0.359

 表 表 3.4-2 杂填土 N 63.5 重型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 孔号 起 止 深 度(m) 单孔厚度 单孔锤击数 平均值 厚度加权 区间值 变异系数 平均值 ZK4 3.2~4.5 1.3 4.11 5.60

 0.97~11.28 0.82

 6.6~7.9 1.3 4.78 0.92~11.31 0.70

 ZK16 2.7~4.2 1.5 4.33 0.97~10.92 0.60

 6.3~8.3 2 4.46 0.90~11.48 0.59

 由触探试验表及表 3.4-1、表 3.4-2 可知,场地填土均匀性差,为松散~稍密状态局部有块石,均匀性较差。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及地区经验:因填土硬质物含量一般 20~30%,填土重度天然取 19.50KN/ m 3 ,饱和取 20.50KN/ m 3 ,等效内摩察角取 28°。

 4 场地稳定性评价 4.1 地震效应评价 根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层以填土为主,根据钻孔波速测井报告可知,填土剪切波速 Vs=154m/s,属中软土。强风化岩石剪切波波速Vs=567m/s,属软质岩石,中风化岩石剪切波波速 Vs>800m/s,属岩石。据场地内拟建物特点,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按设计高程整平后, 场地内各拟建物地震效应评价见表 4.1-1(注:由于 1#-1 楼、1#-2 楼、2#、3#楼在 1#地下车库上面,可作为整体进行地震效益评价;4#楼与 2#地下车库也作为整体进行地震效应评价)。

 表 表 4.1-1

 场地内 拟建物地震效应评价表

 人工填土 粉质粘土 覆盖层1#地下车库及其上层建筑整体 ZK16 16.45 0.00 16.45 Ⅱ 一般地段 0.352#地下车库及其上层建筑整体 ZK51 15.60 0.00 15.60 Ⅱ 一般地段 0.35拟建物名称 依据厚度 场地等效剪切波速(m/s)154.00场地类别 抗震地段设计抗震周期154.00 4.2 边坡稳定性评价 场地东北侧,现存一高约 20.0m 的山坡,山坡周围已部分开挖整平(见平面布置图),在场地红线边界形成边坡,以岩质边坡为主,岩体主要为泥岩,夹砂岩夹层。坡顶为一在用高压铁塔,勘察期间,未发现坡体变形、开裂迹象,并且甲方单位坚持“先治理后开挖”的原则,在顺层方向,正在对高压铁塔基础进行抗滑桩加固,总的来说,勘察期间,既有边坡及其坡顶构建物稳定。

 7 4.2.1 环境边坡 场地红线范围内按设计标高整平后,会与红线外地面形成挖填边坡,对可能形成的挖填边坡统计见表 4.2-1。

 表 表 4.2-1

 挖填边坡统计表 边坡编号 高度(m) 坡向 安全等级 稳定性评价

 建议支护措施

 P1-P3 3.0~5.6 10° 二级 为填方土质边坡,由于土体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可能会沿坡肩产生滑塌破坏或沿内部软弱面圆弧破坏。

 重力式挡墙支护,采用换填压实填土做持力层,压实系数不小于 0.94,换填后需经检验合格才能作挡墙的持力层。

 P3-P4 1.0~4.0 90° 二级 为填方土质边坡,由于土体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可能会沿坡肩产生滑塌破坏或沿内部软弱面圆弧破坏。

 重力式挡墙支护,采用换填压实填土做持力层,压实系数不小于 0.94,换填后需经检验合格才能作挡墙的持力层。

 P8-P9 <2 25° 二级 为填方土质边坡,由于土体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可能会沿坡肩产生滑塌破坏或沿内部软弱面圆弧破坏。

 放坡,放坡坡率 1:1.25,或挡墙支护处理,以基岩做持力层,挡墙的嵌入持力层深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P11-P12 2.0~3.5 85° 二级 为填方土质边坡,由于土体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可能会沿坡肩产生滑塌破坏或沿内部软弱面圆弧破坏。

 重力式挡墙支护,采用换填压实填土做持力层,压实系数不小于 0.94,换填后需经检验合格才能作挡墙的持力层。

 P13-P14 1.5~2.6 200° 二级 为填方土质边坡,由于土体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可能会沿坡肩产生滑塌破坏或沿内部软弱面圆弧破坏。

 重力式挡墙支护,采用换填压实填土做持力层,压实系数不小于 0.94,换填后需经检验合格才能作挡墙的持力层。

 1 、建筑红线 东北侧界 边界 P9-P10 段(17 剖面),按设计意图,此侧为放坡段,根据放坡处理后,将形成高约 2.0~12.0m 的挖方岩质边坡,坡长约 30m,放坡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岩体主要为泥岩,夹砂岩夹层,边坡坡向180°,坡角90°,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见赤平投影图:岩质边坡为切向坡,裂隙 L1、L2 与边坡大角度相交,两组裂隙交于边坡坡外,岩质边坡稳定性主要由岩体强度控制,裂隙 L1、L2 与边坡形成楔形体开挖可能产生掉块和局部垮塌,边坡开挖可能产生掉块和局部垮塌,开挖后裸露会形成风化掉块现象,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

 ESWN 1 岩层产状:110°∠45° 1 2 裂隙L1产状:270°∠45° 2 3 裂隙L2产状:20°∠70° 3 4 斜坡坡向:180°,坡角:90° 4 图 图 4.2.1

 P9-P10 段挖方岩质边坡赤平投影图 该边坡最大高度约 12.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高度较大,此侧边坡有充实的放坡空间,建议对开挖边坡采取放坡处理,建议放坡坡率:强风化基岩取1:1.0;中风化基岩取 1:0.75,放坡后及时清除上部覆土及坡体凸起部位和松动块体后及时采取挂网喷浆护面,防止坡面风化,并且应于坡顶、坡脚修筑排水沟,避免降水对边坡岩体的浸泡,破坏坡体结构等特征。

 2界 、建筑红线东北侧边界 P10-P11 段(18 剖面),按设计意图,此侧为放坡段,根据放坡处理后,将形成高约 0.0~12.0m 的挖方岩质边坡,坡长约 54.0m,放坡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岩体主要为泥岩,夹砂岩夹层,边坡坡向200°,坡角90°,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见赤平投影图:岩质边坡为切向坡,裂隙 L1、L2 与边坡大角度相交于坡外,岩质边坡稳定性主要由岩体强度控制,裂隙 L1、L2 与边坡形成楔形体开挖可能产生掉块和局部垮塌,开挖后裸露会形成风化掉块现象,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

 8 ESWN 1 岩层产状:110°∠45° 1 2 裂隙L1产状:270°∠45° 2 3 裂隙L2产状:20°∠70° 3 4 斜坡坡向:200°,坡角:90° 4 图 图 4.2.2

 P10-P11 段挖方岩质边坡赤平投影图 该边坡最大高度约 12.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高度较大,此侧边坡有充实的放坡空间,建议对开挖边坡进行放坡处理,建议放坡坡率:强风化基岩取1:1.0;中风化基岩取 1:0.75,放坡后及时清除上部覆土及坡体凸起部位和松动块体后及时采取挂网喷浆护面,防止坡面风化,并且应于坡顶、坡脚修筑排水沟,避免降水对边坡岩体的浸泡,破坏坡体结构等特征。

 4.2.2 基坑边坡 按照设计要求,1#地下车库整平标高为 280.6m, 2#地下车库整平标高为280.5m,建设场地大部分还未整平至地下室设计高程,上部土体厚度不均,按照 1#及 2#地下车库设计标高,地下室工程建设开挖高度约 1.0~5.0m,将形成基坑边坡,基坑边坡位置见平面图或示意简图 4.2.3,稳定性分析见表 4.2-1。

 1#地下车库(-2F=280.60)ABCDEFGHIJKLMN2#地下车库(-1F=280.50)A'B' C'D'E'F'G'H'I'J'K'L'M'N'P9P10P11OP1P2P3P4P5P6P7P8P12P13P14P15 图 图 4.2.3

  基坑边坡位置示意图 表 表 4.2-2 地下车库基坑 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支护措施建议表

 边坡 编号 坡高 (m) 坡 长(m) 坡体 类型 结构面产状 极射赤平投影图分析 稳定性分析 支护措施建议 AB 9.4 45.2 土质

 AB 坡向:175°

 ——

 该坡高度较大,为挖填方土质边坡, 由杂填土组成,土层松散易垮,建议采取支护措施。

 建议临时放坡,放 坡 坡 率1:1.25,回填后采用地下侧墙配合梁柱、楼面体系支挡。

 BC 9.4 6.0 土质

 BC 坡向:270°

 ——

 该坡高度较大,为挖填方土质边坡, 由杂填土组成,土层松散易垮,建议采取支护措施。

 建议临时放坡,放 坡 坡 率1:1.25,回填后采用地下侧墙配合梁柱、楼面体系支挡。

 9 CD 9.4 3.0 土质

 CD 坡向:350°

 ——

 该坡高度较大,为挖填方土质边坡, 由杂填土组成,土层松散易垮,建议采取支护措施。

 建议临时放坡,放 坡 坡 率1:1.25,回填后采用地下侧墙配合梁柱、楼面体系支挡。

 DE 9.4 4.0 土质

 DE 坡向:270°

 —— 该坡高度较大,为挖填方土质边坡, 由杂填土组成,土层松散易垮,建议采取支护措施。

 建议临时放坡,放 坡 坡 率1:1.25,回填后采用地下侧墙配合梁柱、楼面体系支挡。

  EF

 9.4 16.9 土 质

 EF 坡向:175°

 —— 该坡高度较大,为挖填方土质边坡, 由杂填土组成,土层松散易垮,建议采取支护措施。

 建议临时放坡,放 坡 坡 率1:1.25,回填后采用地下侧墙配合梁柱、楼面体系支挡。

 FG 9.4 2.6 岩 土 质 ①岩层产状 110°∠45° ② 裂 隙 L1 产 状270°∠45° ③ 裂 隙 L2 产状:20°∠70° ④FG 坡向:270° FG 倾角:90° ESWN 1 2 3 4

 上部土质边坡,厚度约7.4m,土坡形成后易产生土体内部圆弧形破坏、垮塌、不稳定,岩质边坡约2m,为反向坡,裂隙 L2 与边坡大角度相交,边坡岩体结构面裂隙 L1 外倾、倾角 45°,边坡开挖后可能会沿裂隙 L1 向下滑动,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破坏模式受外倾结构面控制,边坡岩体破裂角取45.0°,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0°。

  可采用桩板墙进行支挡,建议回填地段先修建支档结构再回填。

 GH 9.6 20.0 岩 土 质 ①岩层产状 110°∠45° ② 裂 隙 L1 产 状270°∠45° ③ 裂 隙 L2 产状:20°∠70° ④GH 坡向:175° GH 倾角:90° ESWN 1 2 3 4

 上部土质边坡,厚度约4.6~7.0m,土坡形成后易产生土体内部圆弧形破坏、垮塌、不稳定,岩质边坡高 2.6~5.0m,为切向坡,裂隙 L1、L2的交点位于坡外,边坡基本稳定,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破坏模式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岩体破裂角:取 61.0°,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0°。

 可采用桩板墙进行支挡,建议回填地段先修建支档结构再回填。

 HI 4.4~9.4 48.4 岩 土 质 ①岩层产状 110°∠45° ② 裂 隙 L1 产 状270°∠45° ③ 裂 隙 L2 产状:20°∠70° ④HI 坡向:270° HI 倾角:90° ESWN 1 2 3 4

 上部土质边坡,厚度约1.3~4.5m,土坡形成后易产生土体内部圆弧形破坏、垮塌、不稳定,岩质边坡高 2.2~5.0m,为反向坡,裂隙 L2 与边坡大角度相交,边坡岩体结构面裂隙L1外倾、倾角 45°,边坡开挖后可能会沿裂隙 L1 向下滑动,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破坏模式受外倾结构面控制,边坡岩体破裂角取 45.0°,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0.0°。

 可采用桩板墙进行支挡,建议回填地段先修建支档结构再回填。

 IJ 4.4 2.6 岩质 ①岩层产状 110°∠45° ② 裂 隙 L1 产 状270°∠45° ③ 裂 隙 L2 产状:20°∠70° ④HI 坡向:350° HI 倾角:90° ESWN 1 2 3 4

 边坡为切向坡,同时裂隙 L1、L2 交线位于边坡坡内与边坡形成楔形体,边坡开挖岩坡易产生局部楔形体掉块等现象,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破坏模式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岩体破裂角:取 43.0°,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0.0°。

 采用地下侧墙配合梁柱、楼面体系支挡。

 JK 3.9~4.7 27.4 岩质 ①岩层产状 110°∠45° ② 裂 隙 L1 产 状270°∠45° ③ 裂 隙 L2 产状:20°∠70° ④JK 坡向:270° JK 倾角:90° ESWN 1 2 3 4

 岩质边坡为反向坡,裂隙 L2 与边坡大角度相交,边坡岩体结构面裂隙 L1 外倾,倾角 45°,边坡开挖后可能会沿裂隙 L1 向下滑动,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破坏模式受外倾结构面控制,边坡岩体破裂角取45.0°,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0°。

 采用地下侧墙配合梁柱、楼面体系支挡。

 10 KL 3.9 5.4 岩 土 质 ①岩层产状 110°∠45° ② 裂 隙 L1 产 状270°∠45° ③ 裂 隙 L2 产状:20°∠70° ④KL 坡向:315° KL 倾角:90° ESWN 1 2 3 4

  上部为填土边坡,约 1m厚,土坡形成后易产生土体内部圆弧形破坏、垮塌、不稳定,岩质边坡高约 2.9m,为反向坡,裂隙 L1、L2 交线位于边坡坡内与边坡形成楔形体,边坡开挖岩坡易产生局部楔形体掉块等现象,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破坏模式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岩体破裂角:取 43.0°,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0.0°。

 采用地下侧墙配合梁柱、楼面体系支挡。建议回填地段先修建支档结构再回填。

 LM 3.9~4.6 60.4 岩 土 质 ①岩层产状 110°∠45° ② 裂 隙 L1 产 状270°∠45° ③ 裂 隙 L2 产状:20°∠70° ④LM 坡向:315° LM 倾角:90° ESWN 1 2 3 4

  边坡西侧为土质边坡,土坡形成后易产生土体内部圆弧形破坏、垮塌、不稳定,岩质边坡为切向坡,裂隙 L1、L2 交线位于边坡坡内与边坡形成楔形体,边坡开挖岩坡易产生局部楔形体掉块等现象,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破坏模式受岩体强度控制,边 坡 岩 体 破裂 角 : 取43.0°,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0°。

  采用地下侧墙配合梁柱、楼面体系支挡。建议回填地段先修建支档结构再回填。

 MN 4.6~7.2 34.2 土质

 MN 坡向:100°

 ——

 该坡高度较大,为挖填方土质边坡, 由杂填土组成,土层松散易垮,建议采取支护措施。

  建议临时放坡,放 坡 坡 率1:1.25,回填后采用地下侧墙配合梁柱、楼面体系支挡。

 NO 9.7 12.0 土质

 NO 坡向:350°

 ——

  该坡高度较大,为挖填方土质边坡, 由杂填土组成,土层松散易垮,建议采取支护措施。

 建议临时放坡,放 坡 坡 率1:1.25,回填后采用地下侧墙配合梁柱、楼面体系支挡。

 OA 7.5~9.4 57.8 土质

 OA 坡向:100°

 ——

 该坡高度较大,为挖填方土质边坡, 由杂填土组成,土层松散易垮,建议采取支护措施。

  可采用桩板墙进行支挡。建议对现存边坡进行支挡之后再进行下一步施工,回填地段先修建支档结构再回填。

 A'B'

 4.9~5.8 134 岩 土 质 ①岩层产状 110°∠45° ② 裂 隙 L1 产 状270°∠45° ③ 裂 隙 L2 产状:20°∠70° ④A'B'坡向:200° A'B'倾角:90° ESWN 1 2 3 4

 上部土质边坡,厚度约1.6~3.6m,为素填土组成,土坡形成后易产生土体内部圆弧形破坏、垮塌、不稳定,岩质边坡高2.2~4.5m,为切向坡,裂隙 L1、L2 的交点位于坡外,边坡基本稳定,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破坏模式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岩体破裂角:取 61.0°,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0°。

  采用地下室侧墙配合梁柱、楼 面 体 系 支挡,建议回填地段先修建支挡 结 构 再 回填。

 B'C'

 5.8 4.1 岩质 ①岩层产状 110°∠45° ② 裂 隙 L1 产 状270°∠45° ③ 裂 隙 L2 产状:20°∠70° ④B'C'坡向:120° B'C'倾角:90° ESWN 1 2 3 4

 岩质边坡为顺向坡,边坡倾角 45°,切坡后,沿层面滑动的可能性较大,边坡欠稳定,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破坏模式受层面控制,边坡岩体破裂角取 45.0°,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0°。

  采用地下室侧墙配合梁柱、楼 面 体 系 支挡,建议回填地段先修建支挡 结 构 再 回填。

 C'D' 5.8 32.2 岩质 ①岩层产状 110°∠45° ② 裂 隙 L1 产 状270°∠45° ③ 裂 隙 L2 产状:20°∠70° ④C'D'坡向:200° C'D'倾角:90° ESWN 1 2 3 4

 岩质边坡为切向坡,裂隙 L1、L2 的交点位于坡外,边坡基本稳定,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破坏模式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0°,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0.0°。

  采用地下室侧墙配合梁柱、楼 面 体 系 支挡。

 11 D'E' 5.8 6.6 岩 土 质 ①岩层产状 110°∠45° ② 裂 隙 L1 产 状270°∠45° ③ ...

推荐访问:岩土 文化中心 工程勘察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