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旅游发展规划
第六节 旅游发展规划 第一条 旅游发展目标 实施“旅游驱动”、“城旅互融”“项目带动”三大战略和“全域旅游”、“一镇一品”、“万象旅游”、“四季旅游”、“智慧旅游”、“文景一体”六大策略。
以生态体验、民族文化和特种运动旅游为主线,以摆时之乡、峡谷慢城、运动小镇、中缅边城、魅傈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为依托,建设“峡谷慢城,魅傈泸水”旅游城市,力争创建滇西北领先、云南一流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中国西南地区知名的峡谷旅游目的地,世界独有的傈僳族国际文化会客厅。
至 2020 年实现旅游人次超 380 万,旅游收入超 63 亿元,2030 年实现旅游人次超 1800 万,旅游收入超 620 亿元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第二条 旅游 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一廊·两带,一心·六区”的旅游空间结构。
一廊:以怒江大峡谷为轴,串接百花岭天籁之村、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六库峡谷慢城、峡谷天体温泉小镇、魅傈古寨、怒江天空步道、巴尼小镇等景区景点,形成怒江花谷旅游长廊。
两带:以六库-片马二级公路为西带,辐射连通片马中缅边城、风雪丫口、高黎贡山国家公园、鲁掌山地户外运动公园等景区景点,形成生态红色旅游带;以六库-兰坪二级公路为东带,辐射连通炳腮坝悬崖酒店群、新寨天空之城、老窝避暑小镇、红海风景区、生态农业加工园区等景区景点,形成农业加工旅游带。
一心:中心城区形成的区域性的旅游集散及服务中心。
六区:民族文化体验区、峡谷观光体验区、边境红色旅游区、特种运动旅游区、避暑养生度假区、生态农业观光区。
第三条 旅游游线 组织 1、辐射影响大环线—“滇藏新通道” 规划与西藏相连的旅游通道,形成以国家公园、高山峡谷、藏族文化为主题的滇藏自驾游品牌线路。
2、深度影响中环线—“国家公园旅游带” 以滇西北各国家公园为依托,建设与周边州市相连的旅游通道,形成国家公园主题旅游线路,串联腾冲—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高黎贡山国家公园—独龙江国家公园—白马雪山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丽江—六库等主题旅游景区景点,融入滇西北旅游大格局。
3、核心影响小环线—“怒江走廊” 规划串联上江摆时之乡、六库峡谷慢城、鲁掌运动小镇、秤杆魅傈小镇、洛本卓勒墨之乡、福贡知子罗、贡山丙中洛、白马雪山、老君山、罗古菁等全州各景区的“怒江走廊”旅游线路,融入怒江州全景域规划。
4、中心城区“半小时旅游带” 依托中心城区半山轻轨等交通,在半小时可达范围内形成半小时旅游带,规划两条城区旅游线路串接各景点。
南线:大南茂旅游集散服务中心—蛮蚌生态农业主题公园—百花岭天籁之村—付坝咖啡种植基地—蛮英食用菌观光区—魅傈歌剧院—城市滨江景观走廊—悬崖酒店群。
北线:国际峡谷会展中心—傈僳族传统工艺工作坊—面山公园—和谐塔自然风景区—青山体育公园—城区。
第四条 旅游服务体系 围绕泸水市交通网络、核心旅游节点的分布,实施“以点带线,以线覆面”的旅游服务工程,规划采用“一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二级游客服务中心-小型游客服务站点”三级旅游服务网络结构。
依托大南茂一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按照旅游口岸城市标准建设旅游服务接待体系,形成区域中转中心和对外服务窗口。
依托九个乡镇规划九处簇群组织节点,形成二级游客服务中心,集中配置较为齐全的标准化设施,成为联系各景区的主要旅游接待中心。
利用现有乡镇交通设施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在各景区景点、主干交通沿线设立小型游客服务站点,整合景区内部原有游览步道,建立景区慢行系统。
上一篇:2022年彰武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电子烟行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