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5152档案

| 来源:网友投稿

 课题:小摄影师

 中楼小学

 凡启华

 学习内容

 6、小摄影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挂念着那个少先队员。再如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和惊喜。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二是认识引用对话的不同方式,并通过对话读出人物的感情。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理解大概意思。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纸团飞进窗口,男孩请求高尔基允许为他照相──高尔基摆好姿势,男孩准备为他照相──忘带胶卷,男孩哭着离开──高尔基等着男孩再次来照相。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义。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词语、句子、段落,通过朗读尝试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受到熏陶和感染。本课结尾,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空间,学生肯定有兴趣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 8 个生字。会写“突、按”等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 12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是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难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学习时数

 三课时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自主读书,探究阅读: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 n 。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 15 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 1 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7、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合作研读,感悟理解: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 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组交流讨论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 10 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和深深的爱。

 四、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同学间相互交流。

 2、收集关于高尔基的故事。

 五、作业设计:

 1、发挥想象,续写故事。2、积累文中好词好句子。

 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上册《花钟》说课稿 中楼小学

  凡启华 一、说教材

  《花钟》一文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仅用 3 个自然段将鲜花之美、花钟之奇描述的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全文可用一个字来概括:美。花儿美、花钟美、插图美、语言更美。尤其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不同的说法描写了一天之内不同时间不同种类的鲜花开放的美好姿态,词句表达丰富多样,有序有趣,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段落。

 二、说目标:

 基于文本这样的写作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从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出发,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识字学词,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积累等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文本语言的优美,感悟作者写法的精妙,背诵第一自然段。

 3、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4、陶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

 品悟第一自然段,感受文本语言的 优美,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

 说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句式表达,对一些句子尝试 换一种说法。

 四、说教学方法: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从识字教学向阅读教学的过渡时期,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和语言积累,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预设的教学方法是:小组组长上台展示字词,体现生生交流。画一副花钟图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紧抓朗读品位语言、发展语言。

 五、说教学流程:

  三年级的学生语言很少,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把这课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是字词与第一自然段,我教的是第一课时。力求一课一得,我简化教学头绪,具体通过“识花名”“赏花开”“品花时”三个教学环节层层推进,引领着孩子们在鲜花的世界里呼吸花的芬芳、触摸花的美丽、感悟花的迷人、积累花的语言…

 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意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上课之前,我利用彩笔画了一幅百花争艳图,目的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后对学生预习的反馈,通过小组展示,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情况,老师相机总结平时易错的字,如:“需”等。然后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初读课文,整体感悟。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订正,体现生生交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读重点句子,师生交流读句子,男、女生交流读句子。目的让学生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美,培养语感。在学生读熟句子的基础上,相机向学生说明关键“左右”用法,这也是大纲对我们的要求。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各种教学手段最终是指向“语言的习得”。阅读对于学

 语言的意义不仅在于读懂你正在读的东西,而且更在于从阅读中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学生此时熟读成诵,对作者的写法已有所感悟,让学生尝试多样的句式表达,此时的课堂一定是创意百出、诗意流淌,此举可谓一举多得,既创新了学生的思维,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更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最后,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情,让学生谈体会。

  课堂短短的 40 分钟是有限的,要让学生带着探究的欲望走出课堂,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份实践性很强的作业:1、自己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设计制作一个美丽的平面花钟。2、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花卉或者植物,用彩笔画下来并配上简短生动的文字。学生二选其一,自主、合作、探究完成。

 以目标为准绳,以字词为依托,以朗读为主线是我设计本课的指导思想。整节课的设计,我力图带给学生的感觉就是“美”。一种不知不觉悄然动心的美,一种不露声色悄然动情的美,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学法迁移之美,这种“不露痕迹”的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技巧,更是一种教育的境界。

 课题:

 花钟

 中楼小学

  凡启华

 学习内容

 13、花钟 教材 分析

  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 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妙。

 选入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学 情分析

 这篇课文所引发的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可是“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因为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就这专题进行研究型学习。环境下的问题探究学习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主要学科是语文,还涉及到历史、地理、美术、环保、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在教学中推崇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学习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句,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体会花儿开放的美,弄清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难点是体会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挂图。

 学习时数

 两课时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钟声可以告诉我们准确的时间,可是你们知道吗?自然界的花也像钟表一样能报时呢。有位植物学家还把不同时间开的鲜花栽在一起,组成一个花钟,你们想了解以下吗? 2、读了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3、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都在课文里藏着呢,我们一块去寻找吧!

 二、自主读书,探究阅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自由读全文,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内容,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让学生挑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教师根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3、同桌互相说说课文的内容。

 三、合作研读,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是什么现象呢?整 个这一自然段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因此这句话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指导学生用“———”勾出来,围绕它作者介绍了哪几种花?(学生边回答边贴鲜花图片)

  2、生贴图片时老师复述: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开了……开了。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些美丽的花,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说些什么?

  生:你只说什么花开了

  师:你们真会听,我们把刚才说的连起来就是—

 (出示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

  请同学们仔细看,你发现老师把这些花开的情景形容的好不好?

  学生总结老师形容的不好,原因是“开了”一词用得太多,过于单调、干巴,一点也不美。

  3、读读说说:同样是写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放,书上是怎么写的?请再读一读第一段中的相关句子,并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反复读,和同桌说说你想象花开时的情景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学生自读,互读,感悟。理解课文是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文章生动形象。

 5、(课件出示第一段重点句子)朗读展示,展开想象,交流体会。

 6、我会填:(课件出现练习)

 牵牛花

 蔷薇

  睡莲

 万寿菊

 烟草花

 月光花

 昙花

 我知道了用不同的句子写

 的情景,会使句子更

  更

  7、想想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些花几点开放的?为什么其它人没有发 现?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以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为主)。

  1、不同的鲜花为什么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这个问题课文中回答了没有?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3、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 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4、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很大 关系呢?“吻合”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有些植物开花的时 间与昆虫的活动相吻合?(牵牛花)

  5、集体交流,老师相机点拨并板书:温度 湿度 光照 昆虫活动

 。

  6、课件欣赏昙花开放的美丽瞬间。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欣赏花钟:聪明的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的像钟面一样,你们想去参观吗?(课件呈现日内瓦最早修成的

 花钟)

  2、赞美花钟:参观完你有什么感想?

  3、出示句子:“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了”这句话对吗? 文中用语言怎么叙述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现句子:齐读“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 几点钟” 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刚刚”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大致”还 可以换成什么词? 4、是啊,作者用词非常准确,这个词语反映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 反映了科学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文中还有几个这样的词语,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

  课件出现词语:大概 左右 往往 有……的危险

 5、体会朗读第三段。

 四、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1、感情朗读全文,找出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2、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设计花钟的人是谁吗?他为什么能设计出如 此有趣的花钟? 3、激发情感:作者之所以能设计出这么有趣的花钟,是他留心观察 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发现探索美丽的大自然。如果我们也有一双像林奈一样善于发现的眼睛,相信你一定会发现许多奥秘。从今天起,就让我们多写一些观察日记吧!

 五、作业设计:

 你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观察过什么?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13、花钟

 温度、温度、光照

  开花时间不同

 昆虫活动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说课稿 中楼小学

  凡启华 首先我要说的是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力求育人功能的拓展。

 《小摄影师》写了高尔基欣然答应一个孩子给他拍照,最后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孩子哭着离开。最后,高尔基还是准备要接待那个少先队员。

 我与文本对话时,感受到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也感受到小摄影师所代表的少先队员所具有的诚信、聪明、有礼貌的品格,两者均应教学。

 关于本课的目标设定,我想主要是力求凸现三维的融合,把本课目标预设为通过语言句子的朗读以及有关情节的联想训练,感受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确定这个目标是符合新课标关于目标“三维性”要求,它蕴含有知识、情感、过程三方面要求,而且三者是相互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

 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力求做到全员的互动,全课预设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对全文步感知、学会生字新词。在这样基础上学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整堂课的流程预设是这样的:先质疑;再交流初读课文时留给学生的人物印象;第三步,感悟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接着,体会小摄影师的品格;最后是通过联想续写,把两代人的品德更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是质疑明起点,使得课堂显得真实、真切课开始就向学生提问“读了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引导学生说出读课文后的疑难点。预计有学生会说“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 、 “小摄影师为什么最后一直没再去找高尔基拍照呢?” 、 “高尔基到底是忙还是不忙,伟人为什么还要骗一个杂志社记者呢?”质疑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方法,也是教师掌握学生真实起点一个途径,教师的教要教在学生真正的不懂之处,这是课堂真实化、课堂以人为本的基础。

 第二步,把学生初读的个性理解,通过交流使个性的学习内容形成大家的共识 在质疑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你对文中的高尔基、小摄影师,有了什么印象呢?”预计学生会交流:高尔基是关心少年儿童的、工作十分繁忙的一个人等等;小摄影师是一个守信、很有办法、懂礼貌的人等等。交流后,还向学生提出要求:

 同学们交流的这些体会,在课文中都有所体现,请大家再认认真真读几遍课文,这些人物印象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请在这句子边上注上相应的体会词。

 学生读了文章后,都有自己的个性理解,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因此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谈谈初读后对文中人物的印象。之后要求学生运用边读边注的形式,使得起先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就成为了全体学生的共性理解,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很有好处。接下来要重点走进高尔基,品读感悟高尔基的人品,教师向学生提问: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呢?预计学生会说是从以下三句话体会到的:句子投影,此略。三句中,引导学生重点感悟后面两句。

 ●对教学第二句的方法如下设计:

  “请同学们读这句,要一遍又一遍地读,发现哪些词能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呢?” 交流句子,抓住关键词“吩咐”和“很久很久”。

 阅读教学是工具与人文的结合,以上教学预设,完全是体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抓住重点词,在揣摩用词、联想情节、说话训练中,深深体味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体会第三句的教学方法:

 自己读读第三句,谈谈“哪几个字的描写更能表达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预计学生会注意“很忙”与“一定”两词,再问同学:到底是“忙”还是“不忙”?通过讨论,明白高尔基很忙,但不喜欢媒体广告宣传;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满足少年儿童的愿望!

 指导学生朗读,前一句要读得坚决,后一句要读得亲切。

 以上一段教学,使学生对高尔基关怀少年儿童形成浓浓的气氛,在学生对词语的品味与朗读中体会高尔基的情感是太爱少年儿童了,教师的每一句引导语、点拨语,学生读的、感受的内容都围绕高尔基的关怀,完全做到语言句子与情感熏陶合二为一。感悟高尔基后,再来体会小摄影师的形象。教师引导过渡:高尔基如此关怀少先队员,那么高尔基所爱的少先队员是怎样的一代儿童呢? ●首先读读纸条上的内容:

 这张纸条短短几句话,但写得很有水平,同学们仔细品读,信的内容到底巧妙在哪儿呢? 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个“尊敬、懂事”的一名好队员。

 除了指导读好这句外,还点拨学生:“课文中的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写的,请大家再用心的读读全文,尤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对话。让学生读全文,使课文中的对话描写引起同学的关注,在真切朗读中感受文本价值,也使全课教学有了整体感。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呼应课刚开始时学生提出的疑问,并进行续写,更深层次地提升人物的形象。在最后,回到学生课始提出的问题:“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哭了,是他后悔吗?后悔什么呢?”回答后,再让学生想想以下问题(投影句子:小摄影师最后会不会再出现?假如出现了高尔基会怎样?小摄影师想到了什么,才不去找高尔基的?假如一直没出现,高尔基又会怎样?)

 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写一段话交流。

 课文要求,感受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的文本价值,但适当地延伸感受小摄影师所特有的诚信、聪明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语言表达用词中、从想像“哭”的原因中,去琢磨领悟,一个活灵灵的高尚的小摄影师就会树立在学生面前,对引领学生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是很有作用的。最后,通过写,把两代人的情感又上升了。

 本课设计就是想努力实现情感目标的同时,让语言能力得到切实发展。如果语文课上只是心头感动或只是习得工具,都不是成功的语文课。只有两者的融合,才是应该追求的。综观整堂课的教学预设过程,都强烈体现着这点,让无情的方块文字流露出浓浓的情感,在追求情感氛围的过程中紧紧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由学生的质疑开始,从文本语言中去解疑,运用理解、体验、联想与朗读四种形式,学生对伟人高尔基、对同龄人小摄影师所具有的高尚品格,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

 印象。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体会 中楼小学

  凡启华 推荐前不久,我有幸拿到了《陶行知教育名篇》,在上学的时候老师就对我们说:是陶行知老先生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先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毛泽东主席称陶行知先生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对这儿的“伟大”两字的理解是:平凡中见伟大。称陶先生为平民教育家更合适,更让人感到亲切,也符合先生之秉性。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同时也为自己虽身为教师却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了解甚少而深感不安。细读了先生文章后,让我油然生出许多感动:先生不求功利,身先士卒,用一生的行动饯行“追求真理做真人”,为国人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也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生活教育他则教人

 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蔼发展。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学习所要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作为一个新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们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名著读后感之《爱的教育》读后感(精华篇)

 中楼小学

  凡启华 《爱的教育》, 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安利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 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 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 "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新课改语文教学心得浅谈 中楼小学

  凡启华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格局、政治格局、科学技术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以邓小平同志的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下,我们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其主要理念有五个:①教育民主;②国际理解;③回归自然;④关爱生活;⑤个性发展。它所培养的目标是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③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有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对社会有利的四有人才。

 新课程改革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在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中, 孩子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语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了语文深远的内涵,品味着语文课本散发着清新而悠长的馨香!新课改让更多的人爱上了语文课堂及语文学科!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在以下一些方面迷失了…… 一、小组合作讨论 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是在美好的愿望下伴随而来的是小组讨论运用的不当,导致讨论形式化,为讨论而讨论,为做课而讨论,为了课改而讨论……主要表现为:

 讨论内容不合理。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一听即会,但是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了讨论,造成时间的浪费。

 讨论时间不合理。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少,学生没有充分展开,只是蜻蜓点水,讨论只是成了摆设。另外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课堂松散,讨论成了学生的休闲时间。

 讨论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是听众。

 老师成了旁观者。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或是一句话的点拨,或是一个眼神的赞许,或是一个微笑,需要老师在小组讨论中

 相机有道,科学组织,在帮助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小组讨论如果没有老师的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其讨论必定是无序和低效的。

 讨论的形式单一。不管是任何课堂,任何时候,只要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间长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兴趣与参与热情。每到讨论时候,便会看见一些学生我行我素,对讨论的情况置若罔闻。老师应当结合现实的教学情景,研究并选用最为有效的合作方式。例如:人物分工式讨论、书写式讨论、案例式讨论、辩论式讨论等。

 二、课堂活动体验 渗透在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建构,在活动中发展”。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起到喧宾夺主、不知所云、画蛇添足的反作用。

 活动脱离语文本身。有些语文课堂中,非语文化现象突出,形式上是活动的特征,但是内容上偏离了目标。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法律课等。可谓是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

 三、课堂教学评价

 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当表扬鼓励在课堂中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不当的现象又随之诞生了:

 语言苍白。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丰富,体态语言也要适当,要富有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从而备受鼓舞。但是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状况,老师评价语言单一,苍白。经常是你答的“太对了”、“真棒”“好”“了不起”……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合适、恰当的评价,让人感觉老师的语言空洞。

 滥用表扬。课堂中,不管问题价值大小,不管学生回答的含金量多少,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好、太棒了……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课堂上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表扬过多是评价中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导致学生随意应付。一个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回答出的问题如果给予过度的赞赏,会使学生怀疑老师的真诚。

 评价不客观。我们倡导赞赏,但不是无原则的赞赏。要勤于赞赏,哪怕是学生出现了错误,对其中的点滴创新思维也要肯定。但对于错误,老师要真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明辨是非。尤其是知识上的认知对错要有明确的评价,千万不能含糊其词。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准确抓住要害,对其精彩处给予赞扬,对其不当处给予点评,总是以“不错”“很有想法”等一概而论。

 评价形式单一。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中多数老师包办了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四、课堂老师地位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我们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忽视了自己应有的地位,从而产生了一种 “自主”变 “自由”的不正常现象:

 老师不敢提出问题。课堂上: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学生想学哪段就学哪段,想怎么学就怎么学,不管问题是否有价值,老师也和学生进行着无意义的讨论。讨论更多的停留在表象、缺乏理性的、深层次的思考。老师不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生怕一提问题就会违背了新课程的精神。新课程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就只能袖手旁观。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当学生无法深入研究时,教师不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

 老师不敢讲授。课堂上,老师全由学生发表看法,不管学生发表看法是否全面,是否清晰,到最后老师来个模糊结束,让学生不知所云。新课程将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形式。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落后与先进的标志,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

 作为一名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老师,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前进着,问题曾出现在自己的教学中、曾在听课学习中发现到,让我不得不反思一些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之间的继承与破除的问题,更要让我们澄清一些问题。新课程改革让我们一些人走了形式化和绝对化的路子。我们有的太急噪冒进、有的不懂要旨、有的走了极端,提倡了新的,便否定了旧的……这些现象影响了我们教学的有效性,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这就需要我们重新领会新课改的本质思想,重新审视新课改指导的课堂教学,重新思考传统教学和新课改教学的关系。

 新课改,让我们不再“戴着镣铐跳舞”,新课改,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活力!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共同成长乐园!

  培养良好习惯

  提高语文素养 中楼小学

  凡启华 《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首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素养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是关系到学生成长的大事。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因此,我们必须从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抓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一、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语文学习需要一个广阔的天地,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课本,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学生相当一部分感悟认识都来源于阅读。叶圣陶先生说:“……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考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教师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广泛涉猎,有关课文的小资料、童话寓言、名人名言、中外名著、科普知识、诗歌等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只把课文作为一个范例,大量的自由时间、课余时间都让学生自己去“啃”他感兴趣的东西,学生非常喜欢上语文课,更喜欢上阅读课。每讲完一篇课文,我都要为学生读一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让他们比较辩析,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学习安徒生的《丑小鸭》以后,我为学生读了一篇小小说《鸡窝里的鹰》(一只误入鸡群的鹰因惧怕别人的嘲讽瞻前顾后,甘于平庸,失去了作鹰的本性),通过比较,学生对丑小鸭的坚强、持之以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坚定了对自己理想的信心与追求。如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之后,我为学生读了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帮学生深刻理解沦陷区人民内心的悲痛,对侵略者的憎恨,对祖国的热爱等。时间长了,学生们除了钦佩老师的“博学”之外,也耳濡目染,喜欢上了阅读。欧•亨利、莫泊桑、川端康成、朱自清、老舍、鲁迅等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有益的阅读无疑为学生学好语文打开了一扇大门。

 二、培养朗读、背诵积累的习惯 好的作品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饱含着作家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浓缩着作家对生活独特的思考,蕴含着作家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好的东西不可泛泛而读,要放声朗读,吟诵,读得感情充沛,抑扬顿挫,移情动容,方可深刻体味,领略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学生的背诵积累,每篇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要求必须背会,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挨打”一段,《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回答不出问题时的内心活动等。课外阅读时,好的文段要求摘抄、背诵。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文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一段就可以帮学生对人生价值产生新的思考;如读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背诵“秋天是一个穿着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住风寒,却捧沉甸甸的谷物和果实奉献人间……”,可以让学生学习用独特的感受去写秋天,避免了“秋天来了,树叶黄了”的陈词滥调。

 对于文言文、古典诗词中历来传诵的精品,更是要反复朗读、背诵、品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乡之情动人心弦,“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腔爱国之情却无英雄用武之地,催人泪下…… “厚积方能薄发”,丰富的积累能够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思想觉悟水

 平,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从而影响他们的写作风格。

 三、培养学生观察感悟生活的习惯 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和社会生活相融合的体验过程,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是作文呈现个性、解放个性的原料,观察并非漫无目的地看看,而是用心来品,只有袒露着诚心积极、认真地去解读生活的时候,才会透过丰富而复杂的现象接近生活的本质。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眼睛当摄像机,把耳朵当录音机,把心灵当储存器,把手当复印机,将内心积淀的生活点滴如实地反映出来。

 比如写一个迟到的学生“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做习题,只听见教室的后门吱吱吱吱,断断续续地响,他弯下身子,从门缝里挤了进来,以最后一排学生为屏障,迈着小碎步,猫腰溜到了自己的座位,跨过凳子,趴在了桌子上,还不时抬眼朝老师瞥去……”这样,不仅写出了人物的动作、神态,也写出了人物生怕被发现的心理。

 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装饰,而是生活本身,让学生观察感悟生活,以引起写作“内需”,“情动而辞发”,从而达到写作“生活基础化”。

 四、培养学生自由练笔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每学年自由练笔不少于一万字。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拓展广阔的写作空间,除了常规作文外,每周应让学生写写“随笔”,不给任何限制,学生可用日记写真、周记回眸、琐事札记、生活偶拾、心得感悟、质疑探微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来真切反映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尽量做到轻松随意,全凭自然。这样,就可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时信手拈来,涉笔成趣,这对学生来说既有趣味又有挑战,彻底解决了学生心灵的绳索,把原来那些“要我写”的东西变成“我要写”。当一个人要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时,必定会投入更多的激情,激发更多的灵感,天长日久,写的东西自然就清晰了,顺畅了,丰富了!

 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以上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便会自动升级,到那时,阅读量增加了,阅读面扩大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丰富了,语文素养自然就会提高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1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 、课前准备:备好课。

 认真钻研教材,对...

推荐访问:档案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