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河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车河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我校的养成教育的开展,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扬长避短,逐渐推广养成教育,同时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体味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业成就。根据学校养成教育工作整体安排特制定本方案。
二、领导小组:
组
长:肖
鹏 副组长:谢建华 组
员:全体教师 三、目标要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2、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益终生。
具体内容:
低年段(1—2 年级)
1、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家长问询,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2、课前准备的习惯。课前做好准备,自觉检查课本、课堂练习本、必需的文具是否都准备齐全,并放置左上角。
3、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遵守上课的纪律,不做小动作,发言先举手,不随便离开座位,情绪饱满,精力集中。
4、要有良好的读书姿势。双手打开课本,将课本竖立在桌上,离眼睛一尺远。
5、书写的习惯。书写时注意保护好视力,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膛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写字姿势要端正,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6、做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时要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写完作业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7、整理书包、抽屉的习惯。做完作业后把作业本、课本、文具盒等学习用品放入书包或抽屉中,并将书包、抽屉整理好,使学习资料、学习用品在书包中分类放置有序。
8、不在课本、作业本上乱涂乱画,爱护课本、作业本,不随便撕作业纸,保持课本、作业本的清洁和完整无缺。
9、说话的习惯。练习说完整话,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庄。
10、养成认真倾听、勤思、能评价的习惯。虚心听取同学的发言,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
中年段(3——4 年级)
1、预习的习惯 。学会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听、学、练。
2、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比如: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等等。
3、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发挥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方法。作业错了,及时改正过来。
4、 认真听取别人讲话的习惯 。在听取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对别人的发言作内心评价,并时时配合以点头、微笑等表情,让讲话人自始至终都感觉到你在专心听他讲话。
5、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上课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6、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习惯 。有独立见解,并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声音要洪亮,表述要准确,逻辑要清楚。
7、协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学会团结协作,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做法,积极与小组成员合作研讨。
8、动手操作的习惯 。要用自己的脑子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
用自己的嘴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
9、阅读学习的习惯。阅读学习小报、课外书籍,养成有好的内容随时摘录,常整理、勤积累、能灵活运用知识等习惯。
10、积极参加兴趣小组的习惯 。依据个人兴趣及特长,积极参加兴趣小组的学习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潜能,张扬个性,使自身的素质得以提高。
高年段(5—6 年级)
1、课前预习习惯。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问询,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学习。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
”并在旁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2、专心听讲习惯。上课时,养成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举手发问,以便老师帮助解决。听课时,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在本子上或书上,养成听、想、写同步进行的习惯。
3、合作学习习惯。要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时要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4、作业习惯。认真读题、审题,独立、仔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类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没完成作业主动向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
5、纠错习惯 。当作业本、练习本、试卷等发下之后,首先查看老师的批改,对老师指出的错误必须及时改正,不放过一个错字或错题。
6、记忆习惯 。对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需要记忆的字词句篇、概念、公式以及单词、语句、名人名言等理解深刻,记忆准确。
7、阅读习惯。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 30 分钟,每周背诵古诗文不少于 1篇。自己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摘抄课外读物的精彩句段,或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阅读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8、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的习惯 。积极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如:图书馆、科技馆、网络资料等)获取信息,获得学习资料,学会调动多种感官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丰富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到边观察边思考。
9、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的习惯。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及学科相关实践活动,质
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总结反思习惯。及时记录自己的生活感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具体措施:
1、指导学生明确要求。
要让学生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明确道理和要求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只有让学生明白道理后才心甘情愿积极地去做,才会变为自觉的行动。
2、学校要严格管理。
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就不会有成效。学校将层层落实,层层检查,防微杜渐,让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深入人心,健康推进。
3、教师要严格训练。
学生光明白要求还不够,必须从明白道理到变成自己的习惯。训练严而有度,分层次对待,对不同的人,训练的重点和强度有所区别,不搞“一刀切”。学生接受训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主观能动的,一种习惯的培养训练,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内部矛盾斗争才能成为习惯。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始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在自己身上发现矛盾、解决矛盾。
4、督促学生持之以恒。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日积月累,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各方面的教育要求要一致,要配合协调,避免相互排斥和相互抵消。训练的形式要经常变换,使学生有新鲜感,否则,老调子重弹,学生会感到厌烦,效果会削弱。
上一篇:社区获得性肺炎ICU治疗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