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9.2,溶解度(练)-初中化学同步讲练测((教师版含解析))
第九单元 溶液 9-2
溶解度 知识点一、饱和溶液 1. 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 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答案】D
2. 将室温下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加水
B.加氯化钠固体
C.改变温度
D.加入 30 ℃饱和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加入氯化钠或蒸发水,其中加入 NaCl 固体是最有效的方法,故答案为 B。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溶解油污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D.5g 某物质完全溶于水配成 100g 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 5% 【答案】C 【解析】
A、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不一定是溶液,故 A 错;B、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故 B 错;C、溶液的浓稀与是否饱和没有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 C 正确;D、有的物质溶于水,能与水反应,例如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 5g 氧化钠完全溶于水配成 100g 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一定大于 5%,故 D 错。故选 C。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便且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减少溶剂 【答案】C
4. 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升温
B.降温
C.加溶剂
D.加溶质 【答案】C 【解析】通常情况下,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升高温度,加溶剂;但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而言,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降低温度,故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溶剂,故选 C 知识点二、结晶—— 固体混合物的分 离方法 1. 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后,则(
)
A.晶体质量不变
B.晶体质量减少
C.氯化钠溶解度增大
D.溶液质量不变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后,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A、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后,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晶体质量减 少,故选项说法错误.B、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后,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晶体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后,由于温度不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D、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后,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学科~网
2. 能证明某 KNO 3 溶液在 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叙述是(
)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 10℃时,有 KNO 3 晶体析出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无 KNO 3 晶体析出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 KNO 3 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答案】D
知识点三、物质的溶解度 1、 如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20℃时,100 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B.40℃时,100 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 63.9 克 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 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 D.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 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答案】D 【解析】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是 100 克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不是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故 A 错误;B、40℃时,163.9 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 63.9 克.故 B 错误;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不一定比 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因为没有说明水的质量,故 C 错误;D、0℃的硝酸钾的溶解度比 60℃的硝酸钾的溶解度小,因此 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 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故 D 正确。故选 D。
2、 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CO 2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 CO 2 具有酸的性质 B 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振荡 总体积变小 分子之间有空隙
C 稀 H 2 SO 4 溶液中滴入 NaOH 溶液 无明显现象 H 2 SO 4 和 NaOH 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 冷却 CuSO 4 热饱和溶液 有晶体析出 CuSO 4 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答案】D
3、 下图是对 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n 的数值是 11
D.20℃时甲的溶解度是 6g 【答案】C 【解析】A、蒸发前烧杯中的溶液没有固体剩余,故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错误;B、该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不能判断该物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错误;C、第一次蒸发 10g 水后有晶体析出,故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再次蒸发 10g 水后共有 6g 甲,即 10g 水中能溶解 5g 甲,那么第三次蒸发 10g 水也能析出 5g 甲,故三次共析出甲 11g,即 n=11,正确;D、20℃时 10g 水中能溶解 5g 甲得到饱和状态,那么 100g 水中能溶解 50g 甲,故 20℃时甲的溶解度是 50g,错误。故选 C。学科!网 知识点四、溶解度曲线 1、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
B.t 2 ℃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小于 30%
C.t 1 ℃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B
2、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6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a 2 ℃时仍是饱和溶液 B.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a 1 ℃时,甲和乙各 30g 分别加入 100g 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D.a 2 ℃时 ,在 100g 水中加入 60g 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试题分析:A、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 a 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a 2 ℃时不是饱和溶液,故 A 错误;B、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 B 错误;C、a 1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30g,所以甲和乙各 30g 分别加入 100g 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故 C 正确;D、a 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所以在 100g 水中加入 60g 甲,形成饱和溶液,故 D 错误
学科……网 3、 下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 2
℃时 a、b 两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 t 1
℃时,析出晶体质量 a>b
B.t 2 ℃时,将 50g a 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 100g a 的饱和溶液 C.将 t 2
℃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 1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 b > a > c
D.在 t 1
℃时,a、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