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基于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公共文化服务是党和政府为人民文化需求的满足、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网络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是新时期公共文化建设的要求。

 本文在对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政府和公民视角出发,分析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必要性进而剖析我国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现有基础和现存问题,从组织领导、数字资源建设、制度设计、服务能力、保障机制和技术保障等方面提出改善的建议和相关措施,旨在全面加强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的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制。

 关键词:

 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引

 言

 公共文化是国民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源泉,是国家文明程度的象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更是国家国力的表现。在信息社会高度发展、创意经济日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的今天,公共文化事业不再只是简单的公共消费品,而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直接的经营要素。建立覆盖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的机制,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确保服务模式不断更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行政改革的目标。

 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快了文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文化产业” 的概念第一次在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被提出来,这一概念表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1] 。

 通过分析文化系统的改革实践,十六大提出了“文化的产业、事业两分法”的指导思想。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2]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建立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依法办事,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和管理以确保安全政策,加强网络管理同时改进文化建设。并再次强调,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骨干,在公共财政的支持下,应该把为了保护人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文化权利和利益作为目标,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辐射和影响力。

 现代网络的发展,使得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促进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加快了人类踏入信息时代的步伐。但想要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就必须需要建立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崭新的平台,才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全面革新 [3] 。

 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拥有了极为辉煌、悠远和精深的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的重大推动力量。在 21 世纪,继续坚定地确立我国先进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不断奋斗,是我国亟待完成的严肃命题,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推进的重大历史课题。研究基于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利于我国在文化体制方面的改革,解放文化生产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我国的发展规划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在新世纪抢抓战略发展机遇、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崭新局面、得到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各个层面共同进步、并最终达成全面构建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动力。

 一、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

  社会文化服务这一范畴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个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另一个部分是市场文化服务。前者主要是一切由国家政府作为供给者,以社会全体公民作为服务对象的具有非营利性特点的社会文化服务;而后者则可以理解为私人组织作为供给者的、以社会内部的一部分特定群体作为服务对象的,具有营利性特点的社会文化服务。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不断推进,使得大部分的文化产品和相关服务都成为市场的一份子 [4] ,并且都越来越多的借助于市场经营的运行方式,以社会公众作为对象提供有偿的各种类型的服务。但是因为我国现阶段市场建设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导致一些属于最基本领域的、但却是我国一般社会民众

 大多表现出需求的,也是关系到我国社会进步的长远的和根本的利益的文化产品和相关服务,由于不存在盈利空间或盈利能力非常弱的原因,而没有办法完全采用市场机制来进行调节,从而造成这类文化产品和相关服务不能够通过市场上的个人主体或盈利性组织的生产来完成市场供应。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健康运转的社会极为关键的基本要素,不只是能够更好地体现社会进步的公平和公正,而且还能够更好地帮助社会均衡发展,从而能够让社会发展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因此,公共文化服务对于现代社会发展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国民素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国家软实力、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权威的理论成果,对其涵义的界定尚未明确化,但可以分别从公共文化服务与公共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与公共文化的关联性来加以剖析 [5] 。

 1.公共文化服务与公共服务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公共服务是公共部门和准公共部门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共同提供的公共服务行为的总称。它分为提供公共服务、纯服务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在文化层面,所谓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是有目的的特殊产品,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实体形式的文化,旨在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根据一定的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分配和花费的物品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是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文化产品。这项服务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不止是国家建设和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公共文化服务与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范畴,公共文化从外延分析主要指具有群体性、共享性等外在公共性特征的文化 [6] 。而公共文化对精神文化的整体性和开放性、公共福利和文化固有的和谐发展和文化的融合的公共性质的一致性的追求就是公共文化内涵。公共文化除了具有文化整合功能,而且还具有社会整合功能。公共文化的角度反映了一个更深的意义和作用: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依靠公共文化场馆和设施以及群众性活动之外更要注重培养公民的社会意识,对公共和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的概念。

 3.公共文化服务的定义 通过分析公共文化服务与公共文化的关联,我们不难发现,公共文化服务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利而产生的。公共文化权利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公共文化服务以人民群众、以实现公众

 的文化权利为第一目标。公共文化服务基于社会效益,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的资源配置活动 [7] 。

 第一,公益性。主要是指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免费的或优惠的。[8] 强调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就包括基本文化权益;强调要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其中就包括文化需求;强调要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中就包括精神文化成果。

 第二,基本性。主要界定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它强调政府首先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提供基本的而不是所有的文化服务。因为文化需求具有层次性,包括基本和非基本两个方面。满足基本文化需求属于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具有公益性,政府是责任主体。非基本的文化需求则应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满足。

 第三,均等性。主要是指各年龄段,无论城乡,无论东部或者中西部地区,每个人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确保所有人均衡地享受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

 第四,便利性。主要体现在以基层为重点,就是要做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必须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让人民群众就近、随时、快捷、方便地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一般具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等基本属性,是以迎合社会成员在文化层面最基本的需求来作为自己的目的 [8] 。将重点和焦点定位在促进全体社会民众的文化素质以及提高他们的文化生活水平上,因此,可以将公共文化服务可以被看作是以公众作为服务对象,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精神效用的需求这一社会职能,承担着构建、准备一个以保证社会健康生存、有序发展为目的的文化环境和相应的文化条件的历史性任务。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由于观察和分析视角不同,学术界对其理解和界定有很多不尽相同之处。

 苏峰(2005)在相关研究中发现至少要分三个层面来理解并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第一个层面可以确定为经济层面,在这一层面上,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公共文化产品在效用方面具有不可分割性,在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这种产品在消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非竞争性和在受益方面存在的非排他性的基本特点。第二个层面可以定位为社会层面,通过设立非营利组织的方式,政府作为主体要全面完成非垄断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在这一层面所要完成的任务就在于保证在文化领域的集体利益或公共利益得到落实。第三个层面可以确定为政治层面,这一层面要应以服务型政府的视角来正确地看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9] 。

 乌兰(2005)在相关研究中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概念界定为:是以政府

 作为主导的,具有非赢利性质的,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而完成的,以更好地普及现代文化知识,更为有效地传播先进文化,提供质量更好的精神食粮、更加全面地迎合大众的文化需求、更加有力地保障社会大众在文化方面权益等作为主要运作目的的,各种类型的公益性文化组织和相应的文化产品以及服务的总和,这一概念覆盖了诸如文化政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推动精品创作等众多领域 [10] 。在这位学者的观点里,文化建设是和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有着紧密关联的重要社会因素,突出了文化发展要实现以人为本这一基本原创,全面反映我们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这一基本本质。

 简言之,由公共文化设施和网络体系,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以及公共文化管理体系组成,以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生产满足公民需求的文化产品为目标而构建的服务体系,就是所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必要性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利的一项重要措施,关系到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11] 。通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使人民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享受公共文化成果的实践中,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文化的权利得到保障,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作为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责和内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对社会具有系统维持功能,是社会稳定团结的重要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紧迫任务 [12] 。从国家战略角度来说,通过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能加快文化强国的建设,对实现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政府视角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我国政府整体改革与转型的重要部分,体现着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责任的行政文明[13] 。但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体上还处在初步建构阶段,文化建设落后于快速发展的经济,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包含着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功能则是确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 。

 根据我国近期正式出台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相关内容可知,要更好地创新发展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就一定要更好地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具体来说,应当构建全面的数字广播电视信息平台,创新发展数字电影的网络播放系统,同时,还要积极创新网络信息技术和文化事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形式,大力推进诸如网上图书馆、博物馆、剧场等网络文化形式的创立和发展,并且利用网络多媒体即时通讯技术,为一般民

 众开展和参与文化活动提供远程指导。因此,将网络应用于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具体到中国来看,文化领域的信息化进程使我国能更好更快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和引用,能使广大同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参与到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伟大工程的建设中去 [14] 。这一发展进程体现的是我国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也是我国各阶层各领域在文化战线上全面而深入地体现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切实举措。所以,不断完善以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产物为基础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是深刻贯彻和全面落实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先进文化不断普及和丰富的最本质的要求。

 2.公民视角 文化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可以看作是我国的在新时期的一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在文化建设中引入现代信息化元素,不只是可以全面节省社会时间,大大提高了社会民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便利性,让更多人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公共文化服务;而且通过文化领域的快速发展,还有利于减少我国城乡之间的客观差距,保证让更多的民众可以分享我国文化领域的各项成果。因此,立足于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产物上进一步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更好地运用人类新的发展成果和满足了时代要求的重要内容,是按照广大的社会民众在精神文化领域提出的各种基本需求而开创的新的发展历程。

 二、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现有基础和现存问题

 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已经确定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是未来一段时期的核心战略建设内容,可以说文化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发展内容。本质就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通过网络获取基本文化需要,以及为了满足这类需求更加有效地构建和提供在网络环境中的基本文化服务,形成更加生动活泼以及更加积极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以期取得更大的社会发展成就。

 (一)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现有基础 随着国家整体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信息技术广泛采用,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资源大幅增加,公共文化信息保障能力明显增长,公共文化服务开始进入全方位覆盖、多层次推进和专业化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所有的国家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的资料存取。同时,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力量推动下,产生了 4.57 亿网民的全球最大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人群。目前,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主要依靠以下 3 种基础来源 [15] :

 1.资源基础

 至 2009 年底,通过广泛整合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及广电、教育、科技、农业等部门的数字资源,文化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总量 90TB(国家中心 23.5TB,各省合计 66.5TB),其中视频资源 70132 小时,电子图书 52691种,电子期刊 3604 种,少数民族语言视频资源 1510 小时,涉及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 5 种语言。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国家网络通信平台,采用互联网、卫星网、有线(数字)电视网、移动通讯网、电子政务专网和光盘(移动硬盘)等多种传输渠道,运用三网融合的网络电视、IPTV、3G 等新兴技术手段,建立了层次分明、互联互通、多种方式共享的信息网络 [16] 。

 在针对信息网络开展的立法工作中,1996--2002 年期间我国政府一共制定实行了超过 130 部和这一主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另外,出台了国家级别的信息化政策文件 22 件,以及地方法律或发展草案一共 5 件。总体来看,我国所形成的信息化政策法规一共高达 119 项,历年出台实施的信息发展战略的指导性文件也有24 份。到了 2006 年,地方性信息政策法规一共有 92 项,其中支持信息资源开发和数字信息资源利用的占据了 12 项 [17] 。

 在数字文化资源的支持下,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全面提升服务品质的技术手段和服务平台,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需求提供了良好保障。

 2.技术基础 国内已有的软、硬件开发能力和“863”科研成果都能为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数字图书馆通过信息资源数字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存贮等,成为跨越区域、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有利于文化传播、终身教育、大众媒介、商业咨询、电子政务等 [18] 。

 数字博物馆就是通过对内部的各种传统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有文字、图像以及声音等多种形式)采取数字化手段来重新整合、适当加工,提高这些资源的价值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更新的要求。

 此外,还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对馆内的图书信息资源配备更加逼真的,能够形象生动反映信息内容的展示方式,使得原来的实体博物馆服务在虚拟网络世界也得到了体现,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使得传统的实体博物馆所提供的文化公共服务获得了全方位的拓展和更大范围的延伸。

 国内外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为主题所开展的各类科研工作所取得的学术成就,也为立足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由于在现代信息领域的数字信息资源库的构建、专用软件工具的设计和检索标准的制定等领域都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果,这种客观发展的显示基础已经为“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落实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技术前提 [7] 。

 3.网络基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高清数字电视、3G 手机、多媒体播放器、电子阅读器等各种新型数字终端不断涌现,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智能服务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智慧城市、无线城市的建设,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我国互联网用户超过 3.8 亿,移动电话用户超过 7.4 亿,数字电视用户6500 万,电视机、收音机社会拥有量均超过 5 亿台。

 我国现阶段在核心骨干通信网络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已达到了一定的发展规模,迄今为止已完成建设和正在建设的全国性互联网络主要包括:中国计算机公用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网通高速宽带互联网(CNCnet)、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金桥网 (ChinaGBN)和国远程教育卫星宽带网(CEBsat)等

 [19] 。

 网络条件在大部分城市与部分县、乡都已成熟,只要在配备计算机设备的条件下就可以接入国家的骨干通信网。这些发展都为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提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更加全面、更加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为全新的服务领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

 (二)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存问题 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设和深化政府管理体制的背景下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封建社会终结后的中国也开始有这样的服务 [20] 。进入新中国,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后,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尽管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给用户带来许多便利和实惠,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

 1.信息源的问题 根据 2002 年我国信息化中心的一项评测报告显示,我国在信息资源方面的开发工作非常初级,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库创立方面有着很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而且这些各自独立的网络之间几乎不能够完成互联,也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我国网络领域的信息安全隐患和风险较大,信息资源开发的市场化进程较为缓慢,信息资源的商业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程度都比较低。在上述问题存在的同时,在我国在网络领域的资金还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在一些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系统之间还存在着都各自投入大规模的资金和各类资源来建立功能类似的数字图书馆,这些图书馆之间又不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导致投入到这些方面的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都非常差。

 第一,信息污染。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信息并且不受约束。这种自由和开放的系统,难免造成信息传输的无序和失控,大量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冗余信息在互联网上激增。由于互联网上大量的垃圾邮件和垃圾信息扩散,占用了查询用户的网络资源、速度和所需的信息检索时间。

 第二,网络信息的资源库不够全面,而且信息更新速度较差,资源的共享也不高。当前我国各地的文化信息资源都主张推进共享,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也产生了一定的实际成效,但事实上我国的信息资源库构建得还较为初级,信息内容还较为单薄,覆盖面较为狭窄,距离满足社会民众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同时,我国信息环境的数字资源在更新方面的速度也较差,很难及时有效整合优化,无法形成最新的文化信息资源并有效传播,另外,不同地区的省级分中心的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较低,信息交流不顺畅,难以支持这些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现有的文化资源几乎不能满足当前社会民众的需求,需要对于最新的文化信息资源和传播活动进行优化整合。

 第三,以信息内容特别是数字信息为规范对象的政策法规都并不是很充分,而且其中大多都是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而以数字信息资源规划和布局作为控制和引导对象的相关法律政策方面更是欠缺。数字信息资源属于现代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最具体现了公共性特点的一种信息资源,当前我国过于在微观层面上以及技术角度出发来看待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而较少立足于宏观层面以及从政策的角度来制定数字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规划,也较少针对全面管理实施研究 [21] 。

 2.信息传播系统的问题 第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资源利用率水平不高。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和推广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就在于要帮助我国偏远地区的居民,也可以借助于卫星通讯或网络信息交流,来高速、便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多样化的文化信息资源。可是在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偏远地区,文化领域经费较为欠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较为缓慢,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此外,当地民众对文化共享工程的不能理解或认知不够,阻碍了当地的居民依赖于文化共享工程来分享文化信息资源的水平,不利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网络通路的障碍。网络信息环境中的通路障碍,可以理解为信息网络在日常运行时,由于同一时间的登录和操作人员过多。而相对来说,网络的入口少而且通讯道路显得不够宽敞,从而造成了网络信息通路不通或堵塞以及不能登录到网络中去的问题。现阶段一些网络中的单个节点可以容纳相当多的拨号上网用户,但是却存在能够使用的电话号码数量却要相对少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全部的电话号码都已经被用户使用,就会导致原本可以同时使用网络的其他用户因为没有空闲的电话号码而无法在这一时期使用网络资源 [22] ,也就是说,造成了这一部分的网络用户没有办法随时随地地通过获取自己需要的网络文化信息。这一障碍问题的存在造成较小的问题表现为,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流动速度降低、在单位时间内的信息获取量变小,因此相应的信息成本会加大;而如果造成的问

 题较为严重,则表现为网络信息通路出现严重堵塞,导致一定时域内的用户都无法有效使用网络中的文化信息,导致相关的文化信息的使用价值大为降低,实际上破坏了网络文化信息的共享程度。

 3.信息用户的问题 [11]

 第一,各行各业都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但由于一些人的思想仍停留在原来的手工操作的传统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络信息的共享。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勇于接受新事物和新的管理服务的勇气,仍然有依赖他人的服务的惰性。

 第二,用户的信息能力不强。信息时代的形成,对需要利用信息资源的用户来说,就一定要具有一定水平的信息能力 [23] 。在这里所说的信息能力主要可以划分为对信息的认知能力、选择能力以及获取能力。其中,对信息的认知能力是对使用信息的用户的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提出的要求,是集中体现信息用户应有的信息意识和正确的信息价值观;选择能力反映信息用户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反映用户信息上的各种信息来判断评价择的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主要体现的是信息用户在操作电脑和运用电脑方面的水平,是对用户利用计算机这一信息工具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处理获取信息的能力的一种衡量。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区位不同、使用环境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不同地区之间、城乡区域之间都有可能出现非常大的数字鸿沟。此外,网络中信息用户因为年龄、知识以及专业等方面的结构还不是很理想,决定了主体信息能力还较弱。其中年龄偏大的用户因为在专业知识上的欠缺和年龄方面的不利因素,大多在使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较差。而相对来看,较为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网络技术的年轻用户群体,却会在信息选择能力方面表现得较差,很难在庞杂海量信息的干扰下,找到对自己最有用或最有价值的信息内容。

 4.信息环境的问题 第一,缺乏宏观管理。在近些年来,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快速丰富,已经在全国逐步设立了一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合作机构,也设计制定了有效的信息系统共建和信息共享的具体方案;但这方面的很多工作都因为相互分散,而且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使得统一有效的管理系统无法构建,同时,没有充分有效的共享政策的指导和支持,造成了相关信息的共建共享容易陷入无序状态。因为在宏观调控方面的力度较弱,造成一些领域的信息资源基础建设的低水平重复问题较为突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并因此破坏了以互联网为基础条件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第二,资金不足,资源开发受到限制。文化事业属于现代公益性事业的一种,决定了经费来源较为狭窄,没有能力保证基层文化站点以及其他类型的文化相关

 的网点建设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网络技术要想得到运用,一定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保证运行,同时,运用了先进技术的信息通讯方式也需要得到足够的人力,财力的投入才可以正常使用。网络传输方式,虽然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表现出了很多优点,可是,由于通讯费用、信息成本以及网络需要配备的接入设备都需要较多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众多网络用户可以承受的范围。信息时代的来临和发展,决定了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方向。前提条件在于形成信息共享的网络,而不管是事业网或者是技术网,都需要得到足够规模的并且能够稳定供应的资金支持才能够正常运转,而这一根本要求却对大部分参与网络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来说是很难达到的条件。大多数提供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机构,建设资金以及其他资源的投入规模都会有较大的差异性,一些地方因为没有形成专门的信息资源建设资金,使得资源和资金的保障水平都较低,就一定会制约信息资源相关工作的开展。

 三、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完善策略

 现在的中国,正逐渐迈入经济和社会全球化,大力发展软硬实力是极为迫切的需求。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文化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提高公众的知识文化软实力显得尤为迫切。在公共文化服务的进程中,国内外实践证明,大力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极大促进我国民众的知识文化水平 [24] 。但是,需要解决的关键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提高性能,真正满足群众的需求,如果实际提供的服务和真正需要的服务能力或是严重短缺的服务差距较大,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功能则最终得不到保障 [25] 。基于此,面对现今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完善策略以供参考。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 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发展必须有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我国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目前尚停留在探索阶段,如何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发展理论将是关键。

 首先,要提升文化创新功能。文化最需要的是地方创新、文化创新、文化传播,创新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26] 。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推进公共文化传播方式创新的重大举措。这首先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需要,是加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不仅使传统文化传播驶上高速公路,并会带来整体创新传统文化的概念、内容、形式的创新,有利于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提升思想教育功能。公共文化服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的体现之一 [27] 。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传统文化,是有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

 娱乐文化,对于促进农村生产文化的进步的和农民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十七大报告精神,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有效的运营机制,保持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命力,结合各种行政、市场、技术、方案、政策、法律法规等因素,从更深层次上形成成熟的社会化运作模式,指导、完善、发展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业。

 (二)管理数字资源建设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很难避免文化形式的分散,而当前的文化管理体制又造成了文化资源部门的分割,可以说现在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状况其实是优势和劣势并存的。政府要如何保证用户能在网络信息资源的海洋中便捷、高效地筛选出高质量的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正确、合理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资源,提高资源集成的能力。优化数字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是对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同时还能够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和科技的发展,使得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能在互联网上得到发挥,更是顺利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 [28] 。

 1.入口控制。除了宣传伦理道德教育外,更要制定网络信息的法律法规,要把法制和行政、精神文明等法制手段结合起来 [29] ,才能真正规范网络信息的发布者,从源头杜绝了各种不良信息、垃圾信息的发布和传递。入口控制,是保证网络健康的基础,只有从源头把握,才能给网络文化和信息资源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2.采集管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一方面要正确采集网络信息资源,首先要懂得思考未来的潜在信息需求,分析现在用户所需要的信息的特征,使信息资源的描述、表现和传递都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符合用户的习惯。此外,要按照有计划、有针对性、科学、预见的原则,通过人工或者智能的采集的方式,不断更新信息接入点的相关性,从以文献信息利用为中心转为以知识利用为中心。

 3.资源重组。要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重组网络信息资源,实现用户在使用信息资源系统的过程中的方便和快捷。建立高质量的网络信息资源指引库、网络信息资源导航库的搜索引擎机制,简化网络组织,实现结构化信息的收集,规范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优化网络信息资源的逻辑。

 4.良性循环。大部分信息都有不可避免的时效性,为了避免失去时效性的垃圾信息在网络上泛滥,应该委托网络管理机构定期进行用户调查,以便删除和剔除某些无用的、滞后的信息。给网络信息创建一个健康绿色的空间,才能促进它的良性循环。

 (三)推进制度设计,实现科学规划 在推进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政府应起到统一规划、领导和多方协调的作用。以公共文化服务为重点,实行科学的运行机制,加快人才培养工作。主

 要措施有:建设和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创新投入机制,逐渐提高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在公共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和总量,并设定保障底线,根据每年、不同地区的财政收入情况适当进行增减,改革公共财政的投资机制,从经济投资性逐步转向公共服务型财政,逐步从直接拨转转向项目投资、购买服务方面 [29] ,提高具有激励机制的经费投入比例,运用多种政策手段鼓励、支持、引导吸引多种经济成分加入网络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积极探索并实践出合理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和方法,将网络公关服务更加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加强民主监督,建立并完善以市场和群众的评价为重要指标的评估机制,创新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始兴绩效管理和运行,指定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制度,进行定期绩效评估,将绩效评估结果与财政拨款、个人及单位奖惩等挂钩,给予群众参与运营、管理、考核和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将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估和考核逐渐社会化、公开化、公平化。

 创新经营体制,彻底打破传统的运营格局,进入市场化运行,利用市场机制改革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及运营方式,完善财税政策、市场主体等级制度和信贷手段等位全新的运营制度提供保障,欢迎鼓励面向市场自主运营的各种文化团体、机构等,形成多种机构竞争格局,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将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非盈利性质与市场经济的盈利性质相结合,创导出一种非盈利组织采用盈利服务的方式,将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

 推动政府与市场的整合,规范政府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和范围,形成以政府为主导 [30] ,多主体分工合作的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格局,统筹政府和市场行为,在公益性和产业化之间寻找合理的契合点,强化政策激励和市场引导,吸引更多资金进入网络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并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双重驱动,提升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提升服务能力,丰富资源供给 现今的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交流带来了极大便利,因此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能够使得文化信息资源实现更大化的共享,有利于更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公共文化资源,拓宽公共文化服务范围,这就需要政府或其他公共社团、组织建立良好的网络互动平台,向公众免费开放,让各类、各级的公共文化服务及其产品能够最快的到达基层人民身边,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物质信息载体,形成全面、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使之既能覆盖所有人,而且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同时,要注意保证公共文化的公益性,结合多种方式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31] 。要依托计算机网络环境,为群众提供绿色上网空间,并积极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基层服务点要制定统一的服务制度和服务规范,发挥好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益,要采取多种方式,在广大基层群众

 中加快普及工程相关知识,既要让群众了解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又要让群众熟悉设备使用方法,方便快捷地使用。

 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应该跟上时代潮流,做到硬件现代化、信息及时化。除了网上的信息资源传播外,还要以各种宣传的方式普及人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认识,普及这种新兴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使基层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先进科技的成果。

 将网络传播方式和传统方式相融合,把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手段,包括内容、业务和流程等问题运用到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中,把分散在不同的公共服务机构的文化资源,包括文化体系、教育、科技等整合在一起。

 此外,传统的网络公共文化服务较为单一,丰富资源供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大力建设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基础库群 [30] ,以中华优秀数字文化资源为主要内容,集中力量建设一大批融知识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网络服务资源,保障少年儿童、城镇务工人员和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形成内容广泛整合、覆盖文化民生的公共文化资源体系。

 (五)完善投入和保障机制 互联网公共文化建设不同于传统公共文化,它对技术、设备以及人员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资金必须得到保障。增大财政投入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可以使得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得到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的同时,还对各种社会力量投资起到示范作用。在财政投入的过程中,应尤其注重经费投入的有效性,为保证其效率,应做好以下三点:

 1.建立一个严格、规范和合理的资金支出制度。政府要从各方面支持提供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对于准公益性公共文化组织,政府则需给予资金支持;而对于盈利性的文化单位,政府只需进行定期维护和拨款保护;对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应设立专项资金,严禁任何形式、名义和部门挪用或占用,保证资金的有效性。

 2.规范有效的筹资机制。这就需要政府在对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进行财政支出的同时,建立起规范、有效的集资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各种团体以各种积极的形式参与其中,引导更多的企事业、社会团体参与进来,共同对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进行投资、支持和维护。另外,政府可以降低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准入门槛或是通过大力宣传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和惠民性,积极争取企业或个人的资助支持,鼓励并监督、指导各种形式的民间组织、企业甚至个人参与其中,允许合资、合作、参股、招标、收购和兼并等多种形式的投资,完善对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税收减免、捐赠、赞助和资金投入的优惠政策,从各方面最大化的增加资金投入,提升资金投入的有效率。

  3.深化合作共建。发挥文化部(国家中心)、省(市)文化部门(省级中

 心)的积极性和各自优势,加强与合作单位广泛开展公共文化互联网服务,实现共建共赢。与公安、消防、工商等部门建立协调沟通机制。与电信、广电、电力部门沟通,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益。

 (六)强化技术保障 技术是完善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方面之一,我们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33] :

 1.应用高新技术。把这些高新技术作为推动力,促进文化建设,提高文化的传播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的三网融合战略机遇,上传网络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让群众时时刻刻享用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

 2.积极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对核心技术进行培训,寻找优秀的互联网运营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个性化的改进,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使得建立的系统更加简单、方便、易操作、内容更丰富,提供更加富有生命力和实效性的服务 [34] 。

 3.实施人才战略。人才是制约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在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中普遍存在人才年龄偏大、观念落后、知识体系和结构陈旧老套,很难适应当今网络环境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这些现象在基层和中西部地区显得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应建立健全的人才保障制度,为人才提供完善、人性化、个性化、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打造出一支适应网络文化发展、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只有培养出经专业训练、具有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的专业人才才能做好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网络平台的正常运作。

 4.建立相对稳定的管理员队伍来源。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具有相当的科技技术含量,它要利用高科技现代数字技术,加工整理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在网络传输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共享 [32] 。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科技性要求了它的管理团队必须稳定并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公益性的特征要求它的管理团队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观点,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35] 。这对于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否更好的发挥作用尤为重要。

 结

 论 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发展,网络的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它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信息化时代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产业的发展,网络也必将成为重要的宣传和传播手段之一,而在网络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目前存在多种不足,如网络文化资源难以整合、网络公共文化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信息污染、网络信息资源库不够丰富、更新速度缓慢、共享程度

 低、技术网络等基础设施不完备、资源利用率低、网络通路的障碍、缺乏宏观管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多种手段,诸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本着公平原则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功能;加强公共文化与网络的融合;加大数字传媒业的公益产品投放力度;加大对互联网公共文化财政的投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网上内容建设;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大数字媒体的工业产品投放;完善技术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措施,让网络公共文化服务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以公益性以和服务性为导向,保证良好的服务,坚持提供多样、高质的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公共文化服务是先进文化的发展的要求,社会的稳定和谐、健康发展和社会凝聚力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强大的社会主义的一个先决条件,因此,明确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的功能,让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一种常态,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终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周正刚.区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J].理论动态,2010(31):17-24. [2]王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的回顾与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1):62-64. [3]齐冬.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D].山东大学,2009. [4]熊必军.非正式制度变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J].内江师范学院学,2005(3):31-34. [5]周瑾.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台州为例[D].东南大学,2009. [6]金家厚.我国都市公共文化需求的形成及趋势[J].长白学刊,2009(3):141-144. [7]魏灵玥.公共文化服务组织运行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 [8]张桂琳.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原则[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5):33-37. [9]谢佳祎.富锦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D].黑龙江大学,2010. [10]宋先龙.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 [11]赵军.公民文化权利中的民生档案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兰台世界,2010(3):3-4. [12]赵卓莉.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及路径选择[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6):66-68

 [13]富锦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D].黑龙江大学,2010. [14]乔丽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透视[J].吉化党校学报,2010(1):32-36. [15]宋先龙.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 [16]刘峰.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创新浅议[J].现代企业教育,2011(18):85-86. [17]裴雷.公共数字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对策[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1):26-32. [18]田阳光等.建立吉林省环境信息数字图书馆的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5):51-52. [19]向绪宁.区域数据通信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2. [20]富锦市.公共文化...

推荐访问:互联网 研究 文化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