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

| 来源:网友投稿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规范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流程,贯彻“四不放过”的事故查处原则,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调查、统计和分析、处理、预防等过程。

 3.引用文件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3.3《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3.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3.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3.6《国家安监总局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部分条款的规定》 3.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4.管理职责 4.1 安全部负责组织事故调查处理工作,配合有关政府综合部门对事故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4.2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在发生事故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5.1 内容及要求 5.1 生产安全事故定义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领域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事故,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生产活动中断的事件。

 5.2 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安全生产事故一般分为四个等级:

 5.2.1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 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2.2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2.3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2.4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3 事故报告 5.3.1 报告程序 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公司员工中首先发现者应立即报告安全部负责人,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必须报告经理。对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公司经理接到报告后,在 1 小时内向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2)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3)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30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 7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5.3.2 报告内容:

 1) 事故发生单位名称及概况; 2)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 事故的简要经过; 4)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 已经采取的措施; 6)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5.3.3 事故发生后,由事故项目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简情月(年)报表》,上报公司安全部,由公司安全管理人员上报政府相关部门。

 5.3.4 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必须按规定,每月按规定时限上报《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简情月(年)报表》,报表应统计准确无误,并不得瞒报或漏报。

 5.4 事故救援 5.4.1 接到事故报告的职能部门、项目部及公司各层级管理人员,在进行事故逐级上报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或立即启动事故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

 和财产损失。

 5.4.2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现场的公司各级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继发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并对受伤人员进行积极的救护,最大限度地保证受伤人员的生命。

 5.4.3 事故发生后,要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要做出标志,绘制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

 5.5 事故调查处理 在事故调查处理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5.1 相应部门应组织成立事故调查小组,成员应具备事故调查所需的知识和专长,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调查小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及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a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b 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c 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直接损失; d 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e 事故责任的认定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f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5.5.2 发生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由相应级别政府组织调查,公司职能部门以及事故发生项目部、各级人员要积极配合工作;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查处事故。

 5.5.3 发生轻伤事故,由分管副经理负责组织调查。调查组由安全部、事故单位以及有关部门人员组成,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工作,积极提供需要的调查资料和询问相关人员。

 5.5.4 调查组应查明事故经过、原因、人员伤害情况、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总结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等。事故处理通报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政府有关部门,不得拖延。

 5.5.5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安全部依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提出意见,经公司经理及公司相关部门审批后,报组织事故调查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事故调查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定。

 5.6 事故统计与分析 5.6.1 事故统计要求 1)公司安全部负责事故统计表的填写; 2)事故统计表要填写准确无误; 3)对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统计分析。

 5.6.2 事故统计的范围 1)发生造成人员死亡、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000 万元以上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都要按规定报告和统计,并按《建设系统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和《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快报表》的内容进行填写上报。

 2)发生事故及在救灾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非本单位的人员伤亡都应统计报告。

 3)因事故造成的失踪人员,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30 日后(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7 日后),按照死亡人员进行统计,并重新确定事故等级。

 4)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 10000 元以下、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不列入统计范围。

 5)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因病导致死亡,必须先按规定时限和程序报告公司。经公司调查确认系由职工本人疾病造成的,不按事故统计。

 6)下列事故不统计到本企业伤亡事故总数中,列表统计上报备案。

 a 本企业支援或承包外单位工程发生伤亡事故由外单位统计报告。

 b 企业外组织的安全检查、培训、科研、学习、参观等活动发生的伤亡事故。

 c 职工在生产岗位因突发疾病造成的伤亡事故。

 d 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伤亡事故。如冰雹、地震、龙卷风等。

 5.7 事故分析 事故原因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析事故的时候,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分析。

 5.7.1 直接原因 事故直接原因包括装备、物质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1)装备、物资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包括:

 a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b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c 个人防护品用具,如安全帽、安全鞋、护目镜、防护服等缺少或有缺陷; d 道路及其环境不良。

 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

 a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b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c 使用不安全设备; d 以手代替工具操作; e 物体存放不当; f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g 攀、坐不安全位置; h 装备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i 分散注意力; j 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k 不安全装束; l 对易燃、易爆物处理不当。

 5.7.2 间接原因 1)装备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如仪器仪表、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得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调度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规程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他。

 5.8 责任追究 5.8.1 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

 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 5.8.2 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5.8.3 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5.8.4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者,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予以经济处罚、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8.5 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以下行为的,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予以经济处罚、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2)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3)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5.8.6 事故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的认定 1)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属于迟报; 2)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 3)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性质、伤亡人数和涉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 4)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超过规定时限未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经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

 5.9 处罚 5.9.1 发生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无论何时,事故部门必须于

  分钟内将事故报告给安全部和公司有关领导。轻伤事故要先口头报告,并且在

  小时内将书面报告报安全部,违反此规定给予相关责任人

 元罚款。

 5.9.2事故报告要真实、及时,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违反此规定给予相关责任人

  元罚款,情节严重的作降职或离职处理。

 5.9.3 对不积极组织参加事故抢救、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事故调查中弄虚作假的责任人处

  元罚款并作降职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作离职处理,触犯刑法的移交公安司法机关处理。

 5.10 事故回顾

 安全部应对本单位的事故及其他单位的有关事故定期组织进行事故回顾和再现,以警醒全体员工。

 5.11 事故管理台账和档案 5.11.1 事故发生后,安全部应建立事故编号,登记事故管理台账。

 5.11.2安全部应按有关规定建立事故档案,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完善事故档案各项内容,直至处理完毕封档、存档。

 分管安全负责人在安全部处理完毕事故后,在档案上签字封档。

 5.11.3 事故档案内容包括事故经过、责任认定书、事故现场处置过程材料、第三者证明材料、调查材料、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分析处理处罚通报、事故罚款收据、设备修理费清单、保险公司理赔单、责任人事故认识材料、其他相关材料、事故收支报告、事故防范措施、事故调查组成员等项目。

 5.12 防范措施 公司安全部要制定事故防范措施,并下发到从业人员手中;要督促各项目部落实防范措施,必要时应进行从业人员抽查,以检验落实程度。

 5.13 事故预防 公司要研究事故发生机理,有的放矢地制定事故预防的原则、措施等文件,建立预警机制,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

 5.13.1 公司组织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进行经营活动过程的危险源辨识,采取相应消减措施,降低乃至消除危险源。

 5.13.2 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缺陷。

 5.13.3 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提升从业人员作业环境条件。

 5.13.4 完善安全告诫和交代制度。安全告诫和交代的内容包括路线状况、天气条件、人文环境、地理条件、车辆结构和特点等。

 6.附

 录 6.1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台账 6.2 安全生产事故分析通报会记录 6.3 安全生产事故档案 6.4 事故调查报告 6.5 建筑系统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 6.6 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报表

推荐访问:安全事故 管理制度 统计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