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建质监函〔2015〕4号,-,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方法指导意见

| 来源:网友投稿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方法指导意见

  建质监函〔2015〕4 号

 各铁路建设指挥部:

 为适应大规模铁路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全局铁路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全局建设管理人员对施工、监理单位质量安全行为、过程和结果的管理与控制。按照内业与外业检查相印证,现场实体与管理行为检查相结合的原则,昆明监督站归纳总结了检查流程和现场检查要点供大家参考。

 附件:1.责令整改通知单 2.

  指挥部质量安全与风险管理分析台帐

  昆明铁路局建设管理处

  2015 年 1 月 29 日

 — 2 —

 目

 录

 第一篇 检查流程 ............................................................................. 7

 第二篇 铁路工程现场检查要点 ..................................................... 9

 一、混凝土工程 ....................................................................... 9

 (一)原材料 ................................................................... 9

 (二)模板 ....................................................................... 9

 (三)钢筋 ....................................................................... 9

 (四)配合比 ................................................................. 10

 (五)拌制 ..................................................................... 10

 (六)运输 ..................................................................... 10

 (七)浇筑 ..................................................................... 10

 (八)养护 ..................................................................... 11

 (九)冬期施工 ............................................................. 11

 (十)高温施工 ............................................................. 11

 (十一)预应力混凝土 ................................................. 11

 二、路基工程 ......................................................................... 13

 (一)地基处理 ............................................................. 13

 (二)填 料 ................................................................... 14

 (三)填 筑 ................................................................... 14

 (四)路堑开挖 ............................................................. 15

 (五)过渡段 ................................................................. 15

 (六)排水系统 ............................................................. 15

  (七)支挡结构防护工程 ............................................. 16

 (八)沉降观测及评估 ................................................. 16

 三、桥梁、涵洞工程 ............................................................. 16

 (一)桥涵明挖基础工程 ............................................. 16

 (二)钻孔桩 ................................................................. 17

 (三)承台 ..................................................................... 18

 (四)墩、台身 ............................................................. 18

 (五)现浇梁 ................................................................. 19

 (六)厂制梁 ................................................................. 19

 (七)钢梁及钢结构 ..................................................... 20

 (八)其他结构桥梁 ..................................................... 20

 (九)支承垫石、支座 ................................................. 21

 (十)架桥机 ................................................................. 21

 (十一)架梁工程 ......................................................... 22

 (十二)涵洞及地下通道 ............................................. 23

 四、隧道工程(钻爆法)

 ..................................................... 23

 (一)洞口开挖 ............................................................. 23

 (二)超前地质预报 ..................................................... 23

 (三)洞身开挖 ............................................................. 24

 (四)监控量测 ............................................................. 24

 (五)支护 ..................................................................... 26

 — 4 —

 (六)防水工程 ............................................................. 26

 (七)仰拱与填充 ......................................................... 27

 (八)二次衬砌 ............................................................. 27

 五、无砟轨道工程 ................................................................. 27

 (一)无砟轨道施工、道岔铺设基本条件 ................. 27

 (二)轨道板预制、存放及检验 ................................. 29

 (三)防水层、隔离层、滑动层与挤塑板 ................. 29

 (四)底座(支承层)

 ................................................. 29

 (五)轨道板铺设 ......................................................... 29

 (六)砂浆灌注 ............................................................. 30

 (七)凸台及树脂灌注 ................................................. 30

 (八)后浇注带张拉连接 ............................................. 30

 (九)轨排组装与道床板 ............................................. 30

 (十)长钢轨铺设及焊接 ............................................. 30

 (十一)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 ............................. 31

 (十二)轨道打磨与精调 ............................................. 31

 (十三)道岔组装 ......................................................... 31

 六、有砟轨道工程 ................................................................. 32

 (一)道砟 ..................................................................... 32

 (二)铺砟 ..................................................................... 32

 (三)铺枕铺轨 ............................................................. 32

 (四)大机整道 ............................................................. 32

  (五)其它 ..................................................................... 33

 七、房建工程 ......................................................................... 33

 (一)基坑开挖 ............................................................. 33

 (二)地下防水 ............................................................. 33

 (三)钢结构 ................................................................. 33

 (四)屋面工程 ............................................................. 35

 (五)玻璃幕墙 ............................................................. 35

 (六)给排水及采暖工程 ............................................. 36

 (七)装饰装修 ............................................................. 36

 八、电力牵引供电工程 ......................................................... 37

 (一)材料、零部件及设备 ......................................... 37

 (二)牵引变电所 ......................................................... 37

 (三)接触网基础坑及支柱、拉线 ............................. 38

 (四)接触网承力索、接触线和吊弦 ......................... 39

 (五)防雷及接地 ......................................................... 39

 九、电力工程 ......................................................................... 40

 (一)基础 ..................................................................... 40

 (二)变(配)电设备装置 ......................................... 40

 (三)电力架空线及站场照明 ..................................... 40

 (四)电力电缆 ............................................................. 41

 (五)接地装置 ............................................................. 41

 — 6 —

 十、通信、信号工程 ............................................................. 41

 (一)光电缆敷设 ......................................................... 41

 (二)室内设备安装 ..................................................... 42

 (三)室外设备安装 ..................................................... 43

 十一、四电接口工程 ............................................................. 45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方法指导意见

 第一篇

 检查流程

 (一)制定检查计划。检查组应根据项目情况制定检查计划,针对现场施工组织情况、专业特点、风险等级均衡的确定检查工点,既考虑工点覆盖,又突出检查重点,减少盲目性。

 (二)分工明责。检查组负责人应根据确定的检查计划和检查组人员的专业特长,对检查组人员内部检查重点进行分工,明确责任和检查内容及纪律要求。检查组事先要查阅设计文件、变更、方案等技术资料,掌握待检工点施工质量安全控制的重点环节,预判风险源点,对照《铁路工程现场检查要点》明确检查关键点,按照分工开展检查。

 (三)现场检查。围绕影响施工质量的五个因素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和现场安全基坑支护、土方开挖、起重吊装、脚手架、拆除爆破工程的专项方案落实情况为核心,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采取顺藤摸瓜的方式,对其上一道工序和技术管理的相关文件进行比较对照,指出存在问题的核心,并依据对下道工序的影响程度和管理上的漏洞,提出处理措施。对发现的问题要从多方面印证,如对仰拱与仰拱填充未分开浇筑的问题,先从现场模板安设、施工缝留设检查,再到拌和站检查拌制记录,对混凝土搅拌生产时间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仰拱与仰拱填

 — 8 —

 充是否分开浇筑的结论,确保结论的权威性。

 (四)组织参建各方交换意见。工点检查结束,检查组要由表及里,多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质量安全行为的检查,现场通报检查发现的问题,并听取施工、监理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后,本着以事实为依据,以设计文件、验标为准绳、以理服人对问题进行定性,并提出整改要求。对突出的质量安全问题下发《责令整改通知单》(附件 1)。

 (五)闭环管理。完成检查计划后,检查小组应归纳检查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类,提出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形成《检查通知书》通知被检单位,指挥部在整改完成后,要对通知书中停工整顿和拆除返工工点进行复查,对其它工点的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对回复的资料要检查施工、监理单位的负责人是否签字确认。

 (六)定期分析 作为一级检查组织,不能孤立的对待每次检查活动,应按照每月或每季度,对所有检查发现的问题按照专业进行归类,并与上个检查周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问题归类分析可参照附件 2,从更高层面指出被检单位的问题,采取各种沟通方式和相应的考核管理手段,有效地改善下一步的质量安全状态。

  第二篇

 铁路工程现场检查要点 一、混凝土工程

 (一)原材料 1. 原材料进场前必须进行检验,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或见证检测。

 2. 原材料应分区、分类存放,遮盖、防护措施应得当,规格、型号及检验状态等应有明确标识。

 3. 原材料存放场地应硬化,并有完善的防排水措施。

 (二)模板 1. 模板及支(拱)架应经过检算,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强度安全系数不小于 1.3,稳定系数不小于 1.5);模板及支(拱)架必须安置于符合设计的可靠基底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和防、排水或防冻措施。

 2. 模板紧固螺栓使用前应经检查(验),不合格的螺栓、螺母严禁使用;紧固螺栓安装数量应符合批准的施工方案,安装时螺母应拧紧、上牢。

 3. 模板及支(拱)架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拆除顺序应符合批准的施工方案。

 (三)钢筋 1. 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和按批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其质量应符合

 — 10 —

 现行国家标准。

 2. 焊工必须有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并应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3. 钢筋接头的型式、搭接长度、焊接弯折角度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其中机械连接还应进行型式试验。

 (四)配合比 1. 配合比的选定应经过审批,强度、耐久性等指标必须齐全并符合要求,碱含量不得超标。

 2. 更换料源时应重新选定配合比。

 (五)拌制 1. 原材料称量偏差及拌合时间应符合要求,骨料不大于±2%,其他不大于±1%。,拌合时间不少于 120 秒。

 2. 拌制前应严格测定砂、石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六)运输 混凝土运输过程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漏浆、泌水及坍落度损失。

 (七)浇筑 1. 混凝土入模温度应符合要求。

 2.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 2m 时应采用串筒进行浇筑;浇筑应连续、分层进行,振捣密实,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3. 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凿毛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4. 混凝土试件的留置数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

  求。

 (八)养护 1. 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覆盖、包裹,防止表面水分蒸发并及时洒水保湿养护。

 2. 混凝土养护措施、期限必须符合要求;在完成养护期限后,尽可能进一步适当延长潮湿养护时间。

 (九)冬期施工 1. 冬期混凝土施工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2. 拌制混凝土前应进行热工计算,确定粗、细骨料及水的温度,保证混凝土出机温度不低于 10℃,入模温度不低于 5℃。

 3. 混凝土养护采用暖棚法时,棚内底部温度不得低于 5℃。

 (十)高温施工 1. 对水泥、砂、石料及混凝土生产线等应采取防晒、遮阳降温处理,确保混凝土入模前模板、钢筋、局部气温及入模温度符合要求。

 2. 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覆盖并及时洒水养护。

 3. 高地温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

 (十一)预应力混凝土 1. 摩阻损失测定及张拉工艺。对照施工图抽查摩阻损失测

 — 12 —

 定资料,查阅施工技术方案,现场检查。

 (1)张拉机具的配套的检定记录。

 (2)摩阻损失测试频次、项目(先张法折线筋,后张法孔道、扩孔段、锚口)符合要求。

 (3)根据摩阻损失实测结果对张拉控制应力进行调整并经监理、设计单位认可。

 (4)张拉工艺符合施工技术方案和设计要求。

 2. 预应力施工。对照设计文件抽查技术交底、施工与监理记录、设备检校报告、检测资料、检验批验收资料,现场检查实测。

 (1)张拉设备应按时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允许偏差符合要求(钢丝钢绞线±10mm,预应力螺纹筋±50mm)。

 (3)预留孔道与预应力筋位置偏差满足要求(跨中 4m 范围竖向 6mm、其余 8mm 且≤h/1000,横向 5mm),预应力筋位置(跨中 5m 范围竖向 5mm、其余 3mm); (4)张拉顺序、张拉时混凝土龄期、强度、弹性模量满足要求; (5)预应力筋实际与计算伸长值差值≤±6%,后张法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数量不得超过总数的5‰,不得位于结构的同一侧,且每束内不得超过 1 根。

 3. 压浆与封端。对照设计说明抽查技术交底、施工与监理

  记录、检测资料,现场检查核实。

 (1)孔道压浆浆体配合比经监理批准,现场严格按配合比施工; (2)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在终张拉完成后 48h 内进行孔道压浆,悬臂浇筑预应力连续梁终张拉后 24h 内完成压浆,压浆工艺符合设计要求,孔道内浆体饱满,现场制作同条件养护试件;

 (3)同一孔道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压浆时和压浆后 3d 内环境温度不得低于 5℃; (4)封端前按要求对锚具和预应力筋做防锈和防水处理,封端应密实且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锚具≥50mm、筋≥30mm)。

 (5)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切割。外露长度无设计要求时,后张法预应力筋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 1.5 倍,且不宜小于 30mm。

  二、路基工程

 (一)地基处理 1. 地基处理前,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核查地质资料;进行工艺试验,确认施工工艺参数。

 2. 地基处理的范围和处理效果应符合要求。

 3. 基桩完整性、均匀性、数量、位置应符合要求。桩头处理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

 — 14 —

 (二)填 料 1. 填料种类、粒径、级配应符合要求。

 2. 级配碎石必须场拌生产,碎石级配、粒径、水泥掺量应符合要求。

 3. 换填的填料要求:砂应采用天然级配的中、粗砾砂,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其含泥量不得大于 5%。碎石应采用未风化的干净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 50mm 含泥量不得超过 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

 (三)填 筑 1. 填筑前,不同填料应选取有代表性地段进行摊铺压实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2. 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含水率等严格按照工艺试验参数施作。

 3. 填筑过程控制 (1)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组织施工。

 (2)每层填筑厚度不超过工艺性试验确定的填筑厚度,纵向搭接宽度不小于 2m,上下两层搭接不小于 3m,纵向压实重叠不小于 40cm。

 (3)改良土采用厂拌法施工、含水率控制在工艺性试验确定的范围内。

 (4)填筑时做出路面横坡及临时排水措施,避免水浸路基。

 (5)

 路基填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

  作好保护。

 (四)路堑开挖 1. 路堑施工前应及时完善排水系统,做好堑顶截、排水;开挖前应检查坡顶、坡面的危石、裂缝等不稳定情况并妥善处理。

 2. 开挖、支护应分段分层自上而下进行,作业面应相互错开,不得上下重叠作业,严禁掏底开挖和采用洞室爆破。

 3. 膨胀岩(土)等特殊路堑施工应采取有效防排水措施,防止浸泡地基、边坡。

 4. 边坡的坡度、平整度及支护方式和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五)过渡段 1. 按要求开挖台阶,台阶宽度和高度应符合要求。

 2. 掺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 2h 内使用完毕,并加强养生。

 3. 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与过渡段同步填筑,检测频次和指标符合要求。

 4. 横向结构物两侧应对称填筑,过渡段距桥涵 2m 以内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夯实,2m 以外采用机械压实。。

 (六)排水系统 1. 排水系统应与路基工程同步,与既有沟渠连接顺畅。

 2. 排水沟基底夯填密实、坚固,沟底无渗漏。排水沟断面

 — 16 —

 尺寸、厚度、坡度、标高应符合要求。

 (七)支挡结构防护工程 1. 支挡结构、防护工程的防护范围、结构类型、结构尺寸、实体质量应符合要求。

 2. 泄水孔位置、孔径尺寸、反滤层、沉降缝、伸缩缝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 绿色通道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尽早施工、一同验收。

 (八)沉降观测及评估 1. 按设计设置沉降观测点,周边设置防护和标识。

 2. 观测精度与频次应符合要求,特殊部位应增加观测点和量测频次,观测成果及时整理、分析,并编制沉降观测报告。

 3. 按照测量规定和评估规程对路基进行评估。

 三、桥梁、涵洞工程

 (一)桥涵明挖基础工程 1. 基坑开挖。查阅设计文件、抽查基坑施工技术方案、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监理签认资料、监测资料、检验检测资料、施工记录(含施工日志、监理日记),现场检查及尺量。

 2. 深基坑(一般深度为 5 米以上)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进行现场监督。(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第二十六条)

 3. 基坑土方施工应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和监测,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4. 放坡开挖基坑坑壁坡度应确保边坡稳定、施工安全的原则确定。并符合: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 的护道,当动载过大时,宜增宽护道或采取加固措施;弃土不得妨碍施工。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且宜弃在下游指定地点,不得淤塞河道,影响泄洪;基底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清除;基础砌筑后,基坑应及时回填,并分层夯实。(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13-2005 3.1.1 条)

 5. 基坑平面位置、坑底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设计要求;基坑开挖方法和支护形式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当基底为土质时,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为±50mm,当基底为石质时,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为+50mm,-200 mm。

 6. 基底地质条件及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桥梁和涵洞地基全部检查,勘察设计单位对桥梁地基全部进行现场确认;基坑回填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夯实应符合规定。

 (二)钻孔桩 1. 按设计要求进行试桩,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和检验桩的承

 — 18 —

 载力。

 2. 钻孔桩达到设计深度时,必须核实地质情况;孔径、孔深和孔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 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应清底,桩底沉渣允许厚度应符合要求。水下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强度代表值应≥1.15 倍设计强度等级,钻芯取样试件平均强度推定值应不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

 4. 钢筋笼应定位准确、固定牢固,避免沉、浮笼、偏位;水下混凝土应连续浇筑,避免断桩。

 5. 桩头处理、桩顶高程和主筋伸入承台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 其它桥梁基础(明挖、沉井等),应按设计要求施作到位。

 (三)承台 1. 现场核对承台设计标高,过水处宜采用低桩承台。

 2. 承台与墩、台身连接处应按要求进行凿毛处理。

 (四)墩、台身 1. 模板和支架必须进行设计和检算(强度安全系数不小于1.3,稳定性安全系数不小于 1.5),确保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2. 模板螺栓紧固,数量应符合要求,不合格的螺栓严禁使用,防止爆模。

 3. 钢筋加工、连接和安装必须满足设计和验标要求。钢筋接头搭接长度、预弯和焊接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要求。

  4. 墩身宜连续灌注;当分段浇筑时,施工缝凿毛及接茬钢筋的规格、埋入和露出长度、间距应符合要求。

 (五)现浇梁 1. 支架基础必须置于可靠的基础上,具有足够承载力。

 2. 施工前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对托架或支架的强度及挂篮走行抗倾覆系数(大于 2.0)进行检算。

 3. 托架或支架以及挂篮必须进行预压。

 4. 预应力张拉应按设计要求的顺序进行;预应力张拉设备应定期检定。

 5. 预应力管道规格、材质符合要求;管道定位准确;管道与结构钢筋冲突时,合理调整钢筋位置。

 6. 施工时应进行线型监测,超出偏差应及时调整。

 7. 悬臂梁合笼段长度、顺序、合龙口临时锁定方法均应满足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合龙口高差应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8. 梁体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的观测方法、频次和期限满足要求。

 9. 跨等级公路、铁路等立交施工时,应制定专项安全防护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六)厂制梁 1. 应取得规定的现场生产制梁资质。

 2. 制梁台座必须经过专项施工工艺设计,具有足够的强度、

 — 20 —

 刚度、稳定性,保证满足施工各阶段施工荷载的要求;存梁台座地基和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防止发生不均匀下沉,台座相对高差不大于允许偏差值。

 3. 成品梁应进行梁体徐变观测。

 4. 制、存梁台座四周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浸泡台座发生不均匀沉降或冻胀。

 5. 张拉千斤顶、压力表和油泵等应配套校正、配套使用。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时,应重新校正。

 6. 预制梁搬(提)运架设备安装完成后,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进行荷载试验,并经当地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7. 预制梁搬(提)运架设备必须有自锁、互锁、连锁保护装置,防止误操作。

 (七)钢梁及钢结构 1. 焊接前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2. 焊接参数、顺序、材质可焊接性试验和方法应满足焊接工艺要求。

 3. 对焊缝质量进行检查和无损探伤检测。

 (八)其他结构桥梁 1. 开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并按程序论证、审批;施工中应制定应力、变形监测、监控专项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2. 原材料及构配件规格、型号应符合要求,并加强进场检验。

 3. 构件、节点加工及拼装质量应满足精度要求。

 4. 预留孔道(洞)位置坐标精度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5. 结构受力体系施工顺序及结构线形控制应符合设计要求。

 (九)支承垫石、支座 1. 支承垫石钢筋网及锚栓孔位置正确,高程及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活动支座和固定支座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十)架桥机 1. 架桥机安装、使用。抽查架桥机型式试验报告、出厂合格证、当地主管部门验收合格证(或登记证)等,现场检查。

 2. 架桥机应按照使用维修说明书要求,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做好详细记录。

 3. 架梁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架桥机安装的特种作业人员和架梁施工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资格证书(起重工、信号工、电焊工、电工等)。

 4. 架(移)梁设备和吊(顶)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满足架(移)荷载要求,并应在工地进行静(动)载试验,试运转和验收,做好记录。未经验收合格的架(移)梁

 — 22 —

 设备和吊(顶)具,不得进行架(移)梁作业。

 (十一)架梁工程 1. 支座安装。抽查设计文件、施工与监理验收记录,现场测量检查平整度、压浆厚度、位置和方向。支座安装前,应检查桥梁跨距、支座位置及预留锚栓孔位置、尺寸和支座垫石项面高程、平整度,并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对支承垫石顶面进行凿毛处理。

 2. T 梁架设 (1)抽查梁体设计文件、铺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架梁施工工艺细则,了解架梁通道(桥梁墩台、特殊结构桥梁、线路平面等)、架桥机性能、型号,抽查安全检算资料、T 梁进场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检查记录、梁片配组记录、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资料、施工记录、横向张拉、湿接缝处理等,现场检查。

 (2)成品 T 梁保护应符合:吊梁时的梁体强度、起吊点及跨装的运输支点均应满足设计要求;捆梁位置应符合设计允许悬出长度的规定。(架梁规程 第 6.4.5 条);捆梁钢丝绳与梁体转角接触处必须安设护梁瓦(架梁规程 第 6.4.6 条);拨道对位时,拨道量应控制在安全检算确定的范围内。(架梁规程 第 6.4.25条)

 (3)T 梁横隔板焊接、横向张拉、压浆、湿接缝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要求。

  (十二)涵洞及地下通道 1. 现场核对涵洞位置、涵底标高,满足排水或交通功能要求。

 2. 涵洞基底处理、砌体工程、沉降缝、防水工程质量应满足要求。

 3. 地下通道的位置、标高、基底处理、防水应符合要求。

 四、隧道工程(钻爆法)

 (一)洞口开挖 1. 严格执行“早进晚出”原则,按设计完成超前支护后,方可开始正洞的施工。

 2. 截排水沟应在边、仰坡开挖前修建完成,并与路基排水系统合理连通。

 3. 边仰坡自上而下逐级开挖并及时支护,开挖前危石应及时清除干净。严禁采用掏底开挖。

 4. 洞口开挖应及时形成封闭结构,严禁采用长台阶施工。

 (二)超前地质预报 1. 施工单位应编制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和工序管理,按程序审查批准后由专业人员实施。

 2. 根据不同围岩地质情况及时调整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对各种围岩类别必须进行地质素描。

 — 24 —

 3. 设计单位应对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进行专项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及时收集分析预报资料,完善设计方案并指导施工。

 (三)洞身开挖 1. 开挖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单位应进行钻爆设计,并根据现场围岩地质情况和爆破效果及时调整爆破方案或参数。

 3. 开挖进尺应根据围岩情况进行控制(Ⅴ、Ⅵ级围岩上台阶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应大于 1 榀钢架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 2榀钢架间距;边墙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 2 榀;仰拱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架锁脚锚杆,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 3m)。

 4. 施工步距应符合要求(初期支护Ⅳ级以上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 35m;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位置:Ⅳ级围岩不得大于 90m,Ⅴ、Ⅵ级围岩不得大于 70m)。

 5. 隧道开挖严格控制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 1m2 不大于 0.1 m2)侵入衬砌应小于 5cm(隧验标 整体式衬砌应小于 10cm,其他衬砌不应大于 5cm)。拱脚和墙脚以上 1m 内断面严禁欠挖。

 (四)监控量测 1. 施工单位编制实施细则,按程序审批后实施,作为关键工序纳入施工组织,专职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2. 监控量测布点设置(Ⅳ级围岩不得大于 10m,Ⅴ级围岩不得大于 5m)、量测频率应符合要求,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指

  导施工。

 3. 浅埋、偏压、下穿建筑物地段的地表必须设置监测网点并实施监测。

 4. 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 5mm/d 或位移累计达 100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表 表 1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序号 监测项目 常用测量仪器 测试精度 备注 1 洞内、外观察 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

  2 拱顶下沉 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 0.5~1mm

 3 净空变化 收敛计、全站仪 0.5~1mm

 4 地表沉降 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 0.5~1mm 隧道浅埋段 表 表 2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 纵向测点间距(m)

 2B<H 0 <2.5B 20~50 B<H 0 ≤2B 10~20 H 0 ≤B 5~10 注:H 0 为隧道埋深,B 为隧道开挖宽度。

 表 表 3 监控量测频率 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 按位移速度确定 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监控量测频率 位移速度(mm/d)

 监控量测频率 (0~1)B 2 次/d ≥5 2 次/d (1~2)B 1 次/d 1~5 1 次/d (2~5)B 1 次/2~3d 0.5~1 1 次/2~3d >5B 1 次/7d 0.2~0.5 1 次/3d

  <0.2 1 次/7d 注:B 为隧道开挖宽度。

 — 26 —

 (五)支护 1. 超前支护大管棚、小导管、锚杆施作位置、数量、搭接长度应符合要求,大管棚、小导管注浆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空隙。

 2. 初期支护必须紧跟开挖及时施作。

 3. 喷混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喷射混凝土厚度、强度、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必须设置垫板,密贴岩面 ,数量、间距、角度应符合要求;钢架应及时架设,钢架型号、间距、垂直度和钢筋网片搭接长度应符合要求。

 4. 双线Ⅳ、Ⅴ级围岩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必须设置锁脚锚杆(管)等控制拱(墙)脚位移的措施;特殊地段双线Ⅴ级围岩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应按四方现场查勘纪要执行。

 5. 墙脚以上 1m 范围内和整个拱部的超挖部分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

 (六)防水工程 1. 材料的材质、性能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 两幅防水板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5 ㎝,允许偏差-10mm;分段铺设防水板的边缘部位应预留至少 60 ㎝搭接余量,并对预留边缘部位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水板的接缝应与衬砌施工缝错开 1.0m。

 3. 止水带、止水条、盲管安装位置、范围、接头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盲管的综合排水效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七)仰拱与填充 1. 施作仰拱前必须清除隧底虚碴、淤泥、积水和杂物,超挖部分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

 2. 仰拱填充不得与仰拱同时浇筑,仰拱混凝土施作应按要求支立模板,防止填充混凝土侵入二衬。

 (八)二次衬砌 1. 隧道衬砌的厚度严禁小于设计厚度;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应密贴。

 2. 钢筋安装位置、排距、间距、数量、连接方式应符合要求。

 3. 施工缝要凿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浮浆,按要求设置接茬钢筋。

 4. 衬砌混凝土的厚度、强度、耐久性、耐腐蚀性、抗渗性及抗冻性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滑(槽)道、避车洞等位置应预留准确。

 五、无砟轨道工程

 (一)无砟轨道施工、道岔铺设基本条件 1. 线下工程验收与交接。抽查验收记录及结论。

 (1)

 检查轨道施工单位在无砟轨道工程施工前进行的工序接收资料。线下施工单位应向轨道施工单位提交线下构筑物竣工

 — 28 —

 测量资料、桩橛、与轨道工程有关的变更设计、线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

 (2)检查轨道施工单位复测基桩控制网、中线桩和路面高程、平整度及几何尺寸等,核实中线和高程贯通情况。

 2.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抽查观测记录及评估报告,现场查看。

 (1)

 沉降变形观测装置的构造、尺寸、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埋设数量、位置、观测频次符合设计及评估指南要求,观测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2)评估报告结论明确,签认齐全。

 3. 平面、高程控制测量与评估。抽查测量记录和评估报告。

 (3)轨道控制网(CPIII)平面和高程测设资料齐全,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4)评估报告结论明确,签认齐全。

 4. 首段无砟轨道(道岔)铺设与评估。抽查评估申请及评估报告。

 建设单位按照指导性施组设计选定不小于 2km 无砟轨道施工段落,完成轨道结构工程后铺设不小于 100m 长单线轨道并完成精调,依据工管技《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先导段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2010]22 号有关程序进行评估。评估通过后方可在全线展开无砟轨道施工。

  (二)轨道板预制、存放及检验 1. 轨道板建场及试生产应组织验收。

 2. 钢筋网片、预埋件位置正确,钢筋节点绝缘电阻值不小于 2 兆欧,张拉设备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要求。

 3. 板的养护措施、存放、检验及运输应符合要求。

 (三)防水层、隔离层、滑动层与挤塑板 1. 材料应检验合格。

 2. 防水层基面平整度、防水层厚度以及粘结力应符合要求。

 3. 隔离层、滑动层与挤塑板铺设位置、连接方式应符合要求。

 (四)底座(支承层)

 1. 预埋筋、套筒、齿槽与梁面连接应符合要求,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为 5~30℃。

 2. 顶面高程、平整度和厚度应符合要求;底座(支承层)混凝土应按要求拉毛,及时养护。

 (五)轨道板铺设 1. 轨道板进场检验质量证明文件齐全,外观质量应符合要求。

 2. 轨道板精调后压板装置安装牢固,灌注前、后轨道板的安装精度应符合要求。

 — 30 —

 (六)砂浆灌注 1. 施工前应进行工艺性试验。

 2. 板底封边、灌注袋安装、砂浆性能指标及施工环境温度应符合要求,每块板应连续灌注,严禁二次灌浆。

 3. 砂浆厚度、揭板检验应符合要求。

 (七)凸台及树脂灌注 1. 树脂、灌注袋等材料应检验合格。

 2. 凸台平面位置、垂直度、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3. 灌注袋底面与底座顶面及凸台四周密贴,树脂灌注高度、厚度应符合要求。

 (八)后浇注带张拉连接 1. 钢板连接器和剪力钉位置、剪力钉的安装扭力、拧入深度应符合要求。

 2. 按照张拉连接专项方案进行张拉作业,张拉力应符合要求。

 (九)轨排组装与道床板 1. 工具轨与正线轨类型相同;轨排组装铺设(轨距、水平、轨向、高低)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要求。

 2. 道床板顶面与承轨台面相对高差、排水坡度满足设计要求。

 (十)长钢轨铺设及焊接 1. 按规定进行型式检验、生产检验和焊接接头超声波探伤

  检测。

 2. 长钢轨运输和铺设应避免损伤钢轨,轨头连接不留轨缝,设置临时固定装置,防止轨头出现低接头。

 3. 接头型式应符合要求;加焊轨长度正线不得小于 24m,道岔侧线及到发线不得小于 12m。

 4. 钢轨焊接前应测定胶接绝缘接头电绝缘性能,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十一)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 1. 应力放散应均匀、彻底,锁定轨温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

 2. 锁定后应立即在钢轨上标记位移观测“零点”位置,每月观测位移情况并做好记录,位移量应满足要求。

 (十二)轨道打磨与精调 焊缝及两侧 1m 范围内轨顶面、轨头内侧面打磨精度应符合要求。打磨后轨道平顺度、顶面平直度、轨面高程、中线允许偏差应符合要求。

 (十三)道岔组装 1. 应在厂内组装、调试,并由建设单位组织验收。

 2. 在运输、装卸、存放、铺设中应确保道岔部件不受损、不发生塑性变形。

 3. 应由专业队伍采用配套设备进行机械化施工,并对首组

 — 32 —

 道岔铺设进行评估,合格后进行全线道岔铺设施工。

 4. 道岔内焊接、道岔与相邻无缝线路的锁定焊联应在设计锁定轨温内进行。

 5. 应按设计位置、铺设图进行铺设,铺设精度应满足要求。

 六、有砟轨道工程

 (一)道砟 道砟材质、规格、粒径级配、颗粒形状及清洁度应符合要求。

 (二)铺砟 铺砟前应进行铺轨条件评估,摊铺厚度、密度和上砟量应符合要求。

 (三)铺枕铺轨 1. 轨枕应方正、无损伤,轨道中心线与线路设计中心线允许偏差应符合要求; 2. 扣件规格、型号及扣压力应符合要求。

 3. 胶接绝缘接头类型、规格、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大机整道 1. 对线路进行大机养护及稳定,轨道几何尺寸、轨枕空吊板率允许偏差应符合要求。

 2. 上砟堆码高度及堆放数量符合大机整道要求。

 3. 采用大机养作业车组进行分层上砟、整道作业,应严格控制每次抬道量。

  (五)其它 长钢轨焊接、道岔组装、线路锁定、钢轨打磨及精调有关要求同无砟轨道工程。

 七、房建工程

 (一)基坑开挖 施工单位编制基坑开挖支护、基坑监测及地表监测方案,经审批后实施。在降、排水过程中应加强对地表及建筑物的监测。

 (二)地下防水 1. 防水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要求。

 2. 防水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实施,主要施工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

 3. 防水卷材的基面处理、搭接宽度应符合要求。

 (三)钢结构 1. 钢结构所用原材料、焊接材料及成品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2. 焊接工艺应进行工艺评定,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应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钢结构规范》第 5.2.3 条),焊缝应进行超声波或探伤检测,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3. 涂装前钢材表面除锈应符合要求。防火涂料涂装应在钢

 — 34 —

 结构安装和普通涂料涂装完成后进行。

 4. 构件表面不应误涂、漏涂,涂层不应脱皮和返锈等。

 5. 涂料品种、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 紧固件连接工程。查阅设计文件,抽查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试验检测报告、施工与监理检验资料、扭矩扳手标定记录和螺栓施工记录。

 (1)永久性普通螺栓紧固应牢固、可靠,外露丝扣不应少于 2 扣。(《钢结构规范》第 6.2.3 条) (2)钢结构制作和安装单位应分别进行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试验和复验,现场处理的构件摩擦面应单独进行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结构规范》第 6.3.1 条) (3)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终拧完成 1h 后、48h 内应进行终拧扭矩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规范规定。(《钢结构规范》第 6.3.2 条) (4)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除因构造原因无法使用专用扳手终拧掉梅花头者外,未在终拧中拧掉梅花头的螺栓数不应大于该节点螺栓数的 5%。对所有梅花头未拧掉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采用扭矩法或转角法进行终拧并作标记,且按规定进行终拧扭矩检查。(《钢结构规范》第 6.3.3 条) (5)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施拧顺序和初拧、复拧扭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行业标准《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

  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 的规定。(《钢结构规范》第 6.3.4 条) (6)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螺栓丝扣外露应为2~3 扣,其中允许有 10%的螺栓丝扣外露 1 扣或 4 扣。(《钢结构规范》第 6.3.5 条) (7)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应保持干燥、整洁,不应有飞边、毛刺、焊接飞溅物、焊疤、氧化铁皮、污垢等,除设计要求外摩擦面不应涂漆。(《钢结构规范》第 6.3.6 条) (8)高强度螺栓应自由穿入螺栓孔。高强度螺栓孔不应采用气割扩孔,扩孔数量应征得设计同意,扩孔后的孔径不应超过1.2d(d 为螺栓直径)。(《钢结构规范》第 6.3.7 条) (四)屋面工程 1. 施工前应编制屋面工程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

 2. 防水层施工应由专业队伍进行。作业人员应持有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

 3. 屋面找平层的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积水现象。

 4. 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密封材料嵌填必须密实、连续、饱满。

 (五)玻璃幕墙 1. 玻璃幕墙的品种、规格、颜色、光学性能及安装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 36 —

 2. 幕墙的中空玻璃应采用双道密封,且应进行边缘处理,幕墙不得渗漏。

 3. 硅酮结构密封胶、丁基密封胶等材料应与相接触的材料进行相容性和剥离粘结性试验,并经检验合格后使用。

 (六)给排水及采暖工程 1. 给排水、采暖工程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队伍承担。

 2. 管道穿越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时,应采取防水措施;穿越墙壁和楼板时,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应用阻燃材料填充密实。

 3. 承压管道应做水压试验,非承压管道应做灌水试验。

 (七)装饰装修 1. 设计、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2. 施工图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消防、环保、节能等有关规定。

 3. 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应经过审查批准,按有关施工工艺标准或经审定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

 4. 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应符合国家有关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规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火、防腐和防虫处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5. 必须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当涉及主

  体和承重结构改动或增加荷载时,必须由原结构设计单位核查有关原始资料,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进行核验、确认。严禁未经设计确认和有关部门批准擅自拆改水、暖、电、燃气、通讯等配套设施。

 6. 装饰装修工程的整体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八、 电力牵引供电工程

 (一)材料、零部件及设备 1. 进场材料、零部件及设备的验收和存放条件符合要求。

 2. 金具、接触网零部件、钢结构材料无锈蚀、弯曲现象;横腹杆式支柱无裂纹、破损、露筋,无严重蜂窝麻面。

 3. 铜、铝母排,角钢、圆钢等材料截面积符合要求。

 4. 按规定堆放材料,标识牌或标识牌内容齐全。

 (二)牵引变电所 1. 变电所主变压器基础平整,变压器固定牢固。

 2. 基础预埋螺栓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构架、支架安装符合要求。

 3. 基础混凝土配合比符合要求,试块进行同等条件养护,试块数量符合规范要求。

 4. 螺栓采用力矩扳手进行紧固,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

 — 38 —

 5. 铜铝接触处使用铜铝过渡线夹。

 6. 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接线符合规定。

 7. 避雷针接地系统与主地网距离满足规范要求的 3m。接地系统不得存在串联现象,开关机构箱、电缆箱不得通过箱体进行接地。

 8. 避雷针上的照明灯电缆(导线)不得采用 PVC 管防护,须用长度大于 10m 的钢管防护。避雷针组立后应立即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9. 电抗器的栅栏采取绝缘隔断,不得构成闭合的磁回路。

 10. 控制室、高压室、室外间电缆出入口处做防火封堵,电缆防护管管口按要求封堵。

 11. 电缆终标志牌齐全。

 (三)接触网基础坑及支柱、拉线 1. 支柱横卧板安装深度、数量与符合设计要求,横卧板与支柱密贴。

 2. 螺栓紧固采用力矩扳手,力矩符合要求。

 3. 钢柱底面与基础密贴,垫块数量符合验标要求。基础...

推荐访问:安全检查 指导意见 质监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