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凌平平-2022 一建-市政-冲刺-4城市给水排水工程
1
一级建造师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冲刺班 233 网校:凌平平 专题四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 近 3 年真题具体分值及考点统计:
年份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单选题 1 1 2 多选题 4 2 0 案例题 10 现浇混凝土水池的施工技术和满水试验 15 现浇水池的施工:模板支架、止水带施工、满水试验 20 现浇水池的施工:模板支架、混凝土浇筑、养护及 满水试验
高频考点 1:厂站工程结构施工方法 1、全现浇混凝土施工 (1)整体现浇
水处理构筑物中圆柱形混凝土池体结构,当池壁高度大(12~18m)时宜采用整体现浇施工,支模方法有:满堂支模法及滑升模板法。前者模板与支架用量大,后者宜在池壁高度≥15m 时采用。
2、单元组合现浇混凝土施工
(1)底板单元间用聚氯乙烯胶泥嵌缝,壁板单元间用橡胶止水带接缝。这种单元组合结构可有效防止池体出现裂缝渗漏。
(3)各块(单元)间留设后浇缝带,池体钢筋按设计要求一次绑扎好,缝带处不切断,待块(单元)
2
养护 42d 后,再采用比块(单元)强度高一个等级的混凝土或掺加 UEA 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灌筑后浇缝带使其连成整体。
3、预制拼装施工
(1)预制拼装施工的圆形水池可采用缠绕预应力钢丝法、电热张拉法进行壁板环向预应力施工。
4、预制沉井施工
(1)钢筋混凝土结构泵房、机房通常采用半地下式或完全地下式结构,在有地下水、流沙、软土地层的条件下,应选择预制沉井法施工。
(2)通常采取排水下沉沉井方法和不排水下沉沉井方法(适用有严重流沙)。
(3)排水下沉分为人工挖土下沉、机械挖土下沉、水力机具下沉。
不排水下沉分为水下抓土下沉、水下水力吸泥下沉、空气吸泥下沉。
高频考点 2:给水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一、给水处理 (1)常用的给水处理方法(见表 1K414012-1)
自然沉淀 用以去除水中粗大颗粒杂质。
混凝沉淀 使用混凝药剂沉淀或澄清去除水中胶体和悬浮杂质等。
过滤 使水通过细孔性滤料层,截流去除经沉淀或澄清后剩余的细微杂质;或不经过沉淀,原水直接加药、混凝、过滤去除水中胶体和悬浮杂质。
消毒 去除水中病毒和细菌,保证饮水卫生和生产用水安全。
软化 降低水中钙、镁离子含量,使硬水软化。
除铁除锰 去除地下水中所含过量的铁和锰,使水质符合饮用水要求 (2)给水处理工艺流程与适用条件(见表 1K414012-2)
工艺流程 适用条件 原水→简单处理(如筛网隔滤或消毒)
水质较好 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一般用于处理浊度和色度较低的湖泊水和水库水,进水 悬浮物一般小于 100mg/L,水质稳定、变化小且无藻类繁殖。
原水→混凝、 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一般地表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常规处理流程,适用于 浊度小于 3mg/L 河流水。河流小溪水浊度经常较低, 洪水时含砂量大,可采用此流程对低浊度、无污染 的水不加凝聚剂或跨越沉淀直接过滤。
原水→调蓄预沉→自然预沉淀或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高浊度水二级沉淀,适用于含砂量大,砂峰持续时间长, 预沉后原水含砂量应降低到 1000mg/L 一下。适用于中 小型水厂,有时在滤池后建造清水调蓄池。
3
消毒 二、污水处理 1、处理方法
1)物理处理方法:常用方法有筛滤截留、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等,相应处理设备主要有格栅、沉砂池、沉淀池及离心机等。
2)生物处理法: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还有氧化塘及污水土地处理法。
3)化学处理法。
2、工艺流程 (1)一级处理主要针对水中悬浮物质,常采用物理方法。
(2)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微生物处理法,具体方式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经过二级处理后,BOD 5 去除率可达 90%以上,二沉池出水能达标排放。
处理设备:氧化沟、初沉池、二沉池、曝气池 (3)三级处理是在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之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既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可溶性无机物等。
三级处理使用的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混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活性炭吸附等。
1、用以去除水中粗大颗粒杂质的给水处理方法是(
)。
A.过滤 B.软化 C.混凝沉淀 D.自然沉淀 233 网校答案:D
2、某一水库的原水悬浮物一般在 40~70mg/L,水质稳定,合理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是(
)。
A.原水→沉淀→消毒 B.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C.原水→澄清→过滤→消毒 D.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233 网校答案:B 233 网校解析:因为对于进水悬浮物一般小于 100mg/L,水质稳定、变化小且无藻类繁殖的这类浊度和色度较低的湖泊水和水库水,采取的工艺流程为原水—接触过滤—消毒。因此,本题答案为 B。
4
3、污水处理方法中,属于物理处理法的是(
)
A.氧化还原法
B.沉淀法
C.生物膜法
D.活性污泥法
233 网校答案:B 高频考点 3: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一、施工流程 1、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施工流程
测量定位→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垫层施工→防水层施工→底板浇筑→池壁及柱浇筑→顶板浇筑→功能性试验。
2、单元组合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中心支柱浇筑→池底防渗层施工→浇筑池底混凝土垫层→池内防水层施工→池壁分块浇筑→底板分块浇筑→底板嵌缝→池壁防水层施工→功能性试验。
二、施工技术要点 (一)模板、支架施工 (1)在安装池壁的最下一层模板时,应在适当位置预留清扫杂物用的窗口。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部清扫干净,经检验合格后,再将窗口封闭。
(2)穿墙螺栓又名对拉螺栓 作用:平衡混凝土浇筑对模板侧压力; 施工符合下列规定: 1)两端能拆卸的螺栓中部应加焊止水环,止水环不宜采用圆形,且与螺栓满焊牢固。
2)螺栓拆卸后混凝土壁面应留有 40 - 50mm 深的锥形糟。
3)在池壁形成的螺栓锥形槽,应采用无收缩、易密实、具有足够强度、与池壁混凝土颜色一致或接近的材料封堵,封堵完毕的穿墙螺栓孔不得有收缩裂缝和湿渍现象。
穿墙螺栓
5
3、对跨度不小于 4m 的现浇钢筋棍凝土梁、板,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 1 /1 000 - 3/1000 。
4、支模方法:
池壁模板可先安装一侧,绑完钢筋后,分层安装另一侧模板,或采用一次安装到顶而分层预留操作窗口的施工方法。
(二)止水带安装 (1)塑料或橡胶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采用叠接。
(2)金属止水带接头应按其厚度分别采用折叠咬接或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20mm,咬接或搭接必须采用双面焊接。
(6)止水带安装其中心线应与变形缝中心线对正,止水带不得有裂纹、孔洞等。不得在止水带上穿孔或用铁钉固定就位。
(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钢筋施工→安装内模板→铺设非预应力筋→安装托架筋、承压板、螺旋筋→铺设无粘结预应力筋→外模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及锚固肋混凝土凿毛→割断外露塑料套管并清理油脂→安装锚具→安装千斤顶→同步加压→量测→回油撤泵→锁定→切断无粘结筋(留 100mm)→锚具及钢绞线防腐→封锚混凝土。
施工工艺流程
2.无粘结预应力筋布置安装
6
(1)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不超过 50m,且锚固肋数量为双数。
(2)上下相邻两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固位置应错开一个锚固肋;每段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应考虑加入一个锚固肋宽度及两端张拉工作长度和锚具长度。
3.无粘结预应力张拉 (1)张拉端的设置与前述一样 长度小于 25m 时,宜采用一端张拉; 长度大于 25m 而小于 50m 时,宜采用两端张拉; 长度大于 50m 时,宜采用分段张拉和锚固。
4.封锚要求:
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相应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且不得低于 C40。
(四)混凝土施工 1、施工中如何满足设计上有抗冻、抗渗、抗裂要求?
混凝土施工必须从原材料及外加剂的选择、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浇筑及运输、浇筑速度及振捣方式、预防混凝土施工裂缝,季节性施工措施、养护各环节加以控制,以确保实现设计的使用功能。
2、混凝土浇筑后的 12h 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14d 。当日最低温度低于 5℃时,不应采用洒水养护 高频考点 4: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1、预制构件安装
曲梁宜采用三点吊装。吊绳与预制构件平面的交角不应小于 45º;当小于 45º时,应进行强度验算。
曲梁应在粱的跨中临时支撑,待上部二期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75%及以上时,方可拆除支撑。
2、现浇壁板缝混凝土 (1)壁板接缝的内模宜一次安装到顶;外模应分段随浇随支。分段支模高度不宜超过 1.5m。
(2)接缝的混凝土强度应比壁板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
(3)浇筑时间选在壁板间缝宽较大时进行;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 250mm,并应采用机械振捣,配合人工捣固。
(4)宜采取微膨胀和快速水泥。
高频考点 5:沉井施工技术 一、沉井预制 (1)混凝土应对称、均匀、水平连续分层浇筑,并应防止沉井偏斜。
(2)分节制作沉井
1)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 75%后方可拆除模板或浇筑后节混凝土。
2)后续各节的模板不应支撑于地面上,模板底部应距地面不小于 1m; 搭设外排脚手架应与模板脱开。
7
3)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应采用凹凸缝或设置钢板止水带;内外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固定时,其对拉螺栓的中间应设置防渗止水片。
二、下沉施工(排水下沉、不排水下沉)
1、不排水下沉注意事项
井内水位不得低于井外水位; 流动性土层开挖时,应保持井内水位高出井外水位不少于 1m。
三、沉井下沉控制 (1)发生偏斜应通过调整开挖顺序和方式“随挖随纠、动中纠偏”。
(2)沉井下沉监控测量
1)下沉时标高、轴线位移每班至少测量一次,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量的计算;
2)终沉时每小时测一次,严格控制超沉,沉井封底前自沉速率应小于 10mm/8h;
3)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加密量测;
4)大型沉井应进行结构变形和裂缝观测。
(3)辅助法下沉
1)沉井外壁采用阶梯形,随时用黄砂均匀灌入,高差不应超过 500mm。
2)采用触变泥浆套助沉
3)采用空气幕助沉
4)采用爆破方法开挖下沉 四、沉井封底
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再封井或抽除井内水。
高频考点 6:沉井施工技术 单项选择题 1、下列施工内容中,属于排水下沉井施工内容的是(
)。
A.浇筑水下混凝土 B.降低地下水 C.水中挖土 D.水下封底 233 网校答案:B
2.采用排水下沉施工的沉并封底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封底前设置泄水井
8
B.封底前停止降水 C.封底前,井内应无渗漏水 D.封底前用大石块将刃脚垫实 233 网校答案:B
多项选择题 1、施工无抗浮结构设计的水池时,正确的降排水做法有(
)。
A.选择可靠的降低地下水位方法 B.基抗受承压水影响时,应进行承压水降压计算 C.施工过程中间断降排水 D.有备用降水机具 E.降排水应输送至抽水影响半径范围以外的河道或排水管道 233 网校答案:ABDE 2.构筑物满水实验前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A.池内清理洁净 B.防水层施工完成 C.预留洞口已临时封堵 D.防腐层施工完成 E.构筑物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33 网校答案:
ACE 高频考点 7:给水排水混凝土构筑物防渗漏措施 一、设计应考虑的主要措施 (1)合理增配构造(钢)筋,全断面的配筋率不小于 0.3%。
(2)避免结构应力集中 (3)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置变形缝或结构单元 二、施工应采取的措施 (一)混凝土原材料与配比 (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砂和碎石要连续级配,含泥量不能超过规范要求。水泥宜为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宜适当减少水泥用量或水用量,降低水灰比;通过使用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化热峰值。
(3)热期浇筑水池,应及时更换混凝土配合比,且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抗渗混凝土宜避开冬期和热期施工,减少温度裂缝产生。
(二)浇筑与振捣 (1)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不应大于 25℃, (2)要尽可能减小入模坍落度 (3)设置后浇带时,要遵循“数量适当,位置合理”的原则。
高频考点 8:水池气密性试验的要求 水池气密性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消化池)
(1)需进行满水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的池体,应在满水试验合格后,再进行气密性试验。
水池气密性试验气密性试验合格标准:
9
一、试验压力宜为池体工作压力的 1.5 倍。
二、24h 的气压降不超过试验压力的 20%。
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某城市水厂改扩建工程,内容包括多个现有设施改造和新建系列构筑物。新建的一座半地下式混凝沉淀池,池壁高度为 5.5m,设计水深 4.8m,容积为中型水池;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 C35,防渗等级 P8,池体地下部分处于硬塑状粉质黏土层和夹砂黏土层,有少量浅层滞水,无需考虑降水施工。
项目部编制的混凝沉淀池专项方案内容包括:明挖基坑采用无支护的放坡开挖形式;池底板设置后浇带分次施工;池壁竖向分两次施工,施工缝设置钢板止水带,模板采用特制钢模板,防水对拉螺栓固定。沉淀池施工横断面图布置如图 4 所示。依据进度计划安排,施工进入雨期。
问题:
1.图中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地方有? 233 网校答案:
需要修改(1)边坡是成层土,不同土质处应该采用分级过渡平台或者设置为折线形边坡(上陡下缓)(2)内外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固定时,应该在对拉螺栓的中间设置防渗止水片;(3)施工缝处应该设置钢板止水带;(4)底板施工时,垫层之后缺少防水层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