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研究文献综述
城市规划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研究文献综述 1.3.1 再就业的意义描述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而且也正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无论是从政治、经济、社会稳定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熊永兰(2006)认为各级有关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这关系到我国和谐大局和稳定大局。颜朝晖(2006)则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强调必须重视对失地农民的补偿,而再就业无疑是对失地农民补偿的最好手段。赵彩艳(2007)则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指出帮助失地农民再就业,可以拉动社会消费,有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1.3.2 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因素分析 众所周知,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关于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因子,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比如秦莉(2008)从社会排斥的角度分析了失地农民再就业现状,指出社会对农民的认识已经停留在传统观念影响了失地农民的就业。杨良松(2009)从农村公共服务缺失的角度认为目前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难题的关键在于过去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服务缺失,结果导致部分农民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结果造成了就业难。此外,吴楠(2007)从法律的角度指出:目前我国关于失地农民就业的有关法律不完善和不健全也是一个原因。另外,刘安伟(2010)指出部分农民对于工作待遇和环境的高要求也是影响就业的一个主要因子。
1.3.3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措施 关于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措施,学者们从这样几个角度进行了分析:首先,政府必须承担起切实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责任。比如陈建(2008)、许钊(2007)在他们的研究中,就明确指出:失地农民为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政府必须切实履行好失地农民就业的责任,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失地农民就业。潘光辉(2009)认为从国内各地的实践来看,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政府无法回避解决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和权益保护问题,通过对
我国部分城市失地农民现状的考察、走访以及了解,认为我国目前各地的社会保障试点也存在许多问题:现有的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缺乏社会保障的特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定位模糊,保障方式单一且保障水平过低。1 周云祥(2012)针对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现状和发展问题,结合实证研究,从失地农民发展政策,失地农民身份转型、集体经济转型、基层管理组织转型,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以及集体经济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失地农民创新体制转型和集体经济转型的发展新模式。2 陈亚东(2008)系统考察了失地农民的生存状态,探讨了失地农民产生的经济、社会和制度根源,分析了可能导致和已经带来的严重社会危害。3 周维娜(2011)指出针对失地农民缺乏技术这一制约因素,政府要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从而促进失地农民的就业。王玉霞(2008)也在她的研究中指出目前我国存在很严重的用工荒,这种用工荒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力素质难以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因而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从而更好的推动就业。第二,从社会的角度来寻找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措施。比如秦莉(2008)指出要切实推动失地农民就业,社会必须对农民多一份理解和尊重,从而帮助他们获得身份认同。姚文娟(2010)则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探讨了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难题,强调有关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在社会保障上予以保障,从而避免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第三,农民群众转变自身观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周宏宾(2009)、何雄浪,何思妤(2011)、杨君(2011)等人的研究,指出农民们自身不仅要加强学习,而且也要改变对有关工作过高期望,踏踏实实,唯有这样,才能帮助自己实现很好的就业。第四,也有学者从完善法律和社会保障的角度提出了建议,比如王瑜,黄蓓,杨翠迎(2011)、祝昌鸿(2007)、庞建广(2007)等人的研究就代表了这类观点。
1.4 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实地走访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通过实地走访辽宁省铁岭市、沈阳市以及其他地区,希望通过与当地政府有关安置失地农民就业的人员进行深入的探讨,在获得有关第一手资料的同时,比较辽宁省不同地区在安置失地农民
1
潘光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就业问题研究[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12-45 2
周云祥.中国失地农民发展模式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34-77 3
陈亚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以重庆为例[M].人民出版社,2008:12-87
以及对他们进行培训中所涉及到的种种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同时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研究思维,弥补理论上的缺陷,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借助文献研究,首先对我国之前的安置与补偿失地农民的各类方针政策最系统性的阅读与分析,了解我国近年来对于失地农民的政策的转变方向以及未来的规划,并且对前人关于我国失地农民的研究成果做归纳与总结,通过理论与实际层面的结合,使自己的研究能够更加符合当下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同时也可以使研究成果切实有效的运用到实际中,而非是泛泛之谈毫无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一章是对我国目前失地农民的数量以及就业、补偿等状况进行简要概述,同时根据目前这一庞大的失业人群,分析文章的研究对策以及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简要介绍对铁岭市失地农民再就业现状,通过自己的实际走访了解失地农民对于目前就业状况的满意程度以及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特点。
第三章与第四章是研究铁岭市失地农民再就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这些原因症结的探讨为之后的解决与改进措施提供方向。
第五章是解读与归纳近年来我国政府在解决失地农民就业方面的主要措施。
第六章是根据前几章所述的失地农民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的原因以及目前政府在解决失地农民就业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有建设性的、针对性的有效对策与建议,切实的帮助失地农民解决生存与就业问题。
第七章则是对全文的梳理与总结,以及对我国未来在失地农民问题解决方案的展望。
下一篇:玉山县“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