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学理论和方法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角膜塑形术: : 使用特殊设计的高透氧硬镜,通过机械压迫、镜片移动的按摩作用及泪液的液压作用,使角膜中央压平,达到暂时减低近视度数的作用。
CSF(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 :对比敏感度函数,将不同空间频率作为横坐标,将条纹与空白之间亮度的对比作为纵坐标,测定对各种不同空间频率的图形人眼所能分辨的对比度,得出对比敏感度函数。
彗差:光轴外的某一物点向透镜发出一束平行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在像平面上会形成不对称的弥散光斑,这种弥散光斑的形状呈彗星形,即由中心到边缘拖着一个由细到粗的尾巴,其首端明亮、清晰,尾端宽大、暗淡、模糊。这种轴外光束引起的像差称为彗差。
视角:物体两端与眼第一结点所成的夹角。
最小弥散圆:平行光线经过规则散光眼后结成两条相互垂直的焦线,称为前后焦线,前后焦线之间为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椭圆形光学切面,其中最小的光学切面为一圆形,称为最小弥散圆。
屈光参差:如果双眼在一条或者两条主子午线上的屈光力存在差异,且差异≥1D 时,称为屈光参差。
眩 光:指视野中由于不适宜亮度分布,或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引起视物对比度下降,产生人眼无法适应的光亮感觉,可能引起视觉不适或丧失明视度。
病理性近视:多指 20 岁以后眼球仍在发展,并伴有病理性变化者,也称为进行性近视眼,其特点是眼部组织合并发生一系列变性的病理变化。
简略眼:是将眼的光学系统简略为仅有一个折射面的光学结构。
老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调节能力逐渐下降,从而引起患者出现视近困难等症状,以致在近距离工作中,必须在其屈光不正的基础上附加凸透镜才能有清晰的近视力,这种现象称为老视。
混合散光:散光按屈光状态分类中的一中,一个子午线像位于视网膜前,另一个子午线像位于视网膜后,称之为混合散光。
视差:指由于正常的瞳孔距离和注视角度不同,造成左右眼视网膜上的物象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平差异。在观察立体视标的时候,两只眼由于相距约 60mm,所以会从不同角度观察 。
这 种 在 双 眼 视 网 膜 结 像 出 现 微 小 的 水 平 像 位 差 , 称 为 双 眼 视 差(binocular dispartity)。
基本视标( basic target ):笔画宽度为 1 分视角的视标,其高度一般为 1 分视角所需高度的 5 倍,对眼形成 5 分张角。
调节:即视近物时眼球屈光力的增加,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悬韧带松弛和晶状体的塑形、变凸来实现的。
隐斜( phoria/heterophoria ):在无融像需求时,双眼视线没有保持平行或者落在同一视标上,这种双眼视问题称为隐斜。
暗适应( dark adaption ):当人从强光下进入暗处时,起初对周围物体无法辨认,以后渐能看清暗处的物体。这种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最终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称为暗适应,也就是视网膜对暗处的适应能力。
问答
①. . 遮盖去遮盖与交替遮盖的区别联系
(1)遮盖去遮盖实验:(定性诊断)区分斜视与隐斜,同时可区分斜视是交替性或是单眼固定性。(2)交替遮盖实验:(定量和定方向诊断)检查被检查者的隐斜或者斜视的方向和程度,但不能区分是隐斜还是斜视。
② 老视中试验性近附加的确定方法
P160
③检影验光中和的判断
P102
④裂隙灯的 6 6 种照明方法及适用条件
P40
⑤婴儿的视力检查方法 P206
⑥远视按照调节的分类及各类之间的关系
P79
⑦ 远视的矫正原则
P80
⑧ 影响视觉分辨力极限的因素
P35
⑨ 对数视力表及 5 5 分记录法的优点:
1.符合感觉生理要求。
2.任何相邻二行视标大小之比不变。
3.视力记录成十进,视标大小有周期性,有利于制作和计算。
4.远、近视力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彼此通用。
5.5 分制记录法安排合理、通俗易记。
6.保留过去视力表的优点,如视标形状、1 分视角标准等,改进方面为远视 力表增加小字一行;近视力表添加大视标多行。
7.此表及记录法的突出优点是在于能正确地表达视力和视力的增减幅度,故 能合理地解决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视力统计问题。
⑩熟悉主觉验光流程及原理 ,在验光过程中控制调节的方法 P114
填空
近视分类(按年龄按屈光成分)
直接检眼镜(像、放大率)P58 表 4-2
检影
选择
视角
Goldman 眼压计 眼压数值 模型眼 对比度计算
*** 本 资料 不保证完全正确, 仅供参考,复习仍以教材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