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角认识教学课件

| 来源:网友投稿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用不同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会用折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做角、用尺比画角

教学准备:情形图,剪刀、吸管、折扇、易拉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形,引入新课

激趣导入通过课件出示“国旗”,引出“五角星”,再由“五角星”引出“角”。

二、尝试探究

①认识角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察看这幅图,你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1、课件出示;
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图片出示:学生在实物上找角、摸角、比划角。看图,交流信息。

2、课件演示: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练习:判断角(实物展示台“球场图”)反馈交流信息。

2、老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认真察看,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3、学生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三、全班汇报

1看物品寻觅角、做角:课件出示做角的各种材料——老师播放乐曲。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看一看、动动手。

——小组在展示台上汇报成果。

③比角——课件演示:拉开的纸扇和合拢的剪刀,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课件演示4个钟面,并演示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

四、尝试运用,拓展提高

这里主要分别出示“数一数”“辨一辨”“演一演”等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认识角”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2、通过“摆一摆、认一认、指一指”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3、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联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认一认,摆一摆,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认识角。

1、“角是什么样子的?”

2、角的各部分名称,标记,记作及读作。 3、“我们身边你还能找到其他的角吗?“” 4、“你能用手里的两根小棒摆出个角吗?” 5、教材中67页练习。

三、比角

1、“拿起活动角,摆出一个角,同桌互相比一比,讨论并思考下列问题。” 2、比角的方法

3、“你能用活动角摆出一个比老师手上的角更小的角吗?” 4、验证: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大小

5、提高与拓展:①体会一种在钟面上比角的方法,并理解角的大小与方向无关。②数角,理解弧线及数字的作用。

四、总结

1、“谈谈课上你有什么收获?” 2、然后再用一首歌谣做最后的总结。

《角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角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我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中引出角,并从观察实际物体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因此我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等动手活动,使学生对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因此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法、演示操作法、自主探究法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六、教具学具:课件、直尺、不规则的纸片、图钉、硬纸条、白纸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 师:同学们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就热闹起来了,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课件出示图片)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 生1:有同学在踢球 生2:老爷爷拿着剪刀在修剪树……

师:正在做操的小朋友伸开的手臂组成这样的图形(电脑显示红色的角)操场的一角也有这样的图形(电脑显示红色的角)你们认识它嘛?(有的同学可能说出是角,有的可能说不出来)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图形 (板书课题:角) (设计意图:图片来自学生的身边,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角”学生已经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教学中在实物情境的基础上 展示出角,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生活中许多物体上有角,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二)探索新知(30分钟)

1、生活中找角(2分钟)

师:同学们,图上哪里还有这样的图形呢?请说一说

师:不仅图中有角,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角,请你们仔细找一找我们教室的周围哪里有角? 生:课桌上有角 生:黑板上有角……

师:请小朋友们回想一下你们回家的路上和我们的校园哪里有角? 生:球门上有角……

师:那你们能不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们见过多少角呢? 生:我见过很 多很多的角 师:看来我们周围处处都有角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已有的感性认识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这一活动宗旨在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同时让学生初步感悟到角的基本特征)

2、摸角(2分钟)

师:现在请你们摸一摸离你们身边最近的角,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活动)

师:刚才大家在摸角的时候,我发现有同学是这样在摸的(老师演示只摸角的顶点)

他摸的是角嘛?(不是)摸的是什么?(摸的是一个点)

那应该怎样摸才算是一个角呢?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摸黑板的角? 看来摸角还是有很大学问的,怎样摸才算是一个角呢? (学生摸黑板的一角为例)

师:现在以你们的课桌表面为例,请大家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汇报) 生:尖尖的有点扎人 生:这条线直直的,滑滑的 师:原来角给了大家这种感觉

2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摸角活动,明确角在学生脑子中的印象,为接下来认识角打好基础)

3、认识角(6分钟)

师:老师这有几个物体,你们来找一找它们的角在哪儿?(课件出示:饮料、剪刀、水龙头)

师:饮料上的角在哪儿?谁上来指一指? (学生指角)

师:剪刀上的角在哪儿?再指一指,他指的和你们想的一样嘛? 师:水龙头上的角呢?对不对?

师:现在老师为这些角脱掉它们漂亮的外衣请它们出来,看角就是这个样子。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都有一个点

师:我们把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课件出示三个角的顶点) 师:还有什么发现嘛? 生:它们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师:我们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数一数,角有几个顶点? 生:1个

师:角有几条边呢? 生:2条

师:为了更清晰的表示一个角,我们常常用一条弯弯的线表示这是一个角。

4、巩固角的组成(1分钟)

师:老师这也为大家准备几个角,请你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角上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学生在纸上标出角的顶点和边) 师:你们标的和老师标的一样嘛?(生:一样)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真认真。

5、辩角(4分钟)

3 师: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请的都是角家族的成员,这些图形都说它们是角,小朋友们,你们帮角爷爷判断一下。是角的拍拍手请它进来,不是角的跺跺脚请它出去(课件出示四个图形) 师:这个是角嘛?谁来说一说?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两边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条弯弯的线 师:第二个图形是角嘛?(是)哪位同学上来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他指的对吗?(对)

师:这个是角嘛?(不是)说说你的理由 生:那条线不是直的,是弯的

师:最后这个图形是角嘛?(不是)为什么呢? 生:两条线之间没有顶点

师:你们帮了角爷爷大忙了,掌声送给这几位同学

(设计意图:通过辩角活动,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巩固了角在学生心中的概念)

6、创造角(3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能借助你们身边的物体来创造一个角嘛?和你的同桌一起来试试吧! (学生活动)

师:那个小朋友上来展示下你做的角? 生:用两只铅笔做了角

师:你做的角的顶点在哪儿?边在哪儿呢? 师:还有吗?

生:我们用手臂做成了角

师:指一指顶点在哪儿?边在哪儿? (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真是动脑筋了)

7、折角、做角(7分钟)

4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你们能用它做出一个角嘛?(能)你们的学具袋里有一张不规则的纸片、图钉、硬纸条)可以和同桌一起做,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注意:

1、不要弄伤自己;

2、做好后找一找角的顶点和边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

组1:我们用纸片折出一个角 师: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儿? 师:还有没有不同做法的角? 组2:我们做出了一个活动角 师:你们做的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生:我们这个角可大可小 师:怎样变大呢?

生:将角的两边拉一拉,使角的张口变大,角就变大了 师:怎么变小呢? 生:将角的两边推一推,使角的张口变小,角就变小了

师总结:角有大有小,角的张口大了,角就变大了,角的张口变小了,角就小了。(课件展示) 全班小朋友一起读一次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里给学生创造了自由度很大的实践操作。让学生观察、操作和体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8、改变角的大小(2分钟)

师:刚才我们有的同学有手臂组成了一个角,现在请全班小朋友伸出你们的手臂,把这个角变大一点,再试着变小一点。

(学生动手)

师: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生汇报

9、画角(3分钟)

5 师:同学们说的很正确,刚才我们也做了各式各样的角。现在我们试着把角画在草稿本上。

(教师评价

师:先画一个点,从这个点开始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你们再在草稿本上画一个角 (展示学生画的角) (三)巩固运用(8分钟)

1、找角(2分钟)

师:角很顽皮,它经常隐藏在一些图形里面,请你们打开教材42页第2题,在书上找找吧 (学生汇报)

2、小小设计家(5分钟)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礼物。它们美嘛?美在哪儿? 生:颜色很漂亮

生:这些图案都是用角设计出来的…… 师:请你们也尝试用角创造出美丽的图画吧 (展示)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练习我是穿插在教学中的,避免了集中练习给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学生利用角来创造画,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

3、总结(1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认识了角,现在咱们休息休息,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

一个顶点两条边。生活当中处处见 生:角

师:大家猜的真准确

师:今天我们就先认识到这,我们以后再来继续研究它

六、板书设计

6

角的认识

顶点

七、作业设计

1、教科书第42页第1题(做在书上)

2、在生活中去找一找角在哪儿?它有什么作用啊?

7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类,圆是一类。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的边都是直的,圆是一个曲线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都有角,圆没有角。(你真聪明!)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请你用手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它们上面有角吗?

师:(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我们把它请出来。(课件展示)

师: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让学生找出两根针组成的角) 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

师:我们把它请出来(课件展示)。三角板上的角呢?(课件展示)

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二)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体:从屏幕中的剪刀、三角板、闹钟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电脑闪烁出)。

2、摸角并感知角.师:刚才同学们说三角板上有角。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3、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生1:角有个尖,它刺手。

师:同学们,请你们用手摸一摸这个地方,是不是有同样的感觉?

生:是

师:我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课件展示) 师:你还摸到了什么?

生2:我摸到角的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师:我们把这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课件显示)

师:一起来看看,图中的这些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生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你能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吗? 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

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师:下面老师再来画一个角,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

这两个角中,你更喜欢谁呢? 生:答。

师: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 )”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

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四)、练一练(课件)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1).辨角。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67面“指一指”中有一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试试看(学生自己先在书上指出,教师出示淘气的作业,集体讲评)。你们和淘气找得一样吗?为什么?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

师:看来你们已经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来我们来玩游戏吧! 教师出示活动角

师: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就藏在你们课桌里面,请你拿出来,玩一玩。在玩的过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

生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角是有大小的。

师:你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

生:我把角的两边拉开,角就变大,我把角的两边合拢,角就变小。

师:角的两边拉得越开,我们就说,张口变大,相反,就是张口变小。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吗?

生: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师:你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里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

(二)、比一比

师:既然角是有大小的,怎么比较呢?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已手中的角固定好,然后同位的同学比一比,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指两名学生上前比,老师指导比的方法:顶点和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比另外的一条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那个角就大。

同位用这种方法比。

师:我这儿有两个角(一个边长但张口小,一个边短但张口大),你们观察一下,哪个角大?

生1:边长的角大。

生2:开口大的角大。

师:怎样知道哪个大? 生:比。

比两个角。

师:哪个大?这说明白了什么?

生:角的大小只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五、总结评价 内化延伸

1、数一数(出示课件)

2、如果我是角。

师: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学生介绍角。

生: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介绍得真精彩。这些可爱的角,用处可大呢?

六、联系实际,了解角的应用

师:生活中角都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用一用)

结束: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角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记作:∠1 读作:角1

“认识计算机课件”教学设计

本课件让我们学习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一步理解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掌握计算机常用设备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1.认识计算机硬件

1.1学习准备

1.2任务实施

1.3 讨论与练习

1.4 探究与合作

1.5 小结与测试

1.6 自我评价

2.学习连接常用外部设备

2.1学习准备

2.2任务实施

2.3 讨论与练习

2.4 探究与合作

2.5 小结与测试

2.6 自我评价

说课稿

题目:
《认识角》说课稿

学 校:张桥镇中心学校 姓 名:
宛青青 联系电话:
18726621890

《认识角》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84至85页

(二)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84至85页的内容,本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和感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要求知道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第二部分是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能独立用直尺画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生活,对平面几何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课前通过回忆学习过的平面几何图形,来导入角的概念,并且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活动来加深记忆。

学生思维简单,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识迁移困难,空间观念非常薄弱,对知识掌握缓慢而遗忘快等特点,但他们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等孩子的共性,课堂上充分利用和捕捉闪光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来弥补他们的缺陷,以此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重点,结合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2 (1)知识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它的特点 。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3)能力目标: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认识角属概念教学,根据学生对概念认识得到一般规律:(从)感知——(经)表象——(到)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步抽象概括,最终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能力,得到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由于学生课堂容易分神,学生年龄小、好动等特点,为此我采用如下教

3 法:

直观演示法,谈话启发式,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

(2)说学法:

学生思维简单,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识迁移困难,空间观念非常薄弱,对知识掌握缓慢而遗忘快等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在本节课当中,我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方法,使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发展生活”,通过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得到体现和实施。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两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和圆形,各自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图形。

让学生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感知是思维活动的窗户,使人们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通过学生动手可以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感知。

(1)找角:

课件出示图片。

4 询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并且鼓励同学回答,表扬发现角的孩子。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2)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分组让学生把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的物体来引导学生正确指角。

然后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之后打开数学书84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师生共同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1)小组合作,折角

折角。出示一张圆形纸,让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然后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让有不同折法的同学也过来贴上 ,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2)动手操作,做角

做角。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体会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时学生发现角变怎么样了?而当两条边收拢一些时这个角又变怎么样了,怎么又会变小的?

师生共同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4)比较角的大小。

利用观察法和重叠法引导学生比较角的大小。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

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课件出示问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小组讨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5)画角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媒体出示角的画法)最后,我把角的特点和画角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
小小角,

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的教学,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

(四)引导质疑,升华新知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层次的练习

6 1. 辨认角。

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 数角。

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4.拓展角的认识

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5.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来说: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本节课所感,教师从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本节课的得失。)

四、说板书设计:

( 设计意图:直观展示出角的两条边和一个顶点,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认识水教学课件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画角教学课件

《角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角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推荐访问:教学课件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