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发表
发表于《语文教学之友》2012年第十期。
如何走出人生的困境? ——《命若琴弦》教学设计
设计:山东滨州滨城区二中 曹真真
教学设想
《命若琴弦》是史铁生极负盛名的一部短篇小说, 其中饱含着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对救赎之路的探索,对人的终极关怀,是史铁生生命哲学的寓言。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蕴含的深刻哲理,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笔者设计课上简单回顾小说内容,概括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品读重点段落,通过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等形式探究小说主题。让学生把握“命若琴弦”的含义,领悟走出人生困境需要目标的引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中获得欢乐等主题内涵。
课前预习
1.阅读《命若琴弦》导学案中史铁生的“人生经历”“文学成就”“作品摘抄”等内容,了解作者。
2.自读小说,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事例导入,激发兴趣
课间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刘伟的钢琴曲。
多媒体展示: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刘伟 导语:刘伟10岁失去双臂,12岁学会游泳,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9岁学会用脚弹钢琴,一年就达到手弹钢琴专业七级的水平 ,23岁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刘伟的生命有严重的缺憾,但他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为之不懈奋斗,成功走出了人生的困境。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探讨的也是人如何走出困境的问题,小说探索出一条怎样的救赎之路?让我们走进《命若琴弦》寻找答案。
二、问题引导,概括情节 1.预设问题:
⑴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们是干什么的?
明确:瞎子师徒,弹琴说书。
⑵他们在哪里弹琴说书?住在什么地方?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一片荒凉、偏僻的大山里。住在破败不堪的小庙里。环境恶劣,条件艰苦。
⑶为什么生活环境恶劣,整天奔忙劳碌,瞎子师徒却很快乐呢?他们兴致勃勃地翻山越岭、弹琴说书的动力是什么? 明确:奋斗目标。老瞎子的师傅在他的琴槽里放了一张药方,只要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取出药方去抓治好眼睛的药。小瞎子喜欢一个叫兰秀儿的女孩,对感情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⑷他们的目标实现没有?
明确:没有。老瞎子为之奋斗了一生的药方是一张白纸。
兰秀儿嫁到了山外,小瞎子失恋了。
2.请学生概括瞎子师徒的故事。
多媒体展示:
老瞎子:为得到治好眼疾的药方努力弹断了一千根琴弦,结果却发现那张药方是一张白纸。
小瞎子:与兰秀儿恋爱,结果兰秀儿嫁到了山外,小瞎子失恋了。
三、段落品读,探究主题
过渡语:小说通过瞎子师徒的故事揭示了什么?让我们走近师徒二人的人生,探究小说的主题内涵。
1.老瞎子的人生:
(1)老瞎子生来看不见,人生处于困境,但他有一个奋斗目标,因此过得充实和快乐。他发现药方是一张白纸后,陷入绝望,失去了活着的动力。阅读小说第七部分,划出相关句子,说一说小说是如何表现老瞎子遭受打击之后的绝望心情的?
明确:
①环境描写:漫天大雪 天空灰暗 空旷沉寂 衰草瑟瑟
点拨:作者设计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是冬天,改为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春天好不好?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不好。环境描写渲染了苍凉、沉寂、萧瑟的气氛,烘托老瞎子悲凉、绝望的心情。
②动作描写:蹒蹒跚跚
点拨:老瞎子平时弹琴说书翻山越岭,应该习惯了走山路,这时走路为什么蹒蹒跚跚?
明确:蹒蹒跚跚,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这个动作表现出遭受巨大的打击之后,老瞎子的精神和身体都不太好了。
③肖像、神态描写:骨头一样的眼珠 脸色骨头一样的苍白 面容憔悴 呼吸孱弱 嗓音沙哑
明确:神态描写和肖像描写表现了老瞎子遭受打击之后形容憔悴,精神绝望。
(2)老瞎子一度精神崩溃,但最终走出了绝望的深渊,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阅读第
七、八部分,划出相关语句,请学生读一读。
合作探究:小说通过老瞎子的人生经历和思考揭示了什么哲理?“命若琴弦”有何含义?讨论后,各小组与大家分享探究结果。
教师点拨:老瞎子为虚设目标奋斗的一生有没有意义?如何才能走出人生的困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
老瞎子的人生经历和思考总结:
①目的成空,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失去了活着和奋斗的动力。
②回忆过去,发现辛苦的生活之所以快乐而充实是因为有个目的把心弦扯紧。
③人生需要目的,即使是虚设的。没有目的,琴弦就拉不紧,人生就没有追求过程的欢乐。
④不必在乎最终的目的,在目的的牵引下,获得过程的欢乐最重要。
老瞎子的心路历程:
心弦断了———————回忆思考—————彻悟
(目的成空) (目的让生活充实快乐)(命若琴弦)
探究总结:
命若琴弦: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人生哲理:走出人生的困境需要目标(哪怕是虚设)。
生命的意义是在过程中获得欢乐。
(3)请总结老瞎子一生的经历。
多媒体展示:
老瞎子的人生
困境————目标——————落空————绝望————彻悟
(残疾)(弹断一千根琴弦)(药方是白纸) (命若琴弦)
2.小瞎子的人生:
(1)小瞎子陷入了什么困境?他和兰秀儿感情发展很好,兰秀儿为什么嫁到了山外?小瞎子失恋的原因是什么?阅读小说第八部分,划出相关语句,体会含义。
原文句子:终于小瞎子说话了:“干吗咱们是瞎子!” “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
明确:小瞎子失恋的原因是残疾。小瞎子陷入了和师傅一样的人生困境。
预设问题:如何理解老瞎子的话?史铁生借老瞎子之口传达了怎样的命运观?结合导学案中史铁生“作品摘抄”部分内容,联系现实,请学生谈一谈对这种命运观的理解和看法。
导学案内容:
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入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我常梦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如果能够把疾病也全数消灭,那么这份苦难又将由(比如说)像貌丑陋的人去承担了。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
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_史铁生《我与地坛》
明确:
史铁生的命运观:苦难和不幸是存在的需要。命运没有公道可言,不幸的降临完全听凭偶然。我们要接受现实。
注:学生发表对史铁生命运观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2)小瞎子濒临绝境时,师傅是如何拯救他的?小瞎子的路在何方?阅读小说第
八、九部分回答。
明确:老瞎子像他师傅当年一样传给小瞎子一个美丽的谎言——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就可以复明,为他找到奋斗的目标和活下去的勇气。小瞎子将像师傅一样翻山越岭弹琴说书,在虚设目标的牵引下过完紧张、充实、快乐的一生。
3.小说结尾为什么又回到了开头?“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这句话有何含义?
点拨:瞎子师徒的故事反映的只是残疾人的生存困境问题吗?与我们身心健全的人有没有关系?结合导学案内容思考。
导学案内容:
人有三种根本的困境,于是有三种获得欢乐的机会。第一,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会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意味着痛苦。第三,人生来就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亡,这意味着恐惧。
无限的坦途与无限的绝路都只说明人要至死亡休地行走, 所有的行走加在一起便是生命之途。
——史铁生《写作的事》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史铁生《我与地坛》
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瞎子。即使我们身心健全,人生也处于种种困境,比如孤独;
也无法逃脱生命固有的残缺,比如死亡。瞎子师徒的故事是人的生存困境的直接隐喻。小说借瞎子师徒的故事为所有的人探索出“确立目标,追求过程的欢乐”这一条走出困境的救赎之路。
小说结尾又回到开头,寓意人类带着生命固有的残缺、不完满和心灵的创痛,代代无穷已,重复着悲壮的孤独旅程。
四、请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为目标奋斗走出人生困境的例子。
多媒体展示 :
司马迁 史铁生 霍金
五、结束语:
残缺是生命固有的形态,人生本多困境。如果逃避生活中的不幸和苦难,那么同时也放弃了生命过程的精彩和欢乐。让我们坦然面对困境,用目标拉紧心弦,在无惧无畏的抗争中绽放生命炫目的光彩,展示出永恒的精神魅力。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附板书设计: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过程 人生困境目标
欢乐
篮球运动教学设计原理与案例分析
扎鲁特旗第五中学孔德群
学习内容:体育:篮球活动
学习目标:在课堂练习中,相互激励帮助,互相促进,体现敢于拼搏,永不言败的良好风貌。
重 点:感受几种不同运球的动作方法和要求。
难 点:练习中与自己的伙伴密切合作,能够克服发酸的情况完成任务。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集合队伍,检查学生着装和身体状况。
2.组织学生继续学习四列横队和二列横队转换的退步练习。 3.讲解示范游戏的方法规则,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学生活动:1.快速安静集合队伍,以饱满的精神迎接上课。
2.集中注意力,认真进行队列队型练习。
3.积极进行游戏活动,从游戏中能够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 组 织:练习队型如图:
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x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几种不同运球的动作方法和要求
难 点:练习中与自己的伙伴密切合作,能够克服发酸的情况完成任务。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成圆型站立,进行运球和捅球的游戏,使学生知道,自己的运球技术还不够,要虚心向老师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组织学生原地左/右手运球和左右交换运球练习(一人运球,一人观察指导,并帮其记好个数)。
3.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接力比赛,要求要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在练习中充分展示自己,
为本小组的胜利而坚持到底。
4.评价学生的练习情况(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体现和自己对技术的掌握) 学生活动:1.掌握规则,全力投入游戏中去。
2.与自己的小伙伴密切合作,积极进行运球练习,体现出相互激励和促进的精神劲头。 组 织:如图:
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x
三、总结经验、追求更快的进步
教师活动:老师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总结出他们还存在的不足,鼓励学生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运球水平。
学生活动:在老师语言的启发下,鼓组干劲,下定决心,一定要很快提高自己的运球能力。
组 织:四列横队
四、放松身心 健美操:(自编)
组织:成四列横队,散开---走
1、课后小结
2、安排回收器材
场地器材:篮球场一片,篮球20个
体育:篮球活动教学反思
由于对学生篮球水平差异估计的不够充分,对学情分析还不够细致,在教学中出现了少数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不够理想。通过反思其原因如下:
1、部分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术的认识不够正确。有部分水平较好的学生认为动作自己会了,就不愿意在动作的准确规范程度上多下功夫,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向学生渗透规范的技术动作是篮球水平提高和提高实战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关注这部分学生,适当提高动作要求,布置小组任务等方法,让这部分学生也学有所获。
2、个别学生篮球基础较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具备更多弹性。教学中应有针对性的降低一些游戏和学习内容的要求,促使他们增加对篮球活动的兴趣,保护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总体来说,在本节课中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较好的完成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只要能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更多地了解学生需求,运用科学的实效的教学方法,我想是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努力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学生非常喜欢球类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出了良好的上进心和练习积极性。学生喜欢展示自己,拿到球后,就想不断的练习,老师应当合理引导。可以用言语导入:“同学们,要想学习篮球技术,不是一下就可以的,也不是自己在那里乱练一气,要掌握了一定的要领后,练习的效果才会显著。”我想我对言语的把握还不是很好,还应该更好的去锻炼。有时候言语的激励也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教师还应该注意平时言语的收集和使用,也能使教师的素质得到培养。
《窗》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窗》是一篇小小说,文笔优美,哲理深刻,其结尾达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令人惊叹,发人深省。文章篇幅短小,如何带领学生有层次地把文章读细、读深、读透,并引发他们的一些人生思考,是本次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过程中,从情节、人物、环境、主旨等方面设计了四个大的问题,并以之作为教学的纲目,力求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激发他们自主阅读课文。同时,学生对这四个问题的反应和回答也是教师考量课堂学习情况的重要尺度。对小说主旨的探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中提取抽象意义,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 了解故事情节,能用简洁语言概括故事。
2 分析人物形象,揣摩文学作品的主旨。
3 体会写作技巧:对比手法和结尾艺术。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展开对人性善恶、美丑的探讨,进而领悟小说的主旨。
[教学方法] 个人思考,同伴启发,教师引导;
在讨论中形成自我认识,在探索中关注细节,在续写中深化感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说一说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向大家说说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医院的一个狭小病房里,有两个病情严重的病人,他们只能通过一扇窗子看到外面的世界。靠窗的病人每天向另一个病人讲述窗外的美景,这成了他们最大的享受。但远窗者在享受同伴讲述的同时产生了嫉妒,为不能占有窗边、亲自看到美景而苦恼。一天晚上,靠窗的病人病危,另一个病人见死不救,看着他死去。最后他如愿获得了靠窗的位置,可他看到的窗外却是一堵墙。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有两个层面的作用。第一层面是考查学生对小说主要情节的掌握情况,当学生对主要情节有遗漏时,教师要组织同学或自己进行补充。第二层面是考察学生的复述能力,包括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情节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学生只有把小说的主要情节了然于胸,才能为下面的讨论和延伸奠定基础。
二、人物分析:辩一辩谁是主角?(通过辩论的形式展开)
小说有两个主要人物:近窗者与远窗者。同学们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角,并谈谈理由。
提示:
近窗者:为病友详细地描述窗外的景色,文章用第
四、五两个小节描写他的语言,赞扬他无私、高尚的可贵品质。
远窗者:为了一己之私见死不救,文章详细地描写了他的心理变化,批判他自私、卑鄙的可耻人格。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是对小说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让学生通过感兴趣的辩论形式,初步感受小说的主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和体悟来确定主角,答案是开放的,言之有理有据即可。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窗”是主角,教师可以委婉指出,窗在这篇小说中虽然地位特殊,但没有主体的人格,担当主角还是不太妥当。这里还涉及对那个见死不救的远窗者的认识,有些同学会认为他是杀人凶手,或者是他的不作为直接导致了他人的死亡。对他充满了愤怒和仇视。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理智地看待、分析人性中的自私一面,让学生懂得私心和私利是人之常情,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自然法则,关键是如何对待,如何处理一己之私,使之向健康的方面发展,不能像课文中的远窗者那样,任其膨胀扩张,导致严重后果。
三、写法学习:议一议窗外到底是公园还是墙?
1 小说题目是“窗”,文中也反复写到了病室里的那扇窗,它对于两个病人来说有何意义呢?通过研读有关“窗内”病房环境的描写,引导学生明确:
病房内的环境极其单调乏味,两个病人的病情又很严重,几乎失去行动能力,整个气氛令人感到压抑和窒息。一扇能看到外界景致的窗,对两个病人来说,意义无疑是非同一般的。
2 一个病房的两个病人,通过相同的一扇窗,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色,靠窗者看到美丽的公园,远窗者却只看到光秃秃的一堵墙。窗外到底是公园还是墙?(画窗、墙、景三个示意图) 明确:“很显然”三个字说明窗外的场景是通过靠窗者的口述推测得来的,不是对客观环境的描述,此处是伏笔。“仿佛”说明远窗者的感受确实是听过别人转述之后的心理活动,此处艺术效果是继续铺垫。“只是”揭示答案,说明只有一堵墙,别无他物。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差强烈。
3 如果窗外真是公园,那么将结尾换成“他看到的是窗外的公园美景”好不好? 明确:不好。这样失去了小小说结尾特有的艺术效果,削弱了对远窗者揭露和批判的力度,缺乏震撼力。同时对近窗者形象的塑造也有影响。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是在疑问中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老师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对小说环境的重视和学习。特殊而典型的环境为人物的握造和情节的发展搭建了平台,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窗内环境的分析学习也是为窗外世界的探讨论辩做准备的。在第二个问题的研讨中。如果全班同学一致认为窗外是墙不是公园,教师也可发难:“老师认为墙是后砌的,开始确实是公园。”或者:“老师认为小说结尾是艺术夸张和象征手法。”总之,要求学生回到课本的原文中去,重视文本阅读,拿出切实可信的证据,避免空谈。从而引导学生把握细节,善于发现文章的铺垫、伏笔和前后照应,体会小说作者的缜密笔触,对小说的情节真实有感性认识。最后的改换结尾的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从另一个角度佐证窗外是墙,二是深化对近窗者形象的认识。如实描述窗外美景,只能说明他的热忱和善良;
没有美景,却不顾自己的病痛去创造美景安慰病友,那他就是崇高和伟大的!
四、探究延伸:写一写小说还能如何发展?
1 主旨探究:(根据下面示意图的板书,指导学生对示意图作解说) 示意图解说提示:①一个高尚的人,心灵之窗能将面前的墙壁洞穿,透进光明与真善美;
一个自私的人,面前的窗会被心中的墙壁堵住,充满阴霾和黑暗。
②对高尚者来说,一堵墙是一扇窗;
对自私者来说。一扇窗是一堵墙。
2 写一写: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给我们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请根据作者的意图,给小说补写出一个合理的结尾来。
范例1:远窗者愧疚至死。揭示自私害人害己的主旨。
范例2:远窗者继续近窗者的使命,为新来病人讲述窗外美景。揭示了高尚品德可以相互感染和传递的主旨。
范例3:远窗者康复后推倒围墙。按近窗者生前的描述建造了一座公园。表明自私者的虔诚忏悔之心及受到的品德感染之深。
范例4:远窗者突然醒来,意识到自己见死不救的行为原来是一场梦,及时遏制了自己的私念。这种结局也是广大读者最愿看到的结局,一种善良的愿望。
设计说明:示意图的绘制应该在讨论“窗外到底是公园还是墙”时逐步绘制,过程是“靠窗者”“高尚”“远窗者”“自私”“光秃秃的墙”“公园的美景”。和学生一起连线的过程是第三个环节向第四个环节的过渡,先连远窗者的箭头,到墙处停止;
再绘制近窗者的箭头,画至墙时停顿,问学生能否穿过。此处可开展讨论。最终形成这样的共识:虽然现实的墙壁穿不过。但可以穿过心灵的窗户,看到外面美丽的公园(箭头连至公园处),带学生领悟到“高尚”的心灵往往可以带给人无限的光明与美好。鼓励学生自己归纳解说词,力求简练且具有哲理性,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小说结尾的加工和续写是学习小说的重要方法,古来有之,既能深化认识,又能结合自己的体悟和阅历参与小说的再创作,发挥巨大的主观能动性。独具匠心的续写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注意及时而到位地点评。
《营养要均衡》教学设计
会宁县头寨镇中心小学 李翠梅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对如何科学搭配食物的研究,让他们了解怎样搭配食物才能保证营养的均衡、全面;
引导学生认识食物“金字塔”的结构特点,从而知道我们每天应该吃的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并能运用合理膳食原则,正确评价自己和同学的饮食习惯,同时进行合理的配餐。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研究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我们该吃什么等内容,对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极其作用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在平时的饮食中,学生对食物的营养搭配也有一些粗略的了解,但对食物“宝塔”中所讲的膳食搭配原则学生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我设计了三个有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看一看、评一评、做一做的过程中,轻松、清晰地掌握科学知识要点,为建构自己正确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
1、能够正确评价饮食的搭配,作出自己一天饮食的食物“宝塔”。
2、设计一天的食谱,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设计的结果,并进行交流。
知识与技能
:
1、知道没有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
2、了解食物“金字塔”的结构和含义,知道食物搭配应遵循一定的营养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激发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增强健康饮食的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营养全面的合理性,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
教学难点: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图片、食物营养分类记录表、营养食谱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
1.师:通过短暂的接触,我发现回民小学四年级( 2 )班的同学热情大方活泼可爱,
老师特别喜欢你们,很荣幸能和我们回民小学的学生一起学习科学,大家都知道老师姓李,你们知道老师的名吗?知道老师是哪个学校的吗? 生:李翠梅,头寨镇中心小学。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大屏幕上有。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科学课上就要有这种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精神,下面欢迎同学们走进有趣的科学课堂。
2.师:播放音乐《冰糖葫芦》这首歌好听吗?教师加简单的舞蹈动作。 生:边听音乐边跳
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的生活离不开饮食,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精美的饮食图片。(课件出示)
生:仔细观察图片,水果、蔬菜、冰淇林、米饭、面包。
(汇报)
师:继续看,琳琅满目,各种美味佳肴,老师看的都有些垂涎欲滴了,在这些众多的食物当中,你喜欢吃什么?为什么? 生:喜欢吃烤鸡,是因为好吃。
生:喜欢吃冰激凌,是因为很凉爽。
生:喜欢吃水果,是因为水果里面含有维生素。
生:喜欢吃鱼,是因为里面含有蛋白质。
生„
介绍营养成分及作用
师:哦,因为鱼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吃了以后会变聪明。看来,同学们在选择食物的时候,有时候是因为爱好,有时候是因为里面含有营养,是吗?食物里面含有丰富的营养,可以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它们各自都有各自的作用,谁来说说它们各自都有什么作用?
生:它们可以增加能量。
生:可以帮我们生长和发育。
生:蛋白质可以促进生长和发育。
生:矿物质能促进骨骼生长。
师:现在我们看一下大屏幕,看看它们的作用。首先是蛋白质,它是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血液的主要成分,我们的生长发育需要蛋白质。那么脂肪和糖类能干什么呢? 生:给我们提供能量。
师:维生素和矿物质呢?
生: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须的营养成分。
师:我们只需要一种营养成分行吗? 生:不行。
师:那怎么办?只要两种行吗? 生:不行。
师:每一种成分都有各自的作用,每一种营养都需要。那我们要摄取多种营养成分 ,要怎么办? 生:每个东西东要吃,才能营养均衡。
生:每个东西都不能吃多,也不能吃少。
师:吃一种食物行吗? 生:不可以,要均衡一点。
师:就是说,我们要吃多种食物,从里面获取多种营养成分。
生:要什么都吃,不要挑食。
师:那摄取食物的时候,吃的太多好不好?为什么? 生:吃太多了会有副作用。
师:会有什么副作用?
生:比如,维生素、矿物质多吃了对身体不但没有益处还有害处。
师:吃太多了不好,那吃得太少了呢? 生:也不好。
营养要均衡——食物宝塔
师:我们摄取营养成分,要讲究科学。为了吃得更健康更科学,要把食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营养要均衡。
师:根据食物营养成分主要含量,把食物分为5大类。
生:五谷杂粮、水果蔬菜、肉类和蛋类、奶类及豆类、油脂类。
师:我们最常吃的是那一类? 生:五谷杂粮 师:哪类最少? 生:油脂类
师:生活中哪些是油脂类? 生:比如油炸食品。
活动一:建立自己的食物宝塔
师:根据自己生活中的饮食习惯,把这五类食物建立成一个食物宝塔,你们想不想试试? 生:想。
师: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个食物宝塔的形状,你们仔细来观察,有什么发现? 生:每层都放不同的食物,最多的那层放我们吃得最多的食物,最少的那层放我们吃得最少的食物。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特别的仔细。你来说说。
生:宝塔分为5层,第一层到第五层是越来越小的。
师:大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上面大,下面小。然后再看看位置一样吗?我们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建立个自己的食物宝塔。下面请同学们轻轻的把老师的要求读一读。
生:(轻声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食物宝塔,在上面填一填。
(活动一:2分钟左右)
师:请大家汇报一下,你填写的结果是什么?你来说。
生:第一层,五谷杂粮。第二层,水果蔬菜。第三层,肉类和蛋类。第四层,奶类及豆制品。第五层,油脂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填写?
生:吃得最多的放第一层,最少的放第五层。
师:我再叫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要倾听,从他们的回答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一层,水果蔬菜。第二层,五谷杂粮。第三层,肉类和蛋类。第四层,奶类及豆制品。第五层,油脂类。
师:有谁跟他们不一样的。你说。
生:第一层,水果蔬菜。第二层,五谷杂粮。第三层,肉类。第四层,奶类。第五层,油脂类。
师:为什么把水果蔬菜放第一层? 生:因为吃得最多。
师:还有谁来说说,你说。
生:第一层,五谷杂粮。第二层,肉类。第三层,豆类和蛋类。第四层,奶类。第五层,油脂类。
师:从刚才同学的回答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人都是油脂类放在顶层。
师:第几层? 生:第五层。
师:看来大家在平时油脂类吃的最少,所以放在第五层。那么其他几层一样吗? 生:不一样。
对比科学的食物宝塔
师:看来同学们对其他几种食物有一定的分歧。根据中国人的饮食特点,中国营养学会特别制定了一份健康的饮食宝塔。你们看看大屏幕。
生:第一层,五谷杂粮。第二层,水果蔬菜。第三层,肉类和蛋类。第四层,奶类及豆制品。第五层,油脂类。
师:先看第一层,五谷杂粮里面富含碳水化合物,为我们提供一天所需的能量,所以每天吃得最多。第二层,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保持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能维持我们的健康成长。但是水果蔬菜中的维生素含的比较少,我们要吃得多一些。第三层,肉类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要适量的摄取,刚才那位同学说吃鱼会变聪明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第四层,奶类含大量的钙,帮助我们身体的正常发育,较肥胖的同学可以选择脱脂牛奶,如果摄取过多的脂肪我们的身体会肥胖起来。第五层,油脂类吃太多会怎么样? 生:胖。
师:所以我们这一类吃得最少。那么把你自己填写的食物宝塔和科学的食物宝塔比较下,你认为你的饮食科学么?你认为在你平时的饮食中应该注意什么? 生:应该多吃点蔬菜。
师:你平时吃什么最多? 生:肉类和蛋类。
师:你呢? 生:我是需要多吃五谷杂粮,因为我把五谷杂粮放在了第二层。
师:因为我们身体需要很多的能量,所以五谷杂粮要多吃一些。还有吗? 生:要少吃油脂类。
师:为什么?油脂类的东西常吃好不好? 生:不好。
师:恩,这一类的食物我们平常要少吃。通过刚才的对比,同学们都发现了平时的饮食一些不科学的地方,回去要进行改进。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么样搭配才能让我们的营养更全面更均衡呢?你来。
生:比如吃饭的时候,一碗饭,两个菜,一碗汤。
师:你说的米饭是主食,菜是副食。就是主食和副食都要有。
生:要多吃五谷杂粮补充能量,要少吃油脂类的,不然会生病。
师:那蔬菜吃不吃?那肉吃不吃? 生:吃。
师:那在就叫做什么? 生:荤素搭配。
师:对。还要多吃些什么?水果蔬菜。还有呢? 生:不能只吃一个菜,不能养成偏食的习惯。
师:哦,还不能挑食。
生:还要适量的吃,不多吃,不少吃。
师:也就是营养要均衡。才能保护身体。
生:一顿饭必须吃一碗饭、三个菜。
师:那如果吃的一碗菜里面这些营养成分都有,还有必要吃其他两个菜吗?第一营养要全面,第二要适量,如果吃饱了还要再吃吗? 生:不要。
师:对,要均衡。
课堂练习:
1.哪类食物能提供能量? 生:五谷杂粮
师:2.哪类食物能支持我们的生长发育? 生:肉类和蛋类。
师:3.食物让我们保持健康? 生:水果蔬菜 怎样吃好一日三餐
师:那我们刚才学了一些饮食原则,根据这些原则说说一日三餐要遵循这样的原则:那么我们一日三餐有一个特点,是什么?早上要干什么? 生:吃好
师:早上要吃好,中午呢? 生:吃饱 师:晚上呢? 生:吃少
师:对,那么为什么早上要吃好,你说
生:因为我们要上学,吃好才能让我们上学打起精神来
师:哦,也就是说我们早上吃好了才有精神上课,注意力集中,好,你来说
生:早餐要吃得好,是因为,早餐是一天早上的开始,一定要吃好,不然一天,虽然还有午餐和晚餐,但是整天都会没有力气的
师:哦,所以我们早上要吃好,那么,今天你的早餐是什么? 生:我吃了面包和牛奶
师:吃了面包和牛奶,那么大家来评价下,他的营养可以吗?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么如果你们还要给他提点建议的话,应该再吃一点什么?你来说,最后那个女同学 生:可以吃点鸡蛋 师:鸡蛋,你说 生:还有蔬菜
师:哦,再吃一点蔬菜 生:和肉
师:哦,蔬菜和肉,好,请坐,你呢,你今天早餐吃了什么 生:我今天早餐吃了一杯牛奶,两个包子,还有一个鸡蛋
师:哦,那么大家说,他今天早上吃得怎样,觉得他吃得营养?还有呢? 生:可以
评价一位同学的午餐
师:哦,可以,我们早上要吃好,那么下面啊,我们看一下,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位小同学,他的午餐,那么这位小同学的午餐,大家评价一下,你们觉得今天他的午餐吃得怎么样,认为他吃得科学吗?你说 生:吃得太多了.师:太多了,量太多了,是不是?太多了,那如果让你减的话,你会减掉哪一个?你来说
生:我会把鸡蛋给减掉,因为这里已经有西红柿鸡蛋汤了,又来一个鸡蛋,那么这个就是营养重复了。
师:所以说我们可以减掉其中的一个,你回答的真不错,请坐,你来说 生:我觉得应该减掉50克的鸡肉,还剩下30克,我觉得肉不能吃得太多了
师:肉不能吃的太多,你减掉什么,鸡肉,是吗?那么你们看下,在这里的这是什么,鸡肉,一定要减掉鸡肉,好,还有谁要说,你来说一下,你认为呢 生:我认为应该要减掉海带。
师:哦,为什么呀? 生:因为已经有一个荤菜了。
师:有一个荤菜,是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减掉金针菇,因为蔬菜类已经很多了 活动二:设计一份晚餐
师:蔬菜类已经很多了,那么刚才听了大家的回答呢,其实呢就刚一个同学说的西红柿鸡蛋汤和鸡蛋已经重复了,我们把这两样当中的一样减掉,那么其他的蔬菜和肉呢,我们吃适量就可以了,那好,同学们对这个小同学呢提了很好的建议,他也非常感谢你们,那么今天呢,我老师在这还有一份菜谱,那么晚餐也要吃,老师这份菜谱希望为大家来设计一份晚餐,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设计一份晚餐,你们可以吗? 生:可以
师:好,那么在设计之前啊,我们看下要求,我们的标准是什么?
师:对,在这个菜谱里面,主食可以选择1到2样,你可以选择1样,也可以选择2样,然后选择3菜一汤,其他的食物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搭配,老师的要求听清了吗? 生:听清了
师:好,那么我们小组在一块,来设计一份你们大家都喜欢吃的晚餐,好,开始。
师:你们组的菜谱是什么?
生:米饭、水果、麻辣豆腐、木耳炒蛋、虾皮番茄汤。
师:你们的主食是什么? 生:米饭。
师:副食呢?
生:水果、麻辣豆腐、木耳炒蛋、虾皮番茄汤。
师:你觉得他们的菜谱好吗?为什么?
生:不好,要三菜一汤,他们就2个菜就一个汤。他们没听清楚要求。
师:那再看看你们组。
生:主食是米饭,副食是香菇炒油菜、炒鸡块、冬瓜排骨、虾皮番茄汤。
师:听听他们的有两个菜是荤菜,第三个是素菜。那如果第三个也荤菜,你们觉得这样可以吗? 生:营养不搭配,没有素菜。
总 结
师:所以我们平时每一餐都要注意营养要均衡。你们看看这位阿姨营养均衡吗? 生:不,太瘦了。
师:这位呢? 生:太胖了。
师:说明她们营养均衡吗?我们不能做这样的人。认识他吗?刘翔叔叔。他能得冠军,因为他的饮食科学合理的搭配,希望我们像他一样有个健康的体魄。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收获?
生:学会合理搭配自己的晚餐,五谷杂粮多吃,油脂类少吃,食物不能太多吃也不能太少吃。
板书设计:
营养要均衡
但要全面 不挑食 不偏食
五谷杂粮多吃
油脂类少吃
合理搭配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统计表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单
教学设计表演
教学设计表格
钟表设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