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岗位职责

| 来源:网友投稿

1.水土保持监测定义

水土保持监测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地面监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多种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的基础。

2.水土保持监测目的

(1)为建设单位提供方案实施信息,以便加强管理。

(2)验证防治措施布设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防治措施体系,促进防治措施到位,提高防治效果。

(3)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提供依据。

(4)为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布设防治措施体系提供借鉴资料。

(5)为研究不同类型项目的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技术提供基础。

(6)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以便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3 监测内容

3.1 监测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应在建设前、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完好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项目建设区监测应包括项目区土壤侵蚀背景值的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因子监测、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调查、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状况监测(包括危害性监测)、水土保持防治实施效果监测以及水土流失6项防治目标监测等几个方面。监测到的成果能够充分反映本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

3.1.1 项目区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及水土保持生态调查

(1) 针对影响项目区土壤侵蚀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以及气候因子等自然因素在建设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关键地貌部位的坡度坡长地形的变化情况;
土壤的侵蚀特性(如表层土厚度、质地与机械组成、抗蚀性等),汛期降雨、大风日期等气象参数。

(2) 针对工程扰动土地面积情况进行调查,并跟踪监测扰动地表面积变化情况;

(3) 针对各建设区域内填方数量、挖填面积变化情况,运移变化情况,体积形态与面积变化情况分别进行调查;

(4) 针对工程建设区内林草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等进行调查。

3.1.2 水土流失动态状况监测

主要包括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内水土流失面积、分布、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监测,此外还包括对项目周围土地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监测。

3.1.3 项目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效果监测

根据六项控制目标的要求,本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效果监测内容如下:
(1)扰动土地及治理情况

根据设计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分析,采取测量的方法,统计项目建设区内土地扰动面积和程度、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分别计算各区的扰动土地整治率。

(2)水保设施实施及保留情况

采取调查测量的方法,统计项目建设区内水土保持临时及永久设施面积,以及项目建设区扰动后治理面积情况。

(3)施工期间拦渣量

主要在施工期间进行监测,监测各区的临时堆土场地。调查内容包括工程填方数量,取土量、堆放高度,根据调查、观测及统计分析,计算出各临时堆土堆放点的流失量,弃渣量去除流失量即为拦渣量,再推算各堆土区的拦渣率。

(4)植被可绿化面积和实际绿化面积监测

采用抽样调查法对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植物设施情况进行标准地样方法或样线法测定。经过测量统计,计算林草植被恢复率。

(5)林草植被恢复情况监测

根据统计已设施的植物措施面积,并调查项目施工后的实际用地面积,计算林草植被覆盖度。

4 监测方法

扰动土地面积、水土保持指定实施情况等内容以实地测量为主。结合实际,可以布设监测样区、测钎监测点等,开展水土流失量的监测。

监测方法采取调查和定点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土流失量和拦渣保土量等指标进行定点、定位观测;
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环境状况,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等采用调查法进行监测。

4.1 定点观测监测

主要针对水土流失量的变化、水土流失程度变化和拦渣保土量等指标进行定点、定位的地面观测。在监测点,根据监测内容及要求布设监测小区,定时观测和

典型采样相结合,获取数据。用观测结果与同类型区平均流失量及允许流失量分析比较来验证水土保持工程布局及设计的合理性.在运行过程中做必要的补充。

在固定点位分别布设简易观测场,水蚀监测采用简易坡面量测法与沟槽实地调查法和径流小区,对各类边坡所形成的侵蚀沟进行量测、统计等;
风蚀监测采用测钎法或集沙仪收集扬沙法进行量测、统计等。

采用简易坡面量测法进行水蚀监测,选择各监测小区内不同坡度的锥型临时堆土场,在汛期前将直径0.5~1cm,长50~100cm的钢测钎,根据坡面面积,按相距1m×1m分上中下、左中右纵横各3排(共9根)沿坡面垂直方向打入坡面,钉帽与坡面齐平,并在钉帽上涂上红漆,编号登记入册。每次暴雨后和汛期终了以及时段末,观测钉帽出露地面的高度,计算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

新堆放的土堆应考虑沉降产生的影响,在平坦地段设置对照观测或应用沉降率计算沉降高度,若竹钎不与土体同时沉降,则观测值应减去沉降高度为实际侵蚀厚度。

坡面量测法重点监测边坡的水蚀量测,量测坡面形成初期的坡度、坡长、地面组成物质、容重等,典型场次降雨或多降雨后侵蚀沟的体积。得出沟蚀量并通过沟蚀占水蚀的比例计算出流失量。具体是在监测重点地段对一定面积内(实测样方面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100m2)的侵蚀沟数量、深度、长度进行量算,同时测量坡面的坡度,根据经验一般面蚀侵蚀量是沟蚀侵蚀量的30%,将小区沟蚀量加上面蚀量从而求得边坡的土壤水蚀量。

4.2 调查监测

主要针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环境状况,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等采用调查法进行监测。

对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变化情况、建设项目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情况、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弃渣数量及堆放面积等项目的监测,实地调查结合设计资料分析的方法进行;
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洪涝灾害、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水土流失危害的评价采用实地调查结合实地量测等方法进行。对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林草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及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等项目监测采用样方调查结合量测计算的方法进行。

4.3 其它项目监测

主要针对防护措施的效果及稳定性进行监测。采取实地定点测量法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按相关规定进行测算:扰动土地面积及再利用情况、减少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先面积治理情况、拦渣率、林草措施的覆盖度等效益通过调查监测法进行。

5重点对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5.1 防治责任范围监测

5.1.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工程的总体布局及其项目特点,防治责任范围主要为项目建设区。项目建设区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两部分,永久占地在项目建设前就已经确定,并经国土部门按权限批准,该部分监测主要是对永久征地围地认真核查,监测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有无超越红线开发的情况及各阶段永久占地范围的变化;
临时占地面积也会随着工程的进展而发生一定的变化,该部分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是否超越范围使用临时占地及临时占地面积变化情况。

5.1.2 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

扰动土地是指开发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挖损、占压、堆弃用地,均以垂直投影面积计算。主要采用无人机遥测、实地量测、调查和资料收集的方法。确定扰动边界,综合分析确定不同时段各分区扰动土地面积。

5.2 取料监测结果

分别详述设计取料情况,取料场位置、占地面积及取料量监测结果,取料对比分析,弃渣监测结果及土石方流向情况监测结果。

1.水土保持监理定义

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度、质量、投资)监控和管理的专业化服务活动。

2.监理工作方法

工程水土保持监理主要按照资料检查核查的方式进行,核查内容主要包括:
⑴ 核查现场记录:认真、完整核查施工现场记录,包括人员、设备和材料、天气、施工环境以及施工中出线的各种情况。

⑵ 核查发布的文件:核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通知、指示、批复、签认等文件,核实施工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⑶ 核查主体工程监理过程:查阅监理工程师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施工检查、验收资料。检查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对发现施工质量问题的现场指令及改正情况。

⑷ 核查材料报验资料:核查施工单位对进场材料的检测,对实验室检测人员的资质、年检情况、仪器设备的校验情况以及拟定的检测程序和方法进行审核;
核查施工单位进行试样检测时,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监督和管理,并对结果确认。

同时,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水土保持现场调查

对施工的工程措施数量进行现场勘测丈量,对植物措施面积、数量利用手持GPS测量。对工程质量利用现场观察、测量、查阅施工资料等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对工程进度采用查阅各分部工程的开工报告、施工方案、验收报告、竣工报告等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3监理内容

3.1 工程措施施监理内容

⑴ 检测施工过程中土地整治工程与坑凹回填工程布局、规模与方法;

⑵ 调查统计场地整治利用方向、工程措施布设的数量、规模尺寸和质量;

⑶ 调查统计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地表引水工程、地下引水工程的布设、规模尺寸与材料;

⑷ 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定。

3.2 植物措施监理内容

在种草工程在施工中对照设计,逐片观察,分清荒地或退耕地长期种草与草地轮作中的短期种草,按设计图斑分别做记载,认证数量。统计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量,进行检验评定。

3.3 临时措施监理内容

⑴ 检测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区临时措施的拦挡形式、规模和防洪标准;

⑵ 统计排水沟(渠)、暗涵(洞)、临时土(石)方挖沟的标准、规模和特征尺寸;

⑶ 覆盖用土工布、塑料布、草、树枝的数量、规模和质量。

3.4 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综合评价

评估项目建设单位是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认真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是否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完成的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是否合理并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

4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情况 4.1 质量控制工作

⑴ 事前控制

监理工程师首先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力量进行审查。

其次,监理工程师严格控制设备、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

监理工程师严格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方案、方法和工艺进行控制,重点是审核其组织体系特别是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施工现场总体布置是否合理、主要技术措施针对性、有效性如何、施工方案是否科学,施工方法是否合理等。

监理工程师审查与控制施工作业的辅助技术环境(水、电、路、照明、防护、交叉作业等)、质量管理环境(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等)

及自然环境(防洪、防高温、渗水等)。通过以上方面的事先控制,为确保施工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⑵ 事中控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每个分部工程或单元工程的施工工序及特点,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控制,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强化管理、从严控制,将事中控制作为主要控制段加以实施。

每道工序、单元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先由施工单位“三检”合格后,报工程师进行复核,工程师现场复核配料单、原材料质量和检测报告等情况,符合要求后方允许其进行下一步施工。对不合格的石材坚决予以清退出场,对质量不合格的部位指令施工单位予以返工。绿化主要控制其种子质量,对不合格的种子坚决予以清退出场,对质量不合格的部位指令施工单位予以返工。

在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过程中,每周召开一次监理例会,重点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安排。经过监理工程师认真监督,严格控制质量点,承包人按照监理工程师指令和要求认真落实。工程建设质量基本符合设计要求达到有关标准。

⑶ 事后控制

对于浆砌石砌筑工程而言,事后控制重点检查其浆砌石勾缝质量、养护,指令施工单位认真查找工程质量缺陷,确保工程质量。经过监理工程师的认真检查与督促,各项工程质量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对于绿化工程而言,事后控制主要控制管护和补植。

4.2 质量检验及评定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单元工程的质量等级分为“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

⑴ 工程质量检验

① 施工单位首先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自检。未经施工单位自检或自检不合格、自检资料不完善的分部工程,监理工程师予以拒绝检验。

② 对完工后需覆盖的隐蔽工程,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由监理工程师复核,报业主核定,合格后才容许覆盖。

⑵ 工程质量评定

分部工程质量由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工程师复核,报建设单位核定:单位工程质量由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单位复核,建设单位审核、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定。

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合格标准为:①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
②中间产品质量及原材料质量全部合格。优良标准为:①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有50%以上达到优良,主要单元工程、重要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的单元工程质量优良,且未发生过质量事故;
②中间产品质量全部合格。

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合格标准为:①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
②中间产品质量及原材料质量全部合格;
③外观得分率达到70%以上;
④施工质量检验资料基本齐全。优良标准为:①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有50%以上达到优良,主要分部工程质量优良,且未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
②中间产品质量全部合格;
③外观得分率达到85%以上;
④施工质量检验资料齐全。

4.3 总体质量评价

工程监理严格控制水泥、砂、石、种子等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了实测实量检验,原材料使用合格率达到规范要求。经过参建各方友好

协作,共同努力,最终工程外观规整,防护工作稳定,排水工程通畅,植树种草生长正常,各单位工程质量合格。

5 水土保持工程进度情况

采用动态进度控制监理方法,对施工单位的资源投入状态、资源过程利用状态和资源使用后与目标值的比较状态三方面进行控制。

根据工程的规模、质量标准、工序复杂程度、施工的现场条件、施工队伍的条件,对进度计划进行全面分析,审查施工工序安排是否符合要求,进度安排是否满足合同工期要求,审查进度计划合理可行后签署意见批准实施。

监理工程师随时跟踪检查现场施工进度,监督施工单位按批准的进度计划施工。要求建设单位及时核实工程完成的数量、质量,做好下步的进度安排。督促承建单位按批准的进度施工,做好监理日志,并结合工地例会做好汇报记录,收集各种有关进度资料,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差别做出具体全面分析,分析造成进度拖延对后续工作的影响、分析造成进度拖延的原因,要求施工单位采取纠偏措施,加快进度。并分别对投资控制工作,投资完成情况及投资控制综合评价进行简述

6 监理结论

最后对该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是否达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相关要求,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与建议。

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监测工作总体上分五部分:

一、编制《***2008年度水土保持公报》

《***2008年度水土保持公报》数据由2008年度的观测得来,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保持跟北京市水务局发布的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效益数据相统一,数据进行了长时间的校核,公报于5月底印刷出来。

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

编制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安全供水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并组织召开了水土保持方案评审会。对***道路工程、***道路工程、***路改建工程的水土保持设施进行了验收。

三、水土流失监测工作

四、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观测设施建设完工

五、小流域水质水量监测

小流域水质水量监测在每月的中旬进行取样,对海字口、西沟里小流域进行了监测,观测水样的采集运输、数据录入、审核、上传上报工作

六、基地建设及管理维护

监督执法工作

2009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情况总结

2009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检查从一月份到十月份共计现场检查12项工程共计26次。1改建工程检查次数最多,共计检查了18次。

3S集成技术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摘 要: 结合云南省情况,分析了水土流失进行适时动态监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简述了3S技术(RS、GPS和GIS)及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并就3S集成技术在我省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水土保持;动态监测;3S技术;应用 正文:

近年来,随着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大量增加,毁林开荒、陡坡耕作以及开发建设项目等使地表植被受到严重扰动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引发洪涝、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已成为我省的头号环境问题。为了动态了解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及变化情况,对水土流失进行有效的治理,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省水土流失进行适时动态监测已势在必行

目前我省对小流域以及开发建设项目实施的水土流失监测,大多采用传统的常规监测方法,如设径流小区、控制站等地面观测以及调查监测等,这些方法速度较慢,监测结果精度较低,不能实时提供水土流失情况,不能有效地实现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监控。利用3S集成技术,即GPS,RS,GIS相结合,可以实现重点时段对重点流域、重大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快速、适时地动态监测,提供较为准确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水土流失量,为灾害的发生、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1 3S技术简述 1.1 遥感(RS) 遥感(RS),从广义上说是指从远处探测、感知

物体或事物的技术。遥感一般选用卫星或飞机作为传感器的遥感平台。遥感探测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视域范围大,不仅可以获得可见光波段的电磁波信息,而且可获得紫外、红外等波段的信息。因此,卫星遥感影像能够快速提供地球表面的信息。1999年、2004年我省先后利用遥感调查技术对全省土壤侵蚀现状进行了两次普查 1.2 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全天候、多功能、应用广泛等特点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系统包括三部分,即地面控制部分、空间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1〕。GPSRTK技术是一种全天候、全方位的新型测量系统,是目前实时、准确地确定待测点位置的最佳方式,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包括以一台GPS接收机为基准站,一台或多台接收机为流动站,以及用于数据传输的电台。RTK定位技术是将基准站的相位观测数据及坐标信息通过数据链方式及时发送给动态用户,动态用户将收到的数据链连同采集的相位观测数据进行实时差分处理,从而获得动态用户的实 时三维位置〔2〕 1.3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和应用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具有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和空间信息分析能力、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并存的特点,可根据用户的要求迅速获取满足需要的各种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利用GIS可以建立图形属性库,对遥感普查数据及相关资料进行管理,并且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利、快捷的决策依据

2 3S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监测要综合运用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和地面观测、专项试验、调查统计、数理分析等方法。可根据不同监测对象、不同监测层次,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与技术。RS技术覆盖范围广,用于获取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信息;GPS技术数据采集速度快、精度高,主要用于确定和获得地理位置信息;GIS技术有优越的图形、属性数据处理的特点,用于编辑、分析监测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3S集成技术对水土流失进行适时动态监测,为水土保持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技术方法。

2.1 遥感(RS)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监测是利用遥感的多传感器、多时相的特点,通过不同时相相对同一地区的遥感数据进行变化信息的提取。遥感信息的周期性和连续性为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提供了可能。利用实时的遥感图像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年度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可分析土壤侵蚀总量以及年度变化趋势、植被资源动态变化趋势、工程措施及林草措施治理效益等。国内利用遥感技术,采用卫星影像已对黄河流域、长江三峡库区等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董敏等就地面遥感监测系统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土保持工程验收、效益评估、监督执法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如果地面遥感监测系统能在水土保持监测中得到充分应用,将使部分监测工作自动化、数字化、高效化 2.2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因遥感有一定的时间性,有时地面的变化,在影像上得不到及时的反映,这时即可运用GPS对其进行补充、校正。GPS对水土流失的监测可分两个层次:宏观方面,针对大流域或一个区域可建立GPS控制网,在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像控点测量,为航空遥感像片的定向提供加密点,这样有利于区域内水土流失和土地利用信息的采集和提取;微观方面,针对坡面、沟头和沟底可利用GPS技术监测坡面地形变化、沟头前进和沟底下切速度、沟缘线后退速度,甚至可以监测典型样点水土流失量(流失厚度),包括崩塌、滑坡及堆积。对人为水土流失监测,不仅可以定期观测开挖面、堆积面的变化情况,而且可用GPS现场测量挖填土方量、堆积量和弃土弃渣量。此外,还可用GPS在短时间内比较准确地确定扰动地表及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等。〔4〕 2.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为“3S”技术信息处理中心。GIS可以通过某些已知相关的空间数据经运算得到新的空间数据,也就是可以对图形数据进行运算生成新的专题图件。GIS的DEM和DTM模型能大量 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DEM利用已知的等高线采用某种数学方法插值生成,DTM是由DEM产生的一系列与地形有关的空间分布特征,如高程分布、地面坡度和坡向等。通过扫描设备或数字化设备将地形输入微机,经过矢量化,通过DEM和DTM模型运算,即可得到全省的地面坡度分级图。还可把其它与水土流失相关的因素图(如降雨等值线图等)矢量化输进微机。运用叠加分析模型把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图叠加,输入适当的参数标准,GIS即可生成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分布图等新的专题图件,通过该专题图即可以获取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动态变化情况,再通过一些其它相应的统计分析模型对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治理效益等进行分析预测,为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和科研业务部门治理、监督、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3 3S集成技术应用探讨

利用3S集成技术在我省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可以快速、准确、客观地掌握各地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等有关信息,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宏观决策的科学依据,给水土保持监测和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实用价值。但目前3S集成技术在我省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以下几方面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3.1 提高遥感数据的处理技术

为从遥感数据中精确提取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有关信息,必须采用区域遥感信息多波段、多时相、多平台复合以及遥感信息与地图的复合,遥感信息与DTM的复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分 析与主导分析相结合,室内判读与外业调查相结合等办法,尽可能准确地获取水土流失因素等信息。3.2 3S集成与4D技术相结合GIS、RS、GPS三种技术逐步走向集成化和相互交融,是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传统的GIS以矢量数据为主,与遥感数据结构不一致,从而限制了3S的集成。而以栅格数据为主,兼容矢量数据的4D技术为3S集成提供了最佳技术手段和途径。4D技术是指DEM(数字高程模型)、DOQ(数字正射影像图)、DRG(数字栅格图)和DIG或DTI(数字专题图)4种数字产品生产技术,该技术应用于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开拓出了一条高效率、高精度、简便易行之路。

4.构建全省数字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

对重点防治工程和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建立高分辩率的三维动态模型以及典型区域的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模型,结合3S集成技术,构建我省数字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对我省范围内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情况实施动态监测,进行动态管理,全面提升我省水土保持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努力实现我省水土保持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应是我省当前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势在必行的一项项目。

5.结语

危岩体等类型的岩质不稳定体,其稳定性不仅受主要的不利结构面控制,同时所处的地质应力场及外部环境(如地下水、运行工况)也是较主要的控制因素。对其稳定性的评价,应在勘探清楚基本地质特征的前提下,确定其控制性的结构面后,提出合理的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利用适合实际模型的计算方法才能准确评价其稳定状态。本工程危岩体在基本资料的勘察及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际地质模型的边界条件及影响因素,利用符合实际地质模型的SARM法评价计算,在分析计算成果的基础上,为设计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丰坪水库初步设计阶段工程 地质报告〔R〕1(2003.08)1 〔2〕 潘别桐1岩体力学〔M〕1地质出版社1北京(1988年版

〔3〕 刘 震.水土保持监测技术〔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2〕 李 征,何良华,吴北平.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最新进展〔J〕.测 绘信息与工程,2002,27(2):22~25.〔4〕 董 敏,李海宽,于亚文.地面遥感监测系统在水土保持监测中 的应用初探

〔5〕.水土保持研究,2004,11(2):63~64,93.〔6〕 李雅素.GPS功能及其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7〕.陕西林业科技,2001,3:59~62.[8] 李智广.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9 [9] 郭索彦,姜德文,赵永军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1):51-56 [10] 李智广.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编制初探.水土保持通报,2005,25(6)91-95 [11] 李绅东.西南山区水土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J].水资源研究,2002(4).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纲要(2006~2015年)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奋斗目标,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水土流失影响我国生态安全,已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制定宏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明确今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特制订本纲要。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状况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成效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福建长汀、重庆北碚、甘肃天水及陕西长安等地建立了水土保持试验站,开展了水土流失定位观测。新中国成立后,水利部先后三次组织了全国土壤侵蚀调查,查清了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措施效益和预测模型等方面的试验研究,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预报奠定了基础。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狠抓制度和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标准制定、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全面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在各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初步建成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长江和黄河2个流域监测中心站、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总站和100个监测分站,建立了18个综合典型监测站和260多个观测场。

(2)监测制度和技术标准初步建立。水利部发布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管理办法》,明确了各级监测机构职责、监测站网建设、资质管理、监测报告制度和监测成果发布等,发布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等一系列的技术标准,规范了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评价和资料整(汇)编工作。

(3)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面展开。在全国不同水土保持类型区开展了水土流失定点观测;
在长江三峡库区、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和三江源头区等重点地区开展了水土流失危害及其发展趋势监测;
对东北黑土区综合防治试点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进行了防治效果监测;
对新建铁路、公路、电厂和西气东输等多项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进行了动态监测。水利部发布了2003年和2004年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公报,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告了年度监测成果。

(4)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初显成效。建立了以县为单位的全国1:10万水土流失空间数据库,重点地区水土保持数据库,抢救性地整理了一批时间序列长、观测指标完整的试验观测数据和典型小流域监测数据。目前全国建成的水土保持基础数据库数据总量达1100GB,初步形成了不同空间尺度的数据库系统,为实现水土保持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5)水土流失预测预报进展顺利。深入研究了降雨、土壤、地形、植被和耕作等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探索和研究了坡面、小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模型,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蓬勃发展的形势,与建设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的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监测网络仍不完善。监测场点少,覆盖程度低,观测设施设备缺乏,信息管理技术仍不成熟。二是监测工作制度和技术标准尚不健全,尚未形成高效运作的工作机制和统一协调的技术体系。三是监测队伍技术素质有待提高,在应用先进技术开展监测预报、拓展监测领域、支持政府决策等方面能力较弱。四是水土保持动态监测预报持续发展的经费仍没有正常渠道,监测网络运行维护、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定期公告缺乏必需的费用,制约了各级监测机构的发展和监测预报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水利部党组治水思路,充分发挥已有工作基础,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不断提高监测工作水平,实现对全国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成效及时、准确的监测与预报,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决策提供依据,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基本原则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强大江大河流域和省级行政区水土保持监测规划,科学布设监测站点;
抓好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急需内容的监测,力争在短期内有所突破。

——统一建设,分级管理。各级监测机构应协调统一,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管理,不断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
根据区域特点以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开发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开展各类监测工作,并及时公告。

——科技创新,注重实效。着眼长期监测、连续监测的需要,根据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研发新设施新设备,推广新技术新方法;
面向社会,注重时效,解决动态监测和预测预报中的关键问题。

——广泛协作,信息共享。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参与国内、国际生态环境监测,利用国内外资源,取长补短,促进信息共享,在更大领域和更大范围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三)目标

到2015年,建立健全的监测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建成覆盖全国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成完善的水土保持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形成高效便捷的信息采集、管理、发布和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对全国水土流失及其综合防治的动态监测、预报和定期公告。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

2007年底前,建成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7个流域监测中心站、31个省级监测总站、175个重点地区监测分站和分布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典型监测点构成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监测点将充分利用现有水土保持试验站(点)和基层水文站测站,按照流域和水土流失类型区统一规划,合理布设。

开发和完善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决策的信息化水平。

加强监测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和及时更新,保证设施设备具有先进的性能,并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保障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健全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高效运作、数据交换的安全畅通和监测工作的协调一致。

在“十一·五”期间,建立健全监测工作年报制度、监测工作总结报告制度、监测网络管理制度、开发建设项目监测报告制度、监测成果认证制度、监测资质申报和考核制度、监测成果定期公告制度等。

水利部每年对国家重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进行公告,每五年对水土保持重点地区公告一次,每十年对全国水土流失状况公告一次。各地要结合当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发布水土保持监测公告。省级监测公告发布前须经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的审查。

(三)完善监测技术标准体系

在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和吸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设备、监测站网建设、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预测预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实现监测预报技术的规范化。数据采集应明确不同空间尺度的监测指标及其获取方法、记录方式和数据更新周期等,信息管理重点是控制监测成果质量、整(汇)编监测数据和规范信息管理技术等。

(四)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动态监测

定期开展全国水土流失普查,掌握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预测水土流失危害及发展趋势,评估综合防治效果。2010年开展一次全国性水土流失普查。

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长江中上游、黄河中游、环京津风沙源、东北黑土区、珠江上游等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要把监测纳入工程建设内容,做好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其防治效果的监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和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测水土流失状况、动植物群落演变及生物多样性等内容。国家重大开发建设工程项目区,主要监测开发建设活动对地形地貌、水系和植被的扰动,新增水土流失,以及水土保持设施的防治效果。

坚持开展水土保持试验观测。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的监测点为重点,坚持开展水土流失试验观测,不断丰富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效益和面源污染等方面的资料,深入探索和研发预测水土流失、控制面源污染等方面的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

(五)完善水土保持数据库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水土流失试验观测数据库、区域水土流失数据库、全国水土流失动态数据库、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数据库、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数据库等,为水土保持管理、决策、预报和公告奠定数据基础。

到2010年,基本形成集信息采集、入库、处理和发布于一体的快速便捷的网络化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争取到2015年建成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决策支持等系统必需的知识库、模型库、参数库和基础数据库。

(六)建立健全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模型

在大量试验观测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集成国内成果,建立不同尺度的、适应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预测模型,满足预测水土流失趋势、指导水土保持规划、开展技术措施配置和进行水土保持决策等方面的需要。

2010年前,完善和推广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坡面土壤流失模型,建立和完善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小流域土壤流失模型;
到2015年,初步建立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区域土壤流失模型,形成我国水土流失预测模型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法律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水土保持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水土保持事业自身的发展。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促进水土保持信息化、现代化的高度认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领导目标责任制,定期公告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防治成效。各级监测机构要贯彻落实《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抓住国家建设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机遇,编制水土保持监测规划,落实任务和目标,并将其纳入本地区的水土保持综合规划中组织实施;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监测机构,配备技术人才,完善基础设施,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严格管理,规范监测工作

各级监测机构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管理和指导持证单位开展监测业务,统一管理监测数据和成果。承担水土保持监测的单位须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监测专业技术人员须取得监测岗位证书持证上岗。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监测数据不得弄虚作假,成果符合要求。

(三)落实经费,保障工作正常开展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将监测网络运行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监测网络良好运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要足额列支监测专项经费,保障监测工作落到实处。依法督促开发建设单位,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足额落实监测费用,专款专用。水土保持监测机构要发挥技术优势,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承担多方面的监测任务,多渠道增加监测预报的资金投入。

(四)加强科研,提高监测水平

从实现跨越式发展、保障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对提高我国水土保持监测预报质量、效率和水平的重要作用。集中优势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启动若干重大科研专项,力争在设施设备研发、土壤流失预报模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技术方法和信息系统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五)加强监测技术培训

进一步开展监测网络管理、水土流失观测、3S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严格监测岗位考核,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推进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

近2~3年内,完成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国家重点防治区县(市)和所有监测持证单位技术人员的初步培训。同时,根据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生态建设的需要,定期开展监测人员再培训,保证监测知识和技术更新,及时满足不断发展的监测工作和整个水土保持工作的需要。

(六)多方合作,促进国内国际交流

各级监测机构要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试验和推广监测新技术新成果。充分利用水文站网,增加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密度和监测网络的覆盖程度,提高监测成果的有效性。密切联系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环境保护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服务于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我国监测预报工作的快速发展。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一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生产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包括建设项目名称、位置、建设性质、总投资等主要技术经济内容。

重点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组织与施工工艺,突出选址(选线)、施工场地布置、取料、弃渣、土地扰动、挖填土(石)方及其流向等方面的情况。

附开发建设项目工程总体布局图。

2、项目区自然、经济和生态环境概况

1)自然概况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址、气候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等。

地形地貌主要介绍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区、地形地势、沟壑、地震情况,以及代表性地形的特坡度、坡长、坡形(凹形、凸形、直线型、阶段性等)。

地质(工程地质概况)主要包括岩性以及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地震烈度等。

气候气象介绍项目区所属气候类型区及其特点,以及降水、温度、风力、日照、蒸发以及灾害性气候等。着重介绍设置在项目区内、或距离项目区最近、或与项目区相近的气象站多年主要气象参数统计特征值(应列表说明)。

水文介绍项目区所属水系(应从所属的7大流域内或内陆河直至最低一级支流),最低一级河流的基本技术参数(如流经项目区或相关行政区的长度、面积以及径流、泥沙)等,以及主要提(取)水品、排(泻)水口的位置及其相关的技术参数。

植物介绍项目区所属植物类型区,以及主要的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类型、主要林草种类的名称、生长状况、总体覆盖(或郁闭度)等。

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介绍地面组成物质的种类,以及主要土壤类型及其质地和土壤层厚度等。地面组成物质应从项目区总体上和水土保防止责任范围各个分区两个层面上介绍。

(从项目总体上,应根据地面组成物质中土、石、沙三者所占地面积的比例,说明石质、土质或土石质(划分标准见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的附录A)。从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的分区层面上,应分别说明土壤、裸岩、明沙的面积状况。

(土壤介绍,应按照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分区说明不同土壤类型的分布范围、面积、土层厚度、质地,或进一步按照各个分区的坡沟位置说明相关参数。

2)社会经济概况主要介绍项目所在(经)县(区)的人口、人均收入、人均耕地和产业结构等情况。

3)生态环境概况主要介绍项目区绿化情况,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

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预测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工程征占地(行政隶属、性质和利用类型)、防治目标、措施布局、主要工程量和实施进度安排等。

附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示意图 二水土保持监测布局

1、监测目标与任务

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项目实际情况,确定的监测的目标和任务。

由于开发建设项目的类型、主体工程建设阶段不同、所处水土流失类型区和水土保持“三区”不同、所属行政区等不同,不同的开发建设项目具有不同的治理要求。因此,监测目标和任务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2、监测范围及分区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的规定,结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析确定监测范围及其分区。

3、监测重点及监测布局

根据确定的监测范围及其分区,分析确定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监测的重点地段和重点对象,提出监测点布局。

监测点可以根据监测目的、指标的不同、分为观测样点和调查样点。观测样点要有设施设备的配置设计,调查样点要求设立标志,根据监测指标采用相应的监测仪器或设备进行量测以获取数据。

不同类别开发建设项目监测重点监测区域主要为:
矿业开采工程:露天采矿的排土(石)场和铁路,以及专用线铁路和公路,集中排水区下游。

交通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大型开挖破坏面和土石料临时转运场,集中排水区下游和施工道路。

电力工程:电厂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临时堆土场、施工道路和火力发电厂运行初期贮灰场。

冶炼工程: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和运行期添加料场、尾矿(渣)场,施工和生产道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大型开挖面、排水泄洪区下游、施工期临时堆土(渣)场。

建筑及城镇建设:施工中的地面开挖、弃土(渣)和土(石)料的临时堆放地。

其他工程:施工或运行中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部位和工作面。

4、监测时段和工作进度

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计划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确定监测时段和工作进度。一般情况,监测时段包括开工之前、施工准备期、工程建设期(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试运行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

1、监测内容

根据工程项目的生产组织和施工工艺特点,分析确定项目开工之前、施工准备期、工程建设期(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试运行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的主要监测内容。

(1)开工之前

主要对监测范围的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水文气象、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措施与质量、水土流失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掌握项目建设前项目区的水土流失背景状况。

主要采用现场观测、测试和资料分析等方法进行监测,范围涉及项目的全部防止责任区。

(2)施工准备期、工程建设期间

主要是对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监测,包括工程扰动土地面积、降水、大风、水土流失(类型、形式、流失量)、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以及水土流失灾害等,监测评估项目建设期间的水土流失动态。

主要采用现场巡视监测、定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目的是随时对施工组织和工艺提供建议,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

(3)水土保持措施试运行期

主要是对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其效益等进行监测,主要包括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导工程、降水蓄渗工程、临时护坡工程、植被建设、防风固沙工程等措施的数量、质量。同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确定工程项目是否达到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防止目标。

2 监测指标与控制节点

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结合个监测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每项监测内容的具体监测指标。

针对每个监测指标,分析确定监测的方法、频次、必须的设施设备和数据记录格式。对于重点地段和重点对象,同时确定监测指标数据记录表、观测数据精度和数据分析方法等。

列表说明每个监测点的监测设施设备配置。对于设施复杂、需要安放设备的监测点,应进行设计,说明设施的规格尺寸、结构、施工布设要求,明确设备的规格、型号、安装位置及操作、维护程序。

四预期成果及形式

1、数据记录

对数据记录成册。如果数据较多,又不能在监测报告中全部列出时,可以单独成册,作为报告的附件。

对于水土流失危害,应附专项调查报告。

2、重点监测图

重要弃土(渣)场要提供千分之一地形图

3、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包括《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监测季度报告表,工程建设期间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内报送,同时提供大型或重要位置弃土(渣)场的照片等影像资料;
因降雨、大风或人为原因发生严重水土流失及危害事件,于事件发生后1周内报告有关情况。

监测总结报告,包括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重点部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土壤流失量分析,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结论等章节。

4、附件

1 )附图

图件包括项目区地理位置图、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图、监测点布设图、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图、监测设施典型设计图。

2)附件

包括检测技术服务合同和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函。

五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

1、监测人员组成

明确主持和参加监测的人员及其职称、专业和分工。

2、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分析提出野外观测、图像图形编制、数据整(汇)编、结果分析等环节的工作制度,包括数据等级与审查、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档管理和成果审核等。

我国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水土流失点:水土流失面积广、分布广、危害重、治理难。

按照侵蚀强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

水力侵蚀区危险度:以当前水蚀速率发展,有效土层完全被侵蚀所需要时间,即,土壤层承受的侵蚀年限。

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技术一门学科。

水土保持监测: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为国家生态建设决策 水土保持监测对象:

宏观(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北方风力侵蚀区、西南冻融侵蚀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水力侵蚀区(黄土高原) 中观:大江大河流域和荒漠化类型区 微观:小流域和荒漠化地段

目前监测重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水土保持监测内容:

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主要包括气候、地质地貌、土壤及地面物质组成、植被、水文、土地利用方式、开发建设活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

水土流失状况:包括水土流失类型、方式、程度、分布和流失量等,主要包括水力、风力侵蚀引起的面蚀、沟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水土流失灾害监测:主要水土资源的破坏、泥沙(风沙、滑坡)淤积危害、洪水危害,水土资源污染和社会危害等。

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监测值治理措施的类型、名称、规模、区域分布、保存数量、质量等级等。效益指水保、经济、社会、生态四大效益。

影响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因素:地质因素和地表组成物质、地貌因素、气候、土壤、植被、人为活动

年平均侵蚀量最大值出现在28.5°附近,坡度再大,侵蚀量反而下降。(临界坡度) 可蚀性降雨:产生地表径流而引起土壤流失模数不小于1t/km2降雨量

土壤渗透性:渗透性高而稳定的土壤,可以减轻土壤侵蚀,而土壤透水性强弱取决于土壤孔隙状况、机械组成、土壤结构。

影响土壤渗透性因素:土壤质地、土壤结构(主要水稳性团聚体10~0.25mm)、土壤有机质、土壤湿度(与渗透性呈负相关)

植被对土壤水蚀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影响雨滴打击地面的过程

2.植物的根、径叶对降雨的拦截与吸收

3.增强土壤渗透性能,影响地表径流

4.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地面径流流速

5.枯枝落叶层的拦蓄径流作用

6.增加土壤抗蚀性能

植被对土壤侵蚀的间接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植被对土壤透水性能的影响

2.植被促使土壤土壤腐植质和团粒形成,增强土壤保土蓄水能力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介于昆仑山与阿尔金山、祁连山之间。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内陆高盆地。气候干燥,风蚀和风积作用显著。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极为丰富。日照长,光能资源丰足,农业单产水平高。因此有“聚宝盆”之称。

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与天山之间,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地处内陆深处,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冰雪融水滋润着荒漠中的沃野绿洲。

准噶尔盆地 :盆地位于新疆北部,介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盆地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面积38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分布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降水稍多,主要为固定、半固定沙丘。

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是一个典型的为群山环抱的盆地,是四大盆地中最小的一个,但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为我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向有“天府之国”之称。

四大盆地都位于构造上的断陷区域。除四川盆地以外,其余均地处西北内陆干燥气候区。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大致介于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之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是我国第二大高原。

黄土高原:除石质山地外,地面为深厚的黄土覆盖。黄土实际覆盖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云贵高原: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除青藏高原在第一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均位于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

我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

(二)地貌复杂多样,类型齐全

(三)山地面积广,地势高差大

水土保持措施:是指治理水土流失、控制流失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等。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既能反映水土保持治理进度和地区差异,又体现出治理质量和水平,为宏观调控水土保持指出方向。

重点监督区: 1.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活动较为密集和频繁。

2.工程建设和生产活动极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3.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侵蚀强度在中度[土壤侵蚀模数为2500t/(km2·a)]。 4.一旦造成水土流失直接威胁大江大河的安澜,造成严重的生态灾害。

5.集中连片,面积在10000km2以上,有利于统一管理。

重点预防保护区:

1.水土流失轻微,土壤侵蚀属于轻度以下[东北黑土和北方土石山区土壤侵蚀模数200t/(km2·a),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为500t/(km2·a),黄土高原区为1000t/(km2·a)]。 2.目前存在人为干扰和破坏现象,具有水土流失加剧的潜在危险。

3.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功能对国家影响较大,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

4.集中连片,面积在10000km2以上,有利于统一管理。

土壤侵蚀分区的目的意义:为不同区域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治理土壤侵蚀提供主要依据,并为因地制宜拟定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地面监测的基本方法:

按照研究方法的性质分类:水文测验法、地貌调查测定法、土壤学法、新技术应用

测钎法调查步骤:

1、在淤积面上设若干测深断面,断面应于沟道垂直.间距约等于淤泥深2--3 倍.并考虑库区地形变化。

2、在每断面等距用测钎测淤积深度,若淤积很浅也可挖坑测淤积深

3、分别计算出各断面淤积横断面面积.求出相邻两断面平均面积并乘以断面间距.得该断面间淤积体积;

4、累加各断面间淤积体积得总体积,即集水区建坝后侵蚀总泥沙。

5、用集水区面积和淤积年限去除总泥沙量,得该流域区多年平均侵蚀模数。 有库区基本资料常用的方法:水沙量平衡法、地形图法、横断面法

标准小区:在我国,标准小区的定义是选取垂直投影长20m、宽5m、坡度为5º或15º的坡面,经耕耙整理后,纵横向平整,至少撂荒1年,无植被覆盖。

可蚀性指标: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土壤渗透性 测定方法:小区测验法、查图法、直接计算法 抗冲性指标:冲刷模数、冲刷时间t、冲刷强度Kw、抗冲力S 指标测定方法:崩解法和冲刷法、小区测验法、土壤性质测定法 土壤抗蚀性:是指土壤抵抗径流对其分散和悬浮的能力,

影响入渗的因素:

1、土壤:渗透性、前期含水量

2、降雨:强度、历时、空间分布

3、植被:冠层、枯枝落叶、根系

4、流域地形:坡度、坡长、坡型

5、人类社会活动:双重性 流域雨量点密度:

0.2~0.5平方km 3~6个

0.5~2.0平方km 4~7个

2~5.0平方km 5~8个 观测场地要求及雨量点密度:

1.收集降雨的观测场地应避开强风区,建在周围空旷、平坦的地方,不使树木、建筑物等障碍物对观测质量造成影响。

2.在丘陵、山区,观测场不宜设在陡坡上或峡谷内,尽量选相对平坦的场地,并使仪器口至山顶的仰角不大于30°,还应考虑交通条件,保证观测方便。

3.小区径流场设置的降雨观测场,应距最远小区不超过100m;
若径流小区分散,可增加观测点。安装雨量器中需有一台自记雨量计和一台量雨筒,以便分析校正。

小流域雨量观测点布设的要求是:流域地形及高程变化较小,且变化单一情况下,可以参考居民点均匀布设;
当流域地形高程变化大地面起伏剧烈,可选典型地段布设,并尽量布设均匀。.观测场确定后,应加平整,地面种植牧草(草高不超过15cm),四周设栏保护,防止人畜破坏。

① 观测时段及要求:每天量雨筒观测的次数及其包含的时间称观测时段。水保部多采用2时段观测。即每天早8时和晚20时观测。若遇少雨或无雨天也可在早8时观测一次。

② 按气象部门规定.降水过程有间歇时.当间歇时间超过15分钟后.间歇前后作为2次降水记录;
若间歇时间等于或小于15分钟.则作为一次降水记录;

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灌彼此相接而遮蔽地面的情况 植被盖度:是指林草地上林草植株冠层或叶面在地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占该林草标准地面积的比例。

植被覆盖度:是指林草冠层或叶面在地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比例。

林草植被保持水土的原理和功能:

1、冠层:截留降水、消弱雨滴能量

2、地被物层:截蓄降水、滞缓地表径流、抑制土壤蒸发、消除土壤溅蚀、增强土壤抗冲性

3、根系-土壤层:提高土壤的渗透性和蓄水量、增强根系对土壤的固持。 植被覆盖度调查方法:目估法、网格法、测针法、样线法、照相法 小区布设的原则: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尽量选取或依托已有径流小区、监测结果的可比性、小区建设应该规范化、小区面积、交通便利、集中布设

微型小区:小区的面积通常在1~2m2之间。

中型小区:小区面积一般为100m2左右,通常被用于作物管理措施、植被覆盖措施、轮作措施和一些可以布设在小区内,且与大田里没有差异的其它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监测。

大型小区:小区的面积在1hm2左右

集水区:几个km2以内,是由分水岭组合而成的天然集水单元。

按小区内措施划分:裸地小区、农地小区、林地小区、灌木小区、荒坡小区、草地小区 滤纸色斑法的具体做法是:取一张滤纸,在其表面薄薄地涂上一层水溶性的1:10的曙红(干时无色、遇水变红)和滑石粉的混合粉未,当雨滴落在滤纸上后,每一个雨滴就产生一个永久性的粉红色圆形色斑。

实际雨滴在滤纸上所形成的色斑直径与雨滴直径密切相关(窦葆璋率定):

d=0.365D 0.71

2 d为雨滴直径;
D为色斑直径 断面测量法:是在小区内从上到下,布设若干施测断面,量测每一断面细沟的深度和宽度,测完每个断面后,绘制小区内细沟分布图,再计算细沟侵蚀量。断面的测定可以用照相法,也可以用直尺直接测定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等高耕作、沟垄种植、套种、残茬及桔杆覆盖、免耕、少耕、有机农业、保水剂、土壤改良剂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带状间轮作、封山育林、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牧草、水土保持灌木、覆盖、草被水道GWW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平阶、鱼鳞坑、水平梯田、反坡梯田、隔坡梯田、蓄渗槽、水窖、蓄水池、谷坊、淤地坝、骨干坝

按固体物质组成:泥石流、泥流、水石流 按泥石流性质:稀性、粘性、过渡性 按形成原因:降雨泥石流、冰川泥石流 荒漠化土地划分:

1、按造成土地退化的营力来划分: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冻融荒漠化;

2、按土地利用类型来划分:草场荒漠化、耕地荒漠化等;

3、按荒漠化的发展程度来划分: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严重荒漠化和极严重荒漠化。 干旱荒漠按其地表物质组成可划分为:沙质荒漠、砾质荒漠、盐质荒漠、石质荒漠和土质荒漠,与此相对应,荒漠化根据其地表组成物质及发展方向的不同,亦可分为沙质化型、砾质化型、盐质化型、石质化型和土质化型。

沙化土地程度分为四级:

(1)轻度

植被盖度>40%(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区)或>50%(其他气候类型区),基本无风沙流活动的沙化土地,或一般年景作物能正常生长、缺苗较少(一般少于20%)的沙化耕地。

(2)中度

植被盖度25%-40%(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区)或30%-50%(其他气候类型区),风沙流活动不明显的沙化土地,或作物长势不旺、缺苗较多(一般20%-30%)且分布不均的沙化耕地。

(3)重度

植被盖度10%-25%(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区)或10%-30%(其他气候类型区),风沙流活动明显或流沙纹理明显可见的沙化土地或植被盖度≥10%的风蚀残丘、风蚀劣地及戈壁,或作物生长很差、缺苗率大于30%的沙化耕地。

(4)极重度

植被盖度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目的:

1、为国家生态建设服务

2、为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服务

3、为水土保持科学发展服务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内容:

1、水土流失因子:自然和人为

2、水土流失状况:反映水土流失的类型和特征,表征水土流失发生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提供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3、水土流失危害:随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危害进行预测预警,防止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造成危害。

4、水土保持措施效果:对各项防治措施的保存量,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性,防护措施的拦沙、护坡、排水沉沙、改善生态环境效果等进行监测 不同类型工程监测对象:

1 线路工程:包括公路、铁路、灌(引)水渠系、电力线路、输油(气)管线等基建项目

特点:线长面窄、穿越的地形地貌复杂、行政区域多、挖填方数量大、监测距离长、难度大

对象:土、石方挖填数量;
弃渣(土)、取土场;
施工便道;
土石方临时转运场;
特殊地质条件地段;
施工场地;
交叉工程。

2 点面工程:集中在某一区域范围内的开发建设项目。如工业厂房区、居住区、港口码头、机场等。

特点:占地面积少,相对集中。若在平地建设,对地形地貌影响不大;
若在山丘山岗对原地形地貌破坏严重,可引起严重水土流失,易造成灾难。

监测对象:弃土弃渣场、开挖边坡,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

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监测:

1、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

2、扰动土地整治率:项目建设区内扰动土地的整治面积占扰动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3、土壤流失控制比:项目建设区内扰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强度之比。

4、拦渣率:项目建设区内采取措施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量与工程弃土(石、渣)总量的百分比。

5、林草植被恢复率:项目建设区内,林草类植被面积占可恢复植被面积(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适宜于恢复林草类植被)的百分比。

6、植被覆盖率:林草类植被面积占项目建设区面积的百分比。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划分:

一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对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河段、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直接产生重大水土流失影响的,并经水土保持方案论证确认作为一级标准防治的区域 二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对国家、省(自治区、辖区市)、地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河段、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直接产生较大水土流失影响的,并经水土保持方案论证确认作为二级标准防治的区域。

三级标准:

一、二级标准未涉及的区域。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项目类型及时段划分:

建设类项目:包括公路、铁路、水工程、电工程(水电、核电、输变电工程)、通信工程、输油输气管道等,国防工程、城镇建设、开发区建设、地质勘探等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建设期的项目,其始段标准划分为施工期、试运行期。

建设生产类项目:包括矿产、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冶炼、建材、火力发电、考古、滩涂开发、生态移民、荒地开发、林木采伐等水土流失发生在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的项目,其时段标准划分为施工期、试运行期和生产运行期。

重点监测开发建设项目:采矿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石油天然气行业、冶炼行业、电力行业、水利行业、城镇化建设

关于对“舞阳壹号”项目进行水土保持监理的承诺书

天柱县水利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水利部16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公司特承诺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舞阳壹号”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开展水土保持监理工作

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日期:2014年11月10日

水文监测岗位职责

水土保持所岗位职责

环境水土保持岗位职责

车辆检测站监督岗位职责

监督岗位职责

推荐访问:水土保持 岗位职责 监测 监督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