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教案模板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
第一级
1、小熊舞(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
关键动作:前舔、后含、耸肩。
教学提示:1.以模仿小熊、表演小熊为主,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
2.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
2、西 瓜(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以儿歌的唱词引领学生进入模仿状态。
关键动作:滚动(躺地滚动、坐地滚动)、舔胯。
儿 歌:西瓜西瓜圆又圆,红瓤黑籽在里边,打来井水镇一镇,吃到嘴里凉又甜。
3、球球操(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以训练腰为目的,通过模仿小球的形态,训练前、旁、后腰以及背肌的能力。
关键动作:卷腰、胸腰、旁腰。
教学提示:
1、通过坐地及站立两种不同的状态,训练学生胸腰、中腰以及旁腰的柔韧度。
2、坐地向后卷腰时,要将脊柱最大限度拉伸。站立下胸腰时,要感觉上、往远。
4 打花巴掌(汉族风格)
教学目的:在欢快的儿歌声中,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方位感。
教学提示:
1、打巴掌时,以手心交叉击打并带有弹性,眼随手动。
2、体前上、中、下的方位要明确;
上 ---- 头部的斜上方;
中 ----身体的中轴线;
下 ---- 腹部的斜下方。
儿 歌:
打花巴掌儿呔,正月正,老太太爱逛莲花儿灯,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
穿纸莲呀,江西腊呀海棠花儿呀;
打花巴掌儿呔,二月二,老太大爱吃白糖棍儿, 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江西腊呀海棠花儿呀;
打花巴掌儿呔,三月三,老太太爱抽关东烟,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 穿纸莲呀,江西腊呀海棠花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海棠花。
5、蜗牛(儿童舞蹈)
儿歌:蜗牛出洞串门子,背着一间小房子,雷声隆隆下大雨,蜗牛拍拍小肚子,雨点来了我不怕,我会躲进小房子。以儿歌带领学生在没模仿小蜗牛缓慢的爬行中,对学生脊柱进行抻、拉、含、仰的训练,并在手臂交替划圆运动中,进行手机抡、拉、抻的训练。
关键动作:软手
提示:
1、团身时,尽量将身体收成球状,再将脊柱最大限度进行抻、拉、含、仰。
2、手臂做抡、拉、抻时,要贴身体走立圆路线,手尖尽量往远够。
6、我的小手手(儿童舞蹈)
主要舞蹈动作取材于东北秧歌的“绕花”组合,它以训练手腕的灵活性为主,为今后学习东北秧歌手绢动作进行初步的训练。组合以手位不同方向的交替变化,配合手腕动作,结尾时要启发孩子自由发挥变换各种造型,训练手腕的灵活性,对于手腕的灵活性,对手腕这一关节的运动规律有初步的认识。
关键动作:摊手、轮指
提示:
1、盘腿坐时,要求立腰拔背,双肩放松、下垂。
2、做腕部动作时,手腕放松,手指自然伸直,眼随手动。
1
3、摆手时,手臂随动,切忌手臂上下摆动。
7、飞吧、小蜜蜂(蒙古族风格)
组合模仿下密封振翅飞翔,训练以胳膊肘带动小臂,做上下张合、手臂提压,为今后手臂“大三节”的训练做初步的练习。
关键动作:提压腕(硬腕)、软手
提示:
1、此组合主要是腕部的练习,做飞翔状时,由手腕带动整个手臂上提和下压。
2、软手的训练可借鉴《小蜗牛》在地面手臂的动作,慢慢掌握手关节一节一节的运动。
3、脚下的碎步与上身要协调配合,横向移动向3点时为前行,向7点时为后退。
8、数星星(儿童舞蹈)
儿歌:一颗星星亮晶晶,两个星星眨眼睛,三颗星星笑眯眯,四颗星星乐开心。
以儿童数星星为设定的情景,训练学生眼随手动的表演意识,及小臂 肘关节的能动性。
提示:
1、眼睛实现的高、中、低要明确,并注意提示学生在“数星星”时眼睛及情感的传递。
2、小臂动作的节奏和路线要明确、清晰。
9、我是小画家(儿童舞蹈) 儿歌:我是一个小画家,手拿画笔来画画,从坐往右划横线,两只小手抻最长,左边小手指天空,右边小手到海洋,你们猜我画什么,顶天立地是竖线。在画一个小斜线,小方块里它最长,这是横,这是竖,斜线穿过正中间,左手拉开一张弓,右手指向红太阳,横线斜线跷跷板,两头相合是圆圈,这是圆,那是圆,日月星辰转圆圈。
一句儿歌的歌词,以肢体的不同运行路线所构成的多种线形、图形,如方形、圆形、弓箭形来启发学生对线条的认知,并以肢体代替画笔进行小画家的“肢体绘画”。
提示:
1、从肩胛骨开始手臂、手指尽量伸长,向外延伸。
2、注意手臂与身体整体配合的关系。
3、一定要求边歌边舞。
10、小鸡琢米(汉族风格)
组合以“小鸡琢米”的动作为表现对象,模仿对“小鸡琢米”的形象,训练学生小腿迅速后踢的灵活性。
关键动作:碎步、勾腿鸡走步
提示:
1、舞蹈中的体态,立腰,双手放于斜后。
2、半脚掌的步伐要细碎、平均。
3、小腿后踢时重拍在下,勾脚迅速踢屁股,呈现小腿快出快回的灵敏性。
4、膝部保持松弛,并随动作上下屈伸。
5、每次做琢米的动作,上身要尽量前俯,形象的提现小鸡琢米时的形态。
第二级
一、小红扇(安徽花鼓灯)
安徽花鼓灯流传于怀远、凤台、淮南、凤阳、蚌阜等地农村。花鼓灯兼容南北文化之长,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与舞蹈风韵。花鼓灯是一种自娱娱人并带有竞技性的广场艺术。表演是即兴的,虽也有一定的形式和程序,但具体表演什么,却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表演者之间默契配合,各显身手,斗妙争能又和谐统一。群众称这种表演为“玩灯”,称男角为“鼓架子”,女角为“兰花”。兰花:也叫“拉花”“包头的”“花鼓娘子”,一般着花衣裤或花衣、长花鞋,头顶一个带有飘带的彩绸球花,球花的两飘带垂于胸前,持折扇、手帕表演。该组合取材于安徽花鼓灯中兰花的形象,通过训练使学生握扇子的
2 基本运用方法,并认识花鼓灯常用锣鼓节奏点。
关键动作:飘扇、碎晃头、合开扇
提示:
1、执扇法:双手以拇指、食指,分别请捏于扇骨的中间。
2、碎晃头时,立腰、后被上提。以头顶带动,小幅度、快速左右晃动。
3、舞蹈注重突出小兰花俏皮、可爱、活泼的形象。
二、吐泡泡的小鱼(傣族)
傣族舞蹈历史悠久,丰富多彩。鱼舞比其它傣族民间舞蹈更为柔和、细腻,灵巧而活泼。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县。据说在傣族发现了鱼并学会捕鱼的时候起,就跳起模仿鱼儿的舞蹈。
该组合取材于傣族鱼舞,傣族称作“嘎巴“,以模仿鱼儿吐泡泡时的神态及动态特征为主,表现鱼儿在风平浪静的水中漫游,通过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傣族舞蹈的手形、臂形、气息对及节奏。鱼舞的鼓点比较缓慢、轻盈,丰富的鼓语不亚于孔雀舞。鱼舞多采用鱼形手式,或以双手向外划圆和双臂在后摆动为典型动作。
关键动作:手形(鱼形手【一手手心盖于另一手的手背纸上,大拇指伸展】、鱼嘴形、掌形) 吐泡泡的嘴型
提示:
1、注意舞蹈节奏是重拍在下,并与动作、呼吸协调配合。
2、吐泡泡的动作要与眼神协调配合。
3、做立掌时,虎口张开,手指上翘,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注意手臂的“三道弯”;
三、小蝌蚪变青蛙(儿童舞蹈)
儿歌:小蝌蚪,像黑豆,成群结队河中游,慌慌忙忙哪里去,我要和你交朋友,小蝌蚪,摇摇头,转眼就把尾巴丢,我要变成小青蛙,游到田里保丰收。
在儿歌歌唱的带领下,以模仿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初步训练学生膝部大幅度屈伸及重心的转换。让学生了解青蛙是由蛙卵——小蝌蚪——长处后腿——小青蛙,用肢体模仿他们的样子,最后知道学生明白青蛙吃庄稼里的害虫,我们要保护它。
关键动作:蛙跳
提示:
1、动作中保持膝部半蹲的位置。
2、膝部的屈伸与小臂的动作要协调配合。
3、小臂屈肘上抬时,与肩呈90度直角。
四、划船(客家舞蹈)
以客家人的劳动形态为原型,通过划船的身体姿态,前后大幅度的伸展从而训练到腿部的柔韧度。使孩子在基本功联系中增加情趣并提高表演意识。
关键动作:划船手、前抱腿
提示:
1、上身前俯压腿时,双腿、后背尽量伸直、往长拉。
2、以身体划圆带动双臂做划船状,切记手臂主动;
划船手要向上抛弧线。划圆时,身体要经横拧、上下的路线。
3、注意要求学员对慢节奏动作的控制能力。
五、捉迷藏(儿童舞蹈)
以游戏的方式进入。通过踮脚碎步的训练,增长学生脚下的灵活性及脚腕的能力。
关键动作:小踮步
提示:脚下要有节奏,步子要小。每对两名学员之间相互有交流。
六、老鹰捉小鸡(儿童舞蹈)
老鹰捉小鸡是一个传统的游戏,有一个人扮演老鹰,一人扮演母鸡,其余扮演小鸡。小鸡们一个接一个
3 的一字链接在母鸡后,“老鹰”凶猛地盯着小鸡,东奔西跑一心想抓到“小鸡”。鸡妈妈保护着“小鸡”左躲右闪,想尽办法让”老鹰”抓不到“小鸡”,最后“老鹰”疲惫不堪,只能放弃。通过老鹰与小鸡形象的设定,训练学生脚下碎步及在踏步脚位上的快速深蹲、直立,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建立学生对队形的初步认识。
提示:
1、双脚在半脚掌的基础上快速倒换,无论前进、后退还是横行移动中,步伐要碎,要始终保持双膝相互并拢。
2、踏步蹲,后腿的膝关节要保持双膝互相并拢才能够深蹲。
3、舞蹈中保持队形,加强表演和交流。
七、燕儿飞(蒙古族风格)
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与他们的狩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组合取材于蒙古族舞蹈典型的臂部动作,以小燕子飞翔的形象,进行柔臂及软手的训练。蒙古族舞蹈中的“软手”动作,具有“大雁在蓝天上翱翔“的变现性,给人以辽阔壮观的美,动作由大到小,则有一种”远飞“之感和”草原静悄悄“的优美意境。
关键动作:柔臂、软手
提示:
1、建议对柔臂、软手进行讲解及单一训练。
2、做柔臂时,双肩要有意识下沉,切忌端肩。
3、注意队形变化中的相互配合。
八、拔河(游戏性舞蹈)
拔河是我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一种民间游戏,该舞目通过孩子们熟悉的游戏形式,激发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训练了孩子的集体意识,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可以取得胜利。
关键动作:跳踢步
提示:
1、基本步伐为跳踢步,要求脚尖绷起,后踢时脆而快。
2、拔河情景,要求表演真实投入。
九、蹦蹦兔(儿童舞蹈)
跳是小朋友最感觉畅快的运动,同时也是最能锻炼他们心肺功能、肌肉骨骼以及神经系统支配协调功能的运动。以小兔子的形象,训练学生膝关节屈伸的灵活及脚腕的基本能力。
关键动作:正步小跳、单脚小跳
提示:
1、在舞蹈中保持膝关节松弛地屈伸。
2、做跳时,要收腹、提跨、推脚腕、崩脚。
3、双脚交替跳时,动力腿要吸起脚紧贴于主力腿脚踝旁。
十、小小运动员
设定运动员的人物形象,始终贯穿碎步小跑的动作,训练孩子的脚腕及腿部的能力,注意上下身的协调配合。
关键动作:碎步跑
提示:
1、碎步跑,两脚踮起,用前脚掌轮流快速地向前走,膝盖稍弯曲。
2、小跑步时,双曲臂体侧前后运动,要求步子轻快,速度均匀。
3、注意队形的变化,做到排面整齐。
三级
一、小小服装设计师(儿童舞蹈)
在这个舞目中,学员要学会变化角色,既是设计师,又是时装模特,尽可能大胆的表演,充分的展现自己。情绪表演富有强烈的直观性,动作本身具有连贯性、顺序性、完整性的 特点,能诱发学生观察的
4 兴趣和表现的愿望,提高幼儿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小模特儿们穿上独特的时装,踏着轻快的步伐,在T字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魅力。。。。。。
关键动作:模特步
提示:敢于创造,敢于表演
二、小鼠上灯台(藏族风格创作舞蹈)
组合以小鼠偷油的情景设定,以小鼠的动态形象,训练学生膝部灵活、快频率的颤动,使孩子表演能够准确地把握所演出的角色,注意表演中出现的潜台词:东张西望、急的团团转等,只有明白赋予动作的潜台词才能更准确、真实的表演出来。
关键动作:碎踏、颤膝、进退步
提示:
1、在舞蹈中保持膝部有节奏、松弛地颤动。
2、动力腿旁点地时,将重心保持在主力腿,同时往下蹲,动力腿迅速出旁,脚掌点地。
3、注意“吃油“时的表演,及发现来人、躲藏时的神态。
4、注意讲动作美化、真实化。
三、跳皮筋(儿童舞蹈)
组合伴随着朗朗上口的儿歌一起舞动,是无实物的表演,让孩子们天真浪漫的在“游戏舞“中去完成皮筋的各种跳法,体会跳皮筋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两个人原地站立,将长长的皮筋绷直,另一对的人在皮筋的圈内转身、跳跃、勾腿。。。。。。随着游戏的深入,皮筋一节一节地升高,难度也一点一点的加大。后来,皮筋移至脖颈,甚而用手举过有顶。。。。。。”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
六、二五
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
六、三五
七、三八三九四十一,。。。。。。“这种”马兰花“的跳法流行的范围最广,尤其适合多人同时游戏。
关键动作:编花步
提示:
1、边舞边唱儿歌
2、膝关节由始至终都要保持松弛。
四、抓包(云南花灯)
云南花灯是在云南汉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歌舞。其舞蹈风格纯朴自然,舒展明快,具有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云南花灯有着别致的风格和特有“崴“的动律,故民间有”不崴不成灯“的说法。所谓”崴“,是指表演者不论做什么动作,身体都要保持着S形的左右摆动。这种”崴“是腰部动律伸延向上,使上身随之向反方向摆去,而形成腰、跨与上身相对的、均匀规律的摆动,形成云南花灯的别致的优美体态。这种动律是农民往来于崎岖山路舞蹈的基本动律,也是云南花灯舞蹈的主要特点。该舞蹈组合通过小崴配合沙包这一道具,训练跨、腰、肋三个部位都在松弛的状态下协调的律动。
关键动作:小崴、小颠步 提示:
1、小崴动律由膝的屈伸带动跨、腰、肋经下弧线向左右的崴动;
2、强调崴的同时出手给出沙包,整体要求动作轻柔甜美。
3、幅度小的动作应突出灵巧、明快的特点。
4、小崴动律与蹭跳步的基本练习要“崴“在跨上,身体随之配合。
五、企鹅(东北风格)
企鹅是海滩的圆球,身体肥胖,摇摇摆摆。组合取材于中国汉族舞蹈东北秧歌,结合企鹅左摇右晃的动态形象进行上下、前后动律的练习。高兴时,一对企鹅相亲相爱共同欢跳,不高兴时,雌企鹅不予理睬,独走前方,雄企鹅舍命尾随其后,求得谅解和欢心。
关键动作:上下动律、前后动律、前踢步、后踢步
提示:
1、上下、前后动律的发力点在腰部。上下动律是经腰划下弧线的上下扭动;
前后动律是经腰划
5 下弧线 的前后扭动。
2、在做动律训练的时候,注意双肩放松,自然下垂。
3、模仿企鹅左摇右晃的动态的形象时,全脚着地,重心略靠脚跟。
六、花手绢 过家家(东北风格)
东北秧歌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泼辣、幽默、文静、稳重的风格特点。舞蹈语汇丰富,表现形式生动活泼,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的一种民间歌舞。东北秧歌的“手中花“和”鼓“的动作是渲染情绪、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花样繁多的”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点。组合使用汉族舞蹈中常用的道具——手绢进行训练,让学生掌握手绢花颤绕、掸的基础动作。
关键动作:缠巾、后踢步、掸巾叫鼓(一鼓、二鼓) 提示;
1、做手绢的缠绕、掸时,手腕要放松。
2、启发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如掸灰尘、洗手绢等情景,应用到舞蹈中。
3、注意动作、眼睛、手绢的配合。
七、下鸭嘎嘎(苗族风格)
苗族主要分布在除贵州、云南、湖南西部,其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主要舞蹈有芦笙舞蹈和各种鼓舞。苗族民间舞蹈满身银饰,摇曳闪烁,合着乐声鼓点踏歌起舞,飘摇不定,具有浓郁高原风格的苗族民间舞蹈。小鸭嘎嘎组合便是取材于苗族舞蹈中的摇摆动律配合步伐、舞姿、高低动作的对比,表现小鸭子憨态可掬的形态。
关键动作:反排动律、划水、扭摆
提示:做反排动律第二拍时,小腿自然松弛,从旁向里勾划小半圆。
八、小丫丫(哈尼族风格)
哈尼族绝大部分集中分布于真南红河和澜沧江之间的高山地带。哈尼族舞蹈种类繁多,木屐舞、三弦舞、四方舞、扇子舞、乐作舞、拍手舞等,哈尼族的自娱性舞蹈是其舞蹈艺术中突出部分。这类舞蹈表现的就是欢乐,深刻地提现出哈尼族农业生活的氛围和节奏。该组合便是取材于传统“木屐舞“中的基本动律,动律的产生都来源于脚下的踩踏木屐,组合初步训练学生踏摆动律的协调性和脚下勾、点、开、合的灵活性。
关键动作:勾点开合、踩踏步 提示:
1、做跨部扭摆动律时,膝部要保持松弛,富有弹性,并与上身协调配合。
2、原地做单腿勾点时,重心保持在主力腿。
3、步伐要沉稳,要有把木屐踏响的感觉。
九、小象洗澡(傣族风格)
由于傣族信小乘佛教,所以一般都把古树和“孔雀“视为本民族的吉祥物。也有人认为:白色的大象代表吉祥,奉白象为吉祥物,傣族能歌善舞,给歌舞伴奏的乐器叫”象脚鼓“。象脚鼓不仅是一种民间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其他舞蹈的主要乐器。傣族人民娱乐时,有舞必有鼓,有鼓必有舞,只有在象脚鼓的伴奏下,舞蹈才能跳得有声有色、酣畅尽兴。鼓点丰富,已形成了一定的鼓语,能表达傣族人民喜、怒、哀、乐的心情。
舞目以象的基本形态和傣族舞蹈的基本动律相结合,主要训练勾踢步、屈伸及典型体态三道弯,用动物的形态出现,既增加课组合的情趣性,又强化了孩子的模仿能力,舞时步伐缓慢、稳重,膝部起伏有力。
关键动作:勾踢步、勾点步
6 提示:
1、勾踢步,重拍在下,快起慢落。
2、注意膝盖要有韧性。
十、长辫子(维吾尔族风格)
说起维吾尔族姑娘,人们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艳丽的民族服饰及黝黑的长辫子。在维吾尔族的风俗中,姑娘的辫子多少表明不同的身份特征。在十四岁之前,辫子总数为偶数;
从十四岁直至结婚前,为奇数;
结婚后,其发型有较大改变,为脑后只编结两根发辫。
组合以维吾尔族这一风俗特点,变现十四岁之前的维族少女梳理出满头细小发辫都的喜悦与自我陶醉的美感。使学生初步掌握维族舞蹈的舞姿变化,节奏多附点风格特征。
提示:
1、横垫步的重心在两脚之间,行走中保持平稳,胯部上提,切忌上颠与摆跨。
2、训练三步一停是为三步一抬步伐做准备的,三步一停的第二步踩在附点节拍上。
4、舞蹈中要始终保持基本体态,并充分体会维族姑娘长长辫子在背后摇摆的感觉。
四级
一、剪羊毛(蒙古族)
由于蒙古族长期的骑牧生活,形成牧民的肩部松弛,臂部强劲、手腕灵活的特点,该舞蹈组合便是通过模仿牧民剪羊毛的情景训练学生肩部、臂部的灵活。组合以肩的动作为主,在松弛自如的状态中,训练肩部具有力度、韧性、弹性和灵活性的能力,更强调在特定的情景设定下,人与小羊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呈现特殊的舞蹈表现力。
关键动作:耸肩、笑肩、剪羊毛
提示:
1、做肩部动作必须要自然、松弛、灵活;
硬肩动作有力,要有顿挫感。
2、所有肩部动作都必须沉下肩来,切忌端肩。
3、注意耸肩与笑肩的区别,耸肩重拍在上,笑肩重拍在下。
二、扭扭舞(苗族)
取材于苗族舞蹈中的扭摆动律,为今后学习苗族舞蹈做初步的训练。
提示:
1、做扭摆动律时,腰部及髋关节要放松,上身配合做上下的摆动。
2、做行进的扭摆动律时,要注意膝关节的松弛屈伸及后面的脚要及时跟到主力腿的脚踝旁,切忌重心后靠。
3、做前后跳并步时,后脚要主动并脚,同时注意脚下的节奏。
三、花皮球(东北风格创作舞蹈)
东北秧歌是流传与中国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该舞蹈组合取材于东北秧歌教材中的律动,结合皮球的拍打、玩耍过程中,训练划圆动律。
关键动作:划圆动律、前踢步
提示:
1、划圆动律要注意发力点在腰,划“∞“字弧线扭动。
2、在节奏上要注意强弱的对比带来动作的轻重缓急。
3、在舞蹈中要注重“以情带动“。
四、小木偶(儿童舞蹈)
舞蹈组合通过模仿木偶的形象,动作快速到位的节奏要求,训练学生手臂各关节的灵活性,及把握小木偶灵巧可爱的形象。
提示:
1、注意在变换动作时要迅速到位,动作干净利落。
五、踢毽子(藏族风格创作舞蹈)
藏族是青藏高原上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主要居住在西藏,其他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等地。藏族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以能歌善舞闻名于世。民间舞蹈十分丰富,并兼有自娱性和表演性的特点,舞
7 蹈风格也各有特色。该舞蹈组合通过踢毽子游戏的方式,来训练藏族舞蹈的颤膝动律,为今后学习藏族的踢踏舞蹈做基础。
关键动作:碎步、跳吸踏步、端腿踢毽、并步颤膝
提示:
1、着重藏族舞蹈“颤“膝动律的练习,在颤的过程中训练小腿的灵活性以及对节奏的认识。
2、强调膝部有连续不断的或小而快、富有弹性的颤动,“颤动“要贯穿始终,在”颤“中完成踢毽的动作,小腿踢毽时要尽量踢高、开跨。
3、小腿踢毽子时要在开跨的状态下主动抬踢。
六、踩水乐乐(水族)
水族主要居住在滇东仅靠贵州省的曲靖地区,尤以富源县为集中。伴水边而居,以种植水稻为主,舞蹈温柔娴静。舞蹈组合便是模拟运用水族人民田间耕作愉快的劳动场面,既愉悦,又有水间的情调。
关键动作:踩水、踢水
提示:
1、上身的八字绕圈,切忌手臂主动,加步伐时,主力腿做小的跳颤。
2、模仿踩水车的动作时,勾脚、双膝屈回;
伸直,双腿尽量往远伸。
3、模仿踢水动作时,小腿要放松;
同时两人要有相互躲闪的表演提现。
七、故儿咚咚响(汉族风格创作舞蹈)
舞蹈组合进一步运用铃鼓丰富的击打动作、节奏的变化。配合步伐,进行节奏感、灵活性、反应力的舞蹈训练。
关键动作:二鼓、
提示:
1、注意道具的运用,节奏快的连续击鼓的动作,可先放慢节奏做单一的训练。
2、注意在舞蹈欢快中的情绪中完成动作。
八、快乐的小鸟(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民间舞蹈的统称,它因地域而异,有“阿罕伯“”郎突达贝“、”哈库麦“和”哈根麦格勒“等几种叫法是达斡尔族特有的一种歌舞合一的形式。2006年被我国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传。
“鲁日格勒“含义为”燃烧“或”兴旺”之意,达斡尔语” 鲁日格勒贝“可以引申为”跳起来吧“之意。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舞以群舞为主,上身和手臂的动作丰富,单盖手为典型动作。主要舞步以侧滑步、滑步、跺步、单迈双跺步等,特点是迈步顶跨,收步抠胯,有些专家将其概括为”“左右顶跨轻摆动,脚步拖地滑着行。双手压腕胸前舞,一呼一应声不停”。旁观者可以任意加入队伍随舞。舞蹈气氛逐渐热烈,节奏加快,交叉交换位置,所有舞者奇呼“哲嘿哲“、”德乎达“等简短风趣的呼号,脚上踏出有力气的节奏,舞蹈达到高潮。舞者舞出了一种自然、古朴和永恒的特征。
达斡尔族民间舞蹈常用的形式为三段题舞蹈:
1、鲁日格勒以歌为主舞为辅,伴随着悦耳的歌声,走着脚步离地的滑步,双臂同时伸向一旁柔软摆动
2、以舞为主、歌为辅,根据歌词做个种鸟的飞翔、点头动作,也模拟生活中的动作,如洗脸、梳头、照镜子、扎腰带、打水等、
3、为郎图达奇只舞无歌,以呼声为伴奏,,二人为一组,拳拳向对方脑后打去,然后有一劝架者加入,以同样动作轮番走阿拉伯8字,围着二人劝架助威,直到有一方跟不上变化着的动作或呼号算输至结束。
关键动作::滑步、跺步
提示:做迈吸步伐时,一脚大步往前迈的同时,另一脚要迅速地吸、贴于前脚膝关节的旁边。
2、做跺靠步时,以脚后跟着地做跺靠步,胯部及上身随脚下步伐做自然摆动。
3、双臂迅速从胸前打开至体旁时,要求后背直立、挺拔。
8
九、会唱歌的盘子(维吾尔族)
盘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是维吾尔族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产生于古老的库车流行于新疆库喀什、伊犁、乌鲁木齐、麦盖提等地。属于女性抒情舞蹈,动作恩哦多姿,优美动人。盘子舞的音乐,一般用的是抒情性民族,节奏舒展,曲调悠扬动听,音乐和伴奏乐器与赛乃姆基本相同。
此舞目训练学生掌握维吾尔族舞蹈挺拔而高贵的体态、特有的舞姿和手位及道具应用。舞目采用跪地的方式,使学生的精力更多地集中于上身的训练当中, 关键动作:点肩平推、掏手推绕腕 提示:
1、跪地时,要强调下肢随上身的舞姿、动作的呼吸起伏。注意避免因跪地,而使上身动作显得死板。
2、体态用力方法:腰部向上提拔,松弛地打开前胸及肩部,呈现出听而不僵的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的体态。
3、持盘法:五指自然伸直,虎口及小指间夹住盘子,以中指击打节奏。
十、渔家欢歌(客家)
以客家人的形象为原型,用划船的体态动律来进行压腿的训练,使学生在基本功的训练中增加情趣及提高表演意识。
提示:
1、划船手应有经向上抛弧线。
2、交叉横移步强调部的左右拧动。
五级
一、小骑手(蒙古族)
地处中国北方,辽阔无限的蒙古草原,是中国游牧民的发祥地,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敷衍,创造了优秀的草原文化和震惊世界的赫赫武功。游牧民喜欢驰骋在草原上的骏马,喜欢翱翔于蓝天的雄鹰,也很喜欢大雁和天鹅。表现马、是游牧民族的典型舞蹈,舞蹈中,舞者把马的特征和牧民爱马的深切之情,将腿脚与上身相结合的模拟性动作,塑造出人马合一矫健的动态形象。
取材于蒙古族舞蹈中的马步训练学生脚下的灵活敏捷,并了解及掌握蒙古族舞蹈的性格特征。
关键动作:扬马鞭、马蹄步、立掌步 提示:
1、基本体态:要注意立腰、挺胸、拔背,目视远方。
2、勒马手:握空心拳,拇指按于食指第一骨节处,并压腕,持鞭手:握空心拳,拇指按于中指第一骨节处。
3、立掌步要求双脚在正步位上交替崩脚脚尖点地,身体微向叉腰手一侧靠,似骑在马上。
二、彩绸飞舞(东北风格创作舞蹈)
提示:
1、做跳踢步时,重心略前倾,脚尖踢屁股。
2、以腰上带动红绸划大八字路线。
3、舞蹈中红绸的舞动路线要清晰,情绪要饱满。
三、腊梅花开(河北秧歌)
提示:
1、跪地旁出手时,要求手腕发力向下甩,呈现折腕状。
2、耸肩,根据不同段落的要求,注意节奏和力度的分配。第一段体对5点跪地的耸肩,节奏分配平均为慢起快落,力度要求起时轻柔,落下有力;
第二段站立的单耸肩,节奏平均分配,干脆有力。
3、拉花音乐的节奏多为2/4拍,脚下的基本步伐,后踢的动作都是在弱拍完成。
四、亮装之舞(傈僳族)
9 提示:
1、动作以腰部为轴,进行身体的前后转动,带动轻摆肩上的饰品,以示炫耀之意。
2、双手拍胯时,带动胯部做1拍一次得前后转动,以示炫耀腰上的饰品。
3、身体前俯要明确、迅速。
五、弄钱鼓(闽南风格创作舞蹈)
提示:
1、做后踢跳步、碎抖鼓时小腿加速交替后踢,脚尖踢屁股,同时以手腕快速抖动钱鼓。
2、做双手握线鼓顿鼓时,曲臂,快而脆地用力将钱鼓向下顿颤一下,使之动响。
3、做击肘转身时,以上身带动略向左倾倒,顺势转身。
4、打钱鼓与动作要协调配合。
六、打歌(彝族)
关键动作:三跺脚、苍蝇搓脚、攒歌、退歌
提示:
1、做双脚跺步时,要强劲有力,双臂自然抬于斜上方。
2、做踏地、抬脚时,踏地要有力,抬脚时小腿放松,斜前踢出。
3、单跺地时,注意脚下两慢三快的节奏变化。
4、苍蝇搓脚时,要吧腿吸起来,再向下蹬。
5、攒歌、退歌------译为集中之意,所以在做动作时要集中。
七、天山云步(哈萨克族) 关键动作:云步、横移垫步、吊兰手
提示:
1、做头部晃动的动作时,颈部放松,以头顶向左右小幅度的晃动,突出每次重拍在左或右,切忌晃头的幅度过大,力量平均。
2、吊兰手的手指伸直,指尖朝下。
3、垫步,在踏步位上,双膝自然屈伸,双脚交替、前后小幅度的倒换重心,每次重拍在前脚,行进时,步伐不宜过大。
4、双脚云步,是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脚腕的控制力,因此先从双脚同方向的辗动,进行训练,为将来的云步训练做准备。
5、正脚位,双膝自然放松,双脚同时一次脚掌为重心、一次脚后跟为重心交替进行辗动。
八、小卜少(傣族)
关键动作:掌形、勾踢步、曲掌饭碗、追鱼手
提示:
1、在屈膝半蹲姿态上,重拍向下的匀称、绵延的颤动、屈深
2、要求掌形、臂形准确。
3、勾踢步要做到快踢快落、深屈膝、
4、注意三道弯舞姿造型。
九、狩猎娃娃(鄂伦春族)
关键动作:跺颤步、三步一端脚、瞭望手
提示:
1、跺颤步,跺步要全脚落地,膝关节要颤得脆而梗。
2、端脚在双膝保持半蹲的状态下,颤膝,动力腿的小腿要主动向上踢、端。
3、瞭望手,舞姿要迅速到位,眼睛向远方瞭望的状态。
十、尝葡萄(维吾尔族) 关键动作:摊绕腕
提示:
1、掌握维吾尔族舞蹈中,立腰拔背的体态特点。
2、摊绕腕动作的手,摊出要慢、绕腕要快。
3、表演要充分、真实。
4、注意音乐与内心节奏的配合。
六级
一 池塘里的小青蛙(儿童舞蹈)
关键动作:用青蛙的形态来训练孩子的想象力以及模仿能力,与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体会表演过程中的愉悦感。
提示:1.、注意上下身的协调配合。
2、要求小跳,蹲时上身不能前倾,臀部不能后撅,背部保持直立,推地时要求绷脚,落地时膝盖要有弹性,缓冲。
二、陕北(欢腾腰鼓)
关键动作:蹲裆、十字步双击鼓、十字步扬鞭手、走路步、扬手单腿跳颤步 训练目的:掌握陕北其独特风格、充分的变现出豪迈粗犷、刚劲奔放性格。
提示
1、通过训练双手击腰鼓与单手交替击腰鼓的基本打法,及对节奏的初步认识。
2、注意击腰鼓与步伐要协调配合。
3、击鼓时情不自禁的微微摇头晃肩,使内在感情与外在的动律有机地结合,达到神形兼备、和谐自如。
4、挥槌击鼓有股子狠劲,无论是上打还是下打,双手都要将鼓槌甩开。狠而不蛮,显得挺拔浑厚。猛劲中仍不失其细腻之感。
5、做踢腿、跳跃动作时,无论是大踢、小踢或蹬腿动作。都要有股子“蛮”劲。节奏欢快,展示出安塞腰鼓粗矿豪爽、刚劲泼辣的风格。
三、朝鲜族(跷跷板)
关键动作:波浪步、踮步、三拍后点步、跷跷板手 训练目的:
1、训练脚下的踮脚走步及屈伸。
2、使学生掌握三拍得节奏型。
提示:
1、波浪步从半蹲到脚掌踮起的过程要连贯,双手动作配合步伐上下连绵起伏。
2、三拍后点步在准备的最后半拍踮脚立起,第一拍向旁迈出半蹲,上身顺势倾斜,两臂在身旁呈斜线,形式跷跷板。
四、黎族(打柴舞) 关键动作:跳踏步 训练目的:组合运用黎族的民间舞蹈“竹竿舞”为素材,整个舞蹈过程既能训练孩子的节奏,又能在“打”与“跳”中间训练孩子相互协调配合能力。
提示:
1、跳踏步以左右两侧移动时横挪微颤。
2、两种跳法,第一种持杆人的打法为:开-关-开-关-开开-关关,开-关-开-关-开开-关关 第二种持杆人的打法为:关-开-关-开-关关-开开,关-开-关-开-关关-开开
五、新年来到(汉族风格)
关键动作:小五花
六、蒙古族(挤奶员)
关键动作:踮脚碎步、交叉进退步
训练目的:以劳动为主题,加以情节来训练孩子的表演能力,其中运用了硬腕、笑肩、进退步,让孩子更进一步了解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动律。
提示:
1、笑肩的节奏处理是重拍在下。
七、苗族(抛绣球)、
关键动作:组合运用苗族的典型性动作及动律,加之苗族的节日习俗,让孩子在学习苗族舞蹈的同时,
11 也能了解到苗族群众的生活习俗,感受其中的乐趣。
八、花伞(云南花灯)
关键动作:正葳、柔踩步、小鱼抢水短句关键动作:揉踩步、正葳
九、傣族(渔趣舞)
关键动作:踮脚碎步、鱼形手、横摆尾手、吐泡 训练目的:
1、横摆手的做法。
2、训练学生对鱼吐泡泡时的模仿及在水边嬉戏打闹时候的场景。
提示:
1、鱼游手式两手交叠,拇指翘起,滑动式有连绵起伏不断之感,似鱼儿在水中嬉戏。
2、做横摆尾手注意挺胸抬头,双肘在身后夹紧,手臂柔软的摆动,模拟鱼尾在水中自由的游摆。
3、吐泡动作充满童趣,每一次吐泡两眼圆睁,嘴巴撅起张大,拇食指打开,要保持表情停一会。
十、吉祥如意(畲族)
关键动作:坐蹲步、勾踹步、悠荡步,手势:吉祥如意、比翼双飞、长寿 提示:
1、勾踹步的重拍在下。
2、“悠荡“舞时在空拍上起法儿,上身俯冲保持一定倾斜度,双手随着荡向前,身体急速跳转身。
七级
一、雅鲁藏布江的浪花(藏族踢踏)
关键动作:悠摆手、退踏步、双撩袖碎踏步
提示:
1、注意顺便退踏步,上下身的协调配合。
二、小雨滴(安徽花鼓灯)
关键动作:登山步、风柳步、上下动律
训练目的:以游戏的形式,溶入花鼓灯的典型性动作,强调道具的准确运用,让孩子在边说边跳的过程中,把花鼓灯的动律及饱满情绪准确掌握。
提示:孩子清晰地说出儿歌。
三、小马蹄(蒙古族风格)
关键动作:勒马手、吸腿步、剁掌步、蹭退步
训练目的:模拟性训练,主要训练学生脚下灵活敏捷,为以后学习的跳跃性动作打基础。
提示:
1、俯身吸腿步的吸腿要绷脚,落下以脚掌着地;
上身前俯够大腿,有俯在马背上的感觉。
2、双手勒马左手在右手前,拳眼相对,架肘;
单手勒马的手位不高于肩,拳眼对两旁,立腕压肘,以手作马头。
3、立掌步要求双脚在正部位上交替绷脚脚尖点地。
四、小格格(满族风格) 关键动作:请安
训练目的:培养学生孝敬长辈,注重礼节的品质,掌握满族舞蹈的风格。
提示:学生的表演要求端庄一些,边歌边舞。
五、戏鼓仔(广东地区)
关键动作:碎跑步、登山步、拍钱鼓、转钱鼓
提示:碎跑步时应拔腰提臀,小臂屈于体侧前后快速摆动。
六、鸭子戏水(苗族风格) 关键动作:鸭子步、划水
训练目的:舞目以训练苗族舞蹈基本动律为主,表演性强,配合儿歌,解放学生天性,热爱大自然。
提示:教师可自编故事情节来启发学生的表演天赋。
七、小放牛(河北井陉拉花) 关键动作:勾踢步、压扣腕
八、铃鼓舞(维吾尔族)
关键动作:进退步、蹭点步、抖铃鼓、拍铃鼓
提示:
1、注意动作中保持抬头、收腹、立腰的基本姿态。
2、进退步的重心始终在主力腿上。
3、双脚做蹭点步的节奏要准确、清晰。
九、戏碟(东北秧歌) 关键动作:圆场步、碎步、小燕展翅跳踢步
提示:戏碟舞以扑蝴蝶情节为主线,动作应紧紧围绕情节展开,注意启发表演者的想象力。
2、圆场步应脚跟先着地,碎步以前脚掌支撑,两种步伐均双膝靠拢微屈,脚下用力均匀,表现为小步而快速的急行。
十、阿美队舞(高山族)
关键动作:交叉步、三步一踏、摇摆步、平踏步
提示:
1、三步一踏向前走时身要仰,往后退时身要俯。
2、通过队形变化,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3、动作要有力度,准确到位。
八级
一、花棍飞舞(汉族风格) 关键动作:
1、绕花棍:手腕放松,,平转花棍,腕子向内绕,
3、
4、
5、指先握后放,重拍在外。
2、绕棍踢跳:踢出去的脚和绕花在同一拍完成,重拍在外。
3、横打肩转身:持棍手心向上手腕放松横打肩,原地做的时候,头随棍动,
1、
2、
3、4;
转身的时候,左脚踏步向后转,头向左倒。
1、2,两拍完成。
4、错步打棍短句:搓步的时候花棍先打手,再打肩。
1、
2、
3、4,原地的时候打手、肩、肩、脚,跟着跳踢步向前行进,最后再回到搓步的动作上。搓步的时候注意不要上下窜,花棍击打的位置和节奏要求准确。
二、团团扇(满族)
关键动作:齐眉礼短句、行礼短句。
三、丢手绢(东北秧歌) 关键动作:跳踢步、禅绢
提示:
1、做跳踢步时双膝并拢,小腿交替后踢,动作要干净利落。
2、禅绢、扬绢要求腕部有弹性。
四、大雁(蒙古族)
关键动作:软手、划圆绕肩
五、小小嫚(山东胶州秧歌) 关键动作:到丁字碾步、搬扇
六、绕三灵(白族)
关键动作:摆肩、吸跳转身
七、踏踏踏(藏族踢踏)
关键动作:碎踏、退踏步、滴答步
a) 漓江小阿妹(壮族)
13 关键动作:悠胯、闪腰、花山岩壁造型、蹬点步
八、采蘑菇的小姑娘(彝族)
关键动作:
1、挑扣手:手心向上准备,随后手肘上提,手腕自然下扣。
2、点跳步:动力腿点地的同时,主力腿向前蹭跳。
3、采蘑菇短句:原地屈伸四次,重拍在上,同时右起挑扣手四下。然后右脚上步呈左踏步,左手采蘑菇,放进右手的框里,最后双手举筐从左向右划一周回到右跨前。
十、皮影娃(河北唐山皮影)
关键动作:蹭点步关键动作、鸭走步、蝴蝶扇
训练目的:在不同节奏下对身体控制力的基础训练,初步了解山西小花戏的风格动律特点,利用颗粒性的动作特征变现皮影玩偶憨态可掬的形象。
提示:主题动作要具有颗粒感,顺手顺脚,且每一次都必须完全收回再伸出,动作夸张、表情丰富,自我发挥的部分可以展开想象,充分显示孩子的个性创造力。
九级
一、拾青稞(藏族踢踏)
关键动作:
1、吸跳步:右腿前吸跳,随后右脚起向前跑三步;
双手于右胯旁呈抱框状。
2、退踏步:左脚重心,右脚后撤脚掌点地,左脚抬踏一次后,右脚前踏。
3、扬手吸跳步:右脚斜前上步俯身,左脚后吸,同时双手腹前交叉,然后双手上扬,双脚交替吸跳。
4、拾青稞短句:左手于左胯旁呈扶筐状,脚下连续退踏步三次,第一次俯身拾青稞,第二次右手上扬看手中的青稞,第三次将青稞放入筐中,然后脚下停住,右左摆头两次。(两个八拍)
二、织呀织(景颇族)
关键动作:顿步:双手持织布梭,双脚交替顿跺地,双肩主动向前撞击
三、花儿与少年(回族)
关键动作:
1、横摆搓步:左手后背,左脚向←旁上步,同时右手摆至左肩前,头右倾;
第二拍右脚向前交叉上步,右手经下弧线摆至旁开手位,左倾头;
第三拍左脚起向旁搓步,右手经下弧线向左划一周,最后落至左脚重心,右手点于左肩前。
2、蹬点步端翻手:第一拍右脚上步,同时双手于跨前端手,第二拍左脚勾脚点于右脚旁,双手转腕翻手至于上托手位,头右倾。
3、凤凰展翅:第一拍左吸腿,右脚立起半脚掌,同时双手五指并拢手心向前提至斜上位,第二拍左脚落下至踏步半蹲,双手落至斜下位,最后两拍双手上提三次至斜上位。
四、摆手摆(土家族)
关键动作:
1、前后围摆:以腰带动,双手至臂于身体前后摆手。(配合两种步伐各做一次。)
2、抬摆:一手胸前折臂,一手肘贴在左手背,小臂向上回摆,左右交替进行。(加前踢步做一次)
3、腹前交叉摆:双手腹前交叉,重拍向外摆手。(加交叉踢腿做一次)
五、金花遍地开(白族)
关键动作:
1、手巾步(原型持巾,本为持鞭):左脚起上两步,上身前俯,右手持鞭后甩,左手在体侧随动律自然摆动,第三拍左脚向后撤塌步位,右手持鞭竖打肩。
2、十字步横打胯短句:脚下做十字步两次,同时双手做两次手背手心打鞭、打肩;
然后体对3点,右脚重心,左脚旁点两次,右手持鞭于身体前后横打垮,左手随动律交替做点肩手和背手(两个八拍)
六、茶香飘飘(浙江地区)
关键动作:
1、采茶手:三指指尖对捏,转动手腕采茶。
2、三步提踢:体对7点,左脚起向前三步,第三步上提至半脚掌,同时右脚向前,斜下踢出;
左手后
14 背,右手遮于脸庞,提踢时向身后摆出,同时右拧身,目视1点。
3、横摆采茶步:右脚向旁上步提至半脚掌,同时双手经右上提至头顶;
第二拍左脚向前交叉上步,双手经左向下划落,随后双膝微存右、左交替向旁上步,双手于体前采茶右左各一次。注意动作时眼随手动。
七、放风筝(河北沧州落子) 关键动作:
1、掰阔步
2、三步点踏开合扇
八、阿细娃娃耍月(撒尼族) 关键动作:
1、跳月步(跳踢步):摆臂同时双脚跳踢步,双臂左右摆,脚下要有烫脚的感觉。
2、翻身踏月:右脚上步,右手向右划立圆转身一周,双手于右肩前拍手,同时左脚斜前吸踹。踏月指的就是最后击掌吸踹的动作。
3、跳转踏月:双手于旁按手位跳踢步三次转身一周,接着击掌踏月两次。
九、摘苹果(朝鲜族)
关键动作:
1、弹提步:右脚上步屈膝下沉,重拍在下,同时左脚后提腿,双膝松弛有弹性的一拍,一步前行。
2、扛横手:提气,双臂以肘带动拉起至斜上手,保持手位外绕翻手腕后手心相对;
接着沉气,右手收回内扛手,同时左手手心向上慢慢落至横开手,然后提气,右手翻转上推至顶手,左手提腕转成盖手后顺势上提至斜上手后落回右扛横手。
3、拍托手:双手于胸前向上拍手顺势抛至顶手位手心向下,然后沉肘左手落至左斜前,右手落至有斜上方,双手腕做托手状。
十、快乐罗嗦(彝族)
关键动作:甩手罗嗦步:双脚立半脚掌小跑步交替向前行进,双臂垂直于体旁前后甩动手腕。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
(1-9级教学法)
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第 一 级
1、小熊舞(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
关键动作:前舔、后含、耸肩。
教学提示:
1.以模仿小熊、表演小熊为主,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 2.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
2、西瓜(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以儿歌的唱词引领学生进入模仿状态。
关键动作:滚动(躺地滚动、坐地滚动)、舔胯。
儿 歌:
西瓜西瓜圆又圆,红瓤黑籽在里边,打来井水镇一镇,吃到嘴里凉又甜。
3、球球操(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以训练腰为目的,通过模仿小球的形态,训练前、旁、后腰以及背肌的能力。
关键动作:卷腰、胸腰、旁腰。
教学提示:
通过坐地及站立两种不同的状态,训练学生胸腰、中腰以及旁腰的柔韧度。
坐地向后卷腰时,要将脊柱最大限度拉伸。站立下胸腰时,要感觉上、往远。
4、打花巴掌(汉族风格)
教学目的:在欢快的儿歌声中,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方位感。
教学提示:
1、打巴掌时,以手心交叉击打并带有弹性,眼随手动。
- 1
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于手腕的灵活性,对手腕这一关节的运动规律有初步的认识。
关键动作:摊手、轮指
提示:
1、盘腿坐时,要求立腰拔背,双肩放松、下垂。
2、做腕部动作时,手腕放松,手指自然伸直,眼随手动。
3、摆手时,手臂随动,切忌手臂上下摆动。
七、飞吧、小蜜蜂(蒙古族风格)
组合模仿下密封振翅飞翔,训练以胳膊肘带动小臂,做上下张合、手臂提压,为今后手臂“大三节”的训练做初步的练习。
关键动作:提压腕(硬腕)、软手 提示:
1、此组合主要是腕部的练习,做飞翔状时,由手腕带动整个手臂上提和下压。
2、软手的训练可借鉴《小蜗牛》在地面手臂的动作,慢慢掌握手关节一节一节的运动。
3、脚下的碎步与上身要协调配合,横向移动向3点时为前行,向7点时为后退。
八、数星星(儿童舞蹈) 儿 歌:
一颗星星亮晶晶,两个星星眨眼睛,三颗星星笑眯眯,四颗星星乐开心。
以儿童数星星为设定的情景,训练学生眼随手动的表演意识,及小臂肘关节的能动性。
提 示:
1、眼睛实现的高、中、低要明确,并注意提示学生在“数星星”时眼睛及情感的传递。
2、小臂动作的节奏和路线要明确、清晰。
九、我是小画家(儿童舞蹈) 儿 歌:
我是一个小画家,手拿画笔来画画,从坐往右划横线,两只小手抻最长, 左边小手指天空,右边小手到海洋,你们猜我画什么,顶天立地是竖线。
在画一个小斜线,小方块里它最长,这是横,这是竖,斜线穿过正中间,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左手拉开一张弓,右手指向红太阳,横线斜线跷跷板,两头相合是圆圈, 这是圆,那是圆,日月星辰转圆圈。
一句儿歌的歌词,以肢体的不同运行路线所构成的多种线形、图形,如方形、圆形、弓箭形来启发学生对线条的认知,并以肢体代替画笔进行小画家的“肢体绘画”。
提示:
1、从肩胛骨开始手臂、手指尽量伸长,向外延伸。
2、注意手臂与身体整体配合的关系。
3、一定要求边歌边舞。
十、小鸡琢米(汉族风格)
组合以“小鸡琢米”的动作为表现对象,模仿对“小鸡琢米”的形象,训练学生小腿迅速后踢的灵活性。
关键动作:碎步、勾腿鸡走步
提示:
1、舞蹈中的体态,立腰,双手放于斜后。
2、半脚掌的步伐要细碎、平均。
3、小腿后踢时重拍在下,勾脚迅速踢屁股,呈现小腿快出快回的灵敏性。
4、膝部保持松弛,并随动作上下屈伸。
5、每次做琢米的动作,上身要尽量前俯,形象的提现小鸡琢米时的形态。
- 4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3、做立掌时,虎口张开,手指上翘,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注意手臂的“三道弯”。
三、小蝌蚪变青蛙(儿童舞蹈) 儿歌:
小蝌蚪,像黑豆,成群结队河中游,慌慌忙忙哪里去,我要和你交朋友, 小蝌蚪,摇摇头,转眼就把尾巴丢,我要变成小青蛙,游到田里保丰收。
在儿歌歌唱的带领下,以模仿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初步训练学生膝部大幅度屈伸及重心的转换。让学生了解青蛙是由蛙卵——小蝌蚪——长处后腿——小青蛙,用肢体模仿他们的样子,最后知道学生明白青蛙吃庄稼里的害虫,我们要保护它。
关键动作:蛙跳
提 示:
1、动作中保持膝部半蹲的位置。
2、膝部的屈伸与小臂的动作要协调配合。
3、小臂屈肘上抬时,与肩呈90度直角。
四、划船(客家舞蹈)
以客家人的劳动形态为原型,通过划船的身体姿态,前后大幅度的伸展从而训练到腿部的柔韧度。使孩子在基本功联系中增加情趣并提高表演意识。
关键动作:划船手、前抱腿
提 示:
1、上身前俯压腿时,双腿、后背尽量伸直、往长拉。
2、以身体划圆带动双臂做划船状,切记手臂主动;
划船手要向上抛弧线。划圆时,身体要经横拧、上下的路线。
3、注意要求学员对慢节奏动作的控制能力。
五、捉迷藏(儿童舞蹈)
以游戏的方式进入。通过踮脚碎步的训练,增长学生脚下的灵活性及脚腕的能力。
关键动作:小踮步
提 示:脚下要有节奏,步子要小。每对两名学员之间相互有交流。
六、老鹰捉小鸡(儿童舞蹈)
老鹰捉小鸡是一个传统的游戏,有一个人扮演老鹰,一人扮演母鸡,其余扮演小鸡。小鸡们一个接一个的一字链接在母鸡后,“老鹰”凶猛地盯着小鸡,东奔西跑一心想抓到“小鸡”。鸡妈妈保护着“小鸡”左躲右闪,想尽办法让”老鹰”抓不到“小鸡”,最后“老鹰”疲惫不堪,只能放弃。通过老鹰与小鸡形象的设定,训练学- 6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提 示:
1、在舞蹈中保持膝关节松弛地屈伸。
2、做跳时,要收腹、提跨、推脚腕、崩脚。
3、双脚交替跳时,动力腿要吸起脚紧贴于主力腿脚踝旁。
十、小小运动员
设定运动员的人物形象,始终贯穿碎步小跑的动作,训练孩子的脚腕及腿部的能力,注意上下身的协调配合。
关键动作:碎步跑 提 示:
1、碎步跑,两脚踮起,用前脚掌轮流快速地向前走,膝盖稍弯曲。
2、小跑步时,双曲臂体侧前后运动,要求步子轻快,速度均匀。
3、注意队形的变化,做到排面整齐。
- 8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提 示:
1、边舞边唱儿歌
2、膝关节由始至终都要保持松弛。
四、抓包(云南花灯)
云南花灯是在云南汉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歌舞。其舞蹈风格纯朴自然,舒展明快,具有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云南花灯有着别致的风格和特有“崴“的动律,故民间有”不崴不成灯“的说法。所谓”崴“,是指表演者不论做什么动作,身体都要保持着S形的左右摆动。这种”崴“是腰部动律伸延向上,使上身随之向反方向摆去,而形成腰、跨与上身相对的、均匀规律的摆动,形成云南花灯的别致的优美体态。这种动律是农民往来于崎岖山路舞蹈的基本动律,也是云南花灯舞蹈的主要特点。该舞蹈组合通过小崴配合沙包这一道具,训练跨、腰、肋三个部位都在松弛的状态下协调的律动。
关键动作:小崴、小颠步 提 示:
1.小崴动律由膝的屈伸带动跨、腰、肋经下弧线向左右的崴动;
2.强调崴的同时出手给出沙包,整体要求动作轻柔甜美。
3.幅度小的动作应突出灵巧、明快的特点。
4.小崴动律与蹭跳步的基本练习要“崴“在跨上,身体随之配合。
五、企鹅(东北风格)
企鹅是海滩的圆球,身体肥胖,摇摇摆摆。组合取材于中国汉族舞蹈东北秧歌,结合企鹅左摇右晃的动态形象进行上下、前后动律的练习。高兴时,一对企鹅相亲相爱共同欢跳,不高兴时,雌企鹅不予理睬,独走前方,雄企鹅舍命尾随其后,求得谅解和欢心。
关键动作:上下动律、前后动律、前踢步、后踢步 提 示:
1、上下、前后动律的发力点在腰部。上下动律是经腰划下弧线的上下扭动;
前后动律是经腰划下弧线 的前后扭动。
2、在做动律训练的时候,注意双肩放松,自然下垂。
3、模仿企鹅左摇右晃的动态的形象时,全脚着地,重心略靠脚跟。
六、花手绢 过家家(东北风格)
- 10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2、原地做单腿勾点时,重心保持在主力腿。
3、步伐要沉稳,要有把木屐踏响的感觉。
九、小象洗澡(傣族风格)
由于傣族信小乘佛教,所以一般都把古树和“孔雀”视为本民族的吉祥物。也有人认为:白色的大象代表吉祥,奉白象为吉祥物,傣族能歌善舞,给歌舞伴奏的乐器叫“象脚鼓”。象脚鼓不仅是一种民间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其他舞蹈的主要乐器。傣族人民娱乐时,有舞必有鼓,有鼓必有舞,只有在象脚鼓的伴奏下,舞蹈才能跳得有声有色、酣畅尽兴。鼓点丰富,已形成了一定的鼓语,能表达傣族人民喜、怒、哀、乐的心情。
舞目以象的基本形态和傣族舞蹈的基本动律相结合,主要训练勾踢步、屈伸及典型体态三道弯,用动物的形态出现,既增加课组合的情趣性,又强化了孩子的模仿能力,舞时步伐缓慢、稳重,膝部起伏有力。
关键动作:勾踢步、勾点步 提 示:
1、勾踢步,重拍在下,快起慢落。
2、注意膝盖要有韧性。
十、长辫子(维吾尔族风格)
说起维吾尔族姑娘,人们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艳丽的民族服饰及黝黑的长辫子。在维吾尔族的风俗中,姑娘的辫子多少表明不同的身份特征。在十四岁之前,辫子总数为偶数;
从十四岁直至结婚前,为奇数;
结婚后,其发型有较大改变,为脑后只编结两根发辫。
组合以维吾尔族这一风俗特点,变现十四岁之前的维族少女梳理出满头细小发辫都的喜悦与自我陶醉的美感。使学生初步掌握维族舞蹈的舞姿变化,节奏多附点风格特征。
提 示:
1、横垫步的重心在两脚之间,行走中保持平稳,胯部上提,切忌上颠与摆跨。
2、训练三步一停是为三步一抬步伐做准备的,三步一停的第二步踩在附点节拍上。
3、舞蹈中要始终保持基本体态,并充分体会维族姑娘长长辫子在背后摇摆的感觉。
- 12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提 示:注意在变换动作时要迅速到位,动作干净利落。
五、踢毽子(藏族风格创作舞蹈)
藏族是青藏高原上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主要居住在西藏,其他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等地。藏族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以能歌善舞闻名于世。民间舞蹈十分丰富,并兼有自娱性和表演性的特点,舞蹈风格也各有特色。该舞蹈组合通过踢毽子游戏的方式,来训练藏族舞蹈的颤膝动律,为今后学习藏族的踢踏舞蹈做基础。
关键动作:碎步、跳吸踏步、端腿踢毽、并步颤膝 提 示:
1、着重藏族舞蹈“颤“膝动律的练习,在颤的过程中训练小腿的灵活性以及对节奏的认识。
2、强调膝部有连续不断的或小而快、富有弹性的颤动,“颤动”要贯穿始终,在“颤”中完成踢毽的动作,小腿踢毽时要尽量踢高、开跨。
3、小腿踢毽子时要在开跨的状态下主动抬踢。
六、踩水乐乐(水族)
水族主要居住在滇东仅靠贵州省的曲靖地区,尤以富源县为集中。伴水边而居,以种植水稻为主,舞蹈温柔娴静。舞蹈组合便是模拟运用水族人民田间耕作愉快的劳动场面,既愉悦,又有水间的情调。
关键动作:踩水、踢水 提 示:
1、上身的八字绕圈,切忌手臂主动,加步伐时,主力腿做小的跳颤。
2、模仿踩水车的动作时,勾脚、双膝屈回;
伸直,双腿尽量往远伸。
3、模仿踢水动作时,小腿要放松;
同时两人要有相互躲闪的表演提现。
七、故儿咚咚响(汉族风格创作舞蹈)
舞蹈组合进一步运用铃鼓丰富的击打动作、节奏的变化。配合步伐,进行节奏感、灵活性、反应力的舞蹈训练。
关键动作:二鼓 提 示:
1、注意道具的运用,节奏快的连续击鼓的动作,可先放慢节奏做单一的训练。
- 14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扬动听,音乐和伴奏乐器与赛乃姆基本相同。
此舞目训练学生掌握维吾尔族舞蹈挺拔而高贵的体态、特有的舞姿和手位及道具应用。舞目采用跪地的方式,使学生的精力更多地集中于上身的训练当中, 关键动作:点肩平推、掏手推绕腕 提 示:
1、跪地时,要强调下肢随上身的舞姿、动作的呼吸起伏。注意避免因跪地,而使上身动作显得死板。
2、体态用力方法:腰部向上提拔,松弛地打开前胸及肩部,呈现出听而不僵的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的体态。
3、持盘法:五指自然伸直,虎口及小指间夹住盘子,以中指击打节奏。
十、渔家欢歌(客家)
以客家人的形象为原型,用划船的体态动律来进行压腿的训练,使学生在基本功的训练中增加情趣及提高表演意识。
提 示:
1、划船手应有经向上抛弧线。
2、交叉横移步强调部的左右拧动。
- 16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提 示:
1、动作以腰部为轴,进行身体的前后转动,带动轻摆肩上的饰品,以示炫耀之意。
2、双手拍胯时,带动胯部做1拍一次得前后转动,以示炫耀腰上的饰品。
3、身体前俯要明确、迅速。
五、弄钱鼓(闽南风格创作舞蹈) 提 示:
1、做后踢跳步、碎抖鼓时小腿加速交替后踢,脚尖踢屁股,同时以手腕快速抖动钱鼓。
2、做双手握线鼓顿鼓时,曲臂,快而脆地用力将钱鼓向下顿颤一下,使之动响。
3、做击肘转身时,以上身带动略向左倾倒,顺势转身。
4、打钱鼓与动作要协调配合。
六、打歌(彝族)
关键动作:三跺脚、苍蝇搓脚、攒歌、退歌 提 示:
1、做双脚跺步时,要强劲有力,双臂自然抬于斜上方。
2、做踏地、抬脚时,踏地要有力,抬脚时小腿放松,斜前踢出。
3、单跺地时,注意脚下两慢三快的节奏变化。
4、苍蝇搓脚时,要吧腿吸起来,再向下蹬。
5、攒歌、退歌------译为集中之意,所以在做动作时要集中。
七、天山云步(哈萨克族) 关键动作:云步、横移垫步、吊兰手 提 示:
1、做头部晃动的动作时,颈部放松,以头顶向左右小幅度的晃动,突出每次重拍在左或右,切忌晃头的幅度过大,力量平均。
2、吊兰手的手指伸直,指尖朝下。
3、垫步,在踏步位上,双膝自然屈伸,双脚交替、前后小幅度的倒换重心,每次重拍在前脚,行进时,步伐不宜过大。
4、双脚云步,是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脚腕的控制力,因此先从双脚同方向的辗动,进行训练,为将来的云步训练做准备。
- 18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第 六 级
一 池塘里的小青蛙(儿童舞蹈)
关键动作:用青蛙的形态来训练孩子的想象力以及模仿能力,与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体会表演过程中的愉悦感。
提 示:
1.、注意上下身的协调配合。
2、要求小跳,蹲时上身不能前倾,臀部不能后撅,背部保持直立,推地时要求绷脚,落地时膝盖要有弹性,缓冲。
二、陕北(欢腾腰鼓)
关键动作:蹲裆、十字步双击鼓、十字步扬鞭手、走路步、扬手单腿跳颤步 训练目的:掌握陕北其独特风格、充分的变现出豪迈粗犷、刚劲奔放性格。
提 示:
1、通过训练双手击腰鼓与单手交替击腰鼓的基本打法,及对节奏的初步认识。
2、注意击腰鼓与步伐要协调配合。
3、击鼓时情不自禁的微微摇头晃肩,使内在感情与外在的动律有机地结合,达到神形兼备、和谐自如。
4、挥槌击鼓有股子狠劲,无论是上打还是下打,双手都要将鼓槌甩开。狠而不蛮,显得挺拔浑厚。猛劲中仍不失其细腻之感。
5、做踢腿、跳跃动作时,无论是大踢、小踢或蹬腿动作。都要有股子“蛮”劲。节奏欢快,展示出安塞腰鼓粗矿豪爽、刚劲泼辣的风格。
三、朝鲜族(跷跷板)
关键动作:波浪步、踮步、三拍后点步、跷跷板手 训练目的:
1、训练脚下的踮脚走步及屈伸。
2、使学生掌握三拍得节奏型。 提 示:
1、波浪步从半蹲到脚掌踮起的过程要连贯,双手动作配合步伐上下连绵起伏。
2、三拍后点步在准备的最后半拍踮脚立起,第一拍向旁迈出半蹲,上身顺势倾- 20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训练目的:
1、横摆手的做法。
2、训练学生对鱼吐泡泡时的模仿及在水边嬉戏打闹时候的场景。 提 示:
1、鱼游手式两手交叠,拇指翘起,滑动式有连绵起伏不断之感,似鱼儿在水中嬉戏。
2、做横摆尾手注意挺胸抬头,双肘在身后夹紧,手臂柔软的摆动,模拟鱼尾在水中自由的游摆。
3、吐泡动作充满童趣,每一次吐泡两眼圆睁,嘴巴撅起张大,拇食指打开,要保持表情停一会。
十、吉祥如意(畲族)
关键动作:坐蹲步、勾踹步、悠荡步,手势:吉祥如意、比翼双飞、长寿 提 示:
1、勾踹步的重拍在下。
2、“悠荡”舞时在空拍上起法儿,上身俯冲保持一定倾斜度,双手随着荡向前,身体急速跳转身。
- 22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关键动作:碎跑步、登山步、拍钱鼓、转钱鼓
提 示:碎跑步时应拔腰提臀,小臂屈于体侧前后快速摆动。
六、鸭子戏水(苗族风格) 关键动作:鸭子步、划水
训练目的:舞目以训练苗族舞蹈基本动律为主,表演性强,配合儿歌,解放学生天性,热爱大自然。
提 示:教师可自编故事情节来启发学生的表演天赋。
七、小放牛(河北井陉拉花) 关键动作:勾踢步、压扣腕
八、铃鼓舞(维吾尔族)
关键动作:进退步、蹭点步、抖铃鼓、拍铃鼓 提 示:
1、注意动作中保持抬头、收腹、立腰的基本姿态。
2、进退步的重心始终在主力腿上。
3、双脚做蹭点步的节奏要准确、清晰。
九、戏碟(东北秧歌) 关键动作:圆场步、碎步、小燕展翅跳踢步 提 示:
1、戏碟舞以扑蝴蝶情节为主线,动作应紧紧围绕情节展开,注意启发表演者的想象力。
2、圆场步应脚跟先着地,碎步以前脚掌支撑,两种步伐均双膝靠拢微屈,脚下用力均匀,表现为小步而快速的急行。
十、阿美队舞(高山族)
关键动作:交叉步、三步一踏、摇摆步、平踏步 提 示:
- 24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第 八 级
一、花棍飞舞(汉族风格) 关键动作:
1、绕花棍:手腕放松,平转花棍,腕子向内绕,
3、
4、5指先握后放,重拍在外。
2、绕棍踢跳:踢出去的脚和绕花在同一拍完成,重拍在外。
3、横打肩转身:持棍手心向上手腕放松横打肩,原地做的时候,头随棍动,
1、
2、
3、4;
转身的时候,左脚踏步向后转,头向左倒。
1、2,两拍完成。
4、错步打棍短句:搓步的时候花棍先打手,再打肩。
1、
2、
3、4,原地的时候打手、肩、肩、脚,跟着跳踢步向前行进,最后再回到搓步的动作上。搓步的时候注意不要上下窜,花棍击打的位置和节奏要求准确。
二、团团扇(满族)
关键动作:齐眉礼短句、行礼短句。
三、丢手绢(东北秧歌) 关键动作:跳踢步、禅绢 提 示:
1、做跳踢步时双膝并拢,小腿交替后踢,动作要干净利落。
2、禅绢、扬绢要求腕部有弹性。
四、大雁(蒙古族) 关键动作:软手、划圆绕肩
五、小小嫚(山东胶州秧歌) 关键动作:到丁字碾步、搬扇
六、绕三灵(白族) 关键动作:摆肩、吸跳转身
七、踏踏踏(藏族踢踏) 关键动作:碎踏、退踏步、滴答步
八、漓江小阿妹(壮族)
- 26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第 九 级
一、拾青稞(藏族踢踏) 关键动作:
1、吸跳步:右腿前吸跳,随后右脚起向前跑三步;
双手于右胯旁呈抱框状。
2、退踏步:左脚重心,右脚后撤脚掌点地,左脚抬踏一次后,右脚前踏。
3、扬手吸跳步:右脚斜前上步俯身,左脚后吸,同时双手腹前交叉,然后双手上扬,双脚交替吸跳。
4、拾青稞短句:左手于左胯旁呈扶筐状,脚下连续退踏步三次,第一次俯身拾青稞,第二次右手上扬看手中的青稞,第三次将青稞放入筐中,然后脚下停住,右左摆头两次。(两个八拍)
二、织呀织(景颇族)
关键动作:顿步:双手持织布梭,双脚交替顿跺地,双肩主动向前撞击
三、花儿与少年(回族) 关键动作:
1、横摆搓步:左手后背,左脚向←旁上步,同时右手摆至左肩前,头右倾;
第二拍右脚向前交叉上步,右手经下弧线摆至旁开手位,左倾头;
第三拍左脚起向旁搓步,右手经下弧线向左划一周,最后落至左脚重心,右手点于左肩前。
2、蹬点步端翻手:第一拍右脚上步,同时双手于跨前端手,第二拍左脚勾脚点于右脚旁,双手转腕翻手至于上托手位,头右倾。
3、凤凰展翅:第一拍左吸腿,右脚立起半脚掌,同时双手五指并拢手心向前提至斜上位,第二拍左脚落下至踏步半蹲,双手落至斜下位,最后两拍双手上提三次至斜上位。
四、摆手摆(土家族)
关键动作:
1、前后围摆:以腰带动,双手至臂于身体前后摆手。(配合两种步伐各做一次。)
2、抬摆:一手胸前折臂,一手肘贴在左手背,小臂向上回摆,左右交替进行。(加前踢步做一次)
3、腹前交叉摆:双手腹前交叉,重拍向外摆手。(加交叉踢腿做一次)
- 28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对;
接着沉气,右手收回内扛手,同时左手手心向上慢慢落至横开手,然后提气,右手翻转上推至顶手,左手提腕转成盖手后顺势上提至斜上手后落回右扛横手。
3、拍托手:双手于胸前向上拍手顺势抛至顶手位手心向下,然后沉肘左手落至左斜前,右手落至有斜上方,双手腕做托手状。
十、快乐罗嗦(彝族)
关键动作:甩手罗嗦步:双脚立半脚掌小跑步交替向前行进,双臂垂直于体旁前后甩动手腕。
- 30 -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藏族踢踏舞
教学目标:
1、能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并掌握其舞蹈风格的主要分类。
2、能初步掌握藏族踢踏舞的风格特点。
3、能初步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并用所学动作创编一个小组合。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藏族舞的基本动律。
2、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
1、连续不断、有弹性的“颤,以及上身的松弛、随动。
2、“颤”动律的贯穿。
3、把握踢踏舞基本动作节奏、风格。 教学设想: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风格及动律的把握非常重要,于是我设想通过探究生活与舞蹈的关系,来进行基本动律及体态的学习,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学动作而学动作,而是通过对生活的了解来学习舞蹈,从而始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便于他们更加迅速,更加准确的把握舞蹈风格。
由于学习的是藏族踢踏舞,所以在动作的学习中,我采取了老师示范,学生观察踏法、听辩节奏及强弱规律的方式来学习。不同的踏法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舞步和不同的节奏,也造成了强弱规律的不同。师生互动。采取载歌载舞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练习过程多样化。让学生根据动作特点,设计不同练习方式。为后面的自主编排队型打下基础。
创编环节的设计是模拟藏族人民跳堆谐的场景,因为堆谐就是一种农区自娱性圈舞。采取老师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创编的方式,既让学生体验了舞蹈的乐趣,也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组合的创编中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舞蹈道具(长袖)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计、课堂导入:
1、观看三段藏族舞蹈片段,分别为藏族的弦子、锅庄、踢踏舞。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舞蹈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学生回答:藏族。
2、比较三种藏族舞蹈的异同,找出藏族踢踏舞基本体态的特征。
师:同学们能不能说出这三段舞蹈分别属于藏族舞中的哪一种?
学生回答:……
师:这三段舞蹈分别是藏族舞中的,弦子、锅庄和踢踏舞。那么,这三种藏族舞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弦子:柔美开朗。锅庄:豪迈粗犷,洒脱奔放。踢踏:欢快热烈。
师:那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回答:上身略前倾,很松弛,膝部有连绵不断的颤,舞袖。
二、学习与创造
(一)基本体态及动律的学习。
1、根据老师讲解和图片展示,探索藏族舞基本体态及动律形成原因。
(1)导入: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藏族的踢踏舞。要学好一种舞蹈,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的把握它的舞蹈风格。风格是什么?风格就是这种舞蹈所特有的体态特点和动律特点。而体态特点,动律特点的形成,往往和这个民族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藏族人民的生活,一边探寻舞蹈特点形成的原因,一边来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基本动律。
师:西藏在解放前是农奴制,农奴除负担一定的实物和货币地租,还要承担各种极其繁重的劳役,世代被束缚于庄园领地之上,领主可以将农奴随意馈赠、转让或交换,并使用各种私刑,以防止其反抗与逃亡。生活非常的艰苦。
第一张图:巍峨连绵的雪山。
第二张图:崎岖的山路。
第三张图:雄奇的布达拉宫。
第四张图:虔诚跪拜的藏民。
第五、六张图片:藏族服装
那么大家现在是不是可以从刚才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内容里,找到藏族舞蹈形成这种基本体态和基本动律的原因了呢?
学生回答:是
提问
A、为什么“上身松驰、前倾”——农奴制;
农奴饱受压迫;
地位卑微;
虔诚的宗教信仰。
B、为什么“膝部有连续不断的颤”——高原生活环境恶劣,山路崎岖,为减轻自体力负担。
C、为什么“舞袖”——服装为长袖。舞袖烘托舞蹈气氛,表达喜悦心情。
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准备了长袖,请大家穿上长袖,来感受一下。
3、踢踏基本动作的学习。
(1)导入
师:在掌握了藏族舞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后,我们就开始学习藏族踢踏舞。既然是踢踏舞,就少不了用脚踏地,发出不同的声音,踏出各种节奏。现在老师跳一段踢踏舞,请大家观察,老师用了哪些方法踏地?
学生回答:踏法——脚掌打地、全脚踏地、向后点地。
(2)由学生回答导入基本踏法的学习。
脚掌打地——藏族踢踏舞中把这种踏法称为“冈达”。有单脚冈达,也有双脚冈达。
全脚踏地——可以轻踏,也可以重踏。还可以在不同的方位踏,比如往旁和往前。可以双脚交替踏。
向后点地。
(3)学习基本动作
这几种基本的踏法,可以组合出许多不同的舞步来。
①、第一基本步。
师:现在老师跳一个基本舞步给大家看一下,请大家说出,这个舞步是由哪几种踏法组成的?
老师跳第一基本步。
学生:用了冈达和全脚踏地。
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这个动作就叫做第一基本步。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来做一下这个动作。
学会脚步后,教上肢动作。
练习完整舞步。
②、第二基本步。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第一基本步。现在,老师把第一基本步,在踏法的组合上做一点点变化。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舞步——第二基本步。请大家注意看,老师在踏法的组合上做了什么变化。
生:用一个全脚踏地,代替了一个单脚冈达。
开始学习第二基本步。
师:同学们找出了脚步上的变化,那么有没有注意老师上肢动作的变化?
让学生模仿出来,引入上肢动作教学。
练习完整舞步。
③、摆步的学习
师:我们现在学会了第一基本步和第二基本步,大家发现没有,这两种舞步踏出的节奏都是“XX XX”。现在老师做另外一组动作,请大家听一下,踏出的节奏,是不是“XX XX”。
老师跳摆步。
学生回答:是一样的。
师:也只是在踏法的组合方式上做了变化对不对?
学习摆步,让学生说出,摆步是由一个单脚冈达和一个全脚踏地交替组合而成。
学会动作后老师提问:是不是只能在原地做?
学生回答,并让学生到前面示范,带领大家一起做。
④、摇步的学习。
把摆步的向上抬脚变成向前踢出。形成新的舞步——摇步。
师:摇步可不可以拉手跳?
学生回答:可以。
师:藏族人民在跳舞的时候,经常会手拉手,边唱边跳,那么我们现在也一边***,一边手拉手来跳一下。
唱《美丽的家乡日喀则》,拉手跳摇步。
⑤、退踏步的学习。
师:前面老师说了,踢踏舞少不了用脚踏地,发出各种声音,踏出各种节奏,而前面我们所学四个舞步,都只有声音、强弱的变化,而没有节奏的变化。那现在老师就跳另外一个舞步给大家看,大家听一听,踏出的节奏是不是变了?
老师跳退踏步。
学生回答,由“XX XX”变为“XX X”。
师:那老师又是用哪些踏法踏出了这个节奏呢?
学生回答:向后点地,全脚踏地。
模仿老师动作,学习退踏步。
⑥、抬踏步的学习。
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踏出这种节奏呢?大家可以自己尝试用各种踏法组合一下。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所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其实藏族踢踏舞中,还有一个动作,踏出来的节奏,也是“XX X”。这个动作就叫做抬踏步。
学习抬踏步。
(4)熟练巩固
我们现在已经学会了藏族踢踏舞的6个基本动作,现在老师放一段音乐,请大家自由的用刚才所学的动作,来踏出声音,为音乐伴奏。
4、创编组合 (1)导入:
师:快乐是踢踏舞的本质。藏族人民踏脚舞袖,为的都是表达喜悦心情。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藏族民在欢庆节日时跳舞的一组照片。大家发现没有,他们都是在什么队型上跳的?
学生回答:圆形。
师:对,藏族人民在欢庆日跳堆谐的时候,都是唱着歌围成一个或者两个圈,时而流动,时而静止,时而向圆心聚拢,时而散开,时而还会发出各种欢呼声,气氛非常的热烈。所以,我们也围成圈边唱边跳,体会一下藏族人民跳舞时那种喜悦的心情。
(2)按要求创编
师:不过,老师要给大家提出几个要求,请大家运用刚才我们所学的几个基本动作,根据老师的要求来编排。并且要求大家边唱边跳。(所***曲为《美丽的家乡日喀则》)
要求:
A、出场形成一个圈。时间两个八拍。
B、一个圈变成两个圈。时间两个八拍
C、两个圈流动起来。时间两个八拍
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讨论如何完成要求A,另一组讨论如何完成要求B。然后,两组分别派代表,指挥全班同学按讨论出来的办法完成要求A、B。要求C由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完成。
回顾完成三个要求所用的方法。将三个要求连贯完整展示。老师点评。
(3)老师补充结束动作。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的好!好,那大家是不是能感受到藏族人民在跳堆谐时的那种开心喜悦了?
学生回答:是!
师:你们一般在很高兴的时候都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会蹦起来,会喊!
师:其实藏族人民在跳到高兴的时候,也会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喊出来!
老师示范结束动作。口念“咻咻咻咻…………” 学生学习结束动作。
(4)整体表演。
师:好了,现在我们就把大家刚才编的组合再一起展示一遍,把“咻咻……”这组动作加到我们自编组合的后面。所有的同学都边喊边向中间靠拢,围成两个大圈,作为我们这个组合的结束。
师:太好了,老师都忍不住被你们的喜悦感染,想和你们一起舞蹈了。大家跳得开不开心?学生回答:开心!
来,让我们自己给自己鼓鼓掌!
5、小结
刚才大家很出色的完成了老师交给的在圈上完成队型变化的任务。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要把“堆谐”这种舞蹈搬到舞台上展示给大家看,能不能始终在一个圈上舞蹈呢?
学生回答:不能。
师:为什么?
答:因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让观众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就要
增加舞蹈的观赏性。所以我们需要用更丰富的队型及层次的变化。
师:非常好,那大家课后就试着把堆谐编排成一个小舞蹈。
三、拓展
1、观看录像,介绍爱尔兰踢踏舞。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藏族的踢踏舞,其实在国际上,最富盛名,最具影响的踢踏舞是爱尔兰踢踏舞。
播放一段爱尔兰踢踏舞。
2、探讨区别。
师:爱尔兰踢踏舞和我们藏族的踢踏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体态,上肢动作……
师:同样是踢踏舞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学生回答:因为生活环境,文化,宗教信仰……的不同。
四、总结
艺术源于生活,每一种舞蹈,其特点的形成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中、西方舞蹈的风格迥异,还是中国各个民族舞蹈的异彩纷呈,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生活环境,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所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舞蹈学习中,能够主动的从这些方面着手,从生活中探寻舞蹈风格特点形成的原因,从而使我们更好、更加准确的把握舞蹈风格。
中国舞蹈考级第五级教材
1、我和小鸟来唱歌(腿和腰的练习)
2、寻胡隐君 (手位练习)
3、花摇篮 (胸腰练习)
4、波比换牙 (肩的练习)
5、火鸡 (踢腿练习)
6、小袋鼠 (跳跃练习)
7、西班牙蝴蝶 (重拍练习)
8、小阿哥 (苗族)
9、上学路上 (藏族)
一、我和小鸟来唱歌(腿和腰的练习)
1、训练目的
训练腿与腰的柔韧性.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前压腿:双腿前伸坐于地面,身体由直立向前折叠俯于腿上,后背尽量保持平直。
b、燕式后弯腰:双腿燕式坐于地面,手指尖点地,头、颈、肩、胸、腰依次卷回呈后弯腰 状
3、节奏
准备位置:
体对1点,双跪坐身体前倾,双手在后斜下位,掌心相对,扩指抖手。
准备音乐:
(1)1—4 保持准备位姿态
5—8 体对8点正步位伸坐 第一段:
(1)1—2 右手在旁斜上位展翅,眼视手
3—4 还原,视线收回
5—8 重复⑴—1—4反面动作 (2)1 右手至旁斜上位展翅,眼视手
2 左手至旁斜上位展翅,眼视手
3—4 双抖手,视线收回8点
5—8 前压腿
(3)—(4)重复(1)—(2)动作
(5)1—4 身体向后45度仰身,眼视1点,绷脚双吸腿碎步点地。
5—8 前压腿
(6) 重复(5)1-8动作 间奏:
(7)1—4 身体向后45度仰身,眼视1点,绷脚双吸腿碎步点地
5—8 转身向2点燕式后腿 第二段:
(8) 重复(1)1-8动作 (9)1—4 重复(2)1—4动作
5-8 后弯腰
(10)—(11)重复(8)—(9)动作
(12)1—4 后背平直向前爬下,双手在后斜下位,扩指抖手,掌心相对
5—8 后弯腰 (13) 重复(12)1-8动作 结束:
(14)1—4 吸腿呈双跪坐,双手身前交叉向上
5—6 双跪立 双手旁斜上位展翅
7—8 保持舞姿,跪坐转身向1点
4、提示
a、前压腿后背平直
b、燕式后弯腰要经过头、颈、肩、胸、腰依次卷回,尽量做到最大限度
5、歌词
小鸟小鸟听我说,我们一起来唱歌,一起来唱歌。我唱多来咪,你唱来咪发, 多来咪发嗖啦嘻,嘻啦嗖发咪来多。几个音符像小鸟,歌儿越唱越快乐。
二、寻胡隐君(手位练习)
1、训练目的
训练古典舞的各个手位.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掌型:四指并拢,大拇指张开。
b、兰花指:大拇指与中指相捏,其他手指自然翘起。
c、花形手:双手兰花指,手腕内侧相对,放于下颚下,小臂自然垂直,身体前赴。
d、斜下手:兰花指,身体斜下位。眼随手动。
e、斜上手:兰花指,身体斜上位。眼随手动。
f、顺风旗位:右手托掌,左手山膀,身体转向八点方向。目视八点。
g、托掌:双手兰花指,指尖相对,托于头顶。
h、按掌:双手兰花指,右手在里,左手自外,交叉按于胸前。
i、转腰点肩:(以右为例)左手背手,右手兰花指,手心向上,指尖点于左肩前。向 六点方向转腰,目视六点
3、节奏
准备位置:
体对1点,双腿盘坐,双背手。
准备音乐:
⑴ —⑵ 保持准备位姿态
第一段:
⑴ 1-2 右手斜下位,掌型手
3—4 右手斜下位, 兰花指
5-8 ⑴ 1-2 反面动作
⑵ 1-2 右手胸前按掌
3—4 左手胸前按掌
5-6 花形手
7-8 还原至准备位置 第二段:
⑶ 1-2 右手斜上位,掌型手
3—4 右手斜上位, 兰花指
5-8 ⑴1-2 反面动作
⑷ 1-2 右手胸前按掌 3—4 左手胸前按掌 5-6 花形手 7-8 还原至准备位置 第三段:
⑸1—4 双手托掌 5—8 双手胸前按掌
⑹1—2 右起转腰点肩
3—4 身体转回一点,左手背手,右手按掌
5—6 右起转腰点肩
7—8 还原至准备位置
⑺—⑻
重复⑸—⑹动作 第四段:
⑼ 1—2 右起顺风旗手位
3 身体转向八点,顺风旗手位,目视八点 4 保持顺风旗手位
5—6 双手顺顺风旗手位落下,目视八点 7 身体转向二点,胸前按掌手位,目视二点 8 胸前按掌手位不动
⑽1—2 身体转回一点,左手花形手
3—4 右手花形手
5—6 双手花形手
7—8 还原至准备位置
⑾—⑿ 重复 ⑼—⑽反面动作
⒀—1 双手花形手,至托掌位,下胸腰,目视手
4、提示
a、古典舞手型俏丽,手位准确。
b、动作干脆,舞姿优美。
5、歌词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三、花摇篮(胸腰练习)
1、训练目的:
胸腰的练习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前压腿:上体向前俯压,双手触摸脚尖.b、后胸腰: 头,颈,肩,胸向后弯曲,胸部上挑,手臂在身体的斜后方扶地.
3、节奏:(3/4节奏每小节3拍) 准备位置:
体对 7点,左单吸腿伸坐,双手搭肘,视1点 准备音乐:
(1)—(9) 保持准备位姿态 第一段:
(1) 双手抱肘,前压腿,眼视1点
(2) 还原
(3)—(4) 重复⑴—⑵动作 (5) 双臂伸直前压腿 (6) 上身直立,手臂提至上位 (7)—(8) 双吸腿后胸腰
(9)—(12) 2点方向双跪立,双手兰花手摇摆,慢慢托至上位,眼视手。
(13)—(14)双跪立后胸腰 (15)—(16)还原至准备位
(17)—(30)重复(1)—(14)动作
(31)—(32)收至二点方向双跪坐,双背手,眼视1点。
(33)—(34)左手臂于上位前后摆动,身体与头随动
(35)—(36)双臂经过身前交叉至斜上位展翅,同时双跪坐后胸腰 (37)—(40)重复(33)—(36)动作,结束在双跪立后胸腰
4、提示
a、动作时身体与头随动,不可僵硬,有摇篮里的摇摆感觉
b、组合中要做出3拍节奏强弱弱的特点
5、歌词 金摇篮,银摇篮,祖国是个花摇篮。
摇着花儿笑呀笑,摇着花儿甜又甜。
金摇篮,银摇篮,祖国是个花摇篮。
红摇篮,绿摇篮,祖国是个花摇篮。
四、波比换牙(肩的练习)
1、训练目的:
对肩部柔韧性的练习。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捂嘴舞姿:脚下正步位,双腿伸直并拢,身体向前90度前倾,双臂架起,双手十指交叉放于嘴前,目视1点。
b、双耸肩:身体保持直立,双肩一拍到位耸到最高处。
c、双手交叉按掌:身体保持直立,双手十指相互交叉,手掌下按,双臂伸直。
3、节奏:
准备位置(两人一组):二人各自身向1点,正步位叉腰手。
准备音乐: (1)1—8 体对1点,正步位叉腰手 (2)1—4 保持姿态 第一段:
(1)1—2 身体保持直立,半蹲右转头,右手拍旁边人的肩膀 3—4 还原至准备位
5—6 双手叉腰做双耸肩
7—8 还原至准备位 (2)1—8 (1)1—8反面动作 (3)1—2 捂嘴舞姿
3—4 身体直立,双手交叉按掌
5—6 捂嘴舞姿
7—8 身体直立,双手保持交叉,手掌上推至双臂伸直 (4)1—2 保持姿态,向后甩肩两次
3—4 落手至双手交叉按掌舞姿
5—6 保持姿态,双耸肩
7—8 保持姿态,落肩
(5)1—4 两人脚下小碎步同时向右转向3点方向,形成一前一后。(站在右边人碎步时双手 交叉按掌舞姿,站在左边人碎步同时双臂伸直搭至前边人的肩上)
5—6 两人同时打开右脚至大八字位。(站在右边人打开右脚同时做捂嘴动作,身体保持 直立不动。站在左边人打开右脚同时,向下压肩一次) (6)1—8 两人脚下小碎步同时向左转向7点方向,(5)1—8反面动作(两人所做动作交 换)
(7)1—4 两人脚下小碎步同时转向1点方向,落手至双手交叉按掌舞姿
5—6 保持姿态,双耸肩
7—8 保持姿态,落肩
(8)1—4 (1)1—4动作,同时左手回到叉腰手
5—8 (8)1—4反面动作 结束段:
(9)1—4 捂嘴舞姿,膝盖放松碎步向前跑
5—6 回至双手交叉按掌
7 保持姿态,双耸肩
8 保持姿态,落肩 (10)1—7 重复(9)1—7动作
8 落肩同时膝盖半蹲,身体90度前倾
4、提示:
a、甩肩动作尽可能将肩部打开,身体保持直立状态,不可随肩部乱摆。
b、搭肩压肩时最大限度下压。
5、歌词:
波比年幼,那么掉了只门牙,这样讲话吃饭不方便,多么不方便。
波比只有在乎圣诞老人,告诉他的礼物最好是,送他一支大门牙。
其实是每个幼年人有一天会这样,蛀牙全要掉日后一定会长出新牙。哈! 波比好傻,就是想要往下拔,别看他到今天才六岁,却要换牙。
波比要乖乖,波比你乖乖,不要再想它。波比要乖乖,波比你乖乖,换牙莫害怕。
五、火鸡(踢腿练习)
1、训练目的:
腿的柔韧性、力量性训练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火鸡舞姿(以右为例):身向3点,平脚双吸腿坐,后背直立抬头,右臂折臂右手阔指放于头顶,左手放于旁按掌位阔指。
b、不得了舞姿(以右为例):身向3点,正步位绷脚伸坐,后背直立从腰拧转至1点,双臂斜上位双手阔指,做惊讶状。
c、地面平躺踢前腿:
d、侧躺舞姿(以右为例):体对5点,右臂伸直枕于头下,左臂折臂撑于胸前左手阔指, 双腿伸直向外转开脚跟相对双脚绷脚。
3、节奏:
准备位置:身向3点,吸腿抱团身 准备音乐: (1)1—8 身向3点,保持吸腿抱团身 第一段:
(1)1—2 不得了舞姿 3—4 吸腿抱团身
5—6 上身做火鸡舞姿,同时正步位绷脚伸坐
7—8 吸腿抱团身
(2)1—4 平脚双腿吸坐,右脚起平踏步8次,同时身体慢慢后靠躺地,双手放于旁平位,手心贴地
5—6 绷脚伸右腿
7—8 绷脚伸左腿 (3)1—2 地面平躺踢右腿
3—4 直膝绷脚落腿
5—6 地面平躺踢左腿
7—8 直膝绷脚落腿 (4) 重复(3)1—8动作 间奏音乐:
(5)1—2 向左转身体对1点成侧躺舞姿
3—4 绷脚开胯吸右小腿,脚尖点于左膝旁 5 脚尖带向上伸直小腿 6 收回脚尖点于左膝旁
7—8 伸直小腿回到侧躺舞姿
(6)1—8 向右转身体对5点成侧躺舞姿,做(6)1—8反面动作
(7)1—4 慢转身同时打开手回到平躺位置,双手放于旁平位,手心贴地
5—8 右脚起平踏步8次,慢收至并腿屈膝
(8)1—4 双腿并拢收至大腿贴胸口,小腿贴大腿的位置,双脚勾脚
5—8 用腿带起身体坐直至平脚双腿吸坐,双手旁斜下位点地 (9)1—4 右脚起平踏步8次,转至1点
5—6 上身前探,双腿开胯至对脚盘坐,双臂架起双手阔指放于嘴旁,做大声呼喊状
7—8 双膝并拢至吸坐,双手落至旁斜下位点地 (10)1—4 右脚起平踏步8次,转至7点
5—6 左面火鸡舞姿
7—8 吸腿抱团身 第二段:
(11)-(14) 重复(1)—(4)动作
(15)1—2 双腿并拢收至大腿贴胸口,小腿贴大腿的位置,双脚勾脚
3 用腿带起身体坐直至平脚双腿吸坐,双手旁斜下位点地
4 左面火鸡舞姿。
4、提示:
a、以火鸡的形象提示学生,将动作夸张并放大。
b、将枯燥的训练动作加以形象,使其更具有趣味性。
c、踢腿时注意动作要有力量,由脚尖带动,切忌大腿发力。
5、歌词:
哎呀不得了,这次真糟糕 !我们的火鸡啊,跑到哪去了?
快点找一找,快点找一找,原来它偷偷跑到菜园里去了。
快来,快来,快来,快来,我们回去菜园快把它捉到, 看见我们它又跑了跑到稻草里去了!
哎呀不得了,这次真糟糕 !我们的火鸡啊,它呀逃跑了? 快点找一找,快点找一找,原来它这会儿跑到园子里去了。
快来,快来,快来,快来,我们同心协力快把它捉到, 看见我们它又跑了跑到稻草里去了!
六、小袋鼠(跳跃练习) 1. 训练目的
训练脚踝的灵活性及弹跳能力。
2. 主要动作及要求
袋鼠手:双手胸前向下折腕,手腕放松并拢,大臂收回。
正步跳:要求脚掌推地,向上跳时空中绷脚,膝盖伸直。
袋鼠跳:要求双手推膝盖往远跳呈抛弧线,上身前倾,脚掌推地,膝盖伸直。
3.节奏
准备位置:两人一组,身向一点,双手叉腰。
准备音乐:
(1)1-8 保持准备位姿态
(2)1-4 先出右手,左手,呈“小袋鼠手”,2拍一次
5-6 屈膝出右胯,右倾头
7-8 回正 第一段
(1)1-4 三次正步跳,一次放松颤膝
5-8 重复1-4动作
(2)1-2 左跳点步左倾头,脚掌点地
3-4 右跳点步右倾头,脚掌点地
5-6 正步跳一次
7-8 正步跳二次
(3)-(4)重复(1)-(2)动作 间奏段
(5)1-4 右左交替踮跳从右转向五点,
5-8 抖动臀部
(6)1-4 右左交替踮跳从右转向一点
5-8 碎步转向两人面对,屈膝上身前倾,双手指尖相对扶膝,三点方向人在前,七点方向人在后 第二段:
(7)1-4 两人相对袋鼠跳一次 5-8 右转半圈至两人相对 (8)-(9)重复(7)1-8动作三次 (10)1-4 两人相对袋鼠跳一次 5-6 碎步两人相对靠拢
7-8 两人屈膝出外胯,都向各自的外方向倾头
4、提示
a、弹跳的过程中注意脚踝与膝盖的松弛。
b、袋鼠跳时要求绷脚推地,已达到增强脚踝的力量。
5、歌词
袋鼠袋鼠妞妞,两只眼睛溜溜。藏在妈妈袋里,有脚不想走。
袋鼠学着小猪,袋鼠学着小狗,不要把它抱抱,自己下地走走。
七、西班牙蝴蝶(重拍练习)
1、训练目的
通过重拍节奏的练习,初步认识西班牙舞蹈基本风格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西班牙手型:五指最大限度张开,由小指依次往里
b、正上位 :左手叉腰,右手以腕带动,由右跨前经胸前至头顶正上方,保持西班牙手型,肘部自然弯曲。
c、斜下位:左手叉腰,右手以腕带动,由正上位经左肩前落下至旁斜下位,手臂形成弧形。
d、肩前位:西班牙手型,手腕带动,由斜下位经胸前划至左肩前,手腕与肩相对,大臂架平。
e、原地重拍步:正步位,第一拍不动,第二拍双膝放松微屈,抬右脚,第三拍右脚剁地同时双膝伸直,重拍向上。
f、移动步:正步位,双膝放松,向前小步移动,重拍向上。
g、结束舞姿:体对1点,正步位蹲,右手正上位,左手叉腰,头微上扬目视8点。
3、节奏 准备位置:
正步位,体对8点与1点之间,头部微上扬视1点,双手叉腰。
准备音乐:
(1) 1-4 保持准备位姿态 第一段:
(1)1-2 保持准备位姿态
3 正上位 4-6 保持姿态
7-8 斜下位,一拍到位 (2)1-2 保持姿态
3 肩前位
4-6 保持姿态
7-8 斜下位,一拍到位 (3)-(4)重复(1)-(2)动作 第二段:
(5)1-2 保持姿态
3-6 右起移动步4步,同时右手西班牙手型经体前慢起
7-8 右脚踏步,重拍向上,右手正上位 (6)1-8 步伐重复(5)1-8,右手慢落至斜下位 (7)1-8 步伐重复(5)1-8,右手慢回至肩前位 (8)1-8 步伐重复(5)1-8,右手慢落至斜下位 第三段:
(9)-(12)-7 重复第二段(5)-(8)-7动作
8 保持姿态,左脚并步 (13)1 结束舞姿
4、提示:
a、注意在舞蹈中保持西班牙手型的扩张力。
b、保持上身微仰,气质高贵,热情奔放的西班牙风格。
c、手位准确,脚下强调重拍。
5、歌词:
Fly fly fly the butterfly .In the meadow is flying high. In the garden is flying low.Fly fly fly the butterfly.
八、小阿哥(苗族)
1、训练目的:
碎踏步训练脚下的灵活性,摆胯动作训练对胯的控制能力,初步认识苗族舞蹈。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抖手碎步跑:对7点出场,上身转向1点目视1点左倾头,左手叉腰手,右手正上位阔指碎抖手,膝盖放松,脚下正步位左脚起左右交替半脚掌碎步跑,一拍两下。
b、双托手:双手旁斜上位,掌形(四指并拢,大拇指放松。)
c、单摆胯(以右为例):上身直立,右胯最大限度向右顶出同时右倾头,脚下打开与肩同宽,双脚脚尖向1点,重心放于右脚,膝盖放松微屈,左脚脚尖内侧点地,一拍到位。
3、节奏:
准备位置:
体对7点,上身转向1点目视1点左倾头,脚下正步位,叉腰手准备 准备音乐: (1)1—8 体对7点,上身转向1点目视1点左倾头,脚下正步位,叉腰手 (2)1—4 保持姿态
5—8 保持姿态,右手从体旁慢起至正上位阔指 第一段:
(1)1—4 抖手碎步向7点方向跑出,左右交替8次
5—6 左脚向左旁打开,左单摆胯双托手,一拍到位
7—8 脚下位置不变,移重心至右单摆胯,双手经体旁直臂手心向下抹至旁按掌位, 一拍到位
(2)—(4) 重复(1)—1—8动作,三遍
(5)1 目视1点,体对1点,收回左脚呈正步位,胸前击掌,同时膝盖放松颤膝
2 重复(5)—1动作
3—4 双手落至旁按掌,身体90度前倾半蹲,一拍到位
5—6 左脚向左旁打开,左单摆胯旁按掌,一拍到位
7—8 脚下位置不变,移重心至右单摆胯,一拍到位 (6)1—2 脚下位置不变,移重心至左单摆胯,双手经体旁直臂手心向上抹至双托手,一拍到位
3—4 脚下位置不变,移重心至右单摆胯,双手经体旁直臂手心向下抹至旁按掌位,一拍到位
5—8 重复(6)—1—4动作
(7)1—4 左脚起左右交替半脚掌碎步八步,同时左转身头随动,旁按掌,一拍两步
5—6 双脚跳落呈正步位,旁按掌,身体90度前倾半蹲,一拍到位 (8)1—6 重复(7)—1—6反面动作 (9)1—8 重复(5)—5—8动作,共四次 间奏音乐:
(10) 1 目视1点,左脚脚掌向1点方向点出,出左胯身体随动,同时右脚以脚掌为重心点转至体对3点,双手旁按掌 2 身体方向及脚下不变,收胯
3 重复(10)—1动作,转至目视3点,向3点方向点步,体对5点 4 身体方向及脚下不变,收胯
5 重复(10)—1—2动作,转至目视5点,向5点方向点步,体对7点
6 身体方向及脚下不变,收胯
7—8 重复(10)—1—2动作,转至目视7点,向7点方向点步,体对1点 (11) 1—4 脚下位置不变目视1点,右单摆胯,双手经体旁直臂手心向上抹至双托手,一拍到位
5—8 脚下位置不变,移重心至左单摆胯,双手经体旁直臂手心向下抹至旁按掌位,一拍到位
(12)—(13) 重复(10)—(11)反面动作 第二段:
(14)—(15) 向1点方向,重复(1)—(2)动作 (16) 1—4 抖手碎步跑,同时向左转身至5点 5—8 向5点方向抖手碎步跑 (17) 1—4 重复(16)5—8 5—8 左转身至1点,重复(16)1—4 (18)—(22) 重复(5)—(9)动作 (23)1—2 重复(5)1—2动作
3 右脚向右旁打开,至右单摆胯旁按掌,一拍到位
2、提示:
a、碎踏步时脚下要和节奏,一拍一步左右交替行进。
b、摆胯动作一拍到位,最大限度向旁顶出。
c、手位、舞姿明确。
5、歌词:
小阿哥,快乐多, 坐床上,唱儿歌。
妈妈见了笑呵呵, 爸爸出去买糖果, 回来给他吃几颗。
九、上学路上(藏族)
1、训练目的:
膝盖的松弛与藏族舞的风格训练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双臂夹肘位:双大臂夹于体旁,小臂折臂平端起,双手握空拳。
b、胸前折臂位:双臂端起与胸前,小臂折回,右臂叠于左臂上。
c、平踏步:藏族舞典型动作,双脚平脚交替踏步,保持颤膝状态。
d、颤膝:藏族舞典型动作,双膝松弛,重拍向下,身体随膝盖保持松弛状态。
e、扶胯位:双手扶于双胯,手腕放松,双肘微前夹。
f、退踏步:左倾头,右脚半脚掌第1拍后踏,头回正,左脚第2拍全脚踏步,右倾头,右脚第
3、4拍全脚前踏。整个动作双膝保持微颤。
g、第一基本步:第1拍 右脚吸于左脚脚踝处,左脚微跳起,第
2、
3、4拍右左交替踏步3次,整个动作双膝保持微颤。
3、节奏 准备位置:
体对3点,目视1点,7点方向场外准备。头部微扬,双臂夹肘位。
准备音乐:
(1)-(2)保持准备位姿态
(3)1-8 身体保持准备位,右起向前平踏步8步,双臂保持夹肘位,随之前后摆动,向3点方向出场
(4)1-8 身体90度前倾,双臂胸前折臂位,脚下继续平踏步7步 (5) 重复(1)1-8动作
(6) 身体直立,双臂胸前折臂位,脚下继续平踏步8步,同时向左转身至1点 第一段
(1)1-4 身体直立,视1点,胸前折臂位,同时颤膝4次。
5 -6 双膝半蹲同时右倾头,上身保持姿态
7-8 直立,上身保持姿态 (2)1-8 重复(1)1-8反面动作 (3)-(4) 重复(1)-(2)动作 (5)-(6) 右起平踏步前进16步,双手经体侧慢托起至旁斜上位略前,视线由下至上
(7)-(8) 右起平踏步后退15步,双手经体前盖手至扶胯位,眼随右手动。
(9)1-8 退踏步2次向1点
(10)-(11)退踏步向
7、
5、
3、1点各1次
(12)1-4 向8点方向平踏步前进3步,双手旁斜下位略前摊手,身体前倾,视1点
5-8 向4点方向平踏步后退3步,双手收回胸前折臂身体微后仰,头侧倾视1点
(13)1-8 重复(12)动作
(14)-(15)重复(12)-(13)反面动作 (16)1-8 平踏步后退8步,身体回正,视1点 第二段
(17)1-8 原地第一基本步2次,右左各一次,上身保持姿态
(18)1-8 原地第一基本步2次,右左各一次,双手重拍至旁斜上位略前 (19)1-8 重复(17)1-8动作
(20)-(21)向3点方向第一基本步前进4次,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头左倾视1点
(22)-(23)向7点方向第一基本步前进4次,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头右倾视1点
(24)1-8 平踏步后退8步,双手回至胸前折臂,身体回正,视1点 (25)-(28)重复前奏段(3)-(6)动作向3点方向下场
4、提示
a、双膝始终保持松弛颤动。
b、身体在舞蹈过程中不可僵硬,与膝盖协调一致。
c、踏步节奏准确。
中国舞蹈考级第六级教材
1、长相思 (腿的柔韧练习)
2、村居 (舞姿练习)
3、小骑手 (步伐练习)
4、萤火虫小夜曲 (三拍舞步练习)
5、牵牛花象喇叭 (东北秧歌)
6、侗乡小歌台 (侗族)
7、小花帽 (维族)
8、八只小鹅 (芭蕾手位练习)
9、爱的人间 (再见曲)
一、长相思(腿的柔韧练习)
1、训练目的:
腿的柔韧性训练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点肩拧身盘坐:(以右为例)体对2点,拧身至1点方向,左倾头,右臂端平,右手点肩,左手旁斜下位点地。右腿盘坐,左腿吸腿,平脚放于地面。
b、点肩拧身伸坐:(以右为例)体对3点,拧身至1点方向,左倾头,右臂端平,右手点肩,左手旁斜下位点地。双腿正步位绷脚伸坐。
c、双点肩燕式坐:体对1点,右倾头双臂端平,双手点肩。左腿盘于体前,右腿弯曲,膝盖内侧着地。
d、小五花燕式坐:体对5点,双手斜上位对腕,右手内旋,左手外旋。右腿盘于体前,左腿弯曲,膝盖内侧着地。
e、对腕平脚吸腿坐:体对3点,双手斜上位对腕。双腿平脚吸腿坐。
3、节奏:
准备位置:
(1)1-8 点肩拧身盘坐(右)
(2)1-2 右绷脚伸至3点方向,身体随转至3点,手臂不变。
3-4 左绷脚伸至3点方向,手臂不变。
5 拧身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6-8 保持姿态 第一段:
(1) 1-2 视1点,前压腿,右手点肩,左手随身体前伸,呈手背推水状 3-4 回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5-6 视1点,平脚吸腿团身 7-8 回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2)1-8 重复(1)动作
(3)1-2 视5点,前压腿,左手随身体前伸,呈手背推水状,右手随身体后推,呈手心推水状
3-4 回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5-6 前压腿,头随动,左手随身体前伸,呈手背推水状
7-8 右手划立圆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4)1-2 保持舞姿,左腿收至平脚吸腿
3-4 保持舞姿,右腿收至平脚吸腿 5 转身至小五花燕式坐
6-8 保持姿态
(5)1 回至对腕平脚吸腿坐舞姿
2-4 保持姿态
5-8 双手由后划立圆盖手至前压腿 结束段
(6)1 回至双手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2-4 保持姿态
5-6 视1点,身体前倾,双手随身体前伸,呈手心推水状 7-8 回至双手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7)1 转至双点肩燕式坐 2-4 保持姿态
5-6 视1点,身体前倾,双手随身体前伸,呈手心推水状
7-8 回至双点肩燕式坐
(8)1 收右腿至8点方向,左侧双点肩拧身盘坐
2-4 保持姿态
5-6 视1点,身体前倾,双手随身体前伸,呈手心推水状
7-8 回至反面准备位舞姿
4、提示
a、身体松弛,手臂推拉力度柔和,如划船一般。
b、压腿时尽量压到最大限度,并伸直膝盖。
c、注意将训练动作与情景和古诗词相结合。
5、歌词
改编自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
二、村居(舞姿练习)
1、训练目的
古典舞基本舞姿的准确性
2、主要动作及要领
a、双按掌:双手兰花指,右手在里,左手自外,交叉按于胸前。
b、托按掌:双手兰花指,一手呈圆弧状托于头顶,一手于按掌位。
c、顺风旗:一手托掌,一手单山膀,双手指尖相对。
d、斜前踵步:动力脚脚跟交叉点于主力脚斜前方,主力腿半蹲。身体微后仰。
e、花梆步:双脚靠拢,膝盖微屈,提起脚跟,踝关节放松,用脚掌向前进方向平稳细碎的移动,节奏要快而巧。
3、节奏
准备位置:体对1点,双背手,正步位,视1点 准备音乐:
(1)1-8 保持准备位姿态
(2)1-2 双腿半蹲,身体微前倾,左转头视7点 3-4 回至准备位
5-8 重复(1)1-4反面动作 第一段
(1)1-2 向7点方向横移花梆步,同时双手由体前交叉经体旁上提
3 右脚向8点方向上步至右前踏步,同时双手至左顺风旗,视2点方向
4 保持姿态
5-6 双手落至右托按掌,头左倾,身体随头微倾,同时左脚并步至双腿半蹲,
7-8 双手收至双背手,身体向8点方向直立,视1点
(2)1 右脚向8点方向斜前踵步,同时右倾头,视1点,身体随头微倾
2 左脚并步身体直立,视1点
3-4 重复(2)1-2动作
5 身向8点,左手斜上位摊手,视1点方向
6 身体、头与左手保持姿态,右手斜上位摊手
7 头与身体保持姿态,双手落至双按掌,同时双腿半蹲
8 保持姿态
(3)1 保持姿态左脚起跳
2-4 保持姿态,左转一周碎步跑至1点 第二段
(4)-(6) 重复(1)-(3)反面动作 间奏段
(7)1-4 双背手,向7点方向横移花梆步
5-6 双背手,身体微前倾,做转头视7点,同时双腿半蹲
7-8 双按掌,身体直立,视1点 (8)1-8 重复(7)1-8反面动作 第三段
(9)-(11)-4 重复第一段(1)-(3)动作
(11)-5 右脚向8点方向上步至右前踏步,同时右手顺风旗,视1点
4、提示
a、顺风旗注意将肋骨合上,不可塌腰。
b、舞蹈中儿童的形象可爱、活泼。
c、舞姿准确,将古典舞舞姿与古诗词相结合。
5、歌词: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草长莺飞二月天,儿童散学归来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小骑手(步伐练习)
1、训练目的
各种脚位的准确位置。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丁字步:一脚脚尖45度打开,另一角脚跟于前一只脚的脚心处。
b、前虚步:小八字脚位基础上动力退向前伸出,绷脚脚尖点地。
c、后虚步:小八字脚位基础上动力退向后伸出,绷脚脚尖点地 d、前追步:动力退向前伸出,主力退追着动力退向前做挫步
3、节奏
准备位置:
体对7点,眼视1点,右前丁字位站立,右倾头,双手搭肘 准备音乐:
(1)1—8 保持准备位姿态 (2)1—4 保持准备位姿态
5—8 右手叉腰,左手搭前人的外肩,同时右脚踏地一次 第一段:
(3)1—2 右前虚步,右倾头
3—4 还原
5-6 右后虚步,左倾头
7—8 还原
(4)1—8 右起交替踏步,右倾头四拍,左倾头四拍 (5)1—8 重复(3)1-8动作 (6)1—8 重复(4)1-8动作 (7)1—8 右起1点方向前追步
(8)1—8 右起原地踏步,同时左手叉腰,右手扩指上招手 (9)1—8 右起5点方向前追步
(10)1—8 重复(8)1-8动作,转身回至1点 间奏:
(11)1—8 手拉手嬉戏跑到八点方向 (12)1—8 反面准备位。
第二段:
(13)—(16)重复(3)—(6)反面动作,最后两拍收回至准备位
4、提示
a、丁字位踏步时头回正(两遍准备位和结束动作除外) b、踏地有声,节奏准确
5、歌词
泉水长,清松拔,小骑手心里乐开怀,马上升,马上长,知道就是个个好。
占敌营,戴红帽,人人肩上背口箱,小骑手爱国家,长大为国守边疆。(歌词不确定)
四、萤火虫小夜曲(三拍舞步练习)
1、训练目的:
训练三拍舞步及舞步与各种手位的配合。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斜上、斜下位抖手:(以右为例)右手斜上位,左手斜下位扩指重拍抖动,掌心向1点方向。
b、胸前交叉抖手:左手在外胸前交叉重拍抖动,掌心向身体方向。
c、下弧线碎抖手:体对1点,双手旁平位随身体经下弧线左右摇摆,同时双手碎抖,双脚半脚碎步横移。
d、交叉点步抖手:(以左为例)左腿半蹲,右脚直膝绷脚前点于8点方向,头右倾,身体随头微倾,目视8点方向,双手斜下位重拍抖手。
3、节奏:
准备位置:体对1点,俯身低头,双手胸前扩指交叉,双腿半蹲 准备音乐:3/4节奏
(1)-(4) 保持准备位姿态
(5)-(6) 双手交叉碎抖至正上位,身体随手慢上扬 (7)-(8) 双手交叉碎抖回准备位姿态 第一段:
(1)1 左斜上右斜下位抖手,同时左脚向8点方向上步,右脚并步,目视左手方 向
2 双手落至胸前交叉抖手,同时双腿半蹲,视线保持不变
3-4 重复(1)-(2)反面动作
5 左斜上右斜下位抖手,同时左脚向7点方向横移三拍舞步,目视1点方向
6 重复(5)反面动作
7-8 双手慢落至胸前交叉随抖手,同时双脚半脚碎步原地由左转一周,身体微左倾
(2)1-8 重复(1)动作
(3)1-2 左交叉点步抖手两次
3 双手经体旁碎抖至正上位交叉,双脚半脚碎步
4 双手经体旁碎抖落至斜下位,双脚半脚碎步
5-8 重复(3)1-4反面动作 第二段:
(4)1 右脚起三拍舞步,双手斜下重拍抖手,同时右倾头 2 重复(4)-1 反面动作
3 右脚起三拍舞步,双手斜上重拍抖手,同时右倾头 4 双手碎抖至正上位交叉,双脚半脚碎步 5 双手经体旁碎抖落至斜下位,双脚半脚碎步 (5)1-8 重复(4)1-8动作
(6)1 身体落至准备位舞姿经左转至5点方向,同时双脚平脚碎步前进,双手碎抖正上位交叉,身体随手慢上扬
2 双脚平脚碎步前进,双手碎抖至胸前交叉,身体落回至准备位 3-4 重复(6)1-2动作,身体由左转至1点方向 5 保持姿态
间奏段 :
(7)1-5 右起下弧线碎抖手,右左交替横移 第3段
(8)1-8 重复(1)1-8动作
9 左脚上步至左前踏步,双手正上位交叉重拍抖手,身体随手上扬
4、提示:
a、三拍舞步要做到清晰明确,脚下要和三拍节奏。
b、脚下及手位准确、到位。
c、分清重拍抖手与碎抖手的不同。
5、歌词:
小小萤火虫真聪明,真呀真聪明 自己点燃了一盏灯呀,一盏灯 喜欢夜晚去旅行,去旅行 星星为它敲手鼓 月亮为它吹口琴 小朋友齐欢迎齐欢迎
欢迎欢迎欢迎,欢迎欢迎欢迎,齐欢迎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欢迎啊欢迎啊齐欢迎 欢迎啊欢迎啊齐欢迎
五、牵牛花象喇叭(东北秧歌)
1、训练目的
东北秧歌舞蹈风格训练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吹喇叭”状:双臂折回一前一后放于嘴前,大臂架起,踏步半蹲,上身前倾 b、勾抬腿掸巾:(以右为例)右腿勾脚抬至45度,双手右斜下位掸巾,右倾头,主力腿屈膝,要求在重拍上完成。
c、里绕花:从摊手经过团手里绕腕,停至压腕,用手腕带动手巾花。
d、压脚跟:身体前倾,膝盖蓄力,脚跟微抬起 ,一拍压下,要求有“艮”劲儿。
e、碎步缠巾:手持手巾顺时针缠花,半脚尖碎步行进,膝盖放松。
3、节奏
准备位置:
“吹喇叭”状体对8点,视线1点 准备音乐:
(1)—(2)1—4 保持准备位姿态 第一段:
(3)1—6 8点方向勾抬腿掸巾
7—8 上左脚呈踏步位,同时右臂折回放于嘴前
9—10 左臂折回放于嘴前,双臂呈“吹喇叭”状,同时踏步半蹲。
(4)1—8 重复(3)1—8反面动作
(5)1—4 右臂折回放于嘴前,双手呈“吹喇叭”状,同时踏步全蹲,碎摇头。
5—8 重复1—4动作,由踏步全蹲在动作中慢慢站立起来。
(6)1—4 双臂折回放于嘴旁,脚下原地碎步,身向1点。
5—8 双臂打开至旁平位,同时碎步向右转一圈至二点方向停住。
(7)1—2 右手里绕花,压脚跟,左倾头
3—4 左手里绕花叠搭在右臂上,压脚跟,右倾头
5—6 双臂经上位打开至斜下位摊手,左脚上步呈踏步半蹲,身向一点 7—8 双手里绕花收至旁斜下位,身体还原。
(8)1—8 重复(7)1-8动作
(9)1—8 两人左手拉手转圈,右手交替斜上斜下位缠巾,视线相对,碎步行进。
间奏段:
(10)1—8 双手上位抖手巾,脚下碎步向五点方向行进(可变换队形)。
(11)1—4 右转身八点方向呈“吹喇叭”状 第二段:
(12)—(18) 重复(3)—(9)动作 (19)1—3 体对八点呈“吹喇叭”状舞姿
4、提示
a、做出东北小姑娘的泼辣灵巧劲儿。
b、手巾花技巧要求练习,不可做摆设。
5、歌词
牵牛花、牵牛花、牵牛花像喇叭, 我把牵牛花当喇叭,嗒滴答滴答滴, 吹到外婆家。
外婆家有呀有喇叭,喇叭好像牵牛花。
我替舅舅吹喇叭,嗒滴答滴答滴, 吹的顶呱呱,吹的顶呱呱。
六、侗乡小歌台(侗族)
1、训练目的:
训练四肢与腰部及胯部的协调配合,同时初步了解侗族舞蹈。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原地拧腰颤膝:(以左为例)体对1点,视1点,上身90度前倾,指尖向上腰部左拧, 膝盖放松重拍向下颤膝。
b、横移甩臂转腰:体对1点,视1点,上身90度前倾,指尖上带甩臂同时带动腰部转动,膝盖放松重拍向下颤膝,同时向旁横移。
c、折臂按掌手位:双手五指并拢左手旁按掌,右手大臂架起旁开折臂,放于右耳旁。
d、摆胯小抬步:双手折臂按掌手位,一脚向正前全脚上步,同时旁顶胯,另一脚勾脚收于前脚脚踝处,一拍到位,左右交替前行。
e、小歌台舞姿:体对3点,双手五指并拢指尖向上,右手放于嘴前右肘对下,右手从嘴前位将左手拍至旁平位左肘微曲,同时身体拧转至1点出左胯,双膝向3点方向半蹲,出右腮视1点。
3、节奏:
准备位置:7点方位,场外准备。体对3点,视3点,折臂按掌手位。
准备音乐:(1)-(2)保持准备位姿态 第一段:
(1)1-5 保持姿态,左脚上步摆胯小抬步,五步 6 保持手位,右脚并步,身体回正 7-8 小歌台舞姿
(2)-(3)重复(1)动作 (4)1-6 重复(1)1-6动作
7-8 双脚跳打开至大八字位半蹲,体对1点,视1点,上身90度前倾,双手扶腰部
(5)1 左起横移甩臂转腰
2 右起横移甩臂转腰
3 原地拧腰颤膝
4 保持姿态再颤膝一次
5-8 重复(5)1-4反面动作 (6)1-4 重复(5)1-4动作 (7)1-8 重复(5)反面动作 (8)1-3 重复(5)5-8动作
4 体对1点,低头双手收回折臂放于胸前,左脚并步
(9)1-2 右脚向2点方向迈出,视2点头微上扬,双臂经体旁打开至双手扶腰位
3-5 保持姿态,左脚并步,双膝放松,向2点方向并步跳三次 (10)1-5 重复(9)1-5反面动作
(11)-(12)1-4 体对1点,视1点,左起摆胯小抬步12次 (13)1-8 重复(5)1-8动作
(14)1-8 重复(5)1-8反面动作
(15)—(17) 重复(1)-(3)动作,面向7点,向3点方向下场
2、提示:
a、转腰及拧腰动作做到最大限度。
b、摆胯小抬步要一拍到位,迅速收脚。
5、歌词:
哎罗哎罗,哎罗哎罗,哎罗哎罗,哎罗哎。
哎罗哎罗,哎罗哎罗,哎罗哎罗,哎罗哎。
唱也乖,跳也乖,侗家乖乖摆歌台。
莫看我们年纪小,山歌山果装满一口袋。
哎罗罗,哎罗罗。哎罗罗,哎罗罗。
丢个山歌谁来接?甜得你口水流出来! 哎罗哎罗,哎罗哎罗,哎罗哎罗,哎罗哎。
哎罗哎罗,哎罗哎罗,哎罗哎罗,哎罗哎
七、小花帽(维族)
1、训练目的:
对各种舞姿在组合中的把握,及对维族舞蹈风格的初步掌握。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单托帽:左臂脱帽手,右手2点斜上花形手,目视右手方向身体上扬。
b、击掌:双手正上位击掌,身体拧转
c、单移颈舞姿:左手斜上位花形手提腕,右手于移颈手位,右前半蹲踏步,身体右靠,出右腮,视前方。
d、遮眉手:低头目视斜下,双臂架起,双手遮于眉前,手心向内。
e、双托帽手:目视正前身体上扬,双臂架起,双手花形手推腕放于耳上,双肘微向内关。
f、行进垫步:正步位一脚重拍向下,一拍一垫,另一脚半脚掌一拍一点落于右脚旁,双膝放松自然屈伸,身体保持平稳,向前行进。
3、节奏:
准备位置:3点方位,场外准备,体对5点,单托帽手,左前踏步 准备音乐:
(1)-(2) 保持准备位姿态 第一段:
(1)1-8 保持姿态,左脚重拍向7点方向行进垫步4次 (2)1-2 体对5点,击掌 3-4 保持姿态
5-6 撤左脚至右前踏步,拧身至1点单移颈舞姿 7-8 保持姿态
(3)-(6)重复(1)-(2)动作2遍 (7)1-8 重复(1)动作
(8)1-8 保持姿态,左转身原地垫步至1点 第二段:
(9)1-2 左脚上至左前踏步半蹲,同时双手遮眉手 3-4 右脚至绷脚旁点步,左膝伸直,同时双脱帽 5-8 重复(9)1-4反面动作
(10)1-2 右手至2点斜上位花形手,保持姿态,视右手方向 3-4 左手至右肘前,右手、姿态与视线不变
5-6 左脚上至左前踏步半蹲,同时,落至右手按掌,左手山膀位置,立腕花形手,视线不变 7-8 保持姿态
(11)-(12) 重复(9)-(10)反面动作 (13)-(16) 重复(9)-(12)动作 间奏段:
(17)1-4 左脚收至并步,身体直立,左手垂于体侧,右手单点肩,行礼 5-8 保持姿态不变,左手单点肩
(18)1-8 双手落至旁斜下位花形手,碎步前跑,视1点 第三段:
(19)-(26) 重复第一段(1)-(8)动作 (27)-(28) 重复第二段(9)-(10)动作 (29)-(30)-4 经右转身至5点方向,碎步跑,双手斜下位提裙 (30)5 经左转身至1点,左前踏步单托帽舞姿
4、提示:
a、强调维族舞的基本体态,及对风格的初步掌握。
b、各种手位及舞姿要准确到位,区分清楚。
c、行进垫步时要求保持基本体态,身体需保持平稳。
5、歌词:
沙漠的姑娘,骑在那马上,戴着那小花帽, 帽顶上花儿,红又红呀,神气又漂亮。
唱着歌儿,心荡漾啊,活泼又健康, 扬着鞭儿,赶着马儿,跑马在平原上。
沙漠的姑娘,骑在那马上,穿着新大氅, 胸口的金线,亮又亮啊,衣裳随风扬。
长长的辫子,弯弯的眉毛,眼睛黑又亮, 骑着马儿,跑得快啊,人比那马还壮, 骑着马儿,跑得快啊,人比那马还壮。
八、八只小鹅(芭蕾手位练习)
1、训练目的:
芭蕾基本手位的准确性训练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一位手: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靠拢呈圆弧状,食指微微翘起,单手或双手放置胯前,手肘架起,手臂呈圆弧状,肩膀自然下沉
b、二位手: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靠拢呈圆弧状,食指微微翘起,单手或双手放置胃前手肘端平,手臂呈圆弧状,肩膀自然下沉
c、三位手: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靠拢呈圆弧状,食指微微翘起,单手或双手放置头顶,抬眼可视的位置,手肘拉开,手臂呈圆弧状,肩膀自然下沉
d、七位手: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靠拢呈圆弧状,食指微微翘起,单手或双手放置旁平略低、略前的位置,手肘架起,手臂呈圆弧状,肩膀自然下沉
e、一位蹲:双脚脚跟靠拢,脚尖开呈“一”字,双膝外开朝脚尖方向半蹲,尾椎骨垂直于脚跟。
3、节奏:
准备位置:体对8点,右腿在前左膝单跪地,左倾头目视1点,左手扶左边人的腰,右手斜下位垂手 准备音乐::
(1)—(2) 体对8点,目视1点左倾头,右腿在前支撑左膝在后单跪地,左手扶左边人的腰,右手斜下位垂手。
(3)1—8 保持舞姿与手位,直立同时右手收回一位,呈右脚前踏步位,一拍到位
第一段:
(1)1—8 保持身体姿态,起右手至二位,一拍到位 (2)1—8 保持身体姿态,从二位起至三位,一拍到位
(3)1—4 保持三位手和身体姿态,左脚起正步位左右交替半脚掌踏步七次,一拍两下
5—6 保持舞姿,小跳至小八字位半蹲
7—8 保持舞姿,脚尖收回至正步位 (4)1—8 重复(3)1—8动作
(5)1—8 目视1点,脚下保持正步位,右手从三位落至七位,头同时变成右倾头身体随动,一拍到位
(6)1—8 保持身体姿态,右手从七位收回至二位,一拍到位
(7)1—4 保持二位手和身体姿态,左脚起正步位左右交替半脚掌踏步七次,一拍两下
5—6 保持舞姿,小跳至小八字位半蹲 7—8 保持舞姿,脚尖收回至正步位 (8)1—8 重复(7)1—8动作
(9)1—4 保持身体姿态目视2点转体,同时右脚打开小八字向2点方向上步, 左脚绷脚脚尖点地留在6点方向,一拍到位 5—8 保持舞姿,右手指尖向2点方向延伸
(9)1—2 保持舞姿,右膝向脚尖方向打开半蹲,左膝保持伸直 3—4 保持舞姿,直立
5—8 重复(9)1—4动作 间奏音乐:
(10)1—4 双手慢收回一位,同时身体回正至1点,目视1点
5—8 身体慢转至身向2点,上右脚呈右前踏步位,右倾头目视1点,右手扶右边人的 腰,左手一位 第二段:
(11)—(20)1—6 重复(1)—(9)1—6反面动作
7—8 直立同时左手从七位起至三位,右脚向8点方向收至四位,半脚掌点地,目视8点,头微微扬起
4、提示:
1、一位半蹲时,根据学生条件要求脚尖尽量外开,不可塌腰、撅臀。
2、手位变化准确,节奏清晰。
3、脚下半脚碎步要求节奏准确。
5、歌词:
八只小鹅,快快活活在玩耍。
八只小鹅,快快活活在玩耍。
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它们架子很大。
八只小鹅,快快活活在玩耍。
八只小鹅,快快活活在玩耍。
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它们架子很大。
八只小鹅,快快活活在玩耍。
八只小鹅,快快活活在玩耍。
九、爱的人间(再见曲)
1、训练目的:
手的灵活性训练及哑语的简单了解。
2、主要动作及要求:
手语:(根据实际手语放大动作,或只表示主题动作寓意) a、心:双手拇指与其他四指搭成“心”形,贴于胸部。
b、太阳:左手身出拇、食指,微微弯曲,置于头侧上方。右手五指虚撮,从左手虎口内斜着向下移,同时放开五指,象征太阳的光芒。
c、月亮:双手拇指与其他四指指尖相对于头上,然后作弧形分开向左右下移,同时拇、食指间距渐小,如半弦。
d、眼睛:右手单指指向右眼。
e、一:右手单指竖立,呈1状。
f、花:右手于胸前一尺距离,五指撮合,指尖向上,然后向上移动,并放开五指,呈开花状。
g、草:双手伸出食指,指尖向上,交替上下动几下,象征丛生的野草。
h、听:右手贴于耳后,表示听。
i、鸽子:用双手波浪手表示鸽子飞翔。
j、温暖:双手微曲,掌心向上,由腹部慢慢地移到胸前,仿佛温暖由下至上 k、爱:双手于胸前一尺左右,右手轻轻抚摩左手拇指指背,表示一种“怜爱”的感情。
l、牵引:右手于体前,手心朝上,握拳由下至上。
m、话语、呼唤:双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于嘴前向外慢慢推开,表示讲话和呼唤。
n、道路:双手掌心相对,相距约一尺,向前方伸出,表示笔直的大路 o、飘:双臂斜上位,掌心相对,小臂左右摆动,仿佛旗帜飘扬状。
3、节奏:
准备位置:自由场下准备 准备音乐:
(1)-(2)保持准备位姿态
(3)-(4)自由交流走至位置,自然位身体直立,体对1点 第一段:
(1)1-4 双手做“心”的动作,同时右脚向前上步,左脚并步呈自然位,头左右各倾 一次
5-8 双手做“太阳”动作,右手打开至旁斜下位,头随右手动。同时右脚旁点步,左膝微屈
(2)1-4 重复(1)1-4动作
5-8 双手做“月亮”动作,抬头视斜上位,同时双膝半蹲 (3)1-2 左手旁按手位,右手做“眼睛”动作,头左倾 3-4 左手不动,右手做“一”的动作,头右倾 5-6 左手不动,右手做“花”的动作,视1点 7-8 双手做“草”的动作
(4)1-4 左手旁按手位,右手做“听”的动作,双膝半蹲,身体略向2点方向前倾,做聆听状
5-8 双脚半脚尖碎步向左转一圈,同时双手由胸前做波浪手两次打开至旁平位,头随右手
(5)1-4 双手做“温暖”的动作,双脚自然位直立,头随手动 5-6 双手做“爱”的动作
7-8 双手做“牵引”的动作,双脚半脚尖碎步前进 (6)1-4 重复(4)1-4动作 5-6 双手做“讲话、呼唤”动作
7-8 左手旁按手位,右手做“听”的动作
(7)1-6 由左转身至5点方向,半脚尖碎步前进,左手于前斜上位,右手于正前位,做被引领状
7-8 由左转身至2点方向,双手做“道路”的动作,双脚左前踏步位
(8)1-4 向2点方向双手做“呼唤”的动作
5-8 双手做“飘荡”的动作,双脚移重心至左踏步半蹲一次
9-10 双手做“心”的动作,同时右脚并步至自然位 第二段
(9)-(12)重复第一段(1)-(4)动作
(13)1-4 做“聆听”的动作
5-8 向2点方向做“呼唤”的动作
(14)1-8 双手由胸前波浪手2次,打开至旁平位,同时半脚碎步向3点方向行进视2点
4、提示
a、每一个手语动作都有实际意义,经加工放大,因此动作要准确。
b、要求学生边唱边跳,心中充满真挚的情感。
5、歌词:
我心中有个太阳 我心中有个月亮
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 我听到小鸽子的歌唱 总有温暖的手牵着我 总有温柔的话送耳旁 总有一个声音为我带路 总有一个呼唤飘在我心上 我心中有个太阳 我心中有个月亮
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 我听到小鸽子的歌唱
第 一 章 教学安排的说明
节章题目:第四章 云南花灯:
第一节,基本知识与动律;
第二节,云南花灯单一动作介绍;基本扇花 第三节,小崴步伐;
第四节,小崴动律 第五节,正崴步伐;
学时分配:每周2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对云南花灯舞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云南花灯舞蹈动作特点、形态特征和肢体协调能力,并能熟练规范地完成云南花灯的组合表演。促进艺术审美能力提高的目的。要求:行课清晰,目的明确,基础训练坚实,基本元素全面。
其他:
学生动作时的风格概念和正确方法:
1、着重解决学生的协调性和松驰性。
2、培养学生掌握本民族的风格、特点、动律。
3、要求学生听音乐、听节奏。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一)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第三章 云南花灯 第一节,2课时 授课类型:技法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示范、实践练习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云南花灯动律中的屈伸腿、跨崴、小崴的动作和特点;
掌握并熟练手臂训练中的动作。学会云南花灯的动律组合。要保证课上练习的数量和质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动律中基本动作规范节奏准确;
难点为训练中上、下身动作的协调。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一节 基本知识与动律
一、云南花灯概要:
云南花灯戏,渊源于明代或更早一些时候的民间“社火”活动中的花灯,流行于全省各地和四川、贵州个别地区。
二、基本训练: 基本动律:
“崴”,“崴”即弯曲不平的意见,“崴”动时胸、腰部位松驰,以躯干为主,连续不断的横向移动或上下流畅的悠动中崴动。
1、云南花灯动律中的屈伸腿练习
2、跨崴练习
三、扇子手臂训练动作:
拿扇方法:合扇,握笔状;
开扇,拇指在前,四指在后;
捏扇;
扣扇 ⑴合扇顺水流小崴:膝盖左旁的下弧线,摆动退、跨和肋骨 ⑵插腰跨崴
⑷开扇交替盖手团胯崴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作业:思考云南花灯舞蹈动作的特点并复习本课内容,下节回课。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二)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第三章 云南花灯 第二节,2课时 授课类型:技法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示范、指导、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云南花灯中单一动作的特点;
熟练手臂的各种扇花动作,并完成云南花灯的动律组合。要求课上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要高;
组合练习要突见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云南花灯中的单一动作的特点与基本的扇花动作的熟练掌握;
难点是学习中动律的准确及单一动作的组合的协调。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一节 云南花灯舞的单一动作训练 一,合扇顺水流小崴、叉腰胯崴、
二、开扇交替盖手团胯崴(头顶绕扇) 注意:脚下的崴,先左脚后右,延绵不断地交替 第二节 云南花灯舞的基本扇花
三、搬点扇:拇指搬、四指点扇
四、放扇:拇指分别在里在外放扇
五、胸前团捻扇:拇指在外从里向外绕。十字团捻扇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1、熟练云南花灯舞动律的起伏动作
2、复习云南花灯舞单一动作组合和扇花组合,下节回课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三)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第三章 云南花灯 第三至四节,2课时 授课类型:技法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示范、指导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云南花灯中小崴动律的特点;
掌握并熟练小崴步伐的动作。完成云南花灯小崴步伐与动律的组合。要求课堂气氛要恰到好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小崴步伐与动律的熟练掌握。难点是下身小崴的步伐与上身扇花手巾动作的协调,动作看起来不枯燥、无趣。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三节 小崴步伐
一、特点:女性多为小崴为主,男性以反崴为主。
二、步伐:
1、小崴十字步练习
2、基本步伐:小崴步(合扇、开扇、捻扇、放扇) 第四节 小崴动律 小崴:崴中最基本的动律,它是双膝自然略屈,划出一个小的上弧线,膝部重心移动而形成的。
1、基本体态:略含胸。
2、常用手位:体旁扇、头旁扇、头上扇、胸前扇。
3、常用脚位:正步位,踏步位。
4、风格特点:舞蹈扑实明快、优雅别致,曲调柔美,风格鲜明,胯、腰、肋三部分在松驰状态下运动。道具舞蹈。
5、基本动律:崴―膝部上下兼左右运动,带动了胯部及上身的左右悠摆。
6、骨干动作:肋、腰、胯(膝为主)三部分协调配合形成独特的动感形象。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作业:复习小崴组和练习熟悉动作的基本要领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四)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第三章 云南花灯 第五至六节,2课时 授课类型:技法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示范、指导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云南花灯中正崴动律的特点;
掌握并熟练正崴的步伐动作。完成云南花灯正崴步伐与动律的组合。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正崴步伐与动律的熟练掌握。难点是正崴动作与节奏的协调。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五节 正崴步伐
一、步伐:
1、正崴十字步等
2、正崴前后步
3、正崴横向斜向步
二、总结:崴,它主要是通过胯摆动的弧线,来表达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
正崴动律与小崴相反,它是经过一个下弧线,有明显的向上的特点,优美明快的特点。下肢走着柔踩步,身体的动律是顺的。
第六节,正崴动律
一、准备:动力腿吸起25度,主力腿弯曲:
二、动作分析:动力推向下踩时,主力腿慢慢的伸直。
三、基本动作:
1、向前时两个慢的四个快的;
向后时先四个快的再两个慢的。绕扇、推扇(扇子到耳旁) 。身体成月牙形
2、扣扇的手从胸前拿起来铲出去,回来,背到身后崴动
3、送扇扛扇结束
特点:明显的自下而上的动力,胯、腰、肋三部分成弓背形向上崴动。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作业:复习本节课组和练习熟悉动作的基本要领,下节回课。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五)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第三章 云南花灯 第七至八节,2课时 授课类型:技法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示范、指导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云南花灯中跳颠步伐的特点与扣扇训练的内容;
熟步伐与动作。完成跳颠步伐与扣扇的组合。课上练习要严肃认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跳颠步伐的熟练掌握,基本动作的准确把握。难点:扣扇的技术。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七节,跳颠步与掌颠步
一、跳颠步——正步位站立,一腿经前中吸腿,同时另一脚跳颠一下,左右交替进行,双手在山按手经下弧线左右摆动,身体做正崴动律。
二、跳撩步——正步位站立,一腿经前中吸腿,向前侧撩弹,同时另一脚跳颠一下,左右交替进行,左手屈臂胸前扶背带状,右手在按手位及旁平位之间经下弧线摆动。
三、三步跳颠——正步位站立,脚掌着地行进三步,接一次跳颠步,双手背带状,肋部上下动律崴动。
要领——膝松弛有弹性,上下身协调配合
四、组合
1.主干动作:跳颠步、跳撩步、三步跳颠、崴 2.教学步骤
(1)单一训练跳颠步、跳撩步、三步跳颠 (2)上身“崴” 的动律练习 (3)上下身配合训练,从原地到流动 (4)辅助动作练习
(5)把组合分成两段单一练习,按组合顺序把两段接连起来,合音乐、排队形完成。组合略 第八节,反崴步伐与动律
1、云南花灯的“反崴”动作,在女性以中速稍慢的节奏来处理,体现了恬静、悠扬的女性美。
2、男性舞蹈表现时,步伐连贯、流畅,走起来潇洒大方、神采飞扬的阳刚之美。
3、反崴步伐:走场步、柔踩步、探步练习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1、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复习本节课组和练习熟悉动作的基本要领
民族民间舞蹈——维吾尔族舞蹈
(体态、动律、手位训练)
教学版本: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教材 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挺拔而不僵,微颤而不蹿,上身撒得开,脚步不离散的规范动作。 2.通过动律、手位的训练让学生们了解维族人能歌善舞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维族舞蹈的体态及动律特点。
2.
八个手位所具有的多样化、多层面及富于变化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维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资料。 2.
维族音乐的剪辑。
3.VCD、电视机、录音机。
教学方法:
首先放维族的音乐方式引导, 通过老师表演让学生产生兴趣,再介绍维族人能歌善舞的特点,最后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音乐《达板城的姑娘》
二、
欣赏体验
老师表演一段具有浓郁维族节奏的“赛乃姆”,让学生们感受维族的民族风格。
2.介绍维吾尔族人文、地理、风俗。 课件展示: 通过播放课前搜集的几个维族舞蹈组合来加深学生们对该舞种的了解。
3.提出问题: 维族舞体态、动律有什么特点
讨论得出: ①上身挺拔而不僵,上身撒得开。
②微颤而不蹿,脚步不离散。
三、实际教学
1.手位主干动作(八个手位)。
要求:
注意基本手型,四位手至八位手都有反面手位,手位之间替换动作常常用绕腕转换。
2.摇身动律
要求:
摇身动律是一侧肩胛骨带动后背,形成推送慢、收回快的前后摇动,应特别注意摇动的附点节奏与下身点颤动律的协调配合。
3.舞姿与脚位
(1) 提裙式前点步 做法:
双手自然下垂于体旁,双手捏住体旁的裙边,前方点步位,手腕与后侧上提90度,将裙摆拉开。
要求:
提裙式前点步为静止的舞姿动作,可用一侧胸腰。
(2) 托帽式后点步 做法:
右后点步位,体对8点,左手顶手位,右手在八位手上立腕,手心向上,感觉用右手脱住帽子,眼看8点方向。
要求:
提胯立腰,胸腰对8点上方走。
(3)
高举火把旁点步 做法:
右脚重心前点步,左手除大拇指外,四指形成捏空心拳于顶手位,右手自然下垂,眼看2点。
要求:
高举火把旁点步为固定舞姿,一般配合动律出现。
(4)
双手叉腰后点步 做法:
体对1点,右脚重心后点步位,双手虎口叉腰 。
四、小结
在维族舞教学当中,动律与手脚的配合协调性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眼、头的表现还没出来
六、作业(编排)
请同学们课后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排六个八拍的小组合(节奏的灵活性)
七、结束语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了维族舞蹈有别与其他民族艺术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格,浑然一体而鲜明独特,也同时领略了维族舞的热情和奔放,只有热爱自己的生活,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喜悦!
民族民间舞教案模板
民间舞蹈教案模板
民族民间舞《跳皮筋》教案模板
中国考级舞蹈教案模板(共20篇)
中国舞蹈第一级教案模板
下一篇:中班特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