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七月天山教学设计

| 来源:网友投稿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甘南镇中心学校 王丽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演示)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
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
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军粮城小学 杨帆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3、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这节课按照“读――说感受――再读”的过程进行,不可忽视充分的读。(增加重点)

难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

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课件的设计要注重图声并茂)

2.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切体会文章的感情思想) 教学过程:
一、赏图来揭题

1.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上一周,我们游览了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白银盘一般的洞庭湖、景色迷人的江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还有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今天,老师又将带你们去哪儿游玩呢?(板书:天山)你去过天山吗?你对它有了解吗? 2.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天山。(配乐欣赏天山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3.作者碧野在游玩天山后,如何用五百多字来表现《七月的天山》的美的呢?(板书补充完整:《七月的天山》) 二、自读通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七月的天山》文章非常美,作者的用词也非同一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吧!

3.有不理解的词吗?交流。

1 / 4 三、快读抓主线

1.过渡:正确地读词和理解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走进课文。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带领我们游览天山的?

2.出示要求:快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 3.学生交流。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4.教师小结: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就是这样由近及远,步步深入,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七月的天山的,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会运用。

5.这些表示游览顺序的词分别在那句话中,请画出句子来,齐读,出示句子: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四、美读找美景

1.过渡:站在不同的观察点,我们观察到的景物是不一样的,在本文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美景,等待着我们用回发现的眼睛去寻找!

2.出示要求: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自由阅读课文,用长方形框出作者主要描写的景物,用波浪线画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3.你们发现美景了吗?学生汇报。

4.根据学生回答,概括成“雪水、密林、野花”三个词。并板书。

设想:

A.“雪峰、云影、雪水、溪流”都是围绕一个字“水”展开的。七月的漯河是炎热的,可是七月的天山却给人(凉爽)的感觉。.除此之外,还描写了哪些景物及其特点呢? B.“树”:幽静。

C.“花”:绚烂。

5.板书小结:七月的天山,雪水是如此的凉爽,七月的天山,密林是如此的幽静,七月的天山,野花是如此的绚烂。 五、赏读寻方法

2 / 4 1.过渡: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它们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找出最美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在书旁写下感受,试着读出感受。待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佳句交流: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双比喻分别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B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也有两个比喻句,为什么比作银链和白莲?“飞泻、抛”等词感受到什么?) 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漏、斑斑点点、细碎”等词衬托出树林的茂密。)

D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读出排比句的味道,理解“五彩缤纷” (描写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生:五颜六色、五彩斑斓……师:描写一种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比如说洁白的……生:蓝蓝的、嫩绿的、通红的……师:这么多颜色汇聚在一起,就叫做五彩缤纷)了解为什么比作“锦缎、霞光、彩虹”?

3.小结:作者就是这样用一双回发现的眼睛,用各种各样恰当的修辞,把七月天山的美淋漓尽致的向我们一一展现。 六、结尾产共鸣

1.过渡: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读最后一段。

2、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改为陈述句。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感叹(生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3、如果你身临其境,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生赞叹。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你也会感叹(生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3 / 4 3.到过天山的李白这样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到过天山的洪亮吉这样说:此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到过天山的汪曾祺这样说:苍茫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3、齐读

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我们都会感叹(生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5、总结:是啊,这就是天山,作者碧野先生用丰富的想象、恰当的修辞、准确的词句把我们带到七月的天山,同学富有激情的诵读,让奇异的天山充盈我们整个教室,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七、诵读增积累

1.过渡:这是一篇美文,作者用精当、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我们一辈子也难见的美景,值得我们学习么?常言道:“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让我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记下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看谁记得多,记得好? 2.学生展示。

3.小结:这真是文章处处是美景,段段是美文,声声是美音, 八、作业分层次

最后,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喜欢的作业。

1)、请把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找出来,并摘抄在积累本上。

2)、请你运用本文学过的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描写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

3)、请你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你去过的一个地方。

3.:《天山景物记》。

九: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景物

印象

修辞 雪水

凉爽

比喻 密林

幽静

衬托 野花

绚烂

排比

4 / 4

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构及写作顺序。

2、能通过感受天山景物的美来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使用恰当的比喻,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通过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小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和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以比喻等修辞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作者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把分析课文与指导写作融为一体。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天山美景图片,复习导入

1、欣赏天山图片,

2、课前我们都自习了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检查生字词。

3、七月正是什么季节?(炎热的夏季)而天山此时却像什么季节?(凉爽的秋季)

4、天山有如此特殊的气候,那又会有怎样独特的景物呢?刚刚我们欣赏了天山风景的图片,现在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文字一起去领略一下那里迷人的风光吧!

二、学习新课

(一)、默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把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和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并想一想这样两个问题: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

2、

3、4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天山的美,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进入天山看到的哪些景物?

2、作者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呢?瞧!老师为了检验大家自主阅读的情况,设计了这个习题,请同学们帮老师补上句子中缺少的重点字词吧!

3、你发现了什么?白色的云飘在雪峰上却变成了灰色的,说明了什么?

4、点名读,范读!

5、你感到了雪山怎样的美?让我们用声音把这种高大、圣洁表现出来吧!

6、作者能通过文字把雪山圣洁的美展现在我们眼前,仿佛身临其境,这都是因为他使用了恰当的比喻句。

7、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句子。

8、点名学读,并回答,读了这个句子你想说些什么?

9、再次请你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一句想象画面,看看会有什么感受!

10、当老师读到像千百条银链时,你们感受到雪水流下来时是多么(壮观),当老师读到千万朵白莲时,你会觉得浪花多么(洁白、美丽)当老师读到飞泻、汇成、往上抛、鱼儿在跳跃时你感到雪水是多么(有气势、有生机)

11、让我们把雪水的壮观、浪花的洁白,还有它们的气势读出来吧!

12、老师请女同学读描写雪峰的句子,男同学读一读描写雪水的句子,我们来感觉一下,作者描写的这两处景物带给我们的感觉有什么变化?

三、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生自学第

三、四自然段。

1、现在我们随着作者再继续往里走吧,看看我们又会看到怎样的景色,请同学们分组用老师刚刚教你们的方法自学第

三、四自然段。可以用以下几个步骤:

(1)想想第

三、四段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

(2)自已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找出来并把重点字词画下来,想想作者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3)作者这样写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

2、指名学生汇报第三自然段。

3、为什么作者用漏下,不用照下?

4、指名学生汇报第四自然段(重点写了野花)你找到的直接描写野花的句子是哪个句子?

5、把野花比作三种事物,这样会不会觉得重复累赘呢?为什么?

6、除了这个句子是写野花,课文还有几个句子看似在写马写人,其实还是在写花,有谁画到了这样的句子。

7、全班同学齐读句子,读完后你有什么感觉和发现?

8、在这个句子当中也有一个字用得准确而巧妙,是哪个字呢?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作者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1、当作者骑在马上,浮在这无边的花海时,当他伸出手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时,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2、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谁把这个句子改为陈述句?

3、读一读两个句子,哪种效果更好?为什么?

4、是真的没有花园能比得上吗?

五、小练笔

1、同学们的表达能力真强,每年的4月份,来参观我们学校的家长和学生就很多,假如你就是接待员,你能按照游览顺序,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美景吗?

2、尝试一下,列一个提纲吧?

3、小练笔,交流汇报。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不但感受到了天山的美,而且体会到了作者语言表达方式的美,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祖国有这样美的山川感到骄傲,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祖国语言文字多么的精妙!老师也因你们精彩的表现感到欣慰和快乐!谢谢孩子们!下课!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这篇文章属于略读课文,但文章的语言、内容都很美,很深,读起来不会很流畅,因此,要加强指导。

学生不仅仅会读,更要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积累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教法与学法:自能读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读法与写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析题导入

七月的天山也就是天山之夏。夏天暑气袭人,而在天山却像秋天一样凉爽,这是为什么呢?随机简介天山资料。(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景色宜人。)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一睹它的风采。

设计意图:从课题解析入手,让学生明白天山的位置,以至产生迫切学习的愿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按自学提示,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描写的景物是怎样的? 学生找每个自然段的过渡句,提取每段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水、林、花三方面的景色。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学习课文的基础。抓过渡,理清文章思路,教给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提高概括能力。

三、品读感悟,领会表达。

1、作者初进天山,看到了那些景物?有怎样的感觉? (雪峰、雪水、溪流,作者写得非常优美)

2、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批注词句交流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太阳光

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
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

3、天山密林和野花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喜欢的句子,做批注谈体会。 (1)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
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3)野花五彩缤纷,像„„像„„像„„三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花的繁多,花的绚烂,花的优美之极。

4、小结写法:作者整篇巧用过渡,移步换景。每部分都用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手法,把天山的独特美景具体的展现在人们眼前。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设计意图:每个景点抓住具体生动的语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学习作者多样化的修辞手法。

四、积淀语言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作业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4﹡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移步换景法形象具体地展现天山的景色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从哪方面把文章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教学活动:

一、激情导入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到处都有美,我们缺少的是对美的发现。的确,在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学生自学

1、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想一想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景象。

2、交流反馈天山印象。

3、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

1、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在书旁做些批注。

2、同时正音、解词、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

3、交流写了哪些景物。

四、学习课文

1、哪处景物最吸引你?读着读着,雪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看图读,引读写雪峰和小溪的句子。

2、现在我们进入了原始森林,自由读,原始森林又让你有什么感受?

3、读写花的句子,仔细品味你有什么体会?

五、想象时空

我骑着马走在无边的繁花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六、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作业设计与布置

1、摘抄课文优美词句。

2、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走进天山:雪峰 溪流

感受

游览的顺序—再往里走:森林

大自然的美

走进深处:野花

《七月的天山》的优秀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课件《七月天山》优选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推荐访问:天山 教学设计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