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 来源:网友投稿

. 《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老师领进门》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至深的课文。作者曾是我国五十年代初,中国文坛上被誉为”神童”的作家刘绍棠。其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清新朴实。课文先写”我”读小学时遇到了田老师,他是一位口才、文笔都很好的老师,再写田老师每讲一课都会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我”很感激他。”领进门”不仅仅是将学生领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更是为学生缔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课题是”老师领进门”,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认为一个人的成才主要靠老师的教育和栽培。其实,自身的努力才是最为重要的,”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强调的是后一句话。文中的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很含蓄,表达的也是自身努力的重要性。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尊师”是美德,还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成才,起决定作用的是自身的努力。

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1、选材有点有面,详略得当,详写开学第一天的情景,四年受业一笔带过。2、语言委婉,含义深刻,运用了大量的俗语、谚语,有较强的表达效果。3、人物形象鲜明,文中刻画了田老师循循善诱,博学多才,口才好,文笔好,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1 / 9

.二、学情分析:

本课出现了一些现在不常用的词语,如”私塾、叩拜、受业”,还有不少俗语、谚语,这对句义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因而教师一开始应引导学生学习字词,然后再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后要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的情感。

三、设计思想:

力求体现语文课所特有的体会语言、感悟语言、鉴赏语言的特点。试图抓住课文关键的语句自主探究,以反复朗读为主要手段,在读中感知课文,读中想象感悟,读中探究思考,读中习得语感,读中接受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四、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解读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内涵;

3、加强朗读,感悟体验田老师在教书育人上崇高的境界,感受作者对小学老师深深的感激、尊敬之情;

4、明白一个人的成才关键要靠自身的努力。

五、教学重点:

感悟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教学难点:

感受田老师教书育人的高尚人格,体会师生之间的桃李

2 / 9

.,明白自身努力的重要性。

七、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课时:三课时

九、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识字学词,通读课文;

2、背诵小诗,复述故事。

二、教学过程:

小诗引入

1、背诵小诗

课件出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小诗,可能有些同学以前读到过,请你自由地读一读。

你觉得这首小诗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指名读,读出韵味。

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它背诵下来。

2、复述故事

既然大家都已经会背诵了,谁来说说,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这首看似简单的古诗,要让一年级的小朋友记住可不是

3 / 9

.一件容易的事。有一位老师却巧妙地将它编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想读一读吗?

理解”姥姥”。指导学生把这段话读准确读通顺。

谁能看着这首小诗,把这个故事讲一遍?

通读课文

1、给一年级小孩子讲这个故事的老师叫田老师,田老师讲的这个故事让作者终身难忘,四十年后依然记忆犹新。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剩下的文字。

2、识字学词,出示:

正月

私塾

生涯

叩拜

戛然而止

受业

指名读,读准字音。”正”是多音字。

3、以词带句,理解词义,读通句子。

出示: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到邻村小学读书。

正月就是一月吗?

老师姓田,私塾出身,17岁就开始教师生涯。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谁知道私塾?

什么叫”私塾出身”呢?

”生涯”在这里怎么理解?

开学头一天,我们叩拜之后,便排队进入教室。

叩拜是怎样的动作?

4 / 9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什么叫”戛然而止”?

田老师突然停止讲故事,”我”为什么仍在发呆?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4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受业”指什么?

幼时的刘绍棠跟从田老师学习4年,田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刘绍棠听得入迷,恍若身临其境。这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比喻的?

4、田老师讲故事能让幼时的”我”听得入迷,身临其境,你知道原因吗?

作业布置

作业本题。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明白自身努力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

老师领进门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能猜测一下作者的身份吗?

出示:

5 / 9

.刘绍棠,1936年2月生,1997年3月病逝,终年61岁。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2、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40年的小学老师,心情如何?他们的交谈中,大作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语是什么?

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

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谁来读读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

4、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再次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5、同学们,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 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6 / 9

.6、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 !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还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谈体会、朗读指导。

修行靠自身

1、同学们,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

出示:

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句话怎么理解?

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又该如何理解呢?

学生交流后出示:

田老师很谦虚。

田老师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田老师当年并没有要刻意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7 / 9

.田老师是在说,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

齐读: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2、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田老师的教育对年幼的刘绍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时隔40年,已经成为大作家的刘绍棠还是那样的尊敬老师,老师又是那样的虚怀若谷,难怪作家最后深情地说--

出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如何理解?

”插柳之恩,我怎能忘?”如何理解?

请你加上”因为、所以” 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

师恩难忘,难忘恩师,难忘就在于老师用他润物无声的精湛教艺把学生领进了知识之门、理想之门、人生之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田老师的高尚人格和师生之间的桃李深情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我们再读读最后一段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作业布置

出示:

8 / 9

.

1、家庭作业:搜集一些关于赞颂老师的名言,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

2、周末作业: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一件事写下来。

3、课外阅读:感念师恩的作品有很多,老师推荐几篇给大家,课后你们可以读一读。

鲁迅

《藤野先生》

毛泽东

《我的老师徐特立》

梁晓声

《师恩难忘》

贾平凹

《我的老师》

大卫欧文 《我最好的老师》

第三课时

1、交流关于赞颂老师的名言。

2、听写词语。

3、完成作业本题。

9 / 9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导读:
一、老师领进门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能猜测一下作者的身份吗?(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教师简介刘绍棠,1936年2月生,1997年3月病逝,终年61岁。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2、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40年的小学老师,心情如何?(激动不已)他们的交谈中,大作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语是什么?(谢谢、感谢)

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4、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5、同学们,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6、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还可以从哪看出来?

①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谈体会、朗读指导。

二、修行靠自身

1、同学们,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出示)

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喻有心做的事办不成,无意做的事却获得成功)

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又该如何理解呢?(学生交流后出示)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2、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我怎能忘?”如何理解?(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请你加上“因为、所以”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板书:

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一、老师领进门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能猜测一下作者的身份吗?(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教师简介刘绍棠,1936年2月生,1997年3月病逝,终年61岁。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2、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40年的小学老师,心情如何?(激动不已)他们的交谈中,大作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语是什么?(谢谢、感谢)

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4、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5、同学们,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6、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还可以从哪看出来?

①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谈体会、朗读指导。

二、修行靠自身

1、同学们,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出示)

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喻有心做的事办不成,无意做的事却获得成功)

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又该如何理解呢?(学生交流后出示)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2、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
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我怎能忘?”如何理解?(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
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请你加上“因为、所以”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板书:

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老师领进门

教学目标: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学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造句。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2节。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能猜测一下作者的身份吗?(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教师简介刘绍棠,1936年2月生,1997年3月病逝,终年61岁。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2、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40年的小学老师,心情如何?(激动不已)他们的交谈中,大作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语是什么?(谢谢、感谢)

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1 / 4

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4、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5、同学们,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6、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还可以从哪看出来?

①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谈体会、朗读指导。

二、修行靠自身

1、同学们,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

2 / 4 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出示)

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喻有心做的事办不成,无意做的事却获得成功)

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又该如何理解呢?(学生交流后出示)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2、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
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我怎能忘?”如何理解?(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
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请你加上“因为、所以”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3 / 4

板书:

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师恩难忘

4 / 4

《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老师引导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联系上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

1、谈话:“记得诗歌《爸爸的老师》吗?”(出示这一课文,齐声朗诵)

是啊,无论多么伟大的任务,都从学习识字、学习简单的加法开始,都有启蒙老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回忆了他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老师领进门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老师是谁?老师领谁进什么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课题提出的问题

(随机形成板书:) 领 进

田老师 —————→(文学创作之门)

刘绍棠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介绍作者(课件)

3、引入: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田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三、研读课文田老师讲故事部分

1、找到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讲的故事部分(第5—10自然段),快速的轻轻读一读,想想,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田老师是一位讲故事高手?

2、交流:你觉得田老师讲故事的本事怎样?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3、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交流出示句子。

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
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组织讨论:
A、问:这句话是围绕句子中哪个词语来写的?(入迷)“入迷”是什么意思?句中的哪些词语生动的表现了“我”入迷的样子? B、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会入迷?

C、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深、身临其境;
我喜欢听田老师讲的故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田老师的文学艺术吸引了,感染了,从此我爱上了文学,形成了从事文学的愿望。) ②小结过渡

一首小诗就有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粒文学的种子,播入我幼小的心田。

出示句子: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A、“门下受业”是什么意思?(跟老师学习)这是个什么句子?从那里看出的?(比喻)

(明确这是个比喻句,重点词语是“春雨点点入地”)

B、都是些什么故事?从动人的故事中读懂了什么?(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C、小组讨论:田老师讲故事和 “春雨点点入地”有什么联系? (田老师那上千个故事不仅把作者引入令人神往的境地,而且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发了他编故事的欲望,这样也就把他领入了一扇文学创作之门。田老师的教学方法真高明!)

作者为什么要用“春雨”来比喻呢?闭上眼睛想象:当种子受到春雨的滋润会是怎样的情景?它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感受作者内心的舒畅、欣喜以及对田老师的感激之情。)

个别朗读句子将作者的舒畅、欣喜、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D、田老师像“春雨入地”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首古诗(出示)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

三、研读课文感谢老师部分

1、正因为这些,当我功名成就,衣锦还乡的时候,看到我阔别四十年老师,我还像小学生一样向老师鞠躬。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2.师:回到现在,作者再次看到田老师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 生:感激之情

3.(师白):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了。)

2、面对学生的深深感谢,田老师是怎样做的?

老人家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出示) (1)理解“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意思。

(学生交流后出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2)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反映了什么?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3、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

(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
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如何理解?

(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
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这句话大家来读读,你读出了作者对田老师的什么感情?

(培养一个人才要花费很多的心血,即使田老师谦虚地认为自己并没有特别为作者做过什么,但作者仍旧对老师当年的栽培深怀感激。)

4、感情朗读

——当作者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讲述着那娓娓动听的故事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情感流淌于笔端,写下这样一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回到家乡路遇恩师,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时,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功成名就,在文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时,他还时时想起这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真是“师恩难忘,难忘恩师”啊!(板书: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5、刘绍棠认为,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所以一直以来在他的作品里有很赞美老师的话,让我们来轻轻吟诵吧—— (大屏幕出示)(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四、小练笔:写几句表示祝福和赞美老师的话。

几十年过去了,作者对他的恩师念念不忘。六年的小学生活,你肯定也有难忘的老师,请你写几句话向老师表示祝福或赞美。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真是师恩难忘啊!有一天,当你长大成人,面临选择自己职业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正是由于当年的一位老师激发了你对于某一专业的兴趣才决定了你今天的选择。当然,有句话说得好,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走进门后,想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还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六、朗诵诗歌:感谢您,老师! 板书设计

领 进

田老师 —————→文学创作之门)

刘绍棠

插 终

柳 生

之 难

恩 忘

上千个故事

(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

老师领进门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2、在老师引导下,能联系上下理解并说出课文中部分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三、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过渡谈话,引入新授内容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出示投影画面:此时“我”向老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情?

3、组织讨论后读课题:

提问讨论:老师把“我”领进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文中哪一节告诉了我们?

讨论板书:文学创作大门

4、句子中的“这个方面”指什么?(“从事文学创作”、“丰富的想象力”)

5、小结:

6、出示文中小诗:(投影)

7、谈话:这首诗没有故事情节,可是通过田老师合理丰富的想象,同时自然巧妙地用诗中1—10的数字,构成一个完美,有情趣,又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8、听故事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故事情节)

(三)重点理解句子含义。

1、投影出示句子: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
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2、理解句子含义(提示谈理解方法,出示小黑板)

组织讨论小结:理解这句话,应该抓住“入迷”、“身临其境”、“发呆”、“惊醒”等词语,体会“我”听故事时入迷的程度。这个句子说明田老师的故事讲得十分精彩,我听得如痴如醉。

3、投影出示句子: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组织讨论小结。

4、过渡谈话,全班齐读13、14节。

5、出示投影句子: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6、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两个“树”和两个数量词:十年、百年。

组织讨论小结:说明培养人才比培养树木更困难,需要的时间更长。作者之所以能够成为作家,是因为田老师的培育,所以“插柳之恩,

7、提问加深理解:上文的“柳成荫”是什么意思?

讨论小结:这是一篇文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说明“师恩难忘”,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附板书

8、老师领进门文学创作大门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真读文,感受田老师生动有趣的教学,感悟其教书育人的润物无声。

2、在阅读中理解“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的意思;
学习用“娓娓动听”或者“恭恭敬敬”造句。

3、在读文中提升情感,理解“插柳之恩”的意思,感悟作者对启蒙老师深深的感恩情怀。

【教学重点】

1、感悟体验田老师教书育人的润物无声;

2、体会田老师对“我”的影响力巨大。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田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走进人物

齐读课题。

二、“点点春雨”——走进田老师

1、自由接触文本,力求通顺地读,读出感受来。

读后交流:作者笔下的老师有哪些言行打动了现在的你。

2、出示: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

(1)初读。

(2)重点词交流:上千个、点点春雨、滋润。

(3)引导学生理解田老师的故事和“春雨滋物”的关系。

(老师的故事多、知识如春雨一样滋润心田。)

3、情景重现开学第一天。

出示: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1)师范读。

(2)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指名读。

(3)找到相关段落读一读这个故事。

(4)选择其中一句,找到相应的故事内容学着田老师娓娓动听的语气讲一讲。

学生讲述故事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娓娓动听”的深刻含义,并指导学生努力讲出这种语气。

(5)思考当时作者“我”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呢?找到这个自然段,尽情读一读。

出示: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1)指名读

(2)重点词语理交流: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发呆、捅。

(3)引领学生由词至句,体会田老师讲故事精彩、生动的特点。

4、田老师凭借着他的好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竟然把一首小诗编成了一个趣味生动的故事,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生齐读:“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

5、作者“我”听到的仅仅是一个个故事吗?除故事本身之外,“我”还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再读。

(读出老师对“我”的教育:前人种花,后人欣赏;
好的东西要一起分享;
听从大人的指导……)

6、教师小结:田老师的故事,多么像春天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

三、“插柳之恩”——被“我”感恩情怀所感动

1、了解刘绍棠其人,出示简介材料

2、指名读,谈感受。

3、结合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看看刘绍棠又用什么打动了现在的你。

4、出示: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遇到田老师正拄着拐杖在村边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引导学生抓住“40年、恭恭敬敬”等词语,感受作者那份真挚的感恩之情。

5、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罢了。

出示: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引导学生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感悟这句话蕴藏着的深刻内涵。

四、“师恩难忘”,因吟诵而精彩

1、岁月匆匆,四十年过去了,但在作者的心中,当年老师的插柳之恩却始终难忘。

出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2、指名读,理解上下句的意思。

3、以读代讲,情感升华:

这插柳之恩对于学生“我”而言,终身难忘;
可在恩师的眼中不过是无心插柳而已。恩师又一次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了“我”——做人要虚怀若谷,为此:

——当“我”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讲述着那娓娓动听的故事时,“我”不禁感慨万千,欣然道出了这发自肺腑的激情独白——(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终身能忘。”)

——当“我”回到家乡路遇恩师,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时,“我”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当“我”功成名就,在文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时,“我”仍旧时刻铭记这句话——(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终身能忘。”)

4、引导学生轻轻吟诵散见在刘绍棠作品中赞美老师的佳句——

出示:

老师,无论我长成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我都会用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意,向您祝福!

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
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老师,我终生感激您!

即使我两鬓斑白,依然会由衷地呼唤您一声——老师!在这个神圣而崇高的字眼面前,我永远是一个需要启蒙的学生。

——刘绍棠

指名读。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四十年的岁月没有冲淡作者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引导也向所有教育过他们的老师深情地道一声——出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一、谈话揭题:

1、你还记得那些曾经教过你的老师吗?你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2、常言道“师恩难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回忆自己启蒙老师的文章。(读课题)你觉得课题的重点词应是哪个词?

3、刘绍棠简介:

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有社会主义“田园牧歌”之美誉。后遭波折,益增其华,出版长篇小说12部,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花街》、《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四十余部,就是这么赫赫有名的作家却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启蒙老师——田老师。大家想像一下那该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过渡:他是不是就是你们想象中的老师呢?他又把作者领进了什么大门呢?请同学们来读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指名分节读课文,提醒读好儿化音。

三、再读课文、边思边读

1、默读思考:田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他把我领进了什么门?

2、交流:

(1)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田老师,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直接用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概括。

小结:口才好、文笔好;
桃李满门的;
善讲故事的;
谦虚的;
很有教学方法。

(2)田老师把我领进了什么门?板书:文学创作之门

(启发引导:文中的我是一位作家,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可见田老师把我领进的是文学创作之门。)

四、课堂作业。

完成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感悟体验田老师在教书育人上崇高的境界以及作者对小学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2、联系上下文,解读课文中关键语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的内涵。

3、培养学生精读深思的习惯,在探究中获得学习的愉悦。

4、通过“读写拓展”等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渡: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桃李满门,他不仅口才好,而且文笔也好,是他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

1、默读3—7节,思考:文章用一件什么事例来出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板书:小诗编成故事

2、齐读小诗听老师讲故事(老师范读故事)

3、作者听到的仅仅是故事吗?请再读读田老师编的这个故事的内容,联系课文前面对他的介绍,想想除了故事本身之外,我还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交流后小结: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前人种花,后人欣赏,要把好的东西留给大家;
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听从大人的正确教导。

过渡:这么动听这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作者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4、书上哪些句子写出“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1)齐读第6节(出示句子)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2)理解第六节句子

句子中围绕哪个词来写:‘入迷’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入迷?

在文中找出与它相联系的句子、词语、(娓娓动听)还有哪些词语描写我入迷的样字?

(3)展开想象

出示句子: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我好象看见……又好像听见……还好像……

5、还有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用曲线划出

(1)出示句子:“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2)理解句子:我在……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启发解决:会从上千个故事中学到些什么?是老师刻意教的吗?)

小结:在不知不觉中,我学到了那么多。正如杜甫诗《春夜喜雨》中写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感情朗读(高兴、感激之情)

二、学习8,9节

1、过渡: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田老师影响培育了我,使我开了窍,使我受益四十年,“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出示)

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喻有心做的事办不成,无意做的事却获得成功)

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又该如何理解呢?(学生交流后出示)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过渡:老师虽然不认为学生成才是自己的功劳,可作为学生怎么会忘记老师恩情呢?

2、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
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我怎能忘?”如何理解?(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
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请你加上“因为、所以”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3、请齐读8、9节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小结:田老师像“春雨入土”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难怪一位知名作家在阔别老师40年以后,还能像小学生一样恭恭敬敬地行礼。让我们满怀感念师恩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节。

四、拓展训练(选择其中的一至二题试一试)

1、同学们,我们能忘记老师的恩情吗?你想对深深地关心着你,帮助过你的老师说说你的心里话。

2、从幼儿园到现在,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老师,带着感激之情写一写你与老师之间的一段往事。

3、感念师恩的作品有很多,老师想推荐几篇给大家,课后你们可以读一读。

《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共2篇)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老师你好教学设计

出色老师教学设计

人类老师教学设计

推荐访问:进门 教学设计 老师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