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教学设计
《透镜》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本节内容在整章中的地位: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是本章的基础,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的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本章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透镜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有所了解,并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都是很有价值的。
【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在 14—15 岁,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勇于探究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已经有一定的归纳能力,能对较简单的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
3、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知道如何用光路图呈现简单的光学现象。
4、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透镜和一些光学现象,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打下了经验基础。
【设计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以多彩的自然现象导入课题采用实验进行探究,逐步深入,使学生真正懂得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通过科学探究体会到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
(3)会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 过程与方法 (1)会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会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
(3)能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能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的作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3)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两个概念的理解;
光路的作图。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凸、凹透镜、透镜对光线作用一套器材、光具盘、光源、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刻度尺、白纸板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在前一章光现象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有所了解的镜子是什么?(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那么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镜子?(比如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展示眼镜】教师拿一副老花镜和近视镜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老人家戴老花眼镜和年轻近视的人戴近视眼镜,与前面所学的面镜相同吗?谁能说出在生活中不戴或戴上眼镜来看东西时的情境呢? 3、【教师讲述】像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一类镜子,它们都是透明的,我们把它们叫做透镜。用这些透镜能够纠正视力,只因为它们对光能起一定的作用,具体是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 凸透镜和凹透镜 1、提出问题: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 2、整体感知:分别出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让学生认真观察,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师]通过观察和讨论,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生]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有往外凸的. [生]透镜可以分为两类. [生]一类是两面往外凸,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 [生]另一类是两面往里凹,也就是中间薄,边缘厚. [生]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 [生]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cave lens). [师]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概括,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 3、教师归纳: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薄透镜: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
[师]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它们是什么透镜? [生]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生]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师]引导学生了解除了玻璃外,冰、水等其他透明物质都能做透镜。
[思考] 属于凸透镜的是:A、C、D 属于凹透镜的是:B、E、F (二)、 认识主光轴和光心 图一 两球相交 如图一所示,我们看到两个交的球形的公共部分就是一块凸透镜,这 两个球心的连线叫做 主光轴 ,这块凸透镜的中心叫做 光心 。
图二 主光轴和光心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A B C D E F
许多同学可能都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只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 一侧,调整放大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有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光斑处的温度很高,如果 长时间照射,纸会被烤焦,甚至燃起来。这个现象提示我们什么?(放大镜能把光会聚起来) 放大镜是凸透镜,看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那么凹透镜也能使光会聚吗?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
1、【演示】教师演示用平行光源、光具盘、凸透镜、凹透镜来演示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 用:
(1)让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图三)。
(2)让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几束光射向凹透镜,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图四)。
图三 凸透镜使光会聚 图四 凹透镜使光发散 2、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 聚的作用 ,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 。
O F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通过光轴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不同。
(四)、焦点和焦距 实验发现,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 焦距。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如图五所示。图中 F 表示焦点, f 表示焦距。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 板书设计】 第一节 透镜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3、薄透镜: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
二、主光轴和光心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3、通过光轴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四、焦点和焦距 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 F 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 f 表示。
【 课堂练习】 1.中间 厚 、边缘 薄 的透镜叫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间 薄 、边缘 厚 的透镜叫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它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FO F F O ff
3.一束平行光射到凸透镜上,出射光线一定是(D) A.平行光 B.会聚到焦点 C.发散光 D.会聚光 4.在下图方框中填入适当透镜。
5 . 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 a 、 b 、 c 、 d 、 e 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 a B. b C. c D. d 6. 下列关于透镜光学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都不变 B.经透镜后其光线是发散的,该透镜肯定是凹透镜 C.经透镜后其光线是会聚的,该透镜肯定是凸透镜 D.以上说法都正确 7.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8. 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的凸透镜,为了使灯丝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灯珠放在( )。
A.焦点处 B.焦点以内 C.焦点以外 D.任意位置
9.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则在虚线处的透镜应是( )。
A.凸透镜 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 C.凹透镜 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不可以 解析: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是指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 “ 远离 ” 了主光轴,不能将发散作用理解为折射光线是发散的。如果射向凹透镜的光线是会聚的,经过凹透镜后,可能仍然是会聚的。
答案:C 10. 如图所示, SA 、 SB 是光源 S 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 SA 平行于主光轴, SB 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出射光线(注意标出箭头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必定经过凸透镜的焦点;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必定平行于主光轴。
答案:如图所示 【 小结】 1. 知识方面 2.学习过程的体会 【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动手动脑学物理 1、2、3、4。
3.预习“生活中的透镜”一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共7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学反思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德育渗透教学设计(共20篇)
上一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总结报告
下一篇:医院办公室医德医风考核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