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青岛版比教学设计

| 来源:网友投稿

《食用菌》教案

沙沟镇茶棚小学

韩青松

教材分析

《食用菌》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中的一课。

本课是按照“探究蘑菇的生长环境,观察蘑菇的生长环境——交流有关食用菌的资料——了解蘑菇的繁殖特点,识别有毒蘑菇”的思路编写的。这是在学生对真菌世界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以及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不断扩大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为他们后续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了解食用菌的种类,能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课堂环境下蘑菇等菌类实物资源的局限性,使学生从感官上对食用菌进行观察与了解受到限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措施:重点是进行充分、有效的课前准备。一是要学生尽量利用好身边资源,从市场等地方搜集种类尽可能多的食用菌;
二是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突破课堂活动中观察类资源的局限性,从多角度、多场景中进行观察认知;
三是在教学形式上,以活动为主线,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达成课堂教学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能通过实物、互联网资源及其它信息源,认识更多的食用菌。

②能通过实物观察、互联网资源,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2.过程方法目标:

①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食用菌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基本形态特征。

②亲身经历科学调查、观察、查阅和整理资源等科学探究的过程。

③能对网络信息、其它信息源的信息进行有效获取与加工,进而建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

②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

③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方法

1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活动为主线”的原则,本课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并辅助以讲授法、谈话、讨论法。

此外,在每个活动环节,充分发挥互联网搜索的大信息量、即时查寻、媒体形式多样等优势,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活动中的技术支持作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活动准备:师生利用“百度搜索”、图书查阅等形式搜集尽可能丰富的教学资料;
收集平菇等一种或几种食用菌,准备放大镜和镊子等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之前,同学们已经通过访问、上网等方式了解到一些有关食用菌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共同来梳理一下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

二、探究过程

1、活动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摆放、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每个同学在整理资料的同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本课必须依靠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动。课前准备活动是否充分、有效直接决定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否能够得以突破。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生成。

2、组织交流

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交流主要内容: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 学生:(1)下雨后的粪堆旁边 (2)下雨后的草丛中

(3)在腐败的木头上泼上水后也能长出不少伞状的蘑菇 (4)长期遮阴的地方容易长出蘑菇 „ „

教师出示课件,向学生呈现真实的蘑菇生长环境。

小结:蘑菇生长在潮湿、阴凉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前搜集整理资料,将零散的信息经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梳理,使学生对蘑菇的生长环境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3、组织观察,认识蘑菇的结构,认识蘑菇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蘑菇的外部结构,然后观察蘑菇各部分的特点及内部结构。(特别注意: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蘑菇,特别是从野外采到的蘑菇。观察完毕,必须要洗手。)

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准备好的几种蘑菇。

学生讨论交流一段时间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观察结果。

生:蘑菇的上面长着盖。

下面长着长长的柄。

在盖的下面长有很多褶。

有的盖是圆的,有的盖是半圆形的。

„ „

教师指导学生将菌柄用镊子剥开,观察菌柄内部结构,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观察结果。

生:撕开后,能看到很多丝状的东西。

顺着撕开比较容易。

„ „

教师:大家看到的菌柄中的丝状物就是菌丝,顺着菌丝就能很容易的把蘑菇剥开。请同

3 学们交流并总结蘑菇的结构特点。

生:蘑菇上面长着盖、下面有柄、里面长着菌丝。

„ „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蘑菇外部结构。

教师小结:成熟的蘑菇包括菌盖、菌褶、菌柄、菌丝以及地下菌丝。

教师提出问题:蘑菇是靠哪个部分吸收养料进而生长的? 生:菌柄。

菌丝。

地下菌丝。

„ „

教师小结: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进行生活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于简单工具,学生对常见的、容易收集到的几种食用菌进行观察,借助于课本资料及教师提供的课件图片,认识并说出蘑菇的外部结构名称。从感性认识过度到对蘑菇的一般性结构特点的认识,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4、指导学生了解蘑菇的繁殖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将采集到的成熟的蘑菇放在白纸上,轻轻敲一敲,有什么发现?

4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口鼻尽量远离白纸,以防蘑菇孢子吸入口鼻) 学生:有很多微小的颗粒落到纸上。

很小,必须用放大镜看。

„ „

教师:它像不像植物的种子? 学生:像。

教师:这就是孢子,蘑菇依靠孢子进行繁殖。还可以利用菌丝进行繁殖,就像有的植物既能用种子繁殖,也能用植物体的其它部位繁殖一样。

用多媒体展示蘑菇的孢子生殖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由动手实验观察,通过课前查阅互联网,更进一步了解蘑菇的特点——蘑菇是靠“孢子”繁殖的。

5、指导学生识别有毒蘑菇。

教师提问: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食用菌》,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叫做食用菌呢? 生:不能。

教师:请举例说明。

生:在粪堆旁边长出来的蘑菇脏,不能吃。

不是买来的蘑菇不能吃。

不能随便从野外采集蘑菇。

5 „ „

教师告诉学生,食用菌顾名思义是能够食用的真菌,能不能食用和它生长的地方以及是否购买和从何地采集没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几种有毒蘑菇的图片,教给学生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白毒鹅膏菌

白黄粘盖牛肝菌

大鹿花菌

毒鹅膏菌

粪锈伞

毛头鬼伞

教师让学生观察以上图片,结合课本资料卡教授给学生辨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一看颜色

有毒蘑菇颜色鲜艳,有红、绿、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8 二看形状

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有毒蘑菇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盖厚实,菌柄上有菌轮,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三看分泌物

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柄,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后不变色;
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四闻气味

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设计意图:利用资料卡,结合实景画面科学明了的优势,进一步增长学生识别有毒蘑菇的知识和经验。

6、认识各种各样的食用菌

在学生进行实物观察之后,教师给学生展示蘑菇的图片资料,丰富学生的观察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部分食用菌图片,让学生抢答,说出名称。

双胞蘑菇

香菇

金针菇

平菇

羊肚菌

蒙古口蘑

设计意图:利用多幅彩图,让学生充分感受每种常用食用菌的外表形态,体验食用菌的丰富多彩,了解食用菌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生抢答,实现师生间基于信息的交流互动。

7、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蘑菇的结构特点、繁殖方式、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及很多的食用菌,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

三、拓展活动

拓展活动一:到菇农家里采访,了解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试着学习养殖少量蘑菇。(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菇农,根据菇农要求进行采访和学习)

拓展活动二:在雨后寻找蘑菇,有条件的可以拍下照片(附以说明,如名称、采集地、采集时间、环境条件等)或进行脱水后制成标本。(教师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防止引起中毒及其他不安全事件)

设计意图:学校所在地是农村,有农民利用玉米芯进行平菇养殖。其中有的学生家里就有平菇、香菇、金针菇等养殖项目。学生可利用以上条件,进一步了解食用菌的生长、繁殖条件,以此锻炼学生的观察、交流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反思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本节课的每一教学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表现机会、自主的参与和充足的活动时间。关注到每个学生个体,交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关注了学生的理解与体验。开展活动时,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只做引导者,充分发挥体现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支持,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本节课中,多媒体的应用,对于概念建构,对于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开展思考、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效应明显。

作为一节科学课,课堂上面对现实的资源相对较少,本节课教师和学生充分运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弥补了这一不足和局限,有利于教材内容之外的拓展,有利用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知识构建和能力训练。

3.课堂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整节课,学生都在“动”,都在“做中学”,在观察实验、交流汇报、知识拓展等形式中学习,在自主、互助、合作的方式中完成学习任务。没有死记硬背的知识灌输,完全是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开展的一种更重视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

4.联系生活经验,思路明了,教学设计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11 本课是按照“探究蘑菇的生长环境,观察蘑菇的生长环境——交流有关食用菌的资料——了解蘑菇的繁殖特点,识别有毒蘑菇”的思路编写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局限于课本内容,及时关注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梳理,让学生面对一个个实际问题,在强大的信息源中构建知识网络,便于学生认知和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有待研究的地方。一是受时间关系,对学生知识的拓展做得不够,信息内容的筛选有待注意;
二是互联网应用手段的作为科学课的有效补充,在处理实验与拓展性资源时,时间分配上尚需进一步探索。

12

《比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页例9,比多少。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等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3、渗透德育教育:事物的多少总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词语含义,正确地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具准备:课件、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五颜六色的小金鱼吗?有一位老爷爷就特别喜欢小金鱼,他还在家里养了好多好多的金鱼呢!老师今天就从他家里借来了3缸金鱼(指示实物),大家快来看看呀!(师生都围站在金鱼缸的两旁)

师:漂亮吗?

师:同学们看,除了这些漂亮的金鱼外,这儿还有一块牌子呢,看看写的是什么?(出示写着“黑金鱼10条”的标示牌)

师:黑金鱼有10条?大家数数看,是10条吗? [评析:把学生身边熟悉、喜爱的小金鱼带进课堂,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二、探究新知

1、探究用“多一些”描述两数之间的关系。

师:黑金鱼有10条,你们估计一下:花金鱼有多少条?把你估计的结果告诉你身边的同学吧!

师:我们通过对比观察两个鱼缸的金鱼,花金鱼确实比黑金鱼“多一些”。(板书“多一些”)

师:到底花金鱼有多少条呢?养金鱼的老爷爷告诉我们 “花金鱼15条”。(出示写着“花金鱼15条”的标示牌)同学们估得都和15很接近,真棒!

2、探究用“多得多”描述两数之间的关系。

师:你们再估一估:红金鱼大约有多少条呢?把你估计的结果告诉你身边的同学吧。(让学生交流议论)

师:能把你们估计的结果告诉老师吗?(汇报)

师:这一次同学们估计的条数好像要比上一次大得多了,这是为什么呢? 师:是吗?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吗?(板书“多得多”)

师: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如果我说红金鱼可能有十几条,你们觉得合适吗?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大家估计得对不对,老爷爷告诉我们红金鱼有48条,同学们估计得非常接近!不错!(出示写着“花金鱼15条”的标示牌)

师:虽然48和15都比10多,但15和10比较接近,我们只说花金鱼比黑金鱼“多一些”;
而说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指示板书)你们会用“多一些”和“多得多”各说一句话吗?

师:说得真不错!既然有“多一些”就有“少一些”(板书“少一些”),有“多得多”就有“少得多”(板书“少得多”),你们会根据这些金鱼的条数,用“少一些”和“少得多”各说一句话吗?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吧。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评析: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从现实数学问题出发,让学生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能从数学和语文学科兼容的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应用拓展

1、师:在生活中,我们更习惯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明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40页的做一做,如下图)

师:大家根据玫瑰的枝数,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各说一句话。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吧。(汇报时请

四、五名同学分别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各说一句话,教师做简单评价。

师:师:你们会填第三小题的两个空格吗?开动脑筋,看看你能发现几种不同的填法?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专门捕食害虫。(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第4题,如下图)你们知道它们都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吗?用笔把像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样的词语圈起来。

4、师:你们学得可真棒!老师再考考你们,在我们身边,你们能用今天学过

的四个词语来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评析:在知识反馈、应用拓展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与提高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猜数游戏

师:同学们,咱们现在来玩一个猜数游戏,好吗?(拿出一张背面写好了数的卡片贴到黑板上)

师:猜一猜,这个数是多少?谁先来猜?

师:还想猜吗?咱们再来一次吧!(重复上述过程)

师:还想猜吗?那就每2人一组,一个人提示,另一个人猜,开始吧。

[评析: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猜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有意识渗透了“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五、总结与谈感受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多少”(出示课题),同学们学会了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明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还玩了猜数游戏,你们觉得这样的学习有趣吗?有什么感受呢? [总评]本课教学设计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三缸小金鱼)引入,为学生提供了富有生活气息的具体情境。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2、注重体现学习方式。

这节课学习过程,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也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不但学生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且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

3、注重创设轻松课堂。

猜数游戏的设计,创设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这样氛围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课堂境界,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产生不可量化的效果。篇2:比多少的教学设计 “比多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制定了“比多少”一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我考虑的是这个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明白原来事物之间是可以进行比较的,而且不同事物之间会有不同的比较方式和不同的比较方法。相对于后面两个部分“比多少”还算是比较基础的,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但因为是作为引入的部分,比多少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接受比较这一思想,同时学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去进行比较。由于这一部分内容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学习者是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他们刚从幼儿园毕业没多久,很难一下子适应较长的教学时间,所以为了保证课堂效率,我需要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我会以一个故事的形式贯穿本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故事中出现的一些数据进行比较,同时在故事中告诉学生要学会分享。通过这个故事,主要是让学生有比较的思想,并有同样多、较多、较少这个概念。接着让学生看看书上三个猪兄弟的故事,让学生根据刚学的比一比、说一说。接着我会让他们同桌之间、四人小组之间比一比谁的笔同样多,谁的较多,谁的较少。最后让他们做几个练习看看他们的掌握情况,进行强化。

二:前期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比多少”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并会用一一对应这种最基本的比较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以及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意识。这一部分内容作为“比一比”这个单元的第一部分,显然是具有基础铺垫的作用,因此重要性可见一斑。在这之前,学生或许在生活中遇到过比较的例子却没有进行理论系统的学习,所以“比多少”是作为一个比较思想的入门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是必需的。而且,如今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再单单看中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还要考虑一个人的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些都是在数学学习中注重的一些内容,也是学生目前缺乏的素质。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会涉及让学生自己动手数一数、比一比等,需要学生自己动脑、动手,遇到较难比较的还需要与他人合作,这些过程都会培养学生使之具备社会需要的素质,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任务分析

“比多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学习任务。也是新课标教材中“数与代数”中有关“数感”的内容。该学习任务是在学生学习了前一单元“数一数”的基础上,通过数一数来比较物体的多少,是学习比一比的基础,这为以后数字与数字之间大小的比较以及后面数字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该任务的主要特点是通常结合第一单元数一数的内容来进来比多少这一部分的教学。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主要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并进行一一对应来比较物体的多少。因此本课时会将数一数作为进行数量比较的主要方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在数一数的过程中发现一一对应的规律,从而从本质上学会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教学重点:物体数量多少的比较

教学难点: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进行比较多少

学习者分析

学生是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学习“比多少我”这一任务的,多数学生的实际年龄为七周岁左右,该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表现为: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具有创新的思想,且对于新事物比较容易接纳。但因为出于好奇往往喜欢对新事物提出很多疑问。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都对自己充满自信,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是最棒的,特别是在与同伴比较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我在设计教学时要设计倾听学生提问的环节,也可以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多元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当然,还需要为学生设计部分能体验特定情绪变化的活动,不断地给予他们鼓励与表扬。学习该内容之前,学生刚刚学习了数一数这部分的内容,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不少比较的例子,对多少的比较稍微有点了解但没有系统的方法。因此比多少对学生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特别是要让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去比较物体的多少显得尤其困难。从以前的课堂观察看,我班学生的学习风格呈视觉型的分布。他们善于整体思维,但是如果没有看到所学内容的整体框架,思维就会缺乏逻辑性、分析性和条理性。而且学生必须在有意义的背景下学习心的内容,同时,由于他们思维方式比较散漫,常常会对正在学习的主题进行创造性的想象,这样会不利于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对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想象,让他们的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课堂内容,还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对自我的满意度,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帮助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生能够解释比较多少的三种结果,特别是“同样多”这种情况。

②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比较多少。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等实践活动自主探索。

②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积极思考与交流,共同探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生在自己比较多少时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

②学生在探索比较方法时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在故事中学会分享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人物头像、水果图片、小棒、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

一:听个小故事

①“一班要去春游,小明、小红、小刚、小花都带了很多水果打算分给班里的同学,小明有十个苹果,小红有八个梨,小刚有五个橘子,小梅有十个香蕉,有那么多水果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有水果吃了。”大家发现了什么呢?(预设:1.小明的苹果比小红的多2.小刚的水果最少3.小明和小梅的水果一样多??)我们把水果个数一样多的叫做同样多。板书:个数一样的叫做同样多。

②同桌找一找有哪些东西是同样多的?说一说 ③“老师看到大家都把自己的水果分给其他小朋友吃,觉得小朋友们非常懂事,好朋友之间是应该互相分享的,于是就把自己的水果也分给大家吃。老师打开自己的书包,有好多水果啊! 有苹果、有橘子、有香蕉等等,分完水果后小明有十二个苹果,小红有十三个梨,小刚有是十二个橘子,小梅有十一个香蕉。”现在大家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预设:1.小明和小刚的水果同样多2.小红的水果多3.小梅的水果少??) ④四人小组之间比一比谁的铅笔多,谁的少,谁和谁的同样多?说一说

二:“三只小猪”和小兔

①看看书上三只小猪的故事,小组讨论图画中那些数量是同样多,哪些多哪些少? ②小组讲一讲并说说从故事里学到了什么。

③大家真聪明!我们应该像小兔学习,在生活中多帮助别人。

三:一一对应

① 老师刚才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花朵图片,小组之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比的又快又准(九朵

月季,五朵牡丹,七朵樱花,七朵桂花)

② 小组说一说比较的结果和方法。

③ 像刚才大家说的方法老师总结一下我们把它叫做一一对应。只要将花朵一一对应,剩下

的就是多出来的。

四:智慧大比拼

①幻灯片出示五组小棒,第一组二十六根小棒,第二组三捆小棒,第三组两捆小棒和十三根小棒,第四组三十根小棒,第五组两捆小棒和六根小棒(每捆十根小棒)。小组讨论可以有哪些方法来比一比哪些组的小棒多,哪些组少,哪些组同样多。

②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并展示自己的比较方法,老师来做裁判:哪个小组想的方法最多,哪个小组的方法更好。(预设:1.每一捆的都是十根小棒,可以把相同的捆数去掉再来数一数剩下的,剩下的越多那一组的小棒就越多2.大家分工把每一组的小棒数都数一数再来比较??)

五:做个小练习

① 幻灯片展示图片,分别在选出多的和少的以及同样多的 ② 幻灯片展示,选一选哪些比较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六:谈谈收获,总结激励

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② 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怎样比较物体之间的数量和多少,还知道了很多比较的好方法,

特别是你们通过自己动脑思考找到了一一对应的好方法。。这不简单!这与你们小组的团结合作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三)板书设计

同样多

小明

10个苹果 8 12个苹果比多少 多 少 小红 小刚 个梨 5个橘子 10个梨 12个橘子 11小梅 个香蕉 个香蕉 13篇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

比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重难点: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出示主题图,你们能根据这幅图讲一个故事吗 ? (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注意多让几个学生加以补充,这样可以使故事更加完整。在说到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所以以故事情景导入,学生比较的感兴趣,特别是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讲故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同样多”。

师:图上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多少块砖?

生:3只小兔,一只小兔搬一块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也同样多?(随意比较)

⑴同桌两人交流。

⑵指名回答。

2、教学“多”“少”

除了发现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如,我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小猪和木头谁多谁少?

生:木头多,小猪少。

师:还可以怎样说?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比谁多谁少?(随意比较)

刚才所讲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揭示课题:比多少

3、动手操作

同位两人合作

要求:

一人先摆学具,同位与他摆得同样多。(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一摆) 一人先摆学具,同位摆得比他多或少。(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一摆) 思考:

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摆的同样多,谁摆得多?谁摆得少

⑴独立思考

⑵交流方法

在多种方法中让学生发现对齐摆,即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比较容易比较。

4、说出生活中“同样多”“多”“少”的例子

【设计意图】在观察主题图的基础上,得出什么和什么同样多,谁多,谁少,我并没有安排学生动手把他们摆出来,因为这样只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知道了它们的数量,很少有同学会想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它们。而最后我安排学生动手摆学具,是学生在不知数量的情况下探索比较的方法,这一过程才是真正的数学活动—-动手操作+思维活动

三、方法应用

画的

同样多。

画的比多一些。

画的少一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化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对自己有怎样的评价? 【设计意图】简单的对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评价,是让学生发现在本课中自己做得好的一面或不好的一面;
或哪些地方学得比较好,哪些地方学得不够好。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一、在少的后面画√。

二、看一看,填一填,那个多、少或同样多。比( )比( )

比( )

三、在多的下面画√。

课堂检测b:

一、在多的后面画√,再少的后面画×。

二、比一比,说一说。

) 比 ( )

还可以怎样比?

【设计意图】题型多样化,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答案:

课堂检测a:

一、小鸡

二、多、少、同样多。

三、黄珠子

课堂检测b:

一、见课件。

二、多1个、少1个

六、布置作业

回家动手摆小棒。要求:两行摆的同样多;
一行摆得比另一行多或一行摆得比另一行少,并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动手中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篇4:比多少教学设计

沂南县第三实验小学学案设计 篇5:比多少教学设计(一) 比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具: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说,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灵活运用画面引出新知问题,自然有度。]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合作探究 [新知过程以学生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老师的引导与学生合作恰如其分。新思想新观念有所体现,同时评价有度,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生1: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生3:老师,我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3:木头多,小猪少。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1:木头比小猪多。

生2:小猪比木头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位互相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生:(略)

应用拓展

1.同位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a.一个同学摆,同位摆的和他同样多。

b.同位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教师巡视,发现多数一个摆在上面,一个摆在下面。) [做到了学中有用,用中促学。解法多样化落到了实处,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学生可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数学的道理,符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师:同位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生1:数一数,标上数。

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他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方法。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少。

生3:我的铅笔和同位的铅笔同样多。

??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多,这么好,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比谁聪明。

a.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b.小组交流。

1组:用数的方法: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组: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们组是找朋友: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3组: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也是红色,那就是红珠子多;
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子同样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妙极了!好了,这节课你们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比尾巴》教学设计

班级:09现代教育技术

姓名:马萍

学号:11097136023

《比 尾 巴》教学设计

一、课文概述

这是九年义务教育二年级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身边动物的尾巴特征,使同学们更加了解自己身边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3个偏旁"矢、

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等动物的图片,将动物的尾巴剪下来,制成活动贴图。

有关生字、词、偏旁的教学卡片。

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收集有关动物的文字、图片资料,留心有关动物尾巴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 1.练习朗读课文

2.学会文章中的生词

五、教学难点

学会朗读课文中的问句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矢、

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练习朗读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等动物的图片,将动物的尾巴剪下来,制成活动贴图。有关生字、词、偏旁的教学卡片。

教学方法:讲解、游戏、范读、观察、发现、识记、同桌互相听读、交流、讲解记字方法、朗读、问答、实践、小组合作。

(一)、激趣导入,学习生字

1、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比尾巴"的活动,邀请每个小朋友都去参加,大家愿意吗?让我们都当一名裁判员,去看看它们怎样比尾巴。

2、出示六种小动物的挂图,小组里说-说,你认识这些小动物吗?适时出示: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这几种动物名称的问卡。

(1)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拼音读词认字。

(2)开火车队读词语,注意正音。

(3)开展游戏,认词,理解词义:把图和词卡发到学生的手中,做找朋友的游戏,图和词一一 对应。全班同学跟着做游戏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起读。从

六个词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

(4)认识两个偏旁"

八、鸟"。

(5)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怎么记住这五个字。

3.看图,说说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看。

4.出示课题,读一读。小组讨论怎么记住"比尾巴"这三个字,互相交流,把好办法说给大家听。

过渡:小动物们知道我们要参加它们的活动,可高兴了。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比尾巴的。

(二)、学文识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

(1)学习

一、二小节。采用赛读形式朗读课文。边赛读边进行评议, 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说说"猴子、兔子、松鼠"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在说的过程中理解"长、短、一把伞",再说说它们的尾巴像什么。

(2)识记"把、短"这两个字。学习偏旁"矢",想办法记一记。利用偏旁和部件认"短、把"这两个字。

(三)、背诵课文

一、二小节

1、老师问,你们答。(师读第一节,生读第二节)

2、按照上面的方法读,男生问,女生答;
同桌一个问一个答。

七、板书设计:张贴相关图片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动物的名字,同学们张贴对应的动物图片)

猴子

兔子

松鼠

公鸡

鸭子

孔雀

八、课后作业:

1、自己读读课文第

三、四小节,注意把音读准。

2、把肯问中的生字学会。

九、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

2、指导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指导完成练习册。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背诵课文,会写课文后便的生字。

2、教学难点:读好问句。

三、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收集有关动物的文字、图片资料,留心有关动物尾巴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活动引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到动物园参加动物比尾巴的活动吗?那位聪明的同学来给小动物找找尾巴,帮它们把尾巴贴上去,贴上尾巴后说这是—的尾巴,--的尾巴好像--,比如老师贴上猴子的尾巴图片,贴好说猴子的尾巴好像一把伞,下边那位聪明的同学来?(同学们贴图片,老师做出必要的知道和鼓励)

2、复习课文第

一、二小节 (小游戏)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第二小节,下边我们玩个小游戏,同学们愿意吗?

学生:愿意

师:咱们玩个接龙的游戏,先男生问,女同学回答;
然后交换,看男生女生那个组表现的好。(开始游戏)

游戏结束(老师做出点评和鼓励)

(二)、学习课文第

三、四小节

1、老师朗读课文三四小节。

2、同学齐声朗读课文三四小节。

3、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都会读了吗? 学生:会

师:好的,下边请同学们自己站起来给全班同学朗读,老师看那位同学最勇敢,度的最好。(同学朗读课文)

4、比较评议,哪对小朋友读得最好,好在哪里。(重点做出及时鼓励)

5、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在学生的讨论中认"扁、最"这两个字,交流记这两个字的方法。

(三)、完成课后第三题

1、出示课后作业第三题:哪些小动物的尾巴不见啦?看书告诉老师。动物们可着急了,你们说,该怎么办呢?

2、动手画画,给动物加尾巴。

3、师生共同讲评作业

(四)、指导写字

1、学习写"车"。

2、学习写"云"。

3、学习写"公"。

4、作业讲评。

(五)、巩固练习:同桌对读会认的宇,互背课文。

(六)、扩展活动

1、展示自己收集的小动物的图片,说说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教师给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库”的知识。

2、赛读活动:续编问与答。多媒体出示(如: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像剪刀?锦鸡的尾巴弯,鸽子的尾巴扁,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3、学唱《比尾巴》,比比谁最先学会唱这首儿歌。

五、课后作业:

1、在本子上练习写生字,写三个字,三个拼音,再组两个词语。

2、把《比尾巴》唱给父母听。

3、想想还有哪些动物可以来比一比,仿照这首儿歌来编。明天看谁最棒。

六、板书设计:

比尾巴

小动物名字 尾巴图片 尾巴特点

猴子 长

兔子

松鼠

一把伞

公鸡

鸭子

孔雀

最好看

七、教学总结:

(一)、成功之处有:

《比尾巴》一课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在教学《比尾巴》这一课前,我们磨课小组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对教案反复研究打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创造性进行教学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注重朗读教学

在这堂课的朗读教学中,“读”贯穿始终,体现了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自由读全文——反复认读生字——课文读通顺、流利——从平淡中读出疑问、感情——带动作表演。如:教师用巧妙的方式处理范读,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让学生细心体验、感悟,最后读出感情。还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对读、分角色读、游戏中读、表演读,朗读评价,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做到了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2、从兴趣入手

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特性,在教学中处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导入揭示课题,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过关、摘苹果、贴尾巴等游戏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去参与学习过程,以此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二)、不足之处及改进想法:

1、教学手段欠丰富

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图片、生字卡、小黑板等教具,但没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具制作也不够丰富。如果下次再教,我会利用多媒体设计更多的课件,带领小朋友到动物世界去游览,他们会更快更多地了解动物尾巴的样子、特点、作用及生活习性等,开阔视野,课件的形象比图片更逼真,并且这些动物处于活动状态,这样会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和直观。

2、板书设计过于死板

这堂课的板书虽然是图文并茂,简洁明了地显示出动物尾巴的特点,但过于整齐划一,显得死板,缺乏活力。如果能像动物园的动物一样自然分布,再随便一些,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在小朋友面前,会显得更活泼,让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使阅读教学返朴归真,充满童趣。

建议再加上几个参考文献,再按照学校论文要求排版!

归总应用题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3.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以旧引新.

1.请你根据学过的乘除法数量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提问.

①单价×数量=总价

②路程÷时间=速度

③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学生可能举例:

①一个足球50元,3个足球多少元?

②我家到姥姥家相距大约120千米,坐汽车行了2小时,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③王师傅用小推车为食堂运菜,每小时运80千克,240千克的菜要几小时运完?

2.改编: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________?求什么?(求这条路长多少米?)为什么?如果去掉这个问题,改成“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应该如何解答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
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就要先求出什么?(工作总量)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工作总量?

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

1.(1)出示例5: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

学生们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谈话:通过读题,你想到了那些问题,提出来供同学们思考.

学生可能提出:

题目中已知几个条件,它们各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应该怎么画?

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中间问题)为什么?

求出总数量后,再求什么?为什么?

经同学们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

全班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

a.线段图怎样画?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

使学生明确:为了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最好画两条线段,两条线段要同样长,表示同一条路(说明工作总量是固定不变的).

b.要求几天修完,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

[看图分析:可以从条件出发,已知每天修12米(工效),又知道修了10天(工时),就可以求出这条路全长多少米?(工作总量)还可以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要求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题目里没有给工作总量,所以要先求出工作总量.]

共同解题,说出解题方法.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2 × 10 = 120(米)

几天修完?

120 ÷ 15 = 8(天)

综合算式:
12 × 10 ÷ 15

⑤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

(2)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成“每天修20米、每天修30米、每天修4 0米”,问题不变,仍求几天修完?应该怎样列式?

12×10÷20=6(天) 12×10÷30=4(天)

12×10÷40=3(天)

(3)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应该怎样解答呢?

订正:这条路长多少米? 12 × 10 = 120(米).

每天应修多少米? 120 ÷ 6 = 20(米).

综合算式:12×10÷6

全班共同订正,说说你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的含义.

(4)教师提问:再将第三个条件改成“要求5天修完、2天修完”,问题不变,仍求每天应修多少米?怎样列式?

12×10÷5=24(米) 12×10÷2=60(米)

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比较例

5、改编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是相同的,给了单一量和数量,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正好互相交换了一下.从解题思路上看,根据前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总数(工作总量),总数量是固定不变的(题目中一般在第一句话表示出来).不同的是:总数量÷份数=每份数,总数量÷每份数=份数.

教师说明:具有以上特点的应用题叫做归总应用题.(出示课题)

三、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1.独立完成下题.

①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

②小华和小刚读同样一本书,小华每天读12页,6天读完,小刚想8天读完,平均每天要读几页?

订正时说说解题的思路各是什么?

2.填表:

解放军列队出操.填出每行人数或行数.(说说解题思路)

每行人数 12 20 45 行数 15 10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方师傅给食堂运菜.如果用小推车每次运75千克,8次能运完.如果改用平板车运,4次就能运完.平板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2.招待所新来一批客人.每间住2人,需要15间房.如果每间房住3人,需要几间房?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厘米;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小棒、尺子、实物展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供素材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看的动画片,想不想看一看?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课件播放阿福的新衣)

【设计意图】以具有童话色彩的故事为素材,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二、分析素材 理解概念

(一)统一测量标准。 追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引导学生发现:师傅的拃大,徒弟的拃小,测量的标准不统一,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

谈话:你知道拃是怎么一回事儿吗?

师在实物展台上演示。(拃是大拇指和中指使劲叉开,大拇指端到中指指端的最大距离。从这个点到这个点之间的长度就是一拃) 追问:怎样做才能不出现动画片中的情况呢?

生交流:可以一直用师傅的拃去量,可以一直用徒弟的一拃去量,也可以用尺子量。

介绍:早在古代,人们就发现了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人们统一了测量标准只好还规定使用统一测量标准的尺子,这样我们就可以准确、快捷的量出物体的长度了。

【设计意图】体会统一标准的必要性以及尺子这一测量工具的方便。

(二)认识尺子。 1.介绍米尺。

引导:你还知道有什么样的尺子吗?

2.谈话:我们平时量比较短的物品的长度时,一般用我们手中的学生尺。它是米尺的一部分。

引导:请你观察一下,学生尺上有什么? 交流:刻度、刻度线、0刻度、cm 小结:cm是长度单位厘米的字母表示形式。厘米是人们在测量较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设计意图】认识尺子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再梳进行理、总结,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同时又使学生掌握了直尺的基本构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三)认识1厘米。

1.提问:1cm到底有多长呢?相邻的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引导: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用手比一比。

学生操作。交流在尺子上找到的1cm。

小结:看来我们的尺子上有好多个1cm,我们的尺子就是由这样1个1个1cm连接而成的。只要是相邻的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引导:下面请同学们把手放在0刻度上,然后慢慢滑向刻度1,感受一下1cm。你觉得1cm怎么样?

3.谈话:我们手中褐色小棒的长度也是1厘米。你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再轻轻地抽出来,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学生活动。

4.谈话:找一找我们的身上,有没有长度大约是1cm的物体?可以拿小棒比一比。 先跟同桌说一说。交流。

【设计意图】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三、借助素材 总结概念

(一)认识几厘米。

引导:你能从尺子上找到2cm吗?用手比一比。你怎么知道这是2cm? 2cm里面有几个1cm?

引导:在尺子上找找5cm,还有吗?

小结:6个1厘米连起来是多长?7厘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看来有几个1cm连起来就是几厘米。

(二)估一估 量一量。

1.谈话:你能估计一下手中小棒的长度吗?

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活动:用尺子量一量。

出示4种方法,判断。

小结: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谈话:这是一条线段,它是直的,两边各有1个端点。你能正确量出他的长度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

3.谈话:能量一量你的一拃有多长吗? 做出的衣服不一样。

4.谈话:你还想测量周围哪些物品的长度?

小结:同学们通过实践找到了测量的方法,并能正确使用尺子量出物体的长度。如果尺子断了,还能用来测量吗?

5.断尺测量

(1)试着用断尺测量橡皮的长度。(课件)

说出橡皮的长度。你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记录:我们从几开始量的?到几结束?橡皮的长度是几厘米? 5——10 5cm 小结:看来,不从0开始也能测量,但是不如从0开始测量那样一眼就能看出来。

(2)本子的这条边长几厘米呢?你怎么知道的?

记录:从几开始量的?到几结束?本子的长度是几厘米? 10——16 6cm (3)铅笔长几厘米?你怎么知道的? 3——12 9cm 观察结果,有没有什么发现?

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从不同的刻度开始,测量结束,只需要用结束的刻度减去开始的刻度就可以得到长度是多少了。

(4)从0开始测量是否也符合这个规律呢?

验证:我们刚才测量线段长度时就是从0开始的,到几结束?线段长度几厘米? 得到结论:从0开始也适用这种方法。

四、巩固拓展 应用概念

1.看图填空 自主练习2:跳远比赛 动物王国开起了奥运会。在跳远比赛中,小蟋蟀和小蝈蝈争吵了起来,他们两个都认为自己跳得最远,应该得到跳远金牌。

(课件出示:小蟋蟀和小蝈蝈跳远的终点。)

这是它们在跳远比赛中的终点,你觉得谁跳得更远呢?为什么? 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它们跳远的起点。现在你认为谁是跳远冠军? (课件出示:给小蟋蟀颁金牌。) 2.测量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

手腕的长度你能测量吗?你想怎样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尺子。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这个好朋友,你有哪些收获? 你能用厘米为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吗?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后面我们可以学习更多的长度单位,来解决这个问题。

“黄金比”之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53~5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活动,认识数学知识“黄金比”本身的内在美,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美,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

[教学重点]发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教学难点]运用“黄金比”创造美。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录像、尺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师: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录像。

播放一段芭蕾舞表演。引导学生感受到芭蕾舞表演的美。

课件出示芭蕾舞女演员踮起脚尖跳舞的图片。

师:你们知道芭蕾舞演员为什么要踮起脚尖来跳舞吗?

预设:为了看上去美。

引导:是这样吗?我们算一算踮起脚尖舞蹈演员 的下半身与身高的比?比值多少?

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出9: 16≈0.618 介绍:当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来,下半身与身高的比非常接近“黄金比”,所以看起特别美。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黄金比”之美。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图1 师:人们发现在自然界中这种神奇的比几乎无所不在,从动植物到人类、从数学到天文现象、从日常生活到艺术创作„„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学生对芭蕾舞演员为美而踮起脚尖这一情境充满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求出黄金比,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件中展示的数学书、蝴蝶、手掌中都有黄金比,丰富了学生对物体中存在的数学美的感受。

(二)制定方案 1.确定研究内容

师:大家了解这种神奇的比吗?要研究“黄金比之美”这一主题,我们首先要制定研究方案。首先我们要先确定研究哪些内容?关于黄金比你都想了解什么?

预设1:生活中真有这样神奇的比吗? 预设2:还有哪些地方有黄金比呢?„„

师:同学们想了解的可真多!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到底要研究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找出研究内容,并板书:
(1)收集有关黄金比的资料;

(2)找找身边的黄金比。

2.确定研究方法和使用工具等

师:我们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大家打算怎样去研究?运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来研究“黄金比之美“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预设1:上网、查阅图书等。

预设2:准备尺子、计算器等工具„„

【设计意图】在制定方案这一环节,充分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使用工具3个方面来有序地制定活动方案,为下一步“实践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

二、分工合作,实践探究

(一)分工合作 师:刚才同学们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实用工具三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大家考虑的真细致!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可以按大家刚才商定的内容分工合作完成研究。

(二)实践研究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制定的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并按要求做好记录。

主要分为两个内容:

1.动手测量身边的美的事物(数学书、蝴蝶图、手掌等),并计算。 2.上网查有关“黄金比”的资料。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去实践研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计算,体验“黄金比”的美;
而上网查阅资料则是对知识的丰富与延伸,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为下一步“交流讨论”做好准备。

三、交流讨论,拓展视野

(一)交流测量与计算的结果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测量计算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预设1:数学书宽与长的比是„„

预设2:蝴蝶的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比约是„„ 预设3:我的掌宽与手长的比大约是„„

引导:通过你们的测量与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都是近似同一个比0.618:1 小结:刚才大家测量的是不同事物,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计算出同一结果,当一个物体的两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0.618:1,也就是“黄金比”时,会给人以最美的感觉。

(二)交流上网搜集到的“黄金比”的资料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上网搜集到的“黄金比”资料与全班同学交流? 学生交流上网搜集到的资料。

小结:看了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真让我大开眼界。看来“黄金比”在数学、美术绘画雕塑、建筑等多方面应用。大家都感受到他们的美了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交流各自测量计算或上网搜集的“黄金比”信息,通过彼此的交流与讨论,拓展自己的视野,全方位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同时通过有序的思考问题,通过实际数据说明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四、反思应用,展示作品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观察、测量、计算、讨论交流一起发现了神奇的比——“黄金比”,并且知道了“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同学们想不想成为设计家、艺术家?你能设计一张最美的长方形卡片吗?试试吧!

(一)学生自主设计、制作。

(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根据黄金比知识制作一张最美的长方形卡片,在生活中应用黄金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我一起分享吗?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获得的知识“黄金比”、经历的探索知识过程以及感受到的生活中处处看见的美来谈一谈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欣赏着大家充满数学美的作品,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的回顾梳理,将本节课所学新知与学法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同时,再次体会数学美。

[板书设计]

青岛市市南区青岛德县路小学 路震震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计划(共16篇)

青岛版教学资源网(共19篇)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共15篇)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共13篇)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共19篇)

推荐访问:青岛 教学设计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