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野教学设计2022
《索溪峪的野》教案设计
城关三小六(2)班 高 志
一、概述
〃语文 六年级
〃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课 一课时
〃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索溪峪的‚野‛》一文写作思路清晰,脉络分明,以独特的视角写出了独特的感受。揭示出人与自然相处的简单道理:赋予万物以人性,实现心灵的交融,就能创造出美好和谐的境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作者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理解力、感受力、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赋、淑、撅、叟、涤‛等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教学重点】
通过体悟关键句段,让学生感受索溪峪的‚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索溪峪风光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欣赏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请看──(出示课件:索溪峪风光。)知道这是哪儿吗?(索溪峪)。
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请认真看老师写字,你们也可以用手跟着写写。(师板书:索溪峪。)解释‚峪‛ 在作家曹敬庄的眼里,索溪峪别有一番风味,那就是一个字── (齐)野(师板书:野)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师指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欣赏索溪峪的风光图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文学习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索溪峪有多野?作者是怎样表达出索溪峪的野的?课文是是从几方面来写出索溪峪的野的?) 这些问题问得好!学习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2、抓题眼,引入研读。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索溪峪的野的?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野‛字原是‚不讲情理,蛮横‛的意思,在本文中是指不经人工雕琢,一切顺其自然返璞归真。课文是从四个方面来描写索溪峪的野的。分别是山野、水野、野物野和游人野。生边回答,师边板书山、水、野物、游人)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内容,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课件出示讨论问题。使学生情绪变得活泼轻松,营造课堂氛围,学生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
(三)、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真会读书!现在你喜欢谁的野就读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圈点勾画,也可写上自己的独特感受,看从你喜欢的句子中能发现什么?
1、分组研读,交流讨论: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认真想一想,并批注体会,与小组成员交流)
2、全班交流学习效果。
(1)赏析‚山是野的。‛(边讲边出示课件)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2)、赏析‚水是野的。‛(出示课件亲眼目睹索溪峪的水‚野‛)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3)、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返璞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璞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璞归真‛?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多说,尽量发表自己见解。不失时机的出示课件中的图片与重点语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景物特点。读中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索溪峪的自然美景在作者的描述中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你有哪些收获?(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与人之间质朴真诚情感的向往。) 师激情: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璞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回放索溪峪的美景图,再次感受它的神奇。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最后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再次体会‚野‛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1、我会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会讲,做个小导游,向家人和朋友介绍索溪峪的美景。
3、我会画,画一画索溪峪的山之野,水之野。
4、我会搜索,搜集有关写山写水的文章并读一读。
5、我会品,在感受最深之处写批注。
6、我会写,仿照课文的写法(先概括,后具体)抓住特点写一处景物(一段话)。[设计意图: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伴随优美的音乐入境的读。通过练笔,学以至用。]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五)、作业
索溪峪的野
山野——惊险、磅礴、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天然的美
野性的美 索溪峪的‚野‛水野——充满孩子的灵性
动物野—猴子亲热、调皮、野性十足 畅游其间 无比愉快
人野—大嚼、蹦来跳去、手提皮鞋丝袜蹚过去、嘻嘻哈哈 教学反思:
课教学抓住文中 ‚野‛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读中悟情理解内容,以达到‚情文相生‛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此,上课伊始通过播放张家界索溪峪的录像,引导学生去看一看,听一听,理解文中的词语初步感受索溪峪的‚野‛再让学生说说在此过程中自己的感受。这样有选择地运用媒体,在学生品词品句、揣摩表达方法的学习过程中,或是再现形象,或是营造情境,或是突破理解上的难点丰富学生感知和体验,为学生的‚情动而辞发‛奠定了情感基调。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兴趣盎然,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
二、自读自悟,获得情感。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山‚野‛这部分课文时,先是让学生自主学文,找出些‚野性美‛的句子,圈点批注。接着,让学生对照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这些语句读出来,可以是自由轻声读,可以是默读,快速读,读完后选出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反复有滋有味地读。喜欢哪就读哪,觉得怎样能读出野性美,就怎样读。学生汇报读后感受时,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联系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谈谈读后的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让学生欣赏品味、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同,所以要获取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关键是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意识,善于捕捉课内与课外、教材与生活的联系,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惟有如此,才能使语文教学进入生动活泼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4索溪峪的“野”
教学目标: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体会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索溪峪的“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猜读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迷人的张家界》,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过渡:是的,仙境般迷人的张家界有着举世罕见的自然风光,实在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张家界市的另一个主要景点——索溪峪去看看好吗?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1)野是什么意思?2)野字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是“着重”的意思,此时应马上指导学生个别、齐读课题。)3)索溪峪野在什么地方?即课文围绕“野”写了哪些内容?
4、在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后,让学生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一读课文,读通读顺,扫清理解的障碍
1、学生自学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思考上述的几个问题。
2、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是否发现课文特别多生字词?它们是我们阅读的障碍,我们齐心合力把这些障碍都搬了。(出示课件“我来读读”,检查生词读写:“赋予”“淑女”“撅屁股”“老叟”“荡涤” 指名读,齐读。)
3、这些小石子都踢开了,看这些大石块能不能搬开。(出示词语:断壁悬崖、拔地而起、胆颤、磅礴、千峰万仞、绵亘蜿蜒、浩气长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窈窕淑女、怦怦直跳 指名读、齐读)
三、二读课文,整体把握,感知索溪峪的“野”
1、这些词放在课文中再读,相信能读得更好,对索溪峪的野会领略得更好。
2、随机抽三个同学合作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检查是否收到应有的效果。
3、同学们读得太好了。相信理解得也不错。先看看这些词语在课文中你能不能理解呢?(老师出示图片,有“千峰万仞”“窈窕淑女”“抱伙成团”“直插云天”“绵亘蜿蜒”让学生用文中的词语加以形容,还可以追问:你为什么能想到是这个词呢?以检查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词语理解得不错。看看刚才那几个问题都找到答案了没有。
5、指名回答并板书。 第二课时
一、三读课文,重点探究,读懂索溪峪的“野”
1、刚才,我们已几次进入索溪峪,也谈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老师已把它写在了黑板上,很不错。但是,同学们,如果别人问你对索溪峪的印象如何,你的谈话仅此而已,别人怎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学们可以从下面的几个问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反复研读课文,把重要的句子读得烂熟于心,肯定能让人无懈可击了。(课件出示)
1)为风光片《索溪峪的山》配音。
2)以索溪水的语气做自我介绍,告诉游人索溪的水是什么样的。
3)现在你就是一名导演,你的任务是以“索溪峪的动物与人”为主题,拍一部影片。制定你的拍摄计划。
4)将各种游人在索溪峪的表现通过表演和旁白加以展现。
2、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合适自己的方式研读课文。
3、下面每个组选出一名组长。听清老师的建议。
一、要明确你们的任务是什么。
二、想一想,重点研究课文的哪一部分,可以让你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配音小组到老师使用的电脑前,小组长做好指挥,看画面配音。
“水”小组活动,一定要体现你们的创造性。
导演小组,你们也要脱离课文,体现你们的创造力。
表演组的表演要恰到好处,不要因过分的夸张让人哑然失笑。
4、学生分组练习。
二、演绎索溪峪的“野”
1、刚才,大家兴致很高,都有上佳表现。哪一个小组先汇报一下?觉得他们的汇报有哪些优点缺点随时记录在小本子上,他说完后,大家共同评价。
2、学生汇报完先自己评价,然后让其他学生评价。
三、漫谈感受、总结升华、
1、同学们,索溪峪的山美不美,水美不美,猴子和人可爱不可爱。这种美是怎样的美?
2、对,这种美是野性的美,是自然的美,自然的美就是不加修饰的美,就是天然的、质朴的纯真的美。
3、学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4、总结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迈花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的美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
通过体悟关键句段,让学生感受索溪峪的“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张家界和索溪峪的图片,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介绍景点,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张家界游览过吗?同学们互相传阅自己搜集的资料。
教师简介有关张家界的资料。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与一脉相连的索溪峪、天子山两大自然保护区组成武陵源风景区,是张家界的核心景区。
【百度搜索】张家界图片:粘贴访问http://hi.baidu.com/?timeStamp=1319963950703 边放图片边介绍:索溪峪自然保护区是武陵源风景区的中心,总面积达180多平方公里,索溪峪风景区土家族译为“雾大的山庄”,位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东北部。就栖息动物来看,索溪峪仅珍稀动物就有金钱豹、穿山甲、娃娃鱼等20多种。特别是这里的猕猴群,多达20多群,2000余只。
索溪峪的植物,据科学考察统计,仅树木一项,就有六百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树种即达19种。
索溪峪山、水、洞自成一体 ,它以山奇、水秀、“桥”险、洞幽著称于世。山。奇峰起伏错落成趣;
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态;
洞,幽深神秘,其妙无比。那恍若仙境的地下宫殿黄龙洞,天然浮雕罗列、充满诗情画意的十里画廊,碧波荡漾的宝峰湖,充满传奇色彩的百仗峡及太虚幻境般的西海云雾,一刚一柔、形态风格迥异的鸳鸯瀑....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百度搜索】索溪峪图片:粘贴访问
http://hi.baidu.com/ 通过看图片大家可以看到,索溪峪这个景区的特点就可以用一个“野”字来概括。“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
教师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步梳理课文内容。
三、研究讨论,体会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在你头脑中的总印象是怎样的?(野) 课文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述来写索溪峪的“野”?
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
(1)赏析“山是野的”。
①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课文先概括地指出:索溪峪的山有野性的美,接着从山具有“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来具体描写。课文是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②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臂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崖’,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百度搜索】索溪峪一线天http://image.baidu.com/&W800&H600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 (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③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
(一线天、百丈崖,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百度搜索视频张家界百丈崖】:http://v.youku.com/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惊讶,赞叹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赏析“水是野的”。
①让我们跟着作者的笔端一起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②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百度搜索:索溪峪的水】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5%C5%BC%D2%BD%E7%B5%C4%CB%AE%CB%F7%CF%AA&in=6605&cl=2&lm=-1&pn=9&rn=1&di=59073944775&ln=1952&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0&-1&di68430579570&objURLhttp%3A%2F%2Ftravel.enghunan.com%2Fimages%2F201001%2Fsource_img%2F11025_G_1263951800828.jpg&fromURLhttp%3A%2F%2Ftravel.enghunan.com%2Fgoods.php%3Fid%3D11025&W800&H533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
(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哥哥,树木是它大叔,石头是它弟弟。) ③同学们比赛读,读出索溪的野。
(3)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百度搜索】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5%C5%BC%D2%BD%E7%B5%C4%D3%CE%C8%CB&in=15534&cl=2&lm=-1&pn=20&rn=1&di=65197237170&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29&-1&di20411228850&objURLhttp%3A%2F%2Fimages.rednet.cn%2Farticleimage%2F2008%2F08%2F13%2F1546397256.jpg&fromURLhttp%3A%2F%2Fnews.rednet.cn%2Fc%2F2008%2F08%2F13%2F1573565.htm&W500&H364 ①快速阅读,想象“野”加引号的含义。
②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返璞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课文中怎样写猴子和游人的“返璞归真”?
四、朗读积累,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
边读边播放歌曲:《百度搜索】:视频歌曲《张家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yMjAwMDA=.h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部分读,把文中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五、作业
1.熟读课文,体会索溪峪的“野”。 2.摘抄或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郑州市惠济区大河路中心小学 刘瑞红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突破】感受索溪峪独特的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是我们最佳的出游时光。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到湖南的张家界,领略一下索溪峪的独特风光。
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
释题:索溪峪是地名,从“峪”字可以看出这是一条山谷。而“野”又是什么意思呢?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我们带着三个问题来自由地浏览“索溪峪”?
二、自由读课文,围绕一个“野”字思考、讨论:“野”是什么意思?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三个问题。
教学提示: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加以理解。如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每部分内容的开头部分都有总起的句子便能回答出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个问题了;
而至于第一个问题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则需要学生从课文所描写的景物描写中加以体会;
而至于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则需要学生结合前两个问题作答,应该是属于水到渠成的。
教学参考:
1、“野”的理解:“野”,其实作者体会到的是索溪峪“野性的美”,是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天然的美。
2、索溪峪的“野”体现在:作者由远及近,由山水到物到人地写了“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四个方面。
3、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
逐段朗读,抓住关键的语句加以理解。
教学提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予以引导与点拨。
第一自然段:概括写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野”
①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写作者游览索溪峪,总的感受是一个字──“野”。其实作者体会到的是索溪峪“野性的美”,是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天然的美。扣住这个“野”字,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索溪峪的美景和作者的匠心独具。
这句话起到点题的作用,同时,又统领全文,文章的第
二、
三、
四、五自然段都围绕这句话展开。
第二自然段:山野 ——惊险、磅礴、随心所欲
②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
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
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这句话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出山具有“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特点。那里有“斜山”,那山峰似从山的一边飘逸而出。“旁逸”写出了山峰斜出的是那么随意。“巍巍”则写出了山峰的高。作者还
由山形相对、山势相依的山,联想到“热恋情人”,他们似在凝望,似在细语,别具一格。由山体不高、山形奇特的山联想到少女,她们婷婷玉立,姿态万千。
第三自然段:水野——充满孩子的灵性
③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十分调皮、可爱。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第四自然段:动物野——猴子亲热、调皮、野性十足
质疑激趣:猴子如此“放肆”,作者写它们,是不是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厌恶之情呢?为什么?
教学提示:学生自由回答,但要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如“亲热”、“恶作剧”、“调皮”、“快活”等词语就可以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第五自然段:人野
默读课文思考:游人野表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他们也会变得如此得野?
教学提示:对于第二问的回答,可以让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同身受”地说出来,这样应该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这个教学环节,并且可以让学生对该学习方法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
④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所以“这山水”是充满野性的。在这样的山水中畅游,人们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不经意间,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非常纯真、质朴,作者为大家呈现出了一幅人景合一的美丽和谐的画面。这句话在课文中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索溪峪的“野”的同时,体会作者流露其间的思想感情和所运用的写作方法。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回答。
教学提示:要求学生回忆前三课所学习到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加以分析说明,能够轻易突破。
教学参考:
思想感情: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写作方法:文章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每一方面的描写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如,写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有野性的美,接着从山具有“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来具体描写;
写游人,先概括地指出游人渐渐地变“野”了,然后通过写姑娘大嚼玉米棒,老人蹦跳于石块间,许多游人光着脚踏水三方面具体写出了游人的特点。
四、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大家一般欣赏。
教学提示:要求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并说一说所朗读内容好在哪里,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赏析能力。
板书设计: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河南省
学校:
大河路中心小学
姓名:
刘瑞红
职称:小高
电话:0371-63776021
电子邮件:ms31@msedu.net.cn 通讯地址:郑州市惠济区大河路中心小学
《索溪峪的野》教案设计
城关三小六(2)班 高 志
一、概述
〃语文 六年级
〃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课 一课时
〃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索溪峪的‚野‛》一文写作思路清晰,脉络分明,以独特的视角写出了独特的感受。揭示出人与自然相处的简单道理:赋予万物以人性,实现心灵的交融,就能创造出美好和谐的境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作者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理解力、感受力、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赋、淑、撅、叟、涤‛等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教学重点】
通过体悟关键句段,让学生感受索溪峪的‚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索溪峪风光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欣赏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请看──(出示课件:索溪峪风光。)知道这是哪儿吧?(索溪峪)。
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请认真看老师写字,你们也可以用手跟着写写。(师板书:索溪峪。)解释‚峪‛ 在作家曹敬庄的眼里,索溪峪别有一番风味,那就是一个字── (齐)野(师板书:野)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师指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欣赏索溪峪的风光图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文学习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 索溪峪有多野?
作者是怎样表达出索溪峪的野的? 课文是是从几方面来写出索溪峪的野的?)
这些问题问得好!学习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索溪峪的野的?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抓题眼,引入研读。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纯天然的野性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
讨论后汇报,师随机板书。
(课文是从四个方面来描写索溪峪的野的。分别是山野、水野、野物野和游人野。生边回答,师边板书山、水、野物、游人)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内容,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课件出示讨论问题。使学生情绪变得活泼轻松,营造课堂氛围,学生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
(三)、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真会读书!现在你喜欢谁的野就读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圈点勾画,也可写上自己的独特感受,看从你喜欢的句子中能发现什么?
1、分组研读,交流讨论: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认真想一想,并批注体会,与小组成员交流)
2、全班交流学习效果。
(1)赏析‚山是野的。‛(边讲边出示课件)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2) 、赏析‚水是野的。‛(出示课件亲眼目睹索溪峪的水‚野‛)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3) 、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返璞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璞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璞归真‛?
(4) 、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多说,尽量发表自己见解。不失时机的出示课件中的图片与重点语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景物特点。读中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索溪峪的自然美景在作者的描述中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你有哪些收获?(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与人之间质朴真诚情感的向往。)
师激情: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璞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回放索溪峪的美景图,再次感受它的神奇。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最后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再次体会‚野‛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段优美的乐曲练习配乐朗读。
2、把你认为最美的一段抄写在《鉴赏习作本》上,并写下读后感 ,尝试运用先概括再总结的写作方法.[设计意图: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伴随优美的音乐入境的读。通过练笔,学以至用。]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
山野——惊险、磅礴、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天然的美
野性的美 索溪峪的‚野‛水野——充满孩子的灵性
动物野—猴子亲热、调皮、野性十足 畅游其间 无比愉快
人野—大嚼、蹦来跳去、手提皮鞋丝袜蹚过去、嘻嘻哈哈 教学反思:
课教学抓住文中 ‚野‛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读中悟情理解内容,以达到‚情文相生‛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此,上课伊始通过播放张家界索溪峪的录像,引导学生去看一看,听一听,理解文中的词语初步感受索溪峪的‚野‛再让学生说说在此过程中自己的感受。这样有选择地运用媒体,在学生品词品句、揣摩表达方法的学习过程中,或是再现形象,或是营造情境,或是突破理解上的难点丰富学生感知和体验,为学生的‚情动而辞发‛奠定了情感基调。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兴趣盎然,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
二、自读自悟,获得情感。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山‚野‛这部分课文时,先是让学生自主学文,找出些‚野性美‛的句子,圈点批注。接着,让学生对照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这些语句读出来,可以是自由轻声读,可以是默读,快速读,读完后选出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反复有滋有味地读。喜欢哪就读哪,觉得怎样能读出野性美,就怎样读。学生汇报读后感受时,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联系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谈谈读后的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让学生欣赏品味、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同,所以要获取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关键是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意识,善于捕捉课内与课外、教材与生活的联系,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惟有如此,才能使语文教学进入生动活泼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陶冶美的情趣。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体悟关键句段,让学生感受索溪峪的“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张家界和索溪峪的图片,媒体资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景点,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张家界游览过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请看──(出示课件:索溪峪风光。)
在作家曹敬庄的眼里,索溪峪别有一番风味,那就是一个字──生(齐)野(师相机板书课题)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19课(师指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
师:这些问题问得好!学习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索溪峪的野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字学词。PPT出示文中的生字词,指导读好字词。
3、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梳理课文内容。
三、默读思考,体会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在你头脑中的总印象是怎样的?(野)
2、课文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述来写索溪峪的“野”?
3、师梳理: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四、研读文本,体悟表达
1、赏析。
(1)赏析“山是野的”。
①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A、边读边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B、作者在表现“山是‘野’的”时,用了哪些好的方法。
C、将你认为美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交流:
师适时归纳:课文先概括地指出:索溪峪的山有野性的美,接着从山具有“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来具体描写。
„„
③赏析句子:
A: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臂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崖”,听着名字就让人胆战。
这句话是围绕哪个关键词在写?(惊险)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
(断臂悬崖、拔地而起、摇摇晃晃、胆战)
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
(一线天、百丈崖,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B: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指名读这一句,为什么要这样读?
千峰万仞写出了什么?(山多,山高,山险) 绵亘蜿蜒写出了什么?(山的起伏绵延)
从十里画廊这个名字,想象它应该是怎样的?(美,长) 指导朗读。读好这个句子。
练习用“不是„„也不是„„而是„„”说话。
C: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或横拦绿水,敢弄倩影;
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
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
师根据图片讲解相关词句,相机引导朗读。
这句话中运用了哪些好的方法写出了山的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比喻„„)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惊讶,赞叹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师:同学们,你是否已置身于青峰如林,绿树似海的索溪峪中,那满目的碧色,那满耳的蝉鸣,那习习的凉风……我想,任凭怎样高明的画家也画不出索溪峪这样的丰姿神韵,可我相信,同学们定能用自己的朗读来为大家展现这野野的山。我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读。(课件出示文字:这种美…….这种美 …… 这种美) 生:(齐)这种美„„.这种美 „„ 这种美
2、领悟作者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1)领悟方法
师:作者是通过什么表达方法让我们体会到山野的呢? 生:总分
师:作者先用一句话概括说山是野的,后面具体写它野在哪几个方面,这种表达方法叫先概括叙述后具体描述。
(2)仿写训练
请你用第二自然段的表达方法,将下面的这段话补充完整。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春天的花是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的草是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的树也是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朗读积累。
有感情第朗读第二自然段,试着背一背。
将文中优美的词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篇1:《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索溪峪的野》教案设计
颍州区程集镇中心校六年级
二0一五年九月十日 《索溪峪的野》教案设计
一、概述
·语文六年
·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课一课时
·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索溪峪的“野”》一文写作思路清晰,脉络分明,以独特的视角写出了独特的感受。揭示出人与自然相处的简单道理:赋予万物以人性,实现心灵的交融,就能创造出美好和谐的境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作者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理解力、感受力、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赋、淑、撅、叟、涤”等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程集中心校本部的六年级学生,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
2、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已经掌握自学中读,画,想,批注的读书方法;
能够独立自主 认识生字理解生词并找到重点语句感悟品读;
4、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基础,课堂上合作探究能力比较强,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本节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还通过大量图片感受索溪峪的奇丽风光,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新课标还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存疑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打印的拓展资源、自制教学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欣赏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你去过张家界吗?又知道那里有个举世闻名的索溪峪吗?(出示课件,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了解索溪峪。)
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欣赏索溪峪的风光图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文学习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抓题眼,引入研读。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纯天然的野性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 (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讨论后汇报,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内容,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课件出示讨论问题。使学生情绪变得活泼轻松,营造课堂氛围,学生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
(三)、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分组研读,交流讨论: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认真想一想,并批注体会,与小组成员交流)
2、全班交流学习效果。
(1)赏析“山是野的。”(边讲边出示课件)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 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2)、赏析“水是野的。”(出示课件亲眼目睹索溪峪的水“野”)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3)、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返璞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璞状态。) 篇2:《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写了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觉,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这篇课文脉络清楚,过渡自然。从远处落笔,先写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然后由远到近,有山及水,发现水是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满着野孩子的灵性;
“当然”一词,又引着读者一起领略了小动物那十足的野性;
行文到最后,不惟山水和小动物,连行走在其中的人们也变野了。轻松流畅的笔调,活泼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索溪峪的“野”。文章通过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发了作者畅游其间的无比愉快的心情。
【学情分析】
本班一共有5名学生,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养成了不错的阅读习惯,能够能够自主预习,自主识记生字词,会简单的复述课文。但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这篇略课课文内容比较长,而且文章中的词语比较难理解,六年级学生虽然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且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但是能做到欣赏性的品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有了《桂林山水》一课的学习基础,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能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与方法,自主探究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打算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质疑,引导学生探索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充裕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教学目标】
1.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我们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她的秀丽;
我们知道五岳之首泰山,闻名在他的雄伟;
我们知道今天,我们一起去湖南省张家界的索溪峪旅游一番,旅游归来后看看你能不能也用一个字归纳一下索溪峪的景色给你的感觉。(播放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景的视频)
2、说说看看了这个视频索溪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语言和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展示课件)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雕琢
赋予
断臂悬崖
一峰独秀
千峰万仞
绵亘蜿蜒
浩气长舒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旁逸斜出
窈窕淑女
难以言状
恶作剧
老叟
返朴归真
快慰
荡涤
砰砰直跳
(3)想一想《索溪峪的“野”》“野”字为什么加引号,它在本课是什么意思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去文中找答案。
三、合作研读
体会索溪峪的“野”
1.师:观看了美丽的索溪峪,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呢?(生谈感受)
2.(出示课件) 自读课文,讨论:(1)“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2)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索溪峪的“野”的?(3)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一读。
3.交流自读成果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山是野的
水是野的
动物是野的
人是野的
让学生初步知道本文的“野”是指索溪峪的美是天然的、野性的美。
4.同桌互读各自喜欢的部分。
5.师生对读课文。师读前后两个自然段,学生以四个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读描写山、水、动物、人的段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以读为本,从自读到同桌互读再到师生对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师:刚才在跟老师对读中,同学们发现你们读的每段有什么特点吗?再看一看老师读的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师生对读,理清文中的脉络,领悟作者布局谋篇的写作特点,初步体会索溪峪的野。〕
四、精读品味
感受索溪峪的“野”
1.(出示课件)从四个内容中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个在小组里交流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学习成果:A.这部分主要讲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是怎样具体描写出的? B.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你最欣赏哪些句子,为什么?
2.各小组自学 讨论 交流,师适时指导
3.赏析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1)赏析“山是野的”
a.生:这部分围绕第一句来写的,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拟人、比喻的表达手法,写出了山的“野”表现在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b.“几十丈高的断臂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而使人胆颤。”我喜欢这个句子,因为“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
我喜欢“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栏绿水,敢弄倩影;
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筑峰上“平原”;
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这句话,因为它写出了索溪峪山的那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c.师借机出示索溪峪风光图片,相机指导品读各种不同的美,读出赞叹、惊讶之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2)赏析“水是野的”
(出示索溪峪水的图片)我们领略了索溪峪山的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a.生:这部分也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索溪峪水的淘气和有趣。
b.生观图片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相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c.(出示片段)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堵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
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同桌互读 男女生比赛读
读出索溪的“趣”。
(3)其他两个小组用同样的方法汇报“动物”“游人”的“野”各表现在什么地方?师相机指导品读各种不同的美。通过课件展示,欣赏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种天然的美,没有人工的雕琢的美,一种野性的美!体现作者愉悦的心情。
(4)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4.品读最后一段 (课件展示段落)
师:是啊,作者在这样的境界里,完全被感染、被净化了,感觉此时的自己是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哪个词更能说明作者的这种感受呢?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五、回归整体
拓展延伸
师:不同得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此时看到的山不再是山了,水也不再是水了,它们是充满朝气的青年、充满灵气的孩子,它们率真而自然,不加修饰,不加雕琢,用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客的胸怀。作者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把自己的感情都赋予了这美丽的山川。在作者眼里索溪峪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宠儿。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何感受呢?想不想把它介绍给大家,那课下搜集有关资料为索溪峪写一篇导游词吧,介绍大家来玩。
六、课堂小结
(展示风景图片)
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实,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还有很多风景名胜,等你们长大了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们能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你们眼中的美景。
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
山 野
水 野
动物野
游人野 篇3:《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觉,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这篇课文脉络清楚,过渡自然。从远处落笔,先写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然后由远到近,有山及水,发现水是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满着野孩子的灵性;
当然一词,又引着读者一起领略了小动物那十足的野性;
行文到最后,不惟山水和小动物,连行走在其中的人们也变野了。轻松流畅的笔调,活泼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索溪峪的野。文章通过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发了作者畅游其间的无比愉快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自主预习,自主识记生字词。会简单的复述课文。但对关键的词句还不会正确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在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像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文章用拟人的写法,不但写出了索溪峪的野性美,还表达了作者对纯朴自然风光的向往和赞叹之情。
五、教学目标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练笔的形式丰富语言的积累。因此,我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多读感悟,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教学课文,并把三维目标统一起来。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师:让我们轻松走入课堂,回顾刚刚学过的一篇课文。《草虫的村落》一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积累了那些好词佳句?(学生自由发言)
2.这一节课我们将游赏索溪峪,看看作者曹敬庄又是怎样给我们介绍索溪峪的美景的?(板书课题)
3、野字为什么加引号?什么意思?在文中寻找答案。
[复习回顾,一方面可以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另一方面回顾写法、进行知识迁移。]
(二)、检查预习,理清思路
1.读准字音,扫清障碍,出示:荡涤.老叟.不拘一格.绵亘蜿蜒等词。
2.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3.检查读文,指名读,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
4.学生汇报并板书: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
5.师:在文中哪些找到答案的画一画、读一读。想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总起句)再看一看,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总分总结构)
[通过检查预习,初读理文,理清文章的脉络,领悟作者的布局谋篇的写法特点,初步体会索溪峪的野]
(三)、交流体会、合作探究
1.师: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作者的思路被你们摸透了,文章的结构被你们理清了,那么通过预习.你们也一定对索溪峪的野有自己的体会,现在就请你把你的读书体会和不懂的问题与你的伙伴交流探讨。
(点击课件,出示问题:交流预习收获,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的?)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收获,老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体会索溪峪的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图文结合,谈野论野
1、自由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野的句子。
2、让四名同学,分别朗读野山、野水、野物、野人这部分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画出课文中每一部分的中心句。
3、自己读野山的描写。画出课文中描写索溪峪的山的样子和形状的词语。画出描写山的惊险的词、句。
4、读野水的美景。
(1)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什么意思?
(2)作者是怎样描写山路和索溪峪的关系的?
(3)说说你觉得作者这样描写野水的景色有趣吗?为什么?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再次读课文,读出索溪峪的野。
引导学生体会在描写中,景物描写得越美,越生动,感情就抒发得越真挚,越充分。
(六).齐读第五部分课文。
1、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气这是什么意思?
2、人们总结了一句谚语是怎么说的?
3、课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作者这样写,既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使文章脉络清晰。通过联想,又一次表现了作者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
(七)、课堂作业设计
用几句话来赞美家乡的一处风景,用上今天所学的几个词语。
(八)、板书设计
4*索溪峪的野
山野
水野
动物野
人野
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将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存疑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七、课后反思
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这班学生课前预习比较认真,上课专心听讲。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比较强。但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法较难把握。课后将加强训练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
东山小学:兰晟
设计理念
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自读自悟的语言实践,在感受生动、优美的语言的同时,体会索溪峪天然的、野性的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使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水乳交融。
教材、教法简析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生动优美的语言从山、水、野物、人四个方面描写了索溪峪天然的、野性的美。课文篇幅较长,在一课时的教学中,应让学生抓住自己觉得写得最好的地方自读自悟,做到放得开,读得精,悟得深。
学习目标
1.正确读、记文中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通过想像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探究、合作 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2.联系上下文,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展示材料,揭题导入
(1)欣赏学生收集有关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图和文字资料。(展示台) (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质疑:课题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引号的几种作用) (3)简介索溪峪(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认读生词,理解含义。(出示课件) (3)抓题眼,引入研读。
(三)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
2、自学讨论:(出示课件)
(1)“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是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3)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一读,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
3、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①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出示课件)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欣赏索溪峪山的风光图。(出示课件)
e有感情朗读,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②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出示课件)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出示课件)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索溪峪山上的野物。(出示课件)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四)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
(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
(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请你来辩护:有人觉得索溪峪太“野”了,将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及游览观景的游人告上了“法庭”,你觉的“法院判决”公正吗?为什么?谈谈个人看法。(出示课件)
(3)请你为风光片《索溪峪》写导游词,介绍人们到索溪峪来玩。(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山野:惊险 磅礴 随心所欲
水野:奔跑 撅屁股
索溪峪的“野”
物野:恶作剧 (撒尿)
游人野:返朴归真
(愉快的心情和热爱大自然之情)
*4 索溪峪的“野”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通读课文,收集和了解张家界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介绍资料 1.激趣导入
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具有雄、奇、险、秀的特点。总面积约360平方公里。数以千计的石峰危岩平地拔起,形态各异,亭亭玉立。峰上奇松挺拔,灌木丛生,时有云雾蒙绕,景色神奇。区内山奇水秀,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索溪峪便是其中的一个景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索溪峪”。
2.板书课题,质疑
“野”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野”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具体描写索溪峪的“野”的? 说明:
由学生质疑,能更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随着作者的描述,沿着作者的足迹去看看索溪峪,一起去享受索溪峪带给我们的快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
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想,课文通过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在书本上找出来,做
上记号。
说明:
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悟表达方法。
2.检查预习,理清思路 ①读准字音,扫清障碍。
媒体出示词语:
断壁悬崖、拔地而起、磅礴、千峰万仞、绵亘蜿蜒、浩气长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窈窕淑女、怦怦直跳
正音:千峰万仞(rèn)、绵亘蜿(gèn)蜒、窈窕(yǎo)(tiǎ0)淑女、磅礴(p......áng bó) ②理解词语 猜词游戏。
形容山延续不断,弯弯曲曲地延伸。(绵亘蜿蜒) 古时八尺或七尺叫一仞。形容山多而高。(千峰万仞) 气势宏伟、盛大的样子。(磅礴) 面目秀丽,姿态优美的女子。(窈窕淑女)
③检查读文,指名读文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 ④学生汇报并板书: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
说明:
理清脉络,为文章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课四字词语较多,通过小小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研读课文,谈“野”论野 1.赏析“山是野的”
(1)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是惊险的美。是磅礴的美。是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2)赏析句子:
“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抓住这些词语来理解:“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3)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
(“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4)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2.赏析“水是野的”
(1)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读读句子,哪里让你感受“水是野的”? 赏析句子(媒体出示)
“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
(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2)赛读,读出索溪峪的“野”。幽默短信
3.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1)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2)赏析句子
“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 “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3)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说明: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避免教师过多的讲解,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己品味、积累,感受文章的文字美。本教学设计由Qq网名 伤感www.dawendou.com、短信祝福http://www.dawendou.com、桌面壁纸http://www.5abz.net提供。
四、复习巩固,探“野”品“野”
1.探究课题:现在大家明白没有,题目中的“野”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
(体会作者意在强调索溪峪的美与众不同,它是没有经过人工雕琢、修饰的,是纯天然的自然美。)
2.索溪峪的自然美景在作者的描述中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与人之间质朴真诚情感的向往。)
3.播放录相资料,领略张家界的迷人风光。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说明:
通过观看录像资料,可以让学生更有感官上的认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作业 1.正确抄写词语
断壁悬崖、拔地而起、磅礴、千峰万仞、绵亘蜿蜒、浩气长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窈窕淑女、怦怦直跳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4 索溪谷的“野” 山野 姿态各异
水野 蜿蜒变幻 天然美
动物野 自由自在 自然美
人野 返璞归真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本篇课文为人教试验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四课《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课文如画,课堂如诗。依靠课件、音乐等媒体营造出课文的意境,让孩子倘佯其中。读悟结合,边读边悟,促其积累。让阅读过程个性凸显,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听中想象,读中想象,移情体验,抓住契机,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孩子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积极对话。
教材分析: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文意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在概括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从而,使学生感受索溪峪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养成了能够自主预习,自主识记生字词的习惯。但对关键的词句还不会正确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记忆“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3、体会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方法与途径
1、让学生充分质疑,说说自己见解。
2、尽量用朗读表达自己体会,讨论交流,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想象,读中感受,领悟表达方法。 情感与价值
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五、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六、教学准备:以张家界森林公园图片、索溪峪风景区图片,课文朗读,轻音乐制作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是我们最佳的出游时光。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到湖南的张家界,领略一下索溪峪的独特风光。
(二)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2、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3、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
4、读课题,抓题眼。
(三)初读课文,把握“野”字
1、自由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顺文章。
(2)边读边圈。思考索溪峪的“野”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每一部分中心句。
2、讨论交流。
(1)记忆“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 (3)按总分的结构方式,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2-5自然段的开头句就是中心句。
(四)讲读第2自然段
1、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山“野”?(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2、你从哪句话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哪些词可以凸显呢?(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3、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四)小组合作,感受索溪峪的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1)选择其中一个部分,根据分析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在多媒体上进行教学
1、体会水“野。”
①多媒体出示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②你觉得索溪峪的水“野”体现在什么地方?
③作者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④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⑤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2、体会“山上的野物是‘野’的。”
①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体现野的句子。②用自己的话谈谈体会。
3、体会“游人也‘野’了起来。”
①人们亲身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动物的十足“野”性后,也变得“野”了。读最后一自然段,那个词最能看出这一点?(返璞归真)
②再读最后一段,看看游人们“真”在何处,“野”在哪里?
(五)跟随课文朗读,品“野”
1、跟着朗读全文,体会索溪峪的“野”。
2、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收获?
3、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本文的好词佳句。
2、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
(七)板书设计:
山野 水野
索溪峪的“野”
动物野
畅游大自然的愉快 游人野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了整体处理。首先,我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提出了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索溪峪的“野”,与同学合作学习,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
索溪峪的“野”
文登区三里河小学 鞠晓华
一、课题《索溪峪的野》。
1、课程目标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本课文笔优美,文章在表达上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教学时应该多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2、阶段目标的第三阶段目标4规定,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本课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每一方面的描写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如,写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有野性的美,接着从山具有“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来具体描写;
写游人,先概括地指出游人渐渐地变“野”了,然后通过写姑娘大嚼玉米棒,老人蹦跳于石块间,许多游人光着脚踏水三方面具体写出了游人的特点。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以读为本,从自读到同桌互读再到师生对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三、教材分析
同样的风景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本文脉络清楚,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在描述了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后,作者的笔触沿自己的视线所及,从远处落笔,先写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然后由远到近,由山及水,发现水是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满着野孩子的灵性;
“当然”一词,又引着读者一起领略了小动物那十足的野性;
行文至最后,不惟山水和小动物,连行走在其中的人们也变野了。轻松流畅的笔调,活泼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索溪峪的“野”。
四、学情分析
这篇略课课文内容比较长,而且文章中的词语比较难理解,五年级学生虽然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且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但是能做到欣赏性的品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有了《桂林山水》一课的学习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能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运用网站资源和已有的阅读知识与方法,自主探究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目标
二、课程标准及解读
1.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六、评价设计:
1、通过环节
一、二达到目标一。
2、通过环节
三、四达到目标2.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读过不少描写祖国大好河山、风景名胜的文章,这节课让我们随曹敬庄先生一起去感受一下索溪峪的奇丽风光。 看老师写课题,“峪”字怎么写呢?(“山”“谷”)原来“山谷”就是“峪”啊!
2、“索溪峪”是什么意思?(索溪流过的“山谷”)你怎么知道是索溪?把你的依据读给大家听。老师还要告诉大家一点之所以叫索溪,是因为溪水状如绳索而得名。
3、请大家齐读课题。 “野”字没加引号?那这里的引号起什么作用?既然是“强调”的意思,我们应该怎样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布置大家预习课文,查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了吗?谁先说?(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师: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它与天子山、索溪峪构成了山奇、水奇、石奇、云奇、树起的武陵源。那里的每一处风景都如诗如画,让人称奇叫绝。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别具一格,课文所描写的景色大家都领略过了吧?
2、读了几遍?用手势告诉大家。
3、读课文时,你一定遇到难读或容易读错的字或者词语吧?经过练习你一定会读了,小组交流一下,提醒或教教大家,请小组长带领大家把难读或者易读错的字词所在的句子读通顺。
4、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内容?(组长点出易错字词--------小组读-------请全班同学一起读)
5、课文导读中的问题解决了吗?本课的题眼是?“野”的本来意思是什么?(不讲情理、蛮横)那么在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野”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加人工雕饰的,原始的,自然的,。)
6、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索溪峪的“野”。 (生板书:山、水、动物、游客)
师: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找到的?(每段开头一句话。) 师:能读给大家听听吗?(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句子?(总起句也叫中心句)我们以前就学过,中心句在一段的开头,那他和后面句子是什么关系?(总分)这种写法就叫(先概括后具体)。
三、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一)体会山“野”
1、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把索溪峪的“野”描写出来的呢?让我们先来品味写山的部分。
2、请同学们快速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作者分几方面来写山是“野”的?可以动笔画一画。(生自读自画)
3、我们来交流一下。(作者是分三方面来写的,分别是“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4、大家在认真读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把山的特点写具体的?(生读、画、悟)
5、交流
预设(1)从“桂林的山太秀了„„是不能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这几个句子发现作者运用了拟人、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索溪峪的美和桂林、庐山、泰山、黄山不一样。
师:是啊,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生齐背诵《桂林山水》中写山秀的片段) 师:庐山呢,是飞流„„(生齐背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后两句)
师:泰山被称为五岳之尊,黄山显得十分富贵,他们都很美,可他们是不能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因为索溪峪的山是天然、野性的美。
预设(2)山有一种“惊险”的美。从“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这三个词读懂了山的惊险,尤其是悬空的巨石在山顶上摇晃着,见了一定让人感到害怕。
认识“一线天”“百丈峡”,体会山峰的险峻。“一线天”“百丈峡”这么高,这么险,人工显然是无法修饰的,所以那里的山很天然,很有“野性”。
(出示图片) 看到一线天,百丈峡,你想用什么词来表达你此时的感受?(不寒而栗、望而生畏、触目惊心、心惊胆战、害怕)
师:让我们把这些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课件出示文字: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闻名就使人胆颤)
预设(3)山是“磅礴”的。从“千峰万仞、绵亘蜿蜒”这两个词读出了山多、高、险,连绵不断,所以有一种磅礴的美。(出示图片理解“千峰万仞、绵亘蜿蜒”词义)
交流资料,有关“十里画廊”的介绍,这是一条长达12里的高山峡谷,它怪石林立,奇峰高耸,周围的风景也美,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看完十里画廊,看完西海峰林,我们忍不住要赞叹(齐读) 师:试想,当你站在山头,群山逶迤,尽收眼底,长长的吐上一口气,这舒畅的感觉就是──浩气长舒
师:带着此时的心情再来赞赞山的磅礴!
生:(齐读)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浩气长舒
(4)师:索溪峪的山,除了惊险、磅礴,还──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师:(课件出示文字: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好似“窈窕淑女”)想读的请站起来,你们一起来夸夸山的这种美,好吗?(学生起立齐读)
师:索溪峪的山呐,真是想怎样就怎样,它们姿态不一,形态各异。可他们都藏在老师的图片中,请你来找找!(一一出示课件:各种不同形状的山的图片)
师:这一幅是——直插云天,敢戏白云。
师:这一幅是——横拦绿水,敢弄倩影
师:你们看,索溪水自由快活的流着,可突然,一座山峰拦住它的去路,说:站住!我要照镜子呢,你看,我多美!于是,它面对索溪,舞弄自己的身姿。
师:这两座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 师:最后这一幅是——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师:这些随心所峪的山,雄奇中透着清秀,幽深中带着恬淡,给人心旷神怡之感,同学们,置身于青峰如林,绿树似海的索溪峪中,想不想通过朗读来为大家再次展现这一幅幅美好的画卷。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品味水、动物、游人的“野”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读懂了索溪峪的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作者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手法,运用对比、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索溪峪山的野性美。
2、那么写水的美,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写动物的“野”,重点写了什么?游客们“真”在何处,“野”在哪里?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任选一方面学习。
3、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交流、补充。
4、全班交流:
师:写水的美,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拟人) 师:把它比作什么来写的?调皮的孩子。
师:写动物的“野”,重点写了什么?(猴子)猴子又是怎样“野”的?(飞腾跳跃,做恶作剧、撒尿、调皮?)
师:写人们的野又是怎样写的?(大嚼,跳来跑去,手提皮鞋,踩着乱石,嘻嘻哈哈,返朴归真。)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去掉外表的伪装和修饰,变得更真实)
(三)、领悟表达方法:
1、刚才我们领略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课文的
2、
3、
4、5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先概括再具体的写作方法)
2、快速浏览一下全文,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也是先概括再具体,统领全文的段落是?------第一自然段: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字:野。)
(四)、课堂检测:
1、下面我们来做个小练习,看看大家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得如何。
2、做完的同学请坐好,同桌交换,谁来说答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在测试题上奖自己一个笑脸。错了的同学及时订正给小组长看。
四、拓展延伸(任选一题)
1、为索溪峪写一段精彩的导游解说词。
2、利用课余时间找一找家乡的“野”。 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
山野
水野
索溪峪的“野” 动物野
游人野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写了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觉,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这篇课文脉络清楚,过渡自然。从远处落笔,先写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然后由远到近,有山及水,发现水是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满着野孩子的灵性;
“当然”一词,又引着读者一起领略了小动物那十足的野性;
行文到最后,不惟山水和小动物,连行走在其中的人们也变野了。轻松流畅的笔调,活泼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索溪峪的“野”。文章通过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发了作者畅游其间的无比愉快的心情。
【学情分析】
本班一共有5名学生,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养成了不错的阅读习惯,能够能够自主预习,自主识记生字词,会简单的复述课文。但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这篇略课课文内容比较长,而且文章中的词语比较难理解,六年级学生虽然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且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但是能做到欣赏性的品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有了《桂林山水》一课的学习基础,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能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与方法,自主探究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打算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质疑,引导学生探索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充裕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教学目标】
1.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法、点拨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我们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她的秀丽;
我们知道五岳之首泰山,闻名在他的雄伟;
我们知道今天,我们一起去湖南省张家界的索溪峪旅游一番,旅游归来后看看你能不能也用一个字归纳一下索溪峪的景色给你的感觉。(播放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景的视频)
2、说说看看了这个视频索溪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语言和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展示课件)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雕琢
赋予
断臂悬崖
一峰独秀
千峰万仞
绵亘蜿蜒
浩气长舒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旁逸斜出
窈窕淑女
难以言状
恶作剧
老叟
返朴归真
快慰
荡涤
砰砰直跳
(3)想一想《索溪峪的“野”》“野”字为什么加引号,它在本课是什么意思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去文中找答案。
三、合作研读
体会索溪峪的“野”
1.师:观看了美丽的索溪峪,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呢?(生谈感受) 2.(出示课件) 自读课文,讨论:(1)“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2)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索溪峪的“野”的?(3)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一读。
3.交流自读成果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山是野的
水是野的
动物是野的
人是野的
让学生初步知道本文的“野”是指索溪峪的美是天然的、野性的美。
4.同桌互读各自喜欢的部分。
5.师生对读课文。师读前后两个自然段,学生以四个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读描写山、水、动物、人的段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以读为本,从自读到同桌互读再到师生对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师:刚才在跟老师对读中,同学们发现你们读的每段有什么特点吗?再看一看老师读的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
理清文中的脉络,领悟作者布局谋篇的写作特点,初步体会索溪峪的野。〕
四、精读品味
感受索溪峪的“野”
1.(出示课件)从四个内容中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个在小组里交流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学习成果:A.这部分主要讲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是怎样具体描写出的? B.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你最欣赏哪些句子,为什么?
2.各小组自学 讨论 交流,师适时指导
3.赏析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1)赏析“山是野的”
a.生:这部分围绕第一句来写的,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拟人、比喻的表达手法,写出了山的“野”表现在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b.“几十丈高的断臂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而使人胆颤。”我喜欢这个句子,因为“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
我喜欢“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栏绿水,敢弄倩影;
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筑峰上“平原”;
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这句话,因为它写出了索溪峪山的那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c.师借机出示索溪峪风光图片,相机指导品读各种不同的美,读出赞叹、惊讶之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2)赏析“水是野的”
(出示索溪峪水的图片)我们领略了索溪峪山的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a.生:这部分也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索溪峪水的淘气和有趣。
b.生观图片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相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c.(出示片段)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堵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
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同桌互读
男女生比赛读
读出索溪的“趣”。
(3)其他两个小组用同样的方法汇报“动物”“游人”的“野”各表现在什么地方?师相机指导品读各种不同的美。通过课件展示,欣赏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种天然的美,没有人工的雕琢的美,一种野性的美!体现作者愉悦的心情。
(4)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4.品读最后一段 (课件展示段落)
师:是啊,作者在这样的境界里,完全被感染、被净化了,感觉此时的自己是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哪个词更能说明作者的这种感受呢?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五、回归整体
拓展延伸
师:不同得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此时看到的山不再是山了,水也不再是水了,它们是充满朝气的青年、充满灵气的孩子,它们率真而自然,不加修饰,不加雕琢,用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客的胸怀。作者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把自己的感情都赋予了这美丽的山川。在作者眼里索溪峪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宠儿。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何感受呢?想不想把它介绍给大家,那课下搜集有关资料为索溪峪写一篇导游词吧,介绍大家来玩。
六、课堂小结 (展示风景图片)
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实,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还有很多风景名胜,等你们长大了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们能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你们眼中的美景。
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
山 野
水 野
动物野
游人野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瓮安五中
刘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索溪峪独特的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1、同学们,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是我们出游的最好时光。今天,我们就到湖南的张家界去领略一下索溪峪的独特风光。
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了吗?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下面就请你带着问题读课文,注意初读课文的要求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的?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
2、出示难读的词语,请学生读。
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相信这些词语一定难不倒你们(出示课件)。赶快自己读一读吧。
胆颤
磅礴
窈窕
恶作剧
拔地而起
千峰万仞
绵亘蜿蜒
浩气长舒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旁逸斜出
年过花甲
返璞归真
3、我们刚才读了课文,这篇课文的结构十分清楚,是(总——分),它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的?请你赶快找一找。 谁来说说,生说师板书(山、水、动物、游人)
(三)、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作者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呢?(出示课件)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来研究,边读课文,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并批注体会。
2、研究好了吗?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3、我们一起来交流。
你喜欢哪一个方面?‚野‛体现在哪里? (1)赏析‚山是野的。‛(出示课件)
(2)赏析‚水是野的。‛
从哪儿看出它的‚野‛?
(3)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 (4)体会游人的‚野‛ 从哪里看出来的?
‚返璞归真‛什么意思?(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这是一种怎样的美?(自然、天然、质朴的美)
(四)、回归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现在你知道课题中的‚野‛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吧?(就是一种天然的美,板书‚天然的美)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最后我们再来读读这篇课文,再次感受它的奇特。
板书
山
野
水
野
野
动物野
人
野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索溪峪的野
苏州市虎丘第一中心小学
沈燕红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2、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认识“赋、淑、撅、叟、涤”等字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
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地点:
微机室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你去哪儿旅游过?那里怎么样?给大家介绍一下。(结合实际情况,学生畅所欲言。)
2、现在,请大家打开电脑,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影片。(课件出示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桂林”“泰山”“黄山”的风景)
我们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因为它太秀了;
而泰山作为无岳之首,又太尊了;
黄山又以黄山奇石闻名世界,是因为它太贵了。
3、今天,老师请同学们自己打开电脑,我们一起去张家界的索溪峪旅游一番,旅游归来后看看你能不能也用一个字归纳一下索溪峪的景色给你的感觉。(引导学生进入张家界的网站)
4、说说看索溪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板书课题20索溪峪的“野”。
二、学习新课
1、明确目标:根据阅读提示了解学习目标。
2、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几方面?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画出重点句深入体会。
3、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汇报山野部分的学习情况:学习了山“野”的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1)当学生说知道了山“野”体现在“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的时候,老师让学生打开网站中亲眼目睹“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遥遥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仗峡’,闻名就使人丧胆”的索溪峪山的野性美。
(2)当学生说知道了“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的时候,老师让学生打开网站亲眼目睹“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的索溪峪的山的野性美。
(3)当学生说知道了“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美”的时候,老师让学生打开网站亲眼目睹“无所顾忌,不拘一格;
直插云霄,敢戏白云;
横拦绿水,敢弄倩影;
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并高筑峰上‘平原’;
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
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的索溪峪山的野性的美。
汇报交流水“野”的部分:学习了索溪峪水野的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方法与上一部分的一样,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的时候,老师让学生打开网站亲眼目睹索溪峪的水“野”体现在哪些方面。
汇报交流动物“野”的部分:学习了索溪峪的动物野的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的收获的时候。老师让学生打开网站亲眼目睹索溪峪的动物那一种自由自在的野性的美。
汇报人“野”部分的学习收获:学习了这一部分,你又有了什么收获?
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的时候。老师让学生打开网站亲眼目睹人进入索溪峪里那一种返璞归真的野性的美。
4、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己打开网站,一边亲眼目睹索溪峪的美景一边美读该段内容。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三、总结、扩展
1、课文里的“野”是什么意思?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所指的“野”有什么不同?你喜欢那种“野”?
2、学生自己打开网站欣赏张嫁界的自然风光。
3、学生打开网站欣赏其它的自然风光。
4、为了呼吁人们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请每小组的同学讨论并设计一张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可以自己在画板上制作。也可以从网上下载。)
5,总结课文:略。
四、板书设计:
山野:姿态各异
水野:蜿蜒变幻 天然美
索溪峪的“野” 动物野:自由自在 自然美
人野:反璞归真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说课稿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同样的风景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本文脉络清楚,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在描述了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后,作者的笔触沿自己的视线所及,从远处落笔,先写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然后由远到近,由山及水,发现水是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满着野孩子的灵性;
“当然”一词,又引着读者一起领略了小动物那十足的野性;
行文至最后,不惟山水和小动物,连行走在其中的人们也变野了。轻松流畅的笔调,活泼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索溪峪的“野”。
文章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每一方面的描写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如,写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有野性的美,接着从山具有“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来具体描写;
写游人,先概括地指出游人渐渐地变“野”了,然后通过写姑娘大嚼玉米棒,老人蹦跳于石块间,许多游人光着脚踏水三方面具体写出了游人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进一步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和感染。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从而提高理解力和感受力。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体悟关键句段,让学生感受索溪峪的“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写作者游览索溪峪,总的感受是一个字──“野”。其实作者体会到的是索溪峪“野性的美”,是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天然的美。扣住这个“野”字,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索溪峪的美景和作者的匠心独具。
这句话起到点题的作用,同时,又统领全文,文章的第
二、
三、
四、五自然段都围绕这句话展开。
②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
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
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这句话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出山具有“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特点。那里有“斜山”,那山峰似从山的一边飘逸而出。“旁逸”写出了山峰斜出的是那么随意。“巍巍”则写出了山峰的高。作者还由山形相对、山势相依的山,联想到“热恋情人”,他们似在凝望,似在细语,别具一格。由山体不高、山形奇特的山联想到少女,她们婷婷玉立,姿态万千。
③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十分调皮、可爱。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④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所以“这山水”是充满野性的。在这样的山水中畅游,人们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不经意间,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非常纯真、质朴,作者为大家呈现出了一幅人景合一的美丽和谐的画面。这句话在课文中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2)对词语的理解。
索溪峪:湖南省张家界著名景点的名称。峪:山谷。
蜿蜒:形容山脉、河流、道路弯弯曲曲地延伸。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随:依从。欲:想要、希望。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形式。格:格局。
婷婷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年过花甲:年龄已超过了六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引导学生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的有关照片、文字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紧扣课题,让学生充分质疑。“野”是什么意思?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探究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时,可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小组选择内容,读书讨论:索溪峪的山怎么“野”?索溪峪的水怎么“野”?索溪峪的动物 “野”表现在什么地方?游人的“野”表现在什么地方?分别说说自己的理解。
注意在教学时让学生尽量用朗读表达出自己的体会,其他学生作适当评价。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这里的“野”是相对于那些经过人工雕琢的景观而讲的,是指索溪峪的山、水没有任何人工修饰的痕迹,是纯天然的自然美。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要继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如,教学第3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把山路、石头称作“山路哥哥”“石头弟弟”的用意,这样的描写使索溪变得灵气飞扬、野趣盎然,使文章变得生动活泼,童趣十足。教学时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如,个别读、齐读、赛读、合作读,让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想象,从而读出感受,读出韵味。另外,先总体概括再进行具体描述的写作方法,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老师可由第二自然段的讨论交流扩展开去,让学生从描写水野、动物野、游人野这三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举例说说领悟到的表达方法。
4.在基本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之后,要让学生进行欣赏性的品读,读自己觉得写得特别好的地方,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读得入情入境。还可与同桌交流一下,自己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
suo2索溪峪的野》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描写索溪峪美景的作品。作者对索溪峪的景物观察细致,构思精巧。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使文章言辞精美,文采飞扬。例如:文章第2自然段用三个相对整齐的大排比句式描写了索溪峪的山惊险齐绝的美,这种美是纯天然的自然美、野性美,文章的气势因排比句式而更加不同凡响。文中还有不少生动的比喻,如,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
亭亭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把婀娜多姿的索溪峪的山描写得生动、逼真、形象。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
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
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不但表现出溪水和山路相依相绕的密切关系,而且也使文章妙趣横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对本文的一些常见的如“排比、拟人、比喻”等写法还是有能力理解的。对本文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相信也能很快掌握,但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及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方面的能力不是太强。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认真朗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3.领略课文中表达的索溪峪的野性美,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思想感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2.联系上下文内容,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整体的教学模式我采用“先学后教,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但鉴于对本班学生的各方面的水平我不是很了解,所以我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地加以指导。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合作中探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说学法: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自读感知,读中悟情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要了解文章内容必须要整体感知全文,在此基础上带着问题合作探究既训练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体现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三)精读课文,谈“野”论“野”。(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记者采访式导入课题。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去随机采访学生,了解他们都到哪里旅游过。然后教师介绍自己看过的地方。这么多的美丽的风景老师就是通过读书了解的。从而导入课题。这样设计导课,一方面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并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阅读提示。
2.借助工具书自学生词,借助学生回答师出示生词引导学生解疑。 3.指名分段朗读,初读反馈。
4.抓题眼,引入研读: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的总印象是什么?(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三)精读课文,谈“野”论“野”。 这个环节的教学重点是品读感悟,我们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作者的心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读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能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同时又能加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体会。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读书。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具体感悟索溪峪的山“野”,水“野”,野物“野”及人变“野”。
1.感悟山“野”。
这个环节的教学中主要是抓重点句进行教学,老师适时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并指导学生找出作者所用的写作方法。然后再结合图片显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索溪峪的山是如何“野”的。
2.感悟水“野”,野物“野”。
这个环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采取感悟山“野”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当然老师要适当引导,然后再结合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3.体会人的“野”。
(1)人们亲身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猴子的十足野性后,也变得“野”了;
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一个词最能看出这一点?引导学生找出“返璞归真”,然后理解“返璞归真”的意思。
(2)让学生再读这一段,看看游客们“真”在何处,“野”在何处。
(3)老师出示图片加深学生体会人的“野”。
4、出示赏读提示指导学生赏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璞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这里自然美,天然美。同学们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味,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
四、说板书。
我设计本文板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要把文章的脉络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要将作者的心情表现出来。因此我在设计板书的时候将作者围绕“野”从四个方面去写,这样板书起到了提纲携领的作用。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
3索溪峪的“野”》说课稿
语文班:胡好师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索溪峪的“野”》是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新人教版的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阅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它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写。首先把走进张家界索溪峪的整体感受概括为一个“野”字;
接着,分别描写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
最后,作者说由于索溪峪的天然野性荡涤胸怀,使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和清爽。《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又由于它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教学时,要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从讲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去自学。据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作者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围绕野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野在课文中的意思以及理解作者怎样具体写出这种野的。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也使以前所具有的学习方法再一次升华。
4、教学重点、难点:
因为孩子们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的,而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涵的情感,这对孩子来说有点困难。因此,我把理解作者怎样具体写出这种野的从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同时这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1、我准备采用“情感朗读法”来教学本课,为什么呢?因为《索溪峪的“野”》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文句优美,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而这种情思,也正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但这种情思,文中并没有直露地抒发,全部寄予字里行间,那么,要抓住这种情思只有读,通过感情朗读,让他们在自己的朗读中去领会。同时还起到了训练朗读能力的作用。
2、我也采用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风光,创设情景,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准备改变以往的平铺直叙,预设采用“变序法”来教学。
三、说学法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和我的教法,以及新课标对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有一定的理解力,我教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课文,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课文内容和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由于这课与桂林山水在内容情感上相仿,在表达方式上也相近,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门,这学期开学,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游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你们还记得吗?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呢?谁愿意告诉老师啊?今天,老师要准备和大家去游览另一个地方,索溪峪”这样安排既复习了旧课,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在这个环节,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和索溪峪风光片,让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感受索溪峪确实很美,我是这样设计的:“大家看看,这儿就是索溪峪,想去游览一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索溪峪的风光.” ,“欣赏完了,有话想说吗?”看到了这么美的风光,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高涨,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说话,再引导他们说话,就水到渠成了。接着,我又这样说:“我们不能只欣赏图画,还要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你们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吧。”这样的语言可以引导学生去读课文,顺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这儿,我也不忘说明一下“喜欢的方式读”可以是默读,大声读,几个人齐读,也可以是站起来读,表演读等。等他们读完后,我说:“让老师检查一下好吗?”可以只抽查一两个自然段的朗读,同时要纠正字、词音。然后,我问:“老师把课题写完了吗?还差什么?”引导学生知道课文主要写索溪峪的“野”;
“那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快速默读课文,就能很容易的找到答案,是从“山野、水野、物野、人野”四个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的。我会说:“孩子们啊,回答得真简练。”
第三个环节:合作学习,品读课文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孩子们,现在就选择“山野、水野、物野、人野”中你喜欢的一种合作学习,看一看作者是怎样具体写的;
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小伙伴听。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又发现新问题,从而思考 ,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反馈学习成果这一部分,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安排教学,我预设用“变序法”来引导学生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同时指导朗读,采用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老师范读,让学生品读,读出味儿来。然后,我引导学生了解“野”是一种美,即野性美,这种美是不同于桂林、庐山、泰山、黄山的那种人工雕琢的人工美的。多媒体出示自然美、天然美,最后我小结: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索溪峪的野性美,学生边看,我边解说:“这里的那山是那样的自然生长,没有一丝的雕琢,这种的水也是那样的浑然天成,自由流淌,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具有野性美,令人留恋忘返”。多媒体出示索溪峪的山水图片,进一步加深对索溪峪野的认识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景观的热爱之情。
第四环节:拓展写话,总结全文。
拓展写话,我是这样安排的:孩子们,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了,来写几句话。让孩子写完后读出来,这个环节让学生把热爱之情留余笔下,付诸文字,我也不忘指导他们读出这种感情。最后,我是这样设计总结全文的:这节课又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实,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很多风景名胜,如梦幻的九寨沟、神秘而质朴的西藏、险要的华山、秀美的桂林等,愿你们有时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能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你眼中的美。到此,全文结束。
五、说板书设计
4、索溪峪的“野”
独 山野
特 水野
的 动物野 对大自然的热爱
美 人野
这个板书既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既展示了文章的层次条理,又体现了所述事物的特点;
既新颖、简洁、别致,又能帮助学生掌握要领,进而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索溪峪的野
作业
一、下面解释有错误的是(
)
①
望而生畏:一看见就害怕。
②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
③
千峰万仞:千万座山峰。
④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形式。
二、填空:
1、花甲是60岁,下面的词语代表多少岁,填在括号里。而立(
)、不惑(
)天命(
)、古稀(
)、耄耋(
)
2、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虚线”是指(
)
3、课文题目中的“野”加了引号,表示另有新意,它的意思是(
)
4、课文的结构比较典型,作者采用的是(
)式的表达方法,每个自然段也采用了(
)的表达方法。
5、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
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
婷婷玉立;
则好似“窈窕淑女”。这句话在修辞上采用了(
)和(
)的方法,在描写中运用了(
),作者由两座对立的山峰,(
)到(
),由一座孤立的山峰,(
)到(
),非常形象。
二、选填关联词语,
并用落选的一个关联词语造句。(4分)
与其„„不如
无论„„都
如果„„就
哪怕„„也
1.(
)我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会退步不前。
2.(
)是读山还是品水,他(
)将受到新的启迪。
3.(
)山再高路再险,他(
)能想方设法爬上去。
四、我是小裁判,对的打“√”,错的打“×”。(4分)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这句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
)
2.《索溪峪的“野”》 描写的是海南岛索溪峪独特的美景。
(
)
3.《山中访友》作者访问的是古桥、树林、山泉等自然界的朋友。(
)
4.“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这句话包含着浪漫而奇异的想象的手法。
(
)
一次备课时间:2018.09.01一次主备老师:干炜明 使用时间:9.12二次备课时间:二次备课老师:
4*《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2、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认识“赋、淑、撅、叟、涤”等字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2、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认识“赋、淑、撅、叟、涤”等字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你去哪儿旅游过?那里怎么样?给大家介绍一下。(结合实际情况,学生畅所欲言。)
2、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张家界旅游图,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思考讨论:“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2、读准字音。 3.理解词语。
(三)、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选择读书方法,读课文。
2.指名汇报读。
思考:“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野”在课文中指没有经过雕琢的、天然的、野性的美。)
(四)、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一)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二)讨论交流学习效果。 1.山野。(边讲边出示课件)
①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
它的惊险体现在断壁悬崖有几十丈高。山风中半边悬空的巨石摇摇晃晃,使人看了惊心。峡谷的名称让人闻而生畏。
②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磅礴就是气势雄伟。从“千峰万仞绵亘蜿蜓”体会出这里的山峰又多又高,而且连绵不断,像“十进而画廊”一样。
③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
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
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
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这里有各种各样随心所欲的美,有的直插云天,高耸云霄;
有的水中突起,有的簇拥一起,各种姿态应有尽有。
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④以索溪峪的山与桂林的山、黄山、泰山、庐山作比较。
2、汇报交流水“野”的部分:学习了索溪峪水野的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方法与上一部分的一样,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的时候,老师出示课件亲眼目睹索溪峪的水“野”体现在哪些方面。
3、汇报交流动物“野”的部分:学习了索溪峪的动物野的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的收获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看课件亲眼目睹索溪峪的动物那一种自由自在的野性的美。
4、汇报人“野”部分的学习收获:学习了这一部分,你又有了什么收获? 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看课件亲眼目睹人进入索溪峪里那一种返璞归真的野性的美。
(五)、总结升华
索溪峪的自然美景在作者的描述中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与人之间质朴真诚情感的向往。)
五、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
天然的美
野性的美
畅游其间
无比愉快
概括写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野”
山野——惊险、磅礴、随心所欲
天然的美
野性的美
索溪峪的“野”水野——充满孩子的灵性
动物野——猴子亲热、调皮、野性十足
畅游其间
无比愉快
人野——大嚼、蹦来跳去、手提皮鞋丝袜 蹚过去、嘻嘻哈哈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段优美的乐曲练习配乐朗读。
2.把你认为最美的一段抄写在《鉴赏习作本》上,并写下读后感
3、为了呼吁人们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请每小组的同学讨论并设计一张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可以自己在画板上制作。也可以从网上下载。)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共3篇)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共3篇)
藤野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共4篇)
蛇教学设计(共17篇)
上一篇:cad教学设计(共11篇)
下一篇: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共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