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风光不再
计划“十二五”后三年增加8000万吨标准煤的消费量,结果中央不但没批准,反而在原有基础上核减了7000万吨,这一正一反就是1.5亿吨标准煤,约2亿吨原煤。
供应结构变化,煤炭供过于求
“黄金十年”期间煤炭行业的大量投资所产生的煤炭产能将陆续释放。这部分矿井大多集中在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等煤炭行业的“第一世界”,开采条件好、开采成本低、矿井规模大、煤炭质量好,一旦投产将产生大量优质低价煤炭。
煤炭行业集中度虽然有了大幅提高,但仍然比较分散,缺乏统一协调机制,竞争越来越激烈。 一方面,煤炭的行业集中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12年,7家亿吨级企业产量12.3亿吨,占全国的33.7%,46家过千万吨的煤炭企业产量26.1亿吨,占全国的71.5%。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心比较散,困境面前就产量、价格等问题很难达成一致。 另一方面,大型煤炭集团的规模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下一步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竞争将主要在大型煤炭集团间展开,将更持久更残酷。
进口的煤炭越来越多。2011年,我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2012年全年进口煤炭2.89亿吨,同比增长29.8%。今年一季度进口煤炭8000万吨,同比增长30%。进口煤炭以低廉的价格、更好的性价比迅速抢占了大量的沿海地区市场。
客户结构变化,议价能力减弱
以往煤炭企业面对的是零星的、小规模的用户,现在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煤炭下游客户的集中度越来越高,议价能力越来越强。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造成的:
一是电力行业一直都是集中度非常高的产业,并且近几年来大力进军煤炭,到2012年,五大发电集团自产煤炭已经达到2.36亿吨,占其发电用煤的1/3左右。
二是钢铁行业的增长主要由排名前15名的企业完成,按照规划,到2015年,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60%左右。
三是水泥行业出现了中建材、海螺这样的行业巨头,按照规划,到2015年,水泥行业前10家企业产业集中度将达到35%。
不管是整个宏观经济,还是具体的煤炭行业,都到了从周期性的波动进入了需要进行深入结构调整的阶段。如果对经济形势的认识还停留在周期性波动的阶段,那么就会抱有“过冬”和“熬冬”的思想,对市场抱有幻想,认为市场会回暖,煤价会回升,冬天过去了就会是春暖花开。目前看来,这一次的结构调整估计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这个冬天靠“熬”是过不去的。结构不进行深入调整,这个冬天永远过不去,“熬冬”的结局只能是“等死”,我们需要做的是培养自身的“冬泳”能力。
新能源或将煤炭拉下神坛
今年5月,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报告,预测2011年至2015年的煤炭消费增速,将由2007年以来的5%降到3%。另外,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也在逐渐使天然气取代煤炭的地位,使这个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的煤炭消费量逐年递减。
目前,我国新能源渐成气候,并将逐渐蚕食常规能源的领地。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虽然目前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不高,但逐年增长,对化石能源的冲击是渐进的。国家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
天然气作为最为清洁的常规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确定中国将同俄罗斯签署30年的天然气合同,2018年开始供气,年供气380亿-600亿立方米,中国有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买家。
被称为“页岩气革命”大变革的初步结果,在美国已经基本显现。水平钻井与液体压裂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使美国彻底地解决了能源安全问题,并且从一个世界石油最大的进口国变身为石油出口、LNG出口的大国。这一事实,正在改变着世界的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
“页岩气革命”在给世界能源供给、世界环境保护、人类幸福生活带来福音的同时,对煤炭产业也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冲击。未来的世界,经济景气循环仍然会按照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各个阶段来循环,但是,煤炭作为能源,已经逐渐完成了历史使命,开始退出世界历史舞台。当然煤炭要退出中国历史舞台,还需时日和过程,但毕竟这个过程已经开始起步了……
页岩气、可燃冰等非常规能源将对常规能源的使用产生颠覆式冲击。这种情况的发生并不遥远,在未来10年内就有可能发生。而一个以气体能源替代固体、液体能源的时代已经来临,未来几百年的能源将要由天然气来主宰……
上一篇:孔板流量计误差原因分析与修正
下一篇:宣传报道在煤炭行业中的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