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征文 >

蔚蓝色的呼唤

| 来源:网友投稿

潮涨潮落,云起云飞。地球因海洋的存在而被着色,于是,地球看上去变成了蔚蓝色。2002年5月15日,蔚蓝色地球上的中国,因为有了这颗卫星而变得与众不同。它——海洋一号卫星,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开创了我国卫星海洋应用的新局面。蔚蓝色的呼唤,使海天连成一线,开始了充满生机的对话——

海洋守望者

71%的地球表面覆盖着蔚蓝色的海洋。但是,由于它的浩瀚广袤、瞬息万变,也由于人类现有调查方法的局限,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只对大约20%的海洋开展过较为详细的现场调查,对5%的海域进行过较系统的研究。71%∶20%∶5%,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可谓“沧海一粟”。

但是,蔚蓝色海洋,充满了诱惑,人类急欲了解这蔚蓝色表面下的“内幕”。此时,卫星,就像海洋的守望者一般,出现了。

天上的它,犹如给海洋铺下了一张立体的大网:能够实现对海洋的大面积、定时、快速、同步和连续观测,海洋的瞬息万变、海洋连续数年至数十年的相关数据,以及海洋要素的测量,卫星都会尽收眼底,一一“呈上”。的确,这些本事不是一般常规的海洋观测用调查船、岸站和海上浮标所能企及的。

事实上,人类想从太空了解海洋的兴趣早就开始了。1962年,美国发射了水星号飞船,美国宇航员第一次从160公里高空观测海洋,拍摄了海洋照片,开创了人类从太空探测海洋的新纪元。随后,前苏联的上升号、联盟号飞船及美国的双子星座号、阿波罗号飞船相继上天,从技术上展示了利用卫星观测海洋的可能性。卫星,就这样变成了人类了解海洋不可或缺的依靠。

30年间,在经历了探索、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等3个阶段后,海洋卫星在海洋开发和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中越来越具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10年,世界范围内共发射了16颗海洋卫星。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发展海洋卫星趋之若鹜的奥秘就是:发展海洋卫星的目的在于应用,通过应用,海洋卫星将造福人类。

渔民好搭档

海洋渔业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引导渔民合理捕捞和海洋农牧化,发展水产资源的养殖。借助海洋一号卫星,能够对海洋生物资源生态容量和潜在的渔业产量做遥感探测。

由于过度捕捞,我国40多个近海渔场普遍不尽如人意;远洋渔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在海外共有l000多艘远洋渔船,形成了50万吨的远洋渔业生产能力。为此,需要了解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对海捕场进行评估,对海养场进行规划。

同时,我国海洋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面积约占可养面积的1/3,海水养殖的年产量已达8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大量的是贝藻类养殖。由于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养殖病害接连发生并蔓延。

利用海洋一号卫星,监测海洋叶绿素a是极为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也能实现一年四季连续的观测。这将对渔场资源潜力做出科学估算,为制定渔业政策而使渔场复苏提供依据。此外,海养场的选择与该海区环境密切相关,如水温、水质、水深、浮游生物、泥沙冲淤等。显而易见,利用卫星提供的海洋水色环境资料,能够合理选择养殖区,扩大可养面积的利用率和指导海域养殖的合理布局,提高养殖的产量和抗病害能力。

天上看海岸

在海岸带资源的利用上,我国拥有海岸带面积近35万平方公里,资源相当丰富。为合理管理和利用海岸带资源,需要每隔五年对海岸带资源和环境进行综合调查。1980年,国家海洋局曾组织了海岸带资源的综合调查,动员了1.5万名科技和管理人员,历时4年,耗资近两亿元。由于常规调查方法受经费和人力等限制,无法做到经常化,影响了海岸带资源开发规划的制定。

在我国数千公里的海岸线上,海岸带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呈线状或带状结构,在卫星相片上反差比较明显。结合其他资料,人们就能够精确分辨出各类海岸形态类型。通过卫星相片,还能够在潮汐期间获得不同时间的海岸线变化及海岸地貌特征信息。拿着海岸带形态类型图和海岸变迁分析图,就可以放心地进行开发规划,预测海岸线变化,研究由此引发的环境和生态变化了。看来,卫星遥感技术与必需的常规方法相结合是进行海岸带调查的一种有效而经济的手段。

环保有高手

海洋污染有“二魔”:石油污染和污水污染。

海上石油污染主要来自陆地排放、海上油井泄漏及船舶排放等。我国沿海约有250多处油污染源,每年排放量10万吨以上。随着海上油气开发的扩展,井喷、溢油常有出现,造成我国近海海域油类污染普遍超标。

海上污水污染包括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农肥农药排放、浑浊水等。据统计,我国沿海地区每年向海洋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量在80亿吨以上,热循环水、有机污染物、营养盐类和重金属都是主要污染物。此外,我国近海营养盐类含量普遍偏高,导致赤潮频繁,日趋严重。赤潮发生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海水逐渐变色,对海洋资源造成破坏。

面对治理海洋的难题,只有请“环保高手”——海洋卫星来帮忙了。通过海洋卫星,可以获得海水中悬浮泥沙、浮游生物、可溶性有机物、海面油膜和其他污染物等海洋水色不同的信息,以此有针对性地“铲除”污物。例如,海洋一号卫星可获取高分辨率的CCD资料,在7天内能够对全球海域重复覆盖,据此可以有效地对河口泥沙进行观测。

目前,我国已有海监遥感飞机,利用水色卫星遥感不仅能大面积监视监测海上溢油动态特征,还能及时引导海监船只和飞机有目的地进行执法监测,其遥感图像可作为管理部门执法索赔的依据。同时,按照卫星连续遥感跟踪的油污范围和溢油扩散方向,可以确定最佳溢油清除方法。

科学少不了

全球性环境变化与海洋密切相关。例如,在人们关注的全球性温室效应研究中,了解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以及其在全球性循环中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所起的作用,始终是个难题。又比如,影响全球性气候的厄尔尼诺现象、海气通量、全球性水的循环等也正是全球科学家所要解决的另一些难题。海洋一号卫星所监测的水色信息可推算出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这样,海洋一号卫星就有可能提供解决以上这些难题的观察手段。

在科学研究上,国内外海洋学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国际组织先后发起了20多个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合作科研计划。如世界环流计划、热带海洋-全球大气计划、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全球能量与水循环实验计划、气候变化和预测计划以及国际地球-生物圈计划等,为的是深入了解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机理及所产生的影响,准确发布中长期天气预报,预测海洋和大气变化趋势对未来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达到防灾减灾、开发利用海洋的目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发展我国自己的海洋一号卫星,不仅可以在国际海洋科学研究中作出我们的贡献,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打破某些国家对全球海洋实时与高分辨率数据的垄断,对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分享人类共同的海洋财富、保护人类生活环境等方面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和主动权,并有利于我国以平等地位与其他国家在研究、探测和开发利用海洋中开展合作与交流。这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深远的国际意义。

应用在行动

为了让海洋卫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我国在海洋卫星的开发利用上,已开始行动——

一是海洋遥感应用研究初具规模。我国在海洋遥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80年代末,在我国发射的风云一号A星和风云一号B星上安装了两个海洋水色通道,这是我国首次使用自己的卫星监测我国海域的水色,并且得到了渤海湾等海域的水色图。

1997年,国家海洋局杭州地面站申请并得到了美国发射的第二台海洋水色探测器的免费接收权,获取了其相关资料并开展了研究,为我国海洋水色卫星今后的资料应用取得了经验。同时,“九五”期间,我国也开展了相关的预研工作

二是海洋业务应用系统的尝试。“七五”后期,国家海洋局自筹经费从国外引进先进的遥感计算机设备,扩大提取海洋信息的能力,提高卫星遥感资料的利用效率。同时,开发了数据处理和应用软件,解决了海洋遥感信息的提取和海洋产品的生成;把引进的系统建成为海洋环境预报服务的遥感系统并投入业务化运行,提供各种业务化产品。通过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数值预报计算机及预报业务自动化系统联网,使之成为海洋预报技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卫星遥感数据产品已可以通过网络发布。目前的业务试验系统用于风暴潮预报、海冰预报、航线选择、利用卫星云图监视大洋地区的天气系统、海温预报等。2001年,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的成立,更将为初步建立起我国海洋系列卫星及其应用体系,发挥积极的作用。

算笔经济账

海洋卫星的经济效益将体现在海洋渔业、海洋调查、港口航道、海洋污染监测和海洋灾害的减灾防灾等方面。以海洋一号卫星为例,我们来看一看卫星发射成功并投入应用之后在寿命两年期间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在海洋渔业方面产生的经济效益,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卫星资料的应用,海洋捕捞业提高了捕获量,降低了吨渔成本;二是由于卫星资料的应用,海水养殖扩大了养殖面积,降低了损失,从而增加了产量。

在海岸带调查方面的经济效益,也包括两方面:一是海岸带调查应用节省了开支;二是中国海洋专属经济区的水色环境调查由于卫星资料应用而节省了开支。

利用海洋一号卫星所提供的泥沙时空分布资料,可以分辨出哪些是泥沙淤积,哪些是泥沙冲刷,这样,可以有目的地疏浚,算下来,一个港口就能节省调查费1000万元。一般来说,常规港口航道整治费占收益的13%,如果港口航道整治中常规调查费占15%,以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年运营收入48亿元计,48亿元×13%×15%=0.94亿元。这样一来,利用海洋卫星,一年就可以节省常规调查费近1亿元。

海洋污染监测主要体现在环境效益上,但利用卫星资料可提高对海上溢油和赤潮监测的效果。例如,赤潮年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若卫星提前一天发出警报,保守估计可减少损失10%,即年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

有专家预测,若海洋一号卫星使用寿命能够达到两年,投入与产出之比约为1∶6~1∶11。

中国刚起步

海洋一号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在海洋卫星的发展与应用上,开始迈出可喜的步伐。

环顾世界,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世界上主要的航天国家,在海洋卫星发展方面都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并仍在加速发展,就连我国的周边国家韩国、印度和我国的台湾省也都发射了或即将发射海洋卫星。目前,占地球表面积2/3以上的海洋,事实上已处于各类海洋卫星的监视、监测之下。

我国已利用国外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及国外海洋卫星遥感资料开展了一系列应用研究,但离国际水平和目前的业务需求相距较远。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实时的、连续的稳定数据源,这就迫切需要研制和发射我国自己的海洋卫星,建立卫星、航空遥感探测和常规海洋调查等手段构成的空间、水面、水下的立体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实时监测。海洋一号卫星应用的意义就在于此。

从世界范围来看,海洋卫星的发展趋势一是在仪器性能上有更高的光谱和空间分辨率,在波段配置上实现窄波段高灵敏度;覆盖周期进一步缩短为2~3天;覆盖范围由局部海域改变为全球性海洋;资料的使用政策由原来封闭保密变为半商业化。另一个发展趋势是已经进入业务化、系列化。为研究全球性长时效的环境变化,国际上海洋卫星的发展趋向系列化,并进行长期规划和超前研制,以保持良好的技术继承性。

面对蔚蓝色的呼唤,中国人刚刚起步。根据我国海洋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海洋卫星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建立起一整套海洋卫星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海洋水色卫星(即海洋一号)系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即海洋二号)系列和海洋环境综合卫星(即海洋三号)系列,逐步形成以我国卫星为主导的立体海洋空间监测网。

到2015年,我国海洋卫星及其应用水平争取要达到国际2010年的水平,在某些方面要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

(转自《中国航天报》)

推荐访问:蔚蓝色 呼唤

热门排行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篇1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

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基层财政

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 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巡察谈话情况报告

从《开国大典》谈中国油画民族化

“油画民族化”是1956年9月全国油画座谈会上提出来的,在当时的社会中,它不只是一个口号和一个新名词

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掘和应用

摘要: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因其有针对性的题材、富于启发性的内容、强大的艺术魅力,对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促

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xx村党员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亲爱的朋友,

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 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向巡视组工作情况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docx 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ocx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一、职工代

(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 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