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生命周期成本看电动自行车的市场前景
全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产品从研发到生产、使用直至最后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耗费的所有费用的总和。电动自行车与燃油摩托车相比,无论从节能到改善环境保护作用乃至全生命周期成本,都具有能源效能高、成本价格低廉、方便轻巧、操作简单等特点,其众多的品牌已悄然进入广大农村市场和大中城市。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将进一步提高,消费意识将进一步增强,同时城镇化将加快发展,预示着电动自行车产业是我国目前当之无愧的新兴产业。
一、电动自行车与燃油摩托车的生命周期成本对比分析
从生产成本方面看,电动自行车具有较低的成本价格。电动车和摩托车的核心部件是蓄电池、充电器、电机和控制器。首先,蓄电池的价格对比。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电动自行车和燃油摩托车的电瓶都是铅酸蓄电池,允许大电流放电,理论上没区别:燃油摩托车是依靠燃油作动力的,电池仅用来点火、起动和照明,启动完毕蓄电池就不再继续放电了,虽然启动电流很大,但启动时间很短,使用寿命较长;电动自行车电瓶虽然启动电流不大,但要负责所有的功能,工作时间长。一般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从研发到出厂销售,一般价格在420元至750元之间,一般燃油摩托车铅酸蓄电池的价格在100元左右。其次,充电器的价格对比。一般6V-12V摩托车电池充电器和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的价格均为30元左右。第三,电机的价格对比。摩托车启动电机对摩托车启动有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其工作时间比较短,但也是摩托车不可少的零部件。一般摩托车启动电机有不同的型号,质量、性能会有所差异,这也就导致了摩托车启动电机的价格会有差异。不过普通的摩托车启动电机在100元左右,电动自行车电机每个在500元左右。第四,控制器的价格对比。电动自行车的有刷控制器在30元至200元之间,燃油摩托车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量级。电动自行车的主要成本价格主要来自电瓶、电动机和控制器这三个核心部件,它们直接关系到电动车的质量优劣,而且现在电瓶的价格就比摩托车电池高出320元至650元之间,且占了电动车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就核心部件的生产成本而言,电动自行车略高于燃油摩托車720元-1050元,部。值得注意的是,燃油摩托车一般的发动机价格在1500元左右,这是电动自行车所不需要的;主副油箱价格在250元左右,还有点火装置配件等,也是电动自行车所不需要的;此外,外观容积、质量与使用钢材、导线等原材料生产成本要比电动自行车高出约50元。笔者粗略估算,电动自行车的生产成本价格略低燃油摩托车750元-1080元/部。
从环保节能方面看,电动自行车具有较高的能源效能。一辆电动自行车每百公里的电耗只有1.2度,超重的可以限制在1.5度之内(约为500克标准煤)①。一辆燃油摩托车每百公里耗油按照2公升(约为4000克标准煤)②计算,以一辆电动自行车去替代一辆燃油摩托车,每百公里即可节约能源3500克标准煤。一辆燃油摩托车每年行驶1万公里,就要耗油200公升(约150公斤):摩托车的寿命是8年,在它的寿命期内,总消耗汽油约1.2吨;目前我们国家有电动自行车将近3千万辆,用一台电动自行车去替代一辆摩托车,可以减少总油耗3600万吨,即相当于2700万吨标准煤。另外,燃油摩托车每公里的排放物可以达到7克,其中一氧化碳5.5克,碳氢化合物1.2克,氮氧化合物0.3克;每年行驶1万公里其排放物就可达到70公斤,8年的总排放量就达560公斤,3000万辆电动车的总排放量1680万吨。电动自行车绝大部分都使用铅酸电池,铅酸电池确实存在二次污染问题,但不存在一次污染;与汽车产生的尾气、噪音及电池污染相比,电动自行车的二次污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新型的电动自行车由于使用的是锂电池或镍氢电池,不存在污染问题。因此,用电能来代替石油能量显然利大于弊,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
从使用安全性能方面看,电动自行车相对安全。的确,使用电动自行车存在安全风险。但是,这种风险是任何交通方式都无法避免的,关键是安全风险的程度如何。据有关资料统计,2001年上海上路的电动自行车是5万多辆,当时事故率为0.47%,汽车的事故率是3.1%,到2002年上半年,电动自行车已经增加到7万多辆,事故率是0.1%。③另外,2006年1月至5月,广州市区发生涉及电动自行车事故49宗,伤亡56人;同期广州市共发生交通事故3771起,伤亡5206人;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在事故总数中所占比例仅占1%左右。从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间,广州市与摩托车有关的交通事故一共发生了59943宗,占全部交通事故的41.82%。④数据表明,电动自行车相对于汽车、摩托车还是安全得多。虽然电动自行车给人们的印象是不太安全,但是事实上并不然。更何况目前市场上还充斥着大量的不按国家标准生产的电动自行车。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严重超速问题。国家规定最高车速不能超过20公里,小时,但是市场上要买到时速达到60公里,小时或更高的车并不难。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多是由于高速行驶造成的。所以,只要政府在对电动自行车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加强管理,从生产环节控制好,就能进一步的降低交通事故率。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电动自行车与燃油摩托车相比,无论从节能到改善环境保护作用乃至全生命周期成本,都略占上风。
二、加快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符合中国交通方式变革的实际需求
电动自行车是目前各类电动车中唯一技术比较成熟,能够大批量生产和商品化的产品种类。当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日益成为困扰现代都市的老大难问题时,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便捷、健康的绿色交通工具应运而生。特别是在人类已进入“后石油时代”的今天,节能环保的电动自行车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其发展更有现实意义。中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骑自行车是一种非常好的交通方式。因为有一个庞大的自行车群体,他们有变革交通方式的实际需求。在城市交通的未来主导模式——大型公共交通加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从这个层面来讲,那种希望由完全的大公共交通取代私人交通的努力是不现实的。人们一边在大力提倡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TOD)与“双零换乘”相结合的绿色交通的时候,国家已在战略层面上找到了破解交通工具变革方式答案。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自下而上”的交通工具电动化,无疑是我国交通工具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在农村,因为停车非常容易,电池不用卸下来充电,农民就喜欢买容量大的电动车,充足电可以行驶60公里以上,满足了他们生活和生产需要。因此,从2008年开始,电动自行车已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农村市场。随着城市空间
的不断扩大,居民出行距离拉大,普通市民尤其是广大工薪阶层盼望出行更快更舒适,个人出行机动化需求日益增长。在日本,骑摩托车曾是个人交通机动化的过渡方式。而个人交通机动化,这个过渡阶段不能人为掐掉。而中国大中城市,摩托车多被禁行,电动自行车作为替代方式随之风行。尽管不少大城市出于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的需要也开始“禁电”,但在中小城市,轻量化的电动车仍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代步工具。
电动自行车的市场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在世界范围里面,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过去短短十年里,中国电动自行车从只有日本的1/10,发展到是日本的500倍,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和谐的现代交通系统是多元化的,应包含步行、非机动车、机动车等多种出行方式。据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的调查统计,全国的电动自行车使用者70%以上都属于中低收入阶层,因此作为非机动车的电动车在城市交通中也应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作为一种节能又相对廉价的出行工具,电动自行车是比较适合中国国情、有发展前途的绿色交通工具。在构建绿色城市交通、满足国内巨大城乡市场需求方面,电动自行车应成为农村居民和中小城市工薪阶层出行的重要选项,电动自行车在中国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加快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符合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
城鎮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衡量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笔者认为,从本质特征表现的三个方面看,发展电动自行车,对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将产生积极影响,符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
从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上看,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较慢的地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或外出打工,而目前我国一些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农民的打工收入比重越来越大,出行里程明显增长,这就迫切需要有一种适合在农村地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首先,公交车、私家汽车不可能成为其选项,客观条件和经济实力不具备。其次,摩托车,在性价比上还不占优势力。作为机动车,驾驶员需要考取驾驶证,既费时还要一笔巨额资金;更主要的还是由于油价越来越高,农民在消费时总是精打细算,从经济实用性上讲,购买电动自行车更省钱;加之燃油摩托车还存在污染和环保问题,与社会提倡的节能环保相违,也是国家所不提倡的。第三,传统的自行车,也可以成为一个选项,但由于他的行速慢,平均不足15公里,小时,耗费体力,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空间距离的增长而有效的实现它的交通代步功能。第四,电动自行车充电经济,骑行省力,速度快,能最大程度上的满足了农民的交通代步需求。
从非农产业向城镇化聚集上看,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农村劳动力很好的代步工具,这就使得他们从原来的居住地脱离开来,大幅度地增加了日常工作活动半径,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更好的工作,从事各种各样以前没有机会从事的工作,如在城镇上进行第三产业服务,有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多地接触新事物。这就为不断地聚集农村劳动力在城镇从事各式各样不同的产业,完成非农产业向城镇化的不断聚集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工具支持。
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上看,电动自行车作为一个有效的农村消费者代步交通工具,让农村劳动力较大程度地摆脱了小范围地域的束缚,他们可以逐步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在更大的范围区域寻找工作,过上城市居民“朝九晚五”的上下班生活方式,从而最终实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的转移。
四、结语
电动自行车产业是在自行车和燃油摩托车的接缝中产生出来的一个新兴产业。电动自行车属新能源节能环保型产品,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向。电动自行车既是广大农民耕作运输和代步的工具,又是中小城市广大工薪阶层的代步工具,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下一篇:判决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