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两题
大学的哲学研究生,而且三十过半就是正处级干部了。身边有个“哲学家”朋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经常在一起就能辩论出一些日常生活的道理来,比读那些枯燥的哲学著作来得实在。特别是,章子仪将那些抽象的哲学知识,像周国平那样,以散文、随笔、小品等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通俗易懂,雅俗共尝,赢得了普通大众读者的喜爱。
章子仪去参加市里的美术讲座是作为特邀人员参加的,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一个不轻不重的官,而且还因为他是本市有名的哲学家和作家。据我估计,主要因为还是他在哲学方面的造诣,名气大了,没办法,许多场合都需要有这样的人物在场——有时是一面旗帜,有时是一个窗口,有时是一种点缀……当然,他也很乐意去参加这次讲座,听说前来讲课的老师都是中国画坛大师级别的,北京来的就不说了,省里的那几个他是听说过的,有个别的还认识,确实都是独树一帜的画坛精英。
章子仪虽然不会画画,但他喜欢研究绘画史和收集世界经典名画,特别是西方现代派画家们的画他就收集了不少。当然,他所收藏的那些名画都是仿制品,不可能是原作,那可不是一般人有能力收藏的。在他看来,西方现代派画家们的作品,不管是印象派、野兽派,还是超现实主义,他们抽象的画面上都蕴含了深刻的哲学元素,对生命状态和社会人生的理解是独具个性特色的。当然,这些人都是些疯子。比如: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给妓女的梵高;逃避文明社会、寻求原始生活的高更;肆无忌惮地酗酒、吸毒、生活放荡的美男子莫迪利亚尼;一生天真烂漫、老是喜欢做梦的卢梭;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马蒂斯……
在章子仪看来,疯子,就意味着打破常规,不墨守成规,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和禁锢,天马行空,激情澎湃,最大限度地张扬和展示生命的创造热情和个性色彩。疯子,就意味着独特的发现,就意味着个性的创造,否则,人们就不会记住他们,也记不住他们。苏格拉底是疯子,柏拉图是疯子,尼采是疯子,被后人记住的这些真正意义上思想,家哪个不是疯子呢!
1929年夏天,卡利达斯·达利的家中来了许多客人,有来和他签合同的画商,有和达利合作过的电影导演,还有其他的朋友和知名人士。在马格里特夫妇之后姗姗来迟的是诗人保罗·艾吕雅以及他的妻子加拉。这位端庄贤淑、身材迷人的俄罗斯少妇,她以超现实主义的诗作而广为人知。她的到来,立即鼓动起了达利旺盛的表现欲:嚎叫,狂笑,奇态……目的是为了引起加拉的注意。这也许是一种宿命,两股疯狂的火花一撞击便产生神奇的力量,临走时加拉已深深地迷上了这位比自己小九岁的西班牙小伙子。当年的秋天,两人在巴黎再次相会时,双双都被爱的火焰燃烧到无法克制的程度,于是便私奔到离卡达克斯不远的利加特港的一个小渔村里,租了一间不足四平方米的小屋,过起了隐居生活。
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年轻时的这段传奇经历,让章子仪非常着迷,有事无事总是在我面前提及,而且还总是那样津津有味,好像这就是他本人的一段梦幻经历一样。他跟我解释说,如果达利不是疯子,没有极端的妄想症,如果他也像平常人一样,他能画出像《内乱的预感》这样的伟大的、带有预言性的作品吗?章子仪说,所谓疯子,其实都是天才和超人,都是上帝派到俗世人间来的神。
参加市里举办的这次美术讲座,章子仪原本只想去奏个热闹,顺便去目睹一下这些大师的风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次讲座上,他无意中遇见了大学时的同学——他的初恋情人紫藤。
紫藤可是一个真正的美人儿,又是油画高手,大学时就有作品参加省里的多次画展,还有作品获得过大奖。当时在学校,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哲学系有个美女画家,才貌双全,名气很大!哲学系的系主任和几个德高望重的教授,曾专门在校园内为她举办过一次画展。这在哲学系是很少见的。足见她的天赋和才气,但她却没有去读美院,高考时就向准了哲学系。也就是说,紫藤画画,完全是作为业余爱好来摆弄的。只是她自己认为,任何艺术,如果没有融入哲学的元素进去,这样的美学就显得单调,而且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因为哲学的生命力正在于探索人类生命内在的奥秘。
紫藤的油画,大都来自于自己的探索,她没有名正言顺的拜过师,也没有进过正规的美术培训班。当然,有几个性格古怪的美术老师她是私下去拜访过的,并请他们指导过自己的作品。更多的时候,她都是在自己摸索着前进,自己去探索和思考。
这不奇怪,梵高不是也没有拜过师,没有进过美术学院么!就连起码的绘画理论知识,他都没有掌握。如果他稍微懂得一点线条的比例之类的绘画常识,他的画作《食土豆的人们》就不会画成那个样子了。当然,如此一来,今天的人也就不知道欧洲有个伟大的画家叫梵高了。
推荐访问:
上一篇: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