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活用
话题一:感情对认知的影响
感情,似乎是一种十分缥缈的东西,但它却确实存在着,时时刻刻都围绕着我们。亲情、友情、爱情……我们正是有了感情,生活才更加精彩,我们正是有了感情,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
人在做事时总会受到感情影响。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有了感情,人对事物的认知欲更强,更能加深对事物的认知。易水河边那位高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正是因为对燕国的感情,使他认知了为国牺牲的意义和人的价值。可见,在感情的推动下,使人在认识上可达到不惜牺牲的境界。(《感情与认知》节选)
话题二:理智与情感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作为燕国第一勇士因勇刺秦王为人称颂。的确,荆轲的勇气是非同一般的,然而,我总觉得荆轲死得糊涂。记得《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国后期,七个诸侯国再加上七零八碎的许多小国,中国被分得支离破碎,多年战事,弄得民不聊生。这时候,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是民心所向,可惜,荆轲不知这个理,怀着对燕子丹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一心一意要杀秦王。谁料,刺杀失败,秦王恼羞成怒,下令立刻攻打燕,荆轲救燕不成反加速了燕的灭亡,实在太失算、太糊涂了。(《评荆轲》节选)
话题三:命运与时代
有人说,荆轲仅仅为了一个承诺,陷入燕太子丹设置的情感和信义的罗网而无法自拔,在身不由己地异化为一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个人的悲剧。也有人说,荆轲为了去兑现那个时代所崇尚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而用生命拥抱信仰,这就注定了其完成的必定是个时代悲剧。其实,在那个大悲大歌风起云涌的时代,荆轲也犹如一颗没有决定输赢权利的棋子,身不由己。
无论哪个时代,生命与生活都充满了悖论,面对扑面而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也常常走出了一个陷阱,却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人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我们从一个时代去反观另一个时代的局限时,往往忽略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我们不能用自己所处时代的价值作为标准去衡量荆轲那个时代的信仰价值。(《感受荆轲》节选)
话题四:心灵的选择
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秦王要在三天后召见我,我在这个夜晚对皇宫作最后的探查。我走进嬴政的书房,竹简堆满了桌子,桌上摊开的一束竹简,墨迹还未全干,我借手中的火读了那文字,却是秦王新写的文书,我并未想到,这竹简会改变我的行动。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图穷匕见,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箕踞以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刺秦》节选)
下一篇:“沙尔利周刊”事件后的法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