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是因为找到了共鸣
为自己做理想的电影
记者:为什么要拍摄《冈仁波齐》和《皮绳上的魂》?
张扬:《冈仁波齐》只是一个想法,是没有剧本的,就是讲述一群人去转山朝圣的故事。这是我很多年前就有的一个想法。以前去西藏路上的时候我会经常碰到这样磕长头的人,对他们的这种信仰和生活我很有兴趣,对我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在很多年前就想拍一个关于信仰的东西,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缺乏信仰的时代。现在去做这样一个电影,可以让我们每个人反观自己,通过他们的信仰看自己的生活,这也是我最开始想做这部电影的一个动机。
记者:拍完《冈仁波齐》,你有什么触动?
张扬:没有剧本,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把可能发生的不断变成我们的故事,编进电影里去。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完全崭新的创作,和以前不一样,很有意思,是关于艺术的一次实践,一种对电影的重新认识。以前我们觉得电影这样拍就可以了,基本成为了一种习惯,这次重新给了我一个可能性,用新的视角、方法,所以第一从艺术创作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崭新的尝试。第二,花一年的时间去做一部电影,就和平平常常地拍一部电影有非常大的差别。在西藏最重要的是你生活的一面,生活对我们已经变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换句话说,我们自身也在寻找,不光是拍电影的寻找,你自己也在探索一些人生的看法和观点。我们是没有信仰的人,但在这样的一年慢慢的旅程中,虽然不一定就能找到信仰,但也许你就更接近于自我了,自己想要什么,真正的愿望是什么,在这条路上看得更清楚了。
记者:你看重这两部电影的票房吗?
张扬:我不大想这事,首先我是在为自己拍的电影,而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这两部电影本身也是比较偏艺术性、实验性的电影,所以我也不怎么会去考虑市场。反过来说,现在太多电影都是为了市场票房在拍,我也想明白了,以后一定不为了市场去拍电影,要拍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东西,至于能有多少票房,有多少观众,交给真正做市场的人去做。为自己做一个理想的电影,而在当今中国真正缺乏的是有内容有世界观的电影。这才是创作者应该去做的一种东西。 中国汽车文化中没有那么酷的故事
记者:在你看来,小说要改编成电影应当具备什么因素?
张扬: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部小说的观念,它在传达一个什么东西,选中一部小说是因为它的主题吸引了你。另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它有很大的余地让你在影像上去创造,因为我觉得有时候那种写得太满了的小说,换句话说长篇小说,就很难去改编。我现在改编的都是一些中短篇小说,它们留下的空间比较大,甚至可以在原来小说的基础上去创作一个不一样的东西。像扎西达娃的小说就比较魔幻现实主义,和拉美的那种比较接近,这和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又特别贴近。他不像我们汉族小说一直在刻画人物,从几个人物出发,而这些人物角度有时候改编起来是比较难的,因为你必须围绕这几个人物的命运去做。而他的小说就比较飘逸,从电影的角度来说特别好改编。
记者:所以你对小说本身的故事性不是很看重?
张扬:对,我们用了两个小说《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和《去拉萨的路上》改编成一部电影《皮绳上的魂》,其中《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吸引了我,但是本身这个故事还不够,所以我们又找了《去拉萨的路上》,用它的故事来填充另一部小说的不足。这两部作品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东西,与之前两部小说都不一样。所以我倒是觉得小说改编成电影不能简单地照搬小说,得有重新的创作。
记者:你心目中的公路片是什么样的?
张扬:从美国公路片的类型来说,它有自己一套相对模式化的东西,比如说肯定有点离奇、凶杀之类,更重要是探讨存在的意义。而中国的公路片,我觉得它一定还是得落在中国人很实在的生活里,不能简单地照搬美国公路片的概念,因为首先中国的汽车文化的历史就很短,没有那么酷的故事,没有那么概念的东西。所以就像《落叶归根》里,更多的是以更接近中国现实的一种方式来表现“在路上”的状态。我自己觉得公路片就是这一条路,你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非常重要,所以像现在拍的《冈仁波齐》这部片子,它就是一条路,从头至尾都是一条路,但这条路确实在电影里承载了非常多,你从大从小都可去理解这条路代表了什么东西。
自己做到最好,再去寻找观众
记者:毕竟你在票房上也有自己的成绩,你觉得以前走过的路,成功在什么地方?
张扬:还是片子本身吧,最重要的是能够和观众有共鸣。比如说《洗澡》这部电影,确实有很多人觉得写出了新旧的关系、两代人的关系,包括老北京的味道,很多人喜欢这样的片子就是因为找到了共鸣。像《昨天》那个电影很多年轻人都非常喜欢,因为他们确实看到了很多成长当中的迷茫、挣扎。《爱情麻辣烫》呢,和当时年轻人的文化、他们所思所想的东西很贴近,所以就有了所谓的基础。当你不是做纯商业片的时候,肯定还是得靠电影本身的主题、内容、想传达的世界观,用这种方法去和观众沟通,至于这个观众有多少,你也没法判断。所以我觉得你不用去迎合观众,而是你得先自己做到最好,然后再去寻找你的观众。
记者:对于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你现在能调和吗?
张扬:这是没有办法调和的,以前我还觉得商业和艺术可以中和的,后来发现不行。如果你想在艺术上有突破,就要在艺术上做得更极致,当艺术的概念达到极致的时候,它离商业会越来越远。所以你得想清楚你要什么,你就得在哪一个方面做得更充分。至于投资人的要求这方面,我的投资人就对我比较信任,像我一部电影连剧本都没有、拍摄结果也未知,在今天的中国是很难想象的。这就完全体现了他对一个导演的信任。我觉得也不是所有的投资人都是从单纯的市场角度出发考虑投资,还是有很多人希望能做出不一样的、好的电影。我也相信在很多领域都需要这样的投资人。国外也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按照纯商业的模式来运作,尽管会有大公司关注回报,但是确实有很多基金、机构的主要目的是资助那些在艺术上有不同想法的人,而不太考虑利益的回收。在中国,在这样一个时代,电影本身就是多元化的,除了商业电影以外,我们真的需要这样有魄力有远见的投资人。
记者:如果一个有钱的投资人就是要求你拍一部有票房的商业片,你会拒绝吗?
张扬:我基本上都会拒绝,我的好几个投资人都在找我拍这种票房回报很高的商业片,但是这背离了我自己的内心,不是我想做的东西。我虽然知道这些投资人都是站在朋友角度,抱着帮助我的想法,但我还是挺坚持的。
商业化在考验每个人的定力
记者:你觉得第六代导演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张扬:以前就是电影审查这方面,尤其是对第六代导演,当你真正想去做艺术片,不管是想探讨社会话题还是做一个艺术实践,都希望走得更极致,但审查就很难让你往极致走,一旦极致了就很容易触动禁忌的话题。所以电影还没开始拍,一些固步自封的东西就已经在你脑子里了。所以从创作角度来说,这是根本上的障碍。在今天的时代,就是商业化这个概念在考验每个人的定力,现在大家都将票房作为评判一个导演成功与否的标准,很少人会真正去尊重一个好电影,这时候就看导演能不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对有的导演就比较难,他们走着走着就将自己改变了。
记者:对于一些新进入这个行业的导演,你有什么建议?
张扬:要么在商业道路上追求成功,只要能拍出好的商业片,市场马上就能接受你,成绩也立竿见影;要么就是看你能不能在艺术上有一些独特的见解,自己坚持。电影无非就这两条路,没有什么更中和的东西了。
信仰本身决定了很多东西
记者:什么人合适做演员?
张扬:我认为其实什么人都可以当演员,关键在于你挑的这个人是不是适合你的角色。我现在的这两部电影,有一部里面全是非职业演员,我也觉得他们演得非常好;另一部片子里也只有两三个专业演员,所以我从来没有一定要找职业演员的概念。当然有一些戏职业演员可能更容易达到你的要求,毕竟非职业演员还是有很多放不开的地方。实际上到最后,一个演员是否能演好戏,在于导演对这部电影的认识是什么。即使是一个好演员,他的表演也都在导演的掌控之下,一个好演员如果在一个烂导演手里,你会发现他演得也会很烂,因为这个分寸的把握实际上是由导演来判断的。
记者:现在你认为一部经典的电影应该是什么样的?
张扬:像有部意大利人拍的电影叫《木屐树》,我就特别喜欢,非常朴实地描写生活,事无巨细地从一个村庄的生活开始展现一个完整的风貌。还有像黑泽明的《七武士》,从叙事到刻画人物,包括整个节奏、情绪,确实都是经典的电影。为什么很多导演都喜欢黑泽明的电影,就是因为很多方面他都做到了一种极致。
记者:有人喜欢用伊朗比照当下中国的电影现实,他们优秀的电影作品似乎不少。
张扬:对伊朗社会,我太不了解,不过我觉得伊朗的大环境就没有中国这么商业,可能在那样的社会人们对艺术更尊重,所以这些导演也都将艺术作为自己追求的东西。他们的审查也许比中国还严,可能出于宗教原因,那么反过来也可以说他们是有信仰的社会,这个信仰本身就决定了很多东西,是有底线和分寸的。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就缺少了点底线和分寸。
生活在大理,找到另外一个自己
记者:大理最吸引你的是空气、阳光?
张扬:对,我认为这是基本的,还有就是特别好的气候,一年四季都比较舒服。大理这个地方给人感觉非常开阔,每天的云都不一样,这种感觉是其他地方很难找到的。自然的东西还是能给你很大的震撼;第二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人,在大理聚集了非常多的艺术家,给了我们特别好的邻居。有朋友说,大理的文化就是串门的文化,住在这里不单单有景色和空气,还有不断的和人接触的过程,十分舒服。
记者:这么多年你在大理,距离所谓的市场信息都比较远,大理的生活对你的创作、心态有什么影响?
张扬:我觉得还是有点影响的。住在大理,对自己来说,也许就是想远离主流的文化,想寻找到另外一个自己。这都需要自己想明白,甚至需要些勇气,才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一般人虽然说大理风花雪月,是个如何美好的地方,但完全住在这儿,那就得和过去的生活切割开来。我在这里找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在西藏的一年一样,我喜欢这种漫无目的的、自由的感觉,没有条条框框的拘束。因为越是远离政治经济中心,文化越是多元的,所以聚集了很多艺术家、有意思的人,这些人之间互相探讨的东西又是另外一个天地,非常能开阔眼界。
记者:对自己的电影创作有什么计划?
张扬:目前没什么计划,因为我已经拍了两个对我来说十分重要的电影,跟我之前的电影都不太一样,对我而言我是已经迈了一个台阶了,所以对后面的电影会更慎重,得想得足够清楚了,再去拍下一部电影。
上一篇:试论伊斯兰经济系统的人文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