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债务风险:是危还是机?
高速公路建设的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因此,在银根收紧之际,公路建設的债务风险便以势不可挡的态势逼近,大量建设项目被迫停建和缓建,甚至有地方交通管理部门向干部职工集资修路的怪事发生。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有必要反思:大量上马的公路建设工程是否该整肃?工程建设中的贪腐现象如何才能根绝?何时能还公路“公共属性”?此次公路建设的债务风险是危还是机?
翁孟勇(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多年以来,收费公路政策对中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积极作用明显。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近日在回应河南禹州368万天价过路费事件时称:没有收费公路的政策,就没有中国交通的现状。
何建中(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对于高速公路的负债压力,交通运输部比较淡定。“从全国来看,债务风险总体是可控的。”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曾在去年年中时就这样表述过:从高速公路的负债情况来看,西部地区偿债能力差一些或者负债率高一些,但是从全国来看,债务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
马光远(经济评论员)
公路建设由于融资渠道的单一,70%以上依靠银行贷款,使得中国的高速公路陷入了一个“高收费”与“高负债”并存的双高的尴尬境地。因此,首先应该严格控制新上马高速公路项目,避免资源的浪费。其次,中国政府应承担起公路建设的基本国家之责。最后,对于可能以及已经出现的违约项目,一定要有相应的防范预案。我们有理由担心,3万多亿元的债务一旦真的爆发,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坏账影响将难以估计。
吴睿鸫(财经评论员)
目前,在我国公路建设的投融资结构中,中央财政投入只占15%,地方政府、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却占到80%以上。虽然“借贷修路,收费还债”的融资模式,使我国很快迈入世界公路收费第一大国,但投资主体的错位却导致了公路收费“奇闻”频出。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地方的债务可能不大,对全国而言,绝不能小视。
冯西宁(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冯西宁在延志吴高速公路项目交接时说,“项目建设不但不能停、不能慢,还要迎难而上持续加快建设。”从中可以看出,陕西省在破解公路债务危机方面,依然信心十足。
陆大道(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所长)
由于地方发展交通的巨大积极性,常迫使中央有关部门的规划来适应地方的规划。一些地方的交通路网规划是换一任领导就可能重新规划一次。
董学博(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分会理事长)
今年公路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问题,搞不到钱。
张孝德(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一些高速公路集团有着很高的资产负债率,大部分的融资模式是以政府为背景的融资平台,如果未来随着信贷收紧、公路收益减少,高速公路的发展链条可能会断裂。甚至会引发政府的负债危机。
周高雄(广东省金融办主任)
广东的路桥建设负债已超过1600亿元,再这样下去将可能变成银行的烂账,影响金融安全。广东的路桥建设已进入“建设—无止境收费—永远还不清债务”的怪圈中。
贾元华(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制定于30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系政府财政力量不足之时的过渡之举。公路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与社会经济体制及运行模式的改革未能同步进行,已显露出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
郝蜀东(云南公路开发公司董事长)
由于信贷政策趋紧,部分银行在监管压力下改变了原有放贷计划,实行“只收不贷”,结果导致公司现金流短期出现紧张。公司可能会存在只能偿还利息,不能按期偿还到期的短期贷款本金的潜在风险。
上一篇:聚精会神抓项目,全心全意惠民生
下一篇:共享道路运输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