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项目安全控制的思考
摘 要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会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巨大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除此以外,生产率的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下降,建设周期延长以及环境污染等也均可能由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引发。因此,目前急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就是如何有效预防或者减轻这类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建筑;安全;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2-0218-01
我国每年因建筑事故死亡的人数超过千人,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人民币。在各行各业中,建筑业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
围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控制管理核心的要求,安全监管部门应该检查各方责任主体的执行情况,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进行“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的转变,把安全生产水平与市场信誉挂钩,施工现场安全检查与日常管理水平挂钩,加大处理伤亡事故的成本等。做到让企业真正负起安全的责任。
1 建筑业施工的安全现状
根据经验总结,建筑业在施工方面存在如下几个安全现状:
1)在安全控制管理工作中,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生产意识薄弱。施工企业没有把安全生产摆到一个应该有的位置,国家下达的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达的建筑施工安全文件也没有及时地传达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最终导致了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重大责任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频繁发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
2)部分施工现场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等种种因素,无法正常设置一些施工安全设施,给施工安全事故留下隐患。因此,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保证。
3)施工现场的防火意识不足以及防火器材的不合理配备;封闭管理施工现场的重要性的认识的缺乏;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地合理悬挂安全标志和安全标牌;施工现场的场容场貌和场地平整的不重视,现场道路不畅通;现场排水系统的不完整或者无法正常运作;废弃材料和待用材料的不合理堆放。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对于文明施工的意识相当淡薄。
2 关于如何完善建筑业施工安全控制
1)建筑事故的高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对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公司和主管部门相互应付,导致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最终流于形式。因此,有必要让管理部门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转变,狠抓工人的安全教育。
管理部门在以往的现场安全检查中,对照标准进行检查,只和项目交换关于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意见并且提出整改要求,而没有对企业进行整改,导致企业的安全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同样的安全问题反复出现。所以要想把安全工作做好,管理部门应该从企业着手,做到企业的认识、机构人员和资金三步到位。
管理部门作为一个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在现场检查的范围主要是对机构、人员、资金,工人的安全教育以及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等。它应当根据对现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情况来反查企业各级责任的落实情况,利用某些手段来促使企业对安全负责,这些手段可以包括:不良行为扣分,经济处罚,业绩评价等。最终达到实现安全的目的。
2)目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而建设单位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对项目施工安全的好坏起关键作用。若缺乏对建设单位的足够约束力,为了规避或者减小管理部门对建设单位的监督力度,作为买方市场的建设单位,会利用其优势地位而将本应当由其履行的职责推给施工单位。
作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建设部门的管理,认真检查建设单位在合同工期、安全经费、提供地下管线资料和产品的选用方面符合要求,强化建设单位对于其自身在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意识。同时,管理部门也可以出台一些相应措施,让某些“龙头单位”来牵头抓安全,从而调动建设单位安全管理的主观积极性。
3)监理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施工现场进行旁站管理,从而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批。一个既懂安全又管安全的监理,是安全施工的第二道防线。然而在现实中,部分监理忽视了安全隐患,只注重施工质量、进度和投资。所以,作为安监机构,在检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检查监理是否履行职责,并且严肃处理没有履行职责的监理。
4)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照工地,检查企业是否对安全施工负责。为了切实体现“企业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核心,我们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展开检查:①企业是否建立并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文明施工方案以及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是否制定并执行了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专项施工方案;②作业人员、新进人员和转岗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否做到位;③是否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④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取得相应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⑤是否合理使用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⑥是否办理施工项目安全监督手续,是否存在无证施工;⑦分包单位是否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是否存在越级承包、非法转包和违法分包等问题;⑧安全防护用具配备是否合理,现场人员是否能够熟练使用这些防护用具;⑨是否建立健全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体系。
5)许多企业往往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如建筑施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性质,民工不高的素质,建筑工人的强流动性等,而不愿意投入培训经费。安全管理制度不严格,措施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不深入甚至不落实。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应该从源头抓起,建立有效的职工培训机制。努力做好一线施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扭转事故频发的局面。
6)为了推动企业施工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有关部门可以培育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建筑行业实际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让他们更好地为施工企业提供安全生产咨询、技术培训和危险源评估,从而为企业真正提供好的中介服务工作。
7)人才在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能力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一批既懂得管理又懂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安监队伍的自身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复合型人才既精通管理工作,又对土建、电气、消防、机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了如指掌。然而,目前由于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的不合理配置,很多安监机构人员严重不足,其自身的管理和业务水平也与所要求的能力有一定距离。因此,安监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安全管理机构迫在眉睫,故而加大安监机构的投入也就必不可少。
3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现场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最大可能的避免事故发生和由此引发的人员和经济伤亡,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课题。国家应当重视对建筑业安全施工的领导和监督,加大对施工企业的支持力度,让企业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同时转变培养方式,加强对施工从业人员个人能力的培养。进而树立起正确的安全观念,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努力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杨友志.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方法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2,1.
[2]何文奎.浅析大型科学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策略[J].建筑设计管理,2011,10.
上一篇: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