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在我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加快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战略定位和战略构想。
我国是农业大国,地域辽阔。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如何发挥传统农业文化悠久、资源丰富多样、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因地制宜,寻求新突破成为当务之急。
日前,由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的“云南庄园经济发展论坛”在昆明举行。来自政府职能部门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就“庄园经济如何定位”“云南如何发展好庄园经济”建言献策。玉溪庄园凤窝园、昆明好宝有机庄园、羽楠农庄、普洱三国庄园、香草芳林庄园、昆明花韵-美丽苹果庄园、小哨生态旅游村等相互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成果分享。
其中,玉溪庄园凤窝园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坚持以有机烟叶为产业发展方向,带动区域内种植业、养殖业的有机生产。同时,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使农民思想观念得以转变,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物多样化的恢复及保持上亦有卓越表现。
庄园:云南的财富
“建设云南现代农业、精品农业,发展云南特色农业、大生物产业,靠什么?”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教授认为,在北方搞现代农业,一定是讲机械化,几百公顷、上千公顷,靠机耕、机收等,那是现代化机械农业;而在云南讲特色化,靠特色资源优势,同一个州市海拔可以由几十米到几千米,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生物、森林、文化都不一样。这就是云南建设现代农业的特色,是不可复制的,因而也是云南农业不可复制的市场优势。
机械化农业靠规模,手工艺农业靠精细。云南所有的农产品几乎都是手工采摘,烟草、水果、蔬菜、茶叶、核桃,这些都是名列全国第一的特色产品。这样的产业特征决定了云南不适合搞大机械化农业。这个时候,庄园经济应运而生。
在云南,从乡镇到县城,独特的地理地貌、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以及当地的生产劳作方式都体现了庄园的特色。山林得到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饮用的是山泉水,这样自然和谐的状态在庄园经济的蓝图里都得到了体现。与那些污染充斥、雾霾蔽日的地方相比,云南有这样的天地,是发展庄园经济所独有的天赋资源。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就是庄园。”盛军教授这样说,“用庄园经济这样一种发展方式看,不能再把云南90%以上的地方看成是老少边穷地区,而是云南的财富,未来产业发展的高地。”
创新:庄园经济的推手
“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庄园经济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政策导向和方向,非常符合云南的实际。”中国社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在报告中说,“发展庄园经济符合中央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是实现云南特色农业跨越发展的有效形式。”杜志雄说,云南山高沟深,农户居住分散,新型农业经营主题、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发展很难,庄园经济是一个很好的形式,是云南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次具体实践。
云南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生物多样性,有很多是可以转化为产品并能够实现产值的。另外,云南农业生产有非常好的环境, 内地很多地方想发展生态农业,但原来的条件已经被破坏殆尽,很难发展。结合本土的资源,云南发展庄园经济有利于特色农业优势的发挥。
“发展庄园经济是实现生态友好型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杜志雄介绍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中国要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庄园经济首要的就是把生态友好型生态技术利用作为前提,以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供给作为目标追求。生态生产方式是庄园的符号和标识,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是庄园的基因和灵魂,带动周边致富是庄园的社会承担和责任。
“发展庄园经济是用信息化技术改造农业的进程”。产业发展也好、扶贫也好,都有一个核心的问题:怎么把一个地方不太成熟的经济和市场进行有效整合分工?这个是普天之下共同的规律。庄园经济正是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它有助于解决亚细亚生产方式即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的形式。云南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大农业、平原农业是完全不一样的。把偏远、小量、特色农产品跟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高端农产品和城市的高端消费对接,这在小农户身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中国的农业在经历了产品全面短缺、大宗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农产品生产能力过剩的前三个阶段之后,进入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郑宝华说,“在这样一个阶段,农业的发展可能是由追求量的增长,到追求质的提高。这样的转变带来了庄园经济的发展。或许,这就是我们发展庄园经济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近年来,在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以农为本、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建设理念,并结合各地实际,云南省的现代庄园经济发展迅速,打造了一批以茶叶、烟草、花卉、咖啡、核桃、特色水果、林木特色产业、珍贵苗木和药材、油菜、蔬菜、蔗糖和常绿草地畜牧业、特色家禽业、淡水渔业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庄园,以庄园经济为引领,推动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发展。云南庄园经济迎来了一波发展浪潮。
庄园经济历史悠久,15世纪起源于英国,20世纪中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出现的现代庄园经济,成功地改变了美国、荷兰、澳洲等国的农业经济状况,创造出了诸如美国新奇士橙、荷兰花卉等经济奇迹,从而带动了庄园经济在世界各国的大力发展。在中国,辽宁的旅游庄园、山西左权和榆次等地的生态庄园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云南,企业、农户等依托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全省各州市各具特色的庄园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带动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建设,创造了现代庄园经济的新经验、新模式、新样本。
通过剖析玉溪庄园等先驱者、探索者的样本,专家学者认为,庄园经济是云南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组织方式和重要发展模式;庄园经济可以充分依托云南立体气候和多样性微生态环境,为市场提供高品质、多样性的有机农畜产品,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庄园经济也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并为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庄园经济在发展各具特色的农畜产业时,保护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符合持续发展、永续发展的时代潮流。
其中,玉溪庄园凤窝园建园时间长、成果丰富、经验新颖,是云南特色庄园经济的典型代表。
质量和安全:玉溪庄园的基石
玉溪庄园凤窝园距离玉溪市峨山县城35公里,现有61户223人,是一个以烤烟种植为主要收入的典型彝族乡。2008年红塔集团选址凤窝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如今庄园有机种植制度形成,标准和控制体系健全,生态环境良好。
2008年,云南烟叶种植开启了一个新篇章。这是源于对有序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宏观思考,也是源于对“卷烟上水平”“转方式、调结构”的积极探索。玉溪庄园建设项目负责人说,国家烟草专卖局在思考,红塔也在主动作为。
50多年前,红塔集团在玉溪的一个小山脚下,开始了属于中国民族工业的传奇创业,之后提出了“烟田是第一车间”的理念。云南的太阳、高原的红土地、北纬24度……顺应这些天赋资源、自然优势,红塔开启了中国民族卷烟工业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曾经有人指出:“未来烟草行业的竞争,就是烟叶资源的竞争。拥有优质的烟叶生产基地和优质烟叶,是企业不可替代的战略优势。”国外的农业经济充分利用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发展庄园经济,百年不衰,中国的烟草行业深受启发。法国的葡萄酒庄,有的有几百年的历史,与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体,从而获得了持续的发展能力,像拉菲这样以葡萄庄园为根基的全球知名大品牌,成为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产品质量的代表。
我们可不可以借鉴他们的模式,发展烟草庄园?打造大品牌?带着这样的思考,结合自身独有的优势,红塔集团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烟草庄园发展模式。红塔集团认为,探索烟草庄园发展模式是对“更加重视烟叶特色,走生态特色之路”的有益实践,是满足“玉溪”高端卷烟品牌发展需求,是着力培育知名品牌,努力推动卷烟品牌结构优化升级的明智选择。
“但什么是庄园经济?如何发展庄园经济?一开始我们并不十分清楚,不知道从何下手。”玉溪庄园建设项目负责人说,后来通过不断的学习、摸索,发现庄园经济打开了红塔集团追求卷烟原料质量与安全的一扇门。
在学习借鉴国外葡萄酒庄和品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红塔集团制定了“凸显生态优势、彰显原料特色、体现文化内涵、支撑品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编制了科学严谨的选址依据和建园模式,迈出了更加注重突出生态优势,更加注重体现品牌需求,更加注重彰显原料特色,更加注重实现高端引领的新步伐,率先在行业内进行了烟草庄园建设的探索。
生态有机:玉溪庄园的灵魂
“庄园经济是载体,生态有机是灵魂”。玉溪庄园建设项目负责人和他的团队一路走来,谈到对探索和建设中国第一座烟草有机庄园的体会时这样说。当时,庄园经济国内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和样本。在这之后,通过研究欧洲百年庄园的历史,研究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区成熟的有机庄园运作模式……红塔形成了关于玉溪庄园建设的生态有机理念。
关于生态。庄园建设必须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要求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以种植点为中心,半径5000米内没有污染企业,区域内有没有受污染的河流;空气质量必须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土壤质量要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灌溉水质量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地域要在地球南北回归线附近,日照、降水、土壤等方面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不可复制的自然优势;具有完整的生态环境或山涧小盆地,无任何工业污染,森林覆盖率达到和高于86%,年均日照时数2286小时,无霜期286天,年降雨量980毫米,水、土、气均达到国家有机农业生产相关规定的最高要求,生态环境不可复制;有较长的种烟历史,烟农素质较高,对转变烟叶生产方式,提高烟叶价值有较好的接受能力。
站在凤窝大龙树下,放眼望去,自然明了中国山水写意的含义和玉溪庄园建设选址的用意。农户人家的房舍坐落在山脚,白墙黑瓦,分布错落有致,宛如一颗颗棋子散落点缀在大山青色的棋盘上。正值仲夏,池塘里种着高翘的荷花。扒开荷叶,可见清澈的流水。沟渠在田间纵横交错,山泉水顺着山势而下,注入渠道里,滋养了荷花也为烟叶提供了水源。
红塔集团有机烟叶生产遵循标准化和科学化相结合的原则,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机烟叶生产标准以及有关的技术、管理和制度。包含有机烟叶综合标准、“四位一体”生防体系、有机烟叶生产技术体系、有机烟叶生产管理体系和有机烟叶生产监管体系。体系和制度的完整保障了整个生产过程有标可依,有章可循。
共生共赢:玉溪庄园的展望
玉溪庄园凤窝园到发展今天,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创造了哪些经验?对此,玉溪庄园建设项目负责人感慨地说:“一开始我们是为了这棵烟,但探索实践到现在,整个大农业都有机了,生产出的产品才真正有机!”
着眼于大农业,红塔在庄园建设的探索中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经验。
第一,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生共赢。玉溪庄园作为集科技创新、有机烟叶生产、组织经营管理、文化宣传为一体的全景式体验烟草庄园,虽然“小而精”但代表了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即采取大面积的生态保护和小面积的种植开发建设方式,将生态控制、有机种植、有机养殖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化集成,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环境,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第二,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质的飞跃。红塔集团以品牌为导向,按照产品需求,以有机烟叶生产为产业导向,把“安全、生态、健康、环保”作为烟叶生产理念。不仅对提升烟叶生产安全性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形成以有机烟叶生产为主,种植有机生态高效作物为辅的多元化循环经济链。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第三,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进步。以庄园为依托,使烟农从思想和理念上转变对科技兴农和有机农业的认识,培训了一批懂技术、能生产、会经营、守诚信的有机烟叶生产职业烟农,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今天的凤窝,村容整洁、设计完善、风气文明,田间排灌水渠和机耕路纵横交错,养殖小区、村民文化娱乐广场已现雏形……
正如专家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红塔的探索表明庄园经济是云南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组织方式和重要发展模式;庄园经济可以充分依托云南立体气候和多样性微生态环境,为市场提供高品质、多样性的有机农畜产品,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庄园经济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并为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庄园经济在发展各具特色的农畜产业时,保护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符合持续发展、永续发展的时代潮流。
上一篇:中国“三农”问题的突围之途
下一篇:垄断行业工资过高涨得太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