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大肠癌患者的饮食护理及宣教促进机体康复
【摘要】大肠癌是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高频率发病居于肿瘤之首,大肠癌解剖生理区域包括直肠癌和肛管癌。所属病理发展指机体结肠粘膜上皮,由于遗传外环境的多种致癌因素的侵入后所发生的肠道恶性病变,其发病率是恶性肿瘤的10%-15%。具有严重的肠道淋巴结扩散可能,危害机体产生并发症,大肠癌的形成与发展和饮食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饮食调养及健康宣教,是大肠癌疾病防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大肠癌患者;饮食调养;健康宣教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7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82-02
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有时便秘,有时腹泻,偶有便中带血,易被误为消化不良,痔疮不易及时就诊,中晚期肿瘤病灶生长侵入肠道,形成肠腔狭窄,便条变细,食欲差,全身乏力,是疾病诊断的依据。
1临床症状与体征
1.1排便习惯改变和粪便性改变大肠癌时,可出现异常的排便表现,如便稀、便秘、血便、排便次数增加、大便形状改变等。粘液便和脓血便。由于大肠内有大量细菌,肿瘤表面粘膜受到破坏时,继发感染,再加上坏死细胞脱落,以及大便通过对肿瘤的刺激、磨擦而产生。
1.2血便、大肠癌早期病变仅限于粘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便血,血色多淡暗,粘附于大便表面。肿瘤体积小的时候,由于粘膜尚完整,一般不会出现出血,随着体积的增大,由于炎症、血运障碍、机械刺激等原因,粘膜发生糜烂、溃疡,甚至肿瘤破溃而发生出血。出血量与癌肿的大小不成正比关系,亦不能确定即是癌肿,所一些非恶性疾患如肠道的结核与慢性肠炎等也可有便血的表现。而大肠癌亦可仅有粪潜血阳性,没有肉眼便血。由于恶性肿瘤预后差,如能早期发现则可明显地改善预后。一般对有血便或持续的大便潜血阳性病人,应首先考虑到有大肠肿瘤的可能,并应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
1.3腹痛和腹胀大肠肛门癌患者以腹部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症状,一些病人会表现为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即疼痛为阵发性绞痛,并伴有腹胀。并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的性质可分为隐痛、钝痛与绞痛。病理过程是肠癌晚期肿瘤向腹腔进一步转移扩散后,可出现腹胀。
1.4腹部肿块发生大肠癌,癌肿占据肠腔内,腹部触诊有肿块感,也是明确癌症诊断的重要临床指征。并伴有有肛门重坠感,里急后重感,大便排不净感
1.5全身症状
1.5.1大肠癌性晚期,由于机体便血次数增多,可导致慢性失血,如果失血量超之机体造血的代偿功能时,病人即可出现贫血症状。
1.5.2同时,随着癌肿的体积的增大,浸润了肠壁肌层,阻塞肠管,腔系变小,影响食物通过,长时间恶性循环,机体大量体液丢失、造成电解质紊乱、形成全身毒血症及败血症。
1.5.3癌肿病灶体积增长,如果穿透肠壁,容易引起肠穿孔。并压迫坐骨神经或闭孔神经根(腰骶丛,出现坐骨神经痛或闭孔神经痛。
2手术前的饮食护理
由于直肠Ca和结肠Ca手术都属于对机体有较大创伤的手术,手术顺利进行,术后良好的恢复,取绝于病人是否有个良好的体质,因此,术前应根据病人身体情况给予良好的饮食,增加营养,增加机体对手术的承受力,如较偏瘦的病人术前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膳食,使病人在短期内增加体重,增加体内蛋白质积累,对肥胖病人要给予低脂肪,高蛋白质的饮食,以减少因脂肪过多,影响伤口愈合,术前3日内要安排少量流食或半流食,可少食多餐,以减少肠道内残渣,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术前4-6小时禁水,以防止因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呕吐造成并发性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3手术后
一般采用静肠高营养,如脂肪乳,氨基酸,卡文等,一般3-4日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自肛门或造瘘口自主排气后,可先给予少量温开水20毫升,无不良反应2-4小时后逐渐加量至80-100毫升,再改为全流食,如米汤,面汤,果汁。2-3后改为少量半流食,然后再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食。饮食要营养充足,初进食时,食物应软,烂,细,如藕粉,面糊,菜泥,肉泥,鸡蛋糕,豆腐脑,等,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尽快接受其他治疗,原则上术后应给病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营养膳食,如牛羊肉,瘦猪肉,鸡肉,鱼,虾,鸡蛋及豆制品,新鲜果汁,适量的新鲜蔬菜,水果。
4化疗期间的饮食
化疗药物具有较大的毒性,在杀伤Ca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细胞液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因而要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因此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如蛋,奶,鱼,瘦肉,豆制品,新鲜水果蔬菜等,因药物作用,患者食欲欠佳,常伴有恶心,呕吐,故应注意饮食易清淡,注重色、香、味的调整,以促进患者的食欲。在平时饮食中,应视患者病情,身体状况,消化吸收功能的强弱,给予必要的食补和食疗,在恢复期内以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为主的饮食。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
5健康宣教
重视健康宣教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要叮嘱高危发病群,减少机体脂肪的摄入,控制脂肪饮食总量占总热能30%以下,多饮水,多服用香菇,蘑菇,猴头菇,黑木耳,白木耳等高纤维食物,多食用绿色菜系、促进肠蠕动,使之,癌症的毒素通过多次排便,排出体外,减少并发症。也是防止癌肿,积聚肠道,生长繁殖。症疾病侵入机体的最有效的护理方法。
6结论
机体引发大肠癌的病因有多种,不容忽视的重点因素,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快节奏、多元化,饮食规律无节制,目前疾病多趋势与年轻化发展,年轻人属于高危发病群体,要重视对高危群体的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合理的膳食调养,有利于增强体质和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结肠癌和直肠癌在肠道肿瘤中占绝大多数,临床发病率逐年递增。由于饮食对患者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及手术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视饮食护理,化疗前、中、后的护理,可使患者健康状况得以改善,这对肠癌病人机体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彩平.大肠癌的饮食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7.
[2]雷光霞,屈晓慧.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治疗大肠癌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1.12,32(35: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