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在医科院校基础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一体化”中的实践与思考
发言、展开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解释进行引导,即引导学生应用溶度积规则解释氢氧化银(AgOH)、二氨合银[I]离子([Ag(NH3)2]+)、溴化银(AgBr)之间的溶解与沉淀平衡关系。通过实验引出问题和PBL教学系列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学生对抽象、复杂的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开展小组讨论等形式,这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4]。
2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创新实验教学
小组讨论 ][课堂讨论
教师引导][方案设计][实验及
讨论][PBL教学 提出问题]
图2 实验设计、PBL教学,开展实验教学流程
化学实验除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之外,另一目的是对化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应用,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实验前,教师将每一实验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到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都做了详细讲解,学生只需按照教师和实验教材中的固定步骤机械地操作即可。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虽然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教材内容,但却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湮没了学生天性具有的求知欲,学生也无法真正理解实验的目的、意义、原理和要求,最终无法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
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在实验教学时以化学理论为指导、通过PBL教学进行实验方案设计,通过实验及其讨论达到理解、验证和应用化学理论知识的目的。如图2所示,在讲授完某个化学理论之后,笔者通过PBL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课堂讨论和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然后以此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讨论。例如,溶液依数性理论有一应用——利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小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讲完溶液依数性理论后笔者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测葡萄糖分子的相对质量。要求学生以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形式设计实验方案,再在课堂上讨论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改,直到最终可行性方案。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溶液凝固点降低理论设计寒剂、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冷却曲线测定葡萄糖溶液和水的凝固点。通过PBL教学、实验设计,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将所学的化学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新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反思
将实验引入课堂,设计实验情景实施PBL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亦可在课堂上借助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化学理论、概念;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PBL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亦可通过实验验证对化学理论知识理解的正确性。
采用PBL教学、实施基础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一体化”,学生是核心、教师是关键。实施此教学模式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精心设计教案;所演示实验要紧扣化学理论、概念,同时又能紧扣学生心弦,且便于课堂演示;实验设计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难度要适中;第二,提高教师对PBL教学的驾驭和引导能力;PBL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起着“导航者”的作用,把握方向,进行积极引导、启发和激励,在可能的范围内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探索;第三,优化评分制度;在进行评分时要考虑到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又要考虑学生应用化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宗群,吴景梅,王传虎.基础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8):38-41.
[2]周忠信,陈庆,林艺雄,赵善超,周杰.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8):72-74.
[3]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情景及其创设策略研究[J].化学教育,2004,(12):17-20.
[4]林长春.论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及其开发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4,(3):42-45.
作者简介:杨旭曙(1972-),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基础化学教学和化学毒理学研究,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
许贯虹,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
周萍,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