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术后止血方法的临床探究
摘 要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术后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腹腔镜下良性卵巢囊肿剥除后,创面采用双极电凝和缝合两种止血方法,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0例用双极电凝止血,对照组20例用缝合止血。结果:电凝止血组与缝合止血组术后3个月E2、FSH、L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双极电凝止血比缝合止血对卵巢功能的损伤大。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良性卵巢囊肿 电凝止血 缝合止血 卵巢功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042
腹腔镜手术有创伤小、出血少、脏器干扰少、术后疼痛或不适轻微、恢复快等优点,因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逐渐成为处理卵巢良性肿瘤的主要手段。而卵巢是女性的第二生命,手术解除疾患的同时保留卵巢正常生理功能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采用双极电凝及镜下缝合法对卵巢创面进行止血,探讨术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行腹腔镜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40例,年龄19~40岁,卵巢囊肿直径均>5cm,术前无激素类药物治疗史,无其他内分泌及全身性疾病;术前予以血清肿瘤标志物癌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检查,初步排除卵巢恶性肿瘤。手术后标本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卵巢良性囊肿;术后均复查B超无残留肿瘤。将40例患者根据止血方式不同随机平分为两组,患者年龄、囊肿直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方法:患者取平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方法,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用气腹针经脐孔穿刺进入腹腔,缓慢注入CO2气体。当腹压达到15mmHg后,用Troear(10mm)经脐孔穿刺,将鞘送入腹腔,拔出刺锥插入腹腔镜,连接冷光源,在两侧脐髂连线上各取一个穿刺点做操作口,右侧用Troear(5mm)左侧用Troear(10mm)。研究组单极切开囊肿包膜,钝性卷毯样剥除囊壁,囊肿基底部双极电凝止血;对照组病例采用剪刀剪开包膜后钝性剥离囊肿壁,囊肿基底部缝扎止血,缝合残余卵巢组织。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月经的第3天上午抽取静脉血,测定卵泡成熟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试剂盒为美国强生公司,采用化学发光测定法,严格按试剂盒说明操作,以判断卵巢功能。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双极电凝止血组与镜下缝合组术后3个月E2、FSH、L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卵巢囊肿在临床上多表现有小腹疼痛、不适,白带增多、色黄、异味,月经失常,而且通常小腹内有一个坚实而无痛的肿块,有时性交会发生疼痛。当囊肿影响到激素分泌时,可能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毛体增多等症状。如果囊肿发生蒂扭转,则有严重腹痛腹胀、呼吸困难、食欲降低、恶心及发热等。较大的囊肿会对膀胱附近造成压迫,引起尿频和排尿困难。尤其当这些症状比较严重、出血频繁且同时出现时,女性患卵巢囊肿的可能性更高,病变恶性卵巢癌的危害就更大。卵巢囊肿在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患者往往因其他疾病就医在行妇科检查时才被发现,以后随着囊肿的生长,患者有所感觉。
卵巢属于女性的生殖腺,主要作用在于保持女性特征、繁衍后代,并在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的复杂控制下能够完成综合的促进效果,这样能够保证女性内分泌与生育功能处于正常状态,因此对维持卵巢的完整性很有帮助,同时卵巢结构的功能是卵巢功能组织学的前提。
研究术后3个月双极电凝组出现E2下降,FSH、LH增高,与缝合止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对卵巢囊肿剥离面直接电凝止血可能会造成卵巢功能低下,且双极电凝对卵巢皮质也有一定的损伤,破坏残留的卵泡及皮质的血供,影响术后卵巢储备功能;镜下缝合止血对卵巢组织损伤则小些,良好地保留了残留卵巢皮质的卵泡和血供,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卵巢储备功能。
由此可见,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创面采用电凝止血会引起卵巢储备功能的损害,而镜下缝合止血可更好地保留其功能。电凝不可能完全毁坏整个囊壁,但可能会损伤卵巢皮质,建议尽量少用,因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在术者掌握熟练镜下缝合技术条件下尽量行缝合术。
参考文献
1 郎景和.新世纪的妇科腹腔镜手术[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1):641.
2 秦福杰,王杰华,段辉.两种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式对卵巢内分泌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学,2007,2(8):65-67.
3 王静,刘汉萍,罗小平.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中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华中医学杂志,2007,31(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