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与历史书写
摘 要:20世纪初以来,在新史学和国史重建潮流的带动下,中国民族史研究迅速发展,四五十年间推出了一大批具有近代学术范式意义的民族史论著。吕思勉的《中国民族史》和《中国民族演进史》是其中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中国民族史的特色及其主要观点进行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中国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知识分子的立场及其理论表述。
关键词:吕思勉;中国民族史;中国民族演进史;民族;国家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81(2013)04-0146-05
收稿日期:2013-09-21
作者简介: 方素梅(1961-),女,壮族,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史、民族学研究。
Nationalism and History Writing
——An Analysis on Lv Simian’s Two Books about Chinese National History
FANG Su-mei
Abstract: From early 20th centory,the study of Chinese national history had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under influence of the new historiography and trend of Chinese history reconstruction. There were lots of books and papers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national history during 30-40 years. 《Chinese National History》and《Chinese National Evolution History》written by Lv Simian were two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This paper will make an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 and viewpoints of these two books, and hope it could help to reveal the positions and theoretical expression of the intellectuals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state construction from one side.
Key words: Lv Simian;Chinese National History;Chinese National Evolution History;Nation;State
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吕思勉(1884~1957年)可谓成就卓著的大家。他一生淡泊名利,用心教学研究达半个世纪之久,特别是专心于史学,先后撰述了2部中国通史、4部断代史、5部专门史,还有大量的读史札记、文章、教材和通俗读物,在学界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中国民族史》和《中国民族演进史》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族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近年来,随着民族国家研究热潮的出现,学界对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民族史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不断有论著进行各种视角的阐释,试图从中发现现代国家建构及民族观念嬗变的轨迹。①本文以吕思勉为例,通过对其两部中国民族史的初步分析,从一个侧面探讨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知识分子的立场及其理论表述。
一、求真与致用:两部民族史
的时代背景与特色
吕思勉的《中国民族史》和《中国民族演进史》出版于20世纪30年代,其研究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末兴起的新史学与国史重建潮流。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进入到一个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在梁启超、王国维等人的带动下,中国知识界兴起了新史学思潮,这一思潮对中国史学的转型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史书在关于书名、疆域、民族、纪年以及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等方面的使用与处理方式,已经不能够完全适用于近代以来的史书撰述。对国史进行重新解读和撰述不仅是民族国家建构的一个重要路径,也是时代的要求。在国史重建中,民族的历史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即如梁启超所言:“故夫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1]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加强民族凝聚力、增强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抗战必胜的观念,不少学者努力从事于弘扬和发掘中国文化与历史的工作,或在自己的研究和著作中突出爱国家、爱民族、激发民族精神的内容。用熊十力的话说:“今外侮日迫,吾族类益危,吾人必须激发民族思想。念兹在兹。”②与民族危机息息相关的中国民族史和边疆史地研究,更是受到学术界普遍重视,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民族史研究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上半叶国内出版的通论性民族史著作约近50部,吕思勉的两部民族史属于较早的著作之一。其中,《中国民族史》以其1925~1926年在沪江大学任课的讲义为基础,1934年4月该书由世界书局初版,12月再版;《中国民族演进史》是上海亚细亚书局出版的基本知识丛书之一,1935年3月初版。③吕思勉出版两部中国民族史时,正值年过半百,在学术上处于厚积薄发阶段。因此,虽然写作目的不一,但两部著作都体现了作者在学术上的深厚造诣。陈协恭对吕思勉的这本民族史大加推崇,为之作序赞曰:“比合史事,发现前人所未知之事实者,尤不可覩矣。君之所为,诚足令先辈咋舌。”[2]金毓黻说:“近世努力于专史之著作者颇不乏人,兹举其要者。”其下列有吕思勉著《中国民族史》。[3]实际上,该书的确是吕思勉一部十分用力的著作,晚年他对自己的学术成果进行评价时,罗列了15种,其中就包括《中国民族史》,并说:“此书考古处有可取,近代材料不完备。论汉族一篇,后来见解已改变。”[4]
下一篇:心理史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