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教育中得到了有效应用。而教学模式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打破了空间和时间对教育的限制,使得高职学生能够有效运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有效学习。本文从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出发,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运用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教学;计算机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行业也得到了良好发展。与此同时,平板电脑、移动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人们学习知识提供了便利,并推动了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如何对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效运用成为高职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
(一)个性化
人们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存在着各类需求,并且每个人的具体需求不相同,對事物的喜好和关注点也各不相同,因此,人们在互联网中需要搜索的内容也就不相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推进,移动互联网可以通过的准确掌握网络用户的行为和实际需求,将网络用户感兴趣的各类信息及时并积极的从海量数据中挖掘而出,并对信息进行高效推送。现阶段电信、联通和移动是移动互联网的三个运营商,WAP、GPRS和彩信则是其三大接入点,学生可以在移动互联网中选择不同的网站进行登录和学习,充分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特点。
(二)智能化
现阶段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衍生产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智能终端设备在当前所采用的是GPRS系统,运用该系统可以对手机进行全球定位。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运用GPRS定位技术不仅能够将现有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并且还能直接显示所定位位置周边的社会资源和社会信息。比如学生在寻找书店和图书馆时可以使用这项综合性技术,从而实现高效运用学习资料的目标。
(三)便捷性
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学习和办公等功能。但是计算机机体较为笨重,再加上有形的线路连接,因此,更适合在室内进行学习。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只要对网络信号进行覆盖,学生就能够随时随地运用精巧轻盈的移动设备进行有效学习。从实际实施方面来看,网络信号除了部分较为偏远的地区无法覆盖之外,基本上是无处不在的。如果学生在的空闲时间能够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便捷性这一优点, 那么,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二、传统学习模式与互联网有效结合
传统学习模式指的是运用部分教学理论、教学思想以及学习理论在固定的空间里创建稳定高效的学习活动程序和学习活动框架,这也是高职院校的课堂学习基本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传统教育和互联网有效结合形成了较为稳定、新型、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移动学习模式,该模式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不足进行补充。
随着4G、5G时代的来临,人们对移动设备的需求逐渐上升,当前人们的实际生活、工作以及学习需求已经无法通过传统计算机设备来满足。根据调查显示,近五年我国年轻人一代大幅度提高了移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人均拥有率,并且这一情况还在持续增长中。像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的应用,使得人们对于新鲜事物和新常态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获取。在快节奏条件下,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得以满足,新的学习方式也就是移动学习方式得以产生。运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影响,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实现在线学习。
高职院校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运用移动互联网教育技术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使学生从课堂填鸭式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式的主动学习,从而加强传统教育自身的灵活性和主动性,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分析
(一)对微信的应用
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微信的结合又简称为“微课”,教学动画是微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也可以有效结合其他类型的辅助性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在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之前需要对该课程主题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规划,并对教学环节进行思考,收集整理素材文件,在课堂教学完成理论教学后进行当堂练习或测试,针对学生完成该课程相关练习给予相应评价等。而微课的创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微信,通过微信,学生可以运用在线学习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随时保持交流,进而实现对零碎时间的充分利用,达到碎片时间学习的目标。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微课的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师生良好互动,同时还能营造融洽轻松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在教学《单子表格软件Excel》这一课程时,可以在班级微信群中对Excel这门课程的概念、原理、公式、数据信息管理技巧等知识进行分享和展示,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能够学到知识的精髓,并通过在微信上与教师的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对自己所存在的疑惑和难点与教师进行有效讨论,从而做到学无疑问,以此加强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对智能手机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普遍都有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是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和外界联系交流的主要工具。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则使智能手机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拓宽。教师在运用智能手机进行实际教学时,通常会采用对照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教学《Internet基础》这一课程时,可以让两个差不多实力的班级作为对照组,将移动互联网技术运用在其中一个班级,学生在下载相应软件之后,依据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进行预习,另一个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也就是将备课本知识照本宣科进行讲授。通过对比这两个班级可知,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班级能够深入掌握Internet相关知识,并能够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而使用传统教学的班级,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合格。因此,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对智能手机这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进而加强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机动互联网技术教学的实际意义
(一)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计算机课堂教学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与应用,使学生能够加强对计算机系统操作的理解和操作。在进行系统操作练习时不仅局限于了解课堂操作图片,还能通过各类实践性操作来加强学生对系统的掌握程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还能增加对系统实践操作的相关经验,以此推动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学生还能深入了解数据结构,从而实现开展模仿性开发计算机系统的相关工作。例如,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在设计整体系统的框架时,可以通过模拟建立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模仿建立其系统的管理员板块、登录板块、教师管理板块以及学生信息板块等,由此可以促进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技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想要实现计算机专业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需要加强对专业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对学生与教师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予以保障。例如,学习C语言时,学生可以在专业師资队伍的指导帮助下对程序进行系统学习,教师也能够系统介绍C语言的功能、特点和结构,包括较常使用的C++、Microsoft Visual、Borland C++等编辑器,并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演练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学习和应用C语言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现课程体系的系统化
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实现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师通过改善编制课程使其与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结合,学生在实际课堂学习中可以边听讲边进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演练。针对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相关的软件实现对其的有效控制,使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教学操作加强实践操作水平,实现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实践应用水平和整体操作水平的有效提高。
(四)创建实践学习环境
高职院校可以与当地计算机相关企业以及互联网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创建具体化和实践化的教学环境,用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并且针对现阶段以及以后一段时间内社会和企业人才匮乏问题,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建立进行有效缓解。与此同时,学生在实习期可以到当地的计算机企业进行实习,以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和专业操作技巧。学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远程教学观察并学习企业中设计Web程序、手机App、数据库系统、人工智能系统等计算机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使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以及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分析,并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对比之后,可以发现,通过对智能手机和微信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科学有效运用能够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高职院校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加强师资建设、加强课程体系的系统化等等,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牛洁.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交互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
[2] 王宜艳,孙虎山. 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的高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5).
[3] 沈元琼,匡双玉,伍彬升,桂庆军,李熠. 移动互联网对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模式的影响探讨[J]. 西北医学教育,2015,(02).
上一篇: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思路研究